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成本计算
SAP 标准成本、计划成本、目标成本、实际成本计算公式

SAP 标准成本、计划成本、目标成本、实际成本计算公式(1)标准成本=标准价*标准量即根据物料主数据上的标准价S*BOM上的物料数量等到标准价,一般来讲我们是通过T-code CK24 发布出来,即我们在物料主数据成本视图2看到的就是标准价。
(2)目标成本=标准价*实际量,标准价同(1),实际量的来源于T-code CO11N 报工后的工时得到。
所以如果你的目标成本有误,一定要去查一下是否没有报工。
(3)实际成本=实际价格*实际量,因为你是采用标准价,所以出入库都是标准价格,系统本身并没有实际价格,但是在CO88 结算后会结算出产品差异,即标准价+差异=实际价格。
(4)计划成本=计划价格*计划数量+作业价格*计划数量,计划成本为生产订单计划生产量*计划生产变式中定义的价格,计划成本同目标成本的差别是:目标成本是成本控制的需要,计划成本是企业全面预算和计划控制的需要,计划成本核算的时间为计划订单产生时,当你保存订单时已计划成本会自动计算,如果你做出的更改与成本核算有关,则在你保存订单时,会重新计算已计划的成本。
在生产订单中实际成本的计算如下:1、直接材料成本:是为生产订单直接领用的物料成本,等于本张订单领用物料的数量*此物料主数据中的价格,数据来源于MM模块;2、直接人工费:等于本张订单耗用的实际工时*本产品的单位小时人工费率,实际工时在订单确认时输入,单位小时人工费率来自于作业价格,通过工艺路线中的工作中心计算得出,其贷方为对应的成本中心;3、制造费用:等于本张订单耗用的实际工时*本产品的单位小时制造费费率,实际工时在订单确认时输入,单位小时制造费率来自于作业价格,通过工艺路线中的工作中心计算得出,其贷方为对应的成本中心;实际成本同目标成本对比计算差异,以进行成本控制。
假定下面的场景1. 成品A 下面需要两个组件B(2个)、 C(3个);2. 原材料B的成本视图有三个价格:标准价格-2元;计划价格-1.5元;移动平均价-2.2元;3. 原材料C的成本视图也有三个价格:标准价格-3元;计划价格-2.6元;移动平均价-2.5元;注:根据核算变式中定义的存取顺序取价4. 成本中心对应的价格为:人工-3元/H; 机器-2元/H ;(KP26中的价格-计划作业价格)5. 工艺路线数据(只有一道工序):人工-0.5小时;机器-0.6小时;6 .有生产订单要生成成品A50件;7. 月末成本中心分割、价格计算、生产订单价格重估后成本中心实际价格为:人工-6元/H; 机器-5元/H,实际工时: 人工0.2, 机器0.3 8. 入库数量为20件标准成本= 50_ * ( 2*2+3*3 +0.5*3 +0.6*2)这里标准成本的核算变式PPC1是取原材料的标准价计划成本= 50*( 2*1.5+3*2.6 +0.5*3 +0.6*2) 这里订单核算变式PPP1取的是原材料的计划价,这里可能修改订单组件目标成本= 20*( 2*2+3*3 +0.2*3 +0.3*2)实际成本= 20*( 2*2.2+3*2.5 +0.2*6 +0.3*5) 这里数量和价格都是实际数,原材料取价根据PPP2里面定义的取数逻辑。
SAP标准成本计划成本目标成本实际成本计算公式

SAP 标准成本、计划成本、目标成本、实际成本计算公式(1)标准成本=标准价*标准量即根据物料主数据上的标准价S*BOM上的物料数量等到标准价,一般来讲我们是通过T-codeCK24 发布出来,即我们在物料主数据成本视图2看到的就是标准价。
(2)目标成本=标准价*实际量,标准价同(1),实际量的来源于T-code CO11N报工后的工时得到。
所以如果你的目标成本有误,一定要去查一下是否没有报工。
(3)实际成本=实际价格*实际量,因为你是采用标准价,所以出入库都是标准价格,系统本身并没有实际价格,但是在CO88 结算后会结算出产品差异,即标准价+差异=实际价格。
(4)计划成本=计划价格*计划数量+作业价格*计划数量,计划成本为生产订单计划生产量*计划生产变式中定义的价格,计划成本同目标成本的差别是:目标成本是成本控制的需要,计划成本是企业全面预算和计划控制的需要,计划成本核算的时间为计划订单产生时,当你保存订单时已计划成本会自动计算,如果你做出的更改与成本核算有关,则在你保存订单时,会重新计算已计划的成本。
在生产订单中实际成本的计算如下:1、直接材料成本:是为生产订单直接领用的物料成本,等于本张订单领用物料的数量*此物料主数据中的价格,数据来源于MM模块;2、直接人工费:等于本张订单耗用的实际工时*本产品的单位小时人工费率,实际工时在订单确认时输入,单位小时人工费率来自于作业价格,通过工艺路线中的工作中心计算得出,其贷方为对应的成本中心;3、制造费用:等于本张订单耗用的实际工时*本产品的单位小时制造费费率,实际工时在订单确认时输入,单位小时制造费率来自于作业价格,通过工艺路线中的工作中心计算得出,其贷方为对应的成本中心;实际成本同目标成本对比计算差异,以进行成本控制。
假定下面的场景1. 成品A下面需要两个组件B(2个)、 C(3个);2. 原材料B的成本视图有三个价格:标准价格-2元;计划价格-元;移动平均价-元;3. 原材料C的成本视图也有三个价格:标准价格-3元;计划价格-元;移动平均价-元;注:根据核算变式中定义的存取顺序取价4. 成本中心对应的价格为:人工-3元/H; 机器-2元/H ;(KP26中的价格-计划作业价格)5. 工艺路线数据(只有一道工序):人工-小时;机器-小时;6 .有生产订单要生成成品A50件;7. 月末成本中心分割、价格计算、生产订单价格重估后成本中心实际价格为:人工-6元/H; 机器-5元/H,实际工时: 人工,机器 8.入库数量为20件标准成本= 50_ * ( 2*2+3*3 +*3 +*2)这里标准成本的核算变式PPC1是取原材料的标准价计划成本= 50*( 2*+3* +*3 +*2) 这里订单核算变式PPP1取的是原材料的计划价,这里可能修改订单组件目标成本= 20*( 2*2+3*3 +*3 +*2)实际成本= 20*( 2*+3* +*6 +*5) 这里数量和价格都是实际数,原材料取价根据PPP2里面定义的取数逻辑。
标准成本

例如: 2H/件×6元/H=12元
3. 变动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单位产品的工时定额×标准小时分配率
单位标准数量
标准价格
例如: 2H/件×3元/H=6元
4. 固定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单位产品的工时定额×标准小时分配率
单位标准数量
标准价格
产品的标准成本 =实际产量×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 =实际产量×单位产品的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1)标准产量›实际产量,不利差异
(2)标准产量‹实际产量,有利差异
2. 三种差异 (1)开支差异(耗费差异) 开支差异=实际支付数—预算数 (2)效率差异
效率差异= 标准小时分配率× (实际总工时—实际产量应耗标准工时)
(3)生产能力利用差异
效率差异= 标准小时分配率× (标准产能总工时—实际总工时)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下 午1时47 分49秒 下午1 时47分1 3:47:49 20.10.2 9
一马当先,全员举绩,梅开二度,业 绩保底 。20.10. 2920.1 0.2913: 4713:47 :4913:4 7:49Oct-20
牢记安全之责,善谋安全之策,力务 安全之 实。202 0年10 月29日 星期四1 时47分 49秒T hursday, October 29, 2020
三、标准成本的确定
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 =单位产品的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1.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 =单位产品的材料消耗定额×标准单价
单位标准数量
标准价格
例如: 5KG/件×2元/KG=10元
2.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 =单位产品的工时定额×标准小时工资率
=单位产品的工时定额×标准小时工资率
标准成本计算

标准成本计算一.概念1.基本概念:标准成本是通过精确的调查、分析与技术测定而制定的,用来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一种预计成本。
2.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成本标准”;另一种是“标准成本”。
成本标准=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单位产品标准消耗量×标准单价标准成本=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标准成本二.标准成本的种类1.标准成本按其制定所根据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分为理想标准成本和正常标准成本。
三、标准成本的制定制定标准成本,通常先确定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其次制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最后制定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
制定时,无论是哪一个成本项目,都需要分别确定其四.标准成本的差异分析一、变动成本的差异分析(一)变动成本差异分析的通用模式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价差= 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量差=(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1.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分析(1)价差:材料价格差异=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2)量差:材料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2.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分析(1)价差: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2)量差: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3.变动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1)价差: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工时×(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2)量差: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二.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分析固定制造费用总差异=实际制造费用-实际产量的标准固定制造费用(一)二因素分析法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二)三因素分析法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生产能量闲置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生产能量-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标准成本

(4)减少成本会计的工作量
管理作用
1、便于成本核算
只要划定成本中心、确定成本标准、制定成本项目后,按一定的程序便可核算出标准成本、实际成本及成本 差异。采用标准成本后,在制品按成本的标准留,剩下的成本即为转出成本,这样解决了在制品留法不合理的难 题。
成本比较
就直接材料来说,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就是制造单位产品时所需要的标准材料用量和这些材料在正常情况 下的价格(标准价格)的乘积。同样的原则也适用于确定标准直接人工成本。单位产品标准直接人工成本,是标 准小时工资率和标准工时的乘积。而一批产品的标准直接人工成本,则是单位产品的标准直接人工成本和产品数 量的乘积。在标准成本制度中,也采用事先规定的间接费用率,但一批产品的间接费用则是事先规定的间接费用 率和标准数量的乘积。除了这个差别以外,不论是实际成本制度,还是标准成本制度,对间接费用的处理都是一 样的。标准成本在分批法和分步法中都能应用。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称为差额。实际成本超过标准成 本称为逆差或亏损差额,反之,则称为顺差,或盈余差额。
前提
1、企业经营环境相对稳定
现实中随着竞争的加剧和风险的增加,企业的经营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无论传统行业还是新兴行业都 随时面临经营环境的变化。而国内企业受到国家经济政策影响的程度又十分明显,加之市场价格信号的瞬息万变, 企业经营的环境已经处于复杂多变的状态。而标准成本的起源是依赖于相对稳定的经营环境,所以标准成本的应 用条件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并非适用于全部的加工制造行业。不然标准就变得没有标准。
3、便于成本控制
明确成本中心的责任后,使成本控制的责任下放到车间、作业区三级成本中心,并将成本标准、成本指标层 层分解到个人,加强考核,使奖金与成本业绩挂钩。另一方面,在标准成本实践中还实行月度成本计划的措施, 有利于计算月度成本消耗量,然后采购员、领料员按此月度成本控制计划采购、领料,以达到控制原材料成本的 目的。
标准成本计算表

标准成本计算表
标准成本计算表是一种用于计算和比较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差异的工具。
以下是一个标准成本计算表的示例,包含几个常见的成本要素:
上述示例仅包含部分成本要素,实际的标准成本计算表可能涵盖更多的成本要素,如间接材料成本、间接人力成本、制造费用分项等。
在标准成本计算表中,规定值是根据预定的标准和指导方针确定的成本,而实际值是实际发生的成本。
差异是实际值和规定值之间的差额,用于评估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偏差情况。
通过标准成本计算表,企业可以分析成本差异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进管理。
对于超过标准成本的差异,企业可能需要调整生产过程、优化资源利用或改进成本控制策略。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行业和企业会有不同的标准成本计算表,因此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定制和调整。
此外,标准成本计算也需要与其他管理工具和系统相结合,以更好地实现成本控制和管理的目标。
第六章 标准成本法

四、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指一定产量产品的实际变动制造费用与标 准变动制造费用之间的差额。 实际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实际工时 实际分配率=实际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工时 标准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标准工时
(1)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制定:
单位产品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单位产
是根据对实际情况的调查,用科学的方法制
定的,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
2.
是按照正常条件制定的,并不能预测异常的 变动,所以具备正常性; 相对的稳定性 是成本控制的目标和衡量实际成本的依据, 所以具有目标性和尺度性。
3. 4.
三、标准成本的种类 1. 理想标准成本
是最佳工作状态下可以达到的成本水平,在 排除一切失误、浪费、机器的闲置等因素, 根据理论上的耗用量、价格以及最高的生产 能力制定的标准成本。要求较高。
如果采用计件工资制,标准工资率是预定的
每件产品支付的工资除以标准工时,或者是
预定的小时工资;如果采用月工资制,需要
根据月工资总额和可用工时总量来计算标准
工资率。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标准工资率×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单位产品工时耗用标准×实际工 时 直接人工实际成本=直接人工工资率×直接 人工工时耗用量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直接人工实际成本-直接 人工标准成本
第六章 标准成本法
第一节 标准成本及成本差异
一.标准成本
1. 标准成本法:通过制定标准成本,将标准成 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获得成本差异,并对 成本差异进行因素分析,据以加强成本控制 的一种会计信息系统和成本控制系统。 标准成本:根据已达到的生产技术水平,在 有效经营条件下应当发生的成本,是一种预 定的目标成本。
为各项成本要素建立标准,以制造业为例,成 本要素可分解为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直接人工 标准成本和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三大项目。 两个尺度:具体的业务活动以及对该业务活动 量的描述。 标准成本 = 数量标准×价格标准
SAP-标准成本、计划成本、目标成本、实际成本计算公式

SAP 标准成本、计划成本、目标成本、实际成本计算公式(1)标准成本=标准价*标准量即根据物料主数据上的标准价S*BOM上的物料数量等到标准价,一般来讲我们是通过T-code CK24 发布出来,即我们在物料主数据成本视图2看到的就是标准价。
(2)目标成本=标准价*实际量,标准价同(1),实际量的来源于T-code CO11N 报工后的工时得到。
所以如果你的目标成本有误,一定要去查一下是否没有报工。
(3)实际成本=实际价格*实际量,因为你是采用标准价,所以出入库都是标准价格,系统本身并没有实际价格,但是在CO88 结算后会结算出产品差异,即标准价+差异=实际价格。
(4)计划成本=计划价格*计划数量+作业价格*计划数量,计划成本为生产订单计划生产量*计划生产变式中定义的价格,计划成本同目标成本的差别是:目标成本是成本控制的需要,计划成本是企业全面预算和计划控制的需要,计划成本核算的时间为计划订单产生时,当你保存订单时已计划成本会自动计算,如果你做出的更改与成本核算有关,则在你保存订单时,会重新计算已计划的成本。
在生产订单中实际成本的计算如下:1、直接材料成本:是为生产订单直接领用的物料成本,等于本张订单领用物料的数量*此物料主数据中的价格,数据来源于MM模块;2、直接人工费:等于本张订单耗用的实际工时*本产品的单位小时人工费率,实际工时在订单确认时输入,单位小时人工费率来自于作业价格,通过工艺路线中的工作中心计算得出,其贷方为对应的成本中心;3、制造费用:等于本张订单耗用的实际工时*本产品的单位小时制造费费率,实际工时在订单确认时输入,单位小时制造费率来自于作业价格,通过工艺路线中的工作中心计算得出,其贷方为对应的成本中心;实际成本同目标成本对比计算差异,以进行成本控制。
假定下面的场景1. 成品A 下面需要两个组件B(2个)、 C(3个);2. 原材料B的成本视图有三个价格:标准价格-2元;计划价格-1.5元;移动平均价-2.2元;3. 原材料C的成本视图也有三个价格:标准价格-3元;计划价格-2.6元;移动平均价-2.5元;注:根据核算变式中定义的存取顺序取价4. 成本中心对应的价格为:人工-3元/H; 机器-2元/H ;(KP26中的价格-计划作业价格)5. 工艺路线数据(只有一道工序):人工-0.5小时;机器-0.6小时;6 .有生产订单要生成成品A50件;7. 月末成本中心分割、价格计算、生产订单价格重估后成本中心实际价格为:人工-6元/H; 机器-5元/H,实际工时: 人工0.2, 机器0.3 8. 入库数量为20件标准成本= 50_ * ( 2*2+3*3 +0.5*3 +0.6*2)这里标准成本的核算变式PPC1是取原材料的标准价计划成本= 50*( 2*1.5+3*2.6 +0.5*3 +0.6*2) 这里订单核算变式PPP1取的是原材料的计划价,这里可能修改订单组件目标成本= 20*( 2*2+3*3 +0.2*3 +0.3*2)实际成本= 20*( 2*2.2+3*2.5 +0.2*6 +0.3*5) 这里数量和价格都是实际数,原材料取价根据PPP2里面定义的取数逻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准成本计算
一.概念
1.基本概念:标准成本是通过精确的调查、分析与技术测定而制定的,用来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一种预计成本。
2.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成本标准”;另一种是“标准成本”。
成本标准=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单位产品标准消耗量×标准单价
标准成本=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二.标准成本的种类
1.标准成本按其制定所根据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分为理想标准成本和正常标准成本。
2. 标准成本按期适用期,分为现行标准成本和基本标准成本。
三、标准成本的制定
制定标准成本,通常先确定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其次制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最后制定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
制定时,无论是哪一个成本项目,都需要分别确定其用量标准和价格标准,两者相乘后得出成本标准。
四. 标准成本的差异分析
一、变动成本的差异分析
(一)变动成本差异分析的通用模式
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
价差= 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量差=(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1.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分析
(1)价差:
材料价格差异=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2)量差:
材料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2.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分析
(1)价差:
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
(2)量差:
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
3.变动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
(1)价差: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工时×(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2)量差: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二.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分析
固定制造费用总差异=实际制造费用-实际产量的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一)二因素分析法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二)三因素分析法
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生产能量闲置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生产能量-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