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大鼠

合集下载

大鼠排尿反射实验报告

大鼠排尿反射实验报告

通过本实验,了解大鼠排尿反射的生理机制,观察排尿反射的生理过程,并探讨外界刺激对排尿反射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排尿反射是人体生理活动中的重要环节,由大脑皮层、脊髓和盆神经共同参与完成。

当膀胱内尿液达到一定量时,膀胱壁感受器受到刺激,通过盆神经将信息传递至脊髓排尿中枢,进而通过盆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控制膀胱括约肌松弛,使尿液排出。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健康成年雄性大鼠若干只2. 实验器材:手术器械、生理盐水、电极、显微镜、记录仪、手术台等3.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麻醉剂、抗凝剂等四、实验方法1. 麻醉与固定:将大鼠用麻醉剂麻醉,固定于手术台上。

2. 膀胱穿刺:在无菌操作下,用手术器械进行膀胱穿刺,插入导管,连接记录仪。

3. 电刺激:用电极在膀胱壁上给予电刺激,观察大鼠的排尿反射。

4. 外界刺激:在电刺激的同时,给予外界刺激(如声音、光照等),观察排尿反射的变化。

五、实验步骤1. 将大鼠用麻醉剂麻醉,固定于手术台上。

2. 在无菌操作下,进行膀胱穿刺,插入导管,连接记录仪。

3. 将大鼠置于安静环境中,观察膀胱容积变化,待膀胱容积达到一定程度时,开始给予电刺激。

4. 在电刺激的同时,给予外界刺激,观察大鼠的排尿反射。

5. 记录排尿反射的持续时间、频率等数据。

6. 实验结束后,将大鼠处死,取出膀胱,观察膀胱壁变化。

1. 在给予电刺激后,大鼠出现明显的排尿反射,表现为排尿频率增加、持续时间延长。

2. 在给予外界刺激时,大鼠的排尿反射明显增强,表现为排尿频率增加、持续时间延长。

3. 实验结束后,大鼠膀胱壁出现明显的炎症反应。

七、实验分析1. 电刺激可以引起大鼠的排尿反射,说明膀胱壁感受器可以感知电刺激,并通过神经传导将信息传递至脊髓排尿中枢。

2. 外界刺激可以增强大鼠的排尿反射,说明外界刺激可以影响排尿反射的强度。

3. 实验结束后,大鼠膀胱壁出现明显的炎症反应,可能与电刺激和外界刺激有关。

八、实验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大鼠的排尿反射可以通过电刺激和外界刺激来诱导,且外界刺激可以增强排尿反射的强度。

大鼠止咳实验报告

大鼠止咳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探讨某中药成分对大鼠咳嗽反应的影响;2. 评价该中药成分的止咳作用;3. 为该中药成分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清洁级SD大鼠,体重180-220g,雌雄各半,由XX实验动物中心提供;2. 实验药物:某中药成分提取物;3. 对照药物:磷酸可待因片(止咳药);4. 试剂与仪器:生理盐水、滴鼻器、显微镜、电子天平、秒表等。

三、实验方法1. 动物分组与处理将大鼠随机分为以下五组,每组10只:(1)正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3)中药组:给予某中药成分提取物;(4)止咳药对照组:给予磷酸可待因片;(5)止咳药+中药组:给予磷酸可待因片和某中药成分提取物。

2. 建立咳嗽模型将大鼠置于安静、温度适宜的实验室内,采用滴鼻法使大鼠发生咳嗽反应。

具体操作如下:(1)将生理盐水或药物滴入大鼠鼻腔,使其发生咳嗽;(2)记录咳嗽次数;(3)重复操作,直至大鼠咳嗽次数稳定。

3. 观察指标(1)咳嗽次数:观察各组大鼠在实验过程中的咳嗽次数;(2)肺组织病理学观察:取大鼠肺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变化;(3)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的MDA、SOD、CAT等指标。

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四、实验结果1. 咳嗽次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中药组、止咳药对照组、止咳药+中药组的咳嗽次数均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止咳药对照组、止咳药+中药组的咳嗽次数均显著减少(P<0.05);与止咳药对照组相比,止咳药+中药组的咳嗽次数显著减少(P<0.05)。

2. 肺组织病理学观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肺组织出现明显的炎症反应和纤维化;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止咳药对照组、止咳药+中药组的肺组织炎症反应和纤维化程度均显著减轻(P<0.05)。

解剖大鼠的实验报告

解剖大鼠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解剖学的基本方法与技能;2. 熟悉大鼠的解剖结构,了解其器官的形态和功能;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成年雄性大鼠一只;2. 仪器:解剖盘、解剖剪、镊子、解剖刀、解剖针、解剖显微镜、解剖显微镜光源、解剖显微镜载物台、解剖显微镜镜头等;3. 药品:生理盐水、10%甲醛溶液、70%酒精、5%碘酊、5%氯化钠溶液等。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大鼠处死,解剖前应确保大鼠已死亡,以免造成实验者伤害。

(2)用生理盐水清洗大鼠体表,去除污物。

(3)将大鼠放在解剖盘上,用解剖剪沿背部正中线剪开皮肤,暴露肌肉和内脏。

2. 解剖顺序(1)从头至尾解剖:1)剪开颅骨,暴露大脑、小脑和脑干;2)剪开胸腔,暴露心脏、肺、气管、食管、胃、肝脏、脾脏、肾脏、肾上腺等器官;3)剪开腹腔,暴露小肠、大肠、胃、肝脏、脾脏、肾脏、肾上腺等器官;4)剪开盆腔,暴露生殖器官、膀胱、直肠等器官。

(2)器官解剖:1)大脑:观察大脑的形态、大小、重量,辨认大脑的各个叶和沟回;2)心脏:观察心脏的形态、大小、重量,辨认心脏的四个腔室;3)肺:观察肺的形态、大小、重量,辨认肺的叶和段;4)肝脏:观察肝脏的形态、大小、重量,辨认肝脏的叶和段;5)脾脏:观察脾脏的形态、大小、重量,辨认脾脏的叶和段;6)肾脏:观察肾脏的形态、大小、重量,辨认肾脏的皮质、髓质和肾盂;7)肾上腺:观察肾上腺的形态、大小、重量,辨认肾上腺的皮质和髓质;8)生殖器官:观察生殖器官的形态、大小、重量,辨认生殖器官的各个部分;9)膀胱:观察膀胱的形态、大小、重量,辨认膀胱的壁和腔;10)直肠:观察直肠的形态、大小、重量,辨认直肠的壁和腔。

3. 标本处理(1)将解剖好的器官用生理盐水清洗,去除血污和杂质;(2)将器官放入10%甲醛溶液中固定,浸泡24小时;(3)将固定好的器官取出,用70%酒精清洗,去除甲醛;(4)将清洗好的器官放入5%碘酊中染色,染色时间为30分钟;(5)将染色好的器官取出,用5%氯化钠溶液清洗,去除碘酊;(6)将清洗好的器官放入解剖显微镜下观察,拍照记录。

大鼠基本实验报告

大鼠基本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大鼠的基本操作技术,包括捉拿、固定、称重、性别鉴定等。

2. 熟悉大鼠的解剖结构,了解各器官的位置和功能。

3. 学习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提高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

二、实验材料与器材1. 实验动物:成年大鼠若干2. 器材:鼠笼、天平、注射器、灌胃针、止血钳、手术剪、平皿、托盘、烧杯、解剖显微镜、生理盐水等三、实验方法1. 大鼠捉拿与固定(1)捉拿:右手提起鼠尾,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大鼠颈部皮肤,使其头部自然下垂,右手用食指和无名指夹住鼠尾,轻轻将大鼠拉出鼠笼。

(2)固定:将大鼠固定在手术台上,用手术剪剪去大鼠腹部毛发,用止血钳夹住大鼠腹部皮肤,用手术剪剪开皮肤,暴露腹腔。

2. 大鼠性别鉴定(1)外观观察:观察大鼠的体型、毛发、生殖器等特征,判断性别。

(2)解剖观察:将大鼠解剖,观察生殖器官,判断性别。

3. 大鼠称重将大鼠放在天平上,去皮称重,记录体重。

4. 大鼠灌胃给药(1)准备:将药物溶解于生理盐水中,配制成所需浓度。

(2)操作:右手提起大鼠,使其头部后仰,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大鼠颈部皮肤,右手用灌胃针插入大鼠口腔,缓慢注入药物。

5. 大鼠腹腔注射给药(1)准备:将药物溶解于生理盐水中,配制成所需浓度。

(2)操作:将大鼠固定在手术台上,用手术剪剪去大鼠腹部毛发,用止血钳夹住大鼠腹部皮肤,用手术剪剪开皮肤,暴露腹腔。

用注射器将药物注入腹腔。

6. 大鼠解剖(1)观察:观察大鼠的器官位置、形态、颜色等。

(2)记录:记录各器官的重量、长度等数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大鼠性别鉴定:实验过程中,共鉴定出雄性大鼠若干只,雌性大鼠若干只。

2. 大鼠体重:实验开始时,大鼠体重为(平均值±标准差)g;实验结束时,大鼠体重为(平均值±标准差)g。

3. 大鼠灌胃给药:实验结束后,观察大鼠的精神状态、活动能力等,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4. 大鼠腹腔注射给药:实验结束后,观察大鼠的精神状态、活动能力等,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大鼠骨骼实验报告

大鼠骨骼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探讨大鼠骨骼的结构、形态和生长发育规律;2. 分析大鼠骨骼的生理功能及影响因素;3. 为骨骼疾病的研究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选用健康的Wistar大鼠,体重在180-220g之间,雌雄各半;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解剖显微镜、切片机、显微镜、图像分析系统等;3. 实验方法:(1)骨骼标本采集:对实验大鼠进行麻醉,取其头骨、躯干骨、四肢骨等部位;(2)骨骼形态学观察:采用解剖显微镜观察大鼠骨骼的形态、大小、结构等特征;(3)骨骼生长发育规律研究:选取不同月龄的大鼠,比较其骨骼形态、大小、结构等特征;(4)骨骼生理功能研究:通过测量大鼠的骨密度、骨强度等指标,探讨骨骼的生理功能;(5)影响因素研究:研究不同环境、营养等因素对大鼠骨骼发育的影响。

三、实验结果1. 骨骼形态学观察(1)头骨:大鼠头骨呈椭圆形,分为颅骨和面骨,颅骨主要由额骨、顶骨、颞骨、枕骨等构成,面骨主要有上颌骨、鼻骨、泪骨等;(2)躯干骨:大鼠躯干骨包括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尾椎等,颈椎较短,胸椎较宽,腰椎较长,骶椎和尾椎较短;(3)四肢骨:大鼠四肢骨包括肱骨、桡骨、尺骨、股骨、胫骨、腓骨等,四肢骨呈对称分布,具有明显的生长发育规律。

2. 骨骼生长发育规律研究(1)头骨:大鼠头骨的形态、大小、结构随月龄的增长而逐渐发育成熟;(2)躯干骨:大鼠躯干骨的形态、大小、结构随月龄的增长而逐渐发育成熟,其中腰椎的发育速度最快;(3)四肢骨:大鼠四肢骨的形态、大小、结构随月龄的增长而逐渐发育成熟,其中肱骨和股骨的发育速度最快。

3. 骨骼生理功能研究(1)骨密度:大鼠的骨密度随月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其中头部、上肢、大腿、躯干和肋骨部骨密度值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同月龄全身骨密度值;(2)骨强度:大鼠的骨强度随月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强,其中头部、上肢、大腿、躯干和肋骨部的骨强度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同月龄全身骨强度值。

医学生小鼠大鼠实验报告

医学生小鼠大鼠实验报告

医学生小鼠大鼠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小鼠和大鼠的实验观察,研究它们在不同条件下的生理和行为特征,为进一步研究人类疾病提供参考。

二、实验方法2.1 实验材料- 小鼠:品系为C57BL/6J,年龄为6周,雄性/雌性各半;- 大鼠:品系为Wistar,年龄为8周,雄性/雌性各半;- 实验箱:包括饲养箱、观察箱和运动箱;- 实验器械:包括计量器、光源、摄像等。

2.2 实验设计1. 小鼠实验组:将小鼠放入饲养箱,观察其饮水量、食物摄入量和运动状态。

每天记录一次,持续观察7天。

2. 大鼠实验组:将大鼠放入观察箱,暴露在不同温度环境中(分别为25和37),观察其体温变化。

每小时记录一次,持续观察4小时。

三、实验结果3.1 小鼠实验结果在实验期间,观察到小鼠的饮水量和食物摄入量逐渐增加,运动状态表现为跑动和探索环境。

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日期饮水量(ml)食物摄入量(g)运动状态第1天10 5 跑动第2天12 6 跑动第3天14 7 跑动第4天16 9 跑动第5天18 11 跑动第6天20 13 跑动第7天22 15 探索环境3.2 大鼠实验结果在25的温度环境下,大鼠的体温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变化不大。

而在37的高温环境下,大鼠的体温显著升高。

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时间体温()第1小时36.8第2小时36.9第3小时37.0第4小时37.1四、实验讨论4.1 小鼠实验讨论小鼠在实验期间表现出较高的饮水量和食物摄入量,说明它们需要充足的能量来满足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

而运动状态的增加可能与它们的活跃性有关,小鼠是夜行性动物,喜欢在夜晚活动。

4.2 大鼠实验讨论在25的温度环境下,大鼠的体温保持在正常范围内,说明它们能够通过自身调节保持体温的稳定。

而在37的高温环境下,大鼠的体温显著升高,说明它们对于高温有较弱的适应能力。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的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小鼠在实验期间表现出较高的饮水量、食物摄入量和运动状态,提示其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能量和活动。

大老鼠解剖实验报告

大老鼠解剖实验报告

大老鼠解剖实验报告引言解剖实验是生物学实验中的重要一环,通过解剖动物可以深入了解其内部器官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解剖大老鼠,观察和探索其特征解剖结构,进一步了解大老鼠的生物学特性。

实验材料与方法材料- 大老鼠- 刀具- 实验台方法1. 将大老鼠放置在实验台上,保持其身体放松。

2. 用刀具小心地剪开大老鼠的皮肤,从胸部开始向腹部剖开。

3. 慢慢解剖并移除腹肌,保留器官的完整性。

4. 依次观察并记录大老鼠的器官,包括心脏、肺、肝脏、胃、肾脏等。

实验结果1. 心脏:大老鼠的心脏位于胸腔的前部,包裹在围绕心脏的透明薄膜中,被肺脏所遮盖。

心脏分为心房和心室,具有明显的血管与动脉。

2. 肺:大老鼠的肺部位于心脏的两侧,呈粉红色。

通过观察可以看到肺组织细密且有弹性,能够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

3. 肝脏:大老鼠的肝脏位于腹腔的上部,呈褐色。

肝脏是人和动物体内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具有解毒、代谢和贮存营养物质等多种功能。

4. 胃:大老鼠的胃位于肝脏下方,通过食道与口腔相连。

胃可以分为贲门、体部和幽门三个区域,用于食物的储存和初步消化。

5. 肾脏:大老鼠的肾脏位于胸腔和腹腔的后部,颜色深红。

肾脏是身体的排泄器官,通过滤波、重吸收和分泌等过程维持体内水和电解质的平衡。

结论通过本次解剖实验,我们对大老鼠的内部器官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

大老鼠的心脏、肺、肝脏、胃以及肾脏等器官在结构和功能上有着与人类相似的特点,但也存在一些差异。

通过观察和学习大老鼠的解剖结构,可以为进一步研究大老鼠的生态学、行为学和疾病模型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此处列出使用到的参考文献)致谢(此处致谢实验中的指导教师和实验室成员等)。

大鼠自发活动实验报告

大鼠自发活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大鼠的自发活动行为特征;2. 探讨不同实验条件下大鼠自发活动行为的变化;3. 为进一步研究大鼠的行为提供实验依据。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清洁级SD大鼠10只,体重(200±20)g;2. 实验设备:动物活动箱、电子秤、秒表、温度计、湿度计、录音笔、摄像设备;3. 实验药品:生理盐水、苯巴比妥钠(镇静剂)。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动物分组:将10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只,分别命名为A组和B组;2. 实验条件:A组大鼠置于正常活动箱中,B组大鼠置于活动箱中,温度(22±2)℃,湿度(55±5)%;3. 实验步骤:a. 实验前,将大鼠放入活动箱中适应环境,观察其活动情况;b. 使用电子秤称量大鼠体重,记录数据;c. 使用秒表记录大鼠在一定时间内(如10分钟)的活动次数;d. 使用温度计和湿度计记录实验箱内的温度和湿度;e. 实验过程中,观察大鼠的行为表现,如奔跑、跳跃、攀爬等;f. 实验结束后,使用录音笔和摄像设备记录大鼠的活动情况。

四、实验结果1. A组大鼠活动情况:a. 体重:平均体重(200±20)g;b. 活动次数:平均活动次数为(50±10)次/10分钟;c. 行为表现:大鼠在活动箱中表现出奔跑、跳跃、攀爬等行为。

2. B组大鼠活动情况:a. 体重:平均体重(200±20)g;b. 活动次数:平均活动次数为(35±8)次/10分钟;c. 行为表现:大鼠在活动箱中表现出奔跑、跳跃、攀爬等行为,但活动次数较A组明显减少。

五、实验讨论1. 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到大鼠在正常活动条件下,具有一定的自发活动行为特征,如奔跑、跳跃、攀爬等;2. 实验结果显示,不同实验条件下大鼠的自发活动行为存在差异。

B组大鼠在活动箱中活动次数较A组明显减少,可能与实验箱内环境有关;3. 本实验为后续研究大鼠行为提供了实验依据,有助于深入了解大鼠的自发活动行为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薛桂凤学号:
实验报告(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大鼠的抓取和固定。

2.掌握大鼠的编号与标记方法。

3.掌握大鼠的常用实验方法。

4.掌握大鼠的常用麻醉方法。

5.掌握大鼠的安死术。

6.掌握大鼠的釆血方法。

7.了解小鼠的采尿、粪的方法。

8.了解小鼠各种脏器标本的采集方法。

二、实验器材:SD大鼠、电子称、手套、实验托盘、固定板、烧杯、注射器(3支)、
剪刀、镊子、灌胃针头、毛细管、酒精棉球、5%水合氯醛、生理盐水
三、实验内容
1.抓取: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右手食指和中指夹住大鼠颈部,使其头部固定,右
手拇指及无名指分别在大鼠前爪下抓住大鼠身体。

第二种方法类似单手抓取小鼠的
方法,用右手拇指及其余四指并捏住大鼠颈部背部皮肤。

2.称重:小鼠放在烧杯中称重(去除烧杯重量),记录小鼠体重210g。

3.鉴别大鼠性别:观察生殖器雄性大鼠的阴囊非常明显。

4.编号:染色法:逆毛方向涂上有色斑点,顺序由左到右,由上向下,用两种颜色
可标记99只动物。

5.给药:
(1)皮下注射小于1ml/100g(俯卧固定,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皮肤提起,右手持针沿纵轴方向刺入皮肤,阻力消失后回抽无血注入药物,拔针)(2)皮内注射小于(麻醉后进行,先备皮)(俯卧固定,与皮肤平行刺入捏起的皮肤,阻力大,注射药物局部有皮丘后停留片刻后拔针)
(3)腹腔注射(仰面固定,在腹正中线两侧腹股沟平行的位置30-45°进针,挑起皮肤和肌肉,回抽无血,注药)
(4)灌胃1-2ml/100g (大鼠固定身体呈一条直线,灌胃针头顺着上颚插入咽部,先少量注药证明未入气管后继续给药)
6.釆血:尾尖釆血法、眼眶静脉丛釆血法、心脏釆血法(麻醉后) 。

7.大鼠的采尿、粪的方法
(1)少量采集:在抓取固定时受到刺激排出少量尿液和粪便
(2)长期大量采集:使用代谢笼
8.麻醉:根据大鼠体重计算麻醉药物用量5%水合氯醛按300mg/kg,给药,计算药
量为,ip 麻醉小鼠,观察小鼠麻醉期。

(1)全身麻醉的第一期(随意兴奋期):出现运动和运动失调;35秒
(2)全身麻醉的第二期(不随意兴奋期):是由意识完全丧失至深而规则的自动
呼吸开始时止;2分30秒
(3)全身麻醉的第三期:角膜反射由迟钝渐趋消失,翻正反射消失,疼痛反射
消失;
9.安死术:颈椎脱臼法:用左手按住动物的头部于实验台上,右手抓住尾根部,快速、
不间断地向后、略向上使劲拉,以致脊椎脱臼,脊髓与脑干断离而死亡。

10.解剖:观察大鼠的脏器解剖结构
四、总结
大鼠没有胆囊,大鼠不能呕吐,故可以灌胃。

通过此次试验,学习了关于实验动物大鼠的一些基本操作技术,但还需克服心理的恐惧,多加练习,增加熟练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