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创新杯”语文类说课大赛优秀作品:画里阴晴 说课课件
合集下载
《画里阴晴》课件 ppt课件

可见,在对雨意的独特感悟上作者并不
缺少知音。确实,那风情雨意曾被多少文 人骚客化入文意,化为诗意。“沾衣欲湿 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丝丝杨柳 丝丝雨”,“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 飞”,…..历来的中国的画家更是爱画 “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境。中国的诗者、 画家都从雨中找到了别具风格的意境。这 微风细雨已不再是自然现象,而有着浓浓 的文化意蕴,有着万般风情。
朗读课文第二段
湿的韵味意境(承)
1、“衣服湿了,颜色变深,湿衣服穿在身上 不舒服,但湿了的大自然景色却格外地有 韵味。”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 反衬的手法,突出了雨后大自然的美丽怡 人
2、为什么湿了的大自然景色格外有韵味?
• 因为“湿了”“渲染了山林、村落,改变 了大自然的色调”,使本来不协调的颜色 也协调了起来,使大自然增加了另外一种 美感,当然更有韵味。正如苏轼诗中所咏: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宜兴春雨(起)
这句诗中最富韵味的是那一个词?
“湿”。作者不仅需要这一词所带来的意境,更 需要由这一词来引出“画家的审美触觉”这 一话题。可见这一句引用全文的起笔。
作者对“湿”有怎么样的态度?请在文 章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湿了的大自然却格外地有韵味。(墨色) 有些景物朦胧了,有些形象突出了,表达着不 同的意境。
• 后半句:中西两种绘画技巧和审美趣味应 该结合起来。
5、下一句话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表示作者对 自己立场的动摇?
• 这样说是用比喻的手法、幽默诙谐的语气 来表示他的自谦。作者以解嘲的语气说: 我的两个画种都不纯了,头发都灰白了, 还拿不定主意。
总结全文
作者的绘画主张
“浓而滞的油画里 有时要吸收水分, 娇艳的…….则鱼和 熊掌是可以兼得 的。”
画里阴晴课件

中国画中的阴晴表现强调与自然的和 谐统一,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表达人 与自然的亲近和融合。
中国画中的阴晴表现注重意境的营造 和气韵的流动,通过画面传达出深邃 的意境和生动的气韵。
表现形式多样
中国画中的阴晴表现形式多样,既可 以通过水墨渲染来表现,也可以通过 工笔细描来呈现,展现出丰富的艺术 风格。
中国画中阴晴的技法
当代艺术中阴晴的跨文化融合
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艺术家将阴晴这一具有东方特色的元素与西方艺 术形式相结合,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多元文化的融合
将阴晴元素与其他文化元素相互融合,展现出文 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跨领域合作与创新
鼓励不同领域的艺术家、设计师和学者跨界合作 ,共同探索阴晴元素的创新表达。
当代艺术中阴晴的社会意义
1 2
追求真实感
西方画中阴晴的表现旨在追求画面的真实感,通 过光影和色彩的变化来模拟现实世界的光线变化 和色彩感受。
情感表达
阴晴表现也是画家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通过光 影和色彩的变化来传达喜怒哀乐等情感。
3
美感追求
西方画中阴晴的表现还与美感追求有关,画家通 过合理的构图、光影和色彩运用来营造出画面的 美感和艺术感。
情感表达
画里阴晴通过细腻的笔触和色彩运用,传达出深沉的情感 和独特的意境,使观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世界和对生 活的感悟。
技法创新
画里阴晴在技法上有许多创新之处,如对光影的处理、对 色彩的运用以及对构图的安排等,都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 术造诣和独特的审美观念。
文化内涵
画里阴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和 审美观念,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02
阴暗的天空可能代表忧郁、悲伤 或神秘,而晴朗的天空则可能代 表喜悦、希望或活力。
画里阴晴ppt课件

从传统技法中找到了有相同审美情趣的人。
• 解析: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作者
正是在继承中国传统绘画技巧与方法的基础上,创造了一 种独特的绘画风格。引用这句诗,说明了作者创作风格的 渊源。
• 5.“人们喜欢晴天,有时也喜欢阴天,如果阴与晴中体
现了两种审美趣味,则鱼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这个句 子采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句子的含义是什么?
同?第3自然段对推出中心论点起到了什么作用?
• 参考:西方油画家崇尚阳光,而作者却喜欢画阴天和微雨天
的景色。第3自然段主要说明“喜欢画阴天和微雨天的景色6”
• 解析:西方油画家“一味分析色彩与阳光的物理关系”,
陶醉于阳光所刺激的强烈色彩感受,很少将阴雨作为一种 审美趣味来表现。而作者却喜欢画阴雨天景色,他的水彩 画其实是水墨画的变种,模仿西洋画的手法少,受益于中 国画的成分多。此段已经初步表明了作者的观点:既不盲 目追随西方画法,又不囿于传统技法,是二者之间的一个 变种,为下文归结论点作好了铺垫。
• 5.本文的中心是论述艺术贵在创新,作者是如何提出这
一中心的?
• 参考:作者是在层层铺垫的基础上,最后才点明这一中心
的。
• 解析:文章开始,作者由一句诗引入话题,第2自然段承 7
• 6.作者的创新表现在什么地方?
• 参考:作者的创新体现在:他既继承了传统绘画技法,同
时借鉴了西洋画法,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绘画风格。
协调了起来,增加了大自然的另外一种美感,所以作者觉得 雨后的大自然很有韵味。这是作者以画家的眼光观察自然的 独特感悟,加进了作者的主观感受。苏轼《饮湖上 雨后初 晴》写到:“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表达的 也是这种感受。作者这种对雨后湿景的独特感悟,是中心论 点得以确立的前提和条件。
• 解析: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作者
正是在继承中国传统绘画技巧与方法的基础上,创造了一 种独特的绘画风格。引用这句诗,说明了作者创作风格的 渊源。
• 5.“人们喜欢晴天,有时也喜欢阴天,如果阴与晴中体
现了两种审美趣味,则鱼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这个句 子采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句子的含义是什么?
同?第3自然段对推出中心论点起到了什么作用?
• 参考:西方油画家崇尚阳光,而作者却喜欢画阴天和微雨天
的景色。第3自然段主要说明“喜欢画阴天和微雨天的景色6”
• 解析:西方油画家“一味分析色彩与阳光的物理关系”,
陶醉于阳光所刺激的强烈色彩感受,很少将阴雨作为一种 审美趣味来表现。而作者却喜欢画阴雨天景色,他的水彩 画其实是水墨画的变种,模仿西洋画的手法少,受益于中 国画的成分多。此段已经初步表明了作者的观点:既不盲 目追随西方画法,又不囿于传统技法,是二者之间的一个 变种,为下文归结论点作好了铺垫。
• 5.本文的中心是论述艺术贵在创新,作者是如何提出这
一中心的?
• 参考:作者是在层层铺垫的基础上,最后才点明这一中心
的。
• 解析:文章开始,作者由一句诗引入话题,第2自然段承 7
• 6.作者的创新表现在什么地方?
• 参考:作者的创新体现在:他既继承了传统绘画技法,同
时借鉴了西洋画法,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绘画风格。
协调了起来,增加了大自然的另外一种美感,所以作者觉得 雨后的大自然很有韵味。这是作者以画家的眼光观察自然的 独特感悟,加进了作者的主观感受。苏轼《饮湖上 雨后初 晴》写到:“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表达的 也是这种感受。作者这种对雨后湿景的独特感悟,是中心论 点得以确立的前提和条件。
画里阴晴(2023版ppt)

线条运用: 流畅自然, 富有动感
情感表达: 细腻真挚, 感人至深
画里阴晴的创作意义
反映社会现实:通过 描绘阴晴变化,反映 社会现实和人生百态
情感表达:表达作者 对自然、社会和人生 的感悟和情感
艺术价值:具有较高 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 义
传承文化:传承和发 扬中国传统文化,提 升民族文化自信
2
构思与设计
对教育的影响:画里阴晴的创作意义和传播,为教育提供 了丰富的素材,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兴趣
5
对其他艺术家的启发
启发了其他 艺术家对光 影和色彩的
运用
启发了其他 艺术家对自 然和人物的 观察和描绘
启发了其他 艺术家对艺 术创作的创
新和探索
启发了其他 艺术家对艺 术与生活的 结合和思考
对艺术市场的影响
对现代艺术的启示与借鉴
01
创新性:《画里 阴晴》突破了传 统绘画的界限, 为现代艺术提供 了新的创作思路 和方法。
02
跨界合作:《画 里阴晴》展示了 不同艺术领域的 跨界合作,为现 代艺术提供了新 的合作模式。
03
技术融合:《画 里阴晴》将传统 绘画技艺与现代 科技相结合,为 现代艺术提供了 新的技术手段。
STEP3
STEP4
传承:《画里阴晴》 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 的技法和审美观,展 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 独特魅力。
创新:《画里阴晴》 在传统绘画的基础上, 融入了现代艺术元素, 使作品更具有时代感 和创新性。
融合:《画里阴晴》 将传统艺术与现代艺 术相结合,实现了传 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 有机融合。
发展:《画里阴晴》 通过对传统艺术的传 承与创新,推动了中 国传统艺术的发展, 为传统艺术的传承和 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和方向。
《画里阴晴》课件

笔墨相融
笔法和墨色在中国画中相互融合,共同构建画 面。
构图布局
留白
中国画构图讲究留白, 通过留白来营造画面意
境和空间感。
透视法
采用散点透视法,不受 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
由安排画面内容。
布局均衡
画面布局注重均衡,追 求整体的和谐与美感。
色彩运用
色彩丰富
中国画使用多种颜色,通过色彩的搭 配和变化,表现画面效果。
价值,启示人们要关注内心世界和自我实现,追求有意义通过分析艺术与人生的相互关系,启示人们要善于运用艺术手段来丰富
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感受,让艺术成为人生的重要伴侣和支撑。
03
文化传承与人生责任
通过强调文化传承和艺术家的社会责任,启示人们要关注文化传承和保
护,同时也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和文化使命,为人类文明的进步贡献自
。
THANKS
。
哲理象征
画家善于运用象征手法,将抽象 的哲理概念具象化,通过具体的 形象表达出深邃的哲理内涵,使 得作品更加具有思想性和启发性
。
哲理表达
画家注重哲理的表达,通过细腻 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将哲理融 入画面之中,使观众在欣赏画面 的同时感受到深刻的哲理内涵。
04
《画里阴晴》的创作过程
素材收集与整理
拓展了中国画的创作思路
通过分析不同画家的创作思路和风格,为后来的画家提供 了更多的创作灵感和启示,拓展了中国画的创作思路。
提高了中国画的国际影响力
通过展示中国画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吸引了更多的国际观 众和收藏家对中国画的关注和喜爱,提高了中国画的国际 影响力。
对艺术创作的启示
艺术创作的独特性
通过分析不同艺术家的创作思路和风格,强调了艺术创作的独特 性和个性化,启示人们要勇于探索自己的创作风格和特色。
《画里阴晴》课件

读最后一段 艺术贵在创新(合)(中心论点)
为什么有人会认为“江南不宜画油画”?
• “大概就是因为江南阴雨多,或者他那油 画技法只宜对付洋式的对象。”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前半句的意思是:油画家只注重强烈的色 彩,难以把握江南阴湿景色的韵味。 • 后半句:他的技法不够高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 ~1953年9月26日)
汉族,江苏宜兴人,生于中国江 苏宜兴屺亭桥。中国现代美术事 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 教育家。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 诗文书画。1912年17岁时便在宜 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 员。1916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 系半工半读,并自修素描。先后 留日、法,游历西欧诸国,观摹 研究西方美术。1927年回国,先 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 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 大学艺术学院院长。1933年起, 先后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 英国、德国、苏联举办中国美术 展览和个人画展。
5、下一句话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表示作者对 自己立场的动摇? • 这样说是用比喻的手法、幽默诙谐的语气 来表示他的自谦。作者以解嘲的语气说: 我的两个画种都不纯了,头发都灰白了, 还拿不定主意。
• 其实,画家终身探索的,正是油பைடு நூலகம்的名族化和中 国画的现代化,是兼取二者之长而创造出新的技 法,新的风格,因为艺术贵在创新。墨守成规, 盲目模仿。都是没有出路的。 • 用作者自己的话更能说明他的艺术观:“画种只 能在发展中得到保留,如不发展,便只能淘汰。” • 至此,作者在层层铺垫的基础上水到渠成的得出 了结论:要中西兼用,阴晴兼画,创造一种独特 的绘画风格。
蒙 娜 丽 莎 的 微 笑
•你能举出10个著名 画家的名字吗?
• 绘画有哪些种类?
《画里阴晴》 吴冠中 精品优质课课件

2、本文论述的是艺术创作的重大原则问题,却选择了一个很小的 切入点,进从中外画家对阴晴的不同感受、不同主张、不同表现着 笔,可谓“小中见大“。
3、语言鲜明生动,多用修辞,幽默诙谐,充满智慧。
纽约当地时间2017年11月15日晚,在佳士得“战后及当代艺术”专场上,达·芬 奇油画《救世主》,以4.5亿美元成交,折合人民币约30亿的价格,打破世界纪录, 成为全球最昂贵的艺术品,整个拍卖过程仅持续20分钟。
【主题】借用鱼和熊掌可以兼得作比喻, 说明阴和晴两种审美情趣可以并行不悖。
引用和比喻
中西兼用 阴晴兼画 贵在创新
课堂小结
如果把中国画与西洋画比作鱼和熊掌的话,那么鱼和熊掌可以兼得, 许许多多的画家,既借鉴西方技法,又承袭传统绘画技巧,创造出一种 新的画风。艺术贵在创新,只有不断探索新的技法,艺术生命才能长久。
第二自然段
作者这种对“湿”景的感受是不是他自己 所独有的呢?
(不是,作者在这里引用了张志和的〈〈渔歌子〉〉“斜风
细雨不须归”说明中国画家爱画风雨归舟的诗境。中国传统的水 墨画就是以湿、淡为特点。在这一点上中国画家和作者的审美观
是一致的。结合课文内容)
【主题】承上赞美湿的景色格外有韵味。
第二自然段
茶场—————一片墨绿,像水彩画 古树老干——————铁 新芽、古树、柳丝、桃花 (初春雨景)
❖ 哪些词语很具有表现力?试着赏析一下。
墨绿 浓酣 密密点点 黑得像铁 妖柔 飘摇
第一自然段
这些句子中哪一个字最为关键?有什 么作用?
湿。
第 1、2 段是通过“湿”这个词语衔接起来,这 样过渡显得自然、紧凑。同时用了衬托的手法, 突出了雨后大自然的美好怡人。
问:“湿”改变了哪些色调,给画家怎样 的感受?
3、语言鲜明生动,多用修辞,幽默诙谐,充满智慧。
纽约当地时间2017年11月15日晚,在佳士得“战后及当代艺术”专场上,达·芬 奇油画《救世主》,以4.5亿美元成交,折合人民币约30亿的价格,打破世界纪录, 成为全球最昂贵的艺术品,整个拍卖过程仅持续20分钟。
【主题】借用鱼和熊掌可以兼得作比喻, 说明阴和晴两种审美情趣可以并行不悖。
引用和比喻
中西兼用 阴晴兼画 贵在创新
课堂小结
如果把中国画与西洋画比作鱼和熊掌的话,那么鱼和熊掌可以兼得, 许许多多的画家,既借鉴西方技法,又承袭传统绘画技巧,创造出一种 新的画风。艺术贵在创新,只有不断探索新的技法,艺术生命才能长久。
第二自然段
作者这种对“湿”景的感受是不是他自己 所独有的呢?
(不是,作者在这里引用了张志和的〈〈渔歌子〉〉“斜风
细雨不须归”说明中国画家爱画风雨归舟的诗境。中国传统的水 墨画就是以湿、淡为特点。在这一点上中国画家和作者的审美观
是一致的。结合课文内容)
【主题】承上赞美湿的景色格外有韵味。
第二自然段
茶场—————一片墨绿,像水彩画 古树老干——————铁 新芽、古树、柳丝、桃花 (初春雨景)
❖ 哪些词语很具有表现力?试着赏析一下。
墨绿 浓酣 密密点点 黑得像铁 妖柔 飘摇
第一自然段
这些句子中哪一个字最为关键?有什 么作用?
湿。
第 1、2 段是通过“湿”这个词语衔接起来,这 样过渡显得自然、紧凑。同时用了衬托的手法, 突出了雨后大自然的美好怡人。
问:“湿”改变了哪些色调,给画家怎样 的感受?
《画里阴晴》PPT课件

鲁迅给我方向、给 我精神,梵高给我 性格、给我独特, 而妻子则成全我一 生的梦想,平凡、 善良、美。
——吴冠中
油画民族化和中国 画现代化
30年代在杭州艺专开始学画,国画、油画兼学。
后留学法国,在西方艺 术的中心一巴黎,专攻西洋画, 50年代初回国。
早年醉心于石涛、八大,后又热衷于塞 尚、梵高。在 学中又学西的矛盾中,要走出自 己的路子,要走出合 乎民族特色的路子,是他奋斗的目标。
反衬的手法,突出雨后大自然的美丽怡人。
2.为什么湿了的大自然景色格外有韵味?
因为“湿了”渲染了山林、村 落,改变了大自然的色调,使 本来不协调的颜色也协调了起 来,使大自然增加了另一种美 感,当然更有韵味,正如苏轼 诗中所咏:“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3.作者这种对湿景的 感受是不是他自己所 独有的呢?
2.课文中提到了几种绘画技法?
中国画简称“国画”,它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 上作画。
在题材上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动物画等之分。 在技法上又可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两种,各有蹊径,各有特色。 在世界美术领域,中国画具有鲜明的民族形式和独特风格。与诗词、款
赋、书法篆刻相结合,达到“形神兼备”。
画里阴晴
——吴冠中
学习目标
学习作者引入话题,得出结论的方法。
把握课文论述的中心,学习借鉴作者的艺术观 点。
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特点,感受不同艺术风 格的美。
字词梳理
嫩绿(nèn lǜ ) 渗进(shèn jìn ) 朦胧(ménɡ lónɡ )妖柔(yāo róu) 渲染(xuàn rǎn )含蕴(hán yùn ) 熏陶(xūn táo) 派生(pài shēnɡ )
油画的主要材料和工具有颜料、画笔、画布、 画刀、上光油、画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 品 成 交 额 高 达 17.8 亿 元
院 士 的 中 国 人
首 位 入 选 法 兰 西 艺 术 学 院
现 代 中 国 绘 画 代 表 作 家
释题 “画里阴晴”中的“阴晴”指的是什么?
审美趣味
任务一
作者在文中透露了怎样的审美倾向,为什么会有这种倾向?
两种审美趣味作为画家的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审美趣味
任务一
作者在文中透露了怎样的审美倾向,为什么会有这种倾向? 两种审美趣味作为画家的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结尾的一句透露出作者什么语气,言外之意是什么?
绘画
差异
形象
象征 写实
色彩
水墨(黑白) 色彩艳丽
意境
重视神韵追求情调 事故或大自然的变态
中国画 西洋画
释题 “画里阴晴”中的“阴晴”指的是什么?
拓展练习
享受美
创设情境
发现美
(13分钟)
(7分钟)
品味“阴晴” 体会美 (10分钟)
认识“阴晴” 感受美
(15分钟)
预习案
只有充分预习,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成果展示
吴冠中画作 西洋画 中国画
1、请你将下列词语中会读、会写,能 理解意思的词语用横线画出:浓酣 遗 憾 色调 协调 棕红色 朦胧 浓而滞 2、三个学习小组借助网络等媒介分别 来查找中国画、西洋画及作者的相关 资料。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赏读名家名作中陶冶性情,感悟 生命。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学习《画里阴晴》,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
感受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
请你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在古典诗词中找出与“雨” 活动一 相关的诗句看看哪个小组找的最多。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含杨柳风。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进一步提升内化学生的审美体验 诗意的生活 与灵魂对话审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结尾的一句透露出作者什么语气,言外之意是什么?
释题 “画里阴晴”中的“阴晴”指的是什么?
审美趣味
任务一
作者在文中透露了怎样的审美倾向,为什么会有这种倾向? 作者在文中透露了怎样的审美倾向,为什么会有这种倾向?
两种审美趣味作为画家的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结尾的一句透露出作者什么语气,言外之意是什么?
释题 “画里阴晴”中的“阴晴”指的是什么?
审美趣味
任务一
作者在文中透露了怎样的审美倾向,为什么会有这种倾向? 两种审美趣味作为画家的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结尾的一句透露出作者什么语气,言外之意是什么?
学习内容
油画的民族化
学习形式
每组推荐或自荐最
学习内容 彷徨之感 艺术创作贵在不
设计意图
中国画的现代化
重点
优化组合 凸显优势组合的力量 优秀的两位学生 传统文化的通道 强者更强,弱者跟进 断的 创新 。 强强联合组组联手 沟通的最佳方式 互动共进中领会艺术主张
板书设计
两种审 美趣味
阴:水墨画韵味意境 晴:西洋画强烈色彩感
中西兼用
观点:艺术创作贵在不断的创新
学习评价
评价项目
优秀(8分—10分)
评价内容及评级分值
良好(5分—7分) 按照老师要求,较认真完成 准备任务 良好(5分—7分) 及格(5分以下) 没按老师要求,准备不够 充分 及格(5分以下) 小组合作意识差成果不显 著。 及格(5分以下) 按照老师要求,认真完成准备 任务 优秀(8分—10分)
天价
可就是穿着这套衣服的他,作品被拍成天价……
网狮园 80年代作 2011年6月北京匡时春拍
交河故城 1981年作 2007年5月北京保利拍卖
狮子林 1983年作 2011年春拍
“ 高价与我无关
我的作品需要历史评价“
“ 艺术 是真性情“
他常常一把火烧掉不满意的作品
他把最好的作品捐给海 内外的公立美术馆。 “你们要想我,就到我 的作品里找我吧,我就 活在我的作品里……”课前准备Fra bibliotek分工协作
小组成员分工明确,针对性强, 小组成员分工较明确任务分 讨论充分,有专人记录。 工较合理记录不详细 优秀(8分—10分) 良好(5分—7分) 能较准确把握文章内涵,筛 选并较合理地概括信息。 能准确把握文章内涵,筛选并 正确概括有效信息。
信息来源 自我评价 组长评价 教师评价
不能恰当使用
布置作业
为凸显语文课程服务于学生专业学习和终 身发展的理念。
布置作业
结合生活,请在班级群里讨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谈谈你对创新的理解
数字 故事
优化 组合
导 学案
凸显优等生自 身优势,鼓励 鞭策后进生前 进。
壹 贰
肆 伍
叁
优 缺
对散文有一定的阅读、欣赏基础和理解领悟能力
缺乏对散文形象、意境、语言的深刻感悟 缺乏审美能力 导学案 拓展视野 转变学习方式 审美情操
说教材
阴
晴
本文通过叙写中外画家对“阴” 与“晴”两种审美趣味的不同感 受和采用的不同表现手法,抒发 了作者独特的感悟:艺术创作贵 在不断的创新。
诵读体味 感悟语言 领悟观点
知识 与技能
诵读体味 合作探究 理解作者观点
过程 与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审美体验 审美能力 增强创新意识
学习重点难点
品读和感悟 明确作者艺术观点
关键
重点 难点
领悟作者艺术观点
重点
难点
感悟作者平实生动的语 言特点,提高审美能力。
优化组合
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
教法
读
问题探究法 任务驱动法
2010年6月10日,一位老人从昏迷中醒来,交待他的大儿子, 家中的5幅作品
尽快捐给香港美术馆…… 2010年6月25日17点,他的大儿子帮他完成了心愿,2010 年6月25日23点57分
这位91岁的老人与世长辞
他走时 只有一件旧的红夹克,
多年的旅游鞋配上破草帽
以前常被当作“修鞋的”“修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