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醇醛耗丙烯及相关经济性分析

合集下载

丙烯生产技术发展及经济性分析.doc

丙烯生产技术发展及经济性分析.doc

丙烯生产技术发展及经济性分析专家论坛当代石油石化 PETR0LEUM&PETR0CHEMICAL T0DAY V01.13 No.10 0ct.20o5丙烯生产技术发展及经济性分析(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北京100029)摘要:分析了丙烯生产技术的进展情况及发展趋势,对不同丙烯生产路线的技术经济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关键词:丙烯工艺技术技术经济发展趋势丙烯是仅次于乙烯的一种重要基本有机原料近年来,世界丙烯需求增长率一直高于乙烯,预计这种发展趋势仍将持续下去。

为了满足快速增长的丙烯需求,国内外一方面通过对烃类蒸汽裂解和催化裂化两大传统的丙烯来源进行催化剂、工艺条件和装置结构的改进,大幅增产丙烯;另一方面不断研究开发新的增产丙烯技术,以扩大丙烯新的原料来源1 世界丙烯供需前景分析丙烯是乙烯蒸汽裂解装置联产品和催化裂化(FCC)装置的副产品。

据美国SRI咨询公司报道,2004年世界丙烯总产量超过6 500万吨,其中约61%来自乙烯蒸汽裂解装置,约34%来自FCC装置,约3%来自丙烷脱氢装置,约2%来自其他装置另据美国化学市场咨询公司(CMAI)报道,2004年世界丙烯需求量达到6 510万吨,其中60.7%用于生产聚丙烯,9.0%用于生产丙烯腈,7.1%用于生产环氧丙烷,5.9%用于生产异丙苯,3.5%用于生产丙烯酸,13.8%用于其他方面多年来,在聚丙烯需求快速增长的带动下,世界丙烯需求增长速度一直快于乙烯。

美国丙烯与乙烯的需求比率1992年为0.43,2004年已升至0.54西欧、亚太地区的情况也是如此,2004年亚太地区丙烯与乙烯需求比率甚至高达0.77。

而中东地区由于近些年新增的乙烯能力主要是以乙烷裂解为主,因此自1996年以来丙烯与乙烯需求比率一直变化不大。

由于世界丙烯产量增速明显低于乙烯,使丙烯供应出现紧张,导致丙烯与乙烯价格比增加,由进入2005年,世界丙烯价格已开始高于乙烯价格,5月份丙烯与乙烯价格比曾达到1.22:1。

丙烯主要衍生物的生产和市场分析

丙烯主要衍生物的生产和市场分析

丙烯主要衍生物的生产和市场分析丙烯是重要的石油化工基础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丙烯、丙烯腈、环氧丙烷、丙烯酸、异丙苯/苯酚/丙酮、羰基合成醇(丁辛醇)等基本有机化工产品,随着丙烯衍生物需求的迅速增长,对丙烯的需求也逐年俱增,世界丙烯年需求量已从20年前15.2Mt增加到2000年的51.2Mt,年均增长率达6.3%。

2019年全球需求量约56.9Mt,据预测2019年丙烯的需求量将增加到86.0Mt,2000-2019年年均增长率约5.6%,高于同期乙烯增长率(约5%)。

以丙烯为原料生产基本有机原料的消费量依次是丙烯腈11%,羰基合成醇8%,环氧丙烷7%,异丙苯6%,丙烯酸5%,异丙醇3%,其他3%。

以丙烯生产的基本有机化工产品年均增长率依次是丙烯酸6%,丙烯腈4%,环氧丙烷4%,异丙苯/苯酚3.8%,羰基合成醇3.4%。

我国2019年丙烯产量5932.3kt,比2019年增长11.8%,进口226.4kt,全年表观消费量6158.7kt。

由于国内丙烯资源十分短缺,限制了丙烯衍生物的生产能力,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每年都需大量进口丙烯衍生物。

因此增产丙烯及其衍生的基本有机原料有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

1 丙烯腈丙烯腈主要用于腈纶、丁腈橡胶、己二腈、丙烯酰胺、ABS 树脂等的生产,2019年全球丙烯腈需求量为4945kt,其中用于腈纶52.4%、ABS/SAN29.7%、己二腈8.9%、丙烯酰胺4.7%、丁腈橡胶2.4%、其他(如己内酰胺、多元醇聚合物)1.9%。

我国丙烯腈消费主要用于生产腈纶,占67%,ABS/SAN 17.5%,其他用于生产丙烯酰胺、丁腈橡胶等15.5%。

近年来,我国丙烯腈消费需求迅速增加,国内大多装置进行了扩能改造,我国丙烯腈供需情况见表1。

预计到2019年随着BP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化合资的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260kt/a丙烯腈装置的开工,我国丙烯腈生产能力将超过1000kt/a。

我国丙烯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分析

我国丙烯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分析

一、我国丙烯行业发展现状及特点1. 装置能力与隶属关系我国的丙烯工业是随乙烯工业的发展而日益发展壮大起来的。

多年来, 乙烯一直作为我国石化工业的龙头产品, 相应地, 丙烯则作为乙烯的联产品或炼厂副产品。

到2003年底, 我国有50余家丙烯生产工厂, 生产能力合计约为559万吨, 产量593.23万吨。

其中, 中国石化集团丙烯生产能力346.5万吨, 产量385.99万吨, 产量占全国的65.1%;中国石油集团丙烯生产能力197.1万吨, 产量194.6万吨, 产量占全国的32.8%;地方企业丙烯产量12.73万吨, 占全国的2.1%。

2003年我国丙烯产量超过10万吨的生产企业装置概况见表1。

由表1可知, 2003年我国丙烯生产能力最大的企业是燕山石化, 装置能力为45.6万吨(不包括东方乙烯);丙烯产量最大的企业是上海石化, 产量达到53.3万吨;丙烯能力在20万吨/年以上的主要有上海石化、扬子石化、燕山石化、齐鲁石化、吉林石化、大庆石化、兰州石化和大连石化等企业, 多数工厂丙烯生产能力在5万~20万吨/年之间, 此外还有20家工厂的生产能力在1万~5万吨/年之间。

在我国丙烯生产企业所产的丙烯产品中, 乙烯装置联产的丙烯均为企业自用, 用于生产大宗的丙烯下游产品, 如聚丙烯、丙烯腈、丁辛醇、丙烯酸系列以及苯酚/丙酮等;炼厂所产的丙烯一般作为本厂小聚丙烯装置以及丙烯腈、苯酚/丙酮装置等原料, 少数企业对外向固定下游厂家销售, 国内丙烯产品的市场贸易较少。

2. 丙烯的主要来源世界上丙烯的来源有蒸汽裂解制乙烯联产丙烯、炼厂催化裂化装置干气、丙烷脱氢、甲醇制烯烃以及近年所开发的烯烃转化、烯烃易位等工艺。

2003年世界丙烯生产能力约7314万吨, 其中乙烯联产丙烯占60%, 炼厂副产丙烯占35%, 丙烷脱氢占3%, 其他占2%。

我国丙烯主要来自乙烯裂解装置和炼厂催化裂化及催化裂解装置。

2003年我国丙烯生产能力559万吨, 其中乙烯联产丙烯能力约283万吨, 占丙烯总生产能力的50.6%, 产量约287万吨, 开工率约101%;炼厂副产丙烯能力约276万吨, 占丙烯总生产能力的49.4%, 产量约306.2万吨, 开工率110%。

中国丙烯及下游产品发展回顾及展望

中国丙烯及下游产品发展回顾及展望

中国丙烯及下游产品发展回顾及展望目录一、内容概括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3)二、中国丙烯市场发展回顾 (5)2.1 丙烯市场概述 (6)2.2 丙烯产能与产量分析 (7)2.3 丙烯市场需求分析 (8)2.4 丙烯市场价格走势 (10)2.5 丙烯市场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11)三、中国丙烯下游产品发展回顾 (12)3.1 下游产品市场概述 (14)3.2 主要下游产品市场分析 (15)3.2.1 聚丙烯 (17)3.2.2 丙烯腈 (18)3.2.3 丁辛醇 (19)3.2.4 丙烯酸及酯 (20)3.3 下游产品市场需求分析 (22)3.4 下游产品市场价格走势 (23)3.5 下游产品市场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25)四、中国丙烯及下游产品展望 (26)4.1 市场发展趋势 (27)4.2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28)4.3 环保政策与市场影响 (30)4.4 风险与机遇 (31)五、结论与建议 (33)5.1 结论总结 (34)5.2 对策与建议 (35)一、内容概括本报告旨在回顾中国丙烯及下游产品的发展历程,分析当前市场状况,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对过去几十年的统计数据和相关政策的研究,我们将深入了解中国丙烯产业的发展现状、主要产品及其市场需求,以及行业内的主要企业。

我们还将探讨政府对丙烯产业的支持政策、环保要求以及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影响。

在回顾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本报告将重点关注近年来中国丙烯市场的热点问题,如产能过剩、价格波动、市场竞争等。

我们还将对未来几年中国丙烯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包括市场规模、产业链布局、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变化。

本报告将提出一些建议,以帮助中国丙烯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化工产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丙烯及其下游产品的发展态势尤为引人关注。

丙烯作为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之一,广泛应用于合成塑料、合成纤维等制造领域。

浅析丁辛醇装置经济运行

浅析丁辛醇装置经济运行

浅析丁辛醇装置经济运行摘要:在丁辛醇生产中,丁醛装置中的丁醛异构体塔是丁辛醇装置的中心枢纽,其设计和操作将直接影响丁辛醇装置中异丁醛、辛醇和正丁醇三种产品的质量。

由于羰基合成反应生成的产品混合丁醛经铑催化剂和气液分离后,首先进入丁醛异构塔分离出正、异丁醛,从塔底抽出的正丁醛一部分去丁醛加氢单元生产正丁醇产品,另一部分去丁醛缩合单元作为生产辛醇产品的原料;从塔的上侧线提取的异丁醛直接作为产品出售。

异丁醛作为产品直接销售,质量保证无需赘述,而作为生产正丁醇和辛醇的原料正丁醛的质量同样重要,否则在后续的反应过程中,会发生各种有机副反应,导致产品纯度、硫酸色度等方面不合格,从而影响产品的销售。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丁辛醇装置经济运行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丁辛醇;装置;经济运行;建议引言丁辛醇随着石化工业、聚乙烯塑料工业和羰基合成工业技术的发展迅速发展。

羰基合成技术于1938年首次在德国成功开发。

随着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的发展。

目前,丁醛的合成方法有四种:乙醛缩合法、发酵法、齐格勒法和羰基合成法。

以前的方法已被羰基合成方法取代。

羰基合成方法分为高、中、低压合成方法。

同样,中高压力合成方法被低压力合成方法取代。

目前,低气压合成法主要在国外使用,其中大卫、三菱化学、巴斯夫和伊斯特曼的工艺具有代表性。

具有低温活性高、稳定性好、正态异构比可调等特点。

液相循环低压改性铑法是当今世界最先进、最广泛采用的技术。

1丁辛醇的用途分子式:C4H9OH,分子量:74.12。

物理性质:无色透明的含油液体、刺鼻的气味和含水的橄榄汁。

n-丁醇是一种无色液体,粘度稍高;熔点-89.5℃,沸点117.2℃,相对密度0.8098(20/4℃),临界温度287.10℃,临界压力5×106帕。

用途:丁辛醇是合成精细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基本有机合成原料),用途十分广泛。

正丁醇主要用于制造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丁酯、醋酸丁酯、乙二醇醚、增塑剂DBP、氨基树脂和丁胺等,也可用作油漆与涂料、化妆品、医药等方面的溶剂。

我国辛醇市场及技术进展分析

我国辛醇市场及技术进展分析

• 48 •化学工业CHEMICAL INDUSTRY第39卷第2期2021年4月我国辛醇市场及技术进展分析刘先武\倪小峰2,石宝珠'范英杰3,丁国荣3(1.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染料厂,吉林丨32021; 2.西南林业大学,昆明650224 ; 3.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研究院,吉林132021)摘要:对我国辛醇的生产、市场、价格、进出口量等进行了分析预测,并通过介绍辛醇工艺技术改进、三废回收、产品深加工等情况,分析指出,未来几年,我国辛醇产能增长将放缓,需求不旺,下游行业仍以增塑剂为主导地位。

关键词:辛醇;生产;市场;价格;进出口;工艺改进;分析文章编号:1673-9647 (2021) 02-0048-04 中图分类号:TQ223.12+6 文献标识码:A辛醇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工业上所说的辛醇是指异辛醇(2-乙基己醇,英文简称2-EH),主 要用于生产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DEHP)、对苯二甲酸二辛酯(DOTP)和丙烯酸异辛酯,还 用于柴油添加剂、合成润滑剂、抗氧剂、溶剂及 消泡剂等,也可用于纸张上浆、照相、胶乳及印 染等,是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和化学助剂原料。

1生产情况分析及预测近年来我国辛醇产能增速逐年放缓,2020年 生产能力236.5万t/a,产量207.77万t,同比降 低 2.2%。

2019年生产能力仍为236.5万t/a。

2019年我国辛醇产量为212.53万t,同比增长5.9%"1,产能利用率为89.9%。

2019年我国辛醇生产能力详见表1[M]。

我国辛醇主要下游增塑剂发展速度减缓,环 保要求提高,尤其是配套合成气装置门槛提高,制约了辛醇新装置建设,未来2年我国暂无辛醇扩产或投产计划。

2市场分析及预测2015—2019年我国辛醇表观消费量逐年增加,年均增长率为7%,2019年达到233.94万t,同比增长6.2%。

2020年为233.76万t,基本持平。

丙烯工艺经济性对比及全球市场规模、产能价格分析(2021年)

丙烯工艺经济性对比及全球市场规模、产能价格分析(2021年)

目录1.丙烯1.1.丙烯工艺1.1.1.丙烯工艺综述1.1.2.石油催化裂化以及其衍生多产丙烯技术1.1.3.石脑油蒸汽裂解1.1.4.基于 FCC或蒸汽裂解的其他路径1.1.5.丙烷脱氢1.1.6.煤制烯烃1.2.丙烯工艺经济性对比:目前 MTO利润整体弱于其他工艺1.3.丙烯市场1.3.1.全球丙烯市场:产能增速显著放缓1.3.2.中国丙烯市场:原油带动价格上涨,产能增速仍不容小觑1.丙烯1.1.丙烯工艺1.1.1.丙烯工艺综述目前,丙烯的生产制备主要有四种工艺,分别是原油催化裂化、石脑油蒸汽裂解、原煤制甲醇后MTO或者直接CTO、丙烷脱氢,据卓创资讯统计,2020年度四种工艺占比分别为28%、29%、24%和19%,较上一年度分别上升-4%、+4%、-2%、+2%。

随着炼化一体化恒力石化和浙江石化产能的逐步释放,蒸汽裂解工艺产能占比显著提升;MTO/CTO产能投放不多,占比下滑;PDH(含混烷脱氢MDH,下同)产能因天津渤化、浙江华鸿新材料等装置的投产有所提升,且未来随着大量丙烷脱氢装置释放,其产能占比有较大提升空间。

未来丙烯新增产能将主要释放于石脑裂解和丙烷脱氢两种工艺上。

图1:2018-2020丙烯来源途径单位:%图2:上游工艺1.1.2.石油催化裂化以及其衍生多产丙烯技术催化裂化FCC是传统炼油工艺,主要产物为汽油、柴油等燃料油成品油,丙烯作为副产品,收率较低。

为提升丙烯收率,UOP公司的PetroFCC工艺和RxPro工艺、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的深度催化裂化( DCC)、新日本石油公司和沙特阿美公司的高苛刻度催化裂化( HS-FCC) 技术等工艺被逐步开发,以VGO(减压柴油等重质组分)为原料生产出来的丙烯收率分别可达20%以上、15-25%、接近20%的水平。

1.1.3.石脑油蒸汽裂解蒸汽裂解是目前生产烯烃的主要工艺之一,石脑油经750℃以上高温,在水蒸气环境中经过管式加热炉发生分子链断裂和脱氢反应,从而制得乙烯、丙烯等轻烃。

20万吨年丁辛醇项目

20万吨年丁辛醇项目

20万吨/年丁辛醇项目一、市场状况及预测正丁醇主要用于生产(甲基)丙烯酸丁酯、醋酸丁酯、乙醇醚、增塑剂DBP 等,也可用作溶剂。

辛醇主要用于生产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和对苯二甲酸二辛酯等增塑剂以及(甲基)丙烯酸辛酯,还可用于纸张上浆、照相、胶乳和织物印染等行业,是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和化学助剂原料。

目前,世界上广泛采用丙烯羰基合成工艺)生产正丁醇/辛醇,副产异丁醇。

(一)国际市场的供需情况1、正丁醇2006年全球正丁醇消费量283万吨,消费结构为化学应用占74%,化学应用主要包括丙烯酸丁酯(30%)、醋酸丁酯(25%)、乙二醇醚(10%)、其他化学应用(9%);其次为溶剂,约占16%。

2006年世界正丁醇生产能力为334万吨/年,产量283万吨,开工率84%。

全球98%的正丁醇产能采用丙烯羰基合成法生产,装置分布在19个国家/地区,约36家生产企业,北美、西欧和亚洲是最主要的正丁醇生产和消费地区,占全球生产能力的86%,消费总量的93%。

预计到2011年世界正丁醇生产能力为370万吨/年,需求量为340万吨,未来5年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3.8%,比产能年均增长率高1.8个百分点,届时开工率将由2006年的84%提高到92%。

2、辛醇2006年世界辛醇消费量297万吨,其中,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占78%,(甲基)丙烯酸辛酯占14%,其他领域的应用包括润滑油添加剂、柴油添加剂、表面活性剂、溶剂及矿业应用等,但所占比例均较低。

2006年世界辛醇生产能力328万吨/年,产量297万吨,开工率90%。

采用丙烯羰基合成法生产辛醇是目前唯一的工业生产方法,装置分布在20个国家,有31家生产企业。

预计2011年世界辛醇生产能力为348.5万吨/年,需求量为356万吨,未来5年需求量年均增长率为3.7%,比产能年均增长率高2.5个百分点,届时开工率将由2006年的90%提高到100%左右。

(二)国内市场现状及预测1、正丁醇2006年,我国正丁醇的消费结构为丙烯酸丁酯44%,醋酸丁酯33%,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为14%,其他如医药中间体、农药中间体和选矿剂等约占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醇醛耗丙烯及相关经济性分析
摘要:丙烯是仅次于乙烯的一种重要基本有机原料。

近年来,世界丙烯需求增长
率一直高于乙烯,预计这种发展趋势仍将持续下去。

为了满足快速增长的丙烯需求,国内外一方面通过对烃类蒸汽裂解和催化裂化两大传统的丙烯来源进行催化剂、
工艺条件和装置结构的改进,大幅增产丙烯;另一方面不断研究开发新的增产丙烯
技术,以扩大丙烯新的原料来源。

关键词:辛醇醛耗;丙烯;经济性;分析
引言:
目前国内丁辛醇市场已近饱和状态,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胜出,取决于
对生产丁辛醇的成本及产品质量的控制。

而作为丁辛醇的主要生产原料丙烯,在
其成本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醛耗丙烯的高低成为丁辛醇生产中一项重要的消
耗指标,研究旨在分析影响醛耗丙烯的各项因素,并通过分析结果对丁辛醇装置
的经济运行进行研究、指导。

1.世界丙烯供需前景分析
丙烯是乙烯蒸汽裂解装置联产品和催化裂化(FCC)装置的副产品。

据美国SRI
咨询公司报道,2004年世界丙烯总产量超过6500万吨,其中约61%来自乙烯蒸汽裂解装置,约34%来自FCC装置,约3%来自丙烷脱氢装置,约2%来自其他装置。

另据
美国化学市场咨询公司(CMAI)报道,2004年世界丙烯需求量达到6510万吨,其中60.7%用于生产聚丙烯,9.0%用于生产丙烯腈,7.1%用于生产环氧丙烷,5.9%用于生产
异丙苯,3.5%用于生产丙烯酸,13.8%用于其他方面。

多年来,在聚丙烯需求快速增长
的带动下,世界丙烯需求增长速度一直快于乙烯。

美国丙烯与乙烯的需求比率
1992年为0.43,2004年已升至0.54。

西欧、亚太地区的情况也是如此,2004年亚太地区丙烯与乙烯需求比率甚至高达0.77。

而中东地区由于近些年新增的乙烯能力
主要是以乙烷裂解为主,因此自1996年以来丙烯与乙烯需求比率一直变化不大。

由于世界丙烯产量增速明显低于乙烯,使丙烯供应出现紧张,导致丙烯与乙烯价格
比增加,由以前的(0.8-0.85)∶1升至2004年的约0.95∶1,进入2005年,世界丙烯价
格已开始高于乙烯价格,5月份丙烯与乙烯价格比曾达到1.22∶1。

据CMAI预测,
到2020年世界丙烯需求量将增至1.16亿吨,年均增长3.8%,将高于同一时期乙烯
需求年均增长率3.6%;丙烯与乙烯的需求比率将由2004年的0.63升至2020年的0.67左右。

据美国化学系统公司分析,未来世界计划新增的乙烯能力中有25%以上
以乙烷为原料,特别是中东新增的乙烯能力中约90%为乙烷、乙烷/丙烷裂解装置,
丙烯联产量很少,即使其他地区新增的乙烯能力全部以石脑油或馏分油为原料,丙
烯产量也只有乙烯的一半左右。

2.丁辛醇装置羰基运行的经济性分析
2.1合成气中N2含量对醛耗丙烯的影响
2.1.1N2放空夹带
在羰基合成反应过程中,未参与反应的H2、CO、丙烯、丙烷等有效气体,
由2#羰基合成反应器(R102)顶部作为驰放气排放至火炬系统。

这些气体在穿过反
应溶液进入火炬系统的过程中,会夹带一定量的丁醛和溶解在反应溶液中的丙烯,造成丙烯及丁醛的损耗。

合成气中的N2作为一种惰性气体,本身并不参与反应,但当合成气中的N2含量升高时,N2会夹带更多的有效气体排入火炬系统,丙烯
及丁醛的损耗更加严重,醛耗丙烯明显上涨。

2.1.2N2含量高,削弱羰基主反应
低压羰基合成反应过程中,气相的合成气均匀分配至溶有丙烯、催化剂和丁
醛的液相溶液中进行反应。

但当合成气中的惰性气体N2含量升高时,参与反应
的有效气无法均匀地分布在反应溶液中,造成反应分布不均匀,反应温度不易控制,波动较大,间接导致反应器放空量增大,醛耗丙烯升高。

2.1.3N2含量高,增强羰基副反应
低压羰基合成反应中除了生成丁醛的主反应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副反应存在,即丙烯与H2反应生成丙烷。

由勒夏特列原理可知,当反应器中丙烷含量越高时,H2与丙烯生成丙烷的副反应就越难进行;相反,如果丙烷含量越低,那么副反应则越容易发生,导致丙烯损耗增大。

当合成气中N2含量升高时,反应器驰放气
量增大,不仅夹带了大量的丁醛及丙烯,也夹带了大量的丙烷至火炬系统,系统
中丙烷的浓度降低,使得丙烯与氢气反应生成丙烷的副反应轻松发生,醛耗丙烯
随之升高。

合成气主含量下降2.2%,时,反应器放空量明显上升,实际放空的天
然气和丁醛均增加,但是由于N2含量过高,可回收的天然气量变少,故数据所
能表现出的只有丁醛回收量增大,而天然气量减少。

与之对应的醛耗丙烯上涨了0.005,t/t。

按羰基工序满负荷、丙烯投料21,t/h计算,0.005,t/t醛耗丙烯的增长
意味着一天(24,h)丙烯用量需增加2.52,t,按丙烯价格5,373元/t计算,即1.354
万元。

折合计算结果为合成气主含量每下降1%,,每天丙烯需多投资6,155元。

2.2合成气氢碳比对醛耗丙烯的影响
合成气的氢碳比是一个控制范围狭窄、需要精细操控的重点工艺指标,若氢
碳比偏低,会造成铑催化剂性能不稳定;若氢碳比偏高,则过量的氢气与丙烯反
应生成丙烷,如同N2含量增高所引发的一系列消极影响,造成醛耗丙烯的上涨。

2.3循环水温度对醛耗丙烯的影响
对于化工生产来说,热季生产是一个较为特殊的阶段,气温一度超过37,℃,最高可达40,℃,循环水温度因此无法降至正常范围。

正常操作情况下,非热季
生产时,循环水供水温度能够稳定在24~26,℃之间,而热季生产时,循环水平
均温度上涨至31,℃,甚至更高。

当热季生产处于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行时,冷
却器换热面积一定,羰基合成工序内的放空冷凝器效能达到最大值,冷却后的物
料温度会较正常值偏高,直接导致一部分气相物料无法得到冷凝而放空至火炬系统。

其中低压蒸发器顶部的冷却器受影响最大。

通过分析数据得知:一是合成气
中N2含量相近时,循环水温度越高,冷却器中的物料温度越高,相应地醛耗丙
烯也越高;二是同为氮气工况,若合成气中N2含量越高,醛耗丙烯就越高;三
是氮气含量与循环水温度具有叠加效果,高N2含量、低循环水温度与低N2含量、高循环水温度对醛耗丙烯的影响相近。

总结:
低压羰基合成反应是整个丁辛醇生产工艺的核心所在,衡量一套生产装置经
济运行水平的重要参数醛耗丙烯的影响因素较多。

通过上述分析研究可知:一是
合成气质量和循环水温度是两项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二是无论是合成气质量还是
循环水温度差,最终均反映在羰基系统放空量的增加上,致使醛耗丙烯升高。


是合成气质量具有不可预见、影响程度大、不可调节等特点。

四是循环水温度具
有时令性,只有在热季生产,循环水温度偏高时,对醛耗丙烯的影响才会明显,
且可以通过停检时增大换热器换热面积、定期清理换热器、新增换热器外冷等一
系列提高换热效率的措施,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调节,达到稳定醛耗丙烯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媛媛.现代煤化工的碳排放及其对经济性影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7.
[2]李丽.丙烷脱氢制丙烯的技术经济性探讨[J].化工管理,2015(03):109.
[3]杨英,彭蓉,肖立桢.丙烷脱氢制丙烯工艺及其经济性分析[J].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2014,30(03):6-10.
[4]孟龙,雷博,孙宾宾.甲醇制丙烯工艺进展及其经济性分析[J].广东化
工,2014,41(05):124-1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