豚鼠-地鼠-常用-实验动物
常用实验动物介绍

垂体—肾上腺系统功能发达,应激反应灵敏;
1
视觉、嗅觉灵敏;
2
大鼠血压和血管阻力对药物反应灵敏,但对强心甙的作用较猫敏感性低671倍;
3
肝脏再生能力强,切除60-70%的肝仍有再生能力;
4
对营养、维生素、氨基酸缺乏敏感,可发生典型的缺乏症状。体内可合成维生素C;
5
对炎症反应灵敏,眼角膜无血管;
不宜采用小鼠的试验
01
02
小鼠对环境变化敏感,自动调节体温的能力较差,过冷过热易诱发疾病。
(一)环境
一般采用无毒塑料制成的透明或半透明的鼠盒,不锈钢丝制的笼盖,饮水器为玻璃瓶或塑料瓶。 垫料应有强吸湿性、无毒、无刺激气味,无粉尘,不可食.
(二)笼具和垫料
饲养管理
应喂全价饲料,并保持饲料相对稳定。
6
生长发育期长,长骨长期有骨垢线存在,不骨化。
7
子宫为“Y”型双角子宫
8
01
生理学特点
02
一般指标
03
性成熟:60天, 成年雄鼠300-600g
04
性周期:4~5天,成年雌鼠250-500g
05
妊娠期:21天, 寿命2-3年
06
哺乳期:21天
07
体温:37.5℃
08
心率:380(300~500)次/分
实验小鼠的前身:
Robert Hooke: 1664, studied of the properties of air.
小鼠的使用:
William Castle Abbie Lathrop Clarence C. Little,
现代小鼠:
实验小鼠起源
小鼠属于脊椎动物门,哺乳纲,啮齿目,鼠科;
常用实验动物

(一) 生物学特性
1.一般特性
◆ 体型小、适应性差
小鼠体小娇嫩,皮肤无汗腺, 仅在爪垫和尾巴上有汗腺。
小鼠体温变化较大,但随日龄增长而趋于恒定。通常40日
龄以前,其体温是被动调节的。40日龄以后,体温在正常 情况下是恒定的,只有在生活环境改变时才会失去体温的 恒定。
◆ 喜群居,昼伏夜动。当群饲时,饲料的消耗量比单 个饲养为多、生长发育更快。非同窝的雄性在一起易
C3H
起源: 1920年Strong将一只Bagg albino的乳腺肿瘤
高发株雌鼠与DBA雄鼠交配后经近交培育而成。1930年
将该品系的4只雌性和2只雄性鼠引种到Andervont处, 又经35代近交后,于1941年引到Heston处,1951年NIH 从Heston引入第57代。 主要亚系:C3H/He、C3H/Bi、C3H/Hej、C3H/St 、 C3H/DiSn 、C3H/Sf等,1973年在JAX已近交138代。我
◆ 棕色脂肪 Brown Fat 小鼠有较多的棕色脂肪分布于机体各处,主要是肩
胛骨之间的颈部区域、肾周围和胸腺周围。
棕色脂肪可能是动物的热能来源,在冬眠的动物中 尤其多见,例如仓鼠。
(二)常用品种、品系
近交系: C57BL/6
C3H
BALB/c
DBA/2
CBA
A
AKR
简写的含义:
An
Bcr Cd H He J或 Jax JCK
◆ 阴道栓
小鼠交配10-12h后,在雌性阴道 口有大米粒大小的白色阴道栓, 这是受孕的标志。这是由于雄鼠 射精后,在凝固腺分泌物的作用 下,使精囊分泌物凝固,形成白 色的阴道栓。小鼠的阴道栓往往 在阴道内残留10-24h 之后排出 体外,排出阴道栓的雌鼠大部分 都能受孕(80-95%)。 例:受精卵采集
实验动物麻醉

❖ 小鼠皮下注射
❖ 大鼠腹腔注射
❖ 小鼠尾静脉注射
家兔耳缘静脉注射
前肢头静脉注射
后肢小隐静脉注射
❖灌 胃 法
实验动物备皮
动物的被毛常能影响实验操作和结果的观察, 因此实验中常需去除或剪短动物的被毛。除毛的方 法有剪毛、拔毛和脱毛三种。
剪毛:固定动物后,用粗剪刀剪去所需部位的被毛。
拔毛:兔耳缘静脉注射或取血时以及给大、小白鼠 作尾静脉注射时,需用拇指、食指将局部被毛拔去, 以利操作。
青紫蓝兔
新西兰白兔
豚鼠
中华大蟾蜍
狨
猴
动物麻醉
动物的抓取 动物的备皮
注射给药法
动物的给药途径 经口给药法
皮下注射 皮内注射 肌肉注射 腹腔注射 静脉注射
灌胃法
其他途径
呼吸道给药 脊髓腔内给药 直肠内给药
❖ 小鼠的抓取固定与腹腔注射
狗嘴固定法
家兔的抓取
盒式固定法 台式固定法
马蹄形固定法
袋鼠 犰狳 刺猬 蝙蝠 猕猴,狨猴,猩猩 兔,鼠兔 大鼠,小鼠,豚鼠,仓鼠,地鼠,沙鼠等 江豚 狗,猫,鼬 海狗 马,驴,螺 猪,牛,羊,鹿
长爪沙鼠
SD大鼠
Wistar大鼠
狼犬
华北犬 墨西哥无毛犬
墨西哥无毛犬
猕猴
小 猎 兔 犬 ( 比 格 狗 )
中 国 猎 犬 西藏牧羊犬
日 本 大 耳 白 兔 家兔
水合氯醛
用5%溶液;犬静脉注射100mg/kg,腹腔注射 150mg/kg,兔和鼠用后常有肌肉紧张,宜与乌 拉坦合用;临用前将两药等量混合,用60℃等渗 盐水配制成5%~10%注射液,按1~2m1/kg静 脉注射。麻醉持续时间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度较浅,苏醒期常 有激惹现象。一般只用于不要求存活的刺激较轻 的手术。
常用实验动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

的研究可在小鼠上进行。
研究胶原老化的动物模型。 生长激素与老化的关系。
44
33
34
1.安全性和毒性试验 常选用小鼠进行食品、化妆品、药 物、化工产品等的安全性试验,急 性、亚急性、慢性毒性试验,还可 做致畸、致癌、致突变试验,半数 致死量测定等。
35
2.生物效应测定和药物效价比较
广泛用于血清,疫苗等生物制品 的鉴定,进行生物效应实验和各种 药物效价测定。
2
在分类学上,小鼠属于哺乳纲 (Mammalia)、啮齿目(Rodentia)、 鼠科(Muridae)、小鼠属(Mus)动物。 小鼠是由小家鼠演变而来。它广泛分布 于世界各地,经长期人工饲养选择培育, 已育成1000多个近交系和独立的远交群。 早在17世纪就有人用小鼠做实验,现已 成为使用量最大、研究最详尽的哺乳类 实验动物。
性情温顺,胆小怕惊,一般不会主动伤 害人,但仍保持有野性的一些习性,如 睡眠、营巢仍固定一处。 笼内饲养时易于捕捉,一旦逃出笼外, 则象野鼠一样敏捷。
15
4.环境适应性
小鼠对外界环境反应敏感,适应性差, 强光或噪声刺激时,有可能导致哺乳母 鼠神经紊乱,发生食仔现象。经高温后, 繁殖力下降,温度超过32℃,会造成死 亡;温度过低,则影响生殖,且易于发 病。
16
在饲养条件下,对各种病原体和毒 素具有易感性,对致癌物敏感,自 发肿瘤多。
17
5.繁殖性能
小鼠成熟期早,繁殖力强,雌鼠35~50 日龄,雄鼠45~60日龄性成熟。 性周期4~5天。 妊娠期19~21天。 哺乳期20~22天。 每胎产仔数8~15只,年产仔6~9胎。 小鼠的性活动可持续1年左右。
豚鼠-地鼠-常用-实验动物

地鼠可用笼养和池养,如笼养,笼具要特别坚 固,饲养需要垫料,垫料每周更换1次即可。妊 娠后期,笼内加入巢材。
仔鼠离乳后,雌雄分开饲养,种鼠最好从春夏 季出生的2-3胎仔鼠中选择。一般雌雄分笼饲养。 交配时将发情雌鼠放入雄鼠笼内,交配完毕后 取出单养。也可采用长期同居方式但要注意雄 鼠易被咬伤。
保持室内安静,空气流通,相对湿度在50-60% 较好。
应用
在常用实验动物中,地鼠排第三位,其中大部 分为金黄地鼠,少部分为中国地鼠。
1.肿瘤研究 地鼠主要用于肿瘤研究。颊囊 对可诱发肿瘤的病毒敏感,能成功地移植某些 正常或肿瘤组织及细胞,甚至非近交品系也能 移植成功。金黄地鼠无原发肺肿瘤,却很适合 诱发支气管性肺癌和肺肿瘤。可广泛用于研究 肿瘤移植、增殖,致癌、抗癌药物筛选及X射 线治疗。
5.用叫声表达要求 饥饿时一旦听到饲养员的脚步声,豚鼠马上发出
“吱吱”的叫声;在受到惊吓以及雄鼠求偶时, 也会以叫声来表示。 6.寿命 豚鼠寿命一般为4-5年,最长可达7年。
主要解剖学特点
1.外形
身形短粗,头大,身圆,耳朵和四肢短小,无 尾巴,只遗留尾巴的残迹。
前足有四趾,后足有三趾,每个趾都有突起的 大趾甲,脚形似豚。
2.中国地鼠或称条背地鼠和黑线仓鼠,灰色、体形小, 体重约40克。栖住于中国的东海岸至里海的东海岸这 一地区。
3.欧洲黑腹地鼠:体形大,性凶猛,体重约200克。
突变系及封闭群
突变系
封闭群
符 号 特 点 饲养条件 符 号 特 点 饲养条件
b
褐色
通常
Ea
白带
通常
Cd
末端黑色、
通常
dg Ds dy
(二)药物研究 1.平喘药研究:
实验动物技术考试

常用实验动物介绍(一、大小鼠、豚鼠)发布人: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3-15 阅读次数:1278常用实验动物介绍一、小鼠1、〖名称〗:BALB/c小鼠〖简介〗:1913年,贝格(Bagg)从美国商人欧希尔(Ohio)处购得的白化小鼠原种,以群内方法繁殖。
麦克·多威尔(MacDowell)在1923年开始作近交系培育,至1932年达26代,命名为BALB/c品系。
安德尔文特(Andervont)等人使BALB/c 广为传播和应用。
1985年我国从美国NIH引进到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为BALB/c第180代。
毛色:白化。
主要特性:①乳腺肿瘤自然发生率低,但用乳腺肿瘤病毒诱发时发病率高;卵巢、肾上腺和肺的肿瘤在该小鼠有一定的发生率。
②易患慢性肺炎。
③对放射线甚为敏感。
④与其他近交系相比,肝、脾与体重的比值较大。
20月龄的雄鼠脾脏有淀粉样变。
⑤有自发高血压症,老年鼠心脏有病变,雌雄鼠均有动脉硬化。
⑥对鼠伤寒沙门氏菌补体敏感,对麻疹病毒中度敏感。
对利什曼原虫属、立克次氏体和百日咳组织胺易感因子敏感。
主要用途:广泛地应用于肿瘤学、生理学、免疫学、核医学研究,以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等。
2、〖名称〗:C57BL〖简介〗:1921年立特(Little)用艾比·拉特洛坡(Abby Lathrop)的小鼠株,雌鼠57号与雄鼠52号交配而得C57BL1937年从C57BL分离出C57BL/6和C57BL/10两个亚系。
1985年从Olac引到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
毛色:黑色。
主要特性:①乳腺肿瘤自然发生率低,化学物质难以诱发乳腺和卵巢肿瘤。
②12%有眼睛缺损;雌仔鼠16.8%,雄仔鼠3%为小眼或无眼。
用可的松可诱发腭裂,其发生率达20%。
③对放射物质耐受力中等;补体活性高;较易诱发免疫耐受性。
④对结核杆菌敏感。
对鼠痘病毒有一定抵抗力。
⑤干扰素产量较高。
⑥嗜酒精性高,肾上腺素类脂质浓度低。
豚鼠和地鼠

解剖生理学特性:
1、神经系统:在42-45天脑发育成熟, 大脑半球没有明显的回纹,只有原始的深 沟,属于平滑脑组织。 2、淋巴系统:较发达。肺部淋巴结具有高 度的反应性,受刺激时易发生淋巴结炎。 3、体内不能合成VC 4、对抗生素及有毒物质敏感
5、抗缺氧能力强,比大鼠强2倍,比小鼠强4倍。 6、血细胞特性:红细胞、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 比其他啮齿类实验动物低;淋巴细胞中有一种福 Kurioff -库氏(又称为Kurioff小体)细胞。 7、速发型和迟发型超敏反应:致敏动物再接触该 抗原时常导致速发型呼吸过敏反应;皮内注射结 核菌素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
营养学研究 豚鼠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C,对维生素C 缺乏十分敏感,如果饲料中缺乏时,很快 会出现一系列坏血病症状,是目前唯一用 于研究实验性坏血病的动物。
耳科学研究 • 豚鼠的耳廓大,耳蜗和血管伸至中耳腔, 可以进行耳微循环的检查 • 豚鼠的耳窝管对声波极为敏感。特别对 700~2000周/秒纯音最敏感。常选用豚鼠 进行若干内耳疾病的研究,如噪音对听力 的影响、耳毒刑抗生素的研究等。
全世界普遍应用于医学科研工作的多为金黄地鼠,约占使 用地鼠90%,其次是中国地鼠,约占使用地鼠的10%。目 前为止,英国已有近十种近交系,美国有若干系,日本亦 有若干系,总共有38个近交品系。常用的有十几个近交品 系,如apg品系(褐黑色,眼红)和apa品系(白色、眼 黑)等。我国现在普遍使用的是金黄地鼠,其来源较复杂, 比较混乱。还有一种是白化地鼠(白色、红眼),亦可用 于医学研究,多数用于狂犬疫苗生产。中国地鼠1948年由 中国引入美国,1952年用于糖尿病研究,现已培育成4个 近交品系。叙利亚金黄地鼠最适合于诱发肺肿瘤,它无原 发性肺肿瘤,对诱发支气管性肺癌较敏感;其肺的抗感染 力比大鼠和豚鼠都强。
北医实验动物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整理

实验动物学2017.11.10 LHQ一、名词解释Chapter1 绪论1.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s)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2.实验用动物泛指用于各类实验的所有动物,即用于实验的动物(animal for research)。
包括实验动物、经济动物、野生动物和其他动物。
3.实验终点发生在达到科学目标和目的后。
4.仁慈终点是指实验中动物的疼痛或不适得到阻止、终止或缓解。
Chapter 2 遗传和微生物1.近交系(inbred strain)在一个动物群体中,任何个体基因组中99%以上的等位位点为纯合时定义为近交系。
经典近交系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或亲代与子代交配)培育而成,近交系数大于99%,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
2.近交系数群体中某个体通过遗传携带两个同源等位基因的概率。
3.亚系是育成的近交系在培育过程中,由于杂合子基因的分离、基因突变的产生以及抽样误差导致部分遗传组成改变而形成遗传差异的近交系动物群。
4.封闭群(closed colony)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种群,在不从外部引入新血缘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称封闭群动物。
5.Hardy-weiberg定律一个足够大随机交配群体中,如果没有突变、选择和迁移等因素的影响,则该群体每一世代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总是保持不变。
6.杂交群(hybrids)由两个不同近交系杂交产生的后代群体。
子一代简称F1。
7.普通级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 CV)不携带人畜共患病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病原体的动物。
8.清洁级动物(clean animal, CL)除普通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体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体。
9.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 SPF)简称SPF级动物,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的动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学特性(3)
金黄地鼠性成熟30日龄左右。 性周期4-5天。 妊娠期14-17天,是哺乳动物中妊娠期
最短。 窝产仔平均6-8只(4-12只),哺乳期21
天。1.5年以上丧失繁殖能力。 中国地鼠无胆囊,总胆管直接开口于十
二指肠。
生物学特性(4)
地鼠对皮肤移植的免疫反应很特殊,同 一封闭群内个体间皮肤移植均可成活, 并能长期生存下来,但不同群体间移植 则100%被排斥.
豚鼠-地鼠-常 用-实验动物
地鼠
地鼠(Hamster)属于啮齿目、鼠科、仓鼠亚科 (cricetidae)的动物。仓鼠亚科动物用于实验 研究的有8种。做为实验动物的地鼠主要有两 种 , 金 黄 地 鼠 (Golden hamster , Mesocricetus auratus) 和 中 国 地 鼠 (Chinese hamster,Cricetulus gviseus)。金黄地鼠又 叫叙利亚地鼠,全部品系来源于1934年从叙利 亚Aleppo地区捕获的同窝3只地鼠。野生地鼠 生活在欧亚的温带地区,金黄地鼠主要分布在 东南欧和亚洲少数地区。
生物学特性(1)
地鼠为杂食性动物,有储存食物的习性,可 将食物储存于颊囊内。
颊囊位于口腔两侧,由一层薄而透明的肌膜 组成,用于运输和储存食物。
颊囊深3.5-4.5cm,直径2-3cm颊囊内缺少腺 体和完整的淋巴通路,对外来组织不产生免 疫排斥反应,是进行组织培养、人类肿瘤移 植和观察微循环改变的区域。
通常 通常 通常
e
局部黑色
通常
I
长毛
通常
Lg致死灰色通常N Nhomakorabea裸体
通常
r
锈色
通常
WO
白化
通常
8.糖尿病研究
中国地鼠常用做糖尿病研究。它是真性糖 尿病的良好动物模型。
9.营养学研究
可用于维生素A、E缺乏症,维生素B2缺乏 症的研究。
主要品系及品种
目前已知金黄地鼠有近交品系38种,部分近交系8种, 突变系17种,封闭群38种。常用有三种:
1.金黄地鼠又称叙利亚地鼠,金黄色,体重150克, 1930年自中东叙利亚引起,各实验室饲养有所不同, 但遗传上比较一致,无大变异。应用最多,主要分布 在东欧、南欧和亚洲的少数地区。
3.遗传学研究 中国地鼠染色体大,数 量少,且相互易于识别,是研究染色体 畸变和复制机理的好材料。还可用地鼠 进行细胞遗传,辐射遗传,进化遗传研 究。
4.传染病研究 地鼠自发感染疾病种类 很少,但对实验诱导发病很敏感,可用 来研究小儿麻疹病毒,溶组织阿米巴, 利氏曼原虫、旋毛虫等。地鼠的睾丸很 大,是传染病研究的良好接种器官。
2.生理学研究 地鼠成熟早,发情周期准确, 可确切得知其怀孕期,妊娠期短,繁殖代数快, 便于进行生殖生理研究,人的精子能穿透金黄 地鼠卵子的透明带,完成受精过程便于计划生 育研究。
颊囊粘膜适合用来观察淋巴细胞、血小板、血 管反应变化,进行血管生理学和微循环研究。
低温环境能诱导冬眠,可进行自然与人工诱导, 低体温及其生理代谢的研究。还可用于内分泌 如肾上腺、脑垂体和甲状腺的研究。
2.中国地鼠或称条背地鼠和黑线仓鼠,灰色、体形小, 体重约40克。栖住于中国的东海岸至里海的东海岸这 一地区。
3.欧洲黑腹地鼠:体形大,性凶猛,体重约200克。
突变系及封闭群
突变系
封闭群
符 号 特 点 饲养条件 符 号 特 点 饲养条件
b
褐色
通常
Ea
白带
通常
Cd
末端黑色、
通常
dg Ds dy
白化 黑灰 显性斑点 营养不良症
地鼠可用笼养和池养,如笼养,笼具要特别坚 固,饲养需要垫料,垫料每周更换1次即可。妊 娠后期,笼内加入巢材。
仔鼠离乳后,雌雄分开饲养,种鼠最好从春夏 季出生的2-3胎仔鼠中选择。一般雌雄分笼饲养。 交配时将发情雌鼠放入雄鼠笼内,交配完毕后 取出单养。也可采用长期同居方式但要注意雄 鼠易被咬伤。
金黄地鼠染色体22对,而中国地鼠染色 体只有11对,大而易辨认,且X型与人 体的染色体形态相似,而Y染色体形态 独特。
饲养管理
可用小鼠料饲喂地鼠。每周加喂20%鸡蛋 的玉米粉软料1次,青绿饲料每周3次或每 日1次。饲料喂给量随生长发育需要而调整。 种雄鼠和2月龄以下幼鼠蛋白质含量应不低 于20%,并注意补充维生素。幼鼠7-10日龄 开始补喂固体饲料,保持充足的清洁饮水, 乳鼠也需饮水。
我国的金黄地鼠最早由兰春霖在1947年 从美国引入上海,中国地鼠又叫黑线仓 鼠,条纹地鼠。分布于中国的东海岸直 至黑海东海岸这一地区。1919年我国学 者谢恩增首次引入实验室,此后,多位 学者繁殖未获成功。1938年,张昌硕和 吴 究 在 两 年 内 繁 殖 成 功 5 胎 , 1948 年 Schwentker 从 我 国 取 走 10 对 野 生 原 种 , 繁殖成功,现己遍及欧、美、日等国。
生物学特性(2)
昼伏夜行。 有熟睡的习惯,地鼠熟睡时,全身松弛,不易醒,如
死亡状。 室温4-9℃时地鼠会发生冬眠,此时,体温、心率、
呼吸数下降,但保留触觉和对热刺激的反应。从冬 眠恢复正常要2-3天,而进入冬眠多在12小时内完成, 中国地鼠无冬眠现象 正常室温18-29度,相对湿度40-60%。 低于13度,可出现冬眠。
保持室内安静,空气流通,相对湿度在50-60% 较好。
应用
在常用实验动物中,地鼠排第三位,其中大部 分为金黄地鼠,少部分为中国地鼠。
1.肿瘤研究 地鼠主要用于肿瘤研究。颊囊 对可诱发肿瘤的病毒敏感,能成功地移植某些 正常或肿瘤组织及细胞,甚至非近交品系也能 移植成功。金黄地鼠无原发肺肿瘤,却很适合 诱发支气管性肺癌和肺肿瘤。可广泛用于研究 肿瘤移植、增殖,致癌、抗癌药物筛选及X射 线治疗。
5.牙科研究 地鼠蛀牙的产生与饲料和口腔微生 物有关,广泛地被用于牙科如龋齿的研究。
6.组织移植 利用同群地鼠皮肤有易接受移植 的特点,进行皮肤移植,胎儿心肌,胰腺等移植 的研究。
7.组织培养研究 在组织细胞体外培养中,容易 建立二倍体细胞株,肾细胞也可被做成细胞培养 物接种病毒,进行分离或制造疫苗。已建立了不 少突变型细胞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