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创新系统建构的晋江市产业再发展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晋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修编的批复-闽政文[2014]162号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晋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修编的批复-闽政文[2014]162号](https://img.taocdn.com/s3/m/426da1c0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d6.png)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晋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修编的批复正文:----------------------------------------------------------------------------------------------------------------------------------------------------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晋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修编的批复(闽政文〔2014〕162号)泉州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恳请批准实施〈晋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修编〉的请示》(泉政文〔2014〕21号)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晋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修编》(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我省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部署,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按照城乡一体化的思路,统筹做好晋江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
要不断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绿色可持续发展能力,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功能,把晋江建设成为中国品牌之都、海西地区现代产业中心、滨海生态城市。
三、形成有序协调的城镇空间布局。
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市域649平方公里规划区范围内,逐步形成“全市一城、一主两辅、城乡一体”的城镇空间结构。
到2030年,中心城区规划人口规模达到158万人左右,建设用地控制在174平方公里以内,形成“一带、两轴、七心、多片”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
要对接环泉州湾一体化发展的区域空间战略,通过积极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城市滨江、环湾地区丰富的土地与生态资源,推进中心城区的空间拓展与产业结构转型。
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
要促进交通一体化,形成多层次、多方式交通良好衔接的综合运输体系,注重区域交通设施与区域发展的协调,预留和控制与厦门翔安新机场联系通道及厦漳泉大都市区城际轨道交通通道,加快区域重大交通设施建设。
研究借鉴晋江经验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研究借鉴晋江经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研究借鉴晋江经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关于晋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调查与思考改革开放以来,晋江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锐意改革、大胆创新,闯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经济和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
———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平均三年再造一个新晋江。
改革开放以来,晋江经济一直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年均增长率达到26.16%;1978年,晋江的国内生产总值仅为1.45亿元,到20__1年已达到303.5亿元,22年中经济总量翻了七番之多,平均三年翻一番,等于每三年就在已有基础上再造一个晋江。
1978年晋江的财政收入仅为1476万元,20__1年达到16.17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22.6%。
———经济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跃入全国十强县(市)行列,而且位次不断前移。
1991年,在全国首次公布的百强县(市)中,晋江市排名第五十五位,1994年上升到第十五位,20__1年又跃入百强县(市)前10名行列。
1994年以后,晋江市一直名列福建经济实力“十强”县(市)之首。
20__1年,晋江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的1/14。
———工业化进程加快,在全省率先进入工业化后期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前,晋江的工业化水平很低,1978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只有0.51亿元。
改革开放后,晋江大力发展工业,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产值超千万元的规模企业达537家,超亿元的55家;形成了制鞋、纺织服装、建材陶瓷、纸制品、食品和玩具等支柱产业,成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许多产品在全国占有较大市场份额,并出口到世界各地。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素质显著提高。
改革开放前,晋江的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1978年三次产业的比例结构为38.6∶35.1∶26.3。
改革开放后,晋江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20__1年调整为3.5∶55∶40.5。
合作营销——晋江陶瓷产业集群发展的出路

至20 0 3年底晋江 建陶产业集群产 值 达到 9 O亿元,年产量约 6 亿平方米,
被评为全 国建筑行 业最高奖 “ 鲁班奖 ”
项 目。 磁灶镇 2 0 年被授予 “ 00 中国陶瓷 重镇”称号 。近年来被 评为省级 品牌 的 企业共 1 家。 4 进入二十一世纪, 州建 泉
释放 , 形成 了较强 的发展后劲 。
维普资讯
产业 经济
● 肖诗 涛
[ 内容摘要】福建晋江陶瓷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柱。由于受到同类产业集群及本区域其他产业
集 群 的 挤压 , 生 存 空间 日趋 紧张且 集群 缺 乏知 名 的 强 势品 牌 , 龙 头 企 业 , 产 品 同质 化 严 重 。树 立 形 象品 牌 ,
办 了 6家民办科研所 和检测 中心 , 生产
一
1 、外部环境
是 生存 空 间受 到同类 产业 集群 的严重挤压 。广东佛 山因其技术优势 ,
l 发展 研究 /2 0 洱 0 6年 第 7 期
维普资讯
产业经 济 _
设备优势、人才优势、资金优势 ,佛山 陶瓷 成 为 国 内中高 档 陶瓷 的 代 名词 , 以至其 他各产地 的陶瓷纷 纷打上 “ 佛 山陶瓷”的标识;山东博 山陶瓷的成本 优势 ( 表现在燃料 、原料 ) 四川夹江 ; 陶瓷的原料 、人力低成本优势。考 虑运 输成本 的话 ,西部成 了四川陶瓷 的天 下,华北 、东北 则成 为 山东 陶瓷 的地 盘 。晋 江陶瓷产 业集群 的生存 空 间在 缩小、生存环境在 恶化 。二是本区域其 他 产业集群 的快 速发展 让陶 瓷产 业集 群相形见拙 。 业产业集群 、服装产业 鞋 集群 、食 品产业 集群等 的迅速 发展及
在这 里再次焕 发出蓬 勃生机 , 源于祖先 的传统技术进发出前所未有 的创 造力 , 陶瓷建 材行业 成为 区域 经济 的重要 支 柱, 已基本形 成了以磁灶镇 为核心 , 辐
爆点2:产业集群驱动——产业组织方式呈现出集群网络化特征

Exclusive Planning 独家温州金华义乌市诸暨市丽水台州宁德福州甫田泉州温岭市乐清市瑞安市福清市南安市晋江市爆点2:产业集群驱动英雄谱晋江市、义乌市、诸暨市、清市、福清市、海安市、温岭市、瑞安市、石狮市、兴化市竞技术打好民营经济、品牌经济、“三张牌”,支持民企“做大”上市。
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全产业链打造区域产业集群,形成产业生态。
培育系列区域品牌、中国驰名商标,不断壮大县域经济规模。
燃爆点区域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凸显,高水平产业链已然成形,一批国际化产业集群初具世界影响力。
——产业组织方式呈现出集群网络化特征30 | 创新世界周刊 | 2022.9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361。
家。
总值。
其变成记:一直以来,敢拼、爱拼、善拼的晋江人创造出无数举世瞩目的成就,更是留下了草庵摩尼光佛造像、磁灶窑址、安平桥等众多享誉世界的文化瑰宝。
因为土地贫瘠,晋江市曾是“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贫困农业县,如今这里已成为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行前十的一方热土。
晋江市的蜕变,离不开鞋服和纺织两大产业。
近年来,晋江市遵循发展规律,积极引导和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走出了一条以发展产业集群来实现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发展之路。
目前,晋江市聚集起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纺织服装、鞋业制造、建筑陶瓷、食品饮料、伞具、玩具等一批比较典型的产业集群,同时还拥有机械设备、精细化工、家居用品、纸制品、制药以及电子通讯器材等一批具有集群趋势的产业,呈现出从轻型加工为主向轻重并举、重化制造发展的态势。
义乌——光伏新城魅力值: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1991年,义乌小商品市场以10.25亿元成交额居中国十大市场之首,1994年成交额跃升至102.12亿元,2006年成交额为415亿元,2020年成交额增至1884亿元。
进入21世纪,义乌市重视发展电商、直播等新兴业态,继续将“兴商建市”一张蓝图绘到底。
政府如何正确引导民营企业上市——基于晋江模式的

Regional Economy区域经济1382012年12月 政府如何正确引导民营企业上市——基于“晋江模式”的研究天津财经大学研究生院 潘瑞 张浩摘 要:晋江模式同苏南模式、温州模式、东莞模式一同构成了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四大模式,在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当中起到了巨大的示范作用。
本文以晋江政府在推动企业成功上市中所推行的各项政策及措施为例,分析了企业上市所面临的困境,以及晋江市政府如何因地制宜的推行出适合企业发展的政策,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最后,结合晋江成功的实践,对今后政府如何正确引导企业上市,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晋江模式 政府 政策指导 建议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12(c)-138-021 晋江民营企业上市概况1998年,恒安集团在香港成功上市,这标志着晋江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家上市公司,但在此后的十年间晋江经济发展缓慢,成效不尽如人意,截至2007年中旬上市公司数目也只有屈指可数的5家。
但2007年的七月成为晋江市经济的一个分水岭,此时安踏在香港悄然上市出乎意料的募集资金30多亿港币,成为中国民族运动品牌在海外募集资金最多的企业。
此后,晋江掀起了一股上市狂潮,晋江上市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短短的5年之内新增33家上市公司,以恒安国际、安踏、劲霸等上市企业组成的“晋江板块”初具规模。
截至目前,晋江所拥有的38家上市公司共募得资金210亿元人民币,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资金支持,在很大程度上也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通过上述对晋江上市公司的概况分析,我们不禁会有疑问,为何在2007年后晋江会出现如此多的上市公司,为何民营企业在晋江会这么轻易的上市募得企业发展所需的宝贵资金?在我们解答前述问题之前,我们需要首先了解民营企业在上市之前不得不面对的各种困境,以及政府在这一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这将有助于我们理解晋江经济快速发展的奥秘。
福建晋江产业集群发展的启示

福建晋江产业集群发展的启示晋江作为一个县级市(泉州地区),地处福建东南沿海,陆域面积649平方公里,总人口101.3万。
在改革开放之前,晋江是个要靠吃国家救济的穷地方。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却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后,逐步发展成为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438.9亿元,工业总产值757.14亿元,财政总收入33.11亿元的经济强市。
2004年晋江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分别位居全国百强县第18位、第5位。
2005年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又上升至13位。
截止2005今年10月,晋江市已拥有15枚”中国驰名商标”、18个“中国名牌产品”和2个商务部重点培育出口名牌,拥有品牌数目位居全国县(市)前列。
目前,晋江已初步形成了以纺织服装、鞋类、建材、陶瓷石材、食品、玩具(文具)等为终端的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共有企业80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00家左右,年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5%以上。
纺织服装板块主要集中在晋南一带,现有企业3000多家,从业人数超25万人,行业年产值超250亿元,被授予“中国纺织产业基地”称誉,深沪、英林两镇同时获“中国内衣名镇”、“中国休闲服装名镇”称号。
七匹狼服装、柒牌西服、九牧王西裤销量均居国内休闲装、西装和西裤市场前三名。
鞋业板块主要集中在晋东一带,现有企业30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35万人,年旅游运动鞋产量5亿多双,年产值超过150亿元,占全国总产量的3/5、国际市场的1/10,成为世界旅游运动鞋主要生产基地,被授予“中国鞋都”称誉。
陶瓷石材板块主要集中在晋西一带和永和、东石两镇,现有建筑陶瓷生产企业500多家,石材企业300多家,从业人员超4万人,年产建筑陶瓷6亿平方米,石板材4000万平方米,石雕工艺品60万件,外墙砖产量已占有全国总产量的65%,琉璃瓦基本垄断全国市场,磁灶、永和先后被授予“中国陶瓷重镇”、“中国石材之乡”称誉。
食品板块主要集中在晋江中心城区一带,现有企业550家,行业年产值近30亿元,占福建省食品工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其中糖果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8%,被授予“全国食品工业强市”称誉。
科学发展之晋江经验二:组团打造“全市一城”新晋江

科学发展之晋江经验二:组团打造“全市一城”新晋江导语:晋江按照“全市一城”理念,大力实施组团建设,使中心城区和小城镇互利共生,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城市品位。
正文:位于晋江最南部的金井镇,是晋江市三个小城镇建设试点之一,随着建设的推进,一个滨海休闲宜居新城初具雏形。
这天,村民蔡文林就来到金井滨海新区的售楼处询问店面的情况。
同期声:金井镇金井村村民蔡文林:滨海新城和晋南水城连接在一起,居住的人比较多,所以在这里买个店铺开商场是很好的。
和蔡文林一样,选择在这里投资置业的村民不少,因为大家都看好金井组团的发展空间。
作为晋江的“卫星城”,三面环海的金井镇是晋江全力推进的金井组团的核心,划分为城镇生活区、产业集中区、度假休闲区和围头港区四大功能区,在建设滨海休闲宜居新城,发展现代制造业和物流业等方面独具优势。
同期声:金井镇镇书记李丹阳:产业集中区距离我们的机场、高铁站、高速公路出入口都是35公里,我们金井又有个10万吨级的集装箱码头是国家一类口岸,有这么个海陆空高铁的立体交通便利。
金井组团只是晋江规划建设的九大组团之一,其余梅岭、滨江、青阳、滨江、安海、内坑、城北、磁灶、东石这8个组团也同步推进。
这9大组团投资超过千亿,是晋江加快推进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
按照规划,主城区的滨江组团、梅岭组团、青阳组团、城北组团将打造成高端商贸中心,城市外围的金井、安海等几个组团则发展现代制造业和物流业。
主持人:杨扬:我现在是在晋江世纪大道南拓工程的施工现场,大家看到我身后,工人正在紧张施工,工程全长约8公里,完工后从安海组团开车到市中心仅需10分钟,这也拉近安海组团和梅岭组团的距离,在组团与组团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如果9大组团是晋江各放异彩的璀璨明珠,那么交通则是串起这些明珠的“金线”。
目前,晋江城区外围正在建设泉州绕城高速及围头支线等线路,在市区内构建环主城区与环晋南两条快速环路,并建设双龙路、社马快速等五条连接线,通畅便捷的交通网络把9大组团紧密连接起来,曾经城市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的晋江,正努力实现“全市一城”的历史性转身。
晋江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招商地图及招商方案

晋江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招商地图及招商方案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晋江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这个领域,希望建立和发展自己的信息技术产业。
为了进一步推动晋江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下晋江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招商地图及招商方案。
一、晋江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招商地图1、晋江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晋江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晋江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地区,该园区建立在晋江市区东侧,总规划面积约为10平方公里,覆盖了晋江市的科技创新、新材料、高新技术等众多领域。
园区的发展已经吸引了不少信息技术企业与之合作,如:鹏城证券、快乐购和SMI等品牌企业。
园区的区位优势、交通便利以及专业的园区服务赢得了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2、晋江市创意科技产业集聚区晋江市创意科技产业集聚区位于晋江市的东部地区,集中了一批在文化创意、数字媒体、广告设计、视听表演、动漫游戏等领域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如:海尔智能控制系统、苏宁电器等知名企业。
集聚区快速发展的关键在于政府提供的完善的服务、宽广的市场和独特的资源禀赋。
集聚区通过建立产业集群,形成以晋江市为中心、面向全球的产业示范和服务平台,不断加强和拓展市场经济,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3、晋江市软件园晋江市软件园位于晋江市区北侧,由前沿技术研究开发、软件技术培训、企业孵化、营销、财务等功能单元组成的科技产业园区。
园区拥有知名软件公司、研究机构及培训企业,如:百度、腾讯、阿里巴巴、58同城等,园区具有适应市场经济的市场机制和规范化运作的管理模式。
二、晋江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招商方案1、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加强园区规划,建立配套设施和实验中心等技术支持系统。
提供先进的技术环境和完善的物质环境,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而且,加强与相关产业的合作,充分利用区域经济优势,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2、提供政策及财政支持制定促进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宏观政策,为企业提供税收优惠、融资便利、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支持,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区域创新系统建构的晋江市产业再发展
摘要:面对国内外发达省市纷纷加快产业转型的步伐,作为全国百强县市的晋江必须重新思考其产业发展,尤其是如何建构区域创新系统,让晋江市产业形成互补互利的创新产业链,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进而带动晋江市产业的再腾飞。
本文从区域创新系统的产业集群、创新主体、制度配合、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四个维度出发,讨论晋江市产业如何再发展。
关键词:晋江;区域创新系统;产业
第一位对创新系统概念做出阐述的是Lundvall,他认为创新系统是研发实验室、技术研究机构与其生产系统之间的关系。
而Cook则首次对区域创新系统作出解释,认为其是在地理上相互分工合作的企业、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等形成的区域性组织体系。
Bracrzyk则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由知识的供给面与需求面所组成的,供给面包括知识创造的来源机构和负责训练、培育高素质劳动力的教育机构;需求方面包括生产系统、企业以及发展运用科学技术的产出组织。
本文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国家创新系统与区域的结合,是对特定区域的创新问题做出的解答,主要由企业、政府、研究开发机构、中介结构等组成。
一、加强空间整合,培育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集群创新
地理位置相邻可以促进企业内外部的互动,有助于企业间的知识交流。
所以空间整合对于区域内知识的交流运用尤为重要,而空间的整合,是以产业集群为最有利于知识流动和应用的环境建置。
产业集群存在着知识的流动、扩散,同时集群内企业分工明确,价值链环环相扣使得产业集群成为创新的理想之地,也便成为区域创新系统的基础。
国际实践证明,区域创新体系的构成是在一个或几个集群形成之后,对集群采取一系列推动、治理和创新政策而形成的,所以推动产业集群的创新是构建区域创新系统的有效路径。
工业园区扮演的是一个产业集群的角色,所以产业集群的创新很大程度上是工业园区的创新。
晋江市现有11个工业园区,这些工业区除了晋江市科技工业园区、东石高新产业园、泉州出口加工区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创意创业创新园及洪山文化创意园以创意产业为主外,其他大多以传统制造业为主,虽近几年有新设的园区,但仍然只是将传统制造业简单聚集在一起而已,呈现一种“形聚而神不聚”的状态。
改革开放初期发达国家为缓解制造污染、降低用工成本而努力的搜寻最合理的生产区域,晋江市由于其历史条件、地理位置优越而获得了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历史机遇,从而逐步发展成为世界重要制造基地。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国际产业纷纷转入新一轮的转型,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资源紧缺使得晋江传统产业正逐步丧失优势,产业转型迫在眉睫,而转型的首要一步是利用工业园区作产业上的串联与创新,调整工业园区的产业形态来加强产业廊带的科技整合以及建构区域组织的创新学习机制从而带动新兴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晋江市产业再发展分主力产业和新兴产业两步走。
在主力产业方面,是既有
的制鞋、纺织服装、陶瓷建材、食品饮料、纸制品等传统产业,虽其辉煌发展伴随着地方环境污染,但若外移必然冲击上下游产业。
因此,须得对传统产业竭尽所能的改善和转型创新。
以高科技、清洁化的生产方式降低污染,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升生产工艺技术水平。
此外,龙头企业应深化产业链分工协作,分离出非核心制造部分,集中力量进行产品研发、品牌提升,进而带动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
新兴产业方面,结合市政府最近提出的“智造名城”及“陆地港”等基础设施与五店市、三创园、洪山文创园等地方产业的特色,加上市政府在制度和政策上的协助,积极朝向海洋生物、光电信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高端包装印刷及文创产业等新兴产业方向发展。
这些产业集群可以通过交通基础建设如围头港、石湖港、福厦高铁、沈海高速、晋江机场、晋江国际陆地港的串联,加强空间整合,强调信息、资金、人力、物流的集合,使产业集群紧密连结,形成产业创新廊带。
二、培育创新主体间的合作机制,促进主体间的互动
区域创新系统的完善,除了产业集群的规划外,还需要企业、研究开发机构等创新主体的协作。
一方面,政府通过强化和谐信任的氛围,加强企业间的交流合作,借由互补的资源达到最大的收益,促进相同产业以及不同产业之间形成研发联盟;另一方面,政府要通过政策手段鼓励企业与学研机构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使企业充分利用研发机构的技术创新优势弥补自身创新能力的不足及降低创新的风险。
此两种合作模式同时也是企业寻求以创新促发展以及解决技术问题的最佳途径。
晋江市的制鞋产业已形成产业集群,但创新主体之间的合作却是浅显的,呈现出“形聚而神不聚”的状态。
如果企业、大学、研发机构等主体积极合作,一方面不仅能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公司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在职进修促进知识的有效流动,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因此,培育创新主体的合作机制是区域创新系统形成的必要条件。
以晋江市制鞋业产业为例,最初的生产集聚是由本地的供应商、制造商等节点构成,并以血缘维系互动的关系,彼此维持着竞争且合作的关系。
对内时而互挖墙脚、时而产品价格大战,对外则单打独斗。
然而正是由于地理位置的相邻,刺激了业务的往来量,也通过人员与技术的流动形成了以安踏、特步等龙头企业结合小型制造商、供应商而成的“创新成果应用子系统”。
而企业、研发机构、高等院校等所形成的“创新成果的产生与扩散子系统”则是借由最初的企业研发联盟的成立,协助制鞋业产业开发新产品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这样的区域创新系统透过制鞋业研究开发机构的成果、政府的资源及华侨大学等高等院校,组成上中下游整合性的“鞋业开发联盟”,提升制鞋业产业的整体发展绩效。
创新系统强调知识、技术的流动,其完善发展是企业、政府、研发机构、中介组织等单位不断互动的结果。
晋江市虽拥有一定的高等院校、基础设施等相关产业资源,但相对于厦门、福州甚至长三角、珠三角而言,仍缺乏具国际性、规模性的研发机构。
而且到目前为止,晋江体育用品行业只有唯一一家“安踏运动科学实验室”被国家发改委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因此,晋江市政府或可以争取相关研究单位的入驻或争取认证制度,并依据晋江特有的制鞋产业争取
国家级研发中心的设立,这样不仅能吸引大量高层次人才,还可以建构更强大的区域创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