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昌平新城商务中心区设计规划

合集下载

昌平新城规划

昌平新城规划

昌平新城规划昌平新城位于北京市北部,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的规划,昌平新城将成为一个现代化新城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兼顾居住、商务、文化、教育等多种功能。

昌平新城规划的总面积约为200平方公里,其中约30%用于建设居住区,60%用于建设产业区,剩下的10%用于建设公共设施和绿地。

新城规划将充分利用昌平区的自然资源,减少对农田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努力打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新城。

在居住区的规划中,昌平新城将建设多个社区,每个社区配套完善的学校、医院、商业设施和公园。

社区的建筑将以高层住宅为主,以满足人口密集的需求,同时也将建设一些别墅区和独栋住宅,以满足高端人群的需求。

居住区内将充分利用绿地,建设公园、植物园等公共绿地,提供优美的生活环境。

在产业区的规划中,昌平新城将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包括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

新城将通过引进优秀企业和科研机构,建设创新型企业园区,打造一个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产业集聚区。

同时,新城还将建设一些商务大楼和办公楼,提供现代化的办公环境,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机构入驻。

在公共设施的规划中,昌平新城将建设学校、医院、文化设施等公共设施,以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和文化服务。

新城还将建设公共交通设施,包括地铁、公交等,以方便居民和来往的人群。

同时,新城还将建设一些商业设施,如购物中心、超市等,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

在绿地的规划中,昌平新城将建设大片的公园和绿化带,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新城还将保留一些农田和自然景观,打造农耕文化的传承地,提供农业观光和农业体验的机会。

总体来说,昌平新城规划的目标是打造一个现代化的新城区,提供优质的居住、工作、学习和休闲环境。

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吸引优秀企业和科研机构入驻,提升区域的科技创新能力。

同时,通过建设完善的公共设施和绿地,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和文化服务,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北京市商务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北京市商务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北京市商务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商务局•【公布日期】2021.08.12•【字号】京商规字〔2021〕4号•【施行日期】2021.08.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商务综合规定正文北京市商务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区商务局、经济开发区商务金融局,各有关单位:为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动北京商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局编制了《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现印发你们。

请加强与相关部门、单位的工作协调,统筹推进重点任务,做好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北京市商务局2021年8月12日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目录序言第一章发展现状一、消费持续保持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地位二、京津冀协同取得实质性进展三、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取得明显成效四、新模式新业态快速发展五、推动传统商业转型升级六、流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七、有效保障疫情期间首都市场供应八、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第二章面临的形势一、存在的问题二、面临的机遇第三章规划总则及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规划目标第四章重点任务一、推动消费提质扩容二、优化重点设施空间布局三、持续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四、推进商务领域城市更新五、加强品牌建设六、推动数字化发展七、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第五章保障措施一、保障行业安全发展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三、提升商业服务水平四、加强资金政策支持五、发挥协会桥梁作用序言“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北京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时期。

为推动北京商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依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北京市商业服务业设施空间布局规划》等文件编制本规划。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昌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昌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昌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任务分解方案的通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1.04.08
•【字号】昌政发[2011]10号
•【施行日期】2011.04.0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昌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
(昌政发〔2011〕10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委、办、局(公司):
《〈昌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任务分解方案》已经第50次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职责分工,认真抓好落实。

二○一一年四月八日《昌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任务分解方案。

俞孔坚 城市设计彰显生态与人文精神_北京昌平新城商务中心区设计方案

俞孔坚  城市设计彰显生态与人文精神_北京昌平新城商务中心区设计方案

87城市设计彰显生态与人文精神俞孔坚 刘向军 凌世红 边文光【摘要】介绍了北京市昌平新城东部新区商务中心区的城市设计方案。

从区位和自然及社会禀赋,明确了其作为中央游憩商业区的定位。

围绕此功能定位,提出城市设计应以生态与人文城市理念为核心,进行城市空间设计,体现在:充分利用场地及其附近的自然条件,通过营造内湖,抬高水面和水城相穿插,创造滨水游憩空间,构建滨水城市阳台和空中画廊;通过将核心区的街道下沉,形成城市绿谷,营造冬暖夏凉的微气候,并通过立体交通处理,与滨水带连为一体,形成步行友好的休闲商业环境;在建筑布局上采用合院方式,营造宜人的空间和良好的微气候;方案打破常规的建筑退红线做法,通过建立穿越地块的步行绿道,形成城市步行绿道网络,与公交系统有机结合,形成绿色交通网络。

通过具体案例,提出了与洪水为友建立“城—水”关系、“反滨江路”、景观都市主义、低碳城市及矫正建筑退红线的控制法则等一系列城市设计观点。

【关键词】城市设计;景观都市主义;生态城市;中央游憩商业区;昌平新城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award winning urban design scheme for the Central Area of the New Town of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The design positions the new city center as an RBD (the Recreational Business District) basedon its location and surrounding natural and social situations. The design strategies are concentrated on the creation of an ecological and livable city that sustains the function of the RBD. These strategies include: the creation of an raised lake to mitigate the big elevation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zone and the wetland at beside, and brings water to the city to create a recreational water front; The creation of a green valley and a peninsular RBD core in the center, which connects through the under pass to the waterfront, and creates a sole pedestrian zone, meanwhile it is an adaptive green solution to the summer heat and winter cold wind; The creation of courtyard-like architectural blocks as a reference to the vernacular culture of old Beijing and as an adaptive strategy to the harsh climate in this area; The creation of a greenway network that cuts across the building blocks and connects to the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 and together to form an overall green transportation system. Using this case study, the author is able to question multiple conventional urban desig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propose new approaches, including making friends with flood, say no to a water front highway, landscape urbanism, and give a second thought to the setback for wider than necessary greenbelt along the urban streets.KEYWORDS: urban design; landscape urbanism; green city; recreational business district; Changping New City北京昌平新城东部新区商务中心区,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北起崔昌北支一路,南至昌怀北路,东起内环西路,西至滨河路,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36km 2,是昌平新城东部新区乃至整个昌平组团未来的中心。

完整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完整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完整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来了!2017-09-29 23:56《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总则第1条指导思想(略)第2条主要规划依据(略)第3条规划范围本次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为北京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16410平方公里。

第4条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16年至2035年,明确到2035年的城市发展基本框架。

近期到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第一章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明确发展目标、规模和空间布局第一节战略定位第5条北京城市战略定位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第二节发展目标(略)第三节城市规模第14条严格控制人口规模,优化人口分布按照以水定人的要求,根据可供水资源量和人均水资源量,确定北京市常住人口规模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2020年以后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

1.调整人口空间布局通过疏解非首都功能,实现人随功能走、人随产业走。

降低城六区人口规模,城六区常住人口在2014年基础上每年降低2—3个百分点,争取到2020年下降约15个百分点,控制在1085万人左右,到2035年控制在1085万人以内。

城六区以外平原地区的人口规模有减有增、增减挂钩。

山区保持人口规模基本稳定。

2.优化人口结构形成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功能疏解提升相适应的人口结构。

制定科学合理的公共服务政策,发挥公共服务导向对人口结构的调节作用。

加快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提升人口整体素质。

采取综合措施,保持人口合理有序流动,提高城市发展活力。

3.改善人口服务管理构建面向城市实际服务人口的服务管理全覆盖体系,建立以居住证为载体的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在常住人口2300万人控制规模的基础上,考虑城市实际服务人口的合理需求和安全保障。

4.完善人口调控政策机制健全分区域差异化的人口调控机制,实现城六区人口规模减量与其他区人口规模增量控制相衔接。

北京商务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北京商务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北京商务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北京商务中心区的建设背景1.1 城市总体发展的战略需求商务中心区(又称中央商务区,英文名称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故又简称CBD)最初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意为商业会聚之地。

现代意义上的商务中心区是指在一些有影响力的全球性、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中,形成的一个相对集中、具有国际性商务活动的地区。

如纽约的曼哈顿、巴黎的拉德芳斯、东京的新宿等。

这些地区集中了大量高档写字楼、酒店、公寓及商业、文化、娱乐等各种配套设施,具有便捷的交通、完善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及良好的环境,这里汇集了众多的跨国公司、金融机构和专业化服务公司,为开展各种商务活动提供最便利的条件。

北京作为首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对外交往中心。

经过改革开放十几年的发展,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三产业已逐步成为城市经济的支柱产业。

随着我国国际政治地位的提高和经济、科技实力的增强,北京的国际交往和经济活动将更加频繁,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将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目前已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投资者来北京发展,因此北京的商务办公设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及前景。

北京商务中心区的建设和发展,无论是对北京经济的推动、对北京城市环境和城市形象的改善,还是对确立北京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地位都将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1.2北京商务中心区的选址1992年,基于对市场经济发展和参与全球经济活动的预测,为容纳迅速增多的国际性商务办公设施,《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建设北京商务中心区的构想,并对其建设地点的选择作了一定的研究和论证。

在综合考虑了北京城市特点、古都传统风貌保护要求、地域环境和交通市政设施等条件的基础上,确定了北京商务中心区的建设地点在朝阳门外大街至建国门外大街、东二环至东三环路一带。

随着北京市的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城市的用地功能不断调整和优化,为适应北京未来发展的更大需求,1997年2月市政府常委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商务中心区的位置,并要求适当扩大用地规模,据此规划作了相应调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财联社29日讯,9月29日,《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发布,要点如下:一、建设什么样的首都1、战略定位: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2、发展目标: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3、城市规模:常住人口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并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到2035年减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

4、空间结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一核——首都功能核心区一主——中心城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一副——城市副中心,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两轴——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多点——5个位于平原地区新城,包括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一区——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以及昌平和房山的山区。

二、怎样建设首都核心区“两减一增一控”5、核心区逐步降低人口密度,逐步降低建设密度,增加绿地和水域,加强建筑高度控制。

中心城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6、疏解腾退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

严禁在三环路新建和扩建物流仓储设施,严禁新建和扩建各类区域性批发市场。

7、疏解大型医疗机构,鼓励五环路现有综合性医疗机构向外迁建或疏解。

8、严禁高等院校扩大占地规模,严控新增建筑规模、办学规模。

高水平规划建设城市副中心9、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10、建设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

11、坚持建管并举,努力使未来城市副中心成为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12、高水平建设三城一区,聚焦中关村科学城,突破怀柔科学城,搞活未来科学城,加强原始创新和重大技术创新。

13、重点实施新能源智能汽车、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系统和服务、自主可控信息系统、云计算和大数据、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新一代健康诊疗与服务、通用航空与卫星应用等新产业,全力打造创造品牌。

北京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北京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功能区域发展规划目录前言第一部分规划背景第二部分规划总则第三部分四大功能区域发展规划第四部分六大重点产业功能区发展规划第五部分规划实施前言从2006年到2010年的“十一五”时期,是北京经济快速增长、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阶段,是首都实施“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关键时期,也是首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机遇期。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功能区域发展规划》是北京市在中长期规划中第一次打破行政区划编制的市域经济规划。

本规划体现国家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强化重点功能区、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为原则,以充分履行首都城市功能为核心,以落实区县功能定位、调整产业布局为重点,明确各功能区域在北京城市总体发展中的思路、方向与主要任务,充分利用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形成各区县特色发展的格局,实现城市整体功能的最优化和整体效能的最大化。

本规划编制的依据是中共北京市委九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区县功能定位及评价指标的指导意见》及北京市委、市政府一系列重要指示。

本规划期限为2006年-2010年。

第一部分规划背景一、发展现状近年来,北京市区域经济和主要产业功能区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经济和社会发展跃上了新的台阶。

(一)城乡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趋向优化。

“十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9%,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美元。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05年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为1.4:30.9:67.7。

金融保险、文化创意和知识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全市经济新的增长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昌平新城商务中心区设计规划甲方:北京市昌平区政府
规模:270公顷
地点:北京昌平
特色:方案从区位和自然及社会禀赋,明确其作为中央游憩商业区的定位。

围绕此功能定位,运用“反规划”途径,提出城市设计应以生态与人文城市理念为核心,进行城市空间设计,体现在:充分利用场地及其附近的自然条件,通过营造内湖,抬高水面和水城相穿插,创造滨水游憩空间,构建滨水城市阳台和空中画廊;通过将核心区的街道下沉,形成城市绿谷,营造冬暖夏凉的微气候,并通过立体交通处理,与滨水带连为一体,形成步行友好的休闲商业环境;在建筑布局上采用合院方式,营造宜人的空间和良好的微气候;方案打破常规的建筑退红线做法,通过建立穿越地块的步行绿道,形成城市步行绿道网络,与公交系统有机结合,形成绿色交通网络。

通过具体案例,文章提出了与洪水为友建立“城-水”关系、“反滨江路”、景观都市主义、低碳城市、及矫正建筑
退红线的控制法则等一系列城市设计观点。

注:2008年7月,由昌平区人民政府组织“新城东部新区商务中心区”城市设计方案的全球招标,最终土人设计的方案获得第一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