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国开电大医学生物化学形考任务五参考答案

题目1.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有( )。
A. 酶本身浓度
B. 温度、pH值
C. 作用物浓度
D. 抑制剂和变性剂
E. 激动剂
【答案】:酶本身浓度;温度、pH值;作用物浓度;激动剂
题目2.收集唾液时为什么要混合几个人的唾液,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 唾液是一种无色且稀薄的液体
B. 三对唾液腺分泌
C. 以上都不对
D. 唾液是混合物
E. 口腔中唾液里有淀粉酶
【答案】:唾液是一种无色且稀薄的液体;三对唾液腺分泌;唾液是混合物;口腔中唾液里有淀粉酶
题目3.酶的作用为什么会有其最适温度,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 以上都不对
B. 此曲线顶点所代表的温度,反应速度最大,称为酶的最适温度
C. 酶是蛋白质,可随温度的升高而变性
D. 一般地说,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度大约增加一倍
E. 但温度超过一定数值后,酶受热变性的因素占优势,反应速度反而随温度上升而减缓,形成倒V形或倒U形曲线
【答案】:此曲线顶点所代表的温度,反应速度最大,称为酶的最适温度;酶是蛋白质,可随温度的升高而变性;一般地说,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度大约增加一倍;但温度超过一定数值后,酶受热变性的因素占优势,反应速度反而随温度上升而减缓,形成倒V形或倒U 形曲线。
酶促反应影响因素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探讨

酶促反应影响因素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探讨
酶促反应影响因素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 实验条件的控制不准确:实验室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可能会对酶的活性产生影响,如果这些因素没有得到准确的控制,就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2. 酶的纯度问题:酶的纯度影响其活性,如果实验中使用的酶样品纯度不高,可能会导致实验结果误差较大。
3. 酶底物浓度的选择:酶底物浓度的选择也会影响实验结果。
如果酶底物浓度过低,可能会导致反应速率过慢,难以测量;而如果酶底物浓度过高,可能会产生底物竞争,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4. 反应时间的选择:反应时间的选择也要注意。
如果反应时间过短,可能会无法测量到足够的反应产物,影响实验结果;而反应时间过长,则可能会导致反应过度,产生误差。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1. 准确控制实验条件:确保实验室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在实验过程中保持稳定,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准确的记录。
2. 使用高纯度酶样品:选择高纯度的酶样品进行实验,以确保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3. 合理选择酶底物浓度:根据实验目的和酶的特性,选择合适的酶底物浓度,确保反应速率适中,方便结果的测量。
4. 合理选择反应时间:根据酶的反应速率和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反应时间,确保能够得到足够的反应产物,而不产生过度反应。
5. 进行对照实验和重复实验:进行对照实验和重复实验,以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并能够对实验误差进行评估和控制。
通过以上改进措施的采取,可以提高酶促反应影响因素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并得到更可靠的实验结果。
实验 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实验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温度、PH、激活剂、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生成各种糊精和麦芽糖。
淀粉溶液与碘反应呈蓝色;糊精根据分子大小,与碘反应分别呈蓝、紫、红、无色等不同的颜色;麦芽糖不与碘呈色。
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受温度、酸碱度、抑制剂与激活剂等的影响。
温度:温度降低,酶促反应减弱或停止;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加快。
当上升至某一温度时,酶促反应速度达最大值,此温度称为酶的最适温度。
由于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温度过高会导致蛋白质构象的改变,因此如果温度继续升高,反应速度反而会迅速下降甚至完全丧失。
酸碱度:唾液淀粉酶最适pH为pH6.9,高于或低于酶的最适pH值,都将引起酶活性的降低,过酸或过碱的反应条件可使酶活性丧失。
抑制剂与激活剂:酶的活性常受某些物质的影响,能增加酶的活性称为酶的激活剂:降低酶活性且不使酶蛋白变性的称为酶的抑制剂。
如Cl-为唾液淀粉酶的激活剂,Cu2+为唾液淀粉酶的抑制剂。
根据上述性质,可以用碘检查淀粉是否水解及其水解程度,间接判断唾液淀粉酶是否存在及其活性大小。
三、试剂及器材1.试剂:1%淀粉溶液,1%氯化钠溶液,1%硫酸铜溶液,1%硫酸钠溶液,碘液,磷酸氢二钠(0.2mmol/L), 柠檬酸溶液(0.1mmol/L)。
2.器材:试管,试管夹,恒温水浴锅(37℃),吸管,滴管,试管架。
四、实验操作:1.收集唾液:实验者先将痰咳尽, 用自来水漱口, 清除口腔内食物残渣, 再含蒸馏水约15 mL, 作咀嚼咕漱运动, 3min后吐入小烧杯中备用。
2.观察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取试管3支,编号1,2,3,按下表操作:3. 观察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2)取试管3支,编号1,2,3,按下表操作:4观察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取试管4支,编号1,2,3,4,按下表操作:五、实验结果及分析六、思考题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它们如何影响酶的活性?。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温度,ph,激活剂及抑制剂,生化实验报告(共8篇)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温度,ph,激活剂及抑制剂,生化实验报告(共8篇) 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生化实验实验二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目的】观察温度、PH、激活剂、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原理】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生成一系列水解产物,即糊精、麦芽糖和葡萄糖等。
淀粉及其水解产物遇碘会呈现不同的颜色。
在不同温度,不同PH值下,唾液淀粉酶活性不同,催化淀粉水解程度不一,生成的产物也就不同。
此外,激活剂、抑制剂也能影响淀粉酶活性,影响淀粉的水解。
因此可根据在不同反应条件下,溶液加碘呈现的不同颜色来判断淀粉的水解程度,从而验证了温度、pH、激活剂、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淀粉I2 【操作】1. 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取3支试管,编号,按下表操作:2. 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取3支试管,编号,按下表操作:3.激活剂与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取4支试管,编号,按下表操作:【结果及分析】观察各管颜色变化,说明温度、pH、激活剂、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实验注意事项】篇二:生化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生化实验讲义思考题参考答案实验一淀粉的提取和水解1、实验材料的选择依据是什么?答:生化实验的材料选择原则是含量高、来源丰富、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
从科研工作的角度选材,还应当注意具体的情况,如植物的季节性、地理位置和生长环境等,动物材料要注意其年龄、性别、营养状况、遗传素质和生理状态等,微生物材料要注意菌种的代数和培养基成分的差异等。
2、材料的破碎方法有哪些?答:(1) 机械的方法:包括研磨法、组织捣碎法;(2) 物理法:包括冻融法、超声波处理法、压榨法、冷然交替法等;(3) 化学与生物化学方法:包括溶胀法、酶解法、有机溶剂处理法等。
实验二总糖与还原糖的测定1、碱性铜试剂法测定还原糖是直接滴定还是间接滴定?两种滴定方法各有何优缺点?答: 我们采用的是碱性铜试剂法中的间接法测定还原糖的含量。
间接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缺点是在生成单质碘和转移反应产物的过程中容易引入误差;直接法的优点是反应原理直观易懂,缺点是操作较复杂,条件剧烈,不易控制。
实验22 影响酶促反应因素——温度、

1.实验目的
(1)通过本实验了解pH、温度、抑制剂对 酶活力的影响。 (2)通过实验掌握控制变量法,并能使用控 制变量法设计实验。
2.实验原理
本实验通过对胰蛋白酶的测试,考察温 度、pH、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1)温度的影响:酶是生物体内一类具 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与一般催化剂一样 存在温度效应。开始时,酶促反应的速率 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达到最大反应速率 时的温度为酶的最适温度,而超过最适温 度,会引起蛋白质变性,使酶促反应速率 降低直至停止。
(2)pH组 设置空白组:取一支试管,加入1.0mL1%酪 蛋白溶液和3.0mL5%三氯乙酸溶液,摇匀后加入 0.2mL酶液和0.8mL蒸馏水,在37oC下恒温10min。 对pH的测试:取3支试管,依次编号1、2、3, 向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0.2mL胰蛋白酶溶液,向1 号试管中加入0.8mLpH=7.4的硼酸缓冲液,向2号 试管中加入0.8mLpH=8.0的硼酸缓冲液,向3号试 管中加入0.8mLpH=9.0的硼酸缓冲液,上述试管 置于37oC水浴中恒温2min,然后加入各加入 1.0mL1%酪蛋白溶液,在37oC水浴中继续恒温 10min后加入三氯乙酸切断反应。将上述试管以 3000r/min离心5min,取上清液在280nm波长测定 吸光度。
(3)抑制剂组 设置空白组:取一支试管,加入1.0mL1%酪蛋 白溶液和3.0mL5%三氯乙酸溶液,摇匀后加入 0.2mL酶液和0.8mL蒸馏水,在37oC下恒温10min。 对抑制剂作用的测试:取两支试管,编号1、2,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1.0mL1%酪蛋白溶液,然后 在1号试管中加入0.8mL蒸馏水,在2号试管中加 入0.1mL1mmol/mL苯甲脒溶液和0.7mL蒸馏水, 在37oC水浴中恒温2min,然后向两支试管中各加 入0.2mL的胰蛋白酶溶液,在37oC水浴中继续恒 温反应10min,最后加入三氯乙酸终止反应。将 上述试管以3000r/min离心5min,取上清液在 280nm波长测吸光度。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酶促反应指的是由酶作为催化剂进行催化的化学反应。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有温度,酸碱度,酶浓度,底物浓度,抑制剂和激活剂等。
1.温度:酶促反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反应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当温度升高到一定限度时,酶促反应速度不仅不再加快反而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酶在某一定温度时活力最大,这个温度称为这种酶的最适温度。
2.酸碱度:每一种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范围内才表现活性,超过这个范围酶就会失去活性。
3.酶浓度:在底物足够,其它条件固定的条件下,反应系统中不含有抑制酶活性的物质及其它不利于酶发挥作用的因素时,酶促反应的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
4.底物浓度:在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近乎:成正比,在底物浓度较高时,底物浓度增加,反应速度也随之加快,但不显著;当底物浓度很大且达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度就达到一个最大值,此时即使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也几乎不再改变。
5.抑制剂:能特异性的抑制酶活性,从而抑制酶促反应的物质称为抑制剂。
6.激活剂:能使酶从无活性到有活性或使酶活性提高的物质称为酶的激活剂。
酶促反应影响因素

酶促反应影响因素酶促反应影响因素1. 温度:温度高于酶的最适活性温度,会加速酶分子的活性,而酶活性过高则可导致酶烧伤或破坏,从而降低反应的速率,所以保持合适的温度是影响酶促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
2. 酶浓度:酶浓度是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它直接影响反应中酶与底物之间的接触次数,当酶浓度增加时,酶与底物越多,接触次数越多,反应速率自然越快,反之,当酶浓度过低时,反应速率就变慢。
3. pH值:pH值也会影响酶促反应,每种酶都有自己最适宜的pH值,若pH值过高或过低,酶活性可能会下降,甚至在一定的极端条件下可能造成酶的解离,因此需要控制反应的pH值。
4. 辅助因子:对于一些特定的酶,还需要加入某些激活剂或辅助因子,才能促进反应,引起酶活性。
例如,维生素是不可缺少的辅助因子,它们可能和一些酶结合形成介质型酶,影响酶促反应的反应速率。
5. 抑制剂:在生理反应过程中,也需要抑制酶的活性,而一些有机分子可以抑制酶的活性,从而降低反应的速率。
抑制剂的效果受其类型、浓度和pH值等影响,如果抑制剂的浓度过高,将会完全抑制酶活性,从而降低反应的速率。
6. 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剂和还原剂都会影响酶促反应,氧化剂可以促进酶的反应速率,而还原剂则可以降低酶的反应速率。
例如,苯酚可以作为氧化剂加速酶促反应,而过氧化氢则可以作为还原剂,降低酶促反应的速率。
7. 金属离子:一些金属离子也可以影响酶的反应速率,其中锰、铜、铁等离子可能介导酶的正向活性,而硫酸钙、硫酸镁、硫酸铝等离子可能起抑制作用,降低酶的反应速率。
因此,温度、酶浓度、pH值、辅助因子、抑制剂、氧化剂和还原剂以及金属离子等都是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
基于此,实验室工作者可以在有效控制这些条件条件的基础上,改善反应的质量和效率,从而获得更佳的实验结果。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制剂的EI复合体,不能再结合S
抑制剂I在化学结构上与底物S个相似,能与底物S竞争 酶E分子活性中心的结合基团,因此,抑制作用大小取决于 抑制剂与底物的浓度比,加大底物浓度,可使抑制作用减 弱。
2.非竞争性抑制(non-competitive inhibition) 抑制剂I和底物S与酶E的结合完全互不相关,既不排斥, 也不促进结合,抑制剂I可以和酶E结合生成EI,也可以和ES 复合物结合生成ESI。底物S和酶E结合成ES后,仍可与I结合
的症状。解磷定等药物可与有机磷杀虫剂结合,使酶和有机磷杀
虫剂分离而复活。
(二)可逆性抑制(reversible inhibition)
抑制剂与酶以非共价键结合,在用透析等物理方法除去
抑制剂后,酶的活性能恢复,即抑制剂与酶的结合是可逆的。
这类抑制剂大致可分为以下二类。
1.竞争性抑制(competitive inhibition)
生化学家将酶活性最高处的pH称为最适pH。一般来说,血 清中大多数酶最适pH接近中性(pH6.5-7.5)。有些酶在最适 pH处活性变化尖锐明显,也有些平坦宽广。测定酶活性浓度时 一定要选择在最适pH处,不仅因为此处酶反应速度最大,测定 灵敏度最高,还因为此处酶活性变化的斜率最小,如反应体系 中出现pH变化时,对测定结果影响最小。
2. 专一性不可逆抑制
此属抑制剂专一地作用于酶的活性中心或其必需基团,进行 共价结合,从而抑制酶的活性。有机磷杀虫剂能专一作用于胆碱
酯酶活性中心的丝氨酸残基,使其磷酰化而不可逆抑制酶的活性。
当胆碱酯酶被有机磷杀虫剂抑制后,胆碱能神经末稍分泌的乙酰 胆碱不能及时分解,过多的乙酰胆碱会导致胆碱能神经过度兴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管号 实验条件 加碘液后 结果分析 颜色
1 冰浴 2 沸水浴 3 恒温水浴
(2)pH影响
试管号 实验条件 加碘液后 颜色
1 pH5.0 2 pH6.8 3 pH8.0 (3)激动剂与抑制剂影响
试管号 实验条件 加碘液后
颜色
1 蒸馏 水
2
0.9 % NaCL 溶 液
3 l%CuS04溶液
淀粉………………→糊精……………→麦芽糖
与碘呈 蓝色
与碘呈 紫色至红色
与碘 不呈色
试剂 1.1%淀粉溶液 2.新鲜配制的稀释唾液 3.不同pH缓冲液
(1)pH6.8缓冲液 (2)pH5.0缓冲液 (3)pH8.0缓冲液 4.0.9%NaCI溶液(即生理盐水) 5.1%CuSO4溶液 6.碘液
操作
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
思考題
加入碘液观察结果以前,切忌摇动。你 不妨试试在观察后把不起蓝色反应的试管摇 动几下,或再滴加碘液,很可能会变为蓝色。 这是什么缘故?
酶活性与溶液pH有关,pH既影响酶蛋白本身 构象,也影响底物解离程度,从而改变酶与底物 结合和催化作用。故每种酶都有其最适pH的作用 环境。过酸过碱均可引起酶蛋白变性而降低或失 去活性。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为6.8。氯离子对 该酶活性有激动作用,铜离子则有抑制作用。
本实验利用碘与淀粉及其水解产物(大分子 糊精、麦芽糖)的颜色反应,来比较唾液淀粉酶 在不同条件下催化淀粉水解的速度,从而判断 温度、pH、激动剂和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1.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1)取试管三支,编号,按下表加入试剂
管号 试剂(滴)
1
pH6.8缓冲液
15
1%淀粉溶液
5
23ຫໍສະໝຸດ 15155
5
(2)混匀后,三支试管分别置于冰浴、沸水浴 、恒温水浴(37℃)中预温5分钟。再向各管加入 稀唾液5滴,继续在原水浴中放置10分钟。
(3)取出各管,各滴加碘液1滴(切忌摇动),观 察颜色并记录。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课堂目标 1.掌握影响酶作用的几个因素及 实验
的原理 2.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行实验操作,准
确记录。并对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完成 实验报告
实验原理
酶促反应在低温时,反应速度较慢甚至停止 。随着温度升高,反应速度逐渐加快。当达到最 适温度时,酶促反应速度达最大值。人体内大多 数酶的最适温度在 37℃左右。如温度过高,反 应速度反而下降,甚至停止。这主要由于酶蛋白 因高温变性失活之故。
(1)取试管三支,编号,按下表加入试剂
管号 试剂(滴) 蒸馏水
1
23
10
0.9% NaCl溶液 1%CuSO4溶液 pH6.8缓冲液
10 10
15 15 15
1%淀粉溶液
5
55
稀唾液
5
55
(2)将各管摇匀,同时置37℃水浴中恒温10分钟
(3)取出各管,各滴加碘液l滴(切忌摇动),观 察颜色并记录。
实验报告 1.结合本次实验,说说影响酶作用的几个因素 2.根据实验结果,正确填写下列各表,并作简
2.pH对酶活性的影响
(1)取试管三支,编号,按下表加入试剂
管号 试剂(滴)
1
pH5.0缓冲液
15
pH6.8缓冲液
pH8.0缓冲液
1%淀粉溶液
5
稀唾液
5
2
3
15
15
5
5
5
5
(2)将各管摇匀,同时置37℃水浴中恒温10分钟
(3)取出各管,各滴加碘液1滴(切忌摇动),观 察颜色并记录。
3.激动剂、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