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学 名词解释,问答资料

合集下载

工程地质知识点

工程地质知识点

1、名词: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的一门学科。

地质环境:为人类生存与活动进程中地壳表层的地形、地貌、岩土、水、地层构造、矿产资源、地壳稳定性等自然因素的总称。

工程地质条件:是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条件的总称。

工程地质问题:是指工程地质条件不能满足工程建筑上稳定和安全的要求时,工程建筑物与工程地质条件之间所存在的矛盾。

2、工程地质条件的六大要素是:地层岩性、地质结构与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地表地质作用、地形地貌、天然建筑材料。

3、就土木工程而言,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包括:地基稳定性问题、斜坡稳定性问题、洞室稳定性问题和区域稳定性问题。

4、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是:(1)评价工程地质条件,阐明地上和地下建筑工程兴建和运行的有利和不利因素,选定建筑场地和适宜的建筑形式,保证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维修顺利进行。

(2)从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论证和预测发生工程地质问题的可能性、发生的规模和发展趋势。

(3)提出及建议改善、防治或利用有关工程地质条件的措施,加固岩土体和防治地下水的方案。

(4)研究岩体、土体分类和分区及区域性特点。

(5)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一、地球概况1、概念:地壳运动:主要是由于地球内力作用所引起的地壳的机械运动。

2、地壳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3、地壳运动的特征:方向性、普遍性和长期性、运动速度不均一性。

二、矿物与岩石1、概念:矿物:是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生成的天然物质,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造岩矿物: 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

矿物硬度:矿物抵抗外力刻划、压入、研磨的能力。

岩石:是天然生成的,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构造的矿物集合体。

岩浆岩:由岩浆冷凝、固结所成的岩石,又称火成岩。

沉积岩:是在地表和地表下不太深的地方,由松散堆积物在常温常压的条件下,经过压固、脱水和重结晶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工程地质学基础复习考试重点

工程地质学基础复习考试重点

综合测试试题一一、名词解释(20分)1.活断层:指目前正在活动着的断层或近期有过活动且不久的将来可能会販新发生活动的新层(即潜在活斷层).2.砂土液化:饱水砂上在地歳、动力荷我或其它物理作用下,受到強烈振动而丧失抗剪强度,使砂粒处于悬浮伏态,致使地基失效的作用或现彖。

3.混合溶独效应:不同成分或不同温度的水混合后,-其溶辿能力仃所增強的效应。

4.电越周期: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时,经过各种不同性质的界面时,由于多次反射、折射,将出现不同周期的地簾波,而土体对于不同的地宸波冇选择放人的作用,某种岩土体总足对某种周期的波选择放人得突出、明显,这种被选择放大的波的周期即称为该岩十•体的卓越周期。

5.工程地质条件:与T程建筑物仃关的地质条件的综合,包拈:岩I: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天然建筑材料六个方面。

二、填空题(20分)1.活断层的活动方式冇地震断层(粘滑型)和蠕变断层(蠕滑型)2.丁程地质学的肤木研究方法冇白然历史分析法、数学力学分析法、\T•程地质类比法\和\模型模拟实验法\3.斜坡变形的形式较多,主要冇\拉裂(冋弹)囁滑\弯曲倾倒三种4.按淆坡动力学性质分类,可分为推落式平推式、牵引式性所多余的约束。

三、判断题(共20分,每题4分):全错1•水用莆水询,河间地块存在地下分水岭,莆水后将不会产牛库水向邻谷的滲漏。

2.斜坡变形的结果将导致斜坡的破坏。

3.在岩十•体稳定牲评价中,由于边界条件、荷载条件、岩十•体强度等难以梢确确定,通常在设计上考虑上述因素及建筑物亜要性而综合确定一经验值,此即稳定件系数。

4.地震烈度是衡吊地震本功大小的尺度,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吊大小来确定。

5.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定砂十•液化时.若某计的实际贯入击数大于临界贯入击数,则该十•层液化。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对娱害的影响有如下几个方面:(1)岩土类型及性质:软上〉硕土,土体〉基岩松散沉枳物用度越大,缶害越大上层结构对震害的影响:软弱土层埋藏愈浅、用度愈大,震害愈人.(2)地质构造浦发鳶断裂越近,卓害越大,上盘尤匝于下盘。

土木工程地质课程习题答案

土木工程地质课程习题答案

绪论一、名词解释1、工程地质学2、工程地质条件答: 1.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人类工程建筑等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

地质学的一个分支。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目的在于查明建设地区或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预测和评价可能存在和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对建筑物和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不良地质现象的措施,为保证工程建设的合理规划以及建筑物的正确设计、顺利施工和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地质科学依据。

2.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地形地貌条件、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及天然建筑材料等六个条件。

二、简答题1、工程地质条件的要素是什么?答:地质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结构、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一、名词解释1、河流阶地;2、风化壳;3、风化作用;4、变质作用;5、地质作用;6、岩浆作用;7、地震作用?;8、力地质作用;9、外力地质作用;10、地壳运动。

答:1. 河谷河流侵蚀或沉积作用形成的阶梯状地形称为阶地或台地。

2. 地壳表层岩石风化的结果,除一部分溶解物质流失以外,其碎屑残余物质和新生成的化学残余物质大都残留在原来岩石的表层。

这个由风化残余物质组成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或者说已风化了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就称为风化壳或风化带。

3. 地表表层的岩石在、风、电、大气降水、气温变化等外营力作用下及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会引起岩石矿物成分以及结构构造的变化,是岩石逐渐发生破坏的过程称为风化作用。

4. 地球力引起岩石产生结构、构造以及矿物成分改变而形成新岩石的过程称为变质作用,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

5. 地质作用是由自然力引起地球(最主要是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6. 当岩浆产生后,在通过地幔和/或地壳上升到地表或近地表的途中,发生各种变化的复杂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7. 地震作用是指地震引起的作用于建筑物上的动荷载。

工程地质学复习题答案

工程地质学复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或是工程建筑物所在地质环境的各项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2、 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3、 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又是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的分支学科,它是工程科学与地质科学相互渗透交叉而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从是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是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应用科学。

4、 原生矿物岩石经物理风化破碎,但成分没有发生变化的矿物碎屑。

5、 次生矿物岩石经过化学作用,使其进一步分解,形成一些颗粒更细小的新矿物。

6、 粒径土颗粒的大小以其直径来表示,称为粒径,其单位一般采用mm 。

粒径只是一个相对的、近似的概念,应理解为土粒的等效直径。

7、 粒度成分土中各个粒组相对百分含量,通常用各粒组占土粒总质量的百分数表示。

8、 等(有)效粒径非均粒土累积含量占10%(粒组累积百分含量)所对应的粒径。

(平均粒径=50%限制粒径=60%)9、 不均匀系数 是土的限制粒径和有效粒径的比值,即为1060d d C u =。

u C 值越大,土粒越不均匀,累积曲线越平缓;反之,u C 值越小,则土粒越均匀,曲线越陡。

曲率系数是累积含量30%粒径的平方与有效粒径和限制粒径乘积的比值,即为6010230d d d C c ⋅=,Cc 值能说明累积曲线的弯曲情况。

10、土的结构:是指组成土的土粒大小、形状、表面特征、土粒间的连结关系和土粒的排列情况。

11、土的构造:在一定的土体中,结构相对均一的土层单元体的形态和组合特征。

包含土层单元体的大小、形状、排列和相互关联等方面。

12、细粒土的稠度:由于细粒土的含水率不同,表现出稀稠软硬程度不同的物理状态,如固态、速态或流态,细粒土这种因含水率变化而表现出的各种不同物力状态,即为细粒土的稠度。

工程地质课后练习与答案

工程地质课后练习与答案

《土木工程地质》课程复习题绪论一、名词解释1、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人类工程建筑等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

2、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

包括地层的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地表地质作用、地形地貌。

二、简答题1、工程地质条件的要素是什么?答:地形地貌、岩土类型及工程地质性质、地质结构、水文地质、物理地质现象以及天然建筑材料等六个要素。

第一章地质作用一、名词解释1、河流阶地:由河流作用形成沿河谷两侧伸展、且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形。

2、风化壳:地球表面岩石圈被风化后形成的残积层。

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产物。

3、风化作用:地球表面的岩石受太阳辐射、温度变化、氧、二氧化碳、水和生物等的联合耦合作用,发生崩解破碎、化学性质改变与元素迁移的现象。

4、变质作用:地壳中的岩石,当其所处的环境变化时,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等常常也会随之变化,而达到新的平衡关系的过程。

5、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是指由于受到某种能量(外力、力、人为)的作用,从而引起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用6、岩浆作用:岩浆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

7、地震作用:地震引起的作用于建筑物上的动荷载。

水工建筑物的地震作用主要包括地震惯性力和地震动水压力,其次为地震动土压力。

8、力地质作用:就是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包括岩浆作用,地壳运动,地震,变质作用9、外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是指由地球以外的能源,也就是由太阳能和日月引力能等所引起的地质作用。

10、地壳运动:指包括花岗岩- 变质岩层(硅铝层)和下部玄武岩层(硅镁层)在的整个地壳的运动。

广义的指地壳部物质的一切物理的和化学的运动,如地壳变形、岩浆活动等;狭义的指由地球营力作用所引起的地壳隆起、拗陷和各种构造形态形成的运动。

二、填空1、岩石的风化程度可根据岩石的矿物颜色、结构、破碎程度、坚硬程度等方面情况确定。

地质名词解释答案

地质名词解释答案

答案1一.工程地质学p1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地质问题的学科,发展至今工程地质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矿物和岩石1.矿物:矿物是天然生成的,具有一定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的物质,是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单位。

2.岩石:矿物在地壳中按一定的规律共生组合在一起,形成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天然集合体。

3.层理:是指一个岩层中,大小,形状,成分和颜色不同的层交替时显示出来的纹理。

4.岩层:在地质特性上与相邻层不同的沉积层称为一个岩层。

岩层可以是一个单层,也可以是一个组层。

5.片理:岩石中矿物呈定向排列的构造称片理构造。

它是大多数变质岩区别于岩浆岩和沉积岩的重要特征。

三.地质构造1.地质构造:构造运动引起的地壳岩石变形和变位,这种变形、变位被保留下来的形态被称为地质构造。

常见的地质构造有三种类型:倾斜岩层,褶皱和断裂。

2.岩层产状:岩层的空间分布状态被称为岩层产状。

可分为水平岩层,倾斜岩层和直立岩层。

3.褶曲: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岩层产生的连续弯曲变形形态,被称为褶皱构造。

4.节理:节理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断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没有明显的相对位移的断裂的构造。

5.断层:断层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断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的断裂的构造。

6.地层:地史学中,将各个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岩石,称为该时代的地层。

7.地质图:地质图是把一个地区的各种地质现象,如地层、地质构造等,按一定比例缩小,用规定的符号、颜色和各种花纹、线条表示在地形图上的一种图件。

8.岩石结构:岩石颗粒形态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四.水的地质作用1.河流(谷)阶地:河谷内河流侵蚀或沉积作用形成的阶梯状地形称阶地或台地。

2.隔水层:不能透水(或透水性很弱)且不能给重力水的岩土层。

3.含水层:能透水且含有重力水的岩土层。

4.残积层:经淋滤作用后,残留在原地的松散破碎物质称残积层。

5.地下水的硬度是指水中所含钙、镁离子的数量。

工程地质考试复习题及答案--12

工程地质考试复习题及答案--12

工程地质考试复习题及答案(供大家参考,有不同答案的可大家讨论研究确定)一、名词解释1. 工程地质学:是工程科学与地质科学相互渗透、交叉而形成的一门科学,从事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是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应用科学。

2. 解理:在外力敲打下沿一定结晶平面破裂的固有特性称为解理。

3. 活断层: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断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4. 地震烈度:是指地震时地面振动的强烈程度。

5. 岩溶: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的长期溶蚀作用及形成的各种岩溶现象的总称。

二、选择题1.外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 A )。

A.剥蚀作用 B.岩浆作用C. 地质作用 D.地壳运动2.地球以地表为界分为外圈和内圈,以下各项不属于外圈的是( D )。

A.大气圈 B.水圈C. 生物圈 D.地核3.国际性通用的地质年代单位是(B)。

A代、纪、时B代、纪、世C代、纪、期 D代、系、世4. 下列关于褶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褶皱构造使同一岩层产生明显的错动B.褶皱核部为新老地层,翼部为新地层C. 褶皱的基本类型有背斜和向斜D.褶皱使岩层产生了一系列波状弯曲5. 下列关于震级和烈度叙述正确的是( A )。

A.震级是地震所释放出来能量大小的反映B.震级是由地面建筑物的破坏程度决定的C. 烈度是由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决定的D. 每次地震的烈度只有一个6. 从滑坡形式的地形地貌条件分析( C )地段不易发生滑坡。

A.高陡斜坡B.山地缓坡,地表水易渗入C.山区河流的凸岸D.黄土地区高阶地前级坡脚被地下水侵蚀和地下水浸润7. 岩体在重力作用下,突出脱离母体向下坠落或滚动的现象称为(B)A.错落B.崩塌C.滑坡D.塌陷8. 地下水按其埋藏条件可分为( A )A.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三大类B.空隙水、潜水和承压水三大类C.岩溶水、潜水和承压水三大类D.包气带水、裂隙水和承压水三大类9. 承压水一般( C )。

工程地质学名词解释

工程地质学名词解释

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它研究与工程建设相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属于应用地质学的范畴。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整套的研究核心是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二者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工程地质条件:指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

工程地质问题:是指工程地质条件与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

区域稳定性:是指在内外动力作用下,现今一定区域地壳表层的相对稳定程度以及其对工程建筑安全的影响程度。

区域稳定性评价:全面研究分析一定地区地壳结构和地质灾害分布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岩土体介质条件及人类工程活动诱发或叠加的地质灾害对工程建筑物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分析,评估不同地方现今地壳及其表层的稳定程度差异与潜在危险性。

结构面:岩体中的地质界面,指岩体中具有一定方位和厚度、两向延伸的地质界面。

结构体:由结构面所切割成的岩石块体,即岩块。

岩体结构:岩体是由结构面和结构体共同组成的结构形态,不同类型的基本单元在岩体内组合、排列的形式。

活断层:目前正在活动着的断层,或是近期曾有过活动而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活动的断层。

深大断裂:指的是切穿岩石圈、地壳或基底的断裂,其延伸长度达数十、数百、甚至数千公里,切割深度为数公里至百余公里。

地震:在地壳表层,因弹性波传播所引起的振动作用或现象。

震源机制:地震发生的物理过程或震源物理过程。

震源参数:地震发生时,震源处的一些特征量或震源物理过程的一些物理量。

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来决定。

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所引起的地面震动强烈程度的尺度。

地震效应:在地震作用影响所及的范围内,于地面出现的各种震害或破坏。

斜坡:是地表广泛分布的一种地貌形式,是地壳表部一切具有侧向临空面的地质体。

人工边坡:是指由于某种工程活动而开挖或改造形状的斜坡,如路堑、露天矿坑边帮、渠道边坡、基坑边坡、山区建筑边坡等。

浅表生改造:以斜坡岩体为代表的处在地壳浅表圈层部位的岩体,在地貌形成演化过程中,其表生改造过程与地貌形成演化过程是密切联系的,实质上是一个卸荷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岩石: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由一种或几种矿物自然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

2.矿物:存在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和化合物。

称为矿物。

3.造岩矿物:构成岩石的矿物,称为造岩矿物。

4.岩浆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的大小,形状及及其相互结合的情况。

有1.全晶质结构,2.半晶质结构,3.非晶质结构。

5.岩浆岩的构造,是指矿物在岩石中的组合方式和空间分布情况。

分为1.块状构造,2.流纹状构造,3.气孔状构造,4.杏仁状构造6.绝对年代:是指组成地壳的岩石从形成到现在有多少年。

它能说明岩层形成的确切时间,不能反映岩层形成的地质过程。

7.相对地质年代:能说明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及其相对的新老关系,不能说明形成的年代。

地质工作中,一般用相对地质年代为主。

8.地质构造:构造变动在岩层和岩体中遗留下来的各种构造行迹,称为地质构造。

9.褶皱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受构造应力的强烈作用,使岩层形成一系列波状弯曲而未丧失其连续性的构造,称为褶皱构造。

10.断裂构造:构成地壳的岩体,受力作用发生变形,当变形达到一定程度后,使岩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产生各种大小不一的断裂,称为断裂构造。

11.残积土:是岩石经风化后未被搬运的那一部分原岩风化剥蚀后的产物。

12.坡积土:是经雨雪水的细水片流缓慢洗涮,剥蚀,及土粒在重力作用下,顺着山坡逐渐移动形成的堆积物。

13.洪积土:由暴雨或大量融雪骤然集聚而成的暂时性山洪急流带来的碎屑物质在山沟的出口处或山前倾斜平原堆积形成的土体。

14.冲积土:由河流的流水作用将碎屑物质搬运到河谷中坡降平缓的地段而成的土体。

15.软土:泛指淤泥及淤泥质土,是第四纪后期于沿海地区的滨海相,泻湖相,三角洲相和溺谷相,内陆平原或山区的湖相和冲积洪积沼泽相等静水或非常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并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饱和软粘性土。

16.红粘土:是指在亚热带湿热气候条件下,碳酸盐类岩石及其间杂的其他岩石,经红土化作用形成的高塑性粘土。

17.膨胀土:是指含有大量强亲水性粘土矿物成分,具有显著的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且胀缩变形往复可逆的高塑性粘土。

18.填土:是一定的地质,地貌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由于人类活动而堆积的土。

19.地下水:存在于地壳表面以下岩土空隙中的水称为地下水。

20.含水层:能够给出并透过相当数量重力水的岩层或土层。

21.隔水层:是指那些不能给出并透过水的岩层,土层,或者这些岩土层给出与透过水的数量是微不足道的。

22.潜水: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层较稳定的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叫潜水。

23.承压水:地表以下充满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重力水称为承压水或自流水。

24.风化:位于地壳表面或接近于地面的岩石经受着风,电,大气降水和温度等大气营力以及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岩石会发生破碎或成分变化,这种变化的过程称为风化。

25.滑坡:是斜坡土体和岩体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稳定状态,沿着斜坡内某些滑动面(或滑动带)作整体下滑的现象。

26.崩塌:陡峻或极陡斜坡上,某些大块或巨快岩块,突然的崩落或滑落,顺山坡猛烈的翻滚跳跃,岩块相互撞击破碎,最后堆积于坡脚,这一过程称为崩塌。

27.泥石流:是指在山区一些流域内,主要是在暴雨降落时所形成的,并由固体物质所饱和的暂时性山地洪流。

28.岩溶:是由于地表水或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的结果而产生的一系列地质现象。

29.地震波:地震时,震源释放的能量以波动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这种波称为为地震波。

30.体波:地震时在地壳内部传播时的波称为体波。

31.面波:地震到达地表时,使地面发生波动,称为面波。

32.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所承受由建(构)筑物基础传来的荷载的能力。

33.持力层:是指地基中直接支持建(构)筑物荷载的岩土层。

二.简答题1.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所包含的因素地形地貌,底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自然地质作用与现象等。

2.矿物的物理性质有哪些?矿物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矿物的颜色,光泽,硬度,解理和断口。

3.岩层产状:岩层在空间的位置,称为岩层产状。

产状三要素是走向,倾向,倾角。

4.褶曲要素:包括核部,翼,轴面,轴,及枢纽。

5.褶曲类型:褶曲的基本形态是背斜和向斜。

无论是向斜褶曲,还是背斜褶曲,按褶曲的轴面产状,可将褶曲分为1.直立褶曲2.倾斜褶曲,3.倒转褶曲,4.平卧褶曲按褶曲的枢纽产状分1.水平褶曲2.倾伏褶曲6.断层要素及其基本类型断层要素1)断层面和破碎带2)断层线3)上盘和下盘4)断距断层基本类型1)正断层2)逆断层3)平推断层7.岩体结构基本类型1)整体块状结构:整体结构,块状结构2)层状结构:层状结构,薄层(板)状结构3)碎裂结构:镶嵌结构,层状破裂结构,碎裂结构4)散体结构:松散结构,松软结构8.根据土的成因,土可以分为哪几类土?根据地质成因,土可以分为: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冲积土,湖积土,海积土,冰积及冰水沉积土和风积土。

9.地下水按条件可分为哪三大类?按含水层空隙性质可分为哪三个亚类?三大类: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三个亚类: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10.地下水对建筑工程有哪些影响?1)地下水位下降引起软土地基沉降2)动水压力产生流砂和潜蚀3)地下水对位于水位以下的岩石,土层和建筑物基础产生浮托作用4)某些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基础产生腐蚀。

11.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的腐蚀类型?1)结晶类腐蚀2)分解类腐蚀3)结晶分解复合类腐蚀12.工程地质勘查可分为哪三个阶段?1)可行性研究勘察阶段2)初步勘察阶段3)详细勘察与施工勘察阶段13.详细勘察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详细勘察应密切结合技术设计或施工图设计,按不同建筑物或建筑群提出详细工程地质资料和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对建筑地基做出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为基础设计,地基处理,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等具体方案作出论证,结论和建议。

具体内容应视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和工程要求而定。

三.问答题1.岩浆岩的成因,结构和构造成因:地壳下部放射性元素蜕变放出热能,使物质处于过热可塑状态。

地壳变动时,上部岩层压力降低,过热可塑性状态的物质就转变为岩浆。

岩浆内部压力大,不断向地壳压力低的地方移动,以致冲破地壳深部的岩层,沿着裂缝上升到一定高度,温度,压力都减低,当岩浆内部压力小于上部岩层压力时,迫使岩浆停留下,冷凝成岩浆岩。

岩浆岩的结构:按结晶程度:全晶质结构、半晶质结构、非晶质结构;按晶粒大小:等粒状结构,不等粒状结构、隐晶质结构、斑状结构。

岩浆岩的构造:块状构造,流纹状构造,气孔状构造、杏仁状构造2.沉积岩的成因,结构和构造地表的各种岩石,经日晒雨淋,风化破坏成的岩石碎屑,被搬运到低洼的地方沉积下来,经长期压密,胶结,重结晶等复杂地址过程,就形成了沉积岩。

结构:碎屑结构,泥质结构,结晶结构,生物结构构造:沉积岩的构造,是指其组成部分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间的排列关系。

最主要构造是层理构造。

有水平层理,斜层层理,交错层理等。

3.变质岩的成因,结构,构造成因:岩石在地壳中受到高温,高压及化学成分加入的影响,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变化后形成变质岩。

结构、:几乎全部都是结晶结构。

构造:1板状结构2千枚状结构3片状结构4片麻状结构4.地层整合接触和不整合接触的区别整合:堆积物的沉积次序是衔接的,产状是彼此平行的,形成的年代上也是顺次连续的不整合:沉积过程发生间断,形成年代上是不连续的,中间缺失间断期的岩层。

分为平行不整合及角度不整合。

平行不整合:上下两岩层之间地质年代不连续,缺失沉积间断期的岩层,但彼此间的产状是基本一致,看起来貌似整合接触,称为假整合。

角度不整合:又称为斜交不整合,两套岩层间地质年代不连续,两者产状不一致,下伏岩层与不整合面相交有一定的角度。

5.风化的形成,影响因素和防治位于地壳表面或接近于地面的岩石经受着风,电,大气降水和温度等大气营力以及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岩石会发生破碎或成分变化,这种变化的过程称为风化。

影响因素:??(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风化的治理方法有挖除和防治。

防治:1)覆盖防止风化营力入侵的材料2)灌注胶结和防水的材料3)整平地区,加强排水4)当岩石风化速度较快时,必须观测风化速度,从而确定基坑的敞开期限内风化可能达到的程度,据此拟定保护基坑免受风化破坏的措施。

6.河流地质作用形成,影响因素,防治7.滑坡的形成,影响因素,防治滑坡:是斜坡土体和岩体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稳定状态,沿着斜坡内某些滑动面(或滑动带)作整体下滑的现象。

影响因素:1)斜坡外形2)岩性3)构造4)水5)地震6)人为因素防治:以防为主,整治为辅的原则。

1)排水(包括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2)支挡3)刷方减重4)改善滑动面(带)的岩土性质8.崩塌的形成,影响因素,防治崩塌:陡峻或极陡斜坡上,某些大块或巨快岩块,突然的崩落或滑落,顺山坡猛烈的翻滚跳跃,岩块相互撞击破碎,最后堆积于坡脚,这一过程称为崩塌。

影响因素:1)山坡的坡度及其表面构造2)岩石性质和解理程度3)地质构造防治:1)爆破或打契2)堵塞裂隙或向裂隙内灌浆3)调整地表水流4)为了防止风化将山坡和斜坡铺砌覆盖起来5)筑明峒或御塌棚6)筑护墙及围护棚7)在软弱岩石出露处修建挡土墙,以支持上部岩石的质量9.泥石流的形成,影响因素,防治泥石流:是指在山区一些流域内,主要是在暴雨降落时所形成的,并由固体物质所饱和的暂时性山地洪流。

影响因素:1)地形条件2)地质条件3)水文气象条件防治:1)预防2)拦截3)排导10.岩溶土洞的形成,影响因素,防治岩溶:是由于地表水或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的结果而产生的一系列地质现象影响因素:1)岩体2)水质3)水在岩体中活动方面4)岩溶的垂直分带土洞:地下水或地表水流入地下土体中,将颗粒间的可溶成分溶滤,带走细小颗粒,使土体被掏空成洞穴而形成土洞影响因素:1)土层性质2)地下水活动强度3)基岩面附近岩溶和裂隙发育程度岩溶和土洞防治:1)挖填2)跨盖3)灌注4)排导5)打桩11.静力载荷试验的原理,适用条件,和成果的应用静力载荷试验就是:在拟建建筑场地上,在挖至设计的基础埋置深度的平整坑底放置一定规格的方形或圆形承压板,在其上逐级施加荷载,测定相应荷载作用下地基的稳定沉降量,分析研究地基土的强度与变形特性,求得地基土容许承载力与变形模量等力学数据。

适用条件:成果应用:1)确定地基的承载力2)确定地基土的变形模量E 3)估算地基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 C 4)估算地基土基床反力系数K12.静力触探试验的原理,适用条件,和成果的应用原理:静力触探试验是通过一定的机械装置,将一定规格的金属探头用静力压入土层中,同时用传感器或直接量测仪表测试土层对触探偷的贯入阻力,以此来判断,分析,确定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