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之游园惊梦

合集下载

《牡丹亭·游园惊梦》室内乐戏剧创作解读

《牡丹亭·游园惊梦》室内乐戏剧创作解读

《牡丹亭·游园惊梦》室内乐戏剧创作解读1. 引言1.1 创作背景《牡丹亭·游园惊梦》是一部融合了音乐、歌舞和戏剧元素的经典作品,具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其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明代著名剧作家汤显祖。

汤显祖是中国戏剧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在明代以唱本戏剧《牡丹亭》中,首次将旧曲引入文学形式创作,开创了文学戏曲的先河。

在他死后,清代戏曲文学家蒋宝瑞根据《牡丹亭》改编了《牡丹亭·游园惊梦》,使其成为中国古典戏曲中的经典之作。

汤显祖和蒋宝瑞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人物,他们的作品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牡丹亭·游园惊梦》的创作背景充满了历史沧桑和文化积淀,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和人们的审美情趣。

这部作品不仅富有戏曲艺术的魅力,更蕴含着深刻的人文情怀和审美理念。

通过对创作背景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部经典之作,感受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和艺术魅力。

1.2 作者简介《牡丹亭·游园惊梦》的作者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字长卿,号樊山,浙江嵊县人。

他是明朝末年至清初中国著名的剧作家,被誉为“明代戏曲四大家”之一。

汤显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曲创作家之一,其代表作品包括《牡丹亭》、《紫钗记》等。

他的作品在中国戏曲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中华剧祖”。

汤显祖的戏剧作品以婉约风格见长,内容多以爱情悲剧为主题,具有深厚的文学内涵和精致的艺术表现。

在中国文学史上,汤显祖被尊为“戏曲文学宗师”,他的作品对后世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2. 正文2.1 戏剧内容概述《牡丹亭·游园惊梦》是一部室内乐戏剧作品,其戏剧内容主要围绕着主人公杜丽娘和柳梦梅之间的爱情故事展开。

在戏剧中,杜丽娘误饮情药,梦中遇见了柳梦梅,二人相爱并约定终身。

梦醒后,杜丽娘却发现自己已嫁给他人。

她决定食割断肠草,以求与柳梦梅在地府团聚。

牡丹亭·游园惊梦

牡丹亭·游园惊梦

杜丽娘 孩儿送母亲。 杜 母 罢了。辛勤做老娘。 [杜母下。 杜丽娘 娘吓!你叫孩儿看书,不知哪一种书,才消得我闷怀吓!【绵搭絮】雨香云片,才到 梦儿边,无奈高堂,唤醒纱窗睡不便。泼新鲜,俺的冷汗粘煎。闪的俺心悠步躭,意软鬟偏。 不争多费尽神情,坐起谁欠,则待去眠。【尾声】困春心,游赏倦,也不索香熏绣被眠。春吓! 有心情那梦儿还去不远。 [杜丽娘下。
【滴溜子】湖山畔,湖山畔,云蒸霞焕。雕栏外,雕栏外,红翻翠骈。惹下蜂愁蝶恋,三生 锦绣般非因梦幻。一阵香风,送到林园。及时的,及时的,去游春,莫迟慢。怕罡风,怕罡 风,吹得了花零乱,辜负了好春光,徒唤枉然,徒唤了枉然。
【五般宜】一边儿燕喃喃软又甜,一边儿莺呖呖脆又圆。一边蝶飞舞,往来在花丛间。一边 蜂儿逐趁,眼花缭乱。一边红桃呈艳,一边绿柳垂线。似这等万紫千红齐装点,大地上景物 多灿烂! [众花神下,杜丽娘、柳梦梅上。 柳梦梅 【山桃红】这一霎天留人便,草藉花眠,则把云鬟点,红松翠偏。见了你紧相偎,慢 厮连,恨不得肉儿般和你团成片,也。逗的个日下胭脂雨上鲜。(妙!)我欲去还留恋,相看 俨然,早难道好处相逢无一言。姐姐,你身子乏了,将息片时,小生去也。正是,行来春色 三分雨。 杜丽娘 秀才! 柳梦梅 在!妙吓!睡去巫山一片云。 [柳梦梅下。杜母上。 杜 母 夫婿坐黄堂,娇娃立绣窗。怪她裙钗上,花鸟绣双双。我儿原来昼眠在此。我儿!我 儿! 杜丽娘 秀...... 杜 母 儿吓!娘在此。 杜丽娘 原来是母亲。母亲万福。 杜 母 罢了。你方才说什么秀? 杜丽娘 呀,孩儿刺绣才罢。 杜 母 为何昼眠在此? 杜丽娘 告母亲知道,适才花园中游玩回来,不觉身子困倦,少睡片时。不知母亲到来,有失 迎接,望母亲恕罪。 杜 母 怎么不到学堂中去看书? 杜丽娘 先生不在,且自消停。 杜 母 儿吓!花园冷静,少去闲游。 杜丽娘 谨依母亲慈训。 杜 母 女儿家长成了,就有许多情态。且自由她,我去了。正是,宛转随儿女。

梅兰芳讲解《牡丹亭·游园惊梦》

梅兰芳讲解《牡丹亭·游园惊梦》

梅兰芳讲解《牡丹亭·游园惊梦》作者:梅兰芳游园惊梦,汤显祖《牡丹亭》一折,原作统称《惊梦》,其中“观之不足由他缱……”那支曲牌,也不叫[尾声],而叫[隔尾],戏至此未完。

在乾隆年间《缀白裘》里已分为游园和惊梦两折,[隔尾]也改成[尾声]了。

我来解释一下。

游园先谈《游园》。

[绕地游],杜丽娘上唱:“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

人立小庭深院。

”这三句是剧作者介绍杜丽娘在一个春天的早晨起床后,站在幽静的庭院里,听到黄莺的叫声。

一上场就写出她独居深闺,闷闷无聊的心情。

杜在小锣里出场,九龙口站住,开始唱“梦回莺啭”,再慢慢地边唱边走,唱完“院”字,转身向里走去,接着春香就上场了。

她刚出场,披着斗篷,不能多做戏,所以身段不多,只是唱到“莺啭”向高处一指,“深院”平着一指,唱完坐下。

春香上唱:“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春香用轻快的步子上场,边唱边走,“尽”字已到台口,“沉烟”穿手、蹲身,“抛残绣线”做理线式,“恁今春关情似去年”进门,转身蹲下,向外一指。

杜、春二人同样都是旦角,而春香唱的尺寸,应该比杜丽娘快些,动作也要活泼些,否则就分不出她们之间的年龄和身份了。

因此,昆曲里把她们分别叫“五旦”“六旦”。

春念:“小姐。

”念毕站在小边。

杜念:“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

”“梅关”是指大庾岭,广东、江西交界的地方,宋朝在此设有梅关。

这是说杜丽娘清晨起来,带着隔夜的残妆遥望梅关。

春念:“你侧著宜春髻子,恰凭栏。

”这是从春香的口中在刻划小姐的应时春妆。

杜念:“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

”这是说杜丽娘不知道从哪里来的烦闷,割也割不断,越理越乱。

春念:“已分付催花莺燕借春看。

”这是说杜丽娘已经告诉催促开花的黄莺和燕子要爱惜春光,留给她们多看几看。

以上几句念白都押了韵,这是剧作者借了剧中人之口,在向观众介绍一些剧中的主要情节。

柳梦梅家住岭南,他从广东到江西来,必经过大庾岭,“望断梅关”,暗指杜丽娘日后朝思暮想的意中人就是柳梦梅,事实上杜丽娘当时并没有真的在望梅关,春香也不可能对莺燕下命令。

牡丹亭中惊梦翻译和赏析

牡丹亭中惊梦翻译和赏析

牡丹亭中惊梦翻译和赏析牡丹亭中惊梦翻译:丽娘游园归来,困倦了,便伏几小睡,却作了个甜美的梦:梦见一个小生,拿着柳枝,向她说道:“小生那一处不寻访小姐来,却在这里。

恰好在花园内折取垂柳半枝,姐姐,你既通书史,可作诗以赏此柳乎?”丽娘没有答话,只是想:“这生素昧平生,何因到此?”小生一笑,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是答儿闲寻遍。

在幽闺自怜。

”便牵丽娘衣袖,转过芍药栏前湖山石边说话去了。

丽娘怎会在梦中与一素昧平生的人幽会呢?原来一直受封建礼教禁铜的丽娘,没有人与她说过知心话。

与她最亲近的母亲,看她睡个午觉,也要说不符家教,看她绣对鸳鸯,也不以为然。

丽娘委实寂寞得很,渴望有人关心她同情她,当梦中人说出这“似水流年,如花美眷”八个字时,动魄惊心,怎能不引为知己?以柳枝求题,也不是一般市俗之见,他不是捧来珠光宝气的首饰,而是分文不值的垂柳枝。

戏里有一折“写真”,描写杜丽娘作自画像,可见她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在她眼里,艺术价值与实用价值、经济价值之间并不划等号,一草一木都可人画,对金银珠宝、乌纱玉带却看不上眼。

在这一点上,他们又有了共同语言。

心灵上的相通,在丽娘看来是头等重要的事,与此人为伴是幸福的,轻轻地一牵,便随他而去了。

欣赏:牡丹亭中惊梦是写杜丽娘游园前对镜梳妆时的内心活动。

这支曲子是在杜丽娘赞叹“好天气也”的念白之后起唱的,所以从春光,春意落笔。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是写大地回春以后,各种冬眠的昆虫都苏醒了,纷纷吐丝活动,这些虫丝是很细的,只有在风和日丽的时候才能见到。

“袅晴丝”就是指这种摇曳、飘忽的春游丝,也吹进了这冷落的庭院。

作者不写桃柳蜂蝶,唯独选取了纤细的游丝,此中大有新意妙理。

一、这样写完全是从规定情景出发,它不是主观随意性的产物。

所以在小庭深院中的女主人公难以直接看到姹紫嫣红的春色,在这里只能从晴丝上体味到一点可怜的春光。

二、这样写与人物身份、性格相吻合,杜丽娘是一位过着闲适而愁闷的深闺人物,她是个对春天十分“关情”的妙龄少女,唯其这样,才会有此细心而专注的观察。

《牡丹亭·游园惊梦》室内乐戏剧创作解读

《牡丹亭·游园惊梦》室内乐戏剧创作解读

《牡丹亭·游园惊梦》室内乐戏剧创作解读【摘要】本文将围绕《牡丹亭·游园惊梦》室内乐戏剧展开解读。

在将介绍该戏剧的背景和概述。

在将从室内乐戏剧的特点入手,探讨《牡丹亭·游园惊梦》的创作背景、剧情解读、角色分析及音乐与戏剧的结合。

结论部分将讨论该作品的创作意图和艺术成就。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该室内乐戏剧的艺术特点和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欣赏和理解这部经典作品。

【关键词】室内乐戏剧、《牡丹亭·游园惊梦》、创作背景、剧情、角色、音乐、结合、创作意图、艺术成就1. 引言1.1 背景介绍《牡丹亭·游园惊梦》是中国明代戏剧作品,是中国戏曲艺术宝库中的重要代表之一。

这部戏剧由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创作,于1598年问世。

汤显祖本是南京市民,后来成为明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明代,戏曲文学的创作逐渐形成独立的系统,各种形式的传统民间戏曲逐渐加入了古典文学的影响,形成了以“南戏”为代表的一种剧种。

南戏在整个明代戏曲创作中拥有绝对的主导地位,而《牡丹亭·游园惊梦》则是南戏的代表作之一。

《牡丹亭·游园惊梦》的创作背景是明代文学繁荣的时代,当时正值明代文学黄金时期,文人雅士纷纷加入文学创作的热潮中。

汤显祖在这个时代里脱颖而出,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戏曲作品,其中《牡丹亭·游园惊梦》就是其代表作之一。

这部戏剧以爱情悲剧为主题,情节曲折,角色塑造深刻,音乐与戏剧的结合更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整个明代戏曲史上,这部作品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至今仍被视为中国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作。

1.2 戏剧概述《牡丹亭·游园惊梦》是一部经典的室内乐戏剧作品,由中国著名作曲家、剧作家赵孟頫创作。

该剧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中国古典戏曲中的一朵奇葩。

其剧情曲折、情节跌宕、人物性格鲜明,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极高的影响力。

《牡丹亭·游园惊梦》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主要角色包括柳梦梅、杜丽娘、刘宗敏等。

牡丹亭惊梦原文及翻译

牡丹亭惊梦原文及翻译

牡丹亭惊梦原文及翻译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代表作。

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

该剧文辞典雅,语言秀丽,是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与《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感天动地窦娥冤》《长生殿》(一说《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桃花扇》《长生殿》)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江西临川人,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

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

《牡丹亭游园》是昆剧的典型传统剧目,系著名剧作家汤显祖所作。

昆剧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在元朝末年产于苏州昆山一带,唱腔华丽婉转,念白儒雅,表演细腻。

《牡丹亭》是昆剧的经典曲目之一。

《牡丹亭游园》改编自明代戏曲家汤显祖作品《牡丹亭》,《牡丹亭》又名《还魂记》,或称《牡丹亭还魂记》,是汤显祖剧作中成就最高的作品。

牡丹亭的主要人物?《牡丹亭》的男主人公是柳梦梅,女主人公是杜丽娘。

《牡丹亭还魂记》(简称《牡丹亭》,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

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

该剧文辞典雅,语言秀丽。

该剧是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与《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感天动地窦娥冤》、《长生殿》(一说《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桃花扇》、《长生殿》)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牡丹亭》的主要人物有杜丽娘、柳梦梅、春香、杜宝、陈最良。

其中杜丽娘——是《牡丹亭》中描写得最成功的人物形象。

在她身上有着强烈的叛逆情绪,这不仅表现在她为寻求美满爱情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方面,也表现在她对封建礼教给妇女安排的生活道路的反抗方面。

成功地细致地描写了她的反抗性格的成长过程。

大学语文 牡丹亭 游园惊梦

大学语文 牡丹亭 游园惊梦

• 【醉扶归】
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qiàn ,艳晶晶花簪八 宝钿。 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 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 ,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 踏草怕泥新绣袜 ,惜花疼煞小金铃。
• 释义: • 你说我穿着绛红色的裙衫多么艳丽光彩, 颈上戴的宝石鋃嵌的花簪多么光彩夺目, 可知爱美是我的天性。恰恰这美好的春 天却无人赏识。杜丽娘纵然有沉鱼落雁 之美,羞花闭月之貌,这青春之美又有 谁来赏识呢?
【隔尾】 观之不足由他缱qiǎn ,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 倒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瓶插映山紫,炉添沉水香。 蓦地游春转,小试宜春面。 春呵春! 得和你两流连。 春去如何遣? 恁般天气,好困人也?
• “既然春香看不够,就由她留恋吧!可就 是观赏遍了所有的亭台楼阁也是白搭,倒 不如兴尽回家去消磨时光、打发日子。
二、戏剧历史 ①西方戏剧文学的历史
• 文艺复兴时期 • 莎士比亚
• 17世纪古典主义时期
②中国戏曲及剧本的历史 • 参军戏 •
北宋时期的戏剧人物画像砖
隋唐五代的说唱俑
• 元代杂剧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明清:汤显祖、王骥德、李渔 现代 :郭沫若的《屈原》、老舍的《龙须沟》、 曹禺的《雷雨》、《日出》、《原野》
艺术特征
一、“游园”的人物心理描写 • 刻画杜丽娘的内心世界,准确把握人物的 心理脉搏,是“游园”在艺术方面最值得 称道的地方。
二、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尤有特色。
《游园》中的景物描写都是通过人物眼睛与 人物当时的思绪,来写出人物对景物的感 受。景中情,情中景浑然一体,巧妙叠出, 无境不新,达到了炉火炖青的地步。
【好姐姐】 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荼蘼外烟丝醉软, 那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 闲凝眄miǎn生生燕语明如剪,听呖呖莺声溜的圆。

牡丹亭游园惊梦原文及注音

牡丹亭游园惊梦原文及注音

牡丹亭游园惊梦原文及注音【绕池游】(旦上)梦回莺啭〔2〕,乱煞年光遍〔3〕。

人立小庭深院。

(贴)炷尽沉烟〔4〕,抛残绣线〔5〕,恁今春关情似去年〔6〕?【乌夜啼】(旦)晓来望断梅关〔7〕,宿妆残。

(贴)你侧着宜春髻子〔8〕,恰凭栏。

(旦)剪不断,理还乱〔9〕,闷无端〔10〕。

(贴)已吩咐催花莺燕借春看。

(旦)春香,可曾叫人扫除花径?(贴)吩咐了。

(旦)取镜台衣服来。

(贴取镜台衣服上)“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11〕”镜台衣服在此。

【步步娇】(旦)袅晴丝〔12〕,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停半晌、整花钿〔13〕。

没揣菱花〔14〕,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15〕。

(行介)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16〕! (贴)今日穿插的好。

【醉扶归】(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17〕,艳晶晶花簪八宝填〔18〕,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19〕。

恰三春好处无人见〔20〕。

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贴)早茶时了,请行。

(行介)你看:“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

踏草怕泥新绣袜,惜花疼煞小金铃〔21〕。

”(旦)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22〕,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23〕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

(合)朝飞暮卷〔24〕,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25〕!(贴)是花都放了〔26〕,那牡丹还早。

【好姐姐】(旦)遍青山啼红了杜鹃〔27〕,荼䕷外烟丝醉软〔28〕。

春香呵,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贴)成对儿莺燕呵。

(合)闲凝眄〔29〕,生生燕语明如翦〔30〕,呖呖莺歌溜的圆〔31〕。

(旦)去罢。

(贴)这园子委是观之不足也〔32〕。

(旦)提他怎的! (行介)【隔尾】观之不足由他缱〔33〕,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34〕。

倒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36〕。

(作到介)(贴)开我西阁门,展我东阁床。

瓶插映山紫〔36〕,炉添沉水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牡丹亭之游园惊梦
旦:(游园曲)春光眼万花妍,三春景致何曾见。

玉燕双双绕翠轩,蝶儿飞舞乐绵绵,乐绵绵,万花争吐艳。

绿柳娇嫩,倚池畔随风曳展,心忧岁月变迁,一朝美艳化烟,叹春光易逝愁深牵。

看牡丹亭畔有花阡,且待我荡上东墙,唤取春回转。

(白)春色撩人心欲醉,牡丹亭畔抱花眠。

生:(到春雷)身似蝶影翩翩,飞过绿阴水殿,飞到庭院深处,去会素心玉人面。

轻轻步趋石亭畔,目睹倩影花下眠,幽香暗传,神欲醉,爱她貌更端,喜得接近天仙信有缘,惟望两心相牵,手拈柳枝走上前,趁着无人见,低声轻呼,小姐呀望你能为我方便。

(白)小姐我黎左叻!
旦:(白)哎呀!你系……
生:(白)小姐有礼!
旦:(白)啊~!(接唱)看他十分面善,骤逢未免心惊惴。

生:(白)小姐!(接唱)不必以香扇遮面,实在你丰姿秀色早已名传,今天得相见令人意倒颠。

旦:(接唱)休得满口粗俗言,我是名门淑女,千金之躯,岂可任意存妄念。

生:(白)小姐,小生何敢心存妄念呢?不过,适才在花园之内,折得垂扬半枝,素仰小姐掩通文翰,还请题诗一首,以赏此柳枝呀!旦:(白)耶……
唔……寂寞垂杨柳,迎风曳岸边,忽逢君采折,唯盼永相怜。

生:(白)呀,佳句,佳句啊!
旦:(白)这书生,虽则似曾相识,何故他竟作不速客来呢?
生:(白)小姐!(慢板)你在花下暗伤春,我在芸窗心寂寞,相逢何必问前因,
信是有缘能会面。

旦:(接唱)我低头暗借池中镜,几回偷看眼前人,风度翩翩神俊朗,好个倜傥美少年。

生:(接唱)风飘刘院上蟾宫,得会嫦娥深自幸,莫因羞怯误佳期,且看满园花吐艳。

旦:(骂玉郎)雨后花更鲜,惹得粉蝶绕花阡,借意示爱心暗牵,百般痴缠,诉尽相思千万遍,奈何淑女芳心怕受骗。

生:(接唱)永誓爱心比金坚,倘得相亲情愿化蝴蝶伴裙边,不作别念,甘倚妆台镜边,听候眼波差遣。

不会视卿卿比秋后扇,白头共订痴心永无变。

旦:(减字芙蓉)聆君吐出痴情话,半羞半喜半心甜。

(白)公子,你翠袖相牵,意欲何往呀?
生:(接唱)绕过这十二栏杆,转过那银塘水殿。

(白)春色无边正好把臂同游啊。

旦:(接唱)穿过了湖山石洞,踏遍绿荫花阡。

(白)此景此情真是神仙不羡呀生:(接唱)与你悄声儿,细诉平生愿。

(白)一任海枯石烂,永结同心。

旦:(接唱)深喜名花能有主,
生:(接唱)不在梅边在柳边。

旦:(滚花)缘来合梦梦尤香,
生:(接唱)人到深情情自暖。

旦:(双飞蝴蝶)携手到花前,共赏风花雪月天。

生:(接唱)效蝴蝶舞翩然,相依相偎笑并肩。

旦:(接唱)一双一对乐似双飞燕。

生:(接唱)今生今世热爱心不变。

旦:(接唱)两相恋,爱心专,痴心若醉情怀渐乱。

生:(接唱)眼底春风吹遍,吹得飞花片片。

旦:(接唱)吹得碧水潋潋,独怜绿莺吹得扑翼喧。

生:(白)唉!(仙花调)艳梦正感温暖,又被那风吹断,怕怕怕蝶侣空相眷,梦随风飘远。

旦:(剪剪花)我俩似并头燕,休惊春风折损。

生:(双飞蝴蝶)花底鸟惊喧,声声带悲酸,触景但觉愁怀历乱。

旦:(接唱)我俩爱根深深风吹不断,不必伤感暗自怨。

生:(接唱)春风吹醒美梦断,人别矣他朝再共恋。

旦:(白)呀~公子~
生:(白)小姐珍重,小生去也!
旦:(白)公子~!公子,公子。

唉!(柳青娘)我寂寂倚翠轩,半醒半睡眠,梦中仿佛见蝶仙,互相热恋似蜜甜共缠绵,瞬息间,风吹散梦化烟,使我心惹恨缠,有情人难复见,叹倩谁伴镜边,顾影暗自怜,剩将春心托杜鹃。

(滚花)唉!又怕幽闺寂静难寻梦,一任楼上花枝笑独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