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第九课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测试题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人教部编版

抗日战争胜利是来之不易的, 我们来共同探究这个胜利的取得经 过了怎样艰辛的历程。
西安事变
1.背景
✓ 日本侵略华北,民族危机加深。 ✓ 中国共产党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确定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 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威逼张、杨执
行“剿共计划”。 ✓ 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共产党的多次努力争取
虽然我们不曾经历战争带来的苦难, 也不曾体验战火中的硝烟,但我们要铭 记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记住为 中华民族牺牲的英雄们,秉承英雄的精 神,为实现中国复兴梦而努力。
第四课时
导入
当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 上宣布“中国人民共和国成 立了”,你能体会此刻全国 人民是怎样的心情吗?
中国共产党为了取得今天 的胜利,做出了怎样的努力?
分享:你还知道哪些爱国民众抗日的 故事?把它们讲给同学们听一听。
思考:了解了先烈们的革命 故事,你想说些什么?
虽然我们不曾经历战争带来的 苦难,也不曾体验战火中的硝烟, 但我们要铭记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 抗争史,记住为中华民族牺牲的英 雄们,秉承英雄的精神,为实现中 国复兴梦而努力。
第三课时
导入
抗日英雄
中国军民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英 勇抗击日本侵略军,创造出无数可歌 可泣的英雄事迹。说说你知道的抗日 英雄的故事吧!
赵一曼 佟麟阁
杨靖宇 赵登禹
左权 张自忠
吉鸿昌
……
八女投江
1938年10月上旬的一天夜里, 东北抗联五军妇女团指导员冷云等 八名女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安全转 移,主动吸引敌军火力,英勇抗击, 最后在弹尽被围的情况下,宁死不 屈,毅然集体投江,壮烈殉国。她 们牺牲时年龄最大的23岁,最小的 只有13岁。她们的壮举表现了中国 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通过材料和视频,帮助学生了解共产党人不畏艰险、自力更生的抗战精神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堂小结
回望百年历史,我们的国家蒙受了空前的耻辱和欺凌,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英勇奋斗,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迎来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我们要拥护党,热爱党!
我国为什么要设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为了不忘记历史铭记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缅怀在战争中英勇献身的英烈和所有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出贡献的人们表明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弘扬民族精神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于1946年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三年艰苦的解放战争,结束了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统治。
二、走向胜利
1、西柏坡
西柏坡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
依靠群众和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
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
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2、感受军民血肉亲情:沂蒙六姐妹
材料:中国共产党于1935年8月1日,在长征途中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号召一切不愿当亡国奴的同胞,一切愿意参加抗日救国神圣事业的党派团体,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西安事变
时间、目的、人物、性质、经过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
2、游击战
视频《八路军用砖头和木棍跟鬼子打游击战》
4、抗战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

课 题
10、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了解九一八事变和“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
2、通过阅读了解日军屠虐骨肉同胞的历史事实,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读书”的心声。
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大规模武装侵略中国东北的事,它的发生不是偶然的。一战后,日本在华扩张受到了英美列强的遏制,中国的北伐战争使日本在华利益受到削弱,促成日本政府调整对华政策,加快吞并中国东北地区的步伐。3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发生,日本经济遭受沉重打击,陷入极端困境,并导致政治危机,在内外交困情况下,日本法西斯势力决意冲破华盛顿体系对日本的束缚,趁英美忙于应付危机,蒋介石大规模“剿共”之际,夺取东北,以摆脱困境,并图谋争霸世界,于是,九一八事变就在这一特定历史背景下发生。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阅读了解日军屠虐骨肉同胞的历史事实,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读书”的心声。
2、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
讲解法、情景体验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搜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资料及视频,准备多媒体素材。
教 学 流 程
活动二:
1、学生解读“铜墙铁壁”的雕塑
2、学生介绍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
3、收集抗日英烈们的事迹,在“抗日英烈故事会”上与同学们分享。
四、总结
我们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我们铭记那些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贡献的人们。了解了先烈们的革命故事,你想说些什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问:大家知道“九一八”事变指的是什么事件吗?学生回答。
播放视频《九一八事变》问: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采取了什么态度?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问:蒋介石的不抵抗导致了什么结果?学生回答:东三省沦陷材料:日军在东北犯下的滔天罪行见课件播放视频《松花江上》问:你能体会出这首《松花江上》表达了什么情感吗?歌曲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以至中国人民的悲愤情怀,2.七七事变教师介绍七七卢沟桥事变见课件材料:到1941年底,日军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
中国人民饱受欺凌,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3.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问: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
同学们知道这段悲惨的历史吗?请向大家介绍。
学生回答。
播放视频《南京大屠杀》出示南京大屠杀的相关材料见课件问:了解了日军的暴行,你有何感受?学生回答自己所了解的南京大屠杀,然后观看视频。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不忘历史,铭记历史。
课题 单元学科年级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人民奋勇抗争日本侵略者的英勇故事,感受中国人民宁死不屈的民族精神。
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人民奋勇抗争日本侵略者的英勇故事教学难点感受中国人民宁死不屈的民族精神。
学生回答。
问:是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不友好?学生回答。
课堂小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我们强调牢记,不是要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我们只有不忘记过去,吸取教训,才能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板书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勿忘国耻1.九一八事件2.七七事变3.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过渡语:在祖国危难时刻,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顽强的斗争,抗日烽火燃遍神州大地。
片感受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的爱国情怀。
讲授新课1.卢沟桥上的抵抗活动园:在位于北京卢沟桥旁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大厅里,有一座名为“铜墙铁壁”的雕塑,你能解读出它表达的内容吗?播放歌曲《保卫黄河》过渡语:当年,无数英雄前辈就是唱着这首歌奔赴抗日前线,奋勇杀敌的。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10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10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教案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题单元: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学科年级:历史,初中一年级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罪行。
2.知道如何用行动理性爱国,振兴中华。
3.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1.了解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罪行。
2.培养正确的历史观。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引入主题,通过日本老兵下跪的材料引起学生兴趣。
回答问题。
导入新课材料,引起学生兴趣,为接下来的教学做铺垫。
讲授新课出示已销毁的日军遗留在华化学弹、毒气弹的主要分布图,让学生了解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罪行。
回答问题。
让学生了解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罪行,培养正确的历史观。
讲授新课介绍九一八事变,播放视频《九一八事变》,让学生了解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导致的结果。
回答问题。
让学生了解九一八事变及其影响,培养正确的历史观。
讲授新课介绍七七卢沟桥事变和日军在东北犯下的罪行,播放视频《松花江上》,让学生体会民众的悲愤情怀。
回答问题。
让学生了解七七卢沟桥事变及其影响,培养正确的历史观。
讲授新课介绍南京大,播放视频《南京大》,让学生了解日军暴行,培养正确的历史观。
回答问题。
让学生了解南京大及其影响,培养正确的历史观。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不忘国耻,面向未来。
回答问题。
让学生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培养正确的历史观。
板书: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勿忘国耻,1.九一八事件,2.七七事变,3.南京大。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题单元: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学科年级:初中一年级历史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2.了解如何用行动理性爱国,振兴中华。
3.培养正确的历史观,激发爱国情感和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1.了解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稿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稿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 道德与法治20世纪中国,经历了两场重大的战争,分别是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这两场战争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夺取这两场战争的胜利,不仅仅依赖于军事力量和政治决策,道德与法治的力量也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从道德与法治的角度来探讨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之路。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的重要战役。
这场战争的胜利取得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人民崇尚的道德价值观。
在抗日战争期间,为了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幸福,许多中国人民自愿加入抗日战争并作出巨大牺牲。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展示了高尚的道德品质:勇气、毅力和无私的奉献。
这些道德品质激励着人们团结一心,不畏困难,坚持抗战到底。
他们的道德力量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另一个关键因素是法治的力量。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用于保护人民的权益和组织军队。
这些法律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有序的社会环境,确保人们的正当权益得到维护。
在军队方面,法治的力量确保了军事指挥的顺畅,并帮助军队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抗日战争的成功,不仅仅依赖于军事力量的强大,还需要法治为战争提供支持,确保战争的正当性和公平性。
而在人民解放战争中,道德与法治同样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离不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事和政治策略,以及人民群众的支持。
中国共产党以其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先进的政治理念,争取了人民的认同和支持。
党员们用真诚、坚定和无私的精神服务于人民,为人民提供了希望和动力。
这些道德品质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的优势,使其能够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取得胜利。
同样,党领导下的法治也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通过制定和执行一系列法律法规,中国共产党确保了战争的合法性和正义性。
这些法律为解放军提供了明确的指导,使他们能够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程序行动。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稿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目录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1读懂彼此的心2让我们的家更美好3弘扬优秀家风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4我们的公共生活5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6我参与我奉献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8推翻民族觉醒9中国有了XXX10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1屹立在世界的东方12富起来到强起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稿《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是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十课。
本单元主要从百年追梦和复兴中华的主题出发,引导学生尊重历史。
了解中国走过的屈辱历史,明白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下面将我从教材、学情分析、教法及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它和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8课《推翻民族觉醒》、第9课《中国有了XXX》、第11课《能立在天下的东方》和XXX《富起来到强起来》同属第三单元百年追梦中兴中华。
本单元六课是承接与递进的关系,前四课是并列的历史主题,最后两课是兴起与强大。
本课紧焦抗日战争,通过研究九一八事情是怎么发生,了解南京大的惨烈,学生会对历史有更清晰的了解,会坚决自己的理想信念,为中华民族的伟大XXX努力研究文明常识,用自己的学识报效祖国。
(二)教学目标:1、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结合现实,冷静地剖析历史、正视历史,树立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感。
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2、初步养成尊重历史的好惯。
3、了解全民族坚持抗战、XXX、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等基本史实,探究中国看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伟大意义.培养学生依据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将本课所学内容与之前研究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将抗日战争和之前研究的列强侵华战争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说课稿1. 课程简介本节课是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的第X单元的教学内容,主题为《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通过学习中国近代史上两次重要战争的过程和胜利,了解英勇的抗战和解放斗争对中国人民的重要意义。
本节课主要通过讲授和学生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2. 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了解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背景、过程和胜利;•学习英雄人物和英勇事迹,如抗日名将,红军战斗等;•了解战争对中国人民的影响和意义。
2.2 能力目标•能够描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重要历史事件;•能够分析战争对中国社会和民族发展的影响;•能够表达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2.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的敬畏和热爱;•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3. 教学重点和难点3.1 教学重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关键事件和胜利过程;•战争对中国社会和民族的影响。
3.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战争对中国人民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战争的责任和担当。
4.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或者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整理教材和课件素材,包括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图片、地图等;•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材料,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教学过程5.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相关图片、音频或者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开启课堂氛围。
同时,提出以下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你知道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吗?它们对中国人民有什么样的意义?5.2 讲授(20分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战争的过程和胜利,教师通过讲授的方式详细介绍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重要事件和关键人物,包括战争的起因、进程和胜利的过程等。
同时,教师会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战争对中国社会和民族的影响。
5.3 学习互动(25分钟)5.3.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抗日战争或解放战争的重要事件或英雄人物进行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课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测试题
一、填空题
1. ______年9月至______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了中国大好河山。
2. 在每个中国人心中,_____、______都是最屈辱的记忆,它是民族的苦难、国家的灾难。
我们要铭记历史,_______,永保和平。
3.面对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机,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_______,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掀起了______抗战的高潮。
4.在这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抵御外来侵略、保家卫国的战争中,一大批优秀的抗日将士用生命和热血展现了_________、_________的民族气节。
5.你知道的抗日英烈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可以说每一个名字的背后都有一段英勇悲壮的感人故事。
6.抗日英雄_______,在喜峰口作战中,他用_______砍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砍出了中华民族的骨气。
7.______战、______战等谱写了以劣胜优、以弱胜强的光辉篇章。
8.八路军359旅旅长_______,带领广大官兵,把昔日的“烂泥湾”变成“好江南”靠的是______________精神。
9.1945年_____月_____日,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正式宣告日本帝国主义的彻底失败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
10.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________,是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________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11.在革命战争年代,山东沂蒙人民奉献一切可以拿出的东西,军民之间铸就了_______、_______的沂蒙精神,________就是其中代表。
12.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奋斗,取得了__________革命的胜利,迎来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二、判断题
1.抗日战争历时8年。
()
2.在河北省石家庄的西柏坡有一座雕塑叫“残历碑”,它矗立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前。
()
3.九一八事变是抗日战争的开端,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
4.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7月7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
5.1940年8月八路军在百团大战中,歼灭了日伪军4万余人,沉重的打击了敌人。
()
6.《铜墙铁壁》雕塑显示出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
7.1938年10月6名东北抗联妇女战士英勇抗击,宁死不屈,最后集体投江壮烈殉国。
()
8.西安事变发生在1940年12月12日,所以又称双十二事变。
()
9.延安大生产运动为夺取抗战胜利奠定了精神基础。
()
10.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等人率领中共中央机关乘汽车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被毛泽东同志称为是“进京赶考”。
()
三、选择题
1.歌曲《松花江上》唱到:“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歌曲表达了当时松花江畔的人民()的情感
A.悲苦怨愤 B.积极向上 C.颓废消极
2.()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开始了全面抗战。
A.九一八事变B.卢沟桥事变 D.西安事变
3. 以下哪次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重大的胜利()
A.百团大战
B.台儿庄战役
C.淮海战役
4.1948年5月,毛泽东在()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A.西柏坡
B.延安
C.瓦窑堡
5.(),标志着十年内战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A.卢沟桥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6.位于陕北黄土高原的(),是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所在地,也是全国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
A.西柏坡
B.延安
C.瓦窑堡
7.( )被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A.10月1日
B.9月1日
C.9月3日
8.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广大人民的支持下,经过( )年的英勇奋战,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迎来了最终胜利。
A.三年
B.四年
C.五年
9.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纪念碑上其中有一段碑文:“三十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三十年”是指()
A.1946-1949
B.1919-1949
C.1840-1949
四、简答题
1. 为什么要设立国家公祭日?
2.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3. 抗战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五、自主探究
“今天我们已经丰衣足食了,是否还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阐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
一、填空题
1.1931 1935
2.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
3.众志成城全民
4.视死如归宁死不屈
5.赵一曼左权张自忠(答案不唯一)
6.赵登禹大刀
7.地道战地雷战
8.王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9. 9
2 10.精神财富伟大复兴 11.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沂蒙六姐妹 12.反帝反封建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三、选择题
1.A
2.B
3.B
4.A
5.C
6.B
7.C
8.A
9.B
四、简答题
1. ①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陷,日本侵略者制造了长达6周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30万生灵惨遭杀戮。
“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页。
②它是民族的苦难、国家的灾难。
③我们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永保和平。
2.①中国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
②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3.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②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③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④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
五、自主探究
还需要坚持。
理由: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和传统美德,是劳动人民优秀品质,在和平稳定的建设时期,我们也不能丢掉它,仍要将其发扬光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