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调驱新技术进展吴行才共65页
我国深部勘探技术装备自主研发获突破

日前,从中国地质调查局勘探技术研究所获悉,经过他们一年多的努力,我国深部钻探方法技术和钻探装备取得多项突破,为立足国内保障矿产资源供应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装备和方法技术支撑。
日前,从中国地质调查局勘探技术研究所获悉,经过他们一年多的努力,我国深部钻探方法技术和钻探装备取得多项突破,为立足国内保障矿产资源供应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装备和方法技术支撑。
据介绍,这些突破主要表现在岩芯钻探技术更趋完善。
技术人员先后完成了庐枞矿集区ZK-01(2012.35米)、铜陵矿集区TLZK-01(2160.77米)、于都赣县NLSD-2(2006.12米)三口重要异常钻探验证及金属垂向分布规律研究验证孔的钻探施工、井中综合地球物理测量及地质编录、采样及测试分析等工作,为开辟第二找矿空间探索出完善的钻探方法技术体系。
在深部探测装备方面,超深钻机研制成功。
其中,3500米全液压地质岩芯钻机和2500米全液压车装水井钻机,正进行样机组装调试。
QHZ-2000型全回转套管钻机完成了机械加工和整体组装、液压安装。
深井车载钻机完成我国首个直径700毫米、深340米集束式气动潜孔锤反井施工生产试验,验证了全液压动力头钻机在反井钻进施工中的参数调整、起下钻具等方面的明显优势,并创造了每小时10米的钻进速度。
深孔绳索取芯液动锤在实战中再创新纪录。
在“中国岩金勘查第一深钻”生产试验中,深孔绳索取芯液动锤创下4006.17米深的国内、外小口径绳索取芯液动锤孔深纪录,回次进尺平均提高30%~50%,钻进效率提高60%,台月效率提高56%。
Φ130mm液动锤在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四号孔机械钻速提高72.07%,配合该所研制的超长半合管钻具,平均回次进尺达7.9米,机械钻速每小时1.49米,分别提高了67.73%、124.11%。
3500米特深孔绳索取芯钻杆正进行技术攻关。
深孔高温磁中靶系统完成了高温高压井底模拟试验装置和单芯电缆数字传输系统的试制,实现了高精度中靶技术发展的一次跨越。
静安堡油田沈84-安12块二次开发深部调驱试验方案

静安堡油田沈84-安12块二次开发深部调驱试验方案深部调驱技术处于发展中,其主体技术已基本成形,部分油田通过近20年的现场实践已取得了成效。
工作方向是逐步实现从单纯的增油措施向提高采收率转变;从单井作业向区块整体深部调驱转变;从先导试验向规模实施转变,使其成为改善老油田开发效果、提高效率、夯实稳产基础和转换开发方式的重要辅助手段。
深部调驱的基本原则是以增加可采储量和提高采收率为目标,以稳定并提高单井产量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点带面,示范先行,循序渐进,逐步形成配套技术、标准、规范和相关的经济政策,不断完善二次开发技术路线和内涵。
静安堡油田沈84-安12块经过五次综合调整,注采系统不断完善,地层压力逐渐恢复,但由于储层非均质性强,在现技术条件下,油藏“三大矛盾”依然突出。
通过广泛调研和评价研究,深部调驱是现阶段改善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的有效途径,为此,本次优选潜力区块,编制了沈84-安12块二次开发深部调驱试验方案。
沈84-安12块二次开发深部调驱选择静67-59四级断块做为先导试验区,油藏工程方案中注采井网的设计采用两套井网:下层系调驱井网为井距150米的10注22采的五点法注采井网,上层系注水井网为9注12采的不规则点状注采井网。
动态监测包括压力监测、平面示踪监测、纵向吸水剖面监测、产液剖面和饱和度监测等,掌握调驱波及状况。
在调剖配方体系上,根据水井有高渗透层的吸水情况,采用交联聚合物凝胶携带预交联体膨颗粒注入,封堵高渗透优势通道。
在调驱体系上,优选粒径与储层孔喉匹配的SMG进行深部调驱,主段塞采用亚毫米级,后置段塞采用微米级,设计分三个段塞注入,尺寸设计为0.3PV,注入浓度和注入速度可根据实际注入过程中压力等参数的变化适时调整,充分发挥调和驱的协同配合作用,争取达到最佳效果。
SMG调驱可提高采收率5.23%,10年增油7.24×104t。
深部调驱生产和工艺技术改进与完善

深部调驱生产和工艺技术改进与完善根据大洼油田的油藏特点和水井吸水剖面情况,应用整体深部调驱技术来控制油井含水上升速度,提高二次开发试验区油层动用程度。
在特定参数条件下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将调驱剂注入目的层中,利用化学剂在油层条件下发生反应形成堵塞物,从而在纵向上改善吸水剖面,有效地限制高渗透层吸水,提高注水压力,启动新层吸水,在平面上改变后续注入水的渗流方向,扩大波及体积,提高水驱效率。
通过现场生产和工艺技术改进与完善,提高调驱应用效果,通过效果分析,调驱对应油井含水稳定,油井液面降低,增油效果明显。
本方法能较好地解决大洼油田含水上升、水驱效率低、采出程度低的问题。
标签:深部调驱;工艺技术;改进与完善1 前言我国陆上油田80%以上是靠注水开发,长期注水开发引发油藏纵向和平面上的非均质性问题,从而降低了水驱波及体积和驱油效率。
凝胶深部调驱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用于注水井深部处理以改善井组水驱开发效果的一项提高采收率新技术。
在复杂小断块油田实施凝胶调驱技术并将其作为三次采油的重大措施,可取得明显的增油降耗效果。
2 地质概况和方案部署2.1地质概况和开发现状洼清5块构造上位于辽河盆地中央凸起南部倾末带大洼断层西侧。
探明含油面积为 2.72km2,石油地质储量758.7×104t,可采储量195×104t,标定采收率25.7%。
主力含油层系为东营组。
2.2 存在问题2.2.1注水利用率低,提高注水波及体积难度大大部分注入水沿着高渗带推进,被油井采出,形成了注入水的大量无效循环,水驱效果变差,提高注水波及体积的难度很大。
2.2.2 主力层水淹严重平面上主要受沉积相影响,注入水沿分流河道的主流线快速推进,使得主流线部位的油井水淹严重。
纵向上d2I4水淹最严重,该段累积注入量达186×104m3。
强水淹面积占总面积的80%以上。
2.2.3 吸水状况不均衡统计断块所有注水井吸水剖面测试情况显示,d2I3射孔厚度113m,吸水厚度77.7m,吸水百分比为68.9%;d2I4射孔厚度241m,吸水厚度173m,吸水百分比为71.9%,所以,仅仅依靠分层注水改善吸水不均衡的状况难度很大。
深部调驱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d s lc me t a e n t e mo i c t n Me n i ,i p s e s s t e d a f cs o r v n h o  ̄ n ln e e ce c n i d s ip a e n s d o d f ai . a wh l t o s se u le e t f i o i g t e c n o T c f in y a d o l i— b h i o e h mp a i f p a e n f ce c .I h s p p r n i t d ci n i ie o t e P e i o e h o o ff r t n s l ci n h e emi ai n l c me t e in y n t i a e ,a nr u t s gv n t h /d cs n t c n l g o o ma i ee t ,t e d t r n t i o o i y o o o a o t e r d u fmo i c t n a d ds lc me ta d t e c mmo aa tro o p rt n b u a i so d f ai n ip a e n n o h t i o h n p r mee s t e a i . f p o o Ke r s e t e u a i ga d d s lc n ; /d c s n p r me e p r t n y wo d d p r g lt n i a i g P e ii ; a a t ro o e ai s h n p o f o
夹层 和异 常层 ,它们 的渗 透率 比地层 基质 的渗 透率
高得 多 :纵 向波及 系数较 差 的原 因是 由于地层 中较
高 渗透率 区域 与较 低渗透 率 区域纵 向并列 。平 面 和
文留油田调驱技术应用情况及效果

文留油田调驱技术应用情况及效果【摘要】文留油田是一个重要的油田资源,调驱技术在提高开采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从文留油田调驱技术的原理、应用情况、效果分析、优势和前景展望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总结。
通过对文留油田调驱技术的深入分析,揭示了其在提高油田开采效率、延长油井寿命、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和优势。
在本文强调了文留油田调驱技术在未来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并展望了其发展的趋势。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文留油田调驱技术的应用价值,为今后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文留油田、调驱技术、应用情况、效果分析、优势、前景展望、重要性、应用前景、发展趋势1. 引言1.1 文留油田调驱技术概述文留油田是中国西部地区的一个重要油田,油田的开采面临着水驱效率低下、产量逐渐减少的问题。
为了提高文留油田的采收率和提高油田的开采效率,调驱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文留油田的开发中。
文留油田调驱技术是指通过改变地层物理、化学性质或者改变注水方式,来提高注水效率,减少注水量,从而提高油藏的采收率。
文留油田调驱技术包括常规调驱技术、化学驱技术、生物调驱技术等多种方法。
随着调驱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文留油田的注水效率明显提高,油田的采收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调驱技术的应用为文留油田的稳产增产奠定了基础,进一步推动了油田的发展进程。
文留油田调驱技术是提高油田产量、优化油田开采效率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文留油田调驱技术将在未来取得更好的效果,为油田的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 正文2.1 文留油田调驱技术原理文留油田是我国重要的油田之一,为了提高油田的开发效率和采收率,文留油田调驱技术被广泛应用。
文留油田调驱技术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改变油藏中的孔隙介质性质和渗透性,调整地层压力分布,改善油水相对渗透率差异,从而增加原油采收率。
文留油田调驱技术应用情况主要包括水驱、气驱、聚合物驱等多种方法。
深海勘探中的智能装备技术进展

深海勘探中的智能装备技术进展在人类对地球的探索历程中,深海一直是最神秘且难以触及的领域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装备技术在深海勘探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我们揭开深海的神秘面纱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深海环境极其恶劣,高压、低温、黑暗,且地形复杂多变,这对勘探装备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传统的勘探装备在这样的极端环境下往往面临诸多挑战,而智能装备技术的出现则为解决这些问题带来了新的希望。
智能机器人是深海勘探中的一大亮点。
这些机器人具备高度的自主性和适应性,能够在没有人类直接控制的情况下完成复杂的任务。
例如,它们可以自主规划路径,避开障碍物,对海底地形进行精确测绘。
一些先进的机器人还配备了高分辨率的摄像头和传感器,能够实时采集图像和数据,并将其传输回地面控制中心,让科学家们能够及时了解深海的情况。
在深海勘探中,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新型的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化学传感器等能够更加精确地测量深海环境中的各种参数。
这些传感器不仅能够承受深海的高压和低温,还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通过这些传感器,我们可以获取有关深海生态系统、地质结构和海洋化学等方面的宝贵信息。
智能装备的通信技术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由于深海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很远,信号传输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然而,随着水声通信技术的不断改进,数据传输的速度和稳定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现在,我们能够更加高效地将深海中的数据传输到地面,实现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
深海勘探中的智能装备还包括先进的采样和分析设备。
以往,在深海中采集样本并进行分析是一项极为困难的任务,但现在,智能采样设备能够根据预设的程序,自动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本。
而在样本分析方面,微型化和自动化的分析仪器能够在深海环境中直接对样本进行快速检测和分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除了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在深海智能装备中也起着关键作用。
智能化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软件能够从海量的勘探数据中快速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深海的奥秘。
HS油田裂缝油藏深部调驱技术研究及应用

新疆化工
21 0 1年第 1期
通过大规模 的重复调剖堵水措 施 , 裂缝水窜通道
得到有效封堵 , 裂缝储层 比例不断下降 , 双重介质 储层 占比增加 , 天然裂缝 的封堵 , 使在试井上表现 为裂缝型储层模 型 向双重介质转化 H S油 田现
温度 3 ℃ 一 O ; 胶时 间 1 3 d 残余 阻力系 O 9℃ 成 —0;
从 18 年开始进行调剖堵水 治理 , 99 大量高强
度堵剂的使用 , 使裂缝水窜通道 得到 了有效 的封 堵, 注入水利用率提高 , 水驱效率提高。 从 H 油 田历年不 稳定 试井 资料 统计 可以看 S 出, 初期裂缝非常发育 , 裂缝储集层 占比达 3 .% 。 46
2 6
流过程中所起的作 用是很大 的, 以特高导流裂缝 系统和特低渗流基质共存为特色 。
1 12 裂缝水驱油机理 ..
开发 中存在 以下问题 : 初期油井产能不到 ① 位, 低产井多 , 产量递减快 , 采出程度低。② 油井
通过裂缝水驱油机理的真实砂岩微观模 型实 验研究认为 , 注入水驱油过程 中有 高含水井多。③ 水驱控制 程度低 , 水驱效果差。④ 多轮次各项措施后 , 治理
难度加大。 多年来开展 了大量 的工艺试验 , 最终确定 了 以油 田调剖堵水为 主要治理措施 , 并取得 了突破 性 的进展。多轮次 的调堵措施后 , 近井地带含油
个是裂缝 或大孔道 中部水驱油 的推进速度 , 另 个是束缚水剥离油膜向前推进的速度。
针对裂缝性油藏及大孔道处理研发 了预交联 技术 , 其核心技术为交 联剂 的复合选 用。通过 室 内实验 , 筛选 出耐温性 、 抗盐性、 剪切性及 稳定 抗
性 良好 的交 联 体 系 , 通 过 流 动实 验 评 价 其 耐 冲 并
国内深部调驱技术研究进展

丙烯 酰 胺凝 胶 、 膨 型凝 胶 颗粒 和乳 液 等堵剂 体 系 , 体 通 过 将调 驱 剂 注入 储 层 深 部 而 对 水相 形 成 封 堵 , 迫 使 注入 水 进入 原 来 波 及 少 的 区 域 , 而 扩大 水 驱 波 从 及范 围、 善驱油 效 率 [ 。 目前 , 部调 驱 技术 发 展 改 3 ] 深 迅速 , 药剂 研 究开 发 、 在 数模 技术 和施 工 工艺 技术 等 方面 取 得 了很多 新进 展 。 1 深 部 调驱 剂 的研 究开 发 我 国深 部调 驱技 术起 步 于 9 代 , 入新 世 纪 O年 进 后 , 于 油 藏工 程 的深 部 调 剖 改 善水 驱 配 套 技 术 的 基 提 出, 向深 部调 驱 技术 提 出 了更高 的要 求 。 由于 处理 目标是 整 个 油 藏 , 业 时 间 长 , 调 驱 剂 的 流 变 性 作 对 能 、 堵性 能 、 封 耐久 性 能 以及旖 工工 艺 技术 等方 面都 提 出更 高要 求 。 目前使 用 的深 部调 驱剂 主要 包 括 : 部 分 水 解 聚 丙 烯 酰 胺 ( 下 简 称 HP 以 AM ) 凝 胶 深 部 弱 调驱 技 术 、 AM 胶 态 分 散 凝 胶 ( DG) 体 膨 型 凝 HP C 、 胶 颗粒 、 AM 反 相乳 液 、 HP 含油 污 泥复 合调 驱剂 等 。
2 1 年第 6 00 期
内 蒙古 石 油 化 工
7 3
国 内深 部 调 驱 技 术 研 究 进 展
赵 梦云 张 锁 兵 欧 阳 坚 赵 青。 , , ,
(. 国 石 油 勘 探 开 发 研 究 院 油 田化 学 研 究 所 ;. 国石 油 集 团 安 全 环 保 技 术 研 究 院 , 京 1中 2中 北 1O8) O O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