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3篇
大学生创业成功典例3个

大学生创业成功典例3个创业就是赚钱,人要有梦想,需要敢闯敢干。
这是很多年轻创业者的内心写照。
那么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大学生创业成功典例3个,就跟着小编一起看看吧,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学生创业成功典例一:大学生卖菜打造农业观光园销售额超200万从不懂农业的大学生到现在已经拥有超过200亩的农业观光园,销售额超过200万元的农业品牌公司。
这个由5位大学生创业打造起来的农业品牌“东方锄禾”,靠着团队的才干和坚持,将事业越做越大。
摆摊卖菜了解市场需求1985年出生的吴书柱和1986年出生的龙运海都是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的学生,一个学市场营销,一个学电子商务。
2010年,来自农村的吴书柱毕业后想要自己创业,他率先开始关注璧山。
为了了解市场需求、积累农业知识,他们在农贸市场门口摆摊卖过十多天的菜。
发现市民对安全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却苦于无处购买,而绝大多数农民似乎还没看到这一市场需求。
于是,他俩决定创办农业公司,教农民种好卖的菜,帮农民卖菜。
四处推销打开蔬菜销路在璧山农委的帮助下,2010年8月19日他们正式成立了公司。
有29家农户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和他们进行了合作。
然而,卖菜挣的钱少之又少,龙运海又想出新招——大批量的收购农产品,销售给各餐馆和食堂。
不过,对于没有任何人脉积累和关系网络的大学生而言,销售过程异常艰难。
龙运海说,因为他们的菜从璧山运过来,比当地的菜便宜,遭到当地菜贩子不满,但他们没有放弃。
媒体帮助赢来创业转机2012年,受天气影响,蔬菜价格一降再降,龙运海收来的农作物以低于成本价还卖不出去,几乎把他逼到了绝境。
无奈之下,龙运海想到了求助媒体,在有关部门的协调下,他们的蔬菜不仅卖了出去,而且还和大学城几所高校的食堂有了长期的合作。
有了固定的收入来源,龙运海通过流转农民土地,开办“东方锄禾”观光农业园。
今年春,龙运海将璧山城郊流转的200多亩土地打造成草莓等蔬果种植园,教授农民养殖生态猪、土鸡等家禽。
大学在校创业成功案例

大学在校创业成功案例【篇一:大学在校创业成功案例】在校大学生例子一:1980年,钱俊冬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县赫店镇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
他从小就立志要考上重点大学,毕业后找一份好工作,改变家庭贫困的生活。
1999年,父母做生意借来的8万元钱被人骗走,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由于家庭经济据,钱俊冬随父母来到天津大港。
靠着父亲做卤菜的手艺,全家人在一个偏僻的小巷子租住下来,省吃俭用,挣钱还借款。
刚到天津时,钱俊冬特别向往大学生活,所以,一有空闲他就去附近的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转悠,并结交了一些大学生朋友。
通过与大学生的交往,他知道了大学生毕业后将会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于是,他就有了上大学后一定要自己挣钱的想法。
钱俊冬把自己整天关在屋里,除了复习功课,数百本从旧书摊上购来的杂志被他一页一页地翻过,大量成功人物的创业刺激着钱俊冬活跃的大脑,特别是那些大学生通过勤工俭学改变自己命运的文章,让他意识到,要想成为一名成功人士,单靠找一份好工作是实现不了的,必须从底层做起,走自主创业的道路。
开学一周,掘得第一桶金2000年,钱俊冬考上了陕西长安大学。
当学校的录取通知书送到家里时,父母既欣喜又发愁,生意的失败使他们债务缠身,已经没有能力支付儿子上学所需的费用。
最后,全家人东借西凑好不容易才弄到2000多元钱。
开学报到的那天,钱俊冬攥着2000元现金,在报名的长队里他一次一次退到最后面。
后来他鼓起勇气找到辅导员,终于争取到了缓交学费的机会。
安定下来后,钱俊冬的心中萌发出一种坚定的信念:越是日子困窘,越要咬紧牙关,想办法去改变命运。
开学第三天的下午,钱俊冬正独自在寝室里翻阅新课本,一位师兄推门进来推销随身听。
正在这时,几位室友也回到了寝室。
结果,这位师兄没费多少口舌,4部随身听以每部80元的价钱被室友买下。
这件事情使钱俊冬隐约地觉得一种商机和一个比较大的消费群就在自己身旁。
后来,他从同学那里打听到在西安东郊有两处小商品批发市场。
近年来大学生创业案例

近年来大学生创业案例关于近年来大学生创业案例有哪些呢?自主创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也愈发地重要,不仅可以提供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市场压力,还能促进创新,提高经济效率。
作为创业生力军的大学生,如何选择就业也是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近年来大学生创业案例,希望能够帮到大家!近年来大学生创业案例篇一:柔弱女生创业开办“密室逃脱”一个暑假,赚了近10万元,连普通上班族都难以实现的收益,一名95后大学生却做到了。
刚一开学,武昌工学院2013级财务管理专业的刘伶菲就成为了校园的创业明星。
刚刚过去的暑假,完全无休。
5月底,刘伶菲和几个同伴开办了1128真人密室逃脱店,马不停蹄的生活让这个95后的小姑娘有些不适应。
“没想到这么快盈利就过5位数了。
”昨天,刘伶菲熬夜做完店铺暑期的账目,看到账面上近10万元的利润,欣喜不已。
因为“追星”她们走到一起“我们5人是因为喜欢歌手TFBOYS成员之一的易烊千玺在网上相识、相知。
”谈及开店的合伙人,刘伶菲不好意思地说道。
此后,5个因追星而熟悉的女生经常相约一起玩真人游戏。
“既然大家都喜欢玩真人秀游戏,为什么不自己开店呢?”刘伶菲和同伴们经过调研后发现真人秀游戏中密室逃脱游戏最受年轻上班族和“学生党”的喜爱,创新发展的潜力也大,于是当她提出一起创业开办“密室逃脱”的店铺,女孩们一拍即合。
三月份,她们考察江汉路所有密室逃脱店,玩遍40多个主题,终于敲定了店址。
“取什么店名?”想到彼此是因为追星而识,大家不约而同的想到了店名——1128。
因为“1128”是易烊千玺的生日,小店的标志也是由“易”字变化而成。
用所学专业“实践创业”5个合伙人中有两个女生已经工作,其余3个是在校生,刘伶菲的年龄最小。
财务管理专业的她跟爸妈商量了创业的事,向他们预支了下一年的学费。
“其实拿到这笔‘学费’心里挺紧张的,我已经跟他们保证无论创业结果如何,他们都不用操心下一年的学费。
”谈起这事,刘伶菲有些不好意思。
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案例精选

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案例精选对于创业来说,新的路可能在别人不敢走的地方,也可能在别人不愿走的地方,看看那些大学生创业的实例,学习他们的方法,从故事中找到自己的成功道路。
店铺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案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案例篇1大学生做校园旅游营收百万去年夏季从福州大学至诚学院毕业的林金培,如今已拥有7家实体门店、30多名员工。
今年3月,他和其他3所高校的6名大学生成立了一家投资公司,专注于做“高校中间渠道商”,“商家让利给我们,我们再让利给大学生,从中获取微薄利润”。
该公司运营半年来,营业额超过800万元,利润近百万元。
而这一切,都得从他大二时当在校学生代理说起。
从代理校园旅游起步2008年6月22日星期日期末到了,大家都忙于准备复习考试。
我的校园旅游代理市场也开始进入淡季。
掐指算算自己做这个学生代理也有半年多了,收获还不小。
去年10月,我花了两周时间在校门口察看,发现周末两天就有15辆旅游巴士从这里出团,按每辆车40人计算的话,就有600人出游。
一个7000多人的学校,周末就有近10%的学生出游,可见大学生旅游市场的潜力之大。
我想代理校园旅游市场应该不错,于是就上门找旅游公司谈。
在校园占据份额最少的那家旅行社给我的返点最高,我决定给他们拉生意。
万事开头难。
第一个星期,靠朋友的关系仅仅成交了一单。
从第二周开始,我在校园贴海报、在路边发传单,课后挨个宿舍推销自己的“产品”,渐渐地有人开始主动联系我,并陆续接到一些集体出游的单子。
其中2006级土木工程专业200人集体出游,是我接到的最大一单,单笔就赚了1200多元。
前两个月,总共接了20多单集体出游,有了6000多元的收入,也算是“第一桶金”吧!这个学期初,我在学校成立了见习与创业协会,自任会长。
我们的协会像是一支创业团队,设有市场部、网络部、宣传部,40多名协会成员平时参与旅游代理业务。
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不到半年时间就有盈利4万多元,同时还增设了驾校报名项目。
经典大学生创业案例3篇

经典大学生创业案例3篇不放弃,始终怀揣着创业梦想,用敢拼敢闯的韧劲一路微笑着,终究会把磨难走成风景。
那么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经典大学生创业案例3篇,就跟着小编一起看看吧,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经典大学生创业案例一:90后女大学生开网店,创2000万销售神话!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和所有人一样,经历过高中考,爱美丽,自喜于小小的才华,热爱音乐,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又或者,被归类为网络上一个家喻户晓的群体——90后。
目前还是高校学生,正准备跨入最后的一学年。
这里我先为大家上一张小照,希望能和看帖子的您成为朋友。
由于我家开的是专门为知名的一些欧美大牌服装做代工生产的工厂,这些衣服在商场专柜的价格都是好几千元,是国际一线品牌厂商顶尖设计师的原创设计,所以,从小我就受到服装的熏陶,很喜欢漂亮的衣衣。
当然,在我成长的过程中自然也就萌发出了很多对服装设计以及搭配的灵感和爱好。
对,就是这个爱好,让我每当看到一件设计得特别出色的衣服,就常常会研究好几天,感悟设计师所想表达的内容。
这个爱好,已经是我血液里面流淌的东西了,是我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淘宝网让我的爱好得到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让我跨出了自己人生路途上非常重要的一步,轉向服装网络销售,让个人爱好和现实工作得到完美结合,为了自己非常喜欢的东西而工作,我觉得这对于我来讲,是最美妙的事情啦!刚进入淘宝的时候,我仗着自己有强大的货源优势,但我啥都不会呀,不会拍照,不会处理图片成为自己想要的大小,更加不懂如何营销,只有一颗创业的决心。
当然,做的结果可想而知......有时旺旺整天都不会响一声。
有决心,这个很容易,但有耐心,这个真的好难。
当你倾注了满腔热诚为一件事情打拼,得到很差的结果,我想谁都会很难坚持下去。
我也一样,都有过好几次放弃的念头了,但总鼓励自己说:再做一个月,说不定会好起来的 (2010)年初认识了老高,他帮我分析了我的实际情况,然后直接告诉我:"你的最大优势是货源,最大劣势是经验,那你就让精通营销而缺乏货源的卖家帮你一起做吧!"一句话让我豁然开朗,在老高的帮助下,我开始弄起了分销,做专业的供货商。
创业创新大学生创业的成功案例分析

创业创新大学生创业的成功案例分析近年来,大学生创业成为了社会中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创业创新的浪潮中,有些人凭借着独特的创意和勇敢的决心,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成功的大学生创业案例,探讨他们成功的原因,为广大大学生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案例一:李明的互联网创业之路李明是某985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大学生。
大学期间,他对互联网技术充满热情,并且关注着市场上的互联网新兴趋势。
毕业后,他看准了社交电商领域的发展潜力,坚决决定创办自己的互联网公司。
李明在创业初期,凭借着自己的技术实力和市场敏锐度,迅速搭建了一支优秀的团队,共同开发出一款结合社交和电商的创新产品。
通过巧妙的市场策略和产品创新,他们很快吸引了大量用户,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了脚跟。
李明成功的秘诀在于他敏锐地抓住了市场机会,并且凭借自己的技术优势迅速实现了产品的落地。
此外,他还重视团队建设,善于团结员工的力量,使整个公司的执行力大大增强。
案例二:王芳的创新教育项目王芳是一位教育学专业的大学生,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关注着教育领域的发展动态。
毕业后,她深入调研发现,传统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学生的需求。
于是,她决定创办一家专注于创新教育的公司。
王芳的创新教育项目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通过开发一系列启发性的教育课程和活动,帮助学生发展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她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将课程推广到全国各地,并建立了良好的口碑。
王芳的成功经验在于她对教育行业的深刻理解和对教育创新的强烈愿望。
她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创新思维,打造出了与传统教育模式差异化的项目,成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的关注。
案例三:刘强的绿色科技创业刘强是一名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对环保事业充满热爱。
毕业后,他决定创办一家专注于绿色科技的创业公司,致力于提供环保解决方案。
刘强的公司通过吸纳一些在环保领域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专家,研发出一系列高效节能的环保产品。
创业成功的案例

创业成功的案例创业在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在世界各国,创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
店铺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创业成功的案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创业成功的案例篇1:3个90后女大学生开跑腿公司创业90后创业,创新是取得成功的关键,近日,在福州罗源就有这样一家贴心便民的“跑腿公司”,高温难耐的天气里,如果你懒得出门,轻松打个电话,就有人帮你代劳,怎不让人心动?公司的老板是3名青春靓丽的90后女大学生,不少客户亲切地称她们为美女版“罗源合伙人”。
2013年7月26日,记者走进这家跑腿公司,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被分隔成服务台、仓库、休息室等,客服人员正在繁忙地接听顾客电话。
公司合伙人之一的叶彩英笑着说:“这就是我们的总部,目前公司刚起步,我们有3名客服人员,2名工人负责为顾客跑腿。
”叶彩英告诉记者,3年前她去浙江游玩,从朋友口中听说当地有“跑腿公司”,如果懒得出门,只要打个电话就有人代办,十分方便。
她顿时来了兴趣,深入了解后,觉得很有市场前景,当时就萌生一个想法:如果在罗源也办一家这样的跑腿公司,肯定不错。
由于那时有工作在身,这个想法只好搁浅了。
然而梦想的火苗并没有熄灭。
去年底,叶彩英回罗源,与朋友连小舟、叶丽琴商量创业意向时,她再一次提起这个想法,大家一拍即合。
说干就干,3个闺蜜成为合伙人,具体分工后,便马不停蹄地投入前期准备工作。
她们开始奔走在罗源的大街小巷,有的询问同城送件情况,有的亲自跑城区各条路线计算路程时间,有的向市民开展问卷调查。
长时间的劳累奔波,她们原本白皙的皮肤晒得黝黑,体重更是暴减。
有一次,叶彩英在骑车跑路线时还不小心摔伤,父母见着心疼,就劝说她别干了。
可是她并没有因此退缩,伤还没痊愈就和伙伴投入工作中。
经过几个月的市场调查、宣传营销等前期准备,今年7月18日,公司终于正式运营。
开业以来随着高温的来临,市民的需求量渐增,业务量逐日攀升。
为了保证24小时给市民提供便利,她们几乎每天吃住在公司,节假日也不例外。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分析3篇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分析3篇创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其在任何经济发展时期任何国家都最具活力与挑战性。
那么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分析3篇,就跟着小编一起看看吧,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分析一:开文具店赚钱吗?王献云文具店开成礼品店利润更高开在学校旁小文具店也要有规范感在嘲讽中率先采用扫码结账王献云是江西丰城人,1999年随父母来到重庆,家里就在朝天门做起文具批发生意。
2006年他自考入读北碚区西南大学,第二年便盘算也开个文具店,当然,在这一阶段,母校就成了最好的地理选择。
于是,王献云在学校附近找了个100平米的门面,开起了文具店。
“这种小文具店,大多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夫妻店,但我更注重店面形象和服务质量,所以率先采用扫码结账和打卡的管理制度。
”王献云说,虽然曾遭到周边同行冷嘲热讽,但这一小小改进却受到学生的欢迎。
“我自己也是学生,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如果产品和价格没区别,肯定愿意选择更规范的店。
”此外,王献云借助西南大学在校生的身份优势,主动向学校各组织和部门推销,签下许多固定订单,开业第一年净利就达到十多万元。
开在车站旁流量大固然好关键是配送方便以“送货上门”绑定多家企业客户2008年,眼见第一家店生意逐渐稳定,王献云又在学校附近的车站开了一家规模相当的新店。
“我故意选在车站附近,一是人流量大,但这还是其次,关键是交通条件好,方便我直接配送货物。
”王献云说,为了扩宽销量,他主动拜访了周边工业区和两江新区的企业,以“量大价优”和“送货上门”的方式签下包括川仪、大兴药业等多家企业订单,所以新店的选址就是为了方便配送,服务企业客户。
“随着企业和学生消费习惯的变化,我将货源调整为中高端品牌,避开同行杀价的恶性竞争。
那时,我的产品已经能满足绝大部分企业的办公需求。
”王献云说,但2009年,一家企业顾客向他提出采购十多台电脑改变了其产品线的想法。
“因为没有准备,我白白丢失了一个大单,所以我马上花10万元,取得某电脑品牌在北碚区的代理权,并开了一家电脑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3篇
90后女研究生开情趣网店月入上万
从上研究生开始,90后女大学生苏梦就开始接手表姐的一家网店。
每个月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收入让她过着比多数同学都宽裕的生活。
只是,她从未让同学们到店里捧场。
因为,这家是一家情趣网店。
所以,苏梦选择闷声发财,守住这个“秘密”。
来网店买避孕套的女性居多
苏梦的家在山东青岛,在重庆读研究生时,表姐提出将自己经营的一家情趣网店免费让给她做。
“当时,表姐特别忙。
我读研究生期间,有很多闲暇时间。
她直接让我接手这家店,我觉得这是个赚钱的机会。
”苏梦的父母听说女儿要接这样一家店,非常担心,怕她会学坏。
但苏梦很坚持,父母也便渐渐妥协。
店里卖得最好的商品是避孕套。
苏梦发现,购买避孕套的多是女性。
“男性关注的是情趣,女性还会考虑安全。
很多女性不好意思去超市购买,而很多男性也不会主动准备,导致很多女性愿意上网购买避孕套。
”苏梦说,这也反映了女性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
这个行业有时推广比产品重要
靠着这份“兼职”,苏梦每个月都有四五千元的收入,多的时候可以上万,堪比一个普通白领的收入。
为推广店里生意,苏梦尝试过刷单,后来还试过在淘宝网页侧面打广告,并推广了一些买避孕套赠跳蛋的活动。
“月销量一度超过了2万。
做情趣用品的生意,有时候推广比产品还重要。
”
“有人认为,女性抛头露面去销售情趣用品是在利用色相换取销量,但我倒不这么想。
”苏梦说,有这种想法的人本身就带着一种强烈的男权色彩。
苏梦认为,在这样一个观念日益开放的年代,女性从事情趣商品行业是一种趋势。
男权社会只尊重男人的性权利,
却为女性设置了性的枷锁,扭曲了女性的性观念和行为。
让很多女
性在潜意识里压抑性欲,排斥性欲,认为“性冷淡”的女性才正常。
女店主偶尔冒出“怪想法”
想法大胆出挑,有些时候表现得还相当女权,但和一些女权主义者不同,苏梦认为,男女特有的性别气质不应被抹杀。
“有的女权
主义者倡导酷儿理论。
所谓酷儿,即跳脱男女的两分模式。
酷儿认为,他们只是生理性别是男或女,但社会性别是不确定的、流动的。
我不反感社会的中性化趋势,但同样认为社会性别不应被抹杀。
世
界上,有男人,有女人,也有一些中性的人才是真正的多元。
”
田井新:拉起团队建“咕噜Grooo”外卖平台创业
运营是个很麻烦的问题,田井新和几个同学负责这一块。
他们和一个个外卖店联系,“刚开始跟商家说话都害羞,现在好多了。
”
田井新说。
与外卖店谈合作很顺利,只是很多店主年纪较大,不会
用智能手机,他们需要帮店主下载、安装,然后再交给店主用。
好
多时候,店主当时说学会用了,但第二天电话就打过来,说接不了
单了。
遇到这种情况,田井新他们就得赶紧赶过去。
现在除了送外卖,他们的业务还扩展到超市等。
从4月份到现在,他们的配送额有7万多元,“平台能得到配送额的10%到15%作为利润,大家还是有信心做下去的。
”田井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