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欣赏论文

合集下载

中国民间美术史论文

中国民间美术史论文

中国民间美术史论文中国民间美术在我国悠久的民族文化历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它在直接继承了原始艺术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同时延续了原始艺术的生命。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中国民间美术史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中国民间美术史论文篇1浅谈中国民间美术与动画创作摘要:我国民间美术在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延续着我国的原始艺术,并显示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一直以来中国动画与民间美术密不可分,追根溯源,中国的皮影戏和走马灯可以算作动画的先驱。

从丰厚的民间艺术宝藏中汲取精华,是中国动画民族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通过对我国民间美术特征和现状的分析,研究其在动画作品中的应用,对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动画提出具体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民间美术;民族特色;动画;造型;中国元素随着电脑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制作精良的动画片走入了人们的生活。

受众也不再只局限于少儿,定位于成人的动画数量逐渐增多。

动画片和电影、电视一样,是宣传文化,思想、意识形态的一种途径,是文化传播中的重要载体。

1 民族动画概述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所创作的动画片,具有明显文化差异,各有其特色与风格。

在世界动画的舞台上,中国动画有着自己的民族特色,特别是中国动画发展的初期,动画创作者十分重视从民间文学和民间美术中汲取精华,强调内容的思想性,坚持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扬,逐步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中国动画风格”。

二十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中国动画进入一个高峰时代,中国动画创作者们以独特的民族风格与艺术语言,融合传统民族文化,创作出如《大闹天宫》、《哪咤闹海》、《三个和尚》等优秀的动画作品,以鲜明的中国风格与东方精神震动了国际动画界,开创了世界动画领域的新里程碑。

2 中国民间美术概述民间美术是民间生产者自己创造、自己欣赏或使用的造型艺术和实用美术。

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节日活动中,反应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观念,与宗教民俗有密切的联系。

强烈体现着民族性和地方性。

关于民间美术论文范文

关于民间美术论文范文

关于民间美术论文范文我国民间美术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作的,以美化环境、丰富风俗活动为目的美术形式,她是一切美术形式的渊源和基础,其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域文化为其它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腴的沃土。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民间美术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民间美术论文范文篇1论民间美术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民间美术保持着人类创造文化的最初形态,它具有着根性、母体性、基础性的特征,蕴含着中华古老民族创造和审美精神。

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性化的情感体现和回归自然,丰富了现代设计艺术的表达语言,对现代设计艺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中国民间美术的造型法则与视觉语言艺术特色民间美术造型给现代人彰显了五彩缤纷、无法想象的艺术世界,它秉承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衣钵,在民间美术的造型规律中,具有造型手法多样性、灵活性、装饰趣味性,如莲花开花、生藕、结子、生出胖娃娃,显现出中国本土文化的重要特征,其随心所欲、轻松自由的创造,传达出了普通百姓对待生活、客观事物的热爱。

它表现了民间美术特定的审美感受,是一种主观的、随意的创造,使审美主体与客体达到完善、和谐的统一。

1 绚丽多彩的造型方式在民间美术造型中,形成了自然中的秩序化、律动化,完全从自己的理想、爱好和兴趣出发,演绎出别具一格的节奏、和谐和充满动感、力量的造型形态。

民间美术的造型千姿百态、繁简相宜的造型,如老牛拉车可以两只蹄子走路的造型,肚子里有小猴的母猴神态,涵盖了民间艺人们的艺术创作目的和思想方法,是民间艺人真正艺术化的创造,充分表现了他们视觉艺术思维的形式。

以影像造型方法表现对象情态特征的平面剪影造型,以二维空间中的轮廓造型为特点,具有概括、夸张、鲜明的艺术特色。

典型的代表是我国的民间剪纸,它以其淳朴自然的形式美感,突出中国民间美术独特的造型方法。

其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是我国艺术中的瑰宝。

我国民间剪纸的魅力在于创作者利用特定的生活环境与客观事物的交融,它生存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创作者根据自己对各个物体特征概念的艺术想象在纸面上表现自己的艺术才华,所修剪出的内容与形之间相互贯通,充分展示着各自的美,形成了艺术上的独特语言,构图平面化使其具有极强装饰效果的造型。

民间美术论文集锦9篇

民间美术论文集锦9篇

民间美术论文集锦9篇一、稚拙美。

这是民间美术从原始艺术那里直接继承来的、最能体现人类童年的天真憨稚的美感范畴。

稚拙美在儿童绘画中有充分的体现,即是指儿童绘画中那种幼稚天真的风格。

这种风格在各个时代、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的民间美术的各品种门类中,都是贯穿全局的共性的风格,形成了民间美术天真烂漫、异想天开的审美趣味,就像以儿童的好奇的眼光看世界、想宇宙、表达意义。

这种稚拙美按照中国美学的传统格式,可以称为“稚趣”。

它不是以和谐为标志的优美,而是一种不和谐带来的趣味,令人由衷地绽开笑颜。

但它又不是像崇高那样严重的令人震惊的不和谐,甚至也还达不到“滑稽”的不和谐程度,它是一种最轻量级的不和谐形态,它带来的笑,是如同大人看到小孩子那种不准确、不熟练的憨稚举动而觉得可亲可爱的笑,而不是滑稽带来的嘲笑或大笑。

民间美术的稚拙美,是人类童年浑沌思维方式在艺术形态上的体现,所以它并不等同于儿童画的稚气,正如人类童年不等同于个体的儿童一样。

因此,不能简单地以为民间美术就像儿童画一样,它其实比儿童画要成熟、丰厚得多,它只是具有这种天真憨稚的审美趣味,而在其内涵上、体系上却完全是社会文化性质的。

二、滑稽。

《史记·滑稽列传》说“滑稽”指“擅隐语”“善为言笑”“滑稽多辩”。

《史记》索引中说:“滑,乱也,稽,同也。

以言辩捷之人言非若是,说是若非,言能乱异同也。

”这里所说的“乱异同”,即是指出了滑稽的基本形态特征:不和谐。

印度公元2世纪的《舞论》中提到,滑稽是由于颠倒的装饰、不正常的行为、言语、形体动作以及不正常的服装等使人发笑。

古希腊亚里斯多德认为:“滑稽的事物是其中一种错误或丑陋,不致引起痛苦或伤害,现成的例子如滑稽面具,它又丑又怪,但不使人感到痛苦。

”近代的美学家们,则从内在形态上深入探究着“滑稽”的本质。

黑格尔认为,喜剧(滑稽)是感性形式压倒理性内容,表现了理性内容的空虚。

在我国1987年出版的《美学教程》中,童坦从黑格尔的思路出发,对滑稽的本质做了更为深入的理论探讨:“滑稽作为实践与现实相抗争的痕迹特色”,是“善(目的性)对真(规律性)的压倒……在这种对立中,善不符合甚至反对真……因而在这善反对真的现象形式上就表现为善对真的戏弄、压倒,其形式是轻松的。

美术论文————浅谈中国民间美术

美术论文————浅谈中国民间美术

美术论文————浅谈中国民间美术/NUMS民间美术创作特点关键词:民间美术;造型;表现;创作一随意性的特点二、圆满完美的造型中国传统的宇宙观中,有一基本信条:就是一切事物莫不在变化之中,宇宙是一个变易不息的大流。

中国人自古形成了往而复返的空间观念和周而复始的时间概念。

古人的这种宇宙观与人生观与佛教哲学上“因果报应”、“三世轮回”的人生观不谋而合,表现在民间美术造型上即崇尚圆满完美,浑沌思维的整体性。

民间艺人对事物的完整、全面的追求一一崇尚完美,这便是“天人合一”思想与人们主观情感同外界事物同形同构的关系所致。

圆满完美的造型观,反映出民间美术“求垒”、“求美”的特点。

民间美术的创作是以全部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来综合表现对象,把长期观察所得到的体验充分表现在造型中。

其一是通过透明透视,把对象的各个侧面和背部进行垒方位的展现,体现了崇尚完整、圆满的观念。

所描绘的对象内外重叠或前后重叠,互不遮挡。

例如:透过虎、牛的肚皮可以看到腹内的小仔,透过房屋的墙面可以看到屋内的景象等。

民间美术之所以能突破透视规律的局限,在于民间美术抛开了自然对象的实体真实,即立体的、占有一定空间的真实,而是以全部感性与理性的认识来综合表现对象,观看得真实已让位于观念的真实,客体形象的真实已让位于心象的真实。

这种造型的完美特征在各地的民间美术作品中都有体现,山东潍县木牌牟画中的骑虎,湖南年画“老鼠嫁女”不是在侧面身上出现正面头,就是在侧面头部出现正面的两只限,产生二维平面上的多维感。

质朴的思想感情和审美需求,形成对民间美术造型的完美性要求。

其二是通过看不见的内部真实,表现出造型上的求全求美,在表现石榴、葫芦、南瓜一类的瓜果时往往剖开物体,使其露出籽来,透过母鸡可以看到腹内的鸡蛋,公鸡肚子吞下了五毒,在老虎、牛、羊、鹿身上装饰梅花等图案。

把完整与美好有机结合达到和谐统一的境界。

其三是民间美术对事物完整、圆满的理想化审美定向。

因此,在民间美术作品中,很少看到残缺的人物形象,讲究构图的完整性,常将画面看成独立的舞台,形成与外界隔离的小天地,通过完整形象的巧妙组合,达到集中、内向、充实、饱满的艺术效果。

民间美术论文范文

民间美术论文范文

一、关于民间艺术的两篇论文过年了,民俗又火了:扭秧歌,挂花灯,贴窗花……在诸多民间艺术中,民间剪纸可算是最易让人接受的一张“喜庆贴”了。

每每看到那一张张剪纸点缀、美化着人们的生活,对剪纸的那份爱又涌上了心头…… 我喜欢上剪纸,最早还得从美术熏陶说起。

记得从四、五岁开始,多才多艺的爸爸经常给我画小动物,寥寥几笔就能将各种小动物勾画得活灵活现,那时,爸爸在我心目中真是棒极了。

后来,爸妈由于工作忙,将我送到奶奶那儿。

奶奶有一双巧手,常常是随便几剪子就能将一张纸铰出不同的花样来,那泛黄的纸,失去光泽的剪刀,精致的图案,都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也许从那时起,我就被艺术的魅力所征服,也许正是这种家庭氛围,使我对美术有了最初的朦胧的认识。

在我上高中时,偶然的一次机会,美院的朋友送给我两本关于剪纸的书。

我被书里的内容深深吸引住了。

通过这两本书,我比较全面地了解了剪纸,它那巧夺天工的表现手法彻底折服了我,于是我成了不折不扣的剪纸Fans。

因为我有美术基础,学起剪纸来就如鱼得水。

不过剪纸是个细致活儿,心急的人做不来,往往一件作品马上就要完工了,却因为一不小心剪断了一根线条而功败垂成,让人惋惜不已。

所以要说起来,这剪纸还能修身养性呢。

只有用心去体会其中的奥妙,才能使作品顺乎自然,质朴清新,拙中见巧,粗犷处大刀阔斧,细微处行云流水。

对我来说,剪纸是一种享受。

双眼盯着花样,一剪一剪,像是用剪刀剪出心里的话儿,那剪刀铰纸时发出的轻微的声音像美妙的音乐,在这美妙的音乐里,可爱的动物“活”了,美丽的花“开”了……以前好动的我总坐不住,自从喜欢上剪纸后,竟然可以头也不抬地连续工作五、六个小时,朋友说我有点儿“痴”了。

时间长了,家里人也受了我的影响。

有一次,一件作品才完成一半,我放下忙别的事去了。

回来后发现不知谁动了剪纸,而且将作品弄得不成样了。

逼问小妹,小妹不招,妈妈倒招了,她说她试着刻了刻细微处,没想到没有掌握好轻重,真是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尽管心疼自己的作品被损,但看到家人也被剪纸感染,心中却充满了喜悦。

关于民间美术的论文

关于民间美术的论文

关于民间美术的论文中国民间美术是历史文化内涵丰富、民族地域特征明显的文化形态,是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的结晶。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民间美术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民间美术的论文篇1浅谈民间美术独特的造型艺术摘要:民间美术具有真实性、继承性和民俗性等基本特征;民间美术具有丰富的表现手法和独特的色彩感染力。

关键词:民间美术;独特;真实;淳朴;造型艺术民间美术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独具风采。

民间美术的造型顺应了民间文化的观念,并伴随着其性质和特点而存在。

他的色彩热烈、喜庆,造型夸张、幽默,表现手法朴实而大胆,他所创作的内容题材丰富,不仅反映出大家所熟悉的事物,也反映出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一、民间美术造型的基本特征“真实”。

他所反映的是老百姓的真实生活,在不懂绘画的人看来,画面的表达是随心情而定的,并且他的造型并不符合事物的客观真实性,它是一种随心情而进行的随意创造。

劳动者们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事物,他在一幅画面中可以同时将物体的几个特征进行综合,全面地表现出来。

比如:一只侧面的老牛,他们会在画面上画出两只眼睛,如果有人问为什么这么画,他会十分质朴地回答说:“老牛本来就是两只眼睛呀。

”我想他们的回答就是他们心里最真实的想法,而这如同儿童般天真的透视心理,却为画面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而在真实的基础上画面又不时地反映出它的继承性。

都知道中国民间美术的宝贵财富就是民族文化几千年来积淀的结晶,因此民间美术造型始终保持着相对的继承性。

中国的文化曾经历社会朝野的演变,但是原始文化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消失。

像民间所崇尚的圆满,讲求对称,阴阳对比等。

均体现在历代美术作品的造型中,这些民间美术造型广为流传,生生不息。

据记载,至今河南淮阳民间艺人的泥塑中还留有远古时期奇诡怪诞的动物形象。

这些妙趣横生的拟人化动物造型深深地扎根于中国民众心目中。

而民间美术的民俗性特征也是不可忽视的,中国人善长于把民俗事物通过造型手段表现出来,因此,民间美术造型又产生于形形色色的民俗事物中,体现出造型上的民俗特征。

民间工艺美术论文六篇

民间工艺美术论文六篇

民间工艺美术论文六篇民间工艺美术论文范文1民间工艺美术源远流长,具有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蕴含着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其民族地域特征最鲜亮,其民族文化表征最显著。

民间工艺美术来源于群众,具有广泛的识别性和鲜亮的共性。

平面广告设计作为现代艺术的一种形式,无时无刻不在受着民间工艺美术的影响。

但是这种影响往往是被动、自发的,而不是主动、自觉的。

这种被动与自发性主要体现在:或仅是平面广告设计个案中实行或选取了民间工艺美术的某一种形式,或在平面广告设计个案中受民族文化、民族美术的影响而潜意识地体现一些民族文化、民族美术的特征。

事实上,作为现代艺术的特别表现形式,平面广告设计的一条最基本原则——易读性,即能精确传达信息,让受众清楚理解广告所表达的意思。

把民间工艺美术的思维、理念、特别表现手法、表现形式、造型特征运用在平面广告设计中,更有利于为群众与广告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从而更有效地形成广告效应。

尤其是品牌推广本身必需具有入乡随俗的特点,民间工艺美术为品牌推广的平面广告设计地域化、特色化供应了依据。

平面广告设计要走出一条“民族共性”的道路,就必需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中,并进行具有制造性的转化。

二、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及对平面广告设计的启示(一)郴州民间工艺美术郴州民间工艺美术,是郴州当地文化与中原文化、客家文化与岭南文化的相互融合的独特产物,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艺术思维、艺术理念、艺术特征、艺术形式等方面具有鲜亮的共性。

但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传承和运用。

在分析整理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基础上,充分挖掘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乐观因素,并制造性地应用于平面广告设计和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究,具有肯定的乐观意义。

郴州民间工艺美术是湘南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目前,专家学者们讨论以郴州市民间工艺美术为主要,然后辐射整个永州市和衡阳市,即湘南地区。

民间美术论文

民间美术论文

民间美术论文民间美术作为我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人类在创造历史的同时,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与融合中创造的原发性、群体性、功能性的艺术,因此它从被创造的时刻起就被赋予了重要的意义。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民间美术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民间美术论文篇1论民间美术的意象【摘要】本文从艺术创作思维的角度,以认知理论为基础,从民间美术的意象逻辑、意象符号特征以及程式化意象的作用等方面,对民间美术意象活动心理机制、意象特征形成的内在逻辑、民间美术意象符号的象征和表征交际性质、以及民间美术式样演化的基本模式等内容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民间美术的意象只能是对象的抽象类似物的命题,总结出民间美术的5个基本特点。

【关键词】民间美术意象创作方法中国民间美术概念的流行使用,始于20世纪70年代。

由于民间美术涉及了6个方面或种类,既接近于一般的专业美术,又接近于民艺学,既可直接与美学相呼应,又显示出其自身的特点,直接与民俗学相呼应。

①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对民间美术特征的认识,还处在一种相当模糊和不确定的把握之中。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民间美术的形成机理缺乏深入认识。

从意象的角度探索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其研究价值是明显的。

意象活动作为艺术创作思维的心理机制,是心理形象过渡到艺术形象的一个必然环节,民间美术意象活动所反映出的思维特点,对揭示民间美术意象与表现对象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认识民间美术形式特点和社会认知功能等问题,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一、民间美术的意象逻辑艺术创作的基本过程首先是对事物的感知,其次在此基础上形成某个事物的知觉映像,最后运用一定手法将这种知觉映像以形象的形式表达出来。

这表明要完成由事物感知到艺术表现的创作过程,必须将映像引起的知觉转化为表象,然后在头脑中对这些表象进行改造,才能产生新的形象。

所以,表象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艺术思维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纽带作用。

艺术创作中的“意象”(imago)概念,包括了表象的一切基本特征,又以想象为基本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号:12020510102中国民间木版年画美术欣赏完成人:常美玲班级:2012-01学制: 4 年专业:动画指导教师:崔丛丛目录摘要 (1)0 引言 (1)1木版年画的本质 (1)2 发展渊源 (1)3 流派风格 (2)3.1 朱仙镇木版年画——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 (2)3.2 平阳木版年画——中国雕版印刷的“活化石” (3)3 3 广东佛山木版年画——门画为主,富于南方风情 (3)3.4 苏州桃花坞年画——“姑苏版”、“南桃北柳”之“南桃” (3)3.5 天津杨柳青年画——“南桃北柳”之“北柳” (4)3.6 绵竹年画——年画四大家之一 (4)3.7 潍坊杨家埠年画——北方年画代表 (5)4 艺术价值 (5)5 结语 (5)参考文献 (6)Abstract (6)中国民间木版年画美术欣赏作者:常美玲指导老师:崔丛丛摘要: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民间艺术,始于古代的“门神画”。

旧时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

传统民间木版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隶属于版画的范畴。

年画在很长时期以来,一直就是民间所创造、所喜爱的美术作品。

关键词:年画;民俗;传统;民间艺术木版年画是一种集绘画、雕刻、印刷于一体的中国民间艺术。

在我国灿如繁星的民间美术中,它仍是最动人夺目的一颗。

以下作者将从几个方面对这一传统民间艺术进行介绍说明:1 木版年画的本质木版年画是以木版画形式制作的年画,用木版雕刻印刷画的轮廓,再由人工或套版上色。

传统的木版年画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多用大红大绿大黄,且以原色为主,少用复色,表现的场面热闹。

内容上可以为喜庆吉祥,避邪厌胜二大类。

过年时普通人家买这种廉价的画装饰房屋——旧时候,每当春节来临,新的一年即将到来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把房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堂房、卧室、窗旁,门上以及灶前,院内的神龛上,贴上焕然一新的年画,既用以创造喜气洋洋的新年气氛,又借以祈求上天赐给幸福,消除灾祸与不幸。

所以,木版年画不是单纯的艺术。

在民间的生活中,它更是一种风俗的需要,是年俗的方式与载体。

当浓厚的人文精神与年心理注入其间,年画自然也就不是一般意义的绘画了。

2 发展渊源民间年画是中国民间美术中较大的一个艺术门类,它从早期的自然崇拜和神祗信仰逐渐发展为驱邪纳祥、祈福禳灾和欢乐喜庆、装饰美化环境的节日风俗活动,表达了民众的思想情感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年画产生的确切年代尚有待考证,目前所知它与上古时期的年节活动有密切的关联性[1]。

木板年画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汉代驱邪的神荼和郁垒[2];而狭义的用木版印刷的年画则是一种年俗艺术,它的出现与雕版印刷密切相关。

我国的雕版印刷兴于唐,盛于宋。

唐代有“门神”钟馗[3]。

在宋代,逢到岁时,以木版印刷的神灵乞求平安的习俗已出现。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幅木版画是南宋刻印的《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图》,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绿珠四位古代著名的美女,又名“四美图”,是迄今发现的最早也是最完整的一幅年画实物,出自平阳(今临汾),堪称中国雕版印刷的“活化石”。

但是,更完备的张贴年画的风俗真正形成应是明末清初,尤其是康乾盛世,中国民间雕版年画创作进入了极为繁荣的时期,并形成了各种流派。

3 流派风格民间木版年画历史源远流长,有着较多的产地,流行也十分广泛,通俗普及,而且拥有大量的读者,曾经有过颇为兴盛的发展。

无论是题材内容、刻印技术,还是艺术风格,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3.1 朱仙镇木版年画——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河南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

主要分布在开封、朱仙镇及其周边地区,另外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等地年画都受其影响。

它用有五大特点:一是线条粗犷,粗细相间;二是形象夸张,头大身小;三是构图饱满,左右对称;四是色彩艳丽,对比强烈;五是门神神码多,严肃端庄。

朱仙镇木版年画以传统技法构图,画面有主有次,对象明显,情景人物安排巧妙,表现出匀实对称的美感。

朱仙镇木版年画朱仙镇木版年画中最多就是门神,门神中以秦琼、尉迟敬德[4]两位武将为主。

那些大大小小的门神画中,两位武将或衣着不同,或形态各异:步下鞭、马上鞭、回头马鞭、抱鞭、竖刀、披袍等,不下20种样式。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文武门神。

文门神有五子、九莲灯、福禄寿等;武门神常是戏曲中的忠臣义士和各类英雄好汉。

不同人的房门常贴不同内容的门神:已婚子女辈房门贴天仙送子、连生贵子、三娘教子;中年人房门贴加官进禄、步步莲生;老年人房门贴松鹤延年和寿星之类;少年儿童居室房门贴五子夺魁、刘海戏金蟾等。

鲁迅先生给予其很高的评价:“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很好,雕刻的线条粗健有力,和其他地方的不同,不是细巧雕琢。

这些木刻很朴实,不涂脂粉,人物也没有媚态,颜色很浓重,有乡土味,具有北方木版年画的独有特色。

”这是对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特色的很好概括。

3.2 平阳木版年画——中国雕版印刷的“活化石”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幅木版画是南宋刻印的《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图》,也是迄今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一幅年画实物就出自山西平阳(今临汾)。

平阳木版年画在明末清初达到极盛,2008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堪称中国雕版印刷的“活化石”。

平阳木版年画的刻印者,大都是农民,他们平常务农,闲暇时创制年画销售,成为一种副业。

平阳木版年画的题材大都是以民情风俗、神话传说、花卉人物、鱼虫鸟兽为内容的。

平阳木版年画,不受自然现象、客观文物的约束,而是采用集中概括、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运用注重人物传神、象征寓意的手法,力求使画面完整、造型夸张、形象生动、主题突出、装饰性强。

在色彩运用上不受自然光色的局限,注重色彩的对比,艳丽、明快,给人以豪放、健康、洒脱的感觉。

3.3 广东佛山木版年画——门画为主,富于南方风情佛山年画以门画为主,可分为工笔、意笔、木版套印、木版印线手绘等。

具有构图丰满、造型夸张、色彩强烈、线条朴拙浑厚、粗犷简洁、极富装饰的独特风格,富于南方风情。

其用色以大红、朱红(丹色)、黄、绿为主,特别以填丹为佛山门画所特有(即以丹色作底色),可耐日晒雨淋而不变色。

佛山木版门画内容丰富,根据不同省份和地区、地域特点、习俗和喜好而印制题材和颜色各别的门画。

民众则按大门、房门等不同地方而张贴不同类型题材的门画,抒发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3.4 苏州桃花坞年画——“姑苏版”、“南桃北柳”之“南桃”桃花坞木板年画是中国江南主要的民间木板年画。

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鼎盛时期,每年出产的桃花坞木版年画达百万张以上。

桃花坞年画的印刷兼用着色和彩套版,构图对称、丰满,色彩绚丽,民间画坛称之为"姑苏版"。

桃花坞年画,系用一版一色的木版套印方法印刷出来,工艺精美,一幅画要套印四五次至十几次,有的还要经过“描金”、“扫银”、“敷粉”等工序。

在色彩上,有桃红、大红、蓝、紫、绿、淡墨、柠檬黄等诸色。

在艺术风格上,桃花坞年画构图丰富,色调艳丽,装饰性强,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在人物塑造、刀法及设色上,具有朴实、稚拙、简练、丰富的民间美术特色,故数百年来一直畅销于海内外,欧洲许多国家的博物馆及艺术馆都有收藏。

桃花坞的年画,最时兴的除了三星图,天官赐福图等外,还有滑稽年画和常识年画。

前者如:“老鼠娶亲”、“五鬼闹判”、“六童闹弥陀”、“怕老婆”等,皆寓有讽刺意味。

后者如:“十二生肖”、“百鸟图”、“五伦图”、“西湖十八景”、“岁寒三友”等,皆足供人查考和欣赏的。

它也侧重戏画,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秦香莲、孔雀东南飞、西厢记、秋江、贾宝玉与林黛玉等,都出自名画家手笔,绝非俗不可耐。

3.5 天津杨柳青年画——“南桃北柳”之“北柳”天津杨柳青年画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约产生于明代崇祯年间。

清雍、乾至光绪初期为鼎盛期。

制作方法为“半印半画”,即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纸上,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勾、刻、刷、画、裱等纯手工制作。

具有笔法细腻、人物秀丽、色彩明艳、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气氛祥和、情节幽默、题词有趣等特色。

年画内容多取材于传统戏曲、美女及胖娃娃等。

在艺术风格上,杨柳青年画构图丰满,线条工整,色彩鲜艳,在人物的头部、脸部等重要部位,多以金色晕染,自成一格。

3.6 绵竹年画——年画四大家之一绵竹年画历史悠久,它起源于北宋,到明末清初进入繁盛时期。

有两种原因可能是绵竹年画发达的原动力:其一是绵竹曾经出现过大量民间画工,他们应聘到四川各地从事建筑的装饰、彩绘和寺院的雕塑、壁画等工作。

这些画工有一定的绘画造诣,当他们回到故乡闲居的时候,偶尔技痒,便成了年画的制作家。

二是绵竹的造纸业,自古以来就很发达,年画印刷就地取材,份量充足而成本殊轻,该县拥有一种特产粉尖纸,可以较长时期保持鲜艳色彩而不褪。

四川绵竹年画以雕版艺术精湛、艺术情调高昂著称。

其形式多样,有门画、斗方、画条等种类。

造型质朴简练,填色鲜艳悦目。

3.7 潍坊杨家埠年画——北方年画代表杨家埠年画是潍坊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

多少年来。

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群众。

它取材于民间生,而又不拘泥于现实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表达的内容加以高度概括和形象地夸张。

它利用我国传统的勾线技法,构图对称饮满,线条粗犷,色泽明快,以红、绿、蓝、黄为主,对比强烈,主题突出。

画中人物质朴大方,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体裁杨家埠年画体裁广泛。

想象丰富。

神荼郁垒、秦琼、钟馗等门神肖像,反映了农民寄希望于门神的保护,期求合家安乐,《鹿鹤(六合)同春》、《老寿星》、《猫(耄)蝶(耋)戏牡丹》。

反映了人们希图长寿健康的意愿,《金鱼(玉)满堂》、《摇钱树》、《聚宝盆》等。

表达了人们发财致富的愿望,《男十忙》、《女十忙》等则是把男子,妇女在十个节气中的活动,概括到一个画面上,表现了农民辛勤劳动,热爱生活的场面。

有的年画还寄托着人们肖灾祛祸、安居乐业的。

总之,杨家埠木板年画表达了农民们生动复杂的生活理想和愿望。

4 艺术价值木版年画的艺术价值是由其性质和制作工艺而形成的。

它在新年张贴、悬挂,所以题材多以吉祥喜庆为主,如丰收、富贵、长寿、婚姻美满、万事如意等。

在艺术上,则表现为色彩鲜明,气氛热闹,多用大红、桃红、粉紫、品绿、佛青等色,对比强烈。

另一方面,由于刻版印刷,不容多留空隙,以免印刷时渍染画面,所以构图势必均匀而饱满,略无空白之地,这也增强了木版年画热闹、欢快的气氛,和文人画清幽落寞迥然不同。

更重要的是,木版年画服务对象主要是劳动人民,它体现了人民的思想感情、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念,也反映了时代生活的变迁,因而也是研究民俗学、民间文学、中国近代史的可贵资料。

5 结语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现象和文化遗产,木版年画在历史上是有永恒价值的,如今木版年画已流播十几个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