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外阅读书目《老人与海》阅读指导课教案
老人与海阅读指导教案

老人与海阅读指导教案【篇一:《老人与海》教学设计】《老人与海》教学设计——课外阅读综合评点课(说“老人”)【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通过课堂交流,回忆文中印象深刻的情节,练习说话,指导学生精读名著经典片段,进一步推进学生深层次阅读和思考,让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中产生碰撞,形成争论。
2、感受老人“硬汉”形象,感受老人的魅力。
2、分析内心独白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欣赏电视片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交流阅读成果。
2、在梳理情节的过程中来把握人物——桑提亚哥这位硬汉子形象,找出文中人物的内心独白,进一步明确人物的永不屈服的精神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通过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从而把握课文的知识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老人永不服输的顽强精神,树立积极向上的乐观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分析内心独白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教学难点】小说的象征意味。
【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准备】读通《老人与海》【教学过程】一、欣赏故事导入主题1、《老人与海》故事梗概孤独年迈的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84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不舍不弃,只身驾船赶赴人迹罕至的墨西哥海湾,终于在第5天钓上一条18英尺长的大马林鱼。
经过两昼夜的殊死捕斗,筋疲力尽的圣地亚哥最终降服了这条前所未见的大鱼,并把它绑在了小船的侧舷上。
夜色降临,遍体鳞伤的圣地亚哥满怀喜悦地返航,却没料到,看似平静的海面上,一大群饿疯了的鲨鱼正循着血腥味尾随而来,老人费全身力气,筋疲力尽的把鲨鱼杀死,把死鲨鱼栓在小船后面,拖回来享受果实。
展示了进取者与自然搏斗和人的不屈性格,胜利者的喜悦。
然而,老人把鱼拖到岸边,死鲨鱼却剩下一架空骨头架子。
2、“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海明威这样评价《老人与海》,今天我们就走进这部伟大的名著。
小学六年级语文老人与海教学设计【三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老人与海教学设计【三篇】篇一教学目的:1.结合文中人物的经历和语言剖析和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2.引导学生通过快速浏览抓住主要梗概,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进而对重点段落和人物的心田独白进行细读,揣摩小说的语言和行文特点。
3.引导学生借助资料大抵的了解海明威的作品和格调。
4.培养不屈从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辛卓绝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对重点段落和人物的心田独白进行细读,揣摩小说的语言和行文特点。
2.培养不屈从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辛卓绝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精神。
教学难点:结合文中人物的经历和语言剖析和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教学过程:一、明确目的1.结合文中人物的经历和语言剖析和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2.引导学生通过快速浏览抓住主要梗概,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进而对重点段落和人物的心田独白进行细读,揣摩小说的语言和行文特点。
3.培养不屈从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辛卓绝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精神。
二、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海明威(1899—1961),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
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从小喜爱钓鱼、狩猎、音乐和绘画,18岁起进入报界,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出生人死以至伤痕遍体。
1954年,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他开枪自杀,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
对海明威的评价,正如约翰•肯尼迪总统的唁电所说:“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欧内斯特•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
”他称海明威为“本世纪(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海明威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要了解美国,你必须走近海明威,走到代表着美国民族刚强乐观的精神风范的文学长廊中来。
海明威的成名作是1926年发表的《太阳照样升起》。
这部表现战后青年人破灭感的作品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其他代表作有《乞力马扎罗的雪》《丧钟为谁而鸣》(一译《战地钟声》)和以“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白叟与海》。
《老人与海》教学设计

《老人与海》教学设计《老人与海》教学设计(通用1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本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老人与海》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老人与海》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2、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课前准备】1、收看关于动物方面的科普电视,尤其是关注海鸥。
2、收集关于“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七单元导读,明确学习要求(对于每一单元的导读是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的,他们会明确这一单元课文的主题是什么,也会运用其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目标都比较明确,有助于他们的自主学习。
)二、导入新课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
在这一单元,我们将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学生通读全文,看看在预习的基础上还有哪些字词没弄懂的?2、小组交流,教师注意巡视,收集学生学习情况,以便进行指导。
3、集体交流: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帮忙解决。
4、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可引导学生把课文分作两部分:一段(1~13自然段):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
二段:(14~19自然段):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评:字词学习可以通过预习、小组交流来完成,但老师要注意参与学生学习中,了解学习情况便于指导,不要将此流于形式;此环节重在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并进行文章内容概括的练习。
整本书阅读课《老人与海》教案

第12课时整本书阅读课——《老人与海》一、教学目标1.通过向学生推荐《老人与海》,激发学生自主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
2.通过赏析《老人与海》精彩片段,感知人物形象。
3.通过交流阅读成果,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感悟和评价的能力。
4.学会课外阅读的常用方法,并运用到以后的课外阅读中。
二、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最高级别的文学奖是什么吗?(诺贝尔文学奖)在五彩缤纷的世界文学长廊中,有很多作家和他的作品曾获此殊荣。
今天,老师要向你们推荐一位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和他获奖的作品。
这位作家就是海明威,他获奖的作品就是《老人与海》。
看书名,你最想了解什么?(指名回答)现在,就请你们带着疑问跟着老师走进《老人与海》这本书,去认识它,了解它。
2.简介作家。
海明威(1899—1961),美国著名小说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赴意大利做战地救护工作。
战后当记者。
他的经历孕育了他的硬汉精神。
在他的小说中,他塑造了拳击师、渔夫、猎人等为打不垮的硬汉英雄,在文坛以“硬汉”著称。
1954年,他的作品《老人与海》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3.海明威笔下的人物大多是百折不挠的硬汉形象,尤以《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最为典型。
海明威用来概括硬汉性格的名言“人并不是生来就要吃败仗的。
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不可以被打败”就出自这本书中。
(出示,生齐读)4.了解本书主要内容。
《老人与海》的情节并不复杂: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连续84天没捕着一条鱼。
第85天,他独自一人继续远航去捕鱼,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一条前所未有的大马林鱼。
然而,在归航途中,一条条鲨鱼陆续围上来吃鱼肉,尽管老人奋力拼搏,但还是没能抵挡住凶猛鲨鱼的进攻。
等他回到海岸时,大马林鱼只剩下了一副巨大的骨架。
5.为了满足大家的阅读欲望,老师已为你们准备好了一些书中的精彩片段。
接下来,就让我们细细品味《老人与海》这本书里的精彩片段,去感悟一下海明威笔下的人物——老渔夫桑地亚哥的“硬汉”形象吧!(二)赏析《老人与海》精彩片段,感悟人物形象品读本书精彩片段:1.请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一读,读完再告诉大家,你从中了解到了什么?2.你们能猜出来这些片段分别出自本书哪部分内容吗?3.谁能说说老渔夫在你的心中是个怎样的人吗?你是从文段中的哪些描写知道的?4.通过文本细读,你们能猜出作者表现了桑地亚哥什么样的性格吗?可以用哪些词来概括他的性格特点?使用了哪些细节描写呢?重点解释“内心独白”:独白是人物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言为心声”,因而独白最能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
《老人与海》阅读导读课教案

《老人与海》阅读导读课教案老人与海阅读导读课教案
1. 引言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老人与海》这部经典文学作品。
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故事情节、主题、角色等方面,引导学生思
考并获得对作品的全面理解。
2. 研究目标
- 理解《老人与海》的背景和作者海明威
- 探讨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 分析小说中的冲突和主题
- 解读《老人与海》的象征主义和隐喻手法
- 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和写作能力
3. 课程安排
第一课时:介绍《老人与海》
- 介绍《老人与海》的作者海明威以及其作品背景
- 简要概述小说的情节和主要人物
第二课时:人物分析
-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老人圣地亚哥和小伙子马劳
- 探讨他们的性格特点、心态和行为动机
第三课时:冲突和主题
- 分析小说中的冲突:老人与大鱼的搏斗、老人与命运的斗争等
- 探讨小说所探讨的主题,如坚持、勇敢、孤独等
第四课时:象征主义和隐喻
- 解读小说中的象征主义和隐喻手法,如大鱼的象征意义、海洋的象征意义等
第五课时:阅读,讨论和写作
- 学生进行小组阅读讨论,分享对小说的理解和观点
- 引导学生完成一篇关于《老人与海》的个人写作,如读后感或故事延续等
4. 资源准备
- 课程教案
- 《老人与海》中文版小说
- 板书或投影仪
以上是《老人与海》阅读导读课教案的大致内容,根据具体情况可以进行适当调整和改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对《老人与海》有更深入的理解,并提高阅读、分析和写作能力。
老人与海的教学教案设计

《老人与海》教学教案设计精选(一)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小说《老人与海》的基本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和故事背景。
(2)分析小说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文学作品鉴赏。
(3)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海洋文化的魅力,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义。
(2)学习主人公圣地亚哥坚韧不拔的精神,培养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
(3)提高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小说基本情节梳理:老人圣地亚哥连续84天未能捕到鱼,第85天独自出海,与一条大马林鱼展开了为期三天三夜的搏斗。
2. 人物形象分析:圣地亚哥(勇敢、坚韧、充满智慧的老渔夫),大马林鱼(勇敢、坚韧、聪明的对手),鲨鱼(贪婪、凶残的掠食者)。
3. 象征意义解读:大马林鱼象征人生的目标,鲨鱼象征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大海象征变幻莫测的命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说情节的把握、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象征意义的解读。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文本,了解小说基本情节,初步感受人物形象。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深入解读文本。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片段,进行详细解读和分析。
4. 课堂讲授:结合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的成果,进行总结和讲授。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思考深度等。
2. 结果性评价:评估学生对小说基本情节、人物形象、象征意义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综合性评价: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情况。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海明威及其作品《老人与海》,激发学生兴趣。
《老人与海》教案(通用8篇)

《老人与海》教案(通用8篇)《老人与海》教案(通用8篇)《老人与海》教案篇1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家海明威的生平与文学功绩2、掌握内心独白对任务形象塑造的作用过程与方法: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来把握人物——桑提亚哥这位硬汉子形象,找出文中人物的内心独白,进一步明确人物的永不屈服的精神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通过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从而把握课文的知识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老人的永不服输的顽强精神教学重点:分析故事情节,找出人物内心独白,把握人物“硬汉”形象教学难点:掌握内心独白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教学方法:情境法、启发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及过程:(一)导入[以课前视频欣赏导入]同学们,刚才欣赏的是大家熟悉、喜欢的电视剧《亮剑》中的精彩片段----李云龙论述什么是“亮剑”精神?同学们听后觉得好不好?牛不牛?“亮剑”精神简单理解就是敢于与强大的敌人(对手)做斗争,无论对手多么强大,都要满腔勇气和信心,永不放弃、永不言败,要敢于亮剑……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100部文学作品之一、美国里程碑式30部文学作品之一的世界名著——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看看主人公桑提亚哥“硬汉”性格和李云龙“亮剑”精神有么相似的地方。
(请同学们翻到课文,课件显示课题《老人与海》)(二)课前小测试(积累文学名著中的名言名句)[课件展示](三)作者简介[课件展示](四)故事梗概[课件展示]海明威因《老人与海》这篇小说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这篇小说的创作素材来源于一位古巴老渔夫的亲身经历。
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非常简单。
小说叙述的是古巴一位饱经沧桑的老渔夫桑提亚哥已经八十四天未捕到鱼了,在第八十五天,他又一个人出海远航,在海上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了一条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
然而,在归航途中,马林鱼却被鲨鱼吃掉。
本文节选的是主要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是小说临近结尾的部分,也是小说情节的*。
老人与海教案(精选15篇)

老人与海教案(精选15篇)老人与海教案1【教学目的】1、学习8个生字,正确读写8个生字新词。
2、练惯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沉的感情。
4、学习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写详细的。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2、老师巡视指导,点拨。
3、检查读书情况,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读出“意想不到”1、学生默读课文,考虑课后题:在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2、交流,读出心中的感受。
3、质疑。
四、品重点句,感悟“情理之中”1、学生默读课文,考虑:老人与其他喂鸥人有什么不同之处。
2、品读重点词句,感悟老人与海鸥之间深沉的情感。
五、内化感受,运用语言1、再次感情朗读描写海鸥的句子。
2、假如你就是“白色旋涡”中的一只小海鸥,你在鸣叫什么?第二课时一、听写词语,导入新课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揣摩并学习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写详细的四、积累文章的经典语段五、迁移运用,布置作业老人与海教案2文章【摘要】:^p :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老人与海鸥-教案1,欢送您来阅读并提出珍贵意见!老人与海鸥- 教案1教学目的1.认识课文的8个生字,能正确地读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言,感受人与鸟的浓浓亲情。
4.进步学生的审美才能,培养他们的语感。
5.在充分阅读课文的根底上,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详细的。
教学重点练惯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沉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详细。
课前准备1.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搜集海鸥的图片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人与海》阅读指导课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了解海明威其人以及他的写作风格
2、分析内心独白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二、过程和方法:
在梳理情节的过程中来把握人物——桑提亚哥这位硬汉子形象,找出文中人物的内心独白,进一步明确人物的永不屈服的精神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通过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从而把握课文的知识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老人永不服输的顽强精神,树立积极向上的乐观的人生观教学重点:
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分析内心独白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教学难点:
小说的象征意味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海明威这样评价《老人与海》,今天我们就走进这部伟大的名著。
二、作者简介:
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1899—1961),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
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18岁起进入报界,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出生人死以致伤痕遍体。
1954年,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他开枪自杀,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
对海明威的评价,正如约翰•肯尼迪总统的唁电所说:“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欧内斯特•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
”他称海明威为“本世纪(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海明威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要了解美国,你必须走近海明威,走到代表着美国民族坚强乐观的精神风范的文学长廊中来。
海明威的成名作是1926年发表的《太阳照样升起》。
这部表现战后青年人幻灭感的作品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其他代表作有《乞力马扎罗的雪》《丧钟为谁而鸣》(一译《战地钟声》)和以“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老人与海》。
海明威的文风一向以简洁明快著称,俗称“电报式”,他擅长用极精练的语言塑造人物。
他创作风格也很独特,从来都是站着写作。
以至他的墓碑上有句双关妙语:“恕我不能站起来”。
他笔下的人物
也大多是百折不弯的硬汉形象,尤以《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最为典型。
用海明威的一句名言可以概括这类硬汉甚至其本人,乃至可涵盖美利坚民族的性格:“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
三、课文情况:
海明威是20世纪上半期美国著名作家和记者,也是当时“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一方面他继承了马克•吐温的现实主义传统,一方面又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上进行了革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1952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是他后期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他的创作特色。
当年他获得普利策奖,两年后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老人与海》的情节并不复杂。
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连续84天没捕着一条鱼。
后来,他独自一人出门远航,在海上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一条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
然而,在归航途中,一条条鲨鱼陆续围了上来,尽管老人奋力拼搏,但还是没能抵挡住凶猛鲨鱼的进攻,等他回到海岸时,大马林鱼只剩下了一副巨大的骨架。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继续交流故事,情节梳理:
1.小说节选部分共有老人与鲨鱼的几个回合的较量?对象都是什么?
明确:五个回合,分别是与鲭鲨鱼斗、与星鲨鱼斗、与犁头鲨鱼斗、与星鲨鱼斗、与群鲨鱼斗。
2.老人与鲨鱼搏斗的五个回合中,老人用到了哪些武器?结果怎样?老人的身体状况怎样?大马林鱼又怎样?(以小组形式找出答案)
第一个回合:用鱼叉(丢)、绳子(断)老人手受伤大马林鱼被吃掉40磅第二个回合:刀子(钝)、桨老人手伤严重(淌血)鱼被吃掉四分之一第三个回合:刀子(折断)
第四个回合:短棍手痛得厉害半个身子被咬烂第五个回合:短棍(丢)、舵把(折)极疲乏(简直喘不过气)仅剩残骸
二、问题探究:
1.从文中可知,老人实现了他的愿望,捕到了鱼,但是,尽管他费尽力气,勇敢搏斗,但是最终的结局,得到的却是一副残骸。
你如何看待他的失败?
学生讨论回答:
这是一场人与自然搏斗的惊心动魄的悲剧。
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后遭到无可挽救的失败。
但是,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说,他又是一个胜利者。
因为,他不屈服于命运,无论在怎么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他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了奋勇的抗争。
大马林鱼虽然没有保住,但他却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显示了“一个人的能耐可以到达什么程度”,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
这样一个“硬汉子”形象。
小说中的大海和鲨鱼象
征着与人作对的社会与自然力量,而老人在与之进行的殊死搏斗中,表现了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不失人的尊严,虽败犹荣,精神上并没有被打败。
可以说,这样一个形象,完美地体现了作者所说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的思想。
2.关于小说的象征意味
题目是《老人与海》,而表明上,小说是写一位老人及其在海上的经历,但实际上,老人的形象极具概括性,他已经超越了一个人的存在,而成为了人生的一种象征。
老人桑地亚哥就是“硬汉”的代表,大海则是人生舞台的象征,鲨鱼则是我们人生中的挫折、厄运的象征。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走在人生路途中,不可避免我们都要遇到挫折,被厄运所阻挠,只有经历与“鲨鱼”的较量,才能成为强者,唱出最美的歌。
三、课堂小结:
生活中,能压倒一切的不算是强者,不被一切所压倒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所以,你应当首先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充实自我,以最大的热情去拥抱生活,什么样的生活向我走来,我将向什么样的生活走去,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懈努力,以乐观、健康的生活态度迎接未来的挑战。
板书设计:
象征手法:
老人→硬汉精神
大海→人生舞台
鲨鱼→挫折厄运
四、作业布置:
1.练笔:从桑地亚哥身上你获得什么启发?
(题目参考:“如果有一天厄运来临,我……”)2.有条件的同学课后找《老人与海》的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