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1》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案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宋代的经济发展、城市繁荣、科技进步和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特点。
(2)掌握宋代社会风貌的基本特征,如世俗化、商业化、平民化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分析宋代社会风貌的形成原因。
(2)运用比较法,分析宋代社会风貌与之前时代的差异。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宋代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关注度。
二、教学重点:1. 宋代经济发展、城市繁荣、科技进步和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特点。
2. 宋代社会风貌的基本特征,如世俗化、商业化、平民化等。
三、教学难点:1. 宋代社会风貌的形成原因及其与之前时代的差异。
2. 运用比较法,分析宋代社会风貌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案、PPT、参考资料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宋代社会风貌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宋代社会风貌的基本内容。
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宋代的经济发展、城市繁荣、科技进步和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宋代社会风貌的基本特征。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如宋代市民生活、商业活动等,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分析宋代社会风貌的形成原因及其与之前时代的差异。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宋代社会风貌的特点。
6.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深化对宋代社会风貌的理解。
7. 教学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对教案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宋代与唐代、明代等其他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分析其异同。
2. 文化体验:组织学生参观宋代文化遗址或博物馆,如开封府、北宋皇陵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宋代社会风貌。
七、评价与反思: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知识掌握、思维拓展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案01

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识:了解宋朝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包括衣、食、住、行等、了解宋朝社会的文化娱乐活动和节庆风俗方面的情况。
2.能力:通过了解过去的社会生活史,提高认识和改进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了解历史上物质文化生活的条件和特点,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我们现在的物质文化生活,提高创造性地改进物质文化生活的能力。
2. 利用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3.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使学生对于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宋代的服饰和瓦子。
教学难点:宋代社会气象万千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述法、图像示意法和启发诱导式。
教学过程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宋代的政治、经济等内容、在经济里,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那么,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这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反映了宋代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
那么宋代人们的吃、穿、住、行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当时在节庆风俗方面都有哪些讲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一课。
一、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1.衣——服饰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第一段内容和小字部分,掌握宋朝服饰的变化,把知识要点找出来。
①宋朝的服饰变化有一个由俭朴到奢侈的演变过程;②宋朝的服饰变化受到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③由于一些士大夫的提倡,妇女缠足的陋习开始传开;④在宋代,从穿戴的服饰上,可辨认出士、农、工、商从事行业的特点。
宋朝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走上衰败的历史阶段,在这样的危急时刻,宋朝统治阶级不是采取政治变革图强,而是强化思想控制,从各方面灌输封建伦理纲常的旧观念,进一步从精神上奴化人民。
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程朱理学,和以“恢尧舜之典,总夏商之礼”,“仿虞周汉唐之旧”,即维护封建道统为目的的聂崇义《三礼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案范文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案范文第一章:宋代社会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宋代社会的历史背景和基本特征。
掌握宋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理解宋代社会风貌的形成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1.2 教学内容宋代社会的历史背景:五代十国到北宋的统一。
宋代政治:中央集权制度、科举制度、官员选拔与调动。
宋代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海外贸易。
宋代文化:诗词、书画、科学技术、宗教信仰。
1.3 教学活动设计通过图片展示和资料介绍,让学生对宋代社会风貌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研究宋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分享研究成果。
案例分析:分析宋代社会风貌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第二章:宋代的士人文化2.1 教学目标了解宋代士人的地位和作用。
掌握宋代士人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理解宋代士人文化对社会风貌的塑造作用。
2.2 教学内容士人的地位:科举制度下的士人阶层。
士人文化的特点:诗词、书画、学术研究、礼仪习俗。
士人文化的影响:社会价值观、文化传承、社会风貌。
2.3 教学活动设计诗词欣赏:让学生学习宋代诗词,体会士人文化的韵味。
书画展览:组织学生参观宋代书画作品,了解士人文化的艺术表现。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探讨士人文化对社会风貌的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第三章:宋代的经济生活3.1 教学目标了解宋代经济的发展状况。
掌握宋代经济生活的特点和变化。
理解经济发展对社会风貌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农业发展:耕作技术、土地制度、农业税收。
手工业与商业:手工业技术、市场贸易、货币经济、海外贸易。
城市生活:城市布局、商业活动、市民生活。
3.3 教学活动设计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宋代古城遗址,了解宋代城市生活和商业活动。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农民、手工业者、商人等角色,模拟宋代经济生活。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探讨经济发展对社会风貌的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第四章:宋代的宗教信仰与社会风俗4.1 教学目标了解宋代宗教信仰的多样性。
掌握宋代社会风俗的特点和变化。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案范文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宋代社会的历史背景和基本特征;(2)掌握宋代社会风貌的主要表现,如城市繁荣、商业发展、文化兴盛等;(3)认识宋代社会风貌对后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深入探究宋代社会风貌的特点;(2)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宋代社会风貌与之前时代的异同;(3)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宋代社会风貌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宋代社会风貌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历史素养;(2)培养学生珍惜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3)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宋代社会风貌的主要特点;(2)宋代社会风貌对后世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宋代社会风貌形成的原因;(2)宋代社会风貌的局限性及其对现实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东京城、市井生活、宋代服饰等;(2)引导学生关注图片,简要介绍宋代社会风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3)提问:同学们对宋代社会风貌有哪些了解?今天我们将深入学习宋代社会风貌。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宋代社会风貌的基本特点;(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宋代社会风貌的各个方面,如城市繁荣、商业发展、文化兴盛等;(2)分析宋代社会风貌形成的原因,如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3)讲解宋代社会风貌对后世的影响,如城市布局、商业传统、文化传承等。
4.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宋代社会风貌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2)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后作业:(2)选择一个宋代社会风貌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下节课分享研究成果。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3.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一等奖说课稿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一等奖说课稿《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一)选文的地位和作用《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出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第11课,主要介绍了宋代社会生活的几个重要方面,这是全新的内容,也是宋代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交流加强的结果,学习本课,有利于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宋代的历史;另外,由于历史发展的传承性,现在很多生活习俗都可以在历史中寻得渊源,学习本课,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和生活的关系。
所以本课无论是在中国古代史还是现在,地位都是很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课标要求: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我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根据课标要求和课文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能力新课程提倡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精选学生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基础。
1、我力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包括当时流行的穿着打扮、饮食的主要特点,居住条件和房屋建筑的样式、交通旅行的条件、文化娱乐活动、节庆风俗等方面。
2、通过学生对宋朝社会生活的体验,感知当时的历史情境,并与现实生活比较,培养他们的想象、迁移和表达能力,使他们能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的发展并设想进一步改进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本课跟生活联系很紧密,根据新课程倡导的“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生活化”的理念引导学生“走进”宋朝,体验宋朝社会生活,形成愉悦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品味、判断、讨论、交流、探索中,享受学习过程,同时也将观察、比较、探究、迁移等方法的运用贯穿其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历史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增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对学生的吸引力和亲和力;通过对宋代妇女“缠足”和现代美容的比较,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范文: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范文: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案目录:一、教学目标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三、教学方法四、教学过程五、作业布置与课后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宋代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社会风貌等方面的内容,掌握宋代历史的一些重要史实。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宋代社会的繁荣与开放,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宋代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社会风貌的特点和表现。
2. 教学难点:宋代社会风貌的具体表现和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宋代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社会风貌等方面的内容。
2.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宋代社会风貌的特点和影响。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宋代社会的风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宋代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宋代社会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宋代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风貌。
3. 合作探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宋代社会风貌的特点和影响。
4.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的案例,如宋代的城市风貌、民间风俗等,进行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宋代社会的风貌。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宋代社会风貌的特点和影响。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五、作业布置与课后反思2. 课后反思:教师应及时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图片展示:教师展示宋代城市风貌的图片,如东京、临安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宋代城市的特点。
2. 史料分析:教师提供一些关于宋代社会风貌的史料,如《东京梦华录》、《宋史》等,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了解宋代社会风貌的具体表现。
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宋代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展示宋代社会风貌的特点。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学设计[定稿]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学设计[定稿]](https://img.taocdn.com/s3/m/849c0003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8f.png)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学设计[定稿]第一篇:《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学设计[定稿]《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讨论宋代社会风貌呈现出万千气象的原因,使学生明白丰富多彩的宋代社会生活,是宋代发达的社会经济的体现,也是民族交往民族融合的影响,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其传承性,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以及亲和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知识与能力了解宋代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包括当时流行的服饰、饮食的主要特点,居住条件和房屋建筑的样式,交通工具,文化娱乐活动以及节庆风俗等。
理解宋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3、过程与方法学生在品味、判断、讨论、交流中享受学习过程,同时也将观察、比较、探究等方法运用贯穿其中。
教学重点:宋代的服饰;瓦子教学难点:瓦子与城市繁荣的关系教学方法:教师引领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带着问题的课文阅读,小组讨论,学生交流)教学辅助;PPT课件导学案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通过前几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宋朝的建立和统一,消除了晚唐五代分裂割据的局面,社会经济得以正常发展,宋代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奠定了今日人们生活方式的基础,宋代人们的生活到底是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讲授新课:师:今天我们采取一个新的方式来学习,同学们拿出手中的学案,介绍学案。
第一环节:阅读,落实基础知识师:同学们对照“学习目标”快速阅读61-64页,同时落实和交流学案上的基础知识。
生:快速阅读,落实基础知识。
(学生落实好基础知识,各小组在祖长的协调下,快速交流)师:好了,哪个小组将你们交流的学案展示一下?一组,其他小组认真对照看答案是否一致,小组之间纠正,哪个小组还有不同的答案?(小组分配:全班分为9个小组,3个小组完成衣、食,3个小组完成住、行,3个小组完成娱乐和节日)第二环节:教师展示课件,巩固基础知识。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案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宋代的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等方面的特点;(2)掌握宋代社会风貌的基本知识;(3)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观察、文献资料分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宋代社会风貌;(2)采用小组讨论、课堂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宋代社会风貌的特点;(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宋代文化的自豪感;(2)培养学生对历史事物的尊重和热爱;(3)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宋代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等方面的特点;(2)宋代社会风貌的基本知识。
2. 教学难点:(1)宋代社会风貌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2)如何评价宋代社会风貌的历史价值。
三、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2. 图片、文献等教学辅助材料;3. 教学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宋代的历史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宋代社会风貌的特点。
2. 教学内容与活动:(1)饮食:展示宋代饮食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宋代饮食的特点,如夜市、小吃等;(2)服饰:展示宋代服饰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宋代服饰的特点,如宽松、简朴等;(3)建筑:展示宋代建筑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宋代建筑的特点,如木构架、砖石结构等;(4)交通:展示宋代交通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宋代交通的特点,如水路交通发达等。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宋代社会风貌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课堂交流。
4. 总结评价:(1)教师总结宋代社会风貌的特点及其历史价值;(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1. 结合教材,复习宋代社会风貌的特点;2. 结合所学,评价宋代社会风貌的历史价值;3. 搜集宋代社会风貌的相关资料,进行拓展学习。
六、教学拓展1. 文化娱乐:了解宋代的音乐、舞蹈、戏曲等娱乐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宋代文化的丰富多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朝初年的官服有什么特点?
宋官服颜色与官位:
紫——三品以上 朱——五品以上 绿——七品以上 青——九品以上
宋初官员服饰
文 官
武 官
士 农 工 商
同学们,能否通过他们 的服饰猜猜他们分别从 事什么行业?
宋初的服饰
宋朝后期的服饰
“薄罗衫子薄罗裙”
宋代服饰特点:
1、历史发展特点: 崇尚简朴→盛行奢侈 2、(民族融合特点) 受北方少数民族影响, 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 短衣。
我们今天是怎样过春节的?
宋代人又是怎样过春节的?
日新月异
佳 岁 平 安 步 步 高
挂春联,贴福字 挂年画,贴桃符
新 春 富 贵 年 年 好
住
一看哪幅是农村百姓的房屋? 哪幅是城市平民的房屋?哪幅
是达官贵人的宅院?
贵族官僚的宅第——宏 丽 前堂后寝 以穿廊相 连两侧还有耳房和偏院。
私家园林
找到歇脚地方后,我们打算到城内最热
闹的地方玩,但路途较远,且有点 累,不想走路,怎么办?
C.邸店
官邸如云屯
牛车
骡 子
宋朝的马多产于西北与东北地 区,但这一地区是少数民族政权的 统治区,所以宋朝马少,又因为宋 代战争频繁,有马也用于打仗了。
宋徽宗 王安石
上车后,我们告诉师傅准备到东 京城最热闹的地方玩,那请猜一
猜,最后他会带我们到那里(
A.坊 B.市 C.公园 D.瓦子
)
瓦子
演出
勾栏
宋代的“勾栏”里有很多穷苦艺人
卖艺谋生,你能说出他们卖的“艺”有
哪些吗?
足球
前足联主席阿维兰热曾经反复重申“足球运
动最早起源于中国 !”相传早在黄帝时代就开
始踢足球,那时叫“蹴鞠” 。蹴,就是脚踢的
意思;鞠,则指为球。 书65页《从实心皮球到充气足球》
宋代的足球成为非常普及非常活跃的健身活动。
总 千 春 爆 灯 笙 艾 粽 明 把 元宵 端午 中秋 把门 风 竹 春节 火 歌 束 包 月 酒 新万 送 声 家 处 著 分 几 问 王 苏 桃户 暖 中 家 处 危 两 时 青 轼 安 换 入 一 苏 曈 陆 有 楼 冠 髻 有 天 石 轼旧 屠 岁 曈 游 。 , 。 , , 。 符日 苏 除 。, 。,
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
缠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陋习,即把女子的双脚 用布帛缠裹起来,使其变成为又小又尖的“三寸 金莲”。一般女子会在四到七岁的时候开始缠足, 出日子选在农历的8月24日。“三寸金莲”也一度 现成为中国古代女子审美的一个重要条件。据说, 缠古代女人裹脚是因为南唐后主李煜喜欢观看女人 在“金制的莲花”上跳舞,由于金制的莲花太小, 足舞女便将脚白绸裹起来致脚弯曲立在上面,跳舞 陋时就显得婀娜多姿,轻柔曼妙,本来是一种舞蹈 俗装束,后来慢慢地从后宫向上流社会流传,在以 后,民间女子纷纷仿效,逐渐成为一种 • 普遍的社会习俗,成为一种 • 病态的审美。
•
(陋俗观念特点) 畸形审美—— 缠足
北方:羊肉,面食
食
小吃
南方:鱼肉,米饭
冷饮
、 南 北 饮 食 差 异
北方主食
2
慢着火,少着水 ----东坡肉
家家腊月二十五,浙米如珠和豆煮
南方主食
宋代饮茶之风盛行
• 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 • 流行斗茶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