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留油田文十东块油藏应用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技术的效果与认识
调驱驱油“两用型”微球乳液的研制及应用

调驱驱油“两用型”微球乳液的研制及应用发布时间:2022-01-19T02:40:52.754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1年24期作者:董凌辰[导读] 微球乳液,由于粒径小、遇水膨胀,具有“注得进、能移动、水不敏感”等特点,膨胀后微球依靠架桥理论对孔吼可以逐级调堵,依靠粘滞力控制流度。
中原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457000摘要:本文针对微球乳液调驱剂生产过程中大量乳化剂学浪费的问题,研制出调驱驱油“两种型”微球乳液,该乳液水相可用于深部调驱,用于控制表活剂驱油过程中窜流问题,耐温达120℃、耐盐20*104mg/L,阻力系数≥20,乳化剂具有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作用,可使目标区块油水界面张力达10-2mN/m。
现场配合表活剂驱应用2井次,注入调驱剂10829方,表活剂27675方,对应油井累计增油981.4吨,增加可采储量1.06万吨,自然递减降低6.82个百分点,采收率提高2.75个百分点。
关键词:微球乳液;耐温抗盐;调驱驱油;油包水引言微球乳液,由于粒径小、遇水膨胀,具有“注得进、能移动、水不敏感”等特点,膨胀后微球依靠架桥理论对孔吼可以逐级调堵,依靠粘滞力控制流度。
通过调整粒径与孔吼的匹配关系即可满足不同目的的需要。
但目前生产过程中加入的乳化剂体系完成小“乳液聚合”功能后,失去作用,不具有降低原油界面张力,且与驱油用表活剂配伍性不确定,使用过程中有可能降低驱油用表活剂效果。
本文提供一种新型微球乳液配方,以中原油田文25东为目标区块,配方中所用的乳化剂进入地层后,可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起驱油作用。
该体系可以弥补单注表面活性剂不具备流度控制的不足,单注聚合物微球不具备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能力的不足的缺点。
1、研制思路针对中原油田中高渗油藏特点及条件(温度、矿化度),在水相配方中,引入功能单体,提高微球乳液的耐温抗盐性;优选乳化剂,使水相与油相形成稳定的“W/O”型微乳液,同时,所选乳化剂可降低目标区块油水界面张力。
中渗油藏多元共聚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技术

中渗油藏多元共聚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技术石爱华【摘要】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middle oil reservoir of the Zhongyuan Oilfield is in the late stage of high water-cut development,the remaining oil is scattered and the conventional dispersant has poor temperature tolerance and salt tolerance, and the effective period is short.A multi-component copolymerization synthesis method was used to develop a multi-component copolymer microsphere formed by polymerization of "acrylamide monomer,2-acrylamido-2-methylpropanesulfonic acid monomer and N-vinylacrylamide monomer".Deep adjustment drive system.%针对中原油田所属的文中油藏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零散,常规调驱剂耐温耐盐性差、有效期短的问题,开展了聚合物微球调驱机理研究.采用多元共聚合成方法,研发了由丙烯酰胺单体、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单体和N-乙烯基丙烯酰胺单体聚合而成的多元共聚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体系.【期刊名称】《化工设计通讯》【年(卷),期】2018(044)004【总页数】2页(P68-69)【关键词】油藏;多元共聚;深部调驱;耐温抗盐【作者】石爱华【作者单位】中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河南濮阳 457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1 多元共聚冻胶微球深部调驱体系研究文中油田经过30多年的注水开发,目前已经步入高含水后期开发阶段,2000年至今经历了交联预交联复合调驱、预交联颗粒凝胶调驱、多功能复合凝胶调驱等多种调驱(剖)技术,但以地面交联凝胶颗粒为主,经过多轮的调驱(剖)以后,油井的增油降水效果逐步变差,见效期缩短。
中原油田文25东块聚合物微球调驱研究与应用

现 了注入压 力升 高、 波及体 积改善和 明显增 油的 目的 ; 通过微球 调驱 , 区块 自然递减显著 下降 , 田稳词 :高温高盐油藏 ; 剩余 油挖 潜 ; 聚合物微球调驱 ; 实验评价 ; 矿场应 用
网络 出版地 址 :ht:ww . k.ekms e i5 . 1.E2 10 2 9404hml t / wc i t c / t l 11 8 .02 9 8 4.0 . p/ n n/ d a/ 7 T 0 t 娄 兆彬 , 李涤 淑 , 范爱 霞 , . 等 中原 油 田文 2 5东块 聚合 物微 球调 驱研 究 与应用 []西南 石油 大学 学报 : J. 自然 科学 版 , 02 3 () 15 3 2 1 , 45 :2 12
Vo1 4 No.5 .3 0c . 01 t2 2
讲 学 j崴 扛 I :
编 辑部 网址 :h t I t p:l www. u b t m s wp x .o
文 章 编 号 :17 —5 8 (0 2 0 — 15 8 6 4 0 6 2 l) 5 0 2 —0 中 图 分 类 号 : E 5 T 37
中原 油 田属 储层 变 化 大 、 均 质 强 的 断块 油 气 非
1试 验 区概 况
探讨聚合物驱油技术在过渡带油层驱油效果

探讨聚合物驱油技术在过渡带油层驱油效果聚合物驱油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油田开发的密集驱油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采收率,降低采油成本。
过渡带油层是指位于低孔隙低渗透层和高孔隙高渗透层之间的过渡区域,由于渗流条件复杂,不同层位的流体不易混合和移动,导致开采难度大,采收率低。
本文将围绕聚合物驱油技术在过渡带油层驱油效果方面展开探讨。
聚合物驱油技术是一种通过注入聚合物混合液使原油粘度降低,增加渗透率,使原油更容易被开采的方法。
该技术在过渡带油层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改善渗透率过渡带油层由于孔隙结构变化大,导致渗透率低,并且油水分布不均匀,导致原油难以被开采。
聚合物驱油技术可以通过将聚合物混合液注入到过渡带油层中,使聚合物与水和油混合,从而改变渗透率和水和油的分布。
聚合物是大分子结构,可以形成聚合物分子链网,减少孔隙通道的数量,使原油更容易流动,从而提高渗透率,改善流体分布。
二、提高采收率过渡带油层的原油粘度大,开采难度大。
聚合物驱油技术可以使原油粘度降低,使原油更容易被开采。
聚合物分子具有分散原油分子的作用,可以将油分子分散在水中,形成胶体粒子,使原油粘度降低,使原油更容易流动,从而提高采收率。
三、减少采油成本过渡带油层开采难度大,采收率低,导致采油成本高。
聚合物驱油技术可以通过改善渗透率和降低原油粘度,减少采油成本。
聚合物混合液的注入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操作,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技术,可以减少开采投入,降低采油成本。
结论聚合物驱油技术在过渡带油层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改善渗透率,提高采收率,降低采油成本。
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到渗流条件、孔隙结构、聚合物分子大小等因素,进行混合液的调配和注入方案的制定,以实现最佳的驱油效果。
聚合物微球调驱在高温高盐油藏的研究与现场试验

22 对 高渗通道 的封堵 强度 实验 .
在原 始渗 透率 为20 m 0 0 D的砂管 里 的封堵 效果 如下 图所 示 。 封 堵实验 的基本 条件 如下 :砂管长 度1 ,4 米 个测压 点 ,微 球浓度
多 ,其 中堵 水调剖 技术 ,施 工工艺 简单 ,实施规模 小 ,成本 收 周期短 ,是 油田实习! I 控水稳 油 、提 高采收率 的一项 主导 工艺 。受 复杂 断块油藏 高温高 盐及 地层物性 的影响 ,无法开 展常 规的聚合 物三 次采油 。因此 在井网 相对完善的 单元 ,加强堵 水调 剖工作 , 提 高原 油采 收率 。近 几年 ,在 营8 、营1 、辛4 、辛 l等 区块进 7 7 l 行 水井 调 剖 .应 用多 种调 剖 工艺 技术 ,取 得 了 一定 增 油降 水效 果 。但现有 的调 剖工艺技术 已不能满 足东辛 复杂 断块油藏 的开 发 应用 ,急需 寻找有效 的新方 法 ,聚合 物微球 调驱技 术正 是为了解
维普资讯
技 术 创 新
肉 I 科 技 20 工 07
聚 合 物 微球 调驱 在 高温 高盐 油藏 的研 究 与 现 场 试 验
刘 敏 张 良涛 陈 庆 华
( 国石化 分公司胜利 油田东辛 采油厂 ) 中
摘 要 聚合物微球调驱技 术是利 用微球 遇水膨胀的特性封堵地层孔喉 ,实现液 流改向 该技 术在新立村油田 # 12 1 .0 x3 井 组 、永8 1 井区进行 了先导试验 ,取得 了良好的增 油降水 效果 室内、现场试验表 明.聚合物微球具有 耐温耐 盐、剖面改善效果 —1 好 、增 油降水 明显 、可卖现 在线注入 的特点 ,该技 术为东辛复杂断块 油藏提 高采收率提供 了有 效途径 。 关键词 高温 高盐油藏 聚合物微球 深部调驱技 术 耐温抗盐 实验研 究 现场 应用
聚合物微球深部调剖剂

聚合物微球深部调剖剂技术方案及说明在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由于地层非均质性的存在,注入水沿高渗层突进,油井产水率逐年上升。
在水驱和聚合物驱过程中,注入水和聚合物溶液沿高渗透层不均匀推进,纵向上形成单层突进,横向上形成舌进,造成注入水和聚合物溶液提前突破,致使中低渗透层波及程度低、驱油效果差,严重影响了水驱和聚合物驱的开发效果,注水井调剖、油井堵水已成为油田稳产增产的重要措施。
但随着常规调堵措施轮次的增加,近井地带剩余油饱和度下降,增油效果变差。
只有通过深部调堵才能更有效地调整、改善油藏的非均质性,从而提高注入液体积波及系数,提高注水采油阶段的原油采收率。
目前,现有深部调剖存在无机堵剂易沉淀,不能进入地层深部封堵;可动弱凝胶交联不可控性、成本高;水膨体聚合物凝胶颗粒大、存在注入深度与封堵强度之间的矛盾、破胶较快等缺点,导致现有调剖技术的深部调剖效果不佳。
针对如上情况,我公司开发了以AMPS、AM、氢氧化钠、特殊交联剂、司班、吐温、引发剂等合成的聚合物微球深部调剖剂。
该聚合物微球深部调剖剂依靠纳米/微米级聚合物微球遇水膨胀来逐级封堵地层孔喉实现其深部调剖堵水的目的。
该聚合物微球最外层是水化层,使微球在水中稳定存在,不会沉淀;微球具有弹性及变形性。
由于聚合物微球机械封堵位置为渗水通道的孔喉,大幅度提高微球的使用效率。
由于聚合物微球的初始尺寸小,且水相中呈溶胶状态,是稳定体系,可以实现进入地层深部。
该产品作为一种新型聚合物微球深部调剖剂,具有以下技术优势:1、各项指标均达到标准要求(1)外观:棕黄色半透明均相液体;(2)固含量≥45.0%;(3)密度(25℃):0.95—1.05g/cm3;(4)可析出固形物含量≥20.0%;(5)分散性能(1%浓度,搅拌5min):静置24h后不分层;(6)初始粒径≤500nm的颗粒数:≥80.0%;(7)膨胀倍数(70℃,蒸馏水,7d):≥10;(8)梯度膨胀倍数(70℃,蒸馏水):1d ≥1.52d ≥5.03d ≥8.0;(9)耐温、耐盐性(85℃,10%NaCl,7d):无沉淀,膨胀倍数≥5.0;(10)有机氯含量0.0%。
注水油田深部调驱的概念、实践与认识

由注水井井口压降曲线计算
t 0
p(t)dt
值
深部调驱的决策技术
PI 值定义式为:
t
PI = 0 p(t)dt t
式中, PI —注水井的压力指数(MPa); p(t) —注水井关井时间t后井口的油管压力(MPa); t —关井时间(min)。
厚度 岩性 孔隙体积
试验区的基本情况
数据 0.49 km2
60.00×104 t 8.02×104 t 51.98×104 t
13.37% 2.51% 1166.0~1197.9 m 5.4 m 砂岩
130×104 m3
项目 原始含油饱和度
原始渗透率 孔隙度 油井数 水井数
区块日产液 区块日产油 综合含水率
1. 蒙古林油田西部试验区 2. 胜坨油田坨11南试验区 3. 埕东油田东区西北部试验区 4. 老河口油田桩106老区试验区
蒙古林油田西部试验区
蒙古林油田西部调驱试验区构造井位图
蒙古林油田西部试验区
试验区注入井的有关数据
注入井 有效厚度(m) 孔隙度(%) 注水井控制的孔隙体积(m3) 井组地质储量(×104t) 井组地质储量(t) 井组产液(m3·d -1) 井组产油(t·d -1) 含 水 率(%) 采出程度(%) 日注水量(m3·d -1) 注入压力(MPa)
二、深部调驱的实践
1. 蒙古林油田西部试验区 2. 胜坨油田坨11南试验区 3. 埕东油田东区西北部试验区 4. 老河口油田桩106老区试验区
埕东油田东区西北部试验区
埕东油田东区西北部试验区井位图
文留油田文24块油藏再认识与挖潜

文留油田文24块油藏再认识与挖潜发布时间:2021-08-25T11:53:11.700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第4月第11期作者:苏志国[导读] 文24块构造由于局部构造异常复杂、断层认识不清、剩余油分布零散、油水井损坏等原因导致开发程度较低,剩余油潜力较大。
苏志国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文留采油厂河南濮阳 457171[摘要] 文24块构造由于局部构造异常复杂、断层认识不清、剩余油分布零散、油水井损坏等原因导致开发程度较低,剩余油潜力较大。
通过对该区块构造、储层等重新再认识,摸清剩余油分布规律,采取油水井调整挖潜措施,改善油藏开发效果。
【关键词】文24块油藏再认识1现状文24块油气藏是文留油田一个较小的区块,属高压、中高渗层状复杂断块油气藏,具有埋藏浅,物性好等特征。
文24块油气藏从1989年进行试气、试采, 1990年布署开发井网投入开发,方案利用老井3口(文24、24-2、10-34),采取衰竭式开采。
1992-1995年完善开发井网, 1996-2002年实施开发调整, 2002-2005年在构造研究的基础上,新钻调整井3口(56-9、56-11、56-22),实施改采井2口(56-5、10-83),2006年以来进入低压低产零星调整阶段。
截止2019年12月,文24块开油井3口,日产液56.6t/d,日产油3.8t/d,综合含水93.35%;年产油0.1280×104t,累积产油18.56×104t,地质采油速度0.22%,采出程度32.01%,可采储量采油速度0.67%;注水井开井3口,日注水平64m3/d,累积注水61.76×104m3,月注采比1.09,累计注采比0.81。
2 再认识内容2.1构造再认识近年来,随着钻井资料的不断增加,资料丰度和质量的提高,为正确认识该区的构造提供了依据。
通过精细地层对比和构造精细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一些新认识:(1)文东1号断层:是一条产生较早持续活动的断层,它贯穿了整个文留构造,断距600-1000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圳 _
1 3
7 9 1 l l 9 t 3 5 7 1 l
圈 1 毛细 管压 力计井底生产 压力监测数据 7
41 .0 投 产 诱 喷 创 新 技 术
图 1 8 1 8 0 7井治理前后生 产情况对 比 52 8 1 . 0 7井 的 成 功 治 理 , 盐 下 油 田类 似 高 产 井 为 的 修并 作 业 积 累 了 宝贵 而 丰 富 的 经 验 , 间接 效 益 其 也是 很大 的 ,
一
5 , 油 速 度 0 7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近 年 来 经 过 J, 调 驱 , 发 4 采 .6 1 轮 开 状 况 逐渐 变 好 , 是 进 入 2 0 但 0 7年 以 后 , 发 状 况 变 开 差 , 井 含 水 上 升 , 井 分 注 不 见 效 , 间 吸 水 差 异 油 水 层
发 3 0年 的 文 留 油 田 文 十 东 块 来 说 , 疑 是 一 次 有 益 的 尝 试 。 两 个 井 组 实 施 后 取 得 了 较 好 的 开 发 效 果 。 无
关 键 词 : 球 I 驱 , 入 I 堵 I 面 微 调 注 封 剖
中图分 类号 : TE3 7 5 文 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 7 8 (O O O 一 O 2 一 o 10 - 9 12 1 )9 11 3 因 此选 择 在 文 1 0— 1 1断 层 以 北 区 域 开 展 先 导 试验 , 行 聚合 物微 球 深部 调 驱 试验 。文 1 一1 进 O 1断
采 用 了密 度递 减 、 合 降压 , 续 替 喷和 先期 解 组 连
堵 技术 , 证 了安 全快 速 投产 和 稳定 高产 。 井治 理 保 该
前 1 tm 油 嘴 生 产 , 压 低 于 6 P 产 量 低 于 2 0 / 9r i 油 M a, 0 t
d, 理 后 1 rm 油 嘴 生 产 , 压 高 于 I M P 产 量 高 治 4 a 油 O a,
高 于 作 业 前 的 产 量 , 产 7个 月 后 , 前 日 产 油 量 仍 生 目
为 了实 时 永 久 监 测井 底 生产 压 力 , 批 成 功 应 首 用 了 毛 细 管 压 力 计 , j高 压 高 含 H z 和 C0。 永 久 Y , S 井
维持 在 3 0 5 t的 水 平 , 气 股 份 公 司 取 得 了 较 大 的 经 油
7 , 透 率 为 1 5 7× 1 m。 渗 1. 0 ,地 质 采 出 程 度 4 . 8
9 . × 1 ‘, 出 程 度 为 5 . 4 。包 括 4 口注 水 井 32 0t 采 06
( 1 文 0— 2 — 6 — 8 、 1 一 1 ) 6 口 采 油 井 ( l 5 8 6新 O 1, 文 o
2 1 年第 9 00 期
内 蒙 古石 油化 工
l1 2
文 留油 田文 十 东 块 油 藏 应 用 聚 合 物 微 球 深 部
调 驱 技 术 的效 果 与 认 识
刘 斌 , 桂 阳 , 志 勇 , 相 景 , 于 洪 王 朱登 云
( 原 油 田分 公 司采 油 一 厂 采 油 一 区 ) 中 摘 要 : 合 物 微 球 深 部 调 驱 技 术 作 为 三 次 采 油 阶 段 的 新 技 术 , 缓 解 层 内 和 层 间 矛 盾 , 于 已开 聚 能 对
大 。 4 9 . 完 井 监 测 创 新 技 术
9 — 8 -9 一l Z文 侧 3 文 侧 1 —l ) 7 Z 4 O、 0、 O 4 。截 止 到
20 0 8年 1月 底 , 井 区 日产 液 水 平 3 O / 日产 油 水 该 7 t d, 平 1 .3 / 含 水 9 . % , 液 面 7 3 ,日 注 水 平 5 t d, 5 9 动 3m 3 m d, 计 注 水 86 5 73× 1 ‘ , 计 产 油 07 / 累 . 8 m 累 0
此打 开 了局面 , 油 气股 份 公 司赢得 了很大 的声 益 , 在
并 将进 一 步拓 展 技术 服务 范 围。
5 1 通 过 应 用 一 系 列 的 新 技 术 ,8 1 . 0 7井 经 过 安 全
隐 患治 理 后 成功 地 恢 复 了高 产 , 且 作 业 后 的 产量 并
收稿 日期 :0 9 2 4 2 0 —1 —1 作者简介 : 斌( 9 5 ) 中国石 油大 学( 东) 本科 , 刘 17一 , 华 , 工程师 , 中原油 田分公 司采油一厂 。
层 以 北 区 域 含 油 面 积 0 6 k 。控 制 石 油 地 质 储 量 . 6m ,
1 基 本 概 况 文 留 油 田 文 十 东 块 含 油 面 积 1 2 m。 控 制 石 油 .k , 地 质 储 量 1 9 1 ‘, 定 采 收 率 5 . , 定 可 采 6 × 0t 标 44 标 储量 9 2×1 ‘。 主 产 层 为 s 0t 3中 7 1 孔 隙 度 为 2 . — 0, 2
济效益 ,
监测提 供 了新仪 器 。
彻 l
—— ————————1
,
一
√
L 2 5 D
+ 日 懈
2 ∞ ]
“
+ n 0 梃
l 自 —
● -_…
¨
…
…
r —— — —一 ———
.
l ∞
1 — — — — — 一
一
…
l,——-——■ ■■●■H -
于 3 0/ 0 t d。效 果 十 分 明 显 。
5 效益 分 析及 结论
5 3 作为 主 要 技 术 服 务单 位 的 吐 哈石 油 技 术 服 务 . 公 司 , 该 井 取 得 了 2 9万 元 的 直 接 经 济 效 益 , 为 在 5 最 重 要 的 是 : 过 该 井 的 服 务 , 们 的 大 修 服 务 市 场 从 通 我
12 2
8.2766× 10 t。
内 蒙 古石 油化 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