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课本练习答案

七年级数学课本练习答案
七年级数学课本练习答案

七年级数学课本练习答案

七年级数学课本练习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课本习题答案第4页练习答案习题1.1答案

1.解:五棱柱有7个面,10个顶点,15条棱;六棱柱有8个面,12个顶点,18条棱;猜测七棱柱有9个面,14个顶点,21条棱,可以做一个七棱柱模型或画一个七棱柱的图形来验证这个结论.

2.解:(1)6个侧面都是长方形,两个底面都是六边形,6个侧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两个底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2)六棱柱的所有侧面的面积之和为6X4X5=120(cm2).

3.解:若按柱,锥,球体划分:(1)(2)(4)(6)(7)是一类,即柱体;

(5)是锥体;(3)是球体.

若按组成面的曲或平划分:(3)(4)(5)是一类,组成它们的面中至少有一个面是曲的;(1)(2)(6)(7)是一类,组成它们的各面都是平的.

4.解:(1)圆柱(2)长方体(3)球,圆柱(4)六棱柱

5.(1)长方体和圆柱(2)圆柱和圆柱(3)圆柱和圆锥(4)长方体的球

※6.解:这个几何体与圆柱,棱柱的相同点是呈柱状,均由底面与侧面构成,并

且上,下两个底面形状,大小完全相同,都有高,即上,下底面的距离,用平面与底面的平面去截面的形状,大小也和两个底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第7页练习答案

解:第一行从左到右数的第1,2,3,4,5个几何体,分别是由第二行从左到右数的第2,3,4,5,1个图形绕虚线转一周所形成的.

习题1.2答案

1.解:图中的棱柱是由五个围成的,它们都是平的;圆锥是由两个面围成的,一个是平的,另一个是曲的.

2.解:球,圆台等都可以由平面图形旋转而得到.球由圆或半圆旋转而得到;圆台由直角梯形旋转而得到.

※3.(1)能(2)不能(3)能(4)能

习题1.3答案

1.第(1)个和第(3)个能展成,第(2)个不能.

2.解:第(1)个能,第(2)个不能.

3.解:第(1)个不能,第(2)(3)个不能.

4.解:添加方法如图1-2-16

所示:

※5.解:因为正方体共有12条棱,6个面,将其表面展成一个平面图形,面与面之间相连的棱(即未剪开的棱)有5条,所以需要剪开7条棱.

第11页练习答案

1.解(1)长方体(2)五棱柱

解:第(1)个能,第(2)个不能

习题1.4答案

1.解:(1)三棱柱.(2)圆柱.(3)六棱柱.(4)圆锥.

2.两个图形都能围城棱柱.

第14页练习答案

1.(1)B:(2)C.

2.可能是正方体,圆柱,长方体,棱柱等.

习题1.5答案

1.解(1)三角形;(2)圆;(3)五边形;(4)长方形.

2.可能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

3.解:(1)截面是圆的几何体可能是圆柱,圆锥,球等或其中某些几何体的组合体,

(2)截面是三角形的几何体可能是正方体,凌锥,棱柱,圆锥等或其中某些几何体的组合体.

第17页练习答案

解:从正面,左面和上面看到几何图的形状分别如图1-4-14所示.

习题1.6答案

1.解:(1)图的结果如图1-4-24所示.

(2)图的结果如图1-4-25

所示.

2.解:A的对面是C,B的对面是D,E的对面是F.由第一和第三个图知,与A相邻的是D,E,B,F,与A相对的是C.由此可得图1-4-26.

3.解:如图1-4-27

所示.

※4.解:该几何体至少用6个小立方块搭成,如图1-4-28

所示为一种排列方式.

第1章复习题答案

1.解:这个几何体由4个面围城,面与面相交成6条线,其中

有4条直的,2条曲的.

2.解:第一行各图(自左向右)分别对于第二行的第三,二,

一个图形.

3.解:第(1)(3)个图形不可以围成棱柱,第(2)个图形可以围成一个三棱柱.

4.解:阴影表示略.截面形状(自左到右)分别为六边形,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

5.两种都可以是.

6.解:剪掉的是:自上而下数第三行最左端位置上的小正方形,剪掉后的图形如图1-5-15所示.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一、课程目标和课程基本理念 (一)、课程目标: 1.掌握本册教科书各单元的知识,经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逐渐形成综合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3.在学习和探究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二)、课程基本理念 ?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坚持“在体现新理念的同时注意具体措施的可行性”“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两个基本原则,力求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二、编者意图和教学内容 (一)、编者意图 1.提供丰富的培养学习数学兴趣爱好素材,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 2.采用阅读材料的形式,结合教学内容编排一些有关数学史料,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探索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欲望。 3.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学习的章节:有《整式的运算》、《平行线与相交线》、《生活中的数据》、《概率》、《三角形》、《变量之间的关系》、《生活中的轴对称》。各章教学内容概述如下: 《整式的运算》:整式是代数的基础性概念,代数式的运算(包括整式运算)属于代数的基本功,是解决问题和进行推理的需要,也构成进一步学习的基础。重点是探索整式运算的运算法则,理解整式运算的算理,推导乘法公式。难点是灵活运用整式运算法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正确地运用乘法公式。 《平行线与相交线》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即所谓的“三线八角”问题和对平行线的讨论是平面几何中重要的议题,也是基础性的内容,有很大的教育价值。让学生通过探索和简单的推理熟悉相关的性质与判定等几何事实,并确信它们成立,成为这册教材“公理化”的经验背景。在这章的最后设置了“用尺规作线段和角”一节,是理解和运用相关几何知识的极好机会,只要求按步骤作图并保留作图的痕迹,暂时只要求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作法。平行线的条件和平行线的特征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 《活中的数据》包括“数”和“数据的表示”两部分内容。在数的讨论中,使学生认识“很小”的单位分数(百万分之一)和有效数字的概念,体会其意义和作用。“数据的表示”则提供了“世界新生儿”图,它是一种有别于条形、折线、扇形图的数据统计图,同样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同时暗示了统计图的多样性。重点是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据,能按要求取近似数,能读懂统计图并能从中获取信息。难点是用生活中的事例感受和表述百万分之一的大小,培养数感和建立统计观念,正确掌握近似数、有效数字的特点及数位的关系;对数据信息的处理、加工的能力。 《概率》一章,在七年级上册感受了可能性有大有小的基础上,进一步刻画可能性的大小,因而十分自然地给出了概率的概念,当然概率模型仅仅定位于简单的“古典概型”和可化为“古典概型”的“几何概型”(“停留在黑砖上的概率”)。重点是理解概率的意义,并会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能设计出符合要求的简单概率模型。难点是理解概率的意义,并会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概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完整 版 2020-12-12 【关键字】方法、问题、继续、整体、建立、规律、特点、位置、水平、关系、形成、保证、方向、实现、不改变、中心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相交线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 1.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如:∠1、∠2。 2.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条 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 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如:∠1、∠3。 3.对顶角相等。 二、垂线 1.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2.垂线: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3.垂足: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垂足。 4.垂线特点: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8个角。 1.同位角:在两条直线的上方,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位角。如:∠1和∠5。 2.内错角: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两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内错角。如:∠3和∠5。 3.同旁内角: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同侧,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如:∠3和∠6。 四、平行线 (一)平行线 1.平行:两条直线不相交。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互为平行线。a∥b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平行公理推论:①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②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二)平行线的判定: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三)平行线的性质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七年级数学下册电子版教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相交线 5.1.1相交线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2.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重点 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的性质与应用. 难点 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引导语: 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 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相交线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垂直,垂线的性质,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以及图形的平移问题. 二、尝试活动,探索新知 教师出示一块布片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刀剪布的过程. 教师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发生了什么变化?进而使什么也发生了变化?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得出: 握紧把手时,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刀刃之间的角相应变小.如果改变用力方向,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刀刃之间的角也相应变大.教师提问:我们可以把剪刀抽象成什么简单的图形? 学生回答:画成两条相交的直线,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教师提问: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角的度数,发现各对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得出结论: 相邻的两个角互补,对顶的两个角相等) 学生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角分类位置关系数量关系 如果改变∠AOC的大小,会改变它与其他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

学生思考回答: 只会改变数量关系而不会改变位置关系.

师生共同定义邻补角、对顶角: 有一条公共边,而且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 如果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而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教师提问: 你同意下列说法吗?如果错误,如何订正? 1.邻补角的“邻”就是“相邻”,就是它们有一条“公共边”,“补”就是“互补”,就是这两个角的另一条边在同一条直线上. 2.邻补角可看成是平角被过它的顶点的一条射线分成的两个角. 3.邻补角是互补的两个角,互补的两个角也是邻补角. 学生思考回答:1、2是对的,3是错的. 第3个应改成:邻补角是互补的两个角,互补的两个角不一定是邻补角. 教师让学生说一说在学习对顶角的概念后,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的直观体验. 教师把说理过程规范地板书: 在右图中,∠AOC的邻补角是∠BOC和∠AOD,所以∠AOC与∠BOC互补,∠AOC 与∠AOD互补,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以得出∠AOD=∠BOC,类似地有∠AOC=∠BOD. 教师板书对顶角的性质: 对顶角相等. 强调对顶角的概念与对顶角的性质不能混淆: 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两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的性质是确定互为对顶角的两角的数量关系. 三、例题讲解 【例】如图,直线a,b相交,∠1=40°,求∠2,∠3,∠4的度数. 【答案】由邻补角的定义,得∠2=180°-∠1=180°-40°=140°;由对顶角相等,得∠3=∠1=40°,∠4=∠2=140°. 四、巩固练习 1.判断下列图中是否存在对顶角. 2.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两条直线相交,构成哪两种特殊位置关系的角?指出下图中具有这两种位置关系的

七年级下册数学书答案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数学书答案人教版 篇一: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数学综合训练题 姓名 1.81的算术平方根是 ______,=________. 11.解下列方程组: 12.解不等式组,并在数轴表示: ? ?2x+5y=25,?2x-3b+5 B.3a>3b;C.-5a>-5b D.> 33 8.如图,不能作为判断AB∥CD的条件是() A.∠FEB=∠ECD B.∠AEC=∠ECD; C.∠BEC+∠ECD=180° D.∠AEG=∠DCH 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14.作图题: A.有公共顶点,并且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①作BC边上的高 B.两条直线相交,任意两个角都是对顶角 ②作AC边上的中线。 C.两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D.两角的两边分别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10.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3333± B. ; C. ±± 8 444 15.有两块试验田,原来可产花生470千克,改用良种后共产花生532千克,已知第一块田的产量比原来增加16%,第二块田的产量比原来增加10%,问这两块试验田改用良种后,18.已知D为△ABC边BC延长线上一点,DF ⊥AB于F交AC于E,∠A=35°, ∠D=42°,求∠ACD的度数.(8分) 各增产花生多少千克? 16.已知a、b、c是三角形的三边长,化简:|a-b+c|+|a-b-c| 17.填空、已知∠1 =∠2,∠B =∠C,可推得AB∥CD。理由如下:(10分)∵∠1 =∠2(已知),且∠1 =∠4()∴∠2 =∠4(等量代换)∴CE∥BF()∴∠ =∠3() A E B 1 又∵∠B =∠C(已知)∴∠3 =∠B(等量代换) 2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00972知识讲解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相交线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 1.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2.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条 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 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3.对顶角相等。 二、垂线 1.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2.垂线: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3.垂足: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垂足。 4.垂线特点: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8个角。

1.同位角:在两条直线的上方,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位角。 2.内错角: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两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内错角。 3.同旁内角: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同侧,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 四、平行线 (一)平行线 1.平行:两条直线不相交。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互为平行线。a∥b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平行公理推论:①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②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二)平行线的判定: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三)平行线的性质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小街中学王祖云 七年级下册包括六章,约需61课时,具体内容如下: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3课时第六章:实数8课时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7课时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0课时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3课时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8课时 教材分析 (1)内容多,且章章都是重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内容包括:相交线与平行线,实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六章,且章章都是重点,如:相交线和平行线这一章涉及对顶角相等,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都是以后几何证明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组成部分;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今后学习函数图象的基础,是数与形之间的桥梁,实数这一章在原来的人教版教材中是安排在八年级时候才学习,而在2012年修订的新人教版中安排在七年级就学习,教师在讲解的时候有些知识现在还没有学习如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就要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实数这三章是数与代数部分的重点内容。 (2)课时不足,教材跳跃度大 新教材采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设计,对知识点的阐述是由浅入深、逐级递进,顺应了学生的认识心理规律,但这样的编排使学生在某一阶段对某一内容的学习无法深入,学不透彻,不利于应用知识结构的构件,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弥补这些不足。如何弥补?增加课时,有些内容让学生学透,如判断直线平行,书本只安排了3课时,如果按照教材要求,学生的说理书写各式各样,而且可以看出有些学生的思维明显混乱,若作要求吧,无疑增加了教学内容,而且还要通过一定的练习,增加了教学时间,而以往的这块内容安排了5课时,而且即便是5课时,我们往往都还要增加一两节来加以巩固。这只是我提到的一个内容,还有其它,如三角形、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等都需要刚才说的增加教学时间。 (3)作业偏难,学生接受能力差 新课程是以城市学校为样本,适用中等偏上的学生,稍微差点的学生则跟不上。例如在讲平行线时,不提三线八角,而在直线平行的条件中,又讲到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学生的证明能力迟迟得不到培养,一些老师怕学生学不好,偷偷摸摸给学生补旧教材中的有关内容,难免穿新鞋走老路。 学生基础练习完成已是不错,作业还要综合运用,拓广探索! 教材教学的突破 1、关注推理能力培养的三个层次

七年级下册数学书答案2020

七年级下册数学书答案2020 1、 =-0.5 =2 2、略 3、略 4、-1.50062×10^4 5、-0.00203 6、-1/(1+2a) -3/(2ab 2(x-y) 7、<-2.5 8、扩大5倍 选择题 ABC 12、 (1)=b/(a+b) (2)=3/(x-1) (3)=【(x-y)2/xy】× 【xy/(x+y)2】 = (x 2-2xy+y 2)/(x 2+2xy+y 2) (4)=(32x^7)/(9 y^3) 13、 x-12=2x+1 x=1 14、(1) x带入原式= (-2/5 – 2k)/-6/5k = 8/5 k=-5 (2)原式=x 2/(x 2+x) 当x=-1/2时,原式=-1 15、原式的倒数=3(x 2+1/x 2-1)=-9/4 16、原式=(a+ab+abc)÷(a+ab+abc)=1 17、设小李x,小王x+2。 60/(x+2)=48/x x=8 x+2=10 1、(1)右 4 下 5 下 5 右 4 点A′ 点B′ ∠C′ 线段B′C′ (2)相同距离

(3)相等相等相等 (4)形状 (5)距离 (6)略 2、图自己画啊 (1)一个定点这个定点 (2) 旋转中心相等相等相等 (3)大小形状 (4)略 3、图自己画 (1)180° 另一个图形两个图形这点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对称中心交点 (2)初始旋转中心旋转角0°<α<360° (3)180° 初始图形对称中心 (4)略 4、图自己画 (1)成轴对称直线 (2)相等相等相同不变 (3)两对对应点中点的垂线 (4)相互重合轴对称图形直线 (5)过圆心的直线无数边中点的中垂线 3 4 2

七年级数学下册电子版教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相交线 5.1、1相交线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与对顶角. 2.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重点 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的性质与应用. 难点 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引导语: 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与平行线. 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与它的特征,相交线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垂直,垂线的性质,研究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的判定以及图形的平移问题. 二、尝试活动,探索新知 教师出示一块布片与一把剪刀,表演剪刀剪布的过程. 教师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发生了什么变化?进而使什么也发生了变化?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得出: 握紧把手时,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刀刃之间的角相应变小.如果改变用力方向,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刀刃之间的角也相应变大. 教师提问:我们可以把剪刀抽象成什么简单的图形? 学生回答:画成两条相交的直线,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 教师提问: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角的度数,发现各对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得出结论:相

邻的两个角互补,对顶的两个角相等) 学生根据观察与度量完成下表: 教师提问: 如果改变∠AOC的大小,会改变它与其她角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不? 学生思考回答: 只会改变数量关系而不会改变位置关系. 师生共同定义邻补角、对顶角: 有一条公共边,而且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 如果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而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就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教师提问: 您同意下列说法不?如果错误,如何订正? 1.邻补角的“邻”就就是“相邻”,就就是它们有一条“公共边”,“补”就就是“互补”,就就是这两个角的另一条边在同一条直线上. 2.邻补角可瞧成就是平角被过它的顶点的一条射线分成的两个角. 3.邻补角就是互补的两个角,互补的两个角也就是邻补角. 学生思考回答:1、2就是对的,3就是错的. 第3个应改成:邻补角就是互补的两个角,互补的两个角不一定就是邻补角. 教师让学生说一说在学习对顶角的概念后,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的直观体验. 教师把说理过程规范地板书:

2017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2017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编排特点及重点训练内容: 本册教材的编排顺序是:相交线与平行线,实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本册书的6章内容涉及《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三个领域,其中“实践与综合应用”以课题学习的形式安排在第九章。这6章大体上采用相近内容相对集中的方式安排,前一章基本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后章五基本属于“数与代数”领域,这样安排有助于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在各章具体内容的编写中,又特别注意加强各领域之间的横向联系。 教材编排有如下特点: 1.加强与实际的联系,体现由具体—抽象—具体的认识过程. 2.注意给学生留出探索和交流的空间,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体现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 4.强调数学思想方法.本册书突出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转化的思想以及类比的方法. 重点训练项目是:通过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教学初步让学生学会简单的推理;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概念与求法,实数的概念及实数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关系;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法与应用;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教法与应用;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二、学生学情: 本班学生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学习,虽然期末考试成绩不好,但是由此发现本班学生的很多问题,尖子生少,中等生较多,差生较多,上课很多学生不认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不是很好,本学期要切实采取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要求:

如下表:

四、教学措施: 1.本学期教学工作重点仍然是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在此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要抓好课前备课,这就要求我要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堂上注重教学方法,努力让不同的学生都学到有用的数学。 2.依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设计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的整体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运用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利于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多设问,多启发,多观察等,增加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评的教育方法。这样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教学中通过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使水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鼓励,以此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3.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状况,给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对于学习比较的学生,给他们留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基础性的作业,检验他们对当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对于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留一些综合运用或拓展能力方面的作业,检查他们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情况。 4.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课前自学,通过预习“我”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知道或还有什么我看不懂,在书上做出记号。以便上课时重点听讲。课堂上,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课前做好上课的准备,听课时要集中精神,专心听讲,积极思考问题,认真回答问题,不懂的及时提出来。要求课后养成复习的习惯,每天都要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可在头脑中回顾当天所学知识,对于忘掉的或回想不起来的,可翻书重新记忆。另外,隔段时间还要把前面所学的知识再行回顾,以免时间长了忘记了。要求学生每天认真完成作业,作业要书写工整,解题规范,杜绝抄袭现象,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做作业习惯。 5.关注学困生,不歧视学困生,尊重、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感到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关心。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由他们回答,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或第八节自习时间为他们辅导,尽量使他们跟上教学进度。另外,对他们要有耐心,对于他们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 6.培优补差。对于中上等生,利用课后阅读材料和课外资料丰富他们的头脑,增加他们的知识面,通过专题训练,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课外资料或

2017最新人教版(完整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相交线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 1.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如:∠1、∠2。 2.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条 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 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如:∠1、∠3。 3.对顶角相等。 二、垂线 1.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2.垂线: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3.垂足: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垂足。 4.垂线特点: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8个角。

1.同位角:在两条直线的上方,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位角。如:∠1和∠5。 2.内错角: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两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内错角。如:∠3和∠5。 3.同旁内角: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同侧,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如:∠3和∠6。 四、平行线 (一)平行线 1.平行:两条直线不相交。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互为平行线。a∥b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平行公理推论:①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②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二)平行线的判定: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三)平行线的性质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4.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外错角相等。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汇编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七年级下册上接七年级上册4章内容,全书包括6章,共61课时,供七年级下学期使用。具体内容如下: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5课时)主要内容: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位置及大小关系(邻补角、对顶角);2.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及性质;3.平移及其基本性质。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8课时) 主要内容:1.有序数对与平面直角坐标系;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第七章三角形(9课时) 主要内容:1.三角形的边、高、中线和角分线,三角形的稳定性; 2.说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成立的道理,三角形的外角及有关结论; 3.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及其内角和。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0课时) 主要内容:1.二元一次方程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数学模型;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关概念,通过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3课时) 主要内容:1.不等式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数学模型;2.不等式的有关概念及性质;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第十章实数(6课时) 主要内容:1.算数平方根与平方根;2.立方根;3.实数。 一、教科书内容和课程学习目标 本册书的6章内容涉及《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三个领域,其中“实践与综合应用”以课题学习的形式安排在第七章和第九章,没有“统计与概率”的内容。这6章大体上采用相近内容相对集中的方式安排,前三章基本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后三章基本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这样安排有助于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在各章具体内容的编写中,又特别注意加强各领域之间的横向联系。 1.“空间与图形”领域 关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本册书在七年级上册“图形认识初步”基础上,安排了研究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面直角坐标系及三角形的内容。 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空间与图形”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这些内容学生在前两个学段有所接触,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继续探究两直线相交所成的邻补角与对顶角的关系;垂直作为两条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况,与它有关的概念和结论(如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等)是学习下一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直接基础;平行公理(教科书称“基本事实”)是研究两直线平行的出发点,教科书通过设计一些探究性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发现”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并让学生初步感受推理的作用和意义;本章增加一节新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总体思路分析 本学期学习的主要内容有:相交线与平行线、实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本册书的6章内容涉及《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实践与综合应用”三个领域,没有“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其中对于“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本册书在第七章和第十章分别安排了一个课题学习,并在每一章的最后安排了2~3个数学活动,通过这些课题学习和数学活动落实“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要求。这6章大体上采用相近内容相对集中的方式安排,前三章基本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接下来的两章基本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最后一章是“统计与概率”领域,这样安排有助于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 二、教材设计与内容的组织有如下考虑。 (1)相交线与平行线。本章包括4节内容,前三节主要讨论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原教材中传统的内容,第4节是新增加的有关平移变换的内容。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空间与图形”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这些内容学生在前两个学段已经有所接触,本章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并给出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为学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点的坐标打下基础。 在本节最后,安排了一小节“5.3.1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主要介绍这三种角的概念,为下一节学习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作准备.并给出了两条平行线的距离的概念。由于学生已经接触了一些命题,如“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等式两边加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对顶角相等”。本节最后教科书专门安排了一小节“5.3.2 命题、定理”,介绍了命题及其基本构成,以及真命题、假命题的概念,并进一步结合所学命题,给出定理的概念,使学生初步接触有关形式逻辑概念和术语,为今后几何的学习作必要的准备。 本章在最后一节安排了有关平移变换的内容。从《课程标准》看,图形的变换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块重要的内容,图形的变换主要包括图形的平移、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旋转和图形的相似等。通过将图形的平移、旋转、折叠等活动,使图形动起来,有助于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发现图形不变的几何性质,因此图形的变换是研究几何问题、发现几何结论的有效工具。教科书将“平移”安排在本章最后一节,一方面是考虑将其作为平行线的一个应用,另一方面考虑引入平移变换,可以尽早渗透图形变换的思想,使学生尽早接触利用平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实数。本章包括3节内容,平方根、立方根、实数。 1、了解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 2、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3、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有序实数对与平面上的点一一对应;了解数的范围由有理数扩大到实数后,一些概念、运算等的一致性及其发展变化;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一、课程目标和课程基本理念 (一)、课程目标: 1.掌握本册教科书各单元的知识,经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逐渐形成综合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3.在学习和探究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二)、课程基本理念 ?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学习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坚持“在体现新理念的同时注意具体措施的可行性”“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两个基本原则,力求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二、编者意图和教学容 (一)、编者意图 1.提供丰富的培养学习数学兴趣爱好素材,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 2.采用阅读材料的形式,结合教学容编排一些有关数学史料,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探索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欲望。 3.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容 本学期学习的章节:有《整式的运算》、《平行线与相交线》、《生活中的数据》、《概率》、《三角形》、《变量之间的关系》、《生活中的轴对称》。各章教学容概述如下: 《整式的运算》:整式是代数的基础性概念,代数式的运算(包括整式运算)属于代数的基本功,是解决问题和进行推理的需要,也构成进一步学习的基础。重点是探索整式运算的运算法则,理解整式运算的算理,推导乘法公式。难点是灵活运用整式运算法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正确地运用乘法公式。 《平行线与相交线》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即所谓的“三线八角”问题和对平行线的讨论是平面几何中重要的议题,也是基础性的容,有很大的教育价值。让学生通过探索和简单的推理熟悉相关的性质与判定等几何事实,并确信它们成立,成为这册教材“公理化”的经验背景。在这章的最后设置了“用尺规作线段和角”一节,是理解和运用相关几何知识的极好机会,只要求按步骤作图并保留作图的痕迹,暂时只要求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作法。平行线的条件和平行线的特征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 《活中的数据》包括“数”和“数据的表示”两部分容。在数的讨论中,使学生认识“很小”的单位分数(百万分之一)和有效数字的概念,体会其意义和作用。“数据的表示”则提供了“世界新生儿”图,它是一种有别于条形、折线、扇形图的数据统计图,同样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同时暗示了统计图的多样性。重点是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据,能按要求取近似数,能读懂统计图并能从中获取信息。难点是用生活中的事例感受和表述百万分之一的大小,培养数感和建立统计观念,正确掌握近似数、有效数字的特点及数位的关系;对数据信息的处理、加工的能力。

初一下册数学书习题答案

初一下册数学书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1、以下各组长度的线段为边,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B ) A 、7cm ,5cm ,12cm B 、4cm ,5cm ,6cm C 、6cm ,8cm ,15cm D 、8cm ,4cm ,3cm 2、学校的篮球数比足球数的2倍少3个,篮球数与足球数的比是3∶2,求两种球各是多少。若设篮球有x 个,足球有y 个,则依题意得到的方程组是( C ) A 、???=-=y x y x 2332 B 、???=+=y x y x 2332 C 、???=-=y x y x 3232 D 、???=+=y x y x 3232 3、如果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相等,那么这个多边形是( A ) A 、四边形 B 、五边形 C 、六边形 D 、七边形 4、下列事件中,是确定的事件为( C ) A 、掷一枚骰子6点朝上 B 、买一张电影票,座位号是偶数 C 、黑龙江冬天会下雪 D 、从装有3个红球和2个白球的口袋中,摸出一个球是红球 5、由下列所给边长相同的正多边形的结合中,不能铺满地面的是( C ) A 、正三角形与正方形结合 B 、正三角形与正方边形结合 C 、正方形与正六边形结合 D 、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三者结合 6、如图,在AB=AC 的△ABC 中,D 是BC 边上任意

一点,DF⊥AC于F,E在AB边上,使ED⊥BC于D, ∠AED=155°,则∠EDF等( B ) A、50° B、65° C、70° D、75° 7、某商场一天中售出李宁牌运动鞋11双,其中各种尺码的鞋的销量如下表所示,则这11双鞋的尺码组成的一组数据中,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D ) A、24,25 B、26,25 C、25,24.5 D、25,25 8、下列图形中,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C ) A、线段 B、角 C、直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9、路旁有一个鱼塘,旁边竖的牌子上写明此塘的平均水深为1.50米,小明身高为1.70米,不会游泳,小明跳入鱼塘后的结果是( C )A、一定不会淹死B、一定会淹死C、可能淹死也可能不淹死D、以上答案都不对 10、有位顾客到商店购鞋,仅知道自己的老尺码是43码,而不知道自己应穿多大的新鞋号,他记得老尺码加上一个数后折半计算即为新鞋号,由于他儿子鞋号的新老尺码都是整数且容易记住,因而他知道儿子穿鞋的老尺码是40码,新鞋号是25号,现在请你帮助这位顾客计算一下他的新鞋号是( B ) A、27号 B、26.5号 C、26号 D、25.5号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高占明 七年级下册上接七年级上册4章内容,全书包括6章,共61课时,供七年级下学期使用。具体内容如下: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5课时) 主要内容: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位置及大小关系(邻补角、对顶角);2.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及性质;3.平移及其基本性质。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8课时) 主要内容:1.有序数对与平面直角坐标系;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第七章三角形(9课时) 主要内容:1.三角形的边、高、中线和角分线,三角形的稳定性;2.说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成立的道理,三角形的外角及有关结论;3.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及其内角和。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0课时) 主要内容:1.二元一次方程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数学模型;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关概念,通过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3课时) 主要内容:1.不等式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数学模型;2.不等式的有关概念及性质; 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第十章实数(6课时) 主要内容:1.算数平方根与平方根;2.立方根;3.实数。 一、教科书内容和课程学习目标 本册书的6章内容涉及《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三个领域,其中“实践与综合应用”以课题学习的形式安排在第七章和第九章,没有“统计与概率”的内容。这6章大体上采用相近内容相对集中的方式安排,前三章基本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后三章基本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这样安排有助于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在各章具体内容的编写中,又特别注意加强各领域之间的横向联系。 1.“空间与图形”领域 关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本册书在七年级上册“图形认识初步”基础上,安排了研究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面直角坐标系及三角形的内容。 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空间与图形”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这些内容学生在前两个学段有所接触,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继续探究两直线相交所成的邻补角与对顶角的关系;垂直作为两条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况,与它有关的概念和结论(如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等)是学习下一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直接基础;平行公理(教科书称“基本事实”)是研究两直线平行的出发点,教科书通过设计一些探究性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发现”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并让学生初步感受推理的作用和意义;本章增加一节新内容“平移”,平移是图形的一种基本变换,平移变换是研究几何问题、发现几何结论的有效手段。教科书将“平移”安排在本章最后一节,一方面是考虑将其作为平行线的一个应用,另一方面考虑引入平移变换,可以尽早渗透图形变换的思想,使学生尽早接触利用平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原教科书相比,本章在内容和要求上都有所变化。在内容选择上,增加了上面提到的有关平移的内容;删掉了原教科书中关于三维空间的内容,对于命题、定理、证明等逻辑知识不再单独设节,也不用大段文字介绍形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试摘自:《雨花科教中心》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上接七年级上册4章内容,全书包括6章,共61课时,供七年级下学期使用。具体内容如下: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5课时) 主要内容: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位置及大小关系(邻补角、对顶角);2.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及性质;3.平移及其基本性质。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8课时) 主要内容:1.有序数对与平面直角坐标系;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第七章三角形(9课时) 主要内容:1.三角形的边、高、中线和角分线,三角形的稳定性;2.说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成立的道理,三角形的外角及有关结论;3.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及其内角和。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0课时) 主要内容:1.二元一次方程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数学模型;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关概念,通过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3课时) 主要内容:1.不等式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数学模型;2.不等式的有关概念及性质;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第十章实数(6课时) 主要内容:1.算数平方根与平方根;2.立方根;3.实数。 一、教科书内容和课程学习目标 本册书的6章内容涉及《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三个领域,其中“实践与综合应用”以课题学习的形式安排在第七章和第九章,没有“统计与概率”的内容。这6章大体上采用相近内容相对集中的方式安排,前三章基本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后三章基本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这样安排有助于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在各章具体内容的编写中,又特别注意加强各领域之间的横向联系。

初一数学下册课本答案

初一数学下册课本答案 5.1相交线,垂线: 要点:1,有唯一公共点的两条直线叫相交线 2 。 掌握邻补角,对顶角,垂线,垂线段的定义 3.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4.点到直线上的点的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5.掌握同位角,同旁内角,内错角的定义 5.2平行线及其性质 要点:1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如果直线a//c,b//c,那么a//b; 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都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都平行;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都平行;反之,也成立 4.垂直于同于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练习: 一、填空:(2′×9+4′=22′) 1.如图,a ∥b 直线相交,∠1=360 ,则∠3=________,∠2=__________ 2.如图,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 ,则∠AOC 的对顶角是_____________, ∠AOD 的对顶角是_____________ 3.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_________ 4.命题“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题设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 5.如图,要从小河a 引水到村庄A ,请设计并作出一最佳路线,理由是:__________ 6.如图,∠1=700 ,a ∥b 则∠2=_____________, 7.如图,若∠1=∠2,则互相平行的线段是________________ 8如图,若AB ⊥CD ,则∠ADC=____________, 9.如图,a ∥b,∠1=1180 ,则∠2=___________ 10.如图∠B 与∠_____是直线______和直线_______被直线_________所截的同位角。 321第(1)题b a O 第(2)题F E D C B A 第(5)题 A 21第(6)题b a 2 1第(7)题 D C B A 第(8)题D C B A 21第(9)题c b a 第(10)题F C B A E D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