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书法对联书法欣赏
墨香集—名人佳作.启功书法《题画诗》

墨香集—名人佳作.启功书法《题画诗》墨香集—名人佳作启功书法《题画诗》启功肖像《出塞》(二首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懋一先生正腕。
一九八五年夏,启功。
杜甫《浣花溪畔四首之三》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的古诗作品《赠汪伦》启 功(当代)竹石图题诗句启功 1991年作 双清图 镜心启功 1947年作 林亭秋霁 镜心启功题画诗·白荷图 神工碾玉为花冠,又散翠羽成浮钿。
沉泥肥护根如船,露珠不定汞走盘。
纤芦列作箜篌弦,清风持拨断续弹。
水中万象同此天,无边澄碧相新鲜。
贺监落井水底眠,清凉所喻言非玄。
松煤□处五色全,画不能工化有权。
江湖入手鱼脱渊,高吟早证虾蟆禅。
深冬灯下戏墨,启功并题,时年八十又五。
钤,印:启功之印、元白。
启功题画诗·白荷图启功题画诗·白石词意图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丁亥冬日用明贤淡雅之笔写白石词意 启功(一九四七年作)启功题画诗·苍松新箨(tuò唾)图 从来造化本无私,喜见松苍竹茂时。
抱雪凌阳嘉荫远,好培修萚长新枝 启功并题 落款文字:献给为培养新一代而辛勤劳动的教师职工和未来的从事教育工作的青年们。
北京师范大学敬赠 一九八六年 春节启功题画诗·长松鬰(yù郁的繁体字)鬰长松涧壁生,亦高亦下半天青。
偶然遥和风篁韵,如听琴台万古生。
启功画并题。
启功题画诗·翠竹 平阳池上亚枝红,怅望山邮是事同。
还向万竿深竹里,一枝浑卧碧流中。
东风、杨江同志之属即正,启功八十又一。
钤印:珠申、启功、功在禹下 启功题画诗·烟雨停帆 启 功 启功题画诗·翠竹 舟行豁目矮推篷,雨里潇湘万绿浓。
水竹本无今古异,只令人忆所南翁。
壬申仲夏坚净翁启功 启功题画诗·丹崖翠竹图 索句深宵兴不孤,扬眉忽见晓曦初。
启功书法欣赏清晰版

启功书法欣赏清晰版启功先生,原名爱新觉罗·启功,字元白,是当代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历史学家和美术家。
他的书法作品以楷书见长,兼擅行书、草书、隶书等多种书体,被誉为“当代书法大师”。
1. 结构严谨:启功先生的书法作品在结构上非常严谨,笔画之间的搭配、字与字之间的呼应都处理得非常得当。
他的楷书作品尤其注重结构的稳定性,每个笔画都清晰可见,给人一种端庄稳重的感觉。
2. 笔力遒劲:启功先生的书法作品笔力遒劲,笔画有力而不失灵动。
他的行书作品尤其具有这种特点,行云流水的笔触让人感受到书法的韵律美。
3. 气韵生动:启功先生的书法作品气韵生动,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活泼的生命力。
他的草书作品尤其具有这种特点,狂放不羁的笔触让人感受到书法的激情与活力。
4. 意境深远:启功先生的书法作品意境深远,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深邃的思想内涵。
他的隶书作品尤其具有这种特点,笔画的粗细变化、字体的结构布局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启功先生的书法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他的作品深受广大书法爱好者的喜爱,是当代书法艺术的瑰宝。
5. 独具匠心:启功先生的书法作品独具匠心,他在传统书法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和创新,形成了独特的书法风格。
他的作品不仅传承了古典书法的精髓,还注入了现代审美的元素,使得书法艺术更加贴近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6. 文化底蕴:启功先生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文化底蕴,他不仅精通书法,还对文学、历史、哲学等有着深入的研究。
他的书法作品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文化体验,让人在欣赏书法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内涵。
7. 人文精神:启功先生的书法作品充满了人文精神,他关注人的情感、人的命运、人的精神世界。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一种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
通过他的书法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人、对世界的关爱和尊重。
8. 时代特征:启功先生的书法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当代书法的发展趋势,也体现了当代社会的精神风貌。
启功百首书法绝句

启功是中国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百首绝句”,其中包含了众多脍
炙人口的诗句。
这些诗句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也反映了启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思想观念。
启功的书法绝句,一方面展现了他的高超书法技艺,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他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具有形式美,而且内涵丰富,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刻的思考。
启功的书法绝句中,有许多诗句都是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的。
这些诗句通过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启功对于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和敬畏。
同时,这些诗句也反映了启功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此外,启功的书法绝句中还有一些诗句是表达他对于人生和社会问题的思考和感悟。
这些诗句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它们不仅让人感受到启功的智慧和才华,而且也启发人们对于人生和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反思。
总之,启功的百首书法绝句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份珍贵财富。
它们不仅展现了启功高超的书法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也反映了他的思想观念和人生哲学。
通过欣赏和学习这些诗句,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启功的艺术世界和文化思想,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专业赏析启功先生的几幅作品:一代书法大师就是不一样

专业赏析启功先生的几幅作品:一代书法大师就是不一样中国的书法具有实用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它能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也因为如此,有越来越多的人学习书法,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欣赏书法。
所以如何去欣赏书法,也就日益成为书法爱好者和书法欣赏者谈论的话题。
启功先生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最后一位大师,也有话说,中国书法,继启功之后,再无大家了。
事实上也是这样的,你看看中书协乃至民间很多书法家,目前为止,超过启功的还没有。
今天,笔者专门罗列出启功先生的几幅作品,做重要赏析,还望各位网友批评指正。
(一)释文:若道春风不解意,如何吹送落花来。
一九八五年春,启功书。
赏析:这是一幅启功先生于一九八五年春创作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用笔恪守中锋,力贯毫端,沉稳挥运,大起大落。
其起落转折,处处着实写来,轻松自如。
单个的字形修长,上紧下松,圆转秀劲,结体优美,比起启功先生一九九〇年以后的作品来,虽然风格上还未能“独标孤瘦”,但也显得笔力沉雄,圆中有方,丰润迷人。
首字“若”开笔写得大而重,以引领全篇,并定出了此幅作品的基调。
第一行的三个字写得较为规整沉稳。
“春”字的撇和捺开合有度,使整个字显得秀逸多姿。
写到“风”字时,行笔开始较为放纵,以圆转的笔调疾速劲健而出,有飞动之势。
接着将“不”和“意”字写得小而稳。
而第二行的字,也大小参差错落,有开有合,无不如意。
第三行的“如何吹送”四个字,点画更加跳跃,圆转欹侧,笔势连贯,有如一股劲风扑面而来,这正好切合了字义。
末行“落花来”,复归稳重,如朵朵落花,掷地有声。
落款两行写得轻松飘逸,似有如沐春风的感觉。
上下款各钤印一方,首尾呼应,落落大方。
总之,整幅字的用笔妙在方圆并用,不方不圆,亦方亦圆。
或体方而笔圆,或笔方而体圆。
既十分得体地注意到了点画的方圆变化,又充分地把握住了置陈布势时的擒纵关系。
整体上充满了朴拙平实的气氛,从而使这幅作品凸现出淳厚优雅的美感。
(二)释文:上方部分为“鹅群。
坚净翁书”。
启功《论书绝句》中的碑帖观

启功《论书绝句》中的碑帖观引言《论书绝句》是启功先生于2000年创作的一部散文集,其中以碑帖为主题的作品尤其引人注目。
在这部作品中,启功先生对碑帖进行了深度思考和研究,并结合自己的艺术观念和书法理念,提出了独特的碑帖观。
本文将就启功《论书绝句》中的碑帖观进行详细阐述。
碑帖的历史地位启功先生在《论书绝句》中指出,碑帖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的珍贵遗产,其历史地位不可忽视。
碑帖在中国书法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它们不仅是书法家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对象,更是书法创作和练习的可贵材料。
碑帖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们融合了文字、艺术和历史的因素,成为了一种具有浓厚时代烙印的艺术形式。
碑帖的审美特点启功先生对于碑帖的审美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他强调了碑帖的雄浑和刚劲之美,认为这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所在。
碑帖具有强烈的力量感和节奏感,笔画的韵律和结构都非常准确,给人以力量和稳定的感觉。
碑帖还注重墨色的运用,黑白之间的对比鲜明,增强了作品的视觉冲击力。
而古碑上的痕迹、斑驳和岁月的痕迹更为碑帖增添了独特的韵味和历史感。
碑帖的艺术价值启功先生认为,碑帖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在艺术价值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碑帖作为历史的见证,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沉淀,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碑帖作为书法创作的依据和灵感源泉,对于书法家们的创作意义重大。
书法家可以从古碑中学习和借鉴,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观念。
碑帖也是书法鉴赏和研究的重要对象,研究碑帖可以深入理解历代书法的发展轨迹和艺术风格,对于书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启功先生提出的碑帖观在《论书绝句》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他认为,要真正领会碑帖的意境和精神,需要从材质、造型、字体和结构几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审视和研究。
启功先生还强调,只有经过深入的鉴赏和体验,才能真正理解碑帖中蕴含的生命力和文化内涵。
他提倡书法家以碑为师,通过模仿和借鉴碑帖,培养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
启功还在《论书绝句》中借鉴了碑帖的表现手法和创意思维,将书法艺术与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进行了巧妙结合。
启功书法题词欣赏

启功书法题词欣赏启功是中国现代著名书法家之一,擅长楷书、行书和草书等多种字体,作品造诣卓著。
启功的书法作品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很高的声誉,其书法艺术影响深远。
下面我将分享启功书法题词的欣赏与相关参考内容。
1. 静心静心,是启功一生的信念。
这个题词也是启功书法的代表作之一。
字体端庄,挺拔有力,整体感觉非常稳重,很能表现出读者内心静谧的状态,像观赏者就像站在宁静的湖岸边,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安宁。
2. 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名篇,启功以行草书写下这典型的诗意书法,将张若虚的诗歌文意与书法完美结合。
其笔画浑厚自然,在不经意之间突显了书法魅力,有种原生态的美感,很能表现出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3. 诸葛亮点将图“诸葛亮点将图”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启功以草书书写,给人带来了一种古朴、柔美之感。
草书中的气息是醇厚浓郁的,行走自由流畅,勾勒出诸葛亮与军师点将的神态,很好的展现了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4. 禅“禅”是启功的一件作品,以楷书书写,代表了禅宗思想的神韵。
禅的意境低调,启功用笔渐进,把主题的意境徐徐勾勒出来,透过禅的语境,展现出启功精湛的书法技艺,把极简主义与传统文化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5. 站点“站点”是以行书书写的作品。
以简洁大气的笔力体现出了物象的本质外形轮廓,同时又把书法的深意浓缩其中,颇有韵味,呈现着一种全新的印象主义风格。
这种作品更加突出了启功艺术的个性风格和艺术魅力。
启功书法题词欣赏的参考内容并不局限于以上5个题材,启功还有很多其他主题的书法作品,如“范仲淹赤壁亭记”,“李白行路难”,“峰回路转”的草书作品等等,这些书法作品也是启功艺术的代表之一。
总体来说,启功的书法作品呈现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内涵,不仅是一种艺术欣赏,更是具有精神启示和文化熏陶的重要作品。
启功书法作品欣赏

启功书法作品欣赏(转)楷书-流光可惜楷书-绿水行书-枯木竹石行书-题九江瑟琶亭行草-苏轼词句行书-题墨梅行草-自作诗楷书-启功七言联楷书-启功七言联26月30日凌晨,我国著名国学大师、书画大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启功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当天下午,记者赶到北京师范大学。
启功先生的灵堂里,前来吊唁的人络绎不绝。
从校门到灵堂,每个人都会看到先生书写的北京师范大学的校名,会看到先生书写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会看到百年校庆时先生书写的纪念碑座上的文字:“木铎金声一百年”,字迹遒劲从容,如石之坚,似水之净。
记者与先生有过几面之缘,听他说话和发言,那轻松的语句、自如的神态、幽默的表述,让听者如坐春风,不由使人想起“大象无形,大音稀声”。
他与人见面时笑容温和、憨态可掬,还有双手抱拳施礼的可爱形象,真应了他生前欣然认可的雅号“大熊猫”。
“杂货铺”与“百科书” 先生称主业是教书育人世人多以书画家论先生,其实,他有着许多光辉的头衔:教育家、国学大师、古典文献学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还担任着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职,可谓一代著名“杂家”。
尽管涉猎广泛,但是先生常说他的主业还是教书育人。
先生复姓爱新觉罗,满族人,1912年生于北京。
幼时即备尝父祖早逝的生活艰辛,高中未毕业便因经济困难而辍学。
1933年,启功得以结识著名史学家、辅仁大学校长陈垣先生。
陈校长对他的评价是“写、作俱佳”,而启功则称陈垣先生对他有再造之恩,并用“信有师生同父子”来形容两人的关系。
在陈校长安排下,他先后在辅仁附中、辅仁大学美术系和国文系任教,从此再没有离开教育岗位。
1945年,他在辅仁大学先后教授国文、中国文学史、中国美术史、历代韵文选等课程。
1952年,辅仁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合并,启功到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
上世纪80年代,他先后创立了北京师范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点和博士点,2000年又与著名学者钟敬文先生等创办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基地。
启功书法欣赏.

启功书法欣赏启功(1912——2005),字元白,也作元伯,北京市人。
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
满族,爱新觉罗氏,是清世宗(雍正)的第五子和亲王弘昼的第八代孙。
著作等身,主要代表作有《启功丛稿》、《启功韵语》、《古代字体论稿》等。
历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书法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顾问等要职。
2005年6月30日2时25分病逝于北京。
启功先生受业于著名史学家陈垣先生,专门从事中国文学史、中国美术史、中国历代散文、历代诗选和唐宋词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
他执教六十余年,在中国古典文学教学与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为国家培育了一大批古典文学的教学与研究人才。
他为促进祖国教育事业,报答老师教育之恩,延绵陈垣先生的教泽,用出售字画所得200余万元,设立了励耘奖学金。
启功先生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书画家,他的旧体诗词亦享誉国内外诗坛,故有诗、书、画“三绝”之称。
中学生,副教授。
博不精,专不透。
名虽扬,实不够。
高不成,低不就。
瘫趋左,派曾右。
面微圆,皮欠厚。
妻已亡,并无后。
丧犹新,病照旧。
六十六,非不寿。
八宝山,渐相凑。
计平生,谥曰陋。
身无名,一齐臭。
一个中学生,当了副教授。
知识不广博,专业参不透。
大名扬天下,本事还不够。
高度达不到,低了不愿就。
被打成趋左,也被判右派。
脸是有点圆,脸皮不够厚。
妻子已先亡,至今没有后。
丧礼犹如新,我病仍照旧。
今年六十六,却也可算寿。
想那八宝山,离我也不远。
论起我生平,谥字可叫陋。
皮囊本无名,不如与同臭。
启功先生写这样一个墓志铭,可谓是看透人生,颇有道家风骨。
简单介绍了自己的经历,又将自己说的一文不值。
最后说到,这身体本就是一幅臭皮囊,死又何惜。
(1.确能赏识。
也指真能赏识的人。
《南史·王昙首传》:“知音者希,真赏殆绝。
”金元好问《别周卿弟》诗:“苦心亦有孟东野,真赏谁如高蜀州。
”清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三:“《玉版》於未进时,拓者甚众,世不为重,有真赏者,已知宝爱,近则杳不可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启功书法对联书法欣赏
启功(1912——2005),自称“姓启名功”,字元白,也作元伯,号苑北居士,北京市满人。
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
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
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九三学社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世界华人书画家联合会创会主席,故宫博物院顾问,西泠印社社长。
成为大名鼎鼎的书法家后,慕名求字者自然不少,启功则不论尊卑,凡有所请,便欣然从命,不忍拂意。
先生作书,不择砚墨,宣纸下垫几张旧报纸,口占诗句,握管直书,珠玑满纸,章法天成。
盛名之下的启功很累,但启老先生却始终保持着宽容大度、豁达幽默的处世态度。
画:李可染字:启功《岩竞秀万壑争流》成交价:725
万
“坚”、“净”二字正是启功先生一生为人的真实写照。
启功先生有一方古砚,上有铭文曰:“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
”启先生把自己小小的卧室兼书房命名为“坚净居”。
启功先生写的一副对联:“能与诸贤齐品目,不将世故系情怀。
”这恐怕是对“坚”、“净”二字最好的注解。
启功先生刚正不阿,不亏操守,高尚的品德为人称颂;他胸襟旷达,淡泊名利,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用“坚”、“净”二字来概括
他的性格、操守、志趣乃至整个精神世界,真是太恰当不过了。
图文:网络编辑:永恒
是什么让我们的心灵禁闭?谁能开启尘封的闸门?爱因斯坦三论解析与认识论四法(智者必读)
大自然的奥秘:心态与人体能量级别的关系【梦幻城堡瑰丽建筑】美伦美奂神圣之旅! 山野幽居空山赏雪[分享书香音乐十首]【十大著名思想实验】让你的思想爆发!
美文欣赏:寻找人生中高贵的心灵经典名著--领袖必读《奥义书》[欧洲风光]心旷神怡美不胜收【拆字喻做人】--很经典的说如何教育孩子?看“诺贝尔导师”居里夫人给女儿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