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附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附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A. 洛阳B. 长安C. 扬州D. 成都2.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被誉为()A. 贞观之治B. 开元盛世C. 康乾盛世D. 文景之治3. 下列人物中,被誉为“诗仙”的是()A. 杜甫B. 白居易C. 李白D. 杜牧4. 唐朝时期,中日交往密切,日本派遣唐使来中国,唐朝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的是()A. 郑和B. 玄奘C. 鉴真D. 张骞5. 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其统治措施有()A. 杯酒释兵权B. 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C. 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D. 上述三项都对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2.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3. 李白被誉为“诗仙”,其诗风格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

()4. 鉴真是唐朝高僧,东渡日本,为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5. 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______。

2. 唐太宗统治时期被誉为______。

3. 被誉为“诗仙”的唐朝诗人是______。

4. 唐朝高僧______东渡日本,为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5. 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包括______、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述隋朝大运河的作用。

2. 请简述唐太宗的统治措施。

3. 请简述李白的诗歌特点。

4. 请简述鉴真东渡日本的意义。

5. 请简述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假设你是唐朝时期的一位诗人,请以“春夜喜雨”为题,写一首五言绝句。

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文字版,含答案)

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文字版,含答案)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质量监测七年级历史(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全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山西在古代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几个鼎盛时期。

李明在地方史教材《山西历史》一书中读到这样一段史料:“李渊父子起兵晋阳(今太原市),继而夺取长安建立政权,后把太原定为帝国的北都。

”据此判断这段史料所属的章节名称是()A.华夏摇篮B.春秋霸业C.大唐祖庭D.晋商故里2.“中国大运河是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由隋朝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大运河三部分组成。

自清末改漕运为海运,大运河才不再是国家经济大动脉了。

”这表明()A.运河自古以来一直是我国经济的大动脉B.隋朝大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C.历代封建王朝都狼重视发挥大运河的作用D.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最终灭亡的根本原因3.何怀宏在()A.官员选拔注重门第B.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C.世家大族垄断教育D.科举制度不断发展4.“自古男人掌朝纲,谁料女杰作俊贤。

重拳击碎贪腐吏,玉手托起清廉官。

”诗中的“女杰”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诗中赞扬她采取的治国举措是()A.关注民生B.轻徭薄赋C.发展农业D.整顿吏治5.电视剧质观长歌中有这样的剧情,其中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A.主人端茶来招待远方的客人B.市民在瓦子中观看艺人表演C.日本商人在长安市场购买丝绸D.印度游客回到时带走唐三彩6.学习唐朝历史后,有同学认为唐朝的社会风气显示出开放、进取、兼容并蓄的精神风貌。

下列文物能支撑这位同学观点的是()①唐三彩骑驼乐舞俑②契丹鸟冠壶③骑马戴帷帽仕女泥俑④冰裂纹瓷器A. 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7.社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

广西南宁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文字版,含答案)

广西南宁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文字版,含答案)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期中联考试题历史卷面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30分)00一、选择题(1~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下列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仔细判断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1.历史上人们对武则天褒贬不一。

我们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她)A.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统治时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C.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D.开创了殿试制度2.唐太宗说:“耕夫碌碌,多无隔夜之粮;织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

日食三餐,当思农夫之苦,身穿一缕,每念织女之劳。

”反映出()A.民贵君轻的思想B.农业为本的思想:C.君治为本的思想D.心存百姓的思想3.大臣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唐太宗的许可。

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

据此可知,当时魏征供职于()A.尚书省B.中书省C.兵部D.门下省4.唐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在唐代众多诗人中,诗作飘逸洒脱,被称为“诗仙”的是()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吴道子5.表格所示史实反映出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路线人物内容结果唐→天竺玄奘西行取经游历17年,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唐→日本鉴真鉴真6次东渡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很大A.文化繁荣,世界领先B.交通发达,纵贯欧亚C.双向交流,兼容并蓄D.国力强盛,威震四海6.如图所示反映了唐朝由兴盛到衰亡的过程,图中“△”处应该填写A.文景之治B.八王之乱C.开皇之治D.安史之乱7.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

如图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时期)更迭示意图的一部分,相应方框①内应填入()A.汉朝B.明朝C.五代十国D.清朝8.“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

宋朝这样选任官员的最终目的是()A.加强控制地方B.强化中央集权C.发展文教事业D.推行重文轻武9.北宋设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其主要目的是()A.使地方失去割据的物质基础B.避免地方官吏的贪污腐败C.保证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D.以期分解文臣知州的权力10.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隐匿田亩、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A.保甲法B.农田水利法C.方田均税法D.募役法11.宋神宗时期,要杀一个有罪的官员,遭到朝中官员的反对,他们说:“祖宗以来未尝杀士人。

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

”“炀帝此举”是指( )A .建立隋朝 B .统一全国 C .开通大运河 D .创立科举制2.中国古代就有一位“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皇帝,他在魏征劝谏后,即能身体力行,持之以恒。

这位皇帝是( )A .隋文帝 B .唐太宗 C .唐玄宗 D .宋太祖3.“文景之治”、“贞观之治”两个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有( )①实行科举取士 ②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③提倡节俭,减轻赋税,发展农业生产。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③4.各中小学已普遍开设经典诵读课,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大诗人杜甫的这首经典诗称颂的是( )A .开皇之治B .贞观遗风C .开元盛世D .康乾盛世5.《中国诗词大会》是为让古代经典诗词,深深印在国民大众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诗圣”对“诗仙”的评价。

“诗圣”“诗仙”分别是( )A .杜甫 李白 B .白居易 韩愈 C .李白 杜甫 D .白居易 李白6.唐代历史上有一位书法家,他曾任平原郡太守,抗击过安禄山叛乱,其所创雄浑敦厚的新书体,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

该书法家是( )A .王羲之 B .欧阳询 C .柳公权 D .颜真卿7.下列选项中对下表反映的历史事件表述错误的是( )领域措施募役法方田均税法经济农田水利法军事保甲法A. 表格反映的是王安石变法 B. 该事件发生于宋神宗时期C. 该事件使北宋灭亡D. 该事件收到一些成效但以失败告终8.隋唐时期的一系列制度和技术创新为社会发展注人活力,铸就当时的繁荣时代。

初一下学期历史中期考试试题和答案

初一下学期历史中期考试试题和答案

初一下学期历史中期考试试题和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A. 唐朝B. 春秋时期C. 商朝D. 隋朝答案:C2. 以下哪个是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之一?A. 铁制武器B. 火药C. 印刷术D. 井式灌溉答案:B3.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的成立?A. 五四运动B. 辛亥革命C. 南京条约签订D. 五四运动答案:D4. 以下哪个国家是中国的邻国?A. 日本B. 韩国C. 越南D. 新加坡答案:A5. 以下哪个历史事件发生在二十世纪?A. 清朝灭亡B. 革命军队北伐C. 春秋战国时期D. 秦始皇统一中国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______。

答案:造纸术2. 中国的首都是______。

答案:北京3.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发生了一场______。

答案:解放战争4. 始于1919年的______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运动。

答案:五四5. 中国的国旗是红色,上面有五颗______。

答案:黄色星星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答案: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一种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

考生通过不同的考试科目,包括经义、诗词、论文等,来评定其能力和才华,从而决定其是否能够进入官僚体制,并担任相应的职位。

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约1300多年,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选拔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

2. 请简述中国的成立过程。

答案:中国成立于1921年,当时在上海租界的一处小楼里举行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这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会上,中国的创始人们讨论了中国社会的问题,提出了共产主义的思想和目标,并选举产生了中国的第一届中央委员会。

从那时起,中国开始了长期的抗争和奋斗,最终在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3. 请简述中国古代的长城。

答案:中国古代的长城是一道由砖石、土木等材料修筑而成的防御工事。

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这一制度产生后,把读书、应考和做官三者联系起来,成为以后士人仕进的必由之路。

从此,选拔官吏之权从世家大族手中收归中央政府,从制度方面限制了世家大族把持政治大权,为庶族地主参与政权开辟了道路。

“这一制度”是指()A . 世袭制 B. 科举制 C. 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度2.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下列史实最能体现唐太宗上述思想的做法是()A.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B.制定法律,减省刑罚C.增加科举考试科目D.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3.杜甫《忆昔》诗云:“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该诗描绘的盛世是()A. 文景之治B. 贞观之治C. 开元盛世D. 光武中兴4.这位帝王统治时期,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这位帝王”是()A. 武则天B. 唐玄宗C.唐太宗D. 隋文帝5.“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

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

”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诗《百花行》,描写的是长安城人们赏花的盛况。

下列描述与“长安”不符的是()A.隋朝曾建都于此B.长安城规模宏伟但布局不够严整对称C.唐都长安是一座国际性大都会D.唐朝时成为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6.如图判断欠妥的是()A. 货币是经济发展的产物B. 货币蕴含了文化的碰撞与交流C. 汉族对其他民族影响深远D. 这些货币属于科技的发明与创造7.下列史料不能反映唐朝中外交流活跃的是()A. B. C. D.8.唐朝时,一些妇女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弈棋等活动,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A.奢靡享乐之风盛行B.社会风气比较开放C. 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D 重武轻文已成潮流9.有一农民领袖,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

初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的试卷和答案

初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的试卷和答案

初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的试卷和答案初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以下哪个国家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国家的古代文明?A. 埃及B. 中国C. 印度D. 美国2.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早的一次统一全国的朝代?A. 唐朝B. 春秋时期C. 三国时期D. 秦朝3. 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人民从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A. 文化大革命B. 辛亥革命C. 抗日战争D. 文艺复兴4.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下面哪些?A. 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造纸术B. 火药、印刷术、电视、指南针C. 造纸术、指南针、电脑、火药D. 活字印刷术、电视、火药、造纸术5. 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A. 抗日战争胜利B. 五四运动C. 九一八事变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2. 介绍一下五四运动的背景和影响。

3. 简述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

4. 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背景和意义。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20分)请以你所学的历史知识,论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

初一下学期历史期中一、选择题1. A2. D3. B4. A5. D二、简答题1.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以实现社会阶层流动和政治稳定。

2. 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背景是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引起了广泛的反对情绪。

这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激发了民族自尊心,促进了现代文化和思想的发展。

3. 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的一条重要贸易路线,连接了中国和西方国家,主要贸易品是中国的丝绸。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进行了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背景是中国人民经过多年的革命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2022-2023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期中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

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2022-2023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期中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学情检测试卷七年级 历史注意事项:1.本历史试卷共19小题,满分70分。

考试时间是60分钟.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请同学们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本测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考生将答题卷交给监考老师,自己保存好测试卷,以备老师分析试卷所用。

4.考试范围:七年级下册历史1-11课。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成语“一衣带水”出自于《南史·陈纪下》。

隋文帝对宰相说“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之后隋文帝于589年A .灭掉陈朝,统一全国B .定都长安 ,发展经济C .创立科举制,选拔人才D .开凿大运河,巩固统治2.《全球通史》中写道:“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了约1300年,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

”这一制度是 A. 世袭制 B. 郡县制C. 分封制D. 科举制3.唐朝许多女子私塾、打马球,像男子一样有着自己的活动。

外国人入朝为官已经是常态,最高峰时期更是达到三千多人,由此可见当时4说明唐太宗 A .依法治国B . 以人为本C .注重文教D .戒奢从简5.2022年冬季奥运会开幕式出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创意和“燕山雪花大如席”的解说词,这都来自于唐朝的一位诗人的作品。

他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被称为“诗仙”。

这位诗人是A.杜甫B.白居易 C .李白 D .欧阳询6.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触发了全民学习研究古诗词文化的热情。

下图诗句反映的史实应该是A .陈桥兵变B .辽灭北宋C .黄巢起义D .安史之乱7.据史书记载,某种工具在农村山水溪流间构成了一幅幅古朴田园春色图。

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调笑令》:“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

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

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581年他建立隋朝,589年他统一了全国。

请问“他”是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宋太祖
D.唐太宗
2.589年,隋朝灭掉南朝的最后一个政权,重新统一全国。

请问被灭的南朝最后一个政权是
A.北齐
B.北周
C.梁朝
D.陈朝
3. 隋朝时期,一位商人从今天的杭州由水路到洛阳做生意,他不会经过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4.下列关于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统治者贪图享乐
B.残暴的统治
C.大兴土木工程
D.国家财政困难
5.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讲到:“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

”这里的“委员制”是指
A.三公九卿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6.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唐朝的中央政府机构
A.防卫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尚书省
7.法律制度的出现和不断完善发展,体现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是
A.《隋律》
B.《唐律疏议》
C.《秦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8.1300多年前,唐朝公主离开都城长安,历经千难万险,来到雪域高原,与吐蕃王松赞干布和亲,开创了唐蕃交好的新时代。

嫁给松赞干布的唐朝公主是
A.金城公主
B.文成公主
C.王昭君
D.金明公主
9.唐贞观年间,为了求取佛经精义,玄奘毅然西行前往的佛教圣地是A.天竺 B.韩国 C.欧洲 D.日本
10.“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鉴真东渡的目的地是
A.印度
B.日本
C.朝鲜
D.欧洲
11.神话小说《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

其中“唐僧”的人物原型是
A.张骞
B.鉴真
C.班超
D.玄奘
12.归纳和总结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小王通过学习知道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是
①都是宋朝僧人②都在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③都为完成使命历尽艰辛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
13.电视剧《贞观长歌》曾深受观众喜爱,你认为可能在剧中出现的画面是
A.唐太宗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B.唐玄宗整顿吏治,进行改革
C.唐玄宗诵读苏轼的词
D.唐太宗鼓励大臣直言皇帝的过错
14.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往往称自己是“唐人”,他们聚居的地方被称
为“唐人街”。

海外华人自称为“唐人”的原因是
A.喜欢唐朝的服装
B.唐朝在世界历史上享有较高的声望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唐朝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15.雕版印刷术在唐朝已经发明。

右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它是
A.《丹经》
B.《史记》
C.《诗经》 D.《金刚经》
16.张老师在介绍宋朝市民生活的讲座中多次提及当时的娱乐场所。

他提及的娱乐场所应该是
A.茶馆
B.瓦舍
C.戏院
D.酒

17.宋朝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当时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在
A.太湖流域
B.洞庭湖流域
C.鄱阳湖流域
D.洪湖流域
18.北宋前期,四川地区的商人购买货物时可能用的货币是
A.交子
B.会子
C.开元通宝
D.光绪通宝
19.南宋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
A.黄河流域
B.珠江流域
C.黑龙江流域
D.长江流域20.下列关于隋唐时期的历史基本特征的概括最准确的是
A.动荡与变革
B.分裂与融合
C.繁荣与开放
D.交往与冲突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0分)
21.历史事件总是和历史人物紧密联系的。

观察下面图片,回答问题。

(共13分)
请回答:
(1)图一中历史人物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我国古代有名的暴君,请问他是谁?(2分)在他统治期间,开凿了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这项工程是什么?(2分)
(2)图二中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被后世誉为什么?(2分)请写出促成这一局面出现的一个原因。

(2分)
(3)图三中历史人物在他统治期间唐朝达到全盛,请问他是哪位皇帝?(2分)后世把这一全盛时期称为什么?(2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说说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分)
2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共8分)
材料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元•高明《琵琶记》
材料二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引申为牢笼、圈套)中矣。


——摘自北师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材料三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

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

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

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与我国古代的哪一选官制度有关?(2分)该制度创立于哪一朝代?(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该选官制度中常设的考试科目有哪些?(2分)当时人们普遍推重什么科的考试?(1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选官制度有何积极影响?(1分)
23.隋、唐、宋三个王朝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共9分)
材料一唐朝诗人皮日休诗:“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材料二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饱腹而身毙。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按用重法邪?——节选自《贞观政要》
原文大意是:作为一个君王,一定要使百姓能够生存。

如果君王损害
百姓的利益来达到享乐的目的,就好像是割自己身上的肉吃到肚子里,虽然肚子饱了,人却已经死亡。

……我应当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吃穿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怎么能用严厉的刑法呢?
材料三
——摘自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
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此河”的中心在哪里?(2分)请你写出“此河”开凿后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积极的作用?(2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材料二中的君主为了“存百姓”,他准备从哪些方面做起?(至少两方面)(2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从西汉到北宋南北方人口的变化,反映了我国的经济重心出现了什么变化?(2分)
(4)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哪些因素会影响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1分)
2014年春学期期中学业质量测试
七年级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20分)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30分)
21.(1)隋炀帝或杨广(2分);大运河(2分)
(2)贞观之治(2分);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知人善任、善于纳谏、实行“贞观新政”或具体写出贞观新政的内容(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分)(2分)
(3)唐玄宗(2分);开元盛世(2分)
(4)重要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起到促进和推动或阻碍作用等(言之有理即可给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