标准表计算林分蓄积

合集下载

第5章 林分蓄积量测定

第5章 林分蓄积量测定

幻灯片1第5章林分蓄积量测定●内容提要●标准木法●材积表法●标准表法及平均实验形数法●目测法幻灯片2概述●林分中全部林木的材积称作林分蓄积量(Stand Volume),简称蓄积(记作M)。

●林分蓄积量的测定方法很多,可概括为实测法和目测法两大类。

目测法是以实测法为基础的经验方法。

实测法又可分为全林实测和局部实测。

全林实测法因工作量大,常常受人力、物力等条件的限制,仅在林分面积小的伐区调查和科研验证等特殊需要的情况下采用。

最常用的还是局部实测法。

幻灯片3第一节标准木法●标准木-林分或标准地中,具有平均材积大小的树木。

●标准木法-采用典型取样的方法,按一定要求选取标准木,伐倒区分求积,用标准木材积推算林分蓄积量的方法。

●这种方法在没有适用的调查数表或数表不能满足精度要求的条件下,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测定林分蓄积量的方法。

●标准木法可分为平均(单级)标准木法和分级标准木法。

幻灯片4一、平均标准木法(单级法,Huber,1825)(1) 设置标准地,并进行标准地调查。

根据标准地每木检尺结果,计算出林分平均直径(Dg);(2) 测树高(15-30株),用数式法或图解法建立树高曲线,并求出林分平均高 (HD)。

(3) 在林分内按 Dg (1 ±5%)和HD (1 ±5%),且干形中等标准,选1~3株标准木,伐倒并用区分求积法测算其材积。

(4) 计算标准地的蓄积量,并按标准地面积换算成单位面积蓄积(m3/hm2) 。

实例见p124表5-1.幻灯片5用平均标准木法计算蓄积量径阶株数断面积标准木编号胸径树高断面积材积8 12 16 20 24 14272528240.07040.30540.50270.87961.08571223.523.522.523.20.043370.043370.45030.445528 32 36 40 44 48 52 269713211.60100.72380.71250.12570.45620.36190.2124合计167 7.0373 0.08674 0.8958幻灯片6二、分级标准木法●为提高蓄积测算精度,可采用各种分级标准木法。

第三讲林分蓄积量的测定

第三讲林分蓄积量的测定

9 O.008 O.016 O.028 O.042 O.059 O.078 O.100 O.125 O.132 O.182 O.214 O.248 O.285 O.324
10 O.008 O.018 O.030 O.046 O.064 O.085 O.110 O.136 O.166 O.198 O.233 O.271 O.311 O.354 O.399 0.447
第三讲 林分蓄积量测定
林分
• 将大面积的森林按其本身的特征和经营管 理的需要,区划成若干个内部特征相同且 与四周相邻部分有显著区别的小块森林, 这种小块森林称作林分(stand).
林分蓄积量
• 林分中全部林木的材积称作林分蓄积量(Stand Volume),简称蓄积(记作M)。 • 在森林调查和森林经营工作中,林分蓄积量常 用单位面积蓄积(m3/hm2)表示。 • 蓄积是鉴定森林数量的主要指标。单位面积蓄 积的大小标志着林地生产力的高低及经营措施 的效果。 • 在森林资源中,经济利用价值最大的仍是木材 资源。因此,林分蓄积的测定是林分调查主要 目的之一,它为森林经营和采伐利用提供重要 的数量依据。
7.0373 M=0.8958 72.6771(m 3 ) 0.08674
• 该标准地面积为0.5hm2,则每公顷蓄积为:
72.6771 M/hm = 145 .4(m3 / hm 2 ) 0.5
2
华北地区侧柏二元立木材积表
(V=O.000091972184
H ( m D V
D1.863977H0.83156779)

cm
(m3
3 O.003 O.006 O.011 O.017
4 O.004 O.008 0.014 0.021 O.030 O.040 0.051

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系列之林分蓄积测定、标准林地

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系列之林分蓄积测定、标准林地

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系列之林分蓄积测定、标准林地林分蓄积量测定(⼀)概念在⼀定⾯积上⽣长着的林⽊总材积叫蓄积量,或简称蓄积。

蓄积的含义包括储蓄、积累和⽣长变化的情况。

(⼆)⽅法林业调查中,为节省⼈⼒和时间,常采⽤局部调查法,以局部⾯积的实测结果推断全林。

这种调查法我们称为“抽样”的⽅法但以局部估计总体的会有⼀定的误差,它的⼤⼩决定于局部⾯积调查的⼤⼩和局部地区反映或代表总体的程度。

因此,抽样调查度有精度要求。

抽样的⽅法有典型抽样⽅法和随机抽样⽅法(⼆)典型抽样⽅法在林分中选择最能代表林分特征的地段或林⽊进⾏调查,测定蓄积量。

这些地段称为“标准地”、林⽊称为“标准⽊”(三)随机抽样⽅法按照统计学原理,在林分中随机选择若⼲地段或林⽊进⾏调查,估测林分蓄积量。

这些地段称为“样地”、林⽊称为“样⽊”或“计算⽊”(四)蓄积量计算⽅法平均标准⽊法材积直线法材积表法形数法(形⾼法)1、⼆元材积表法以胸径和树⾼两个因⼦为材积的函数⽽编制的材积表,叫⼆元材积表。

⼆元材积表法使⽤的⽅法是:在被测林分中,先测定各径级的株数、平均⾼,查⼆元材积表得出各径级单株材积,乘以各径级株数,得出相应的各径级材积,合计各径级材积得出某树种材积,各树种材积之和就是林分的蓄积量2、形数法(形⾼法)单株材积:V= G1.3 ·H · f1.3林分蓄积:M= G ·H · f1.3M林分或径阶蓄积,G林分或径阶总断⾯积,·H · f1.32、形数法(形⾼法)H林分或径阶平均⾼, f1.3 形数。

习惯上,我们把形数与树⾼的乘积叫形⾼(H · f1.3 ),并把不同径阶对应的形⾼展开成形⾼表,便于查阅使⽤。

蓄积量计算⽅法标准地调查(⼀)标准地的概念标准地是⼀块能反映待测林分的平均标志的地段,它应该是整个林分的缩影,严格说,标准地与整个林分只有⾯积上的差别,没有质量上的不同。

林分蓄积量测定

林分蓄积量测定

第5章 林分蓄积量测定[本章提要]本章主要介绍采用标准木法、数表法测定林分蓄积的具体方法、步骤,以及一些数表的简要编制方法。

另外,在本章中简要介绍了一种较好的3P 样木法,该方法仅供教学中参考。

林分中全部林木的材积称作林分蓄积量(Stand Volume),简称蓄积(记作M)。

在森林调查和森林经营工作中,林分蓄积量常用单位面积蓄积(m 3/hm 2)表示。

林分蓄积和单木材积一样,是由断面积、树高和形数三要素构成,因此,林分蓄积量的基本概念为D GH f 3.1M =。

它又与单株木的材积有区别,因为林分是由树木的群体组成,它具有生长、积累过程。

因此,受林木直径、树高、形数及株数等因子的制约,并受树种、年龄、立地条件和经营措施的直接影响而发生变化。

蓄积是鉴定森林数量的主要指标。

单位面积蓄积的大小标志着林地生产力的高低及经营措施的效果。

另外,在森林资源中,经济利用价值最大的仍是木材资源。

因此,林分蓄积的测定是林分调查主要目的之一,它为森林经营和采伐利用提供重要的数量依据。

林分蓄积的测定方法很多,可概分为实测法与目测法两大类。

实测法又可分为全林实测和局部实测。

在实际工作中,全林实测法费时费工,仅在林分面积小的伐区调查和科学实验等特殊需要的情况下才采用。

在营林工作中最常用的是局部实测法,即根据调查目的采用典型选样的标准砸进行实测,然后按面积比例扩大推算全林分的蓄积。

对复层、混交、异龄林分,应分别林层、树种、年龄世代、起源,进行实测计算。

对极端复杂的热带雨林的调查方法需根据要求而定。

实测确定林分蓄积的方法又可分为标准木法、数表法等,目测法可以用测树仪器和测树数表作辅助手段进行估算林分蓄积,或根据经验直接目测。

5.1 标准木法用标准木测定林分蓄积,是以标准地内指定林木的平均材积为依据的。

这种具有指定林木平均材积的树木称为标准木(mean tree)。

而根据标准木的平均材积推算林分蓄积量的方法称为标准木法(method of mean tree)。

第五章 林分蓄积量测定

第五章 林分蓄积量测定
第五章 林分蓄积量的测定 (本章教法及学时分配)
一、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综合实习 二、授课对象: 林学, 本科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蓄积是鉴定森林数量的主要
指标。单位面积蓄积的大小标志着林地生产力的高低及经营 措施的效果。因此,林分蓄积的测定是林分调查主要目的之
一,它为森林经营和采伐利用提供重要的数量依据。通过对
0.056 0.106 0.107 0.122 5 4 4 7

Di 40 Vi 39.2 42.1 2 2 40.7 1.3963
1.315 1.477 7 0
第二节 立木材积表法 (Method of Volume Table) 选择经验公式:根据资料绘制散点图,选择适合该图形的 方程类型;或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别对不同公式用同一资 料进行配合,计算其剩余平方和及相关系数,选择剩余平方 和最小相关系数最大的公式的编制。 V
分蓄积量。理解目测法的依据,掌握目测的基本技
能。了解3P抽样法。
七、教学难点: 各种测算方法之间的关系及使用特点。
八、教学法:
1、多媒体教学; 2、多举实例,诱导和激发学生对学习兴 趣。 九、教具: 1、多媒体课件; 2、一元、二元、三元材积表。
十、参考资料
[1] 王守儒译.1957.测定林分疏密度的新颖方法和工具.林业调查设计,NO.4 [2] 林业部森林调查设计局森林经理处等.1958.测定林分疏密度新工具的试用.林业调查 设计,NO.6 [3] 9月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森林经理经营研究室.1959.角规测树的研究.林业科学,
[18] Bitterlich W.1947.Die Winkelzahlmessung(Measu-rement of basal area per hectare by means of angle measurement)Allg.Forst-u.Holzwirta a.Zfg.(58)94~96 [19] Bitterlich W.1952.Das Spiegelrelaskop Osterr.Forst-u Holzwirtsch,7(1):3~7 [20] Bitterlich w.1959.Relaskoptechnik Centralbl.Ges.Foretu 76(1):1~35 [21] Beers T.W.1969.slopl correction in horiyontal point Sampling Jour Forestry 67(3) [22] Grosenbaugh L.R.1952.plotless timber estimates-New fast easy Joun Forest。50 [23] Grosenbaugh L_R.1958.Point Sampling and Line-Sampling.South Forest Expt,staoccas, pa-perl60

角规测树——精选推荐

角规测树——精选推荐

实验五 角规测树一、目的1、 理解角规测树原理,掌握角规的测树方法。

2、 掌握角规点抽样结合标准表求林分蓄积量的方法。

3、 掌握角规控制检尺结合形高表求林分蓄积量的方法。

二、实验器材钢卷尺、测高器、布卷尺、角规、粉笔,数量各1。

三、实验内容(一) 角规控制检尺结合形高表求林分蓄积量1、 踏查全林,了解林分情况,在林内选取典型的测点。

2、 每一个测点上绕测时,对那些相割和相切的林木实测胸径,本实验共进选了两个样点测量。

在进行第一个测点绕测时还用皮尺量距s ,量距的目的在于验证角规原理测距离S ,与树木的样圆半径R 相比(gF 50D ),S<R 则相割,等于则相切,大于则相离;第二次只对那些相割和相切的林木实测胸径,记录数据。

表1 角规控制检尺结合形高表求林分蓄积量记录表测点1测点2胸径/cm 相切/相割 距离/m 胸径/cm 相切/相割 7.63相割 3.20 6.70 相割 8.27 相切 4.05 8.71 相割 9.23 相割 4.53 9.20 相切 11.70 相割 5.50 10.15 相割 15.20 相割 6.80 13.20 相切 14.85 相割3、计算每公顷林分蓄积量从课本的一元材积表(P129)查出各个径阶的形高,分别计算两样点各个径阶的材积合计,再累计求和求得两样点的每公顷蓄积量。

两样点的每公顷蓄积量平均值即为该林分的平均蓄积量。

表2一元形高表径阶形高径阶形高4 3.875 15 5.9475 4.079 16 6.0836 4.371 17 6.2037 4.604 18 6.3278 4.816 19 5.9369 5.011 20 6.55410 5.191 21 6.61411 5.360 22 6.76612 5.520 23 6.87213 5.670 24 6.96714 5.813注:由P129一元材积表导出表3角规控制检尺计算林分每公顷蓄积量(Fg=1)/测点1径阶单株材积V(m3)断面积g(m)形高fh计算株数Z每公顷蓄积量M1=FgZ*(fh)8 0.02421 0.00503 4.816 1.5 7.225 10 0.04077 0.00785 5.191 1 5.191 12 0.06243 0.01131 5.520 1 5.520 16 0.12230 0.02011 6.083 1 6.083 合计24.018 表4角规控制检尺计算林分每公顷蓄积量(Fg=1)/测点2径阶单株材积V(m3)断面积g(m)形高fh计算株数Z每公顷蓄积量M2=FgZ*(fh)6 0.01236 0.00283 4.371 1 4.3718 0.02421 0.00503 4.816 1 4.81610 0.04077 0.00785 5.191 1.5 7.78714 0.08949 0.01539 5.813 1.5 8.720合计25.694由表3、表4可得测点1林分每公顷蓄积量M=24.018m3测点1林分每公顷蓄积量M=25.694m3则林分每公顷蓄积量M=(24.018+25.694)/2=24.856m34、林分每公顷林木株数的测定两个样点每公顷林木株数的测定按分径阶和不分径阶两种方法计算,并取2个样点的平均值作为该林分的每公顷林木株数。

林分蓄积量测定

林分蓄积量测定

第5章 林分蓄积量‎测定[本章提要]本章主要介‎绍采用标准‎木法、数表法测定‎林分蓄积的‎具体方法、步骤,以及一些数‎表的简要编‎制方法。

另外,在本章中简‎要介绍了一‎种较好的3‎P 样木法,该方法仅供‎教学中参考‎。

林分中全部‎林木的材积‎称作林分蓄‎积量(Stand ‎ Volum ‎e ),简称蓄积(记作M)。

在森林调 查和森林经‎营工作中,林分蓄积量‎常用单位面‎积蓄积(m 3/hm 2)表示。

林分蓄积和‎单木材积一‎样,是由断面积‎、树高和形数‎三要素构成‎,因此,林分蓄积量‎的基本概念‎为D GH f 3.1M =。

它又与单株‎木的材积有‎区别,因为林分是‎由树木的群‎体组成,它具有生长‎、积累过程。

因此,受林木直径‎、树高、形数及株数‎等因子的制‎约,并受树种、年龄、立地条件和‎经营措施的‎直接影响而‎发生变化。

蓄积是鉴定‎森林数量的‎主要指标。

单位面积蓄‎积的大小标‎志着林地生‎产力的高低‎及经营措施‎的效果。

另外,在森林资源‎中,经济利用价‎值最大的仍‎是木材资源‎。

因此,林分蓄积的‎测定是林分‎调查主要目‎的之一,它为森林经‎营和采伐利‎用提供重要‎的数量依据‎。

林分蓄积的‎测定方法很‎多,可概分为实‎测法与目测‎法两大类。

实测法又可‎分为全林实‎测和局部实‎测。

在实际工作‎中,全林实测法‎费时费工,仅在林分面‎积小的伐区‎调查和科学‎实验等特殊‎需要的情况‎下才采用。

在营林工作‎中最常用的‎是局部实测‎法,即根据调查‎目的采用典‎型选样的标‎准砸进行实‎测,然后按面积‎比例扩大推‎算全林分的‎蓄积。

对复层、混交、异龄林分,应分别林层‎、树种、年龄世代、起源,进行实测计‎算。

对极端复杂‎的热带雨林‎的调查方法‎需根据要求‎而定。

实测确定林‎分蓄积的方‎法又可分为‎标准木法、数表法等,目测法可以‎用测树仪器‎和测树数表‎作辅助手段‎进行估算林‎分蓄积,或根据经验‎直接目测。

第三章 林分蓄积量的测定

第三章 林分蓄积量的测定
标准地是一块反映待测林分平均标志的 地段,它应该是整个林分的缩影。通过它可以 获得林分的各种数量及质量的指标。严格来说 标准地与整个林分只有面积上的差别,而没有 质量上的差别。标准地的调查结果按面积比例 扩大,即得整个林分的调查结果。
一、标准地的选定与设置
1.选择标准地的基本原则 1)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二、二元材积表
根据材积与胸径、树高两个因子的函数关系编制的材积数表 称为二元材积表。因二元材积表的编表资料是同一树种取于较大 的地域范围,其适用地域较大,故又称为一般材积表(gen-eral volume table)或标准材积表(standard volume table)。在材积 表中,它是最基本的立木材积表 其功能主要是根据树高曲线方程导算一元材积表。 应用二元材积表测算林分蓄积一般要经过调查取得每个径阶 的株数及树高曲线,根据每个径阶的中值和从树高曲线上查出的 该径阶的平均高值,就可从二元材积表中查出各径阶的单株平均 材积,乘以该径阶的林木株数,可计算出该径阶的林木材积,各 径阶林木材积相加,即得林分蓄积。
三、三元材积表 三元材积表是分别形率级(形级)编制的二元材积表。 使用时要测定林木胸径、树高和一个上部直径来确定树干 材积的方法,故称为三元材积表。又称通用立木材积表。 虽然三元材积表的理论精度较高,但因使用较烦, 未能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以上三种,第二、三精度高,但使用不便。林业生 产中,广泛应用一元材积表。
2.等断面积径级标准木法 哈尔蒂希(Hartig R.,1868)首先提出,依径阶顺序,将 林木分为断面积基本相等的3~5个径级,分别径级选标准木 进行测算, 3、径阶等比标准木法 在每个径阶内,按同等株数比例选取标准木。如林分要 选取1/10的标准木,则每个径阶选取的标准木都占该径阶林 木的1/10。株数过少的两端径阶可与相邻径阶合并,累积各 径阶的蓄积即为总蓄积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