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老人与海》教案
人教版《老人与海》教案

人教版《老人与海》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 分析小说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鉴赏素养。
1.2 教学内容1. 阅读小说《老人与海》。
2. 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 开展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
第二章:小说情节分析2.1 情节概述1. 讲述小说的基本情节,老人与大海、大马林鱼的斗争。
2. 分析小说情节的发展脉络,老人与男孩的友谊。
2.2 情节分析1. 分析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2. 探讨小说情节中的悬念、冲突和转折。
第三章:人物形象分析3.1 主要人物1. 描述老人的形象特点,如勇敢、坚韧、乐观等。
2. 分析老人的内心世界,对生活、自然和人生的看法。
3.2 次要人物1. 描述男孩的形象特点,如善良、关心老人等。
2. 分析男孩与老人的关系,对老人生活的影响。
第四章:小说象征意义解析4.1 大海、马林鱼和鲨鱼的象征意义1. 分析大海、马林鱼和鲨鱼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
2. 探讨这些象征意义与主题思想的关联。
4.2 老人与男孩的象征意义1. 分析老人与男孩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
2. 探讨这些象征意义与主题思想的关联。
第五章:主题思想探讨5.1 人与自然的斗争1. 分析小说中老人与大自然(大海、马林鱼、鲨鱼)的斗争。
2. 探讨主题思想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5.2 勇敢与坚韧的精神1. 分析小说中老人所体现的勇敢与坚韧的精神。
2. 探讨这种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第六章:小说语言特色分析6.1 描述小说语言的特点1. 分析小说语言的简洁、优美和富有表现力。
2. 讨论海明威的写作风格对小说语言的影响。
6.2 语言特色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1. 举例分析小说语言在描绘情节、表现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
2. 探讨语言特色如何增强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第七章:小说情节与现实的关联7.1 小说情节与现实生活的联系1. 分析小说情节与现实生活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老人与海》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老人与海》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小说《老人与海》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和文学特点。
3. 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1. 小说情节概要:老人圣地亚哥的海上捕鱼经历。
2. 人物关系:老人与男孩马林、与大海的关系。
3. 小说主题:勇气、毅力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说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文学特点和深入思考。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和展示小说相关话题。
2.2 教学手段1. 教材:《老人与海》文本。
2. 多媒体课件:展示小说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的图片、视频等。
3.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论文、评论和背景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海明威和《老人与海》的背景信息(5分钟)。
2.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文本,理解情节和人物关系(20分钟)。
3. 文学鉴赏:分析小说的文学特点,如语言、叙事手法等(15分钟)。
4. 主题思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说的主题思想和人与自然的关系(10分钟)。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和展示相关话题(10分钟)。
6.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作业(5分钟)。
3.2 时间安排1. 导入(5分钟):介绍海明威和《老人与海》的背景信息。
2. 阅读理解(20分钟):学生阅读文本,理解情节和人物关系。
3. 文学鉴赏(15分钟):分析小说的文学特点,如语言、叙事手法等。
4. 主题思考(10分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说的主题思想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5.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和展示相关话题。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作业。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作业4.1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展示中的表现。
2. 阅读理解:评估学生的文本阅读和理解能力。
老人与海(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老人与海(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老人与海(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老人与海》是美国文学大师海明威的力作,反映了一个老渔夫和他所捕捉的大马林鱼之间的生命斗争。
故事中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是一篇经典的文学作品。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详细介绍该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1.了解海明威及其文学作品。
2.了解《老人与海》的主要情节。
3.理解小说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4.通过分析文本,掌握文学分析的基本方法。
5.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介绍海明威及其代表作。
2.讲述《老人与海》的主要情节,并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情节发展、情感体验和文学风格等方面。
3.讨论小说中的人生哲理,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价值和目的等问题。
4.教授文学分析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5.进行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问答法: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讲授法:教师对课本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快速而准确地掌握教材内容。
3.研讨法:学生自主阅读文本,进行讨论和分享,增加互动和交流。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写作训练法:教师分析范文,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提高写作能力。
五、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向学生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素材,帮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教材内容。
2.讲义式教学:为了便于学生快速掌握教材内容,教师可准备一些详实的讲义并提供给学生。
3.互动式教学:采用互动平台,让学生参与课堂问答和研讨互动,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激发学习潜能。
4.教学实验: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型的文学研究实验,辅助理解文学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六、教学评价1.开展学生主题作业,鼓励学生撰写自己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分析小说中的主题、文学风格、情感体验等。
《老人与海》教案五篇

《老人与海》教案五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老人与海》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老人与海》教案篇1课文分析:课文《老人与海鸥》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
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
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
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
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
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课文语言朴实,平凡中包含深情,令读过的人无不为人与动物这样真挚的感情而动容。
教学目标:1、在情感朗读中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真情,了解真情是文章的灵魂。
2、学习描写海鸥动作的词句,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动物是有灵性的,它们是我们亲密的朋友,我们对它们所付出的任何一份感情,都能得到他们的加倍回报。
3、通过学习课文的细节描写,学会如何真实具体地表达感情,并进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深入感受老人对海鸥的深情师: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想老人与海鸥相依相随的许多画面一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播放老人与海鸥和谐相处的录像,学生观看)。
师:看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谈感受)师:说得真好!一个充满着温情的词语:亲人。
高三语文《老人与海》教案大全

高三语文《老人与海》教案大全课件实质是一种软件,是在一定的学习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反映某种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的计算机软件。
课件的基本模式有练习型、指导型、咨询型、模拟型、游戏型、问题求解型、发现学习型等。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语文《老人与海》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欢!高三语文《老人与海》教案大全一教材分析:《老人与海》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3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课文。
本单元是高中阶段的第一个小说单元,在现行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共有2个小说单元:其中必修3一个,必修5一个。
可见,本单元在整个高中小说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初中小说学习的焊接点,又是整个高中小说学习知识技能的伸展点。
《老人与海》通过对主人公桑地亚哥形象的成功塑造,歌颂了人类在神秘莫测的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本文重在阐发对人生的思考,无论故事还是人物形象都充满象征意味,在艺术上更多地运用了现代派的表现手法。
像桑地亚哥,表面上看只是一个运气不佳的渔夫,但在作品的象征层面则是一个永不言败的硬汉子,是人类战胜自我、永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的象征。
课文节选的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是小说临近结尾的部分,也是小说情节的高潮,约占全书的六分之一。
从书中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老人与鲨鱼的搏斗共分五个回合。
用鱼叉杀死一条灰鲭鲨,鱼叉被带走,大马林鱼被吃掉四十磅;用刀子杀死两条星鲨,大马林鱼被吃掉四分之一;用刀子杀死一条犁头鲨,刀子折断;用短棍击退两条星鲨,大马林鱼半个身子都被咬烂了;用短棍劈打成群结队的鲨鱼,短棍丢掉又用舵把,大马林鱼再也没什么可吃的了,只剩下残骸……五个回合的搏斗结果却是一无所有,“他知道他终于给打败了,而且一点补救的办法也没有”。
本文虽是节选,但篇幅依然很长,可引导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抓住主要梗概,如桑地亚哥与鲨鱼搏斗的五个回合,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进而对重点段落和人物的内心独白进行细读,揣摩小说的语言和行文特点。
《老人与海》优秀教案

《老人与海》优秀教案《老人与海》优秀教案(精选11篇)《老人与海》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课文的8个生字,能正确地读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言,感受人与鸟的浓浓亲情。
4.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重难点: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老人与海偶之间有着怎样的感情。
2、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学习生字新词。
2、初步感悟课文内容,理清条理。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你喜欢海鸥吗?您见过海鸥吗?谁能说说自己喜欢的海鸥是什么样的?2.请用一句话赞美一下海鸥。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老人和海鸥”的故事。
(板书课题,读一读)二、学习生字新词三、引导质疑,指导自学1.说说你读了这个课题,会有什么问题?(学生预设问题可能有:老人是谁?老人与海鸥感情怎样好?海鸥是怎么样的?老人和海鸥之间有什么故事?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2.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阅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你认为这篇课文应该解决哪些问题?先自己默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比一比哪一个小组问的好,答的好。
(学生自学课文)四、检查效果,整体感知1.刚才大家认真阅读了课文,并进行了讨论,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学习这篇课文应该解决哪些问题?(设想问题为: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中老人在哪里?老人和海鸥之间有什么样的深厚情谊?课文是如何具体描述老人和海鸥的深厚情谊的?读一读您最感动的段落?)2.学生分节读书,教师正字正音。
指导理解相关字词。
3.讨论: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老人和海鸥之间的情谊的?(总结板书:识老人→老人喂海鸥→老人谈海鸥→海鸥送老人→赞老人)4.你认为哪些段落写的好,多读几遍。
仔细体会一下文章中的感情。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精读重点段落。
《老人与海》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1篇)

《老人与海》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1篇〕《老人与海》优秀教案设计篇1教学要求1.认识6个生字,学会10个生字,积累“海鸥、褪色、瞻仰”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沉感情。
3.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详细地表达出来,并进展语言积累。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四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沉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详细的。
教学难点:懂得动物和人类是好朋友,激发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读通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理清的条理,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
3.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理清的条理,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或〕。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导质疑1.老师:一位慈祥的老人坐在水边,面带微笑,手捧鸥食伸向空中,红嘴鸥在他手上啄食,在他身边蹁跹环绕……这一幅人鸥和谐相处的美丽画面在这里永久定格。
在昆明翠湖公园湖畔有一位老人的青铜雕塑,名字就叫“海鸥老人”。
这位老人叫吴庆恒。
他生前孤身一人,每年冬天飞抵昆明的红嘴鸥是他唯一的寄托。
每当红嘴鸥“驾临”,老人天天徒步十多公里进城给它们喂食,和它们嬉戏,风雨无阻。
老人每月308元的退休工资有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为此,老人平时几乎舍不得花一分钱坐公交车。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老人与海鸥》这篇,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动人的故事。
2.老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引导学生质疑,老师归纳中心问题。
⑴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⑵老人与海鸥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动人的故事?⑶“我们”为什么要把老人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翠湖边?4.老师导读:同学们,你们提的问题很好。
《老人与海》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老人与海》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老人与海》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随着新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方式的不断创新,教师们需要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设计。
《老人与海》是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中的一篇优秀文学作品,本文将介绍一种适用于该文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1. 熟悉《老人与海》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 理解小说中的文学语言和意象,提高阅读能力。
3.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深入了解他们的性格和情感。
4. 掌握小说中的重要词汇,扩充英语词汇量。
5. 培养学生对人生目标、毅力和成功的深入思考。
二、教学过程设计从故事情节、文学语言和主题三个方面入手,设计以下课程内容:第一部分:故事情节1. 导入:通过对海洋的介绍,引出《老人与海》的故事背景。
2. 讲解主要情节:介绍老渔夫萨曼莎的生活和渔获,以及他迎接挑战、与大马林鱼搏斗的情节。
同时解释文中的隐喻、象征等语言手法。
3. 情节复述:要求学生分组复述小说的主要情节,并讨论小说中的人物关系。
第二部分:文学语言1. 介绍小说的语言特点:包括对词汇、句子结构、语气和气氛的分析。
2. 语言运用:请学生从小说中选取生动的词汇和语句,组成短文,并就其情感和意义作出解释。
3.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一篇关于《老人与海》的评论,着重分析作者的文学语言和特点。
第三部分:主题1. 分析主题:通过讲解小说中的主题——毅力、挑战和追求成功,以及老渔夫如何教育年轻人等,激发学生对人生目标的思考。
2. 文学作品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作品的意义,即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世间的各种情感和体验,从而对生活更有智慧。
3. 作品评价:让学生就《老人与海》的艺术价值进行评价和探讨。
三、教学方法和评价1. 本课程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让学生阅读和分析文本、让学生讨论和写作等。
这些方法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文学语言和主题。
2. 评价方案: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短文作业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老人与海》教案攀枝花市三中杨增明整理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家海明威的生平与文学功绩。
2、掌握内心独白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来把握人物——桑地亚哥这位硬汉子形象,找出文中人物的内心独白,进一步明确人物的永不屈服的精神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通过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从而把握课文的知识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老人的永不服输的顽强精神。
二、教学重点:分析故事情节,找出人物内心独白,把握人物“硬汉”形象。
三、教学难点:掌握内心独白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情境法、启发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课时安排:2课时七、教学步骤及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小测试请说出下列名著中的经典名句的正确出处1、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
2、你以为我贫穷、相貌平平就没有感情吗?我向你发誓,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无法离开我,就像我现在无法离开你一样。
虽然上帝没有这么做,可我们在精神上依然是平等的。
3、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既生瑜,何生亮?A、(英)夏洛蒂·勃朗特《简·爱》B、(俄)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C、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答案:1、B 2、A 3、 C4、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5、替天行道逼上梁山6、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这样,临终前他就可以自豪地说:“我已经把自己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7、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A 钱钟书《围城》B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C 清曹雪芹《红楼梦》D苏联尼古拉·阿历克塞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答案:4、C5、 B 6、D 7、A8、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9、当然,行是行的,这固然很好,可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啊。
10、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A(俄国)契诃夫《套中人》B(美)海明威《老人与海》C(英)雪莱《雪莱诗选》答案:8、C 9、A 10、B二、导入1、提问:我们该怎样走进这充满着无数可能性但又并不完美的世界?2、电视剧《亮剑》中的精彩回答——这就对了,明知是个死,也要宝剑出鞘,这叫亮剑,没这个勇气你就别当剑客。
倒在对手剑下算不上丢脸,那叫虽败犹荣,要是不敢亮剑你以后就别在江湖上混啦。
咱独立团不当孬种,鬼子来一个小队咱亮剑,来一个大队也照样亮剑。
李云龙论述什么是“亮剑”精神,同学们听后觉得好不好?牛不牛?“亮剑”精神简单理解就是敢于与强大的敌人(对手)做斗争,无论对手多么强大,都要满腔勇气和信心,永不放弃、永不言败,要敢于亮剑……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100部著名文学作品之一、美国里程碑式30部文学作品之一的世界名著——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看看主人公桑地亚哥“硬汉”性格和李云龙“亮剑”精神是如何的相似。
三、检查预习[课件展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蚊蚋(ruì)湮(yān)没贮(zhù)存装载(zài)B 殒(yǔn)灭慰藉(jiè)深邃(suì)龟(guī)裂C 绚(xuàn)丽粗糙(zào)颤(zhàn)栗泥泞(nìng)D喝彩(hè)角(jiǎo)色自诩(xǔ) 歼(qiān)灭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宫阙弛名中外赏心悦目一叶落知天下秋B.凋弊梦寐以求沧海桑田万变不离其中C.端祥名列前茅太平盛世事实胜于雄辩D.曙光无济于事惹是生非百思不得其解答案:1、A(B项“龟(jūn)”,B“糙(cāo)”,D“歼(jiān)”)2、D(A项“弛”应为“驰”,B 项“弊”应为“敝”,“中”应为“宗”,C项“祥”应为“详”。
)四、作者简介[课件展示]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1899—1961),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
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18岁起进入报界,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出生人死以致伤痕遍体。
1954年,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他开枪自杀,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
对海明威的评价,正如约翰•肯尼迪总统的唁电所说:“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欧内斯特•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
”他称海明威为“本世纪(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海明威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要了解美国,你必须走近海明威,走到代表着美国民族坚强乐观的精神风范的文学长廊中来。
海明威的成名作是1926年发表的《太阳照样升起》。
这部表现战后青年人幻灭感的作品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其他代表作有《乞力马扎罗的雪》《丧钟为谁而鸣》(一译《战地钟声》)和以“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老人与海》。
海明威的文风一向以简洁明快著称,俗称“电报式”,他擅长用极精练的语言塑造人物。
他创作风格也很独特,从来都是站着写作。
以至他的墓碑上有句双关妙语:“恕我不能站起来”。
他笔下的人物也大多是百折不弯的硬汉形象,尤以《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最为典型。
用海明威的一句名言可以概括这类硬汉甚至其本人,乃至可涵盖美利坚民族的性格:“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压缩:1954年,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以“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海明威擅长用极精练的语言塑造人物。
人们称海明威的作品具有“电报式风格”,这种特点在《老人与海》中有鲜明的体现。
瑞典诺贝尔授奖委员会的评价:勇气是海明威的中心主题。
《老人与海》写的是一个老人,展现的却是一个世界。
五、故事梗概[课件展示]海明威因《老人与海》这篇小说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这篇小说的创作素材来源于一位古巴老渔夫的亲身经历。
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非常简单。
小说叙述的是古巴一位饱经沧桑的老渔夫桑地亚哥已经八十四天未捕到鱼了,在第八十五天,他又一个人出海远航,在海上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了一条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
然而,在归航途中,马林鱼却被鲨鱼吃掉。
故事的结局是:船驶进小港时,人们看见船旁硕大无比的白色鱼脊骨。
望着那副骨架,老人自问是什么打败了他,结论是:“什么都不是,是我出海太远了。
”第二天早上,孩子来看望老头,见到他疲倦得熟睡不醒时不禁放声大哭。
老头醒来后,孩子给他端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
两人相约过几天一起去打鱼,孩子说他还有很多东西要学。
孩子离去后,老头睡着了,他又梦见非洲的狮子。
本文节选的是主要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是小说临近结尾的部分,也是小说情节的高潮。
关键词:一片大海一叶扁舟一条大鱼许多鲨鱼一位老人五番搏斗一副鱼骨一头雄狮一个世界六、欣赏经典诵读:跳跃式的精彩演绎海明威《老人与海》朗读:乔榛、丁建华女:那老人再一次扛起他的浆朝海边走去,这时候远处的地平线刚刚出现了白色。
借着微弱的天光,老人理了理他的鱼钩、鱼叉和张绕在桅杆上的旧帆。
男:已经第85天了,一条鱼也没有打到呀。
我好象已经老了,开始背运了。
可我的胳膊倒还是有着劲儿。
女:他慢慢地升起那张补过几次的旧帆,那帆看上去就象一面永远不会失败的旗帜。
男:太阳升起来了,太阳刺痛了我的眼睛,耀眼的阳光,已经把我的眼睛刺痛了一辈子了。
我感到有点老了,有点力不从心了。
可年轻的时候,我是个好水手。
女:船划得久了,汗珠从脊背上一滴滴流淌下来,老人想:男:我们可以任船漂流,打个盹儿,或者系个绳扣儿,把鱼绳拴在脚趾上。
女:他没有那样做。
他相信,那条大鱼就藏在附近的什么地方。
不知过了多久,老人发现,那绿色鱼竿急速地向水底沉去。
他拉了拉鱼绳,感到了沉重的份量。
男:我钩住的是一条什么样的鱼?它几岁了?我还从来没有见过鱼有这么大的劲儿呢,它只要一跳,或者往前一窜,也许会要了我的命。
女:老人全身心地等待着他和这条大鱼的最后搏斗。
他想,他这辈子不会再遇到这么大的鱼了,他要最后再赢一次。
太阳落下去了,夜晚来临,老人感到寒冷。
他望着满天的星星,他的那盏哈瓦那鱼灯也不象从前那么亮了。
那条鱼拖着老人的船在海上游了一夜。
他没想到,等待一场搏斗需要这么长时间。
第二天,当太阳再一次升起,老人又冷又饿,疲惫不堪。
男:我已经感到了你的力量,让我们面对面地斗一斗吧。
我和你谁也没有帮手,这很公平。
来吧,来吧,让我看看你是谁?我知道你是谁,用你的大尾吧来拍碎我的船,用你那坚硬的长尾来刺穿我的身体吧,我早已经做好了准备,我不会后悔死在一条金枪鱼的手里。
女:当夜晚再一次降临,老人精疲力尽。
男:它不会有那么大,不会的。
女:它就是那么大,大得出乎老人的意料。
老人看见鱼的尾巴从水里露了出来,满身紫色条纹,它伸展着巨大的胸鳍,围着小船打转转,老人看见了它的眼睛。
男:我只有一次机会,这是生死搏斗,不是我杀死它,就是它撕碎我。
女:老人觉得自己快要撑不住了,他用软绵的双手努力握紧他的鱼叉,将鱼叉举过头顶,他把鱼叉举到了不可能再高的高度。
男:来吧,冲着这儿来吧,让我们做一次临死前的最后决斗吧。
我老了,没什么力气,我跟你磨了三天,我等了你一辈子了。
老兄,我还从来没有见过比你更大、更美、更沉着的鱼呢。
来吧,我们都快死了,让看我们看看究竟谁杀死谁?女:那条大鱼挣扎着向老人的小船冲过来。
他游得那么快,那么有力,坚硬的长尾,就象一把利剑。
男:哎——,!女:老人拼尽他最后的生命,将鱼叉扎入了大鱼胸鳍后面的鱼腰里,那鳍挺在空中高过老人的胸膛,老人扎中了大鱼的心脏。
大鱼生机勃勃地做了一次最后挣扎,它跳出水面,跃向空中,把它的长、它的宽、它的威力和它全部的美都展现出来。
尔后,轰隆一声落入水中。
男:哼哼哼,哈哈哈哈哈,啊,哈哈哈哈哈!啊!哈哈哈哈哈哈!女:老人赢了,他战胜了自己,战胜了那条大鱼,那条他一生都没有见过的美丽的大鱼。
那条鱼比老人的小船长出许多,老人用了最瘫痪的躯体,费了很长的时间,才把小船栓在大鱼的身上。
他不知道,应该让鱼带着他走,还是他带着鱼走。
这时候,一群无所畏惧的鲨鱼正嗅着血迹,朝这里涌来。
成群结队的鲨鱼向老人的战利品—那条系在船边的大鱼,发起了猛攻。
那撕咬鱼肉的声音,使老人再一次战栗起来。
他重新举起鱼叉,悲壮地站在船头,他决心捍卫他的战利品,就象捍卫他的荣誉。
男:这不公平,你们这群厚颜无耻的强盗,真会选择时机。
可我不怕你们,我不怕你们,我不怕你们!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你们打不败他!——女:当老人终于回到他出海时的那个港口,天空第三次黑暗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