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生物纳米园-案例研究精编版
(完整)苏州工业园和张江高科园案例分析

1.1.1 案例借鉴(1)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位于苏州城东金鸡湖畔,下辖三个镇,总面积达80 平方公里,户籍人口约25 万。
借鉴新加坡的管理模式,苏州工业园区成立于1994 年,历经16 年的发展,园区规划完善合理,设施配套齐全,已经初具规模,高新产业竞争优势明显,主导产业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新材料。
2009 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12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7.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92 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8 亿美元,进出口总额为512.8 亿美元。
○1发展定位、战略与目标定位:苏州现代化新城区,中央商务区。
发展理念:实现制造业升级、服务业倍增、科技跨越、生态优化。
发展战略:重点实现四个转变,即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从资源依赖、投资拉动向科技依托、创新驱动转变,从“工业经济”、“制造经济” 向“服务经济”、“智力经济”转变,和从“人力资源优势”向“人才资源优势”转变。
发展目标:把园区建设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国际化、现代化、信息化的生态型、创新型新城区。
○2主导产业、示范区与产业业态主导产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新材料四大示范区:即研发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效应突出的科技示范区,以承接跨国公司离岸外包业务为主的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区,以虚拟口岸为依托的现代商贸物流运营中心示范区,以及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生态示范区。
四大产业业态:信息产业集群,包括独栋高端办公楼、组合式商务中心、花园式办公;制造业园区,包括公园式制药园区、集中式中低层研发区;会展中心,包括临湖大体量建筑、倚自然景观的特色建筑群;休闲服务业,包括酒店式公寓、商务型酒店、分散式度假型酒店主题酒店。
○3空间布局苏州工业园区以中心商务区为核心,生产服务与生活服务配套。
目前已经建成国际科技园、现代物流园、独墅湖高教区,国际博览中心等大型生产服务设施68 万平方公里,建成邻里中心、左岸商业街、星海休闲广场等生活服务设施50多万平方米。
苏州生物纳米科技园

苏州生物纳米科技园 苏州生物纳米科技园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的西南面,是江苏省内首个经认定的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是国家纳米技术国际创新园的核心区域,也是生物医药服务外包示范园。
生物纳米科技园占地面积约86.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建有两栋综合生物研发楼、独栋研发组团、信息交流行政服务中心、纳米研发和产业化基地及综合商住配套设施,拥有一系列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生物医药、诊断技术、纳米科技产业投资的首选研发基地,也是培育生物科技、纳米产业发展的国际化创新基地。
生物纳米科技园根据客户的实际需要,量身定制服务设施,拥有可灵活分隔的孵化单元;吸引有独立知识产权和优秀团队的研发公司来苏州生物纳米科技园开创崭新的未来。
生物纳米科技园以专业、务实、热忱的态度,努力打造成国际生物纳米技术发展的先锋。
生物纳米科技园自2007年6月开园以来,已有近100家企业签约,这些企业主要从事新药、诊断试剂、医疗器械、纳米新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初步形成了生物医药和纳米技术的两大集群,这些企业需要一批有志从事生物医药和纳米技术的研发的人才,为企业和个人共同创新与创业。
需求信息:市场销售副总:理工科,硕士以上,1人,有电子、仪器、精密机械销售经验销售经理:理工科,本科以上,1人,有电子、仪器、精密机械销售经验研发主任:理工科,硕士或博士,1人,有电子、SEM仪器、精密机械研发、使用工作经验生产经理、主管:化学制药、精细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等相关专业毕业,本科以上,2人,男,五年以上原料药或化工生产工厂经历,三年以上生产计划和现场管理经验,有GMP和ISO认证经验更佳研发(有机合成)项目主管: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等相关专业毕业,本科以上,2人,男,有三年以上有机合成、药物化学研发经验和管理经验;英文读、写及检索资料能力强研发(有机合成)工程师: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等相关专业毕业,本科以上,多人,男,有一年以上化学有机合成研发工作经历质量分析工程师:化学分析、药物分析等相关专业,本科以上,2人,三年以上原料药、药物中间体或精细化工产品分析工作经验,有GMP和ISO认证经验更佳质量专员:化学分析、药物分析等相关专业毕业,大专以上学历,2人,一年以上原料药、药物中间体或精细化工产品分析工作经验行政主管或文员:医药化工、国际贸易、财会、中文、文秘等相关专业毕业,大专以上,1人,女,英语四级水平研发工程师:化学工程,本科或硕士,6人,熟悉有机合成理论和工艺研发工程师:生物工程,本科或硕士,3人,熟悉生物医药的分离纯化工艺研发工程师:粉体材料,本科或硕士,3人,熟悉粉体材料表征、处理有机合成工程师:有机合成,硕士或博士,3名分子生物工程师:分子生物学,硕士或博士,1-2名,要求必须有signal transduction研究背景,优先考虑有肿瘤生物学研究经验者研发分析师:毒理,本科或硕士,1人研发分析师:药理,本科或硕士,1人研发工程师:生物技术,本科或硕士,1人工程师:医药管理,本科或硕士,1人工程师:计算机技术,本科或硕士,1人研发工程师:化学制药、制药工程,本科或硕士,2人研发助理:药物分析,本科或硕士,1人,有丰富的western blot经验研发工程师:生物化学,硕士或博士,1人,有丰富蛋白纯化经验研发科学家:生物,硕士或博士,1人,有工程菌株研究经验。
苏州纳米城五区环评公示

苏州纳米城五区环评公示摘要:一、苏州纳米城五区概述二、环评公示的背景和意义三、环评公示的具体内容四、公众参与和反馈五、项目实施与环保要求的落实六、总结与展望正文:【一、苏州纳米城五区概述】苏州纳米城五区位于我国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作为国家级纳米技术产业化基地,一直致力于推动纳米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苏州纳米城五区规划占地面积约300公顷,包括科研、生产、生活等多个功能区域,吸引了众多纳米技术企业及研究机构入驻。
【二、环评公示的背景和意义】为了确保苏州纳米城五区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因素,遵循环保原则,相关部门对其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
环评公示是环评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旨在征求公众对项目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提高项目的环保水平,促进绿色发展。
【三、环评公示的具体内容】环评公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项目概况、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环保措施及可行性分析、环境风险评价及应急预案、公众参与及反馈等。
公示内容详细介绍了苏州纳米城五区的规划、建设规模、产业布局等,并对可能产生的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等污染物进行了预测,提出了相应的环保措施。
【四、公众参与和反馈】环评公示期间,公众可以通过网络、报纸等渠道了解项目信息,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关部门会对公众反馈进行梳理和分析,对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予以采纳,进一步完善项目环保措施。
公众参与有助于提高项目的透明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环保权益。
【五、项目实施与环保要求的落实】苏州纳米城五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严格按照环评报告及批复要求,落实各项环保措施。
同时,项目业主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将共同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实现绿色发展。
【六、总结与展望】苏州纳米城五区环评公示的开展,体现了我国对环保工作的高度重视。
通过环评公示,有助于提高项目的环保水平,保障周边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产业园优秀案例

产业园优秀案例一、深圳南山科技园。
1. 园区概况。
这个南山科技园可不得了。
它就像一个科技超级市场,里面全是各种高科技企业。
它的地理位置超级棒,在深圳南山,那可是寸土寸金的地方。
周围高校和科研机构特别多,就像一群智慧的邻居随时能给园区里的企业提供智力支持。
2. 产业特色。
这里主打高科技产业,什么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等。
就拿腾讯来说吧,它就像南山科技园里的一个超级明星。
腾讯的好多创新都是从这里诞生的,像微信这种改变我们生活的社交软件。
这里的企业之间还特别爱合作,就像一群小伙伴互相分享玩具一样。
如果一家企业在人工智能算法上有优势,另一家在硬件设备制造上厉害,他们就凑到一起,搞出个智能硬件产品,然后推向市场。
3. 服务与配套。
二、苏州工业园。
1. 园区概况。
苏州工业园就像一个精心打造的花园式产业王国。
它是中国和新加坡合作建设的,融合了两国的智慧。
园区规划得整整齐齐,就像棋盘一样。
这里的建筑风格也是多种多样,既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又有充满江南水乡韵味的建筑,就像在现代和传统之间自由切换。
2. 产业特色。
它在制造业方面特别牛,尤其是电子信息制造业。
像苹果手机的一些零部件很多都是在这里生产的。
园区还很注重环保产业的发展,就像一个环保小卫士,一边发展工业,一边保护环境。
这里有很多企业专门研究污水处理技术、废气净化技术等。
而且不同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也做得很好。
比如说电子制造企业产生的一些废弃物,环保企业就可以过来处理,然后提取出有用的资源再利用。
3. 服务与配套。
苏州工业园的服务超级人性化。
它有一站式服务中心,企业办事就像在超市购物一样方便,不用东奔西跑。
在配套上,园区里的学校教育质量很高,为企业员工的子女提供了很好的教育资源。
还有大片的绿地和公园,员工们在午休或者下班后可以去散散步,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就像在自家后花园一样惬意。
三、美国硅谷。
1. 园区概况。
硅谷啊,那可是全球科技产业的圣地。
它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湾区南部。
国内外产业园案区例研究

案例三:英国剑桥科技园区
概述
剑桥科技园区位于英国剑桥市, 以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为主
要特色。
成功因素
依托剑桥大学等知名学术机构、 政府的大力支持、高度专业化的 服务体系、强大的产业链和生态
系统。
对我国的启示
发挥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优势、加 强政府引导和支持、完善专业化 的服务体系、构建良好的产业生
态链。
05 产业园区的创新与升级
产业园区创新体系
1 2 3
创新环境建设
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金融环境和人才环境,鼓 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
产学研合作
加强产业园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开 展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提高产业园区整体创新 能力。
知识产权保护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鼓励企业申请专利、注 册商标,保护创新成果,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产业园区特点与优势
产业集聚
产业园区通过集中产业资源, 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提高产业
整体竞争力。
产业链完善
产业园区内部企业之间形成完 整的产业链条,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生产效率。
政策支持
政府为产业园区的企业提供税 收优惠、资金扶持等政策支持 ,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创新驱动
产业园区注重创新驱动,为企业 提供技术研发、知识产权保护等
02
03
04
交通设施
建设便捷的交通网络,包括公 路、铁路、航空和水路等,提 高产业园区与外部的通达性。
通讯设施
保障稳定的通讯网络,满足企 业日常办公和业务需求,促进
信息交流和业务合作。
生产设施
提供标准化的生产厂房、仓库 和办公场所等硬件设施,满足
苏州工业园区案例分析精选 ppt课件

苏州工业园区功能组成
1 分区商业中心
2 邻里中心
功能载体
产业:综合保税区、沙湖动漫城、
3 大学
服务外包产业园、创意产业园 创意泵站
4 职业学院
科技:国际科技园、中新生态科技城 生物纳米科技园
教育:独墅湖高教区 休闲:阳澄湖旅游度假区
公共服务机构
一站式行政服务中心、市政公用事业
2
34
2
3
9
1
7
52
项目定位
• 圆融时代广场是苏州目前在规模和业态上比较超前的复合性商业 地产项目,是集零售、餐饮、娱乐、商务、旅游、休闲、文化等 元素为一体的综合性超大型消费区域。
• 项目定位为苏州市域新CBD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及苏州市标志性商 业项目,并打造成华东地区最具影响力和商业价值的品牌街区。
开工及开业时间
园区开发历程:前期政府投入建设大量公建(金鸡湖大桥、湖滨绿地、博览 中心、文化艺术中心等),随着人口的增长,住宅、商业配套不断完善
园区开发中的运作模式
1、重点控制开发节点的前期 工作,通过标准、规范的制定 引导整个项目向既定目标发展;
2、先进的开发理念、知识统 筹项目实施工作。
开发时序和计划
1、控制性开发;
圆融时代广场》内部交通规划
横向交通:项目设置三个空中连廊、并沿河设置 三座景观桥,将天幕街、生活休闲区和久光百货 三个分区进行有效连接,同时利用连廊空间打造、 桥墩的打造,增加一定的休闲商业氛围; 竖向交通:每个单铺在内部均设置楼梯,同时在 天幕东街尽头主力店设有外部扶梯,增加便利性。 停车系统:每个区地下一层均设有停车场、出入 口,共有4000余个泊车位,满足了不同业态店 家对交通和商业展示等的要求。
看“创新链”怎样造就“苏州硅谷”

家和地区还在苦苦为实现2 %的目标而努力时, 苏州工业 园区早在几年之前就轻松迈过了这 道 门槛 。 在园区历年全社会
R&D投 入 占G P比重 的 D 坐 标 图 上 , 斜 线 一 路 大
昂起 , 以每年增长0 5 .个
百分点 向右上 方 探去 。 2 0 年 , 牛 电子 09 蜗
工 业 园区 科 技 局 局 长 张 东驰 告诉 记 者 , 看这 别
中国 目 唯一一家提供高性能路 由交换机以及 前
核 心 芯 片 的原 始 创 新 公 司 , 术 走 在 了全 球 前 技 列 , J芯 片 被美 国公 司直 接 引进 推 向 市场 。 核C 、
里入驻的公司大都只有十几个人甚至几个人, 办 公场所 也只有几十平方米, 但是 因为拥有杨 亡技 、 术, 产品具有不 可替代 性, 市场竞争力强, 一两 年 内企业 产值就达 到上千万元 , 而且利润高达
蒋 宏 坤 上任 伊 始 , 把 苏外f 业 园区 作 为 调 研 就 工 的 第 一 站 。 表 示 , 新 的历 史 时期 , 区在 加 他 在 园 快 转 型 升级 、 升发 展 水平方 面 的经 验 , 整 个 提 对 苏』1 有 重要 的 指导 意 义 。 1 具
。
从3 年前的6家激增至1。 5 6家。
今年1 目, 月5 苏州工业 园区在北京召开汇报 会, 提出将用3 年时间建设成为 “ 至5 全国转型升
级 的示 范 区” 。
转 型升级 苏州工业园区再次走向发展前沿
“ 苏州工业园区已经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 窗 口和开发区建设的典范 , 也是苏州经济社会发 展 的最大亮点。 江苏省委常委、 ” 苏州市委书记
诉我, 生物 纳 米 园里 有 一批 值 得 投 资 的项 目, 很 多 企业 的 技 术 即使 在 美 国也 是 最尖 端 的 。 ”
三篇开发区发展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三篇经验交流材料范文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典型经验材料来源:山东国际商务网首发子站:开发区管理处首发栏目:日期:2004。
12。
06 今日/总浏览: 4/1951一、发展成就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于1993年4月,1997年被列为全国开发区首家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试点单位,2000年初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自创建以来,开发区人充分发扬"团结拼搏,艰苦挺进,改革创新,无私奉献”的创业精神,弘扬"项目是开发区的生命线,带领农民致富是开发区的立区之本,改革创新是开发区永恒的主题"三个主旋律,坚持”以现代工业为主,吸引外资为主,出口为主,致力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办区宗旨,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土为本,滚动发展,抢抓机遇,构建了”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行政运行框架,实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呈现出进区项目多、经济发展快、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
经过11年来的发展,在开发区形成了”一区多园"的发展格局,有效地发挥了开发区在对外开放中的窗口、示范效应和在区域经济发展、技术提升方面的辐射带动作用。
(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九五”期间,全区GDP年均增长41%,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7%,特别是2000年跻身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后,主要经济指标成倍增长。
2000年工业总产值和G DP分别是43亿元和15亿元,至2002年已跃至153。
7亿元和53.7亿元,是2000年的3.5倍和3. 6倍,分别占合肥市的36.37%和13。
03%。
2003年全区工业总产值和GDP达到201亿元和72.6亿元,分别占合肥市的36.7%和15。
6%。
2004年1-10月份,全区经济运行保持良好态势,实现工业总产值225亿元,GDP75亿元.工业总产值、工业附加值、税收、进出口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在16个中西部国家级开发区中位于前列,在全国49个国家级开发区中的位次也逐年提升,2003年排名第1 2位.(二)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IOBAY
苏州工业园区生物纳米园
一、本园区的定义(是什么)
二、为什么要打造这样定义的园区
三、有什么能力,有什么信心来打造该园区
四、如何打造
五、前景评估(关键经济效益和财税指标)
六、当前项目现状及面临需要解决的问题
BIOBAY园区是怎样定义的
BIOBAY致力于聚集包含“药物研发、诊断技术、纳米技术、医疗器械开发、研发外包服务”等技术含量较高,附加值较高,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企业和机构的“科技载体”,是中国与国际顶尖生命科学技术发展创新同步的世界级研发平以打造“中国生物科技和纳米技术产业腾飞创新平台”为己任。
是科技部指定的“中国纳米科技国际交流平台”,是获得国家批准的“国家级纳米技术国际创新园”。
BIOBAY园区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高等教育区核心位置的重要地段,占地约1300亩(86.5公顷),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
(1)国家鼓励园区自主创新,“生物医药与生命科学”是作为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和重点发展之一。
(2)苏州工业园区2006年面临“二次创业”的关键期,以极大的勇气和魄力当仁不让的选择了“生命科学”作为“二次创业”的“急先锋”。
(3)引擎引导效应——中国科学院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2006年正式落户苏州工业园区,成为区域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引擎。
(1)政策可靠——只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政府不介意企业大或企业小,政府都以最高的效率最有效的方式支持。
➢各类补贴齐上阵——针对创业创新人才,有安家补贴;创办的高科技企业,有启动资金,房租优惠;企业雇佣的员工有薪酬补贴。
➢对于微小企业,只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尽管风险大,政府给予支持,若经专业机构评估后具备发展潜能,政府会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
➢若企业能实现一定产值,给予科技成果转化基金。
如园内企业——吉玛基因,最近获得江苏省给出的500万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苏州工业园区自动配套给予250万。
➢大企业(跨国公司)和有一定规模的中小企业可以享受到各类优惠政策。
另外,针对跨国公司的自主研发实力不在国内,本身生存能力较强,资金不缺,给予的政策会偏向支持他们更快速地找到大量合适的人才,以及人才培训,这样使得项目能够更快地启动。
➢支持的获得与企业自身的投资、发展状况、员工素质、专利数量都是相匹配的。
(2)服务专业——BIOBAY的团队都有专业背景。
BIOBAY致力于帮助企业获得合适的政策扶持,诸如:产业服务部,有一半的人员为企业申报提供咨询和培训。
第一,针对企业往往不能有针对性的了解相关政策,产业服务部直接提供政策咨询和政策对接服务;
第二,海归创业针对中文申报材料的精确表述有所欠缺,给予直接指导服务。
第三,申报过程,需要经过多轮专家面试。
BIOBAY提供针对性的辅导培训,引导企业申报,提高企业竞争力,增加获得投资的可能性。
另外,通过协会支持希望回国创业,但不知道哪些地方政策如何,哪些地方环境如何,哪些地方更加适合,给予全方位指导和支持。
(3)渠道给力——协会互动,海归聚集——和许多华人组织进行良好互动——
美国华人生物医药科技协会(CBA)、北核协会(Bay Helix Group)、美中医
药开发协会(SAPA)、北美华人生物医药协会 (CABS)、中美生物技术与制
药专业协会(SABPA)等。
(4)平台优势——下决心打造中国第一个ICT融合信息服务平台、公共分析平
台、动物试验平台等。
以企业是否感受好用和获得良好的服务为评价标准
构建全方位专业公共平台及公共设备仪器提供平台。
(5)标杆支持和品牌支持
➢被称为“世界生命科学圣地”的美国冷泉港实验室与BioBay签署合作协议,入驻BioBay一期。
➢科技部批准的“中国纳米科技国际交流平台”、“国家级纳米技术国际创新园”
(1)功能选择与规划
基于产业链节的企业发展自然过程导向原则——设置孵化区、独栋区、待建区和定制区
孵化区(功能区定义与特征)
➢新药研发企业、前期研发中的诊断技术公司、纳米技术的研发公司,样机仍在研制中的医疗器械公司等
➢这些企业需要的实验室规模一般都在一两百平方到一千平方米的范围中,会落户在孵化功能区,相配套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也落在孵化功能区。
➢孵化的过程可能比较长,随着入驻企业增多,逐渐扩大孵化功能区规模。
孵化区(建筑规模、内容及建筑形式)
包括,公共技术平台、公共仪器平台和洁净室等研发配套设备与设施。
独栋区(功能区定义与特征)
➢新药研发到中试阶段的公司、已有一定规模的CRO公司(科研院所型公司),需要经过GMP认证的需要洁净车间的医疗器械公司
➢需要的实验室规模一般都在2000—6000平米,需要半栋或者一栋楼。
独栋区(建筑规模、内容及建筑形式)
待建区和定制区
➢相对规模更大型的,而且长远打算入驻园区的企业,我们会根据企业的具体要求度身定做,这种公司会在待建区。
➢或根据企业在不同阶段的需要规模,按照企业需求进行定制和调整。
专业规划的保障——整个园区由全球知名的德国设计所和专业医药工业设计院负责规划和设计,各类大楼独具匠心,满足了不同企业的空间需求。
(2)园区运营与保障
1)关于入驻企业的持续支持机制和独立知识产权专利和技术审查机制
➢持续支持机制——BIOBAY对于申请入驻的企业,也有定期的考核机制,只有通过考核的企业,才有机会获得政府的持续支持
➢独立知识产权专利和技术审查机制——BIOBAY具备可以从专业的角度对专利进行分析的专业背景团队,以解决和识别有关专利冲突和投资风险预判与筛选。
2)关于对人力资源的支持和供给
➢定向培养——BIOBAY通过和政府沟通,与高校合作,可以为企业量身定做,在高校中设计一些专业,或者增加一些课程,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
➢自发成立的BIOBAY创业者协会——园区内的20多位企业老总自发成立了BIOBAY创业
者协会
➢BIOBAY有非常丰富的人才信息网络——生物协会、高校实验室
(3)强大配套支持
以企业是否感受好用和获得良好的服务为评价标准——构建了中国第一个ICT 融合信息服务平台、公共分析平台、动物试验平台等,全方位专业公共平台及公共设备仪器提供。
2006年3月苏州生物纳米科技园破土动工
2006年10月,中科院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落户
2007年6月,美国冷泉港实验室亚洲会议中心落户,"DNA之父"任BIOBAY首席科学顾问2007年11月,国家纳米技术国际创新园揭牌,科技部部长万钢亲临授牌
2008年3月,生物纳米园公共实验平台一期试运行中;
2008年10月,生物纳米园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抗体服务平台正式启用;
2008年11月,BIOBAY承办苏州国际纳米技术发展论坛;
2009年1月服务外包示范基地授牌,打造生物医药研发外包CRO服务体及研发集群经济
2009年5月RNA产业联盟成立
2009年5月“创投基金+代建厂房服务模式”试点
2010年5月,正式更名为苏州工业园区生物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由苏州创投集团控股子公司调整为苏州国资委国有一级监管企业
2010年10月,BioBay创业投资论坛——近300位生命科学行业投资商和高管出席。
约50位风投出席,代表着着名的美国KPCB风险投资公司、富达亚洲风险投资(Fidelity)、名力中国成长资金、启明创投、金石投资(Gold Stone)、软银中国、沃脉德资本等风投企业。
包括默克、辉瑞、罗氏、礼来、Life Technologies和Qiagen在内的大型制药和医药研发辅助性企业也都积极派代表出席
截至目前2011年3月,已入驻企业约2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