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艰辛历程
最新专题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专题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专题解读】中国近代史有两条基本线索:一是“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即外国列强不断地对中国进行侵略,企图把中国变为它们的殖民地;同时,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地反抗外来侵略者,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争取民族独立。
这些斗争是要解决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问题。
二是“近代化探索”,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和推动中国迈向现代化,这主要是解决富强问题。
这两条线索之间的关系是:要实现国家富强,就必须赢得民族独立,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
民族独立的任务在新中国成立时解决了,国家富强的任务现在仍在继续。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就是中国经济近代化、政治民主化、思想西方化的过程,同时也给中国的教育体制、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这也是古老中国在付出沉重代价之后迈向新生的重大转机。
在这个过程中既是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又是探索强国道路的过程。
其中重大事件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过程。
从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结果来看,无论是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命题展望】关于中国近代化问题是近几年中考热点。
复习时应注意整合近代化探索活动四个事件代表的主张、主要活动、历史作用等,同时要注意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与早期的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结合。
【考点导学】仔细阅读《掌控中考》PA61—62,圈、点、批、画出重要的知识点并识记。
时间8分钟【梳理点拨】易混知识点: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区别: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戊戌变法: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开启性事件。
辛亥革命:中国近代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
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二、归纳总结1.中国近代化的四步探索有何不同?(学习的内容不同)2.以上四步探索的共同点是什么?(都主张向西方学习,探索强国之路,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3.以上探索从总体上看呈现了什么特点?4、近代化探索过程中的三次思想解放: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联系:世界近代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三、感悟历史1.以上四步探索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什么精神?(勇于探索、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勇于承担历史重任、忧国忧民等)2.从上述探索中得到什么启示?上述探索无论是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没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仍然没有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新中国近代化的探索(5篇材料)

新中国近代化的探索(5篇材料)第一篇:新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悬赏分:0 提问时间:2005-10-5 17:56:00-阅读次数:1497请问:一般认为,近代化进程就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化的过程,具体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机器化)和市场化,以及文化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等。
纵观我国近代化的进程,举步为艰。
试以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为例,分析说明我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对近代化的探索,并谈谈你的认识。
谢谢老师的回答[思路分析]中国近代化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只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全方位地变革,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化。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开端。
[解题过程]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开端。
洋务派先后创办了一系列的军用企业与民用企业,使用新式机器生产,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了发展。
洋务派倡导“中体西用”,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未能也不可能提上议事日程。
洋务派创办了新式学堂,又选送留学生出国深造,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
辛亥革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奖励和保护工商业等措施,为经济工业化的发展扫清了道路;辛亥革命后,“实业救国”成为主要的社会思潮,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经济工业化获得了长足发展。
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政治民主化、法制化获得了重大突破。
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对教育的内容和学制进行改革,提倡资产阶级的公民道德等,思想文化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也有了发展,但未能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这一任务后来由新文化运动的资产阶级激进派完成。
认识:(1)中国近代化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只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全方位地变革,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化。
(2)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学习一切先进的生产技术、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提高综合国力。
(3)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清除封建意识。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与革命(详细)ppt课件

奕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张之 洞
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变法图强
康有为、梁启 超、
谭嗣同、严复
资产阶级维新改良运动, 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运动
三民主义
孙中山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 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
心
“民主” “科学”
马克思主 义
陈独秀、李大 钊、
胡适、鲁迅、 蔡元培
李大钊、陈独 秀
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兴起到胜利
1.阶段特征:从1919年到1949年,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
国。五四爱国运动时期,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1921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有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以实现社会主义为目标的革命政党。1924年1月至1927年4月, 国共两党合作进行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
11
知识网络
要点整合
专题感悟
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 想解放运动,旧民主主义 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 变的思想基础,中国共产
党成立的思想基础
知识网络
要点整合
专题感悟
探索内容
经济上学习西 方的科学技术
政治上学习西 方的社会制度
思想文化上学 习西方的思想
文化 向苏俄学习, 开始探索走社
会主义道路
4
专题(四)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与革命
华民族的利益出发,精诚团结,携手合作,为祖国统一大 业的完成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贡献。
5.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 平、勤劳勇敢、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表现:不屈 不挠、热爱和平、不畏强暴、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百折不挠、 开拓创新、坚持正义、舍生忘死、前仆后继,民族自强的信念, 民族奉献的精神。
(完整word版)中国近代化历程

“所谓近代化就是走出封建的中世纪,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即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健全民主政治,实现国家文明、民主、繁荣、富强。
"[1],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领域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
在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都在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层面探索中国近代化之路.面对实现近代化的历史主题,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或投身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或献身于政治制度的改革,或致力于近代思想的启蒙,对中国的近代化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与实践。
一、经济近代化的探索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各阶层开始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林则徐、魏源关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利用外国先进技术以强国御侮,启迪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放眼看世界,追求近代化。
19世纪 60年代初,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农民起义风暴的扫荡,清朝统治已处于风雨飘摇的境地.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一部分成员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设近代企业,兴办洋务。
中国社会迈向近代化的第一场实践运动———洋务运动开始了。
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企业,如安庆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这个过程不仅仿照西方的技术生产了枪炮、轮船等现代武器,而且“使外国制器之器(机器)也由此而入中国,中国社会因之出现了若干大规模机器生产的场所" [3].此外,洋务派还创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近代海军,并且兴办近代学堂,如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
洋务运动的军事自强,改善了清朝军队武装落后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清朝的国防力量,推进了中国国防的近代化;新式学堂的开办,近代化人才的培养则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之门。
洋务运动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漠河金矿、上海机器织布局、湖北织布官局等,并在1880年修筑了唐山—胥各庄铁路。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知识概括
⑷、教育、科技: 在近代化的影响下,清朝开明官 员主张学习西方,改革教育。洋务运动时期,已经开 始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戊戌变法时期,创 办了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 后来,清政府建立了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 的新式教育体制,并于1905年废除了科举制度。
救亡图存是近代中国的时代主题,科学家把科技 兴国作为自己责任。詹天佑、候德榜的成就是中国人 不甘落后、在科学上追赶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的见证。
改组国民党,促成国共 创建中国共产党
第一次合作,创立黄埔 等。
军校等。
合作探究一□中国近代各政治派别的阶级属性
和救国主张
他属于哪个派 别?提出了什
么主张?
材料一: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这之资是,哪自个强之派本别。……洋机器于耕织、刷 印、陶埴(zhí)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的日什用,么原主不张专为?军火而设。
高 度
器物技术
洋务运动
中 国
19C60—90S
思想文化
启蒙运动
西
文艺复兴
方
14C—18C
政治制度 辛亥革命 戊戌变法 19C90—20C初
政治制度 法国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7C—18C
思想文化
新 文 化 运 动
20C初
器物技术
第 工二 业次 革工 命业
革 命 18C—19C末
时期
曾代表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留下
千古骂名。他在近代中国兴办洋务,创海军建企
业,探索自强道路而不懈努力,但最终 却以失败
告终。他是( )
A.李鸿章 B.曾国藩 C.左宗棠 D.林则徐
8(2012·长沙).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 法是革新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是个“飞 跃”。这里的“飞跃”指的是辛亥革命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C.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9(2012·烟台).史料记载:1876年,中国宁波海 关税务司李圭首次参加在美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 他发现美国展品“约居十之八”,而中国“竞无 一物于此”。会后,他大声疾呼“机器正当讲求” (意思是中国迫切需要采用西方的先进生产技 术)。他喊出了下列哪个派别的心声? 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复习专题二_近代化的探索3

资产阶 资产阶 级改良 级民主 运动 革命
空前的思想 解放运动
事件 时间 背景 代表 派别 口号 目的 内容 性质 结果 历史 名称 人物 影响 洋务 运动 戊戌 变法 辛亥 革命 新文 化运 动
请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 特点。回首近代化历程,你有何 感悟?
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由器 物到制度再到文化或从学习西方技术到学 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近代化的探索
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 西方资本主义学习,寻求新的出路 的过程。
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鸦片战争以后,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 发,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三个层次:
近 代 化 的 探 索
技术层面
制度层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思想文化层面
新文化运动
中 国 近 代 化 的 探 索
对外国文明,应当有所选择;不能生搬硬 套,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19世纪中期起,中国在饱受欺凌、被迫开放 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 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1) 写出近代中国人探索近代化的四个典型事 件及与之相关的四个典型人物。
洋务运动—— 曾 国藩、 张之洞) 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辛亥革命——孙中山 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李大钊、鲁迅、 胡适)
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不屈不 挠的抗争精神,甘愿奉献,救国救民的 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们青少年现在应该怎样做?
典型例题
(06年南宁市题)中国近代史有这么一个人物:他既 代表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又创办洋务企业引 进西方先进技术。这个人物是( )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左宗棠 D张之洞
(06年安徽省)“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 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 利器。”想一想,这是哪个派别的主张( ) A、顽固派 B、洋务派
专题二 近代化、现代化的探索

知 识 网 络
知网络
要点整合
专题感悟
命题规律
一、近代化的起步
要 点 整 合 1、历史含义:
中国近代化是指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所引起的一 系列变革,它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的民主法制化化和思想上的 科学化,近代化的过程是中国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近代中国的先进 分子追求确立资产阶级政治体制过程,其核心是经济工业化,政治 民主化。
(3)我国近代社会生活逐渐迈入近 代化:在交通、通讯、社会习俗、教育等方面发生
巨变。
【备考升华点】
从运动性质探索失败原因:
①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发起的一次失败的自救运动, 失败根源在于没有触动封建统治根基。 ②戊戌变法运动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运动,也 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其失败根源在于资产阶级的软弱 性;封建势力强大,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变法。 ③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失败根源在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没有依靠和发 动人民群众参与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但它对东西方文 化存在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偏向。
代表人物 李鸿章 张之洞 等
学习内容 学习 西方 器 物 学 习 西 方 政 治 制 度
政治主张 引进西方 先进的军事 技术,维护 清朝统治
实践活动
影响与历史地位
以“自强”为目 刺激了中国资本 标,创办军事工业; 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以“求富”为目的, 从而启动了中国近 创办民用企业; 代化进程
戊 康有为 戌 梁启超 变 法
5.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以改革 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新时期。从此, 在经济上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实 行了对外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在政 治上不断推行民主政治改革,加强法制建设。
中考历史 知识专题探究二 中外近代化探索

(1)材料一中作者认为俄国面临着什么问题?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 识,分析材料中“三个原则”产生的积极影响。 问题:农奴制度阻碍了俄国发展,使国家出现经济危机。积极影响:为 农奴获得解放提供了可能,缓解了俄国国内阶级矛盾。
(2)材料二中的“殖产兴业政策”是哪次改革中提出来的?根据材料二, 指出日本能够实行诸多筹集资金途径的原因,并概括“殖产兴业”对日 本的作用。 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原因:政府依靠国家政权力量。作用:促进了日 本经济发展,使日本在短时间内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
统的封建社会已经开始解体,逐步向近代社会转型 ①经济近代化:由手工业生产向机器生产过渡。②政治近代化: 含义 实现政治民主化,由封建专制到民主政治。③思想的近代化:学 习西方先进科技、思想和政治制度
经济工 洋务运动——中国工业化的起步:洋务派以“自强”“求 主要 业化 富”为口号,创办了一系列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筹 内容 (经济 建海军、创办新式学堂等,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
(3)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支撑着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 略者的斗争。
(4)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才能取得最后 的成功。
角度二:原因类 2.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艰难曲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中国封建势力的腐朽。 (2)西方列强的入侵。 (3)中国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3)根据材料三,指出“他们”中的两位代表人物,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他们”的活动在当时起到的作用。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作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 教的统治地位,使人民受到科学与民主的洗礼,对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 传和铺垫作用;思想解放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艰辛历程
1.(2015,黔东南中考)下列是一组关于中国近代历史的图片 ,与这组图片内容
相吻合的主题是( A)
A.洋务运动的开展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外国资本主义扩张 D.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的建立
2.学习了《洋务运动》后 ,小芳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 ,其中有一处有误 ,请 你指出( )B(导学号:35422023)
材料一 “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
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人因为拥护‘德先生'‘ 赛先生' ,闹了多少事,流了 多少血,两先生才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 ,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 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 ,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 一切黑暗……”——陈独秀
11.(2015,揭阳中考)简答题。 翻开中国近代史 ,我们可以清晰发现几条并行前进 ,交错发展的线索。 一条是列强的侵略;一条是中国人民面对侵略的抗争和探索。而近代化的 发展贯穿在整个过程中,显得特别耀眼。依据所学回答: (1)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维护清朝的统治(或者自强、求富)。 (2)近代化的发展与救亡图存始终交织在一起。《马关条约》签订后 ,康 有为、梁启超发起了什么运动?后来支持维新变法的清朝皇帝是谁? 公车上书;光绪帝。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8.《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 ,其中有“林则徐 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此 认识正确的是( B )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C.展现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D.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精神
建立了共和。”“这个事件”是(
)B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南昌起义 D.西安事变
6.识读图片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功之一。下列人物中,不是新文化运 动代表人物的是( A)
7.(2015,十堰中考)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陈独秀”“ 《新青年》”“民主、科学”等关键词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C )
9.(2016,广东中考 )有学者认为 ,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 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辨”观念的突破 ,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 的突破,第三次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下列与“第三次突破”直接相 关的是( D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提倡实业救国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提倡民主、科学 10.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构成了近代化探索 的一条艰辛之路 ,这四条探索的道路虽然各有特色 ,但也有一些共同之处 ,下面哪个选项是它们的相同点( A ) A.都向西方学习 B.都努力创办军事工业 C.都在寻求变法维新 D.都接受“三民主义”
(3)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制度的近代化作出了重大贡献。它最大的历史功 绩是什么? 推翻了清朝统治 ,结束了封建帝制 ,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 念深入人心。 (4)新文化运动体现的是中国思想近代化。请回答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和高举的两面大旗。 《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民主和科学。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3.(2016,南充中考)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 ,揭开变法维新运动序幕的是 ( A) A.公车上书 B.创办《万国公报》 C.成立强学会 D.开办新式学堂
4.(2016,重庆中考A卷)下列人物中,极力宣传“观大地诸国 ,皆以变法而强 ,守旧而亡”观点,推动维新变法的是( B)
5.(2015,福州中考)“这个事件的意义是结束了2 000年的帝制,赶跑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