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的政治环境

合集下载

中国巴西制度比较

中国巴西制度比较

中国巴西制度比较中国和巴西是两个具有不同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国家,其制度在许多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以下将重点比较中国和巴西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以及社会制度。

一、政治制度比较中国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制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定期选举产生国家主席、总理等高级领导人。

同时,中国建立了一系列中央、地方的人民代表机构,为人民的自治提供了平台。

中国政治制度中强调党的领导地位,政务决策主要由中国共产党确定,并由政府执行。

巴西是以总统为主的共和国,政治体制为总统制。

总统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由巴西人民普选产生。

巴西政治制度强调分权制衡,政权力量相对分散。

巴西政治制度中,总统拥有较大的权力,可以颁布法令、提名部长和最高法院大法官等。

此外,巴西的国会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国会通过立法并监督政府的工作。

二、经济制度比较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

中国经济制度中,国家保有重要的经济主导产业,例如银行业、能源产业等,通过国有企业进行经济活动。

与此同时,中国也积极推行市场化,吸引外资和鼓励私营企业的参与,促进经济发展。

巴西实行的是混合经济制度,政府在经济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

巴西政府在许多领域设有国有企业,例如石油、电力、航空等。

此外,巴西也鼓励私有化,并吸引外资来促进经济增长。

三、社会制度比较中国的社会制度非常注重公共福利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中国实行全面的义务教育制度,并不断完善社会保险、医疗保障等社会福利体系。

此外,中国也致力于减少贫困和不平等现象,通过发展特色扶贫和城乡一体化等政策来改善社会发展。

巴西的社会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平等的影响。

尽管巴西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社会福利政策,例如现金转移计划(Bolsa Familia),但贫富差距仍然较大。

巴西的社会制度需要进一步加强,以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条件。

总结起来,中国和巴西在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以及社会制度上存在许多差异。

第三世界政治与经济的发展之巴西

第三世界政治与经济的发展之巴西

巴西的政治发展
总统及其影响:
●费尔南多· 恩里克· 卡多佐(1995—2003)
巴西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连任的总统。 被美国《新闻周刊》评为“1997年拉丁美洲人物”。 ●路易斯•伊纳西奥•卢拉•达席尔瓦(2004—2010) 巴西历史上第一位工人出身的总统。 巴西历史上获得选票最多的总统。 他发展了经济,减少了贫富差距, 将巴西带到“金砖四国”的行列。 ● 迪尔玛•罗塞夫(2011至今) 巴西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
巴西的经济发展
概况:
巴西经济实力居拉美首位。巴西经济是一个自由市场经 济与出口导向型的经济。 其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美 元,是世界第7大经济体,美洲第2大经济体。其国内生 产总值则达到1.8万亿美元。
GDP per Cptal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巴西的政治发展
国际地位:
●金砖四国:“金砖四国”(BRIC)之一
2010年4月,第二次“金砖四国”峰会在巴西召开。 ●世界杯:2014年世界杯足球赛于2014年6月12日至7月13日 在巴西举行。这是从1950年、1962年和1978年在 巴西、智利和阿根廷以来,再次在南美洲举行。 ●奥运会: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16年8月5日至8 月21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里约热内卢将成为 奥运史上首个主办奥运会的南美洲城市,同时也是 首个主办奥运会的葡萄牙语城市。
第三世界政治与经济的发展 ——巴西
目录
一、第三世界的简介 二、巴西的简介 三、巴西的政治发展 四、巴西的经济发展
第三世界
第三世界国家绝大 多数过去都是帝国 主义的殖民地、半 殖民地或附属国, 它们取得政治独立 后,还面临着肃清 殖民主义残余势力、 发展民族经济、巩 固民族独立的历史 任务。它们是维护 世界和平的重要力 量。

巴西大选后的政党格局及政治生态

巴西大选后的政党格局及政治生态

当代世界2015.1 CONTEMPORARY WORLD682014年10月26日,凭借着3.28%的微弱优势,巴西现任总统、劳工党候选人罗塞芙战胜社会民主党候选人阿埃西奥·内维斯(AécioNeves),成功获得连任,实现了自2002年以来劳工党对社会民主党在总统选举中的“四连胜”。

但是,胜利的背后却掩盖不了劳工党日益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本次大选成为巴西再民主化以来选情最为胶着的一次。

回顾2002年以来的四届总统选举,劳工党的票选优势从2002年的22个百分点下跌至三个百分点,巨大的反差清晰地反映出巴西当前政党格局的变化以及政治生态的复杂态势。

如何认识“毫厘之间”的大选结果2014年年初至8月中旬,在总统选举的民调预测中,居前三位的分别是劳工党总统候选人、现任总统罗巴西大选后的政党格局及政治生态■ 周志伟/文塞芙,社会民主党候选人内维斯和社会党总统候选人坎波斯。

受到国内经济放缓、民众抗议、劳工党腐败频发等因素影响,自2013年6月巴西爆发大规模社会抗议以来,罗塞芙的民调支持率一直徘徊在低位。

内维斯和坎波斯则是巴西政坛“少壮派”代表,政治形象和政策主张贴近选民“求变”的心态。

前者是在野党社会民主党为打破劳工党“政权垄断”而着力推选的候选人,后者则是近年来强势崛起的社会党寻求打破劳工党和社会民主党在巴西政坛中“两党独大”的战略尝试。

虽然两位“少壮派”候选人由于在地方执政的优异表现均获得较高的民意支持,但由于在全国范围内缺乏足够的认知度和影响力,其在选举初期的民调远不及罗塞芙。

8月13日,坎波斯在竞选活动中意外坠机身亡,打破了本届总统选举的原本走势。

坎波斯逝世后,社会党改由原副总统候选人玛丽娜·席尔瓦替补参选。

席尔瓦曾作为绿党候选人参选2010年总统选举并在首轮投票中获得19.4%的支持率,一举成为巴西政坛颇具影响力的人物。

在席尔瓦宣布替补坎波斯参选总统后的首次民调中,她便以28.2%的支持率超越内维斯(16%)升至第二位,仅以6%的差距落后于罗塞芙。

巴西的政治和经济

巴西的政治和经济


与中国关系

中国与巴西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开始了交往,建在里约热内卢蒂茹 卡国家公园的中国亭是对于1812年来此传艺的中国茶农永久的纪念。 1974年8月15日两国建交以来,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科技合作 顺利发展。两国高层互访频繁。江泽民主席于1993年11月和2001年 4月访问过巴西。1995年12月,巴西总统卡多佐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2004年5月,卢拉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双方签署联合公报。 2004年11月,胡锦涛主席对巴西进行国事访问。两国政府为了建立 长期、稳定、互利的战略伙伴关系作出了不懈努力。1999年中巴联 合研制的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发射成功。2004年7月,中巴合作生产 的支线飞机首次进入我国国内航空市场。目前,巴西是中国在拉美最 大的贸易合作伙伴,中国是巴西的第二大进口来源国和第二大出口市 场。2007年中国和巴西双边贸易额达到233.67亿美元。1986年11 月24日,北京同里约热内卢结为姊妹城。2011年4月,巴西总统罗塞 夫访华。

巴西现任政府
• 迪尔玛· 罗塞夫,1947年生。2010年巴西总统大选候选人之一,2010年 10月31日,巴西最高选举法院宣布,初步统计结果显示劳工党候选人迪尔 玛· 罗塞夫在第二轮投票中胜出,当选总统,2011年1月1日,巴西新总统迪 尔玛· 罗塞夫正式就职,成为巴西历史上首位女总统。 对外政策:奉行独立自主、不干涉内政、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和平解决 争端和友好共处的对外政策。主张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积极促进 和深化南共市发展,并以之为依托,联合安共体,推动成立南美国家联盟。 大力推动南美及拉美一体化进程。主张加强联合国作用,积极推动安理会改 革和扩大,争取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强烈呼 吁国际社会加强反贫困合作,设立全球反贫困基金。重视与发展中大国合作, 主张构建发展中大国合作机制,积极参与“G8+5”对话会,倡导成立“印 度—巴西—南非三国论坛”,努力推动金砖国家对话。在世贸组织多哈回合 谈判中,积极推动发展中国家间的协调与合作,维护共同利益。

巴西有成为世界超级大国的潜力吗?

巴西有成为世界超级大国的潜力吗?

巴西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多元文化的国家,也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

它的经济规模和人口数量都排名世界前十,但它是否有成为世界超级大国的潜力呢?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巴西成为世界超级大国的可能性。

一、政治方面巴西是一个民主国家,政治稳定,这是成为超级大国的基础。

巴西政治体系分为三个分支:行政、立法和司法。

总统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由全国选举产生。

巴西的政治环境相对稳定,没有明显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冲突。

巴西的政治腐败问题一直存在,这是制约巴西成为超级大国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经济方面巴西是一个具有潜力的经济体,但它的经济增长一直不够稳定。

巴西的经济主要依赖农业、采矿、制造业和服务业。

巴西的农业资源非常丰富,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橙子和糖的出口国之一。

巴西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铁矿石和锰矿石等。

巴西的制造业也在不断发展,汽车、飞机、电子产品等都是巴西的重要出口产品。

巴西的经济增长受到了一些因素的制约,例如政治腐败、贫富分化、基础设施不足等。

巴西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导致物流成本高,影响了巴西的竞争力。

巴西的贫富分化问题也比较严重,导致社会不稳定。

这些问题都制约了巴西成为超级大国的可能性。

三、文化方面巴西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艺术资源。

巴西的音乐、舞蹈、美食等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色,深受世界各地的人们喜爱。

巴西还是世界上最大的足球国家之一,足球文化也是巴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巴西的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巴西的文化产业也受到了一些问题的制约,例如版权保护不足、市场规模小等。

这些问题都制约了巴西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影响了巴西成为超级大国的可能性。

综合来看,巴西有成为世界超级大国的潜力,但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政治腐败、经济增长不稳定、基础设施不足、贫富分化等问题都制约了巴西成为超级大国的可能性。

巴西的文化资源丰富,社会相对稳定,这为巴西成为超级大国打下了基础。

巴西帝国的建立与南美洲政治格局

巴西帝国的建立与南美洲政治格局

巴西帝国的建立与南美洲政治格局南美洲,作为美洲大陆上的一颗明珠,自古以来就是引人注目的地区。

在这片土地上,曾经有过许多伟大的文明和政权的兴衰交替。

其中,巴西帝国的建立可以说是南美洲政治格局的一个重要节点。

本文将探讨巴西帝国在南美洲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

巴西帝国建立于1822年,当时的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

但在那个时期,欧洲的殖民主义思潮逐渐衰落,各个殖民地纷纷爆发独立运动。

巴西也不例外,被迫乘着这股浪潮,开始谋求自己的独立。

巴西的独立领袖佩德罗一世起初并没有打算建立一个帝国,他更多地受到了欧洲君主制度的影响。

然而,巴西的土地广阔,资源丰富,佛朗哥夫人的政治把握能力也出色,这一切都为巴西帝国的建立提供了有利条件。

巴西帝国的建立为南美洲的政治格局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巴西帝国在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使得它成为南美洲的领导力量。

巴西的领土横跨整个大陆,使得巴西具备了统领南美洲的条件。

这种领导力的确立,使得巴西在南美洲政治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次,巴西帝国的建立改变了南美洲的政治格局。

在此之前,南美洲各个国家之间相对独立,而巴西帝国的崛起打破了这种格局。

巴西通过吞并邻国的方式,逐渐扩大了自己的领土,对南美洲其他国家形成了巩固的压制。

巴西帝国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南美洲各个国家之间的政治联系。

此外,巴西帝国的建立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南美洲的社会文化状况。

巴西帝国时期,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

这一进步也反映在了文化、教育等方面。

许多艺术作品、文学著作等在巴西帝国时期涌现出来,丰富了南美洲的文化内涵。

然而,巴西帝国的繁荣和稳固并非一帆风顺。

巴西帝国内部存在着种族、阶级和文化差异,这些矛盾也影响着帝国的稳定发展。

另外,巴西帝国对周边国家的扩张行动也引起了其他南美洲国家的不满和反抗,导致了一系列的战争和领土争端。

到了19世纪末,巴西帝国发展遭遇了严重的挑战。

制度腐败、经济衰退和社会不平等等问题相继爆发,最终使得巴西帝国走向了灭亡。

比较巴西与阿根廷的历史与政治制度

比较巴西与阿根廷的历史与政治制度

比较巴西与阿根廷的历史与政治制度巴西和阿根廷是南美洲最大的两个国家,也是该地区最具影响力和实力的国家之一。

两国在历史和政治制度上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将比较巴西和阿根廷在历史和政治制度方面的不同之处。

在历史方面,巴西和阿根廷都经历了殖民时期和独立运动。

然而,在殖民时期,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而阿根廷则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这导致了两国的文化和语言的差异。

巴西的殖民地经历了大规模的奴隶贸易,导致非洲文化和传统与巴西文化混合。

而阿根廷的殖民地则主要是欧洲移民的聚居地,形成了比较欧洲化的社会。

在独立运动中,巴西的独立是相对平和的,而阿根廷则发生了一系列的战争和冲突。

这导致巴西在独立后相对稳定,建立了帝国制度,并发展为一个多党制国家。

阿根廷则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动荡,包括内战和独裁统治。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阿根廷政治体系的形成。

在政治制度方面,巴西和阿根廷都是共和国,但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巴西的政治制度是总统制,国家元首是总统,总统由选举产生,任期为四年。

巴西的政治体系相对较为稳定,但也存在腐败问题和政治权力集中的问题。

相比之下,阿根廷的政治制度是议会制,国家元首是总统,总统由选举产生,任期为四年。

阿根廷的政治制度在历史上经历了一些变革和调整,包括军事独裁统治和民主政治的交替。

这导致阿根廷的政治环境相对不稳定,但也存在较为活跃的议会和政治社会。

此外,巴西和阿根廷在经济发展上也有一些差异。

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经济体,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多元化的产业。

阿根廷则以农业为主,拥有大量的农业资源。

综上所述,巴西和阿根廷在历史和政治制度方面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巴西的历史较为平和,政治制度相对稳定,而阿根廷则经历了一些动荡,政治环境相对不稳定。

然而,两国在经济发展和国际影响力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对南美洲地区产生着深远影响。

巴西

巴西

【矿产资源】
已探明铁矿砂储量650亿吨,为世界之最,产量和出口量也均 为世界第一。铁矿砂品位较高,多数含铁60%以上,且为露天矿。 铀矿、铝矾土和锰矿储量均居世界第三。铌矿探明储量已达455.9 万吨,按当前全球消费量,足够供应全球市场800年。此外,巴铬、 镍、金、石棉等矿产均储量丰富。煤矿储量230吨,但均为低品位 矿。2007年以来,巴西在东南沿海相继发现大油气田,预计石油 储量将超过500亿桶,有望进入世界十大石油国之列。森林覆盖率 达57%。木材储量658亿立方米。水力资源丰富,拥有世界18% 的淡水,人均淡水拥有量29000立方米,水利蕴藏量达1.43亿千 瓦/年,水电占全国发电总量的92%。。森林面积442万平方公里, 全国森林覆盖率52%。木材储量658亿立方米。
因作物种植面积已连续四年呈现两位数的同比增幅,增长率位居全球第一;该
国的转基因作物面积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 依托农业优势,巴西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绿色能源研发,从甘蔗、大 豆、油棕榈等作物中提炼燃料,成为世界绿色能源发展的典范。目前,巴西不 仅是世界生物燃料生产和出口大国,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在全国范围内不供应 纯汽油的国家。巴西消费的燃料中有46%是乙醇等可再生能源,高于全球1 3%的平均水平。
巴西概况
1.巴西概况
2.政治体制
3.经济商业环境
4.民族与社会群体 5.宗教与文化 6. 巴西习俗及价值观
巴西联邦共和国(The Federative Republic of Brazil,Repú blica Federativa do Brasil)
巴西联邦共和国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国家, 人口数居世界第五,面积居世界第五。于 1822年9月7日独立,葡萄牙语为其官方语言。
【国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巴西政治环境分析(金童T201289826)(一)政治制度1.政体巴西实行代议制民主政体。

1988 年10 月5 日颁布的新宪法规定,总统由直选产生,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兼武装部队总司令。

国民议会由联邦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构。

内阁为政府行政机构,内阁成员由总统任命。

2.宪法巴西第一部宪法于1882 年产生。

1988 年10 月5 日颁布了巴西历史上第八部宪法,规定总统由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五年,取消总统直接颁布法令的权力。

在公民权力方面,宪法保障人身自由,废除刑罚,取消新闻检查,规定罢工合法,16 岁以上公民有选举权等。

1994 年和1997 年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将总统任期缩短为四年,总统和各州、市长均可连选连任。

3.议会联邦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其主要职能是:制定联邦法律;确定和平时期武装力量编制及兵力;制定全国和地区性发展计划;宣布大赦令;授权总统宣布战争或和平;批准总统和副总统出访;批准或撤消总统签署的临时性法令、联邦干预或戒严令;审查总统及政府行政开支;批准总统签署的国际条约;决定临时迁都等。

联邦议会由参、众两院组成。

两院议长、副议长每两年改选一次,可连选连任。

参议长兼任联邦议会主席。

参议员81 人,每州3 人,任期八年,每四年改选1/3 或2/3。

众议员513 人,任期四年,名额按各州人口比例确定,但最多不得超过70 名,最少不低于8 名。

现任参议长若泽·萨尔内(JoséSarney,巴西民主运动党),2011年2月当选,任期至2013年2 月;众议长马尔科·马亚(Marco Maia,巴西劳工党),2011 年2月当选,任期至2013 年2月。

4.政府罗塞弗上台以来,注意淡化意识形态,平衡政党利益,扩大执政基础,执行兼顾发展、保持稳定和社会公正的经济政策,同时致力于解决贫困、就业等问题,推进财税和社会福利等多项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5.司法根据1988 年10 月5 日颁布的宪法,联邦最高法院、联邦法院、高等司法院、高等劳工法院、高等选举法院、高等军事法院和各州法院行使司法权。

联邦最高法院由11 名大法官组成,大法官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批准后任命,必须是年龄在35 岁以上、65 岁以下的巴西公民。

(二)政治情况罗塞弗上台以来,政治地位相对稳固,其民众支持率处于较高位置,主要挑战来自联盟内部党派融合。

政府腐败和国内贫富差距等问题依然突出。

2011 年以来,巴西经济呈现下滑趋势,随着通货膨胀率出现回落,政府经济政策再次调向宽松,并连续推出经济刺激措施。

短期内,经济风险主要来自外部环境对贸易、汇率和金融市场的冲击。

由于美欧国家经济的持续调整,巴西制造业将持续受压,而国内融资成本过高,交通基础设施亟待升级的局面,将在中长期内制约经济增长,成为政府改革的主要挑战。

1.政治局势相对稳定,挑战来自党派融合2011 年1 月就职以来,罗塞弗所属的执政联盟在参众两院拥有绝对优势,且民众支持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但融合和统一仍是罗塞夫任内的重要挑战。

2010 年大选结束后,罗塞夫竞选联盟的主要政党便向劳工党施压,要求获得与各自党派力量相匹配的部长席位。

作为参议院第一大党和众议院第二大党,民主运动党要求在罗塞夫内阁拥有更多且具有实权的部长席位,这实际上对劳工党的权力结构构成了威胁,并引发劳工党内派系矛盾升级。

2011 年6 月到8 月,总统府内阁办公室主任、交通部长、国防部长先后因贿赂和言论不当等原因辞职,罗塞夫总统被迫在上任8 个多月时间里三次进行内阁调整。

随着内阁成员变动,执政联盟内部劳工党与主要执政联盟成员民主运动党之间政见不和的矛盾也越来越明显。

相比卢拉执政时期,罗塞夫政府对民主运动党等联盟党派更加依赖,能否实现劳工党与各联盟党之间的权力平衡,将决定其执政联盟的稳固和政局的稳定。

2.腐败问题突出,贫富差距依然显著腐败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政府能否持续赢得选民和执政党派稳定性的突出问题。

据媒体统计,巴西罗塞夫政府去年共有564 名公务员因腐败而被免职,而政府高级官员中,迄今已更换了7 名部长。

公务员被免职的主要原因是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从部门来看,社会保障福利部因腐败免职的公务员数量最多,约占44.8%,司法部门约占43%。

从地区来看,里约热内卢州因腐败而免职的公务员数量最多,约占40%。

据统计,自2003~2011 年这8 年里,巴西政府已累计有3533名公务员因各种不当行为被驱逐出政府。

虽然在过去几十年中,巴西贫富差距出现下降,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改善民生,将GDP 的16%用于社会扶贫计划,这一比例甚至高于美国。

但当前巴西贫富差距仍高达50 倍,排名仅次于南非,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5 倍,国内20%的富人掌握60%的财富。

(三)外交关系1.巴西的外交政策巴西奉行独立自主、不干涉内政、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和平解决争端和友好共处的对外政策。

主张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

积极促进和深化南共市场发展,并以之为依托,联合安共体,推动成立南美国家联盟,加快拉美一体化进程。

主张加强联合国作用,对安理会进行改革,并争取成为常任理事国。

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呼吁加强反贫困合作。

重视与发展中大国合作,主张构建发展中大国合作机制,积极参与“G8+5”对话,倡导成立“印度—巴西—南非三国论坛”,努力推动金砖国家对话。

在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中,重视推动发展中国家间的协调与合作。

巴西已与158 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是里约集团创始国之一,也是南方共同市场、七十七国集团和十五国集团成员国和不结盟运动观察员。

2.与中国的关系1974年8月15日两国建交以来,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科技合作顺利发展。

两国高层互访频繁。

江泽民主席于1993年11月和2001年4月访问过巴西。

1995年12月,巴西总统卡多佐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2004年5月,卢拉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双方签署联合公报。

2004年11月,胡锦涛主席对巴西进行国事访问。

两国政府为了建立长期、稳定、互利的战略伙伴关系作出了不懈努力。

目前,巴西是中国在拉美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中国是巴西的第二大进口来源国和第二大出口市场。

2007年中国和巴西双边贸易额达到233.67亿美元。

2011年4月,巴西总统罗塞夫访华。

(四)军事力量巴军队分为海、陆、空三个军种。

总统为三军最高统帅。

2008年三军总兵力37万人,其中陆军23.8万人,海军6.23万人,空军6.74万人。

2009年9月,巴西和法国正式签署了一项总金额达123亿美元的军售协议。

根据协议,法国将帮助巴西建造一艘核动力潜艇,这将使巴西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中国、英国和法国之后,第六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五)外资政策巴西联邦政府十分重视吸引外资的工作。

大型的投资贸易洽谈会或其它投资研讨会等活动主要由地方政府或私人部门负责。

近年来,巴西对其投资促进的主管部门进行了重大调整。

现行“引资计划”建立在一系列国家层次的机构调整变化之上。

从2005 年开始,引资计划中的投资促进事务由巴西出口投资促进局负责。

巴西各州设立了地方一级的投资促进机构。

其中包括里约热内卢工业发展局,这些地方投资促进机构大多数位于已吸引了大量外资的富裕地区,它们除了投资促进外,往往还承担制定该地区总体经济发展战略的任务。

1.给予外国投资者国民待遇巴西对所有在巴境内的外国独资或合资企业均实行国民待遇。

在巴西境内投入外资无需事先经政府批准,只要通过巴西有权经营外汇业务的银行将外汇汇进巴西,即可在巴西投资建厂或并购巴西企业。

外资企业的利润支配及汇出限制较少;2.对外资给予税收优惠巴西财政部国库局2005 年11 月发表公报,称巴西自2000 年全国货币委员会发布鼓励外资投资资本市场的政策后,近几年来一直在寻求进一步完善的相关措施。

鼓励措施主要包括:(1)扩大允许外国投资者投资资本市场的范围,由原来限定某些机构的投资者扩大至任何居住在境外的投资者。

(2)简化注册手续,由原来需在证监会(投资注册)和税务总局(法人注册)分别注册改为只需在网上取得证监会的注册。

注册时间也由原来的30天缩短至24小时之内。

2005年11月的下半月开通网上注册服务,在网上可以购买巴西的公共债券。

为吸引外国投资,增加就业机会,中央政府可给予外国投资者税收优惠,优惠视外国投资对巴西贡献而异。

此外,巴西各州、市均有不同的税收优惠措施。

为保障外国投资者的利益,巴西已经中国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的协定。

(六)政治风险1.执政联盟内部团结。

当前,罗塞夫政府的所属的执政联盟内党派超过10 个,其规模甚至超过了卢拉任期。

虽然联盟形式执政有利于政府在参议院和众议院中获得较大优势,但庞大的执政联盟也给罗塞夫增加了平衡与协调各盟党的难度,而政府部门职位在联盟内部不同党派之间的分配始终是矛盾焦点,近期接连不断的腐败丑闻有可能成为联盟内部矛盾激化的导火索。

2.行政低效、腐败和贫富差距。

统计显示,巴西的工商注册所需要的时间远远高于同水平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低效的行政能力将严重阻碍政府政策的执行,而政府高官的腐败丑闻和较大的贫富差距将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政府低效的放大器,引发民众的不满。

虽然政府已经推出相应的措施,但如果腐败和贫富差距的解决过于缓慢,必然损害其任期内的民众支持率。

3.法令、法规繁多、复杂,法律变动风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巴西法规、临时措施繁多,降低了法规的透明度,影响外国企业对巴西的投资的积极性;巴西税收种类较为复杂,共有各种捐税58种,按行政可以分为联邦税、州税和市税三级。

其中,联邦税包括所得税、工业产品税、进口税、出口税、金融操作税、临时金融流通税、农村土地税等;州政府税包括商品流通服务税、车辆税、遗产及馈赠税等;市政府税包括社会服务税、城市房地产税、不动产转让税等。

除此之外,企业还要交纳各种社会性费用,具体包括社会保险金、工龄保障基金、社会一体化计划费、社会安全费等。

巴西政府对税收采取分级征收和管理的办法。

对于外商在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不同企业的投资项目,巴西实行差别税率政策,以便引导外资的投向。

如果这方面政策变动过多或过频,也会给海外投资者带来风险。

4.贸易保护主义市场开放政策。

从历史经验看,每当世界经济增长减速时,贸易保护主义就会抬头。

由于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深化,许多国家经济先后陷入衰退,全球贸易可能出现持续滑坡,由此引发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潮流,国际市场竞争明显加剧,各国市场开放的范围和程度都处于剧烈变动之中,从而使海外投资者面临着很大的市场风险。

5.涉外投资政策变动和法规调整风险日趋频繁(1)土地使用政策。

一些东道国为了吸引外资,往往在土地使用期限和费用等方面对外商予以优惠。

若这种优惠政策中途改变,投资者的预期收益就无法实现(2)税收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