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一等奖老人与海教案王敏锐

合集下载

2023年老人与海教案一等奖 老人与海鸥教案

2023年老人与海教案一等奖 老人与海鸥教案

2023年老人与海教案一等奖老人与海鸥教案幼儿园教案是老师进行教学反思和提升的重要资源,通过反思教案的执行效果,老师可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随着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更新,五班级教案的编写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老人与海教案一等奖篇一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鸥间真挚的情感。

2、体会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学习老人爱护动物的名贵品质。

练习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体会老人与海鸥间的深厚的感情。

揣摩是如何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详细地表达出来的。

课件一、复习导入,初步熟悉老人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熟悉了这样一位老人(出示图片)2、书中是怎样描述老人?3、出示描述老人的句子:他的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4、这段话中注意了强调了哪个词?从三个“褪了色”中你体会到了什么?5、是啊,就是这样一位生活俭朴的老人,每天都步行二十余里到翠湖来喂海鸥,几十年如一日。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老人,走近海鸥,去感受这个鸥间的真挚情感。

二、与文本对话,体会老人对海鸥的深情1、快速读课文1-13自然段,边读边想像你的眼前仿佛消失了老人干什么的画面?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2、沟通学习:你的眼前仿佛消失了什么画面呢?(喂海鸥、唤海鸥、谈海鸥)喂海鸥当心(1)课文哪儿写了老人喂海鸥呢?(老人把饼干丁很当心地放在围栏上,……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2)怎样喂的?(很当心)(3)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儿体会到的?(抓住重点词谈体会)(4)品读老人喂海鸥这段话。

唤海鸥亲昵(1)老人怎样唤海鸥的?(亲昵、抑扬顿挫)(2)让我们学学老人亲昵地抑扬顿挫地唤海鸥。

(同学唤海鸥)(3)海鸥们听得懂吗?从哪儿知道?(5)面对只有一只脚的独脚,老人正亲昵地对它说些什么呢?(6)多感人的画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老人对海鸥的爱,他视海鸥为自己的儿女)谈海鸥生动(1)是啊,这犹如儿女的海鸥,成了老人的至爱,因而每每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立即就……(生动起来)(2)假如你就是老人,你会怎样生动地谈海鸥呢?(3)指名读谈海鸥这段。

老人与海教案一等奖

老人与海教案一等奖

老人与海教案一等奖(经典版)编制人: 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 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 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 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 ____年____月____ 日叙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翼大家下载后,能够匡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味、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middle school lesson plans, teaching activities, comments, messages, speech drafts, work plans, work summary, experience,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老人与海教案一等奖这是老人与海教案一等奖,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老人与海教案设计一等奖

老人与海教案设计一等奖

老人与海教案设计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故事情节,把握老人坚强的意志和永不言败的精神。

2. 品味精彩的语言描写,提高阅读理解和赏析能力。

3. 学会从生活中汲取成长的力量,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老人与海》的电影片段,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述故事情节:分段讲述老人出海、与大鱼的奋战、被鲨鱼袭击等情节,让学生理解故事的全貌。

3. 赏析精彩语言:选取经典语句进行赏析,如“人可以被摧毁,但不能被打败”等,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美妙之处。

4. 探究主题:讨论老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真谛。

5. 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讲述自己生活中的“老人与海”的故事,分享成长过程中的坚持和胜利。

6. 课堂小结:总结教学要点,强调老人精神对人生的启示,鼓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三、课后作业:
1. 阅读《老人与海》原著,做好读书笔记。

2. 写一篇以“生活中的老人精神”为题的作文,谈谈自己对老人精神的理解和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四、教学反思:
1. 回顾教学过程,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2. 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主题的掌握程度如何?
3. 学生在品味语言和实际应用方面的表现如何?
4. 结合学生的反馈和自己的感受,对教案设计进行改进和提高。

《老人与海》语文教案

《老人与海》语文教案

《老人与海》语文优质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说《老人与海》的基本情节,把握主人公老人的形象特点。

2. 分析小说的写作技巧,如象征、寓意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4. 引导学生领悟小说中关于人与自然、勇气与坚持等主题思想。

二、教学内容1. 小说情节概述:老人与大马林鱼的斗争过程。

2. 人物形象分析:老人的勇敢、坚韧、智慧等品质。

3. 写作技巧探讨:象征手法在小说中的应用。

4. 主题思想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勇气与坚持的价值。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 小说情节的把握,理解老人与大马林鱼的斗争过程。

2. 分析老人的形象特点,领悟其勇敢、坚韧、智慧等品质。

3. 探讨小说的写作技巧,如象征、寓意等。

4. 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的主题思想,如人与自然、勇气与坚持等。

二、教学难点1. 对老人与大马林鱼斗争过程的深入理解。

2. 对老人形象特点的全面分析。

3. 对小说写作技巧的探讨。

4. 对小说主题思想的深入领悟。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说情节、人物形象、写作技巧等。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小说中的主题思想、寓意等。

3. 写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手段1. 投影仪:展示小说情节、人物关系等图表。

2. 计算机网络:提供相关阅读材料,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3. 教科书:提供小说的原文和相关注释、解析等。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安排一、教学过程1. 导入:简介海明威及其作品《老人与海》。

2. 讲解:讲解小说情节、人物形象、写作技巧等。

3.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小说中的主题思想、寓意等。

4. 写作: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海明威及其作品《老人与海》,讲解小说情节。

2. 第二课时:分析老人形象特点,探讨写作技巧。

10《老人与海》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10《老人与海》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10《老人与海》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老人与海》教学设计——整本书阅读引路课印象《老人与海》,激发学习兴趣学习目标:1.梳理小说的文脉2.读课文,写点评,分享对“桑地亚哥”多维认知3.认知“大海”“鲨鱼”等象征、隐喻的意义印象《老人与海》,激发学习兴趣1.这部小说赢得的赞誉:这部小说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学中的突出地位,相继获得了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关于这本书的评价:《老人与海》是一部异常有力、无比简洁的作品,具有一种无可抗拒的美。

——瑞典文学院院士霍尔斯陶穆《老人与海》所刻画出来的正是海明威的一辈子最好的画像,正如海明威所说,"我一直读过200多遍,每读一次,我就多一份收获,好像我最后得到了我这一生辛苦工作所欲得到的东西"。

___ ——台湾学者陈人孝一个海明威教给我的东西,抵得上大学里所有老师传授给我的学问。

——著名作家叶兆林2.谋篇布局:这篇小说最早来自于一则通讯报道。

1936年4月,海明威在《乡绅》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碧水之上:海湾来信”的散文,其中有一段记叙了一个老人独自驾着小船出海捕鱼,捉到一条巨大的枪鱼,但后来鱼的大部分却被鲨鱼吃掉的故事。

十几年后,海明威把它变成了一部小说,从而为他赢得世界声誉。

他对故事进行了新的补充。

下面我们按照台湾作家许荣哲的小说七词汇来梳理一下海明威谋篇布局的高妙。

请读过《老人与海》整本书的同学填写一下。

(李偊贤)梦想:捉到一条鱼阻碍:84天没有捕捉到鱼努力:85天继续出海,两天两夜斗争结果:捕捉到了一条大马林鱼意外:遭遇鲨鱼转弯:一次次搏斗结局:回到家,鱼只剩骨架这个故事听上去非常简单,七个词汇的构思,作者在原来的故事中增添了很多东西,特别在“努力”“意外”“转弯”等环节。

这些地方叙述语言浓墨重彩,一定是小说最精彩之处。

这部小说的美、学问,“我们一生辛苦工作要得到的东西”可能都在这些地方隐藏,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说,调动自己生活感受去体味感悟。

10《老人与海》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10《老人与海》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10《老人与海》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老人与海》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读节选部分,理清老人与鲨鱼5次搏斗的细节;2、赏析人物形象,分析作者使用内心独白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3、理解小说“冰山理论",赏析文本语句,感受海明威的语言风格;4、借助象征意义,理解小说主旨。

【学习过程】一、导入1954年瑞典文学院授予海明威诺贝尔文学奖,理由是“由于他对叙事艺术的精通,突出地表现在他的近作《老人与海)中,同时也由于他对当代文风的影响。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老人与海》,感受外国文学经典的魅力。

二、作者简介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奥克帕克,父亲是医生,酷爱打猎、钓鱼等户外活动,母亲爱好艺术。

受父母影响,他从小热爱大自然,爱好音乐和绘画。

大事件年表:1917年,拒绝读大学并在《堪城星报》(Kansas City Star)当记者,正式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

1918年,辞去记者职位,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视力缺陷在红十字会救伤队担任救护车司机,在意大利前线目睹了战争的残酷,1918年7月8日,在输送补给品时受伤,把意大利伤兵拖到安全地带,被意大利政府授予他银制勇敢勋章。

1937年至1938年,他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奔波于西班牙内战前线。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作为记者随军行动,并参加了解放巴黎的战斗。

1944年,海明威随同美军去欧洲采访,在一次飞机失事中受重伤,但痊愈后仍深入敌后采访。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获得一枚铜质奖章。

1961年7月2日,海明威在爱达荷州用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享年62岁。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1926)《永别了,武器》(1929)《丧钟为谁而鸣》(1940)《过河入林》(1950)中篇小说:《老人与海》(1952)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1932)任务一:梳理情节1、通读节选部分,按照表格内容,理清老人与鲨鱼5次搏斗的情况。

全国一等奖《老人与海》教案

全国一等奖《老人与海》教案

全国一等奖《老人与海》教案(王敏锐)自我介绍王敏锐,于年考入市师学院汉语言文学系。

年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自年毕业分配到市第二中学工作至今年来,我一直工作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

年月,被评中学一级教师,至今五年整。

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凭着献身教育事业的质朴情感,我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我始终以饱满的热情、谦和正直的人生态度,诲人不倦的教师风,在自己专业领域里留下坚实的足迹。

有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市获奖,并在《师学院学报》《语文教学通讯》上公开发表。

、年分别在市“一赛五评”课堂教学大赛中获一等奖。

.获市科研先进工作者称号,.获市优秀教师称号。

大赛综述:年月,中央教科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第二届年会及课堂教学大赛活动在东北美丽的松花江城——市隆重召开,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的实验学校,共计多位课题组教师不远千里汇聚美丽的松花江畔。

经过三天紧有序地工作,年会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胜利地落下帷幕。

我校王敏锐老师应邀到会,以《老人与海》一课在教学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老人与海》教案王敏锐一导语:在一个开阔的天空与无垠的海面之间,一位老人在生命的破碎处站起来,让我们的种种复杂的感情随着他悲壮的生命狂舞起起落落。

被文明熏过的圣哲贤士可以让我们肃然起敬,但决不可能激发我们心奔涌的狂潮。

今天,我们共同走进《老人与海》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世界。

二作者介绍海明威的一生经历非常丰富,都很富有戏剧性,充满着传奇色彩,请你讲述海明威人生历程中的一个事件,并用只言片语进行评论,评论时注意要突出他的思想或性格。

海明威曾经说过,一个作家最大的不幸在于童年的幸福。

他父亲一个杰出的医生,有刚硬的性格的运动员,希望把他培养成一个硬汉。

海明威更多的接受了父亲的秉赋。

由于父亲长期外出行医,岁以前的海明威一直生活在由母亲、姐姐和妹妹组成的“女性王国”里,他母亲是一位有艺术修养的女人,喜欢把海明威打扮成女孩子。

父母性格的截然不同,所以引起他身上相克的反应和某种敌对性。

老人与海优质课教案一等奖

老人与海优质课教案一等奖

老人与海优质课教案一等奖这是老人与海优质课教案一等奖,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老人与海优质课教案一等奖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海明威2、理解硬汉形象3 、分析象征手法4 、了解美国个人英雄主义2新设计 3学情分析我觉得整天沉浸在网络、电视、潮流中的孩子们在内心深处是脆弱孤独且无助的,他们从小在中国英雄舍身取义的传统思想下熏陶成长,对外国作品中所赞扬的个人英雄主义是嗤之以鼻,况且理解桑地亚哥颇为复杂的性格又是一大障碍。

所以我将小说的精神世界的探求确立为了本课的重点,希望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在老师的启发带动下,逐渐去品味人性,能够从海明威充满魅力的文字中获取人生拼搏的力量。

学习老渔夫桑地亚哥的硬汉性格,学习他坚强的意志和永不打垮的精神。

4重点难点1.理解老人桑地亚哥的硬汉性格,并从中拓展美国个人英雄主义。

2.分析文中象征手法的运用5教学过程 5.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学生四人一组,小组讨论解决以下问题)1.这是一场人与自然搏斗的惊心动魄的悲剧?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后一无所有。

他被打败了吗?大家怎么看待这个问题?2.桑地亚哥具有哪些硬汉性格?活动2【练习】课堂检测1.海明威(1899~1961),________20世纪著名小说家。

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

1926年发表成名作《________》,作品表现战后青年人的幻灭感,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

1952年发表中篇小说《________》,并因此于1954年荣获________文学奖。

其代表作还有《________》《丧钟为谁而鸣》等。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沮丧(jǔ)琐屑(xiè)豁出去(huō)解铃系铃(xì)B.榫头(sǔn) 蹂躏(lìn) 攥起来(zhuàn) 乳臭未干(xiù)C.残骸(hái) 连累(lèi) 胳肢窝(ɡa) 戛然而止(jiá)D.吞噬(shì) 悄然(qiāo) 折了腿(shé) 力能扛鼎(ɡānɡ)3.下列各组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仓皇花团锦簇百尺杆头波浪涛天B.凑和波涛汹涌过渡政府漫不经心C.纹路倒霉透顶峰拥而至胡思乱想D.树梢目瞪口呆遍体鳞伤欢度春节活动3【作业】课后作业请你为桑地亚哥写一则颁奖词,字数100字以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一等奖《老人与海》教案(王敏锐)自我介绍王敏锐,于1994年考入牡丹江市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系。

1998年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自1998年毕业分配到牡丹江市第二中学工作至今10年来,我一直工作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

2003年9月,被评中学一级教师,至今五年整。

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凭着献身教育事业的质朴情感,我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我始终以饱满的热情、谦和正直的人生态度,诲人不倦的教师风范,在自己专业领域里留下坚实的足迹。

有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市获奖,并在《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语文教学通讯》上公开发表。

2006、2008年分别在市“一赛五评”课堂教学大赛中获一等奖。

2007.4获牡丹江市科研先进工作者称号,2008.9获牡丹江市优秀教师称号。

大赛综述:2008年7月,中央教科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第二届年会及课堂教学大赛活动在东北美丽的松花江城——吉林市隆重召开,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的实验学校,共计600多位课题组教师不远千里汇聚美丽的松花江畔。

经过三天紧张有序地工作,年会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胜利地落下帷幕。

我校王敏锐老师应邀到会,以《老人与海》一课在教学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老人与海》教案王敏锐一导语:在一个开阔的天空与无垠的海面之间,一位老人在生命的破碎处站起来,让我们的种种复杂的感情随着他悲壮的生命狂舞起起落落。

被文明熏陶过的圣哲贤士可以让我们肃然起敬,但决不可能激发我们内心奔涌的狂潮。

今天,我们共同走进《老人与海》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世界。

二作者介绍海明威的一生经历非常丰富,都很富有戏剧性,充满着传奇色彩,请你讲述海明威人生历程中的一个事件,并用只言片语进行评论,评论时注意要突出他的思想或性格。

海明威曾经说过,一个作家最大的不幸在于童年的幸福。

他父亲一个杰出的医生,有刚硬的性格的运动员,希望把他培养成一个硬汉。

海明威更多的接受了父亲的秉赋。

由于父亲长期外出行医,16岁以前的海明威一直生活在由母亲、姐姐和妹妹组成的“女性王国”里,他母亲是一位有艺术修养的女人,喜欢把海明威打扮成女孩子。

父母性格的截然不同,所以引起他身上相克的反应和某种敌对性。

男扮女装的童年经历导致了海明威内心的自卑、孤独和痛苦,他又渴望成为父亲那样的硬汉,因而在他的性格中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攻击性。

2)1918年5月,海明威以美国红十字会车队司机的身份来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意大利战场。

7月初海明威在战场上为拯救一个意大利士兵而被炮击伤,一个膝盖被打碎,身上中的炮弹片和机枪弹头多达237块。

他一共做了13次手术,换上了一块白金做的膝盖骨。

有些弹片没有取出来,到死都留在体内。

他在医院里躺了3个多月,接受了意大利政府颁发的十字军功勋章和勇敢勋章,这时他刚满19岁。

《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注意一下,战争相对于海明威的精神世界是摧毁性的,《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都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大背景,描述了理念的失落、理想的丧失和自我的痛苦与迷茫。

美国有个女作家斯泰因称之为“迷惘的一代”。

但海明威的伟大之处在于创造出一个“硬汉”的强者世界,把颓废、悲哀、绝望变成了颂歌。

(参加过那些战争?以什么身份?)3)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西班牙内战,出生人死以致伤痕遍体。

也到过中国,报道过中国抗日战争的情况。

这些活动,他都是以记者身份参加的,成果是大量的通讯报道。

因此他的写作风格是简洁、准确、洗练4)1954年,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海明威的成名作是1926年发表的《太阳照样升起》。

这部表现战后青年人幻灭感的作品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其他代表作有《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和以“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老人与海》。

《永别了武器》(即是《战地春梦》)《丧钟为谁而鸣》(一译《战地钟声》)。

5)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他开枪自杀,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

甚至连他的自杀也比其他一些作家带有更加另人惊骇的色彩:把镶银的猎枪枪口放在嘴里,两个扳机一齐扣动,打碎了大半个脑袋。

中国有句古话是“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当不能骄傲地活着时,就骄傲地死去。

如同他的小说的洗练,他生命之舞的终结也不容拖泥带水。

6)海明威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要了解美国,你必须走近海明威,走到代表着美国民族坚强乐观的精神风范的文学长廊中来。

正如约翰•肯尼迪总统的唁电所说:“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欧内斯特•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

”他称海明威为“本世纪(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7)他是一位出色的角斗士:海明威不畏惧死亡,自幼喜欢冒险。

他是无畏的猎手和渔夫,经常出没于野兽成群的丛林和莽原;他还是拳击的爱好者、狂热的酒徒、身材魁梧的汉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驾艇巡逻,时达两年。

有一次汽车失事他深受重伤,头上缝了57针。

他一生受了十几次脑震荡,其中最严重的一次是在飞机上,由于机舱着火,门被夹住,他用头把门撞开,在内罗毕养伤时读到了关于自己的讣告。

8)海明威喜爱看拳击,看角斗,打猎,钓鱼,喝酒,而他主要的拳击对象是语言。

他有时写得很艰难、很慢,〈〈战地春梦〉〉的结尾修改39遍,就像一个被对方打得眼冒金星摇摇欲倒但终于战胜了对方的拳击家。

他有时也写得很快,一天写三个短篇(〈〈杀人者〉〉《今天是礼拜五》、《十个印第安人》),不吃不喝,让自己的脑子“疯疯癫癫地松开来”,一天写掉7只铅笔。

他说“等你写完一本书,知道吗,你就死了。

”他常常写得疲惫不堪,但还坚持这种搏斗,“小说家得打满九局,即使这样会送掉他的命。

”他也是写字台旁的角斗士.海明威他极力追求强悍、豪迈的男性气概,他的小说中反复出现着拳击、斗牛、狩猎、捕鱼等题材,但在内心最隐秘和柔软的那一个地方,却是无法排遣的悲伤和绝望。

这就是海明威,他总是能在硬汉坚毅的外表和柔软的内心两个极端之间自由穿梭。

9)海明威的文风一向以简洁明快著称,俗称“电报式”,他擅长用极精练的语言塑造人物。

他创作风格也很独特,从来都是站着写作。

以至他的墓碑上有句双关妙语:“恕我不能站起来”。

他笔下的人物也大多是百折不弯的硬汉形象,尤以《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最为典型。

用海明威的一句名言可以概括这类硬汉甚至其本人,乃至可涵盖美利坚民族的性格:“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写这部作品时海明威已经是一个老人,他自己和他的人物都开始回望人生,因而有了一种达观。

《老人与海》成为他的作品中的集大成者,并使他获得了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现在,我们共同走进《老人与海》流光溢彩的世界。

三现在结合书下注释来了解〈〈老人与海〉〉的情节,(打在屏幕上)1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概括本课节选部分的内容。

(能够删繁就简,简练生动、抓住生动、动词形容词来评价) 2几乎都是在写老人和鱼的周旋--好几天就是老人与那么一条大鱼在海上,与鲨鱼搏斗,只有鲨鱼。

情节有点枯燥,可它就是那么真实,那么让人难忘。

这与我们中国传统小说的情节扑朔迷离是有很大区别的,你能体会出中国传统小说与西方传统小说的区别在哪里么。

宋代时中国的小说叫话本?且听下回分解?因为是说书人的底稿,所以带有这样的痕迹,为了吸引听众在情节上追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扑朔迷离。

在发展中又受到儒家“文以载道”的影响,强调教诲,希图教给人怎样做和做什么,所以缺乏心灵的纬度而显平面化。

西方传统小说发源于希腊神话,它的文学精神是酒神和爱神,反映的是恣情纵欲、充满欢乐痛苦悲伤、充分释放的情感。

它的发展一如海洋民族的汹涌澎湃。

西方传统小说,是心灵的历史,西方的那些最优秀的作品,展现了比宇宙更为广阔、深邃而神秘的心灵世界。

我们从中可以找到自己,它负载着我们的生命之舟到达意欲到达的任何心灵的深渊或天堂。

而海明威不仅是美国,也是整个西方传统文学的代表。

四在这个老人身上,海明威寄托了自己全部的人生感悟。

现在请同学们将金大侠笔下的中国式的英雄与海明威式的英雄加以对比,体会中西英雄的不同内涵。

对比角度:1 外貌:中国传统中的英雄是玉树临风、从容淡定、义薄云天的。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塑造的也是令狐冲式的英雄,表面是侠是武,内里是禅是儒。

而老人“老人消瘦憔悴,脖颈上有些很深的皱纹。

腮帮上有些褐斑,双手留下了像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般古老的勒得很深的伤疤,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像海水一般蓝,显得喜洋洋而不服输。

连续84天的背运、那条像“永久失败的旗子”的破帆船和“未被打败的”眼神相对峙;伤痕累累的肉体和像海水一般蓝、清澈愉快的眼睛相对峙,让我们看到了历尽沧桑的老人一颗清澈的保有尊严的不屈的心灵。

他的迷人之处也正在他的心灵。

简朴、贫困而不寒酸,谦卑而不低贱,动作之中自有一股尊严,令人景仰。

西方式的英雄是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信仰。

2 身份一个是侠之大者,有侠的身份与之辉映,华山派的大弟子、是恒山派的掌门人、是日月神教的驸马爷、也是三教九流的盟主,武艺上是山派剑宗与气宗集大成,无上剑法与吸星大法使独孤九剑出神入化。

老人,一个普通的背运的渔夫,连续84天没有打到一条鱼,他孤独着、奋斗着,思考着,抗争着,他成功体现在哪里?战胜鲨鱼了么?带着鱼骨架回到小镇,但不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成了“唯其不可而为之”,西方的英雄往往站在天意的对立面,一次又一次地通过自身的抗争挑战宿命。

比如希腊神话中盗火的普罗米修斯,无法摆脱轼父娶母命运的俄狄浦斯,在绝望深处创造希望。

命运最急于杀死或打碎的是勇敢、善良、仁慈的优秀者,英雄凭借心灵的力量使他从命运的破碎处站立起来,令人膜拜。

3武器:龚自珍的诗句「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可以说相当准确地表达了中国古代文人理想的人生境界。

建功立业的愿望,豪壮狂荡之气,阔大雄奇的美感三者的融合。

剑走轻灵,招断意连,是中国式英雄诗意唯美的化身鱼叉、绑在桨上的刀、短棍(一个断了桨锯成二英尺半长左右的一个桨把、短棍、舵把、裂开的桨把。

突出了什么?这是平凡的英雄,是无冕之王,海明威的英雄是要用有限的生命力量抗拒无限的困苦和磨难。

即使在最酷烈的条件下也不准备放弃抗争和自我检验的决心,最大限度地展现自身的价值,使英雄的心灵在抗争的最炽热点上闪耀出勇气、智慧和进取精神的人生价值。

4 身体状况84天没有打到鱼。

几近零界点。

不断向自己的体能极限挑战,在破碎处显出顽强的精神,5 生活环境江湖“千古文人侠客梦“侠义、温柔、善良的旧梦,令每一个人心向往之。

瑰丽的江湖世界是文学化的社会。

令狐冲的悲剧是谁造成的?社会悲剧中重爱重情重义,淡化名利而获得笑傲,精神上高贵的自由。

东方的英雄往往赋予命运一种妥协和变通。

大海是老人的生命场,不仅仅是他衣食的来源,不仅仅是他生命竞争的对手,可以说是他童年的家园,灵魂的归宿,人性人情的依恋,神性灵性的依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