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的组成及垂直分层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二)讲授新知
1.大气组成:介绍大气的主要成分,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以及稀有气体、水汽、杂质等。通过图表展示各成分的体积比例,解释各成分对环境的影响。
2.大气垂直分层:讲解大气层从地表到太空的分层结构,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空间。详细介绍各层大气的特点、高度范围、温度变化规律等。
5.拓展阅读:
-推荐阅读一本与大气科学相关的书籍或文章,如《大气科学概论》、《气候变化与大气层》等,拓展知识面。
6.环保主题活动:
-参与学校或社区组织的环保活动,关注大气环境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作业要求:
1.思考题和实践活动需认真完成,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研究性学习报告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3.答疑解惑:教师针对学生答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梳理大气组成、大气垂直分层、大气层对生物、气候、天气等方面的影响。
2.学生发言:请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3.教师总结:强调大气层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关注大气环境问题,提高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掌握了地球的基本结构和地理环境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大气各层的具体特征、相互关系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认识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对大气组成的认知程度,特别是对稀有气体、温室气体等成分的了解,需要通过实例进行解释和强化。
-结合所学的GIS知识,制作一份关于大气层特征和影响的电子地图,展现各层大气的特点及其对环境的作用。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件+人教版(2019)地理+必修一+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

• 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并知道主要成分的作用 • 结合图表,分析大气垂直分层的特点以及与生活生产的联系
核心素养:
• 综合能力:结合图表分析大气垂直分层的特点 • 地理实践力:学会解释大气的主要成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大气的组成 大气的垂直分层
图2.1自由落体状态中的鲍姆加特纳
• 2012年10月14日,奥地利“坠落人”鲍姆 加特纳在美国西南部乘坐太空舱升空;约3小 时后,他上升至39千米高空
案例: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与人类活动
阅读29页下方文字和图2.4 找出是什么原因导致CO2增加?
化石燃料燃烧,会释放二氧化碳 森林面积缩小,会减少森林对二
氧化碳的吸收量
活动:了解大气含氧量减少对人体产生的影响
氧: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 科学家研究发现:适当缺氧环境利于激发运动员的运动潜力,
水汽
杂质
注意:低层大气(海拔25km以下)
01 大气的组成
具体有什么?什么作用?看书完成表格
成分
占大气体积 百分比
作用
干洁空气
水汽 杂质
01 大气的组成
成分
氮 氧 干洁空气 二氧化碳
臭氧
水汽 杂质
占大气体积 百分比
78%
作用 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21%
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
很少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调节地表 温度
为何云雨在这一层? 几乎所有的水汽、杂质集中在此 受对流运动影响,水汽、杂质向上运
输,气温降低,容易成云致雨
平流层
1. 平流层有多高? 2. 平流层气温怎么变化? 3. 平流层里大气如何运动? 4. 平流层为何适合航空飞行? 5. 与人类的关系?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PPT教学课件

随堂练习
SUI TANG LIAN XI
如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A.①
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 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归纳总结
GUI NA ZONG JIE
分层
高度范围
主要特点
特点成因
与人类关系
低纬:17-18千米 气温随高度增加递减(每升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 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
中纬:10-12千米 高100米平均下降温度
源
部,与人类关系最密
对 高纬:8-9千米 0.6℃)
所在的大气层为高层大气,大气 密度极小,存在若干个电离层。
合作探究
HE ZUO TAN JIU
如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对流层的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有何特点?该层的厚度随纬度 如何变化?为什么?
2. 为什么对流层的天气复杂多变? 3. 平流层的气温分布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飞机为什么选择在平
问题2 (综合思维)“长征三号 乙”运输火箭点火发射刚离开地 面升空时,其所经历的气温变化 特点是什么?
问题3 (综合思维)发射成功的 “中星2D”卫星,在轨运行所在 的大气层有何特点?
较薄。因为西昌位于我国的川西 高原地区,海拔较高,气温较低。
火箭发射升空刚离开地面时,位 于对流层中,其气温随高度增加 而降低。
流层飞行? 4. 高层大气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
合作探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含答案)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考点基础练考点一大气的组成大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各种成分保持相对稳定。
不同的大气成分,作用不同。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大气成分中,即能参与光合作用,又具有保温作用的是()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臭氧2.当今,导致大气成分比例发生不合理变化的人为原因有()①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②大量使用制冷剂③植树造林④兴修水库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1.C2.A【解析】1.参与光合作用的大气成分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但只有二氧化碳具有保温作用,C正确,B错。
氮气和臭氧并不参与光合作用,AD错。
故选C。
2.大气的成分比例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目前在人为作用下,二氧化碳、氟利昂等比例增加。
二氧化碳的增加是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导致的,氟利昂增多是大量生产制冷设备如空调、电冰箱等导致的,植树造林和兴修水库使大气成分向良性方向变化,①②正确,③④错。
故选A。
3.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A.二氧化碳,氧气B.氮气,氧气C.臭氧,二氧化碳D.二氧化碳,氮气【答案】3.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地球大气层的主要成分为氮气,氧气,氮气占78、1%;氧气占20.9%,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低层大气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其中氮气和氧气为主要成分。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也在改变着大气的成分,进而引发了环境问题。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大气中含量虽很少,却对天气变化影响很大的物质是()A.水汽和臭氧B.二氧化碳和臭氧C.氩和氖D.水汽和杂质5.近些年来,随着霾天气现象出现频率越来越高,空气质量逐渐恶化。
霾出现频率增加是由于人类活动改变了大气组成中的()A.水汽比重 B.杂质含量 C.有害气体成分 D.干洁空气成分6.下列现象主要与大气中水汽含量相关的是()A.臭氧层变薄B.酸雨加重 C.旱灾频发 D.全球变暖【答案】4.D5.B6.C【解析】4.水汽和固体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对天气变化影响很大,D错误;臭氧能够吸收紫外线,因而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二氧化碳有保温作用,但二者对天气影响小,AB错误;氩气和氖气在大气中含量较少,无法影响天气变化,C错误,所以选择D。
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点】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第二章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一.大气的组成大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
低层大气主要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三部分组成的。
低层大气的主要组成成分及作用。
组成成分 在地理环境中作用干 洁 空 气 氮 含量78%、组成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氧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CO 2 光合作用的原料、“温室效应” O 3吸收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强烈吸收长波辐射,影响气温 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凝结核)二.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的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是不均匀的,人们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的垂直变化,将大气自下而上依次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大气分层高度范围 气温的垂直变化 空气运动 天气现象与人类关系 规律 形成原因高层大气 平流层以上大气随高度升高先降后增底层没有吸收紫外线的臭氧,气温下降;随后大气吸收更短波长的太阳紫外线,温度又持续上升 / /有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平流层对流层顶部至50-55千米的高空随高度升高而升高(下冷上热) 靠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增温(臭氧层位于22-27km 处)平流运动 天气晴朗为人类生存环境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飞机) 对流层低纬17-18km 中纬10-12km 高纬8-9km随高度升高而递减(下热上冷)地面是直接热源对流运动 复杂多变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三.对流层的逆温现象1.逆温概念:一般情况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出现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
二氧化碳:1、变化趋势:呈现上升趋势,增加速度加快2、原因:①化石燃料燃烧(释放大量二氧化碳)②土地利用的变化(毁林,减少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量)3、影响:全球变暖、气候异常、生态恶化2.逆温现象图示:3.逆温现象最主要的特征:①空气温度差减小,对流运动减弱。
②对流层某一高度气温异常,随高度上高而递增,因而从该高度开始,空气温度由上冷下热转变为上冷中高下冷。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练习题:
1.选择题:针对大气组成、大气层垂直分层等知识点,设计选择题,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2.填空题:设计填空题,让学生填写大气层各层的名称、特点等,巩固课堂所学。
设计小组讨论、问答等环节,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表达能力。
5.实践探究,学以致用:
安排课堂实验、户外观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大气层的变化,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6.情感教育,培养责任感:
结合大气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等议题,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地球公民责任感。
4.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大气现象,如大气污染、气候变化等。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以下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2.利用图表、示意图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大气层的结构和特点,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2.知识梳理,循序渐进:
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图表、动态图等教学资源,逐步讲解大气层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强调各层的特点和功能,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
3.实例分析,深入浅出: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如大气污染、气候变化等,分析大气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地理知识的应用。
4.互动交流,促进思考:
1.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大气层的相关知识。
2.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实物模型、动态图演示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概念。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知识总结人教版(2019)必修一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一、大气的组成2.臭氧大气中臭氧的含量很少,但对地球上的生命活动和自然环境有着重要作用。
臭氧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大气增温;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3.人类活动影响大气成分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影响大气的成分和含量,产生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造成不利影响。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等方面的差异,大气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好,适合航空飞行汽、杂质少高层大气平流层顶到2000—3000千米气压低,空气密度很小;在80-500千米存在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电离层大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处于高度电离状态从平流层顶向上约40千米,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之后随高度的升高而递增从平流层顶向上约40千米范围内对流运动明显;再往上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三、拓展——逆温现象(1)定义: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者随高度的增加气温的垂直递减率小于 6 ℃/km。
(2)影响:①阻碍空气对流,抑制沙尘暴。
②逆温时大气结构稳定,加重大气污染。
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热源(1)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2)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表现形式参与作用的大气成分常见的自然现象选择性吸收水汽、二氧化碳(对流层);臭氧(平流层);氧原子(高层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能吸收紫外线,队地球生物具有保护作用散射空气分子、尘埃等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在太阳辐射的可见光中,蓝、紫光波长短,容易被空气分子散射)反射云层和较大颗粒的尘埃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太高3.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该传输过程可以划分成三个环节,如下图所示:①太阳暖大地: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件)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增加,基
本上都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 和土地利用的变化(主要是
毁林)。
案例: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与人类活动
• 化石燃料燃烧,会释放二氧化碳
• 森林面积缩小,会减少森林对 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活动:了解大气含氧量减少对人体产生的影响
• 大气中氧气含量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科学研究发现,适当的缺氧环境利 于激发运动员的运动潜力;但含氧
1906
经度
104°02′E 101°31′E 102°41′E 117°22′E 102°48′E
纬度
35°52′N 36°40′N 25°01′N 40°36′N 24°53′N
活动:了解大气含氧量减少对人体产生的影响
• 在奥运会等世界重大体育赛事中,来 自非洲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的中长跑 运动员往往成绩优异
密度特点: 大气密度极小
原因: 距地面远,受地球引力小
3、高层大气
(3)与人类的关系
• 在80-120千米的高空,多数来自太空的流星
体会燃烧,成为我们夜晚看到的流星
• 电离层大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
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 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 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 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电离而产生,出现的灿
大气中氧气的含量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不同的含氧量对人体既有有
利影响,又有不利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下列关于我国以下省级行政区可以建中长跑运动员训练基地的原因,
叙述正确的是( D )
A.内蒙古——地形平坦,场地开阔
B.西藏——海拔高,空气稀薄
C.海南——气温高,适合锻炼运动员耐高温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成成分
作用
氧 维持人类和一切生物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
干洁空气
氮
二氧化 碳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具有“保温效应”
臭 氧 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 伞”;影响大气温度
水汽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影响地面和大气的 温度,具有“保温效应”
固体杂质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凝结核);削弱
上冷下热,对流强;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水汽杂质多
大气垂直分层
平流层
主要特点
原因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增高; 臭氧吸收紫外线; 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上热下冷; 大气平稳,天气晴朗 水汽杂质少
大气垂直分层
高层大气
主要特点
存在若干电离层 能反射无线电短波 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原因
太阳紫外线和 宇宙射线作用
谢谢观看
人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教 版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与 生产生活的联系。
内容一
大气的组成及作用
大气圈对地球生命的保护
地球上的大气圈
防弹衣
遮阳伞
保温被
防弹衣
月球表面陨石坑
遮阳伞
大气吸收 大气反射 大气散射
保温被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大气的组成及作用
人类活动与大气组成成分
成分比例的变化:主要表现为C02比例的增加。 成分的变化:主要是氟氯烃化合物的出现及其比例的增加。
大气垂直分层
大气垂直分层依据
大气在垂直方向温度和密度等物理性质方面的差异
对
平高流来自流层层
层
大
气
大气垂直分层
对流层 高纬薄低纬厚
主要特点
原因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热量自地面;
对流运动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