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旦立《环境监测》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环境污染生物监测)【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奚旦立环境监测第5版课后答案

奚旦立环境监测第5版课后答案

奚旦立环境监测第5版课后答案奚旦立环境监测第5版课后答案展开全文导语:奚旦立环境监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答案已发布,精弘学习网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如下,欢迎大家点击查看!更多考试动态|考试大纲|模拟试题|历年真题请关注精弘考研网。

本书是奚旦立主编的《环境监测》(第5版)的配套电子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梳理知识脉络,浓缩学科精华。

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

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

(2)详解课后习题,巩固重点难点。

本书参考大量相关辅导资料,对奚旦立主编的《环境监测》(第5版)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3)精编考研真题,培养解题思路。

本书从历年考研真题中挑选最具代表性的部分,并对之做了详尽的解析。

所选考研真题涵盖了每章的考点和难点,考生可以据此了解考研真题的命题风格和难易程度,并检验自己的复习效果。

注意:本书提供电子书及打印版,方便对照复习。

第一章绪论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环境监测的定义、目的和分类★★★1环境监测的定义、目的及过程(见表1-1-1)表1-1-1 环境监测的定义、目的及过程2环境监测的分类(见表1-1-2)表1-1-2 环境监测的分类考点二:环境监测的特点和监测技术概述★1环境监测的发展(1)被动监测:污染监测阶段。

(2)主动监测:环境监测阶段,或称目的监测阶段。

(3)自动监测:污染防治监测阶段。

2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见表1-1-3)表1-1-3 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3监测技术概述包括采样技术、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

4环境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见表1-1-4)表1-1-4 环境优先污染物考点三:环境标准★★★1中国环境标准体系(见表1-1-5)表1-1-5 中国环境标准体系2标准和技术法规的关系(1)标准的定义由公认机构批准,供通用或反复使用,为产品或相关加工和生产方法制定规则、指南或特性的非强制执行文件。

奚旦立《环境监测》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土壤质量监测)【圣才出品】

奚旦立《环境监测》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土壤质量监测)【圣才出品】

第五章土壤质量监测5.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土壤基本知识★★★1.土壤组成(见表5-1-1)土壤是由固、液、气三相物质构成的复杂体系,其中固相包括矿物质、有机质和生物。

固相物质之间形成的孔隙中存在水分和空气。

表5-1-1 土壤组成的分类与定义2.土壤的基本性质(见表5-1-2)表5-1-2 土壤的基本性质3.土壤背景值土壤背景值又称土壤本底值,是指在未受人类社会行为干扰(污染)和破坏时,土壤成分的组成和各组分(元素)的含量。

是环境保护和环境科学的基础数据,是研究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转化和进行土壤质量评价与预测的重要依据。

4.土壤污染(见表5-1-3)表5-1-3 土壤污染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或范围,是判断土壤质量的依据。

我国颁布的这类标准有《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和《土壤环境质量建议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等。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中将土壤环境质量分为三类,分别规定了10种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和pH范围。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见表5-1-4。

表5-1-4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考点二: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1.监测目的(见表5-1-5)表5-1-5 监测目的2.资料的收集(1)自然环境方面的资料。

(2)社会环境方面的资料。

3.监测项目与监测频率土壤监测项目根据监测目的确定,分为常规、特定、选测项目。

常规项目是指《土壤环境质最标准》中所要求控制的污染物;特定项目是根据当地环境污染状况,确认在土壤中积累较多、对环境危害较大、影响范围广、毒性较强的污染物,或者污染事故对土壤环境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物质,具体项目由各地自行确定;选测项目包括新纳入的在土壤中积累较少的污染物,由于环境污染导致土壤性状发生改变的土壤性状指标及生态环境指标等,由各地白行选择测定。

环境监测(奚立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环境监测(奚立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环境监测作业第二章2. 答:监测方案的制定:收集基础资料;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布设;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采样及监测技术的选择;结果表达、质量保证及实施计划。

河流的监测断面应至少布设三个监测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

(1)对照断面:布设在排污口的上游,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的水体水质状况。

(2)控制断面:一般布设在排污口的下游500—1000 米处,了解污染源对河段水质的影响。

(3)削减断面:布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 米以外处,了解河段的自净能力。

采样点的布设数量应根据水宽、水深和有无间温层等具体条件确定。

当水面宽≤50m 时,只设一条中泓垂线;水面宽50~100m 时,左右近岸有明显水流处各设一条垂线;水面宽>100m 时,设左、右、中三条垂线,如证明断面水质均匀时,可仅设中泓垂线。

在一条垂线上,当水深≤5m时,只在水面下0.5m 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不足1m 时,在1/2 水深处设采样点;水深5~10m 时,在水面下0.5m 和河底以上0.5m 处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10m 时,设三个采样点,即水面下0.5m 处、河底以上0.5m 处及1/2 水深处各设一个采样点。

4. 答:(1)冷藏,(2)冷冻,(3)加入保存剂(①加入生物抑制剂②调节pH 值③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例:冷藏、冷冻:易挥发、易分解物质的分析测定。

测定氨氮、硝酸盐氮、化学需氧量的水样可加入而氯化汞,抑制生物的氧化还原作用。

测定金属离子可调节PH 值,防止金属的水解。

测定金属汞,可加入硝酸氧化剂,保持汞的高价态。

5.答:环境水样所含的组分复杂,并且多数污染组分含量低,存在形态各异,所以在分析测定之前需要预处理,使欲测组分适合测定方法要求的形态、浓度并消除共存组分的干扰。

水样的消解:当测定含有机物水样的无机元素时,需进行水样的消解,目的是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性固体,将各种价态的无机元素氧化成单一的高价态。

奚旦立《环境监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六章~第七章【圣才出品】

奚旦立《环境监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六章~第七章【圣才出品】

第六章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6.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1.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的目的、样品采集(见表6-1-1)
表6-1-1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的目的、样品采集表
2.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方法(见表6-1-2)
表6-1-2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方法
考点二:空气污染生物监测★★
1.利用植物监测
(1)指示植物及其受害症状(见表6-1-3)
指示植物是指受到污染物的作用后能较敏感和快速地产生明显反应的植物,可以选择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及地衣、苔藓等。

表6-1-3指示植物及其受害症状
(2)监测方法(见表6-1-4)
表6-1-4监测方法
2.利用动物监测
一定区域内,利用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来监测评估该区域空气污染状况。

动物对污染物吸收途径:①气态污染物、粉尘从口鼻进入体内;②水和土壤中的污染物主要通过饮用水和食物进入;③脂溶性的物质可以通过皮肤进入动物机体。

污染物体内分布:①能溶解于体液的物质,在体内分布比较均匀;②三价和四价阳离子主要积累于肝或其他网状内皮系统;③铅、钙、钡、锶、镭、铍等与骨骼亲和力较强,其二
价阳离子在骨骼中含量较高;④对某种器官具有特殊亲和性的物质,则在该种器官中积累较多;⑤脂溶性物质易积累于动物体内的脂肪中。

3.利用微生物监测
一般以细菌总数和链球菌总数作为室内空气细菌学的评价指标。

考点三:土壤污染生物监测★★
1.土壤污染的植物监测(见表6-1-5)
表6-1-5土壤污染的植物监测
2.土壤污染的动物监测(见表6-1-6)
表6-1-6土壤污染的动物监测。

奚旦立《环境监测》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固体废物监测)【圣才出品】

奚旦立《环境监测》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固体废物监测)【圣才出品】

第四章固体废物监测4.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固体废物概述★★★1.固体废物的定义和分类(见表4-1-1)表4-1-1 固体废物的定义和分类2.危险废物的定义与鉴别(1)危险废物(见表4-1-2)表4-1-2 危险废物(2)我国对危险废物的危险特性的定义(见表4-1-3)表4-1-3 我国对危险废物的危险特性的定义考点二: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1.样品的采集(1)采样工具采样工具包括采样铲、采样钻、采样铲、真空探针和气动等。

(2)采样方案的制订①采样目的a.鉴别并将固体废物分类,为综合利用或处置固体废物提供依据;b.对污染环境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和应急监测;c.作为科学研究或环境影响评价等的依据。

②背景调查和现场踏勘进行现场踏勘时,应着重了解工业固体废物的以下几个方面:a.生产单位或处置单位;b.种类、形态、数量和特性(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c.实验及分析的误差和要求;d.环境污染、监测分析的历史资料;e.产生、堆存、综合利用及现场和周围情况,了解现场和周围环境。

③采样程序(见图4-1-1)图4-1-1 采样程序示意图(3)份样数①当已知份样间的标准偏差和允许误差时,可按下式计算份样数:式中,n为份样数;s为份样间的标准偏差;δ为采样允许误差;t为选定置信度下的概率。

②标准差或允许误差未知时可根据批量确定应采份样数见表4-1-4所示。

表4-1-4 批量与最少采份样数(4)份样量份样量是指构成一个份样的固体废物的质量。

份样量取决于固体废物的粒度,固体废物的粒度越大,均匀性就越差,份样量就应越多。

可按切乔特公式计算最小份样量:max m K d α⨯≥式中,m 为最小份样量,kg ;d max 为固体废物的最大粒径,mm ;K 为缩分系数;α为经验常数。

K 和α根据固体废物的均匀程度和易碎程度而定,固体废物越不均匀,K 值越大,一般情况下,推荐K =0.06,α=1。

(5)采样点(见表4-1-5)表4-1-5 采样点表4-1-6 所需最少采样车数(容器数)的确定(6)采样方法(见表4-1-7)表4-1-7 采样方法。

奚旦立《环境监测》(第4版)配套题库-土壤质量监测名校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奚旦立《环境监测》(第4版)配套题库-土壤质量监测名校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第五章土壤质量监测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土壤水的描述,错误的是()。

[广西大学2012年研]A.土壤水是土壤中各种形态水分的总称B.土壤水专指土壤中存在的纯水D.土壤水包括纯水极其所含溶质C.土壤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地表径流【答案】B【解析】土壤水溶液是土壤水分及其所含溶质的总称,存在于土壤孔隙中。

土壤溶液中的水来源于大气降水、地表径流和农田灌溉,若地下水位接近地面,则也是土壤溶液中水的来源之一。

2.《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以下类别中项目最多的是()。

[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研]A.无机盐B.重金属C.农药D.悬浮物【答案】B【解析】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规定监测重金属类、农药类及pH共11个项目,为规定必测项目。

其中,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项目类别最多,包括镉、汞、砷、铜、铅、铬、锌、镍的含量。

3.测定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时,常选用的预处理方法是()。

[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研]A.消解法B.振荡提取法C.超声波提取法D.索式提取法【答案】A【解析】酸分解法又称消解法,是测定土壤中重金属常选用的方法。

分解土壤样品常用的混合酸消解体系有: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硝酸—硫酸—高氯酸、硝酸—硫酸—磷酸等。

4.(多选)土壤的基本性质为()。

[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研]A.吸附性B.酸碱性C.氧化还原性D.缓冲性【答案】ABC【解析】土壤的基本性质包括:①吸附性。

土壤的吸附性能与土壤中存在的胶体物质密切相关。

②酸碱性。

土壤的酸碱性是土壤的重要理化性质之一,是土壤在形成过程中受生物、气候、地质、水文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③氧化还原性。

由于土壤中存在着多种氧化性和还原性无机物质及有机物质,使其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

5.(多选)组成土壤最基本的物质是()。

[扬州大学2014年研]A.腐殖质B.矿物质C.水分D.空气【答案】ABCD【解析】土壤是由固、液、气三相物质构成的复杂体系。

环境监测考研天津工业大奚旦立《环境监测》考研真题

环境监测考研天津工业大奚旦立《环境监测》考研真题

环境监测考研天津工业大奚旦立《环境监测》考研真题一、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具有()。

[河北大学2018年研] A.强制性B.推荐性C.指导性D.随意性【答案】A查看答案【解析】目前中国环境标准分为强制性环境标准和推荐性环境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及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执行的其他标准为强制性环境标准。

强制性环境标准必须严格执行,超标即违法。

强制性环境标准以外的环境标准属于推荐性环境标准。

国家鼓励采用推荐性环境标准。

如果推荐性环境标准被强制性环境标准采用,也必须强制执行。

2《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将将地面水环境功能分为5类,我们居住区域的长江水体属于()水体。

[武汉科技大学2018年研]A.Ⅰ类B.Ⅱ类C.Ⅲ类D.Ⅳ类【答案】C查看答案【解析】《地表水环境质景标准》(GB 3838—2002)适用于全国领域内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水域。

具有特定功能的水域,执行相应的专业用水水质标准。

其目的是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水资源、控制水污染以及改善地表水质量和促进生产。

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①Ⅰ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②Ⅱ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③Ⅲ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④Ⅳ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⑤Ⅴ类。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对应地表水上述五类水域功能,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值分为五类,不同功能类别分别执行相应类别的标准值。

水域功能类别高的标准值严于水域功能类别低的标准值。

同一水域兼有多类使用功能的,执行最高功能类别对应的标准值。

3对于某污水处理厂的排放口进行的监测属于()。

(完整版)环境监测(奚旦立孙裕生主编)自学笔记

(完整版)环境监测(奚旦立孙裕生主编)自学笔记

第一章绪论1.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准确、及时、全面的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2.环境检测分类:A.检测目的分类(监视性监测、特定目的监测、研究性监测);B.监测介质分类(水质、空气、土壤、固废、生物、生态、噪声和震动、电磁辐射、放射性、热、光、卫生等监测)3.环境监测的发展:被动监测(20世纪50代)—主动监测(20世纪后期)—自动监测(20世纪70代发达国家)4.环境污染的特点:时间分布性、空间分布性、环境污染与污染物含量的关系、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环境污染的社会评价5.环境监测的特点:环境监测的综合性(监测手段:化学、物理、生物、物化等;监测对象:空气、水、土壤、固废、生物;自然和社会方面);环境监测的连续性(污染具有时间、空间分布性);环境监测的追溯性(环境监测包括监测目的的确定、监测计划的制定、采样、运输保存、测定到数据处理等过程,是一个复杂而联系的系统,任何一步的差错都将影响最终数据的质量,需要一个量值追溯体系(质量保证体系)予以监督)。

6.检测技术:采样技术、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

7.中国环境优先污染物:卤代烃、苯系物、氯代苯类、多联氯苯类、酚类、硝基苯类、苯胺类、多环芳烃、太酸酯类、农药、丙烯腈、亚硝胺类、氰化物、重金属及其化合物共14个化学类别68种有毒物质。

8.中国环境标准体系: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国家环境基础标准)、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9.标准:由公认机构批准,供通用或反复使用,为产品或相关加工和生产方法规定规则、指南或特性的非强制执行文件。

技术法规:强制执行的规定产品特性或其有关加工和生产方法,包括适用的管理规定文件。

10.水质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水质分为5类)、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第一类污染物:是指能在环境或动、植物体内积累,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的污染物质,一般为重金属(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第二类污染物: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的,在排污单位的排放口采样)、回用水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6.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1.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的目的、样品采集(见表6-1-1)
表6-1-1 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的目的、样品采集表
2.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方法(见表6-1-2)
表6-1-2 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方法
考点二:空气污染生物监测★★
1.利用植物监测
(1)指示植物及其受害症状(见表6-1-3)
指示植物是指受到污染物的作用后能较敏感和快速地产生明显反应的植物,可以选择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及地衣、苔藓等。

表6-1-3 指示植物及其受害症状
(2)监测方法(见表6-1-4)
表6-1-4 监测方法
2.利用动物监测
一定区域内,利用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来监测评估该区域空气污染状况。

动物对污染物吸收途径:①气态污染物、粉尘从口鼻进入体内;②水和土壤中的污染物主要通过饮用水和食物进入;③脂溶性的物质可以通过皮肤进入动物机体。

污染物体内分布:①能溶解于体液的物质,在体内分布比较均匀;②三价和四价阳离子主要积累于肝或其他网状内皮系统;③铅、钙、钡、锶、镭、铍等与骨骼亲和力较强,其二
价阳离子在骨骼中含量较高;④对某种器官具有特殊亲和性的物质,则在该种器官中积累较多;⑤脂溶性物质易积累于动物体内的脂肪中。

3.利用微生物监测
一般以细菌总数和链球菌总数作为室内空气细菌学的评价指标。

考点三:土壤污染生物监测★★
1.土壤污染的植物监测(见表6-1-5)
表6-1-5 土壤污染的植物监测
2.土壤污染的动物监测(见表6-1-6)
表6-1-6 土壤污染的动物监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