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考 语文 成语及惯用语训练试题及答案
部编语文中考(完整版)成语及习惯用语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语文中考(完整版)成语及习惯用语练习题附答案一、初中语文试卷成语及惯用语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从中美两国首脑会晤来看,和平谈判是解决两国贸易争端的不二法门。
B. 在这间不容发的关键时刻,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坏人利用。
C. 人应该学会负责,你这样李代桃僵,不是帮他,而是害他。
D. 在天真烂漫的童年时代,我们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如今处在金戈铁马的求学期间,我们更是相互帮助。
2.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既然人称大学问,那就要打扮得斯文模样儿,于是穿起了长衫,说话也歇斯底里。
B. 近年来,贪官携巨额赃款外逃事件频发,面对巨款流失境外的现实,我国的诉讼制度目前还束手无策。
C. “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D. 命运对他实在太苛刻了。
然而,尽管奄奄一息,他还是不情愿死。
3.下面划线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 肯思考、善于动脑筋的人常被认为是异想天开的人。
B. 家风是一个家族世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
美好家风的形成是漫长的,不可能一气呵成。
C. 他每天对着家乡的方向张望,真到了望眼欲穿的境地。
D. 这个老中医的医术非常高明,妙手回春,一个个病人从他那里病愈出院。
4.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王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在教学上常常吹毛求疵。
B. 临近中考,别的同学都在抓紧时间汲取知识,他却苦心孤诣地沉迷游戏,父母为此心急如焚。
C.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的成就,是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流血流汗拼搏出来的。
D. 国庆节凌晨,各高速公路上汽车摩肩接踵,迎来了拥堵高峰。
5.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漫野的绿色填补了生活的空白,缥缈的七彩洋溢着青春的风采。
B. 父亲郑重其事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走去。
新初中中考 语文成语及惯用语训练含答案

新初中中考语文成语及惯用语训练含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成语及惯用语1.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当我还是的小孩,我就常到它凉爽的树荫里,尽情欢乐,尽情嬉戏。
②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的。
③看来这是,但在工作环节太多的时候,这样做就非常必要了。
④查老师几次去要求换教室,可是学校没有空余的教室,况且这一排有五个教室,多少都受音乐声浪的冲击,只是贾里他们班。
A. 无所作为显而易见大题小做一马当先B. 游手好闲不言而喻少见多怪身先士卒C. 无所事事不言而喻小题大做首当其冲D. 无所不能无庸赘述借题发挥奋勇争先【答案】 C【解析】【分析】①无所事事:没什么事可干。
此词正好与“小孩”的身份相谐。
“游手好闲”贬义。
“无所作为”“无所不能”与“小孩”的身份不符。
②不言而喻:不用说话就能明白。
形容道理很明显。
这里用来形容“其巨大潜力”谁都明白。
符合语境。
显而易见:形容一下子就能看清楚。
无庸赘述:用不着多说。
这两个词不符合语境要求。
③小题大做:比喻不恰当地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处理,有故意夸张的意思。
此词正好与下文的内容形成转折。
符合语境。
少见多怪:见闻少的人遇到不常见的事物就觉得奇怪。
后常用来嘲笑见识浅陋的人。
借题发挥:借着某件事情为题目来做文章,以表达自己真正的意见或主张。
也指假借某事为由,去做其它的事。
这两个词不符合语境要求。
④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语境是“贾里他们班”要被调换,所以用此词极为恰当。
“一马当先”“身先士卒”“奋勇争先”都有带头的意思,与语境不符。
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根据句意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是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
汉语词语有许多是多义的,但是到了具体语境中,每个词就只能有一个确定的意义。
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做信客,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
初中中考语文成语及惯用语训练试题含答案

初中中考语文成语及惯用语训练试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成语及惯用语1.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既然人称大学问,那就要打扮得斯文模样儿,于是穿起了长衫,说话也歇斯底里。
B. 近年来,贪官携巨额赃款外逃事件频发,面对巨款流失境外的现实,我国的诉讼制度目前还束手无策。
C. “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D. 命运对他实在太苛刻了。
然而,尽管奄奄一息,他还是不情愿死。
【答案】 A【解析】【分析】A 歇斯底里: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这里不合语境。
B束手无策:遇到问题,就像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
这里使用正确。
C 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分辩。
这里使用正确。
D奄奄一息:只剩下一口气。
形容临近死亡。
这里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理解运用能力。
要想准确地辨析成语使用的正误,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然后结合所给语境去判断正误。
也可以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
2.下列文段中划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在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
有的善解人意,知书达理;有的心胸狭隘,蛮不讲理……荷兰作家斯宾诺沙说的“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大度征服”是很有道理的。
宽容,意味着遇事不埋怨他人,不推脱自己的责任。
生活中遇事要学会忍让,不要为一些嗤之以鼻的事情与人斤斤计较,大庭广众之下,更要注意自己的形象。
A. 形形色色 B. 知书达理 C. 嗤之以鼻 D. 大庭广众【答案】 C【解析】【分析】ABD.使用恰当;C.使用不当,“嗤之以鼻”指用鼻子轻蔑地吭气,表示轻蔑。
用来形容事情不恰当。
故答案为: C【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
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
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 成语及惯用语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成语及惯用语1.下面词语中,划线的“载”与“厚德载物”的“载”,意思最接近的是()A. 千载难逢B. 风雪载途C. 满载而归D. 载歌载舞【答案】 C【解析】【分析】A.意为“年”。
B.意为“充满”。
C.意为“承载”。
与“厚德载物”的“载”意思相同。
D.意为“又”。
故答案为: C【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及运用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根据平时的词汇积累,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从词语的含义、对象、程度、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加以比较辨别,可使用排除法。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9年东台条子泥征文大赛,各地作家前仆后继,纷纷参赛,竞争十分激烈。
B. 四合院是传承百年的中国建筑智慧,更是中国人对于传统文化最好的诠释,雕梁画栋之间是中国人的情感寄托。
C. 上午第一节课,李老师精神焕发,他孜孜不倦地走到讲台前,开始讲课D. 他做事雷厉风行、不言而喻,效率很高,深受员工喜爱【答案】 B【解析】【分析】A.“前仆后继”意思是指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得英勇壮烈。
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
B.“雕梁画栋”指房屋华丽的彩绘装饰。
用在此处恰当。
C.“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用在此处形容老师上课不恰当。
D.“不言而喻”意思是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
用在此处形容一个人做事不恰当。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
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
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使用的语境。
3.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做信客,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
(余秋雨《信客》)B. 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初中中考语文成语及惯用语训练含答案(Word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成语及惯用语1.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这一彩幻只是稍作驻留,顷刻间便飘忽不定,相互交融,暗淡隐去,可又骤然反光灼灼,瞬息万变,真是无穷变幻,纷至沓来。
B. 他每趟赶马回来,一心盼家,最大的盼头就是享受天伦之乐。
C. 他一遇到难题就去请教老师,学习成绩日益提高,同学们都称赞他不耻下问。
D. 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答案】 C【解析】【分析】A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
使用正确。
B天伦之乐: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
泛指家庭的乐趣。
使用正确。
C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该词语不能用于请教老师这个语境。
D不二法门: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
后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具体语境中成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2.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 “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以来,各级各类学校因地制宜,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B. 夏日的宿迁嶂山森林公园,树木葱茏,流水潺潺,鸟语花香,令人心旷神怡。
C. 泗洪湿地自然保护区大堤上高高低低的树木鳞次栉比,观鸟台就坐落在绿树浓荫中。
D. 中学时代是一个人确立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老师们的言传身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答案】 C【解析】【分析】A.因地制宜:因:依据;制:制定;宜:适当的措施。
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符合语境;B.心旷神怡:旷:开阔;怡:愉快。
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符合语境;C.鳞次栉比:栉:梳篦的总称。
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
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不符合语境;D.言传身教:言传:用言语讲解、传授;身教:以行动示范。
中考语文成语及惯用语训练试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成语及惯用语训练试题及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成语及惯用语1.下列各句加下划线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本不懂什么艺术,却偏要花大钱买艺术品,只不过是附庸风雅罢了。
B. 对于名著翻拍是否应尊重原著的问题,大家意见纷纷,莫衷一是。
C. 他不听劝阻,一意孤行,最后落得众叛亲离,一败涂地的下场了。
D. 把李白说成是杜甫,这不是李代桃僵吗?【答案】 D【解析】【分析】A.附庸风雅: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
B.莫衷一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
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
C.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
D.李代桃僵:李树代替桃树而死。
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后转用来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望文生义,使用错误。
故选D。
故答案为:D【点评】成语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的题型。
解答此题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做好此题离不开平时的积累。
2.下列句子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走进桃花源,看到朵朵含苞待放的桃花,情绪低落的她不禁眉开眼笑了。
B. 一个人如果目空一切,一意孤行,就很容易停滞不前,甚至迷失方向。
C. 相识犹如昨天,离别却又在即,回首逝去的日子,往事浮光掠影,历历在目。
D. 这座古朴与现代相得益彰的老城,将成为中国西部的物流中心和商贸中心。
【答案】 C【解析】【分析】C:“浮光掠影”比喻对事物观察不细致,印象不深。
不符合语境。
故选C。
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
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
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汉字是老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辉煌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这一宝藏,我们责无旁贷。
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 成语及惯用语训练试题含答案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成语及惯用语训练试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成语及惯用语1.下列各句加下划线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本不懂什么艺术,却偏要花大钱买艺术品,只不过是附庸风雅罢了。
B. 对于名著翻拍是否应尊重原著的问题,大家意见纷纷,莫衷一是。
C. 他不听劝阻,一意孤行,最后落得众叛亲离,一败涂地的下场了。
D. 把李白说成是杜甫,这不是李代桃僵吗?【答案】 D【解析】【分析】A.附庸风雅: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
B.莫衷一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
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
C.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
D.李代桃僵:李树代替桃树而死。
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后转用来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望文生义,使用错误。
故选D。
故答案为:D【点评】成语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的题型。
解答此题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做好此题离不开平时的积累。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一键游桂林”,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手机,实现一键畅游桂林。
B. 开发区沿河两岸景色宜人,周围高楼鳞次栉比,你不会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
C. 同学们最喜欢上周五的阅读课,你看他们精神集中,扑在书上,呕心沥血地吮吸着知识的营养。
D. 对于名著翻拍是否应尊重原著的问题,大家意见纷纷,莫衷一是。
【答案】 C【解析】【分析】ABD.正确;C.有误,呕心沥血:比喻用尽心思。
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
用来形容读书不恰当,用错了对象;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
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
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使用的语境。
初中中考 语文成语及惯用语训练试题含答案

初中中考语文成语及惯用语训练试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成语及惯用语1.下列各句加下划线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本不懂什么艺术,却偏要花大钱买艺术品,只不过是附庸风雅罢了。
B. 对于名著翻拍是否应尊重原著的问题,大家意见纷纷,莫衷一是。
C. 他不听劝阻,一意孤行,最后落得众叛亲离,一败涂地的下场了。
D. 把李白说成是杜甫,这不是李代桃僵吗?【答案】 D【解析】【分析】A.附庸风雅: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
B.莫衷一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
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
C.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
D.李代桃僵:李树代替桃树而死。
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后转用来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望文生义,使用错误。
故选D。
故答案为:D【点评】成语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的题型。
解答此题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做好此题离不开平时的积累。
2.下列各句划线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我们长期地艰苦奋斗。
B.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激昂有力,使人叹为观止。
C. 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
D. 我们要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
【答案】 B【解析】【分析】ACD.正确。
B.有误,“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本句用来表达对听到的乐曲的赞美不恰当。
故选:B。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
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
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使用的语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中考语文成语及惯用语训练试题及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成语及惯用语1.下面划线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 肯思考、善于动脑筋的人常被认为是异想天开的人。
B. 家风是一个家族世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
美好家风的形成是漫长的,不可能一气呵成。
C. 他每天对着家乡的方向张望,真到了望眼欲穿的境地。
D. 这个老中医的医术非常高明,妙手回春,一个个病人从他那里病愈出院。
【答案】 B【解析】【分析】A异想天开:比喻想法离奇而不切实际。
这里使用正确。
B一气呵成:比喻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
2.比喻完成整个工作的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
家风是思想、精神方面的内容,这里使用不恰当。
C望眼欲穿:眼睛都要望穿了。
形容盼望、想念的迫切。
这里使用正确。
D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
这里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能力,这样的题,与其说是考查成语运用的,其实最根本的是考查成语的辨析能力,辨析近义成词在感情色彩、语体色彩、适用范围、词语搭配等方面的差别,因此答题时首先要从这几个方面辨析成语意思和用法,然后再根据语境做出选择。
2.下列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人生难免会遇到风雨和坎坷,对于生活中的诸多不顺,不要心怀不满,怨气冲天,或一蹶不振。
我们与其抱怨命运不公,自怨自艾,还不如泰然处之。
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人生如一首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忧伤的音符。
A. 怨气冲天B. 一蹶不振C. 自怨自艾D. 泰然处之【答案】 C【解析】【分析】A.怨气冲天,意思是怨愤之气冲到天空,形容怨恨情绪极大。
使用正确。
B.一蹶不振,意思是一跌倒就再也爬不起来,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以后就再也振作不起来。
使用正确。
C.自怨自艾,原意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
现在只指悔恨自己的错误。
与前文语境“抱怨命运不公”矛盾,使用有误。
D.泰然处之,形容毫不在意,沉着镇定。
使用正确。
故选C。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3.下列句子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走进桃花源,看到朵朵含苞待放的桃花,情绪低落的她不禁眉开眼笑了。
B. 一个人如果目空一切,一意孤行,就很容易停滞不前,甚至迷失方向。
C. 相识犹如昨天,离别却又在即,回首逝去的日子,往事浮光掠影,历历在目。
D. 这座古朴与现代相得益彰的老城,将成为中国西部的物流中心和商贸中心。
【答案】 C【解析】【分析】C:“浮光掠影”比喻对事物观察不细致,印象不深。
不符合语境。
故选C。
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
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
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我曾经反复诵读冰心先生的《谈生命》一文,细细地品味过这段文字特有的生命节律和韵致,时而____________,时而疏可走马,时而____________,时而低回婉转,时而峭拔如壁立万仞,时而和缓如____________,读起来既起伏有致,又一气呵成。
《谈生命》的文字充满了生命的气息和神韵。
A. 响遏行云密不透风平湖秋月B. 响遏行云平湖秋月密不透风C. 平湖秋月密不透风响遏行云D. 密不透风响遏行云平湖秋月【答案】 D【解析】【分析】响遏行云:形容歌声嘹亮,高入云霄,连浮动着的云彩也被止住了。
密不透风:形容包围紧密或防卫严密。
平湖秋月:描写的是秋日一望无际的湖面。
平湖秋月跟上面的那句诗出是一样,他是两种意境的结合,平湖和秋月。
其实也就是写的月下平静的湖面。
他用一种修辞把两个意境连在一起,让人感到很美,很有诗意思。
只是后人把平湖秋月作为西湖的一个景点了。
第一个空应与“ 疏可走马”相对,应选密不透风。
第二个空应与低回婉转相对,故应选用响遏行云。
故选D。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是结合语境辨析成语的运用能力。
解答此种类型,前提是对成语的理解,只有事先理解了它,才能知其义,明其用。
另外,还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同时还要关注是否望文生义、褒贬失当、搭配不妥、用错对象、重复累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等。
5.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A. 《钢铁是怎样的炼成的》这部小说非常励志,情节也非常抑扬顿挫,引人入胜。
B. 豪宅税取消后,深圳房价又开始飙升,真令人叹为观止啊。
C. 这件事情本来已经解决了,可他还在这里强聒不舍,真让人烦躁。
D. 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置之不理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答案】 C【解析】【分析】对于成语可以从词义、感情色彩和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A.抑扬顿挫:指声音高低曲折,十分和谐,多用于形容声音悦耳,此处用于形容小说情节,用错对象;B.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用于房价飙升,搭配不当;C.强聒不舍: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不停,符合语境,正确;D.置之不理:放在一边,不予理睬,形容对某人某事十分冷淡,用于此处语境不符,可改为“袖手旁观”。
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
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
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到、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6.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谈到央视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父亲来了兴致,一件件给我们介绍起了那些国宝,直说得天花乱坠。
B. 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处在发展关键节点的中国,瞻前顾后不仅难以维持现状,而且可能前功尽弃。
C. 乱扔烟头虽是小事,但就是这心不在焉的小过失往往会酿成大祸,近来各地就发生了多起因烟头而引发火灾的事件。
D. 前几天,小明和他大学的同班同学萍水相逢,挤在一起,畅谈祖国各地建设情形,兴致很高。
【答案】 B【解析】【分析】A天花乱坠: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
贬义词不能用于此褒义语境。
B前功尽弃:以前的功劳全部丢失。
也指以前的努力全部白费。
C心不在焉:心思不在这里。
指思想不集中。
这句话的意思是乱扔烟头的人把这种行为不放在心上,使用心不在焉不符合语境。
D萍水相逢: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
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和“小明和他大学的同班同学”的语境不符。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成语的正确使用。
要从成语的意思、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角度考虑,同时结合语境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
做好本题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认真阅读,多积累课文中以及课外的成语和意思,学会恰当的使用。
7.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 夕阳西下,湖面光影交织,好一派浮光掠影的景象。
B. 纪实类文学作品《红星照耀中国》塑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C. 对于是否参加课外兴趣班,家长和孩子的意见大相径庭,无法达成共识。
D. 教语文的王老师讲课风趣幽默,同学们常常忍俊不禁,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来越高。
【答案】 A【解析】【分析】A.浮光掠影:比喻对事物观察不细致,印象不深,不能用来形容景象。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成语,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
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8.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当你心情烦闷时,可以通过听音乐、写日记、野外散步等方式进行排解。
B. 一滴水,带着夙愿,经历了漫长的等待与徘徊,终于来到丽江。
C. 九十岁高龄的歌唱家郭兰英始终保持着普通人的姿态,为中国歌唱事业的发展马革裹尸。
D. 对上级的指令、单位的规定阳奉阴违,这样的人最终没有好结果。
【答案】 C【解析】【分析】A.排解:在句中指排遣。
使用正确;B.夙愿:指一向怀着的愿望。
使用正确;C.马革裹尸:多指军人战死沙场。
语境中形容歌唱家为中国歌唱事业的发展,对象不对,可用“鞠躬尽瘁”;D.阳奉阴违:表面上遵从,暗地里不执行。
使用正确;故选C。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
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
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使用的语境。
9.下列句子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走进桃花源,看到朵朵含苞待放的桃花,情绪低落的她不禁眉开眼笑了。
B. 一个人如果目空一切,一意孤行,就很容易停滞不前,甚至迷失方向。
C. 相识犹如昨天,离别却又在即,回首逝去的日子,往事浮光掠影,历历在目。
D. 这座古朴与现代相得益彰的老城,将成为中国西部的物流中心和商贸中心。
【答案】 C【解析】【分析】C:“浮光掠影”比喻对事物观察不细致,印象不深。
不符合语境。
故选C。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10.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我们读所有的书,最终的目的都是读自己。
读有益的书,你会发现________的心平息下来了,有种________的感觉,你会发现你百思不得其解的________,千百年来被无数的人思考过,并且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答案。
每一本在你心目中值得阅读和记住的书,都是因为其中________着未来你更期待的那个自己。
A. 焦躁豁然开朗困惑蕴藏B. 焦虑豁然开朗疑惑蕴含C. 焦躁茅塞顿开困惑蕴含D. 焦虑茅塞顿开疑惑蕴藏【答案】 A【解析】【分析】焦躁:着急,烦躁,坐立不安的样子。
焦虑:焦愁忧虑。
根据“ 平息下来了”的语境,应选用“焦躁”。
豁然开朗: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