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中国绿色建筑报告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 229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 229摘要:2012年下半年在北京举行“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会后的报告中提出“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第六篇章也提到“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筑行业在中国整个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也成国家能源消耗的头号。
本文根据2010年11月发布的《绿色建筑设计规范》(以下称《规范》中绿色建设设计内同,结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称《标准》)及细则,进行概略分析。
关键词:《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绿色建筑设计策划第一章规范的编制背景和介绍1. 规范编制背景2008年6月4日,建设部《绿色建筑设计规范》(以下称《规范》)列为该计划的行业标准制订项目。
编制组经过两年的调研、研究和编制工作。
2010年11月17日建设部发批准《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t229-2010,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
2. 规范的篇章结构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绿色建筑的设计,其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设计策划、场地与室外环境、建筑设计与室内环境、建筑材料、给水排水、暖通空调和建筑电气。
章节的划分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称《标准》)不同。
《标准》是按照四节一环保和施工管理划分,而《规范》主要按照工程设计的常规专业进行,另特别增设了“绿色设计策划”一章节。
本文主要根据该新增的“绿色设计策划”结合《标准》及细则中的内容进行分析。
第二章规范的绿色设计策划的内容在设计的前期进行绿色设计策划,可以通过统筹考虑项目自身的特别和绿色建筑的理念,在对各种技术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性的统筹对比和优化的基础上,达到合理控制成本、实现各项指标的目的。
《规范》中所涉及的条文4.1.1和4.1.2共2条。
明确绿色建筑的项目定位、建设目标及对应的技术策略、增量成本与效益,并编制绿色设计策划书。
提出绿色设计策划宜采用团队合作的工作模式以及策划工作的主要内容。
绿色建筑总结报告

绿色建筑总结报告绿色建筑总结报告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物的设计、建造、使用和拆除等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原则和方法,实现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通过学习和实践,对绿色建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对绿色建筑的总结报告。
首先,在绿色建筑的设计阶段,应该优先选择环境友好的建筑材料。
这些材料应当具有高效节能、耐用、可再生和可回收利用的特点。
比如,使用节能玻璃能够降低建筑物的能耗,使用生态砖能够减少对土壤开采的压力,而使用可再生材料如竹木能够减少对森林资源的消耗。
另外,设计阶段还应考虑到建筑的布局和结构,使得建筑能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如采光、通风和自然采暖,减少对人工能源的依赖。
其次,在建筑过程中,应该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建筑施工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气,而且会破坏土地和植被。
因此,在建筑施工前应制定环境保护方案,合理设置施工时间和工地布局,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另外,施工过程中应使用环保材料,如低污染油漆、环保胶水等,减少有害物质的挥发。
建筑过程中还应加强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做到“绿色施工”。
然后,在使用阶段,绿色建筑应该具备节能、节水和环保的特点。
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占据了大部分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因此,应该采用节能设备如高效照明系统、太阳能热水器和地源热泵等,减少能源的消耗。
水资源也是宝贵的自然资源,绿色建筑应该采用节水设备如节水洗手盆、节水沐浴器和雨水收集系统等,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
同时,建筑物应设置垃圾分类设施,鼓励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提高废物的回收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最后,在建筑物的拆除和再利用阶段,绿色建筑应该考虑到材料的可再生和可回收利用性。
建筑物的拆除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因此在设计阶段应考虑到建筑物的拆除和再利用性,选择环境友好的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此外,建筑物的维修和改造也是减少资源浪费和延长建筑寿命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绿色建筑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刻体会到绿色建筑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性。
国内绿色建筑实例

国内绿色建筑实例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绿色建筑已经成为了建筑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绿色建筑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的运营成本。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国内一些优秀的绿色建筑实例。
1. 北京国家体育场北京国家体育场,也被称为“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
这座建筑采用了大量的绿色建筑技术,如太阳能电池板、雨水收集系统、地源热泵等。
其中,太阳能电池板可以为建筑提供部分电力,雨水收集系统可以收集雨水用于植物浇灌和冲厕所,地源热泵可以利用地下水温度来调节室内温度。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使得建筑更加环保,还可以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
2.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是一座超高层建筑,高度达到632米。
这座建筑采用了多项绿色建筑技术,如高效节能玻璃、太阳能电池板、雨水收集系统等。
其中,高效节能玻璃可以减少建筑的能源消耗,太阳能电池板可以为建筑提供部分电力,雨水收集系统可以收集雨水用于植物浇灌和冲厕所。
此外,建筑还采用了智能化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室内外温度、湿度等因素自动调节室内温度,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3. 深圳万科云城深圳万科云城是一座大型住宅小区,采用了多项绿色建筑技术,如太阳能电池板、雨水收集系统、绿色屋顶等。
其中,太阳能电池板可以为小区提供部分电力,雨水收集系统可以收集雨水用于植物浇灌和冲厕所,绿色屋顶可以减少建筑的能源消耗。
此外,小区还采用了智能化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室内外温度、湿度等因素自动调节室内温度,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4. 北京清华大学新校区北京清华大学新校区是一座大型教育建筑群,采用了多项绿色建筑技术,如太阳能电池板、地源热泵、雨水收集系统等。
其中,太阳能电池板可以为建筑提供部分电力,地源热泵可以利用地下水温度来调节室内温度,雨水收集系统可以收集雨水用于植物浇灌和冲厕所。
此外,建筑还采用了智能化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室内外温度、湿度等因素自动调节室内温度,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绿色建筑申报要求

绿色建筑申报要求建设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申报指南东莞市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办公室二〇〇八年六月目录一、申请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程序 (1)(一)申请条件 (1)(二)申报材料 (2)(三)申报程序 (2)(四)评审 (3)(五)公示 (3)(六)公布与颁证 (3)二、需提供的相关资料 (4)(一)居住建筑 (4)(二)公共建筑 (6)三、绿色建筑节能设计与施工 (7)(一)原则 (7)(二)节能设计 (8)(三)施工过程 (10)四、系统使用过程的节能 (11)(一)运营管理 (11)(二)拆除过程管理 (11)五、可供参考的工程 (11)六、推荐参考资料 (12)为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引导绿色建筑健康发展,建设部制定并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由建设部负责指导和管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并监督实施和公示、审定、公布通过的项目。
建设部委托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负责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具体组织实施等日常管理工作和对申请的项目组织评审,建立并管理评审工作档案,受理查询事务。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包括证书和标志,适用于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
一、申请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程序(一)申请条件评价标识的申请应由建筑物的业主单位、房地产开发单位提出。
鼓励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物业管理单位等相关单位共同参与申报。
申请评价标识的项目应符合以下条件:1、申请评价标识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应当通过工程质量验收并投入使用1年以上,未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无拖欠工资和工程款。
符合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和管理规定,以及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
2、在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综合效果明显的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
3、总体规划、建筑设计、施工质量、物业管理等具有较高的水平。
(二)申报材料申报单位应当提供真实、完整的申报材料,申报材料的内容和要求:1、《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申报书》一式2份;2、工程项目总结报告一式2份,总结报告内容包括:(1)工程概况:包括项目的地理位置、工程投资、用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类型、结构形式、开发与建设周期、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等情况的说明;(2)技术总结:从设计、施工、运行等方面对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等进行全面总结;如为既有建筑,请详细论述改造机制的可行性;(3)相关附件:工程验收材料、检测报告、企业资质(复印件)、申报项目的业主委员会或使用单位出具的用户意见。
08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

2008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城镇采暖能耗状况我国建筑采暖据其能耗状况可分为三大类:北方城镇、长江流域城镇、农村建筑采暖。
其中农村建筑采暖能耗状况在节中给出,本节讨论前两类建筑的采暖能耗状况。
于历史沿革,我国黄河流域以北地区的城市建筑普遍提供采暖设施,而长江流域以南则不提供采暖服务,这样就形成完全不同的采暖方式,也就导致采暖能耗状况完全不同。
北方城镇采暖黄河流域以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山西、北京、天津、河北这些省市自治区的全部城镇及陕西北部、山东北部、河南北部的部分城镇。
2004年这些省份城镇建筑面积总量约64亿平米,其70%以上的建筑采用不同规模的集中供热进行采暖,剩余部分则采用各类不同的分散采暖方式。
图1-7给出构成集中供热采暖方式的各个环节和各环节的能源消耗。
如图所示,采暖能耗涉及建筑物需热量与实际供热量、集中供热系统管网效率,以及为采暖系统提供热量的热源系统效率三大因素。
下面分别进行分析。
图1-7 北京城区各种供热采暖方式的能耗及损失数据来源:北京市民用建筑采暖现状和发展研究,供热顾问团研究报告,注:1)这是北京的采暖能耗,东北、西北地区气候与北京不同,因此能耗也与北京不同,总的用能数量高于北京2)粗线框内表示供热热源方式,不同的热源种类分别对应的能源燃煤、燃气或电力。
(1) 建筑物需热量与供热量。
表1-4为在北京对一百多个各类供热小区统计出的各类建筑物采暖当室温维持于18℃时所需要热量的范围,这是在2006年实际运行数据的基础上加上外温修正得到,并且截掉只占统计样本数量10%的最高值和只占统计样本数量10%的最低值。
表1-5为欧洲一些国家的采暖能耗,于其外温与北京有所不同,因此表中同时列出采用同样方法进行外温修正后的采暖能耗。
比较表1-4与表1-5,可以看出北京市建筑采暖需要的热量与目前欧洲国家相差不大。
北京市各类建筑采暖需热量表1-4 建筑类型普通住宅楼普通办公楼旅馆酒店商场学校采暖需热量范围kWh/m2.年50~100 30~90 40~90 10~120 30~100一些国家的采暖能耗调查值表1-5 年份建筑类型国别采暖度日数采暖能耗修正为北京气kWh/(m2年) 候的采暖能耗kWh/(m2年) 2450 4043 3126 3430 2747 5303 83 124 185 57 150 55 83 75 145 41 134 25 2004 1998 2004 1998 2004 1998 住宅住宅1 住宅住宅2 住宅住宅3 北京波兰德国德国法国芬兰1998 2004 2004 2004 2004 2004 2004 2004 2004 2004 2004 2004 住宅11 住宅办公楼办公楼办公楼办公楼宾馆宾馆学校学校学校学校瑞典希腊德国法国荷兰希腊德国法国德国法国荷兰希腊3230 1565 3126 2747 2784 1565 3126 2747 3126 2747 2784 1565 20 120 120 166 310 100 225 179 160 118 145 55 15 188 94 148 273 157 176 160 125 105 128 86注:1)能耗数据来源:a) 1998年数据表示一批节能建筑的调查值,数据来源:INDICATORS OF ENERGY EFFICIENCY IN COLD-CLIMATE BUILDINGS, Results from a BCS Expert Working Group, /EA/Buildings/ALAN/indicators99/b) 2004年数据为国家或地区的统计数据平均值,数据来源:北京:清华大学2005-2006年北京住宅采暖测试结果,其它国家:Applying the EPBD to improve the Energy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to Existing Buildings- ENPER-EXIST,Intelligent Energy of EPBD,2007.2)气象数据来源:北京来自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95,基于18摄氏度;美国来自monthly state, regional, and national heating degree days weighed by population, National Climate Data Centre, USA,2006, 基于65华氏度,即摄氏度;日本来自Handbook of Energy & Economic Statistics of Japan,energy conservation centre, 2006, 基于14摄氏度;其它欧洲国家来自2007 Earth Satellite Corporation ,基于摄氏度. 3)修正为北京气候方法:某地区的修正能耗=该地区的采暖能耗/该地区的采暖度日数*北京采暖度日数。
我国绿色建材的发展历程

我国绿色建材的发展历程绿色建材概念界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化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造成臭氧层严重破坏,温室效应、酸雨、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特别是两次石油危机,使人们逐步认识到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性,以及通过我们每一个人自身的参与,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保障人类生存空间的重要意义。
1996年8月,在有关政府部门的主持下,编制的《“S-863计划纲要研究”新材料及制备技术领域研究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中国应积极研究、发展生态建材的建议,并起草了“S-863计划纲要新材料及制备技术领域——生态建材计划纲要”。
1999年召开了中国首届绿色建材发展与应用研讨会,根据中国的国情提出了“绿色建材”的定义。
2002年11月,举办了首届“中国(北京)国际绿色建材展览会”和“中国绿色建材发展论坛”。
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绿色建材的概念宣传和产品发展。
绿色建材的研究内容和发展方向是:合理利用矿产资源,降低环境负荷;推广节能及清洁生产技术,减少环境污染;推广绿色产品,保障人体健康;推行建筑材料的再生利用等。
绿色建材是指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不用或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农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放射性水平低,达到使用周期后,可以回收利用的建筑材料,它必须是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
从绿色生产过程和环境保护角度来定义该概念。
它是属“绿色产品”大概念中的一个分支,国际上也称之为生态建材、健康建材或环保建材。
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关系仅是绿色建材内涵两个方面,而作为绿色建材的发展战略,应从原料采集、产品的制造、应用过程和使用后的再生循环利用等四个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才能界定其是否为绿色建材。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绿色建材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提到,中国绿色建材的提出从20世纪90年代的生态环境材料的发展算起已有十几年了,但由于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法规缺失的影响,界内对绿色建材的概念与内涵认识尚未一致。
绿色建筑环保指标评估报告

绿色建筑环保指标评估报告概述: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可持续性和人类健康,以提高建筑能耗效率、降低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系统为目标的建筑形式。
本报告将对绿色建筑环保指标进行评估,从不同角度探讨绿色建筑的概念、设计原则和评估方法。
一、绿色建筑的定义绿色建筑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改善室内外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建筑形式。
它注重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健康舒适和社区互动等方面的要求。
二、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1. 节能减排:采用高效的建筑外墙材料、隔热保温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手段,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排放。
2. 资源循环利用:通过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水资源回收利用、雨水收集利用等方式,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3. 环境友好:选择低碳材料、绿色建筑产品,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提高环境质量。
4. 生态保护:注重保护建筑周边的生态系统,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5. 健康舒适:通过合理的室内设计、通风系统、光照系统,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关注居民的健康需求。
6. 社区互动:鼓励居民参与绿色建筑的设计和建设,提高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三、绿色建筑评估指标1. 节能性能评估:评估建筑的能源消耗量、能源利用效率等指标。
2. 资源循环评估:评估建筑废弃物的处理方式、水资源利用率等指标。
3. 环境友好性评估:评估建筑使用的材料是否环保、是否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4. 生态保护性评估:评估建筑与周边生态系统的关系、是否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破坏。
5. 健康舒适性评估:评估建筑室内环境的质量,包括室内空气质量、噪音控制等。
6. 社区互动性评估:评估建筑与社区的互动程度,是否鼓励居民参与环保活动。
四、绿色建筑评估方法1. LEED评估体系: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是国际上最为广泛使用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包括能源与大气、室内环境质量、水资源、材料与资源、创新设计等多个方面的评估指标。
绿色建筑案例国内研究报告

绿色建筑案例国内研究报告绿色建筑案例国内研究报告序言: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绿色建筑在国内的发展趋势逐渐显现。
本研究报告将通过搜集与分析国内绿色建筑案例,并针对其在节能、资源循环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创新和实施效果进行详细阐述,旨在为今后的绿色建筑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前言绿色建筑是指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基础,通过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的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环境、社会和人体健康的最大化保护的建筑形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绿色建筑已成为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绿色建筑案例分析1.深圳世界之窗深圳世界之窗是一座综合性主题公园,设计中充分考虑了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原则。
在建筑设计上,采用了强化玻璃和双层玻璃窗,有效减少了建筑对外界环境的依赖,实现了室内外温度和光照的有效控制。
同时,还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太阳能热水系统,实现了绿色能源的利用和节能效果的最大化。
2.北京奥林匹克绿色中心北京奥林匹克绿色中心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场馆之一,是一座以水立方为主的综合体育场馆。
该建筑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注重节能和环保,采用了绿色节能建筑材料,如太阳能隔热玻璃、天然采光设备等,有效降低了建筑物的能耗。
此外,还利用雨水收集系统,实现了雨水的回收和再利用,进一步减少了对水资源的消耗。
3.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是一座超高层建筑,它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注重节能和环保,成为了绿色建筑的典型代表。
建筑采用了双层玻璃幕墙和高效节能技术,有效隔离了外界噪音和热量,提高了建筑的节能性能。
同时,还采用了类似植物的外观设计,使建筑外观更加美观并具有观赏性。
在施工过程中,注重了材料的选择和回收利用,减少了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4.成都欧美中心成都欧美中心是一座集商业、办公和住宅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也是国内绿色建筑中的佼佼者。
建筑采用了高效节能设备和技术,如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光伏发电设备等,使建筑物在能耗方面得到有效降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选“中国十 大新建筑”, 房价提升,比 同地区楼盘房 价高出约2倍
绿色建筑的成本 增量为多少?
科技型绿色建筑案例
• 从2006、2007、2008的绿色建筑项目增量造价统计来 看,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将持续下降。
• 绿色建筑各星级的增加量及占总建筑造价的百分比。
绿色建筑造价占总建筑造价 平均百分比(一星/二星/三星) 一星级平均单位建筑面积造价增量为 二星级平均单位建筑面积造价增量为 三星级平均单位建筑面积造价增量为
绿地绿色建筑之发展计划
发展计划:
• 以宜居住宅产品为支撑点,往体系化和 产业化方向发展
• 延伸、扩大新里品牌内涵 • “宜居”品牌成为市场上的主流产品
科技型绿色建筑案例
中
中 央
英
冰
蓄
黑
冷
集
森
中
林
供 冷
系
统
中鹰黑森林、朗诗、 当代MOMA住宅特点
科技主题住宅
手段
采用多项世界先进的建筑节能技术以达到“恒温、恒湿、 恒氧”的高舒适度低能耗未来人居模式。
2008中国绿色建筑报告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中心
何为“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定义
绿色建筑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
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 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的出现标志着传统的建筑设 计摆脱了仅仅对建筑的美学、空间利 用、形式结构、色彩结构、色彩等方 面的考虑,逐渐地走向从生态的角度 来看待建筑,这意味着建筑不仅被作 为非生命元素来看待,而更被视为生 态循环系统的有机组成部份。
48.20%
围护结构节能
23.20%
0.0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结论:节能中的可再生能源利用造价增量对达到绿色建筑要求最为重要
绿色建筑对工程 复杂度的影响有多少?
具体项目绿色建筑设计流程
1. 项目目标确定
• 项目特点 • 因地制宜 • 技术采用
ESFGB(中) ★、★★、★★★
中国绿色建筑发展
中国绿色建筑历程
国家规范和标准发展历程:
中国政府于1991 年6月签署了《蒙特利尔议定书》 1993年1月批准了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 1998年5月正式签署 《京都议定 书》 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
中国绿色建筑历程
“他们” 做了些什么?
中国十大房地产开发企业
1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2 上海绿地(集团)有限公司 3 顺驰中国控股有限公司 4 碧桂园集团 5 中海地产股份有限公司 6 广州恒大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7 江苏高力集团有限公司 8 合生创展集团有限公司 9 广州富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 10 绿城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一次「地球环境高峰会议」
SBAT
NABERS
国际绿色建筑等级划分
LEED(美)
一般、铜牌、银牌、金牌、铂金
BREEAM(英) 通过、好、很好、优秀
NABERS(澳) 0~5星级
CASBEE(日) 根据环境性能效率指标BEE, 给予评价,表现为QL二维图
HK-BEAM(港) 满意、好、很好、优秀
ESCALE(法) 标准工程、优秀工程、较差工程
国外绿色建筑发展
绿色建筑的提出
一九九三~一九 九九年来NASA所 测得的地球南极 臭氧层破洞日渐
扩大的情形
绿色建筑的提出
1992年巴西的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 发展大会”,与会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绿色建筑”的概念,绿色建筑由此渐成 一个兼顾环境关注与舒适健康的研究体系, 并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践推广,成为当今 世界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
万科绿色建筑之举措
举措:上海万科根据不同类别产品,全面
建设绿色建筑,制定节能环保技术的实施 策略,并将积极参与绿色建筑星级申报。
已申报项目:城花新园、朗润园、万科中
心等项目
万科绿色建筑之意图
意图:绿色建筑是万科对行业可持续发展
的理性思考,是对未来发展模式的战略选 择,同时提高了房屋的产品性能和可居住 性、使产品更具竞争力。
2. 星级标准可用技术
• 规范满足条项 • 可用技术罗列 • 技术采用成本
3. 初步设计报告
• 规范指标 • 技术效果 • 基于节能
整
6. 绿色星级申报工作
个
项
• 申报资料准备
目
• 申报书的填写
完
• 评审专家答辩
成
5. 深化方案后的技术落实
• 技术精确用量 • 落实于施工图 • 符合规范标准
4. 确定技术范围&指标
国家规范和标准发展历程:
1989年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006年3月颁布实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建筑技术导则》; 2007年9月颁布实施《绿色施工导则》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 ; 2008年4月1日起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能能源法》; 2008年7月颁布《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规划设计部分)》 ; 2008年7月23日温家宝总理颁布国务院令 《公共机构节能条例》 ; 2008年10月颁布《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试行修订稿)》; 2008年10月颁布《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申报指南 》 2009元旦起,《贵州省绿色建筑示范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青岛市绿色建筑评价细则》于2009年1月1日正式实施
2.7%、4.2%、7.3%
103 元/m2 207 元/m2 360 元/m2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一星级
平均单位建筑面积造价增量
二星级
三星级
平均单位建 筑面积造价 增量
绿色建筑六大方面对成本影响
• 列举调查数据中绿色建筑六大方面中,哪一部分 造价增量部分最多
节能, 83.59% 节地, 1.39%
3
4
4
3
5
4
5
5
4
6
优选项数 (共9项)
— 3 5
绿( 色公 建共 筑建 等筑 级) 项 数 要 求
等级
一般项数(共45项)
节地与室外环 境(共8项)
节能与能 源利用 (共10项)
节水与水 节材与材 室内环境 资源利用 料资源利 质量(共6 (共6项) 用(共8项) 项)
运营管 理(共 7项)
优选项数 (共14项)
• 《浙江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 《重庆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 《太原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 《上海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 《广西壮族自治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 《山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 《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政府已经开展的工作
中国国内的绿色建筑研究始于2001年,目前政府在绿色建筑方面做了以 下几方面工作:
地区大量复制, 提升业界知名
温·恒湿·恒氧·静音·适光”的科技住宅新理念。 度
南京锋尚在节能环保方面以“人性化住宅” 为标尺,营造节能环保生态舒适和健康的居 住理念,强调“零能耗”,达到节约或者不 用传统化石能源的目的。
项目成功,各 地区大量复制, 提升业界知名 度
本项目建设规模22万平方米,以住宅为主 (13万平方米),并有3万余平方米的公建设 施,节能65%标准还低,采用地源热泵、全置 换式新风系统、外遮阳等设施。
我们的前身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中心直属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于2006年9月正式挂
牌成立,面向国内外拓展绿色和生态建筑事业,开展绿色和生态建筑领域的项目方 案设计、技术研究和节能检测。其前身是成立于2002年的“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 筑节能研究发展中心”。
我们的实力 依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大量工程案例的经验及几十年的技术积累,提供
万科绿色建筑之发展计划
发展计划:到2010年,开发的住宅项目达
到100%绿色生态建筑,50%的住宅项目为国 家绿色建筑一星级标准,30%的住宅项目为 国家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另外的20%住宅 项目为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 。
绿地绿色建筑之举措
举措:绿地集团对开发住宅进行宜居设计,
以绿色节能为建筑特点,同时各地多个公 建项目进行绿色建筑星级申报。
★
3
★★
4
★★★
5
4
3
5
3
4
—
6
4
6
4
5
6
8
5
7
5
6
10
绿色建筑星级评价标准
节地与室外环境
建筑场地;室外环境质量;多样绿化;地下空间合理运用
绿 色
节能与能源利用
降低建筑能耗;提高用能效率;可再生能源利用
Challenges Forward
建 筑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节水规划;雨水收集;非传统水源利用;人工湿地
★ 绿色建筑施工管理
★ 室内环境质量(建筑平面布局优化)
★ 运营管理(物业管理节约机制编写)
如何解决绿色建筑增加工作
• 聘请专业绿色建筑咨询单位从项目的规划 到设计再到施工阶段进行全程参与;
• 咨询机构对绿色建筑项目申报工作有丰富 的经验
中国最权威的绿色建筑 咨询机构在哪里?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 绿色与生态研究中心介绍
节水, 3.11% 节材, 0.02% 室内环境, 4.94%
通过18个项目的绿色建筑增量 成本综合统计,发现在六大方 面中增量增加最多的为节能与 能源利用、其次为运营管理和 室内环境的造价增加,最后依 次为节水、节地和节材。
运营管理, 6.95%
对成本增量影响最重要的部分
影响造价增量 较大的方面
已申报项目:集团总部办公楼、汇创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