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惘的一代与海明威

合集下载

《太阳照常升起》中“迷惘的一代”

《太阳照常升起》中“迷惘的一代”

《太阳照常升起》中“迷惘的一代”(2007-03-22 23:25:00)转载摘要:厄内斯特。

海明威在《太阳照常升起》着重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这代人的心理,这是一个内心探索的过程,是一个在现实中挣扎的灵魂的独白。

小说中的人物经历了极大的痛苦和折磨,最终寻找到了精神和感情的出口,坚强地从历史带给他们的伤害中站起来,走向新的生活和希望。

这正是“迷惘的一代”的真正内涵。

关键词:《太阳照常升起》探索出口希望“迷惘的一代”内涵“迷惘的一代”(the Lost Generation)泛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一代人,也特指出生在1900年前后并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登上文坛的一代美国作家。

他们的作品集中反映了一战后青年厌恶战争同时又因失去方向而痛苦迷惘的心理,是现代主义初期青年文化反叛的一部分。

但他们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文学流派,而是各自保留自己的独立风格。

这一代人的迷惘是因为他们的传统民主自由的价值观与战后的世界格格不入,加之受美国政府推行的“恢复常态”政策影响,使这些青年感到美国冷酷无情,只重实际利益,从而使这些青年与美国在精神上疏远起来。

海明威从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归来后的1919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926年发表了成名作、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

在这部小说的扉页,海明威引用美国“意象派”作家格特鲁德·斯坦因对他说的一句话作为题词:“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

” 小说因此被视为“迷惘的一代”——无论是作为文学流派的,还是作为一代战争受害者的宣言书,海明威也因此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

《太阳照常升起》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描写了战后一群青年流落在巴黎的生活情景。

表达了当时的青年一代的幻灭感以及对传统道德观念的反叛精神和强烈的反战情绪。

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在身体上、精神上、道德上、心理上受到战争的损伤和摧残,他们没有精神支柱,没有奋斗的目标,表面上寻欢作乐,内心却隐藏着深刻的悲哀。

他们对战争极端厌恶,对传统价值观念产生怀疑,对生活感到厌倦、迷惘和懊丧,无法在一个信仰失落的时代保持他们在精神上的平衡.The dignity of movement of an iceberg is due to only-eighth of it being above water.但是因为海明威的冰山原则,所以我们只看到那些迷惘、失落、悲观、孤独而无助的灵魂在现实的世界里苦苦挣扎,只看到他们在奢靡的生活中放纵自我、麻醉自我。

海明威作品的文学特征

海明威作品的文学特征

海明威作品的文学特征海明威的创作具有鲜明、强烈的个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迷惘的一代”——“迷惘”的文学主题。

1926年,海明威在《太阳照样升起》一书的题词:“你们全是迷惘的一代。

”“迷惘的一代”是对战后一代美国青年厌恶、恐惧战争,却又找不到出路而痛苦迷惘的几种反映,对当时的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坛产生过很大影响。

第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硬汉”。

在海明威的作品里,最富有魅力和打动人心的,是他塑造了众多在迷惘中顽强拼搏的“硬汉子”形象。

《老人与海》中老渔夫桑地亚哥,是晚期海明威笔下硬汉子形象的集中体现。

老人桑地亚哥象征着一种哲理化的硬汉子精神,一种永恒的、超时空的存在,一种压倒命运的力量。

作者将富有生命的形象同朦胧的寓意融合在一起,将现实生活的诗情画意同深刻的哲理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体现着人类尊严和命运重压下仍有优雅风度的硬汉形象。

第三,独特的形式美——“冰山”风格。

冰山在海里易懂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

海明威就是根据“冰山”原理来创作他的作品,形成他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

具体表现在他的作品的文体与结构上。

首先,他以简约、清新的文体净化了文风。

在他的作品中出现的往往是很简单的句子结构、常用词或日常用语,他摒弃空洞的夸饰性文字,习惯于选用具体的感性的表达方式,缩短与读者的距离。

其次,他采用了多种简约、含蓄却内涵丰富的表达形式。

在他的作品中,经常包含着丰富的潜台词、内心独白、象征手法、意识流手法等来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

这种含而不露的写法为读者留下联想的空间,从而达到厚积薄发,意到笔不到的艺术神韵。

另外,海明威的“冰山”风格还体现在他的作品结构上。

海明威反对传统的史诗式的小说结构,他也从不写恢弘的长篇巨著,他的小说往往只是截取故事的一个时间段或一个时间点,以集中反映重大的主题或历史时间,至于故事的经过和历史背景,则当作“冰山”的百分之七隐匿在洋面之下,但他又要让读者强烈地感到它的存在。

海明威与迷惘的一代课件

海明威与迷惘的一代课件

3. 弗雷德里克在失去凯瑟 琳后,对生活彻底绝望,
最终选择了自杀。
《丧钟为谁而鸣》
01 02 03 04
总结词:这部作品通过主人公罗伯特的成长经历,展现了年轻人在战 争中的心理变化和成长过程。
详细描述
1. 罗伯特在战争中逐渐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和无情,对生活产生了深深 的迷惘。
2. 他经历了心灵的痛苦挣扎,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最终成 长为一个有担当的男子汉。
海明威在当代的价值与意义
文学价值
海明威的作品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其主题与情感仍能引起当代 读者的共鸣。
社会意义
他的作品反映了时代的社会现实,对于理解历史背景和人类命运 具有重要意义。
人文价值
他的作品所呈现的人性光辉和生命力量,对于提升人类精神境界 和价值观念具有积极作用。
06
总结与反思
对海明威及其作品的总结
对当代社会的启示与借鉴
勇敢面对困境
海明威的作品启示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应该保持勇敢和坚韧,积极面对困境。
真实反映生活
海明威的真实描写对当代社会仍有借鉴意义,我们应该注重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理解,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现实问 题。
反思与探索
迷惘的一代的反思精神和对自我价值的探索,对当代社会也有启示作用。在面对社会变革和价值冲突时 ,我们应该保持独立思考和探索精神。
迷惘的一代的影响与意义
迷惘的一代是20世纪初的重要 文化现象,影响了后来的文学
、艺术和社会思潮。
这一代人的作品揭示了战争 对年轻人的心理创伤和对生 命的怀疑,对后来的文学作
品产生了深远影响。
迷惘的一代也反映了当时的社 会和文化背景,为后来的文化 和社会研究提供了重要素材。

迷惘的一代的作家组成与创作特点

迷惘的一代的作家组成与创作特点

迷惘的一代的作家组成与创作特点(1)迷惘的一代迷惘的一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

20年代初,侨居巴黎的美国女作家格·斯泰因对海明威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

”海明威把这句话作为他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的题词,“迷惘的一代”从此成为这批虽无纲领和组织但有相同的创作倾向的作家的称谓。

“迷惘”是指他们共有的彷徨和失望情绪。

“迷惘的一代”在创作形式上勇于创新,语言具有简约主义和口语化倾向。

它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影响深远。

(2)迷惘的一代的作家组成迷惘的一代由一些美国作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组成,后来影响扩展到欧洲其它国家,以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为代表。

这些作家大多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应征入伍的年轻人,在战争期问饱受身心创伤,在战争结束后失去了人生理想和生活目标,找不到出路,在孤独、迷惘、彷徨中以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进行消极反抗。

“迷惘的一代”的创作,真实地反映了战后年轻人迷惘苦闷的精神状况。

海明威的作品《太阳照样升起》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

(3)迷惘的一代的创作特点①语言上的简约主义和口语化倾向“迷惘的一代”在战争期间深受战争宣传的欺骗之苦,对所有崇高的字眼都弃之如敝屣,他们在文学创作时推崇文字上的简约主义。

海明威把这种简约风格推到了极致,他采用电报式的语言,通过简约的对话和细节,用含蓄的、间接的手法暗示人物内心的戏剧性变化,而不是像传统的作法那样通过描述来铺陈人物内心。

结尾也常常是戛然而止,绝不拖泥带水,也不煽情作秀。

②形式上勇于创新二十世纪初的美国文坛正是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和现代主义交汇的时期。

这些青年作家们融合了战后对传统的反*叛精神,吸收了各流派的艺术成就,并各自创造出自己的风格特色:菲茨杰拉德浪漫精巧、海明威朴素遒劲、多斯·帕索斯宏观大气。

“迷惘的一代”与海明威精品文档5页

“迷惘的一代”与海明威精品文档5页

“迷惘的一代”与海明威“迷惘的一代”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它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反映了一战后人们尤其是青年一代对战争的愤恨和对现实的不满。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许多青年受到政治口号宣传的影响,把战争看做一种神圣而浪漫的职业,于是纷纷兴致勃勃地报名参军。

在战争期间,他们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与野蛮,海明威的著名作品《永别了,武器》中的主人公亨利曾有这样一段内心独白:“什么神圣,光荣,牺牲这些空泛的字眼,我一听就害臊,事物也没什么光荣,至于牺牲,那就好比芝加哥的屠宰场,所不同的是把肉拿来埋葬罢了。

”①这时他们方才醒悟到战争并不像他们想象中的那般伟大,于是他们开始反叛,开始愤世嫉俗,战争摧毁了他们的精神支柱,使他们对前途失去了信心,迷失了方向,茫然不知所措,他们通过写作的方式表达这种情绪,宣泄不满,形成了美国文学史上别具一格的“迷惘的一代”。

海明威作为“迷惘的一代”的杰出代表和领军人物,曾经两次参加世界大战,这其中除了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现实因素外,他的性格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海明威于1899年7月21日出生于美国芝加哥郊外的一个小镇,父亲是名医生,他非常鼓励海明威参加各种户外活动,经常带儿子去钓鱼和打猎,海明威3岁生日时,父亲便送给他一根钓鱼竿;10岁生日时又送给他一支比他本人高一头的猎枪。

由此,我们不难想象,海明威在这样的培养下会形成什么样的性格。

同时,海明威还参加拳击训练,他的对手是一名职业拳击家,经常被打得鼻青脸肿,尽管这样,他仍然坚持训练,后来有一次,他的左眼被击中,造成了终生残疾。

然而,在这些身体的痛苦面前海明威从不畏惧,他从小就形成了这样坚强、刚毅的性格和铁一般的意志。

海明威这样的性格决定了他不会过平淡无奇的生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积极报名参军,由于眼疾而未能如愿,之后,他又参加志愿救援队,在红十字会车队担任司机,有一次他开车在意大利北部和敌人相遇,双方展开战斗,海明威受重伤,以致经过十三次手术也未能痊愈,仍有两百多块弹片留在他身上,成为战争留在他身上永久的纪念,也给他的身体留下了无尽的伤痛。

概述海明威小说鲜明的创作特征

概述海明威小说鲜明的创作特征

概述海明威小说鲜明的创作特征第一,文学主题:“迷惘”——迷惘的一代。

海明威将斯泰恩的一句话作为《太阳照样升起》的一书的题词:“你们全是迷惘的一代。

”它用来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成长起来的一代美国作家,是对战后一代美国青年厌恶、恐惧战争,却又找不到出路而痛苦迷茫的集中反映。

贯穿其作品之中,从《在我们的时代里》到《老人与海》,通过不同的形态表现出来——宿命论、逃避、悲剧、放*纵、毁*灭。

第二,人物形象:硬汉子。

人物类型:斗牛士,拳击家,猎人,渔夫,士兵,等等。

性格特征:勇敢正直,坚强刚毅,无畏地面对痛苦和死*亡。

他们都处在尖锐剧烈的外部和内心冲突中,都面对严酷的悲剧命运,却从不失人的尊严、勇气和决心。

分为三类:1、早期:多出现在斗牛场或拳击场上,为了人格尊严,职业荣誉而孤注一掷,以死相搏。

如《打不败的人》斗牛士曼努尔;2、中期:是为人民事业献身的英雄,摆脱了孤立主义,为正义、民主而战。

如《丧钟为谁而鸣》乔丹;3、晚期:《老人与海》老渔夫圣地亚哥。

具有浓厚的哲理性与象征意义,他象征一种哲理化的硬汉子精神,是一种永恒的、超时空的存在。

第三,形式特点:“冰山”风格。

冰山理论具体体现在作品的文体与结构上:1、文体风格:清澈流畅、朴实无华的散文体,简洁性,含蓄性等的特点。

首先,以简约、清新的文体净化文风。

简单的句子结构、常用词、日常用语、选用具体的感性的表达方式。

其次,采用多种简约、含蓄却内涵丰富的表达形式:丰富的潜台词,感情凝结在艺术形象中,电报式的对话、内心独白、象征手法、意识流手法等来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

2、作品结构:截取故事的一个时间段或一个时间点,以集中反映重大的主题或历史事件,而故事的经过和历史背景则当作“冰山”的八分之七隐藏在洋面之下。

如《丧钟为谁而鸣》三天之内的几十个小时,展现西班牙内战及世界人民反F西斯斗争的宏伟历史画面。

海明威与迷惘的一代

海明威与迷惘的一代
海明威在酒吧狂饮
精选版课件ppt
23
书名的寓意:
“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地却永远长存。日头 出来,日头落下,急归所出之地。风往南刮 ,又往北转,不住地旋转,而且返回转行原 道。江河都往海里流,海却不满。江河从何 处流,仍归还何处。”
——《圣经》
“迷惘的一代”不过是历史舞台上的匆匆过客 终将消逝,他们惟一的选择只能是强忍伤痛 接受失败、面对严酷的现实继续生活下去。
1900-1938)
《天使,望故乡》(Look Homeward
Angel):
“我们中的哪一位不永远是陌生人并孑然一
身呢?”
——沃尔夫
“啊,迷惘,风声揪人心,鬼魂啊,归来
吧!”
——尤金
精选版课件ppt
6
海明威《太阳照样升起》
(The Sun Also Rises, 1926):
在这场灾难中,孤独的人 无能为力,就象“着了火 的木头上的蚂蚁”,最终 被烧死在火里。
精选版课件ppt
15
二、海明威小说的常见题材:战争以及战 争对人的戕害。亲身经历的两次世界大战 成为他观察社会人生的视点,与战争戕害 同时俱来的死亡意识与悲剧意识逐渐成为 其主要创作题材。他作品的魅力正来自于 在暴力与死亡威胁之下人性的痛苦、迷惘、 绝望、抗争等形成的巨大张力。
精选版课件ppt
16
“迷惘的一代”与海明威
精选版课件ppt
1
解读“迷惘的一代”
指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精神幻灭的青年 一代及作为他们代言人的青年作家。
这一名词来源于侨居巴黎的美国女作家 斯泰因(Gertrude Stein,1876-1964) 对海明威说的一句话“你们都是迷惘的 一代”(You are all the lost generation)。

迷惘的一代名词解释

迷惘的一代名词解释

迷惘的一代名词解释迷惘的一代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源自于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在他的小说《失落的一代》中描述的一群人。

迷惘的一代指的是出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成长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之间的一代人,也就是1918年至1934年间出生的人群。

迷惘的一代成长的时代被认为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混乱的时期。

他们的童年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蹂躏,成年后又经历了世界经济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这些战争和经济危机带来了重大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冲击,迷惘的一代经历了一个失去信念和方向的时代。

迷惘的一代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失去信仰和价值观:迷惘的一代在经历了战争和危机的洗礼后,开始怀疑传统价值和信仰体系,他们对传统的道德准则和宗教信仰持怀疑态度,对现有社会秩序心生不满。

2. 文化焦虑:迷惘的一代对传统文化和社会观念持怀疑态度,他们对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感到焦虑和困惑。

他们对传统的文化和审美标准感到迷茫,追求新的体验和价值观。

3. 自我反思:迷惘的一代非常重视自我反思和自省,他们试图找到个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他们经常陷入深思熟虑和感性的状态,对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4. 落寞和自我放纵:迷惘的一代常常感到孤独和失落,他们认为自己和社会格格不入。

有些人选择了自我放纵和堕落的生活方式,通过追求刺激和享乐来减轻内心的迷茫。

5. 文学和艺术的创造:迷惘的一代在文学和艺术方面有很高的创造力,通过写作、绘画和雕塑等艺术表达方式表达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

许多迷惘的一代作家、诗人和艺术家创作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作品,塑造了迷惘的一代的形象。

迷惘的一代对今天的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们的怀疑精神和对自我探索的追求,影响了后来的文化运动,如嬉皮士文化、次文化和后现代主义。

迷惘的一代对价值观和信仰的质疑,也促使人们对传统观念进行重新思考,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别了武器》(1926)
继续迷惘的主题。
小 说 标 题 ( A Farewell to Arms) 的双关含义。
主题情节从战争与恋爱两 方面平行展开,微妙对应, 寓意完全一致:人生不论 是私生活还是社会生活, 都是一场徒劳的斗争,一 无所获,只有一个全盘皆 输的结局。
海明威的第一位情人 小说中凯瑟琳的原型
1917年夏天中学毕业 后赴欧洲战场。
20年代在巴黎过流浪 生活。
《在我们的时代》 (1924)
了解海明威的关键隐 藏在他的第一部短篇 小说集《在我们的时 代》。其中第一篇 《在印弟安人营地》 预示了海明威父子日 后的命运,自杀。主 要人物尼克.亚当斯在 此后的小说中不断重 现。
尼克.亚当斯=海明威?
1. 相似的参战经历和厌 战,反战情绪。
2.迷惘的情绪。
A、失落。 他们在战 争中失落了青春年华, 也失落了理想。感到 自己上当受骗。从小 接受的一套传统的道 德、宗教和伦理标准 动摇了。
B、迷路。感到无路可走。“所有的战争都 已结束。所有的信仰都被动摇。”他们被 战争逐出了生活的常规,不能适应正常的 日常生活。于是沉溺于无所事事的状态。 过着一种波西米亚式的流浪生活,酗酒, 赌博,谈恋爱,寻找刺激,希望以此摆脱 精神上的苦闷。
7
张德明
西方现代文艺流派 xfxdwylp-y@
发展概况
一般意义上说,迷惘的一代是指经历一次 世界大战的那一代人。文学上特指在一次 大战期间成长起来,在1920年代建立起文 学名声的的那一代美国作家。
主要作家有海明威、派索斯、菲茨杰拉德、 肯明斯、福克纳等。
他们在战前都是不到20岁的年轻人,响应 政府的号召走上战场。亲眼目睹了战争的 残酷性和非正义性,以及它给人类造成的 灾难,在身心两方面都蒙受战争的创伤。 回国后又找不到出路,于是灰心失望,通 过文学形式表现自己的经历和苦闷,形成 一个松散的但很有影响的文学团体。
格尔尼卡,毕加索作于1937
海明威在西班牙前线
《丧钟为谁而鸣》(1940)
小隔绝的孤岛,每个岛都 是大陆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角。 人和人类是不可分的。所以不必派人打听 丧钟为谁而鸣——不论是谁,钟声为你而 鸣。
在这本书中,海明威改变了对战争的看法。 作家认为,主人公为民主而战,死得值得, 有意义。人生是值得的,而有些目标是值 得为它而献出生命的。
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
战地记者杰克.巴恩斯参战 后受伤,被战争阉割了。 战争摧毁了人的生命力及 其延续。他以各种不同的 方式逃避现实,摆脱创伤: 喝酒,钓鱼,看斗牛,赌 纸牌,谈恋爱。但精神上 更加痛苦。与他一起还有 一批同样被战争逐出生活 常规的伤兵和逃兵,与他 干着同样的事,住在巴黎 的公寓里鬼混,打发日子。
基本素材来源
《老人与海》的基本素材来源于真人真事。作者 1936年曾写过一篇通讯《在蓝色的海上》报道一 古巴渔夫出海捕到大马林鱼一事。在此基础上, 作者以深厚的捕鱼生活经验加以加工和提炼,融 汇了晚年时期的海明威在人生搏击中的智慧与勇 气、欢乐与痛苦、追求与失望。写作《老人与海》 时,海明威由于伤残的折磨和婚姻生活受挫,正 陷入深重的精神危机,所幸他并没有因此丧失与 命运的抗争意识,为作品带来了一些乐观主义的 色彩。
海明威在巴黎的寓所
书名的象征意义
小说书名来自《圣经》传 道者书。“虚空,虚空, 一切皆空。太阳照常升起, 太阳底下无新事。”
小说的情节都是讲无聊的 吃喝玩乐。什么事都毫无 成就,情节兜了个圈子又 回到原地。就像太阳上升 后,也不过是为了下落, 第二天照常升起。小说把 一代人的精神苦闷和迷惘 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
3. 思考战争与社会和人生的关系,特别是思 考和关心战后青年一代的命运。着力描写 被战争逐出生活常规的人们的痛苦和追求。
4. 艺术上力图冲破传统,追求艺术创新,广 泛使用象征、意识流等现代派手法。
海明威
1899-1961
人生来就不是被 打败的,你能够 毁灭他,可就是 打不败他。
生平和创作
1899年7月21日生于 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 哥郊区橡树园。父亲 为一外科医生。
“肚破肠流的尸体上没有美可言,炮弹休克的士兵 身上没有尊严。牺牲只有不必牺牲的人说来是高 尚的。战争没有什么伟大,神圣或光荣可言。战 争就是血泊,就是地狱,就是黑暗中痛苦的嚎叫。 残酷无情,毫无意义。”
走出迷惘
《有与无》(1937)是个转折点,表明海 明威从迷惘中走出,也从脱离正常生活轨 道的孤独中走出来,明白了一个道理: “在现代世界上,谁也不能孤独地有所作 为”。
“这一辈子所能写的最好的一部作品”
《老人与海》被视为海明威一生的总结性 作品。海明威在交稿时致编辑的信中提到 “这是我这一辈子所能写的最好的一部作 品……可以作为我全部创作的尾声,作为 我写作、生活中已经学到或者想学的这一 切的尾声”。这话不幸言中,直到1961年7 月2日自杀,海明威再也没有发表过什么重 要作品。
尼克.亚当斯不断变换名字, 在海明威的长篇和短篇小 说中重现,成为一个挥之 不去的重要角色。
两个主要特征:首先是创 伤。主要是心理上的。因 为过早地看到了流血和死 亡,从此再也无法回到童 年的天真状态。其次是长 期过一种脱离有组织的社 会生活,以至无法适应正 常生活。
《太阳照常升起》 (1926)
命名来由
“迷惘的一代”这个名 称 是 20 年 代 旅 居 法 国 巴黎的美国女作家格 特露特.斯坦因提出的。
斯坦因对海明威说: “你们都是迷惘的一 代”。
后来海明威将这句话 写在他的第一部长篇 小说《太阳照常升起》 的扉页上。
斯坦因夫人像,比加索作
海明威在意大利战地医院
共同特征
迷惘的一代是个松散 的文学团体,并没有 共同的纲领和组织。 但他们无论上思想上 和艺术上有许多相似 之处。
从此开始,海明威小说中出现了另一类主 人公,那就是硬汉子。
《老人与海》 (1952)
《老人与海》是一部史诗 性的作品。可与《白鲸》 相比。但前者比后者写得 更精炼,也更富于象征意 味。它表现的是作家一生 生活经历的总结:人生是 一场竞赛。在这场竞赛中, 你可能会输掉,但你在精 神上仍可保持一种风度— —“压力下的风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