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行业信息化分析

制造行业信息化分析
制造行业信息化分析

制造业信息化分析报告(初稿)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核心和工业化的原动力,我国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国GDP的42.5%。为保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顺利实施,科技部目前已联合国家经贸委、信息产业部成立制造业信息化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地方也建立各级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

根据计世资讯(CCW Research)03年的研究报告,制造业信息化投资数据:

同时,从《赛迪2003年IT服务分析报告》中也可以看到,03年IT服务市场规模达544亿,其中大型企业占到43.3%;在IT咨询服务市场,03年市场规模24亿,其中制造业占到22.1%。

从以上数据中都可以看出,制造业信息化规模巨大,尤其是大型企业占了其中近一半的投资比例。

大型制造企业信息化已呈现出“滚雪球效应”,投入较大的企业已取得一定成效并带来了不菲的收入,进一步增强了企业信息化的信心和决心,由此造成企业信息化投入的再度增加。同时,不同细分制造行业的信息化发展状况和投入数额也再次印证了滚雪球效应,处于两个极端的行业企业平均年IT 投入额度相差近200多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以上行业的巨额经济增长。2003年1-10月份,石化、汽车、冶金、石油四个行业实现利润高、且增长较快,合计实现利润1584.4亿元,占重点企业实现利润的51.9%,同比增长均在50%以上,因此这四个行业的信息化投资规模也排在前列。

图表:各细分制造行业大型企业未来1-2年内信息化建设投资规模

(平均每家投入)

钢铁、汽车、石化行业的特大型企业无疑是2003年度制造业信息化的焦点。有关资料显示,这些行业的特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国家巨额的国债资金支持。

钢铁行业:到2003年底,我国钢年产量200万吨以上的20家企业100%上了信息化项目;钢年产量100万吨以上的47家企业中有41家上了企业信息化项目,占87%;钢年产量50万吨以上的58家企业中有45家上了企业信息化项目,占77.6%。宝钢在借鉴新日铁扁平化管理、消化德国先进的热轧生产制造执行系统技术的基础上,采用台湾省中钢公司的冶金工艺流程编码技术诀窍,打通了从生产到销售的主线,即从订货合同—生产计划—作业计划—出厂计划的关键路径,集成全流程的质量管理和财务成本管理,建成了综合营销系统,使薄板合同交货期从45天缩短为6天。武钢的信息化思路与宝钢相似,但它的经营模式的变化过程与中国大多数钢铁企业相同或相似,因而更具代表性。武钢总投资两亿的信息化一期工程整体产销资讯管理系统于2003年1月成功上线,取得显著效益,已于年底启动二期工程。这两家特大型钢铁企业另一个共性特点是,都已经孵化出专业的信息化软件及服务企业。另外,石家庄钢铁有限责任公司、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杭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和首钢集团开始全面实施ERP,冶钢集团也全面完成企业主干网络建设等,标志着钢铁行业信息化处于大干快上的格局。2003年至2005年,钢铁企业信息化的总投资将达到40-45亿元。

汽车行业:其迅速发展为企业行业信息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在汽车行业中,合资合作企业、外资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较高,整车生产企业则优于改装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一汽大众、东风、长安、柳州五菱等汽车企业普遍应用了ERP、CRM系统;一汽集团全面采用了网上采购系统;神龙汽车公司在大规模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在2003年投资1亿多元全面升级企业信息化系统。同时,汽车行业在行业电子商务平台方面也开始应用。

石化行业:在2002年中石化4家试点企业——镇海炼化、仪征化纤、江苏省石油公司、天津市石油公司ERP项目成功上线的基础上,2003年中石化又选择了7家试点企业,并首次进行了油田的试点,还有管道公司和一家炼油/化工一体化的企业。除了ERP系统,中石化在2003年信息化的热点还包括电子商务建设、IC卡加油站建设和网络建设等。

中型制造业企业:上万家中型制造业企业是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国内的信息化

厂商主要瞄准的是该市场,政府扶持的各类示范企业中,大多数也属于中型制造业企业。2003年,SAP推出的mySAPAllinOne和Oracle公司推出的电子商务套件特别版(Oracle E-Business Suite Special Edition)实际上是针对中型制造业信息化市场的套件产品,也说明了这些公司对中型企业市场的重视。

根据e-works对200多家中型企业的抽样调查,大多数中型制造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初具规模,92%以上的企业应用了二维CAD、财务等单元软件,54%的企业建立了独立的信息化部门,实施ERP、PDM、三维CAD、CAPP等软件的比例则达到了34%以上。相对大型国有企业而言,中型制造业企业缺乏信息化高级人才,信息化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不高,主要还是完成网络建设和电脑设备采购、维护等工作,还没有成为一个战略管理部门,发挥信息资源规划和管理的作用。

小型制造企业:从2003年开始,小型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成为各厂商关注的热点。过去角逐该市场的产品主要是用友、金蝶等国内厂商的低端财务软件,以及速达、管家婆等套装的进销存软件。2003年,SAP推出专门针对小企业市场的SAPBusinessOne (B1),基本模块报价8万元,加上可选模块和实施费10多万元。该产品是SAP收购的一家以色列软件公司的产品,SAP在推出中文版的基础上,联合其合作伙伴推出了若干行业解决方案。到2003年12月底,SAP的B1产品在中国的销售量已经达到200多套。而国内ERP实力厂商神州数码管理系统有限公司(DCMS)也推出了专门针对小型制造业企业的易助ERP产品,基本模块价格在6万元。从SAP和DCMS这两家以往主要面向大中型企业信息化市场的厂商的举措来看,小企业信息化已经颇受重视。这些公司进入该市场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取利润,而是出于占领市场的战略考虑。一方面是看中了小型企业的快速成长性,为自己的高端产品培育目标客户;另一方面,是要抢占其它厂商,尤其是国内中小制造业信息化厂商的领地。

在小企业信息化的市场上,速达、任我行等软件公司已经驰骋多年。尤其是速达多次获得风险投资,已在香港上市,成为中国最大的小企业管理软件厂商。该公司的S-ERP生产管理软件价格仅为几千元到两三万元。

小型制造业企业非常缺乏专业的信息化人才,信息化预算也非常有限。但是,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优势是组织结构简单、决策迅速,并且容易修改自身的管理流程来适应软件的功能,因而有可能通过运用信息化迅速获得效益。

国际制造业信息化厂商,加快整合力度,看好中国市场

在国际上,兼并成为2003年ERP领域的主题词之一。PeopleSoft就完成了对J.D.Edwards 的全部股票收购。合并后的PeopleSoft有可能在2004年成为全球第二大的企业应用软件厂商。2003年5月,SSA GT公司再度变换公司标识,名字回到了SSA,投资主体和管理层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SSA 公司收购了与自己旗鼓相当的荷兰BAAN公司。2003年,从IBM脱胎出来的老牌制造业ERP厂商Mapics公司完成了对Frontstep(原Symix)公司的整合。2003年11月,UGS从EDS中分离出来独立发展,则是技术信息化领域加速进行资源整合的典型案例。这些举措无疑将对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市场产生广泛影响。

各大国际信息化厂商都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力度。Autodesk公司在上海建立了应用开发中心。2003年11月20日,SAP在上海成立其全球第八家研究院,这也是SAP全球六大研发中心之一。Oracle公司则在北京和深圳设立了两个研发机构。

目前,这些厂商已形成较稳定的竞争格局。在管理信息化领域,SAP的市场份额遥遥领先,ORACLE也占领了相当的市场,而PeopleSOFT收购了JDE以后,在中国市场排名第三。在面向中型制造业企业的厂商中,QAD、思博(四班)、SSA、IFS、MAPICS在中国市

场实现了稳定增长,尤其在华东和华南地区,在外资与合资企业中,占据了稳定的市场份额,INTENTIA在其专注的服装行业也有所建树,面向中型和小型制造业企业的GrapeCITY则增长迅速。在技术信息化领域,IBM PLM事业部旗下有CA TIA、ENOVIA、Smarteam等产品,无疑综合实力最强;UGS的UG-NX、Solid Edge、Teamcenter实力也相当不俗;PTC 公司的Windchill2003年在中国市场也有所作为,PRO/E野火版的销售有所增长;而Autodesk 公司由于拥有Inventor、Autocad等产品,在中低端市场仍然独占鳌头。

在管理信息化领域,用友、金蝶等主流厂商保持了稳定增长;北京和佳2003年的销售额达到8000万元,同比增长21%;管理信息化领域的新锐神州数码管理系统有限公司(DCMS)的销售额为1.81亿元,较去年增长81%,新签约客户248家,其中59%成功上线;北京并捷公司的销售收入、签约项目数、完成项目数相较去年的增长比例分别是100%、60%、40%;明基逐鹿2003年签约数量增长了80%;而CRM领域的主流厂商联成互动的销售额增长了40%。在技术信息化领域,开目、CAXA、山大华特等公司实现稳定增长;天喻软件销售额增长30%;艾克斯特增长较快,自主产品增长了200%以上,加上代理的PRO/E等产品,合同额达到了1亿,整体上增长45%;专注于三维CAD的新洲公司销售收入则增长200%。北京华铁海兴公司则是2003年涌现出的新秀,该公司联合有关专家开发了MES系统,签约达到2000多万元。

管理信息化领域的国产厂商2003年已开始进行整合,没有太多新的厂商进入,部分中小厂商在2003年开始淡出或转型。大型软件公司如用友、金蝶、神州数码管理系统公司已经建立了全国性的营销体系,并形成了面向小企业的财务软件或ERP,到面向中型企业的ERP 产品线(用友U8、金蝶K3、易飞ERP),到面向大型企业的ERP解决方案(用友NC、金蝶EAS、易拓ERP);同时,浪潮通软、和佳、博科、东软金算盘等大中型的软件公司也占据了稳定的市场份额;珠海通软、珠海宏桥、泛微、神州精益、金思维、明基逐鹿、并捷、博通、利玛、天剑等软件公司则面向特定的行业或区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优势。目前,国内管理信息化厂商在大型企业中主要还是集中在集团财务和物流方面的应用,而ERP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还不够成熟。

2003年,Siebel等国际CRM软件厂商公司在中国市场上的反应不像ERP厂商那样活跃,这给国内CRM厂商一个不错的发展机遇。TurboCRM、MyCRM、PowerCRM、AllEasy等国内CRM厂商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完善了自己的产品开发体系和形成了较为固定的客户群体,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技术信息化领域的国产厂商在2003年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发展格局。大恒、开目、艾克斯特、英泰、天喻等厂商基本上是面向全国,形成了以CAD/CAPP/PDM为主的产品线,而大恒、艾克斯特代理了国外的相关产品,产品线较为齐全;山大华特则是后起之秀,进步迅速;CAXA在三维CAD和CAM领域保持着自己的特色,并在2003年宣布进军PDM领域;天河公司的CAPP产品颇具特色,也在2003年宣布开发PDM产品。浙江大天和上海思普则在华东地区表现活跃。技术信息化领域的国内厂商目前主要是面向中型和小型制造业企业,在大型集团企业中应用很少。

第三方制造业信息化咨询服务,初露锋芒

第三方制造业信息化咨询服务,作为一种由制造业企业和制造业信息化厂商之外的第三方提供的咨询服务,对于中型和小型制造业企业成功实施信息化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克服缺乏信息化人才、与信息化厂商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2003年,第三方制造业信息化咨询服务初露锋芒。e-works、北京中企信通公司、上海企源科技成为该领域的先行者,在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信息化培训、需求分析、总体规划、实施方案设计、产品选型、信息化工程监理等方面进行了探索。这三家机构几乎在同时提出了第三方信息化咨询的概念(上海企源称为甲方咨询),均拥有自己的信息化门户网站(即e-works 网站、CHINABBC国家企业网和AMT网站),而服务模式又各有侧重。而常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等中介服务机构也大力开展了信息化工程监理服务。

要搞好信息化,培训必须先行。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在全国组织了多次信息化培训,邀请有关专家和厂商介绍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产品特点,并成立了包括e-works在内的多家授权业务中心。e-works在全面培训了2000多人次,形成了面向大中型企业CIO的高级课程体系,案例研讨的互动式教学方法。

2003年,e-works为多家制造业企业提供了信息化咨询、规划、选型、监理、验收、评测等系列服务。e-works的网上网下互动、共性与个性化服务相结合的第三方信息化咨询服务模式受到了制造业企业、制造业信息化厂商和政府机构的广泛欢迎。e-works网站也已成为业界公认的制造业信息化权威专业网络媒体。

第三方制造业信息化咨询服务,需要服务提供商对制造业信息化的相关技术、产品和市场,对咨询的方法论和知识库,对项目管理等方面有深入的理解,专业性极强。e-works将在实践当中不断探索、提高,真正与制造业企业、制造业信息化厂商实现多赢。

石油石化企业信息化的先进控制与实时优化

石油石化企业信息化的先进控制与实时优化 来源:[互联网] 作者:[樊少明江鹰] 发布日期:[2010-12-8 14:09:20] 1 引言 “十五”以来,国内炼化行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ERP、MES、PIMS/APS等信息系统在炼化企业得到了应用,预计到“十一五”末,这些系统将全面覆盖各主要炼化企业。另外,炼化企业在控制系统配套、先进控制(advanced process control,APC)技术、在线优化(real time optimization,RTO)技术、实时数据库等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展。多年来,企业的技术人员和科研院所的学者们越来越感觉企业信息化不单单信息处理,更应该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决策效率,并将决策信息快速用于生产干预,解决企业快速响应市场问题。特别是近年供应链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先进控制和实时优化这种管理目标与生产技术指标综合控制的手段是其他方式不能替代的。这类手段与其他信息系统的集成应用,是国外信息化工作的热点,也是企业信息化的较高阶段。经过对先进控制和实时优化发展趋势以及企业信息化模型构架分析和研究,以及对行业专家经验和观点的归纳总结,我们认为先进控制和实时优化不仅是生产过程的最高层面,更是企业信息化的最基础工作,应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中加以统筹,实现与MES、APS、ERP等信息系统及DCS、PLC等控制系统的有机整合,做好在炼化企业的应用,从而促进自动化和信息化融合。 2 先进控制与实时优化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 在典型的炼化装置生产操作过程中,存在着动态响应时间滞后、变量未能在线测量、动态响应非线性、干扰相互偶合、约束、大的外部干扰等特性,从而导致传统的PID控制效果不佳。20世纪70年代初,学术界提出以多变量预估控制为核心的先进控制(advanced process control,APC)理论,根据装置运行的实时数据,采用多变量模型预估技术,计算出最佳的设定值,送往控制器执行。多变量预估控制范围不再只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工艺测量值或与之有关的变量,而是根据1组相关的测量值乃至整个装置的所有变量。通过实施APC,可以改善过程动态控制的性能,减少过程变量的波动幅度,使生产装置在接近其约束边界的条件下运行(卡边操作)。90年代以来,大规模的模型预估控制和用于优化的非线性预估控制技术得以完善,在石油化工行业获得广泛应用,大量工业装置在已有DCS基础上配备了先进控制系统。 先进控制可以保证该控制环节稳定运行在给定工况,但先进控制不能确定装置的最优工况及对应的生产参数。针对该问题,在先进控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发出针对整个装置的在线、闭环实时优化(real-time optimization,RTO)技术。实时优化是模拟和控制的紧密结合,在装置稳态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数据校正和更新模型参数,根据经济数据与约束条件进行模拟和优化,并将优化结果传送到先进控制系统。实时优化与先进控制集成后的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

(行业分析)制造行业信息化分析最全版

(行业分析)制造行业信息化分析

制造业信息化分析报告(初稿)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核心和工业化的原动力,我国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国GDP的42.5%。为保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顺利实施,科技部目前已联合国家经贸委、信息产业部成立制造业信息化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地方也建立各级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 根据计世资讯(CCWResearch)03年的研究报告,制造业信息化投资数据: 同时,从《赛迪2003年IT服务分析报告》中也能够见到,03年IT服务市场规模达544亿,其中大型企业占到43.3%;在IT咨询服务市场,03年市场规模24亿,其中制造业占到22.1%。 从之上数据中都能够见出,制造业信息化规模巨大,尤其是大型企业占了其中近壹半的投资比例。 大型制造企业信息化已呈现出“滚雪球效应”,投入较大的企业已取得壹定成效且带来了不菲的收入,进壹步增强了企业信息化的信心和决心,由此造成企业信息化投入的再度增加。同时,不同细分制造行业的信息化发展

状况和投入数额也再次印证了滚雪球效应,处于俩个极端的行业企业平均年IT投入额度相差近200多倍。其中壹个重要原因在于之上行业的巨额经济增长。2003年1-10月份,石化、汽车、冶金、石油四个行业实现利润高、且增长较快,合计实现利润1584.4亿元,占重点企业实现利润的51.9%,同比增长均在50%之上,因此这四个行业的信息化投资规模也排在前列。 图表:各细分制造行业大型企业未来1-2年内信息化建设投资规模 (平均每家投入) 钢铁、汽车、石化行业的特大型企业无疑是2003年度制造业信息化的焦点。有关资料显示,这些行业的特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国家巨额的国债资金支持。 钢铁行业:到2003年底,我国钢年产量200万吨之上的20家企业100%上了信息化项目;钢年产量100万吨之上的47家企业中有41家上了企业信息化项目,占87%;钢年产量50万吨之上的58家企业中有45家上了企业信息化项目,占77.6%。宝钢在借鉴新日铁扁平化管理、消化德国先进的热轧生产制造执行系统技术的基础上,采用台湾省中钢X公司的冶金工艺流程编码技术诀窍,打通了从生产到销售的主线,即从订货合同—生产计划—作业计划—出厂计划的关键路径,集成全流程的质量管理和财务成本管理,建成了综合营销系统,使薄板合同交货期从45天缩短为6天。武钢的信息化思路和宝钢相似,但它的运营模式的变化过程和中国大多数钢铁企业相同或相似,因而更具代表性。武钢总投资俩亿的信息化壹期工程整体产销资讯管理系统于2003年1月成功上线,取得显著效益,已于年底启动二期工程。这俩家特大型钢铁企业另壹个共性特点是,都已经孵化出专业的信息化软件及服务企业。另外,石家庄钢铁有限责任X公司、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X公司、杭州钢铁集团有限X公司和首钢集团开始全面实施ERP,冶钢集团也全面完成企业主干网络建设等,标志着钢铁行业信息化处于大干快上的格局。2003年至2005年,钢铁企业信息化的总投资将达到40-45亿元。

政府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政府在线

政府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政府在线 政府行业的信息化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升政府内部管理水平 政府在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方面,需求增长较快。而移动业务应用,如移动OA、集团短信、数据专线建设等,可以有效提高政府的内部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2、促进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 门户网站、集团短信、呼叫中心、市长邮箱等信息技术为政府政务的公开与廉政建设提供了平台,政府和群众可以通过短信、门户网站、呼叫中心等方式来沟通和交流,确保构建公开、公正、公平的环境。 3、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通过综合运用现代通信技术,应用移动数字城市管理解决方案,改进传统方式和方法,提高政府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水平和能力,是人民政府和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和归宿。 4、电子政务带动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中国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政府主导,发挥政府信息化的示范和影响作用,带动全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是中国政府信息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客户面临的问题 政府现有的办事大厅、便民窗口、行政服务中心是一个集行政审批、政务公开、便民服务的有形平台,客户需要到指定地点。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有形的平台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不足和限制,不能满足群众更新、更高办事服务需求。为此,建立一个数字化的平台-政府在线,不仅是对有形服务的补充和完善,更是进一步推动政府效能建设、提升整个城市信息化建设水平的重要着力点。 (二)解决方案 中国移动凭借丰富的政府信息化项目建设经验,结合政府的实际需求,利用互联

网、语音电话、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现代信息工具,整合教育、社保、医疗卫生、工商税务、司法公证、社会信用、政府监管等多方面的信息资源,打造了一个能为社会提供多形式、多手段、全方位、跨时空政府服务的“政府在线”平台。 特点: 服务手段多样化:网站、短信、语音、信箱、传真等。 服务职能集中化:整合部门办事职能和服务职能,形成统一核心办事门户。 服务方式主动化:提供短信、电话呼叫、邮件等主动服务。 服务对象平民化:降低电子政务使用的技术、环境等先决条件,提供自动和人工服务,使普通百姓可以享受政府服务。 (三)给客户带来的好处 系统平台包括了当今普遍的通讯和交流方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电话方式以及简单的网络受理平台,在这里,各种通讯方式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仅就一个公民的工商登记为例,他可以通过电话了解到办事的具体流程,并进行电话登记,同时他还可以从网上查询到业务的受理情况,系统也会自动的发短信通知业务进展,详细的受理信息还会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市民信箱当中,整个业务受理涉及到以上所有的通讯方式,因此,平台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联系平台,而是一个跨媒体的政务沟通系统。

中国汽车行业信息化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行业信息化发展历程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一汽车制造厂以及XX标致汽车公司等先后从国外引进了MRPⅡ软件。 九十年代(1990-1996) 一汽大众集团根据汽车市场的需求将小品种、大批量生产方式转变为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采用先进的ERP管理模式和工具后,企业从制度上规X了公司业务的各个环节,改善了企业的经营决策能力,实现了采购计划及时,库存量降低,生产计划安排合理,均衡了生产,稳定了质量,跟踪市场更加灵敏,提高了企业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从而使企业在市场上获得了更高的声誉,整体运营水平大大提高 1994年 SAP汽车行业的解决方案就签约一汽大众,SAP汽车行业先进的解决方案也由此进入中国市场。如今,SAP在中国汽车行业的用户已经超过150家。 2001年 1.长安集团重新规划的基于Oracle技术平台的ERP系统正式启动,包括财务、销售和制造系统在内的三大模块先后上线,成为国内大型汽车集团信息化建设的领跑者。 2.XX投资l亿元人民币成立了XX汽车信息产业投资XX。仅XX通用汽车XX一家,当时就在建设信息管理系统上,投资了8千多万美元。

2002年 1.7月中国重汽自主开发了基于明细表延伸设计的集团级网络版工艺路线管理系统,目前该系统已成为集团公司信息化的核心系统,为各生产单位ERP系统提供了准确的基础数据; 2.吉利则从2002年开始先后三次启动ERP项目,其计算机中心也随着ERP项目建设的深入进行,变更为挂靠在经营管理办公室的信息系统部,五年来员工人数增长到超过60人,主抓信息化的副总裁X爱群管辖的X围除了信息系统部,还包括人力资源部、经营管理部、综合办公室。 2003年 1.中国重汽完成了《制造BOM管理系统的开发》;该系统已成为模块化的设计数据根据订单信息转换为生产用唯一数据的桥梁,为生产计划A类件的生成和物料计划的准确排产提供了保障; 2.XX通用汽车建设协同管理供应链。 3.北汽福田2003年建设了可支持200坐席的呼叫中心。福田汽车信息化征程至此开始。经过7年的磨砺,目前福田汽车信息化建设已呈现出平台化、多元化的发展态势。根据业务侧重点不同,共分为研发工程平台、营销及售后平台、供应链平台等相关的平台系统。而这些已建成的基于价值链各主要环节的信息管理系统,无论从系统规模,还是效益产值均处于国内比较领先的地位。 4.奇瑞公司在2003年开始实施SAP/ERP系统。 5.神龙汽车在2004年进一步对其SAP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

石油化工行业工业控制网络安全

石油化工行业工业控制网络 安全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石油化工行业工业控制网络安全 石油化工企业是典型的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生产的连续性很强,装置和重要设备的意外停产都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生产过程控制大多采用DCS等先进的控制系统,DCS控制系统的供应商主要有霍尼韦尔、艾默生、横河电机、中控科技等。 1. 石油化工行业网络安全分析 石油化工企业是典型的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生产的连续性很强,装置和重要设备的意外停产都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生产过程控制大多采用DCS等先进的控制系统,DCS控制系统的供应商主要有霍尼韦尔、艾默生、横河电机、中控科技等。 在早期,由于信息化程度水平有限,控制系统基本上处于与信息管理层处于隔离状态。因此,石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首先从信息层开始,经过10多年的建设积累,石化&化工行业信息层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涉及到了石油勘探、开发、炼油、化工、储运、销售、数据管理等诸多研究领域,企业在管理层的指挥、协调和监控能力,提高上传下达的实时性、完整性和一致性都有很大提升,相应的网络安全防护也有了较大提高。与其他行业一样,在信息管理层面,石化石化企业大量引入IT技术,同时也包括各种 IT 网络安全技术,包括如防火墙、IDS、VPN、防病毒等常规网络安全技术,这些技术主要面向商用网络应用,应用也相对成熟。 与此同时,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推动下,石化&化工企业的生产管理理念和技术也在不断发展,DCS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了第四代,新一代DCS呈现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开放性的提高。石化&化工企业普遍开始采用基于ERP/SCM、MES和PCS三层架构的的管控一体化信息模型思想,随着两化融合政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石化企业实施MES系统,使管理实现了管控一体化。

政府及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案例(共5例)

1锐翔协同助政府信息化建设成功案例 建设背景 资兴位于中国湖南省东南部,地处湘粤赣三省交汇处,随着经济发展,提高政府效率,资兴市政府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先后进行了网络改造,实施了视频会议系统。近期,他们大手改革现有的工作和管理模式,提高决定引进先进和办公自动化系统,以此来协同各个单位和部门之间的这种异地办公的局面,从而提高整个政府机构的运作效率,为资兴市将来的发展和招商引资,打下坚实良好的基础。 用户的选择 用户的实际需要就是公司的发展方向。针对政府机关的实际要求,即:系统的易用性、规范性、安全性和前瞻性、以及公司的今后服务的好坏等方面的要求,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首先,资兴市政府对锐翔协同OA系统的技术功能,以及产品的设计能否满足他们的要求,进行了细致和对比和研究。 其次,他们又对锐翔协同OA的安全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安全方面的测试。通过与多家公司的对比之后,其对锐翔产品给予很高的评论和肯定。 最后还对我们的售后服务和系统的使用进行了严格的考察,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试用和评定之后,才使锐翔协同OA系统能够入驻资兴这个美丽的城市。 项目实施 2005年10月20日,在大连锐翔科技和湖南地区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下,锐翔协同OA 系统正式的走进了资兴市政府的日常办公中来。使用初期OA系统就以其采用的java平台的技术优势以及合理的J2EE架构,强大的工作流引擎Think-flow和Think-form表单技术,很快赢得了许多用户的好评和青睐。 资兴市政府的工作涉及了所有的政府机构和部门,以及下面的一些乡,镇政府等等,共计108个部门,单位和城乡政府,目前共计165余名用户。锐翔的Think-flow引擎引导的工作流系统可方便定义了多个应用库,并可设定其访问范围,这一点在资兴市政府充分发挥了其优势。诸多的流程性事务如:市政府发文办理主要流程;市政府收文办理主要流程;市委、市委办发文流程;市委、政府或市委办、政府办共同发文流程等流程全部纳入OA系统。由Think-flow进行统一管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系统正式运行后,共设置了11个流程库,定义了200多个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十一个流程库:

公安人口信息化管理

公安机关人口信息化管理 论文摘要:公安机关人口信息化管理是一种不同于现代社会人口管理体制的管理模式,它不止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现行人口管理过程进行优化,同时也强调管理体制上的改革与创新,而不是沿袭传统模式。人口信息建设是人口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完整、准确、鲜活”是公安部确定的人口信息建设的考核标准。从信息采集主体、信息共享、人口信息来源三方面阐述了目前公安机关人口信息化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以实有人口信息管理为核心,警务信息系统为平台,信息关联为纽带,拓展人口信息应用为目的,多渠道整合相关人口信息资源,促进了人口信息质量管控和应用工作更加有序的开展。这对于推行人口“一卡通”信息化管理, 建立社会管理系统与人口信息系统的共享机制, 拓宽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公安机关人口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人口信息化管理的涵义 人口信息化管理是一种不同于现代社会人口管理体制的管理模式,它不止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现行人口管理过程进行优化,同时也强调管理体制上的改革与创新,而不是沿袭传统模式。因此,我们不能主观片面的将其理解为“现行人口管理模式+现代信息技术=人口信息化管理”。对人口管理的体制进行改革创新,是人口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意义。虽然现代信息技术为我国实现人口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可

靠的技术保证,但人口信息化管理不能止步于此。总结吸取若干渠道的意见,可以实践以政府带头建立的一个“中国人口信息化管理中心”(应为一个可实行综合人口管理的行政机构,具有极大的协调功能,以下简称“中心”)来统一协调全国的人口信息化管理工作,统一制定相应的国家标准。唯有如此,体制和技术的力量才能相得益彰,才能有望突破目前人口管理体制的弊病;在人口信息化管理模式下,将更有利于人口信息的及时收集、存贮、处理和发布,但有效的人口信息管理作为人口管理优化的一个重要体现,它不是该模式下人口管理的全部内容;该模式下所倡导的人口管理是以“大人口观”为指导思想的,它强调以部门为依托的综合管理,遵循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规律 当前,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 曾作为国家社会控制过程中 重要信息来源渠道的户口、档案、粮油关系、单位、街道、乡村等社区关系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功能, 造成原有信息渠道的中断。人口信息化管理将为中国社会创建一个新的信息来源渠道, 创建一个高效的 社会治防控体系, 切实提升公安机关的人口管理水平。 二、公安机关人口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一)人口信息来源的不稳定 公安机关的户籍登记分为常住人口登记和暂住人口登记。常住人口登记是以户为单位。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多年来通过户口登记渠道获得的人口信息,由于人口的大规模流动, 引发了严重的人户分离

中国媒体行业信息化发展

中国媒体行业信息化发展 IDC中國計算機繫統研究部分析師王杉 未來幾年中國經濟將保持可預期的穩定發展,加之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和廣州亞運會等大型活動對市場的推動刺激,以及國家政策層的扶持,媒體行業用戶必將通過信息化建設來提升自身的綜合實力。IDC預測,2008年到2012年中國媒體行業中,廣電行業投資規模的年復合增長率將達13.6%。 2007年,中國媒體行業企業級IT投資總額達到1.7億美元,其中企業級硬件、軟件及服務投資額分別占總投資比重的57.7%、20.9%及21.4%。廣電行業、出版行業以及IPTV相關企業級IT投資總額分別占總投資比重的60.2%、20.4%及19.4%。 2007年在媒體行業企業級硬件總投資中,企業級服務器的投資金額占比高達48.9%,其中non-x86服務器的投資金額占整體企業級硬件投資的17.5%;與此同時,由於x86服務器的性能不斷提升,以及自身的性價比優勢,2007年x86服務器投資金額占整體企業級硬件投資的31.4%。而伴隨著企業級存儲設備在媒體行業繫統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企業級存儲投資金額占2007年硬件總投資額比重的32.0%。 IDC此次媒體行業市場研究覆蓋了國家廣播電視管理總局、廣播電臺和電視臺、報刊雜志社/排版及IPTV 相關的應用機構。就整個中國媒體行業而言,以下發展特點比較突出: 行業發展態勢並不均衡,不同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發展差距大。 近年來,國家實施了“西新工程”和“村村通工程”,大力加強農村廣播影視等基礎設施的建設。一方面反映出媒體行業自身信息繫統發展和覆蓋範圍的不均衡;另一方面也說明媒體行業信息繫統發展具有巨大的空間和潛力。 國家政策層面大力扶持。 近兩年國家進一步增加對廣電、出版、科教事業的投入,恰逢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和廣州亞運會等大型活動的舉辦,媒體行業必將進一步從節目內容、制作水平、輻射範圍以及接收質量等多個方面提升自身的綜合實力。中國中央電視臺作為最具宣傳力量的國家電視臺,其規劃建設中的央視“新臺址”的信息化繫統更是為全國媒體行業的資源整合、生產方式轉型、業務流程再造提供了規範化的思路和示範。 IPTV市場博弈加劇。 目前,在IPTV市場上電信與廣電的博弈仍在繼續,IDC認為隻有加強雙方在內容提供和網絡運營上的整合,纔能提升整個IPTV產業鏈的運營效率,達到“1+1>2”的效果。同時,在這一階段,企業級繫統提供商應當加強同產業鏈上相關參與者的合作,積極進行產品的測試及應用的開發。 “全臺解決方案”盛行。 隨著媒體行業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提升以及采購行為的不斷成熟,用戶需求正在轉化:由原來購買孤立的企業級產品轉向需求整體解決方案,並需要企業級產品與媒體專業設備相結合。在本次針對媒體行業的特別研究中,IDC分別從幾個方面對最終用戶的采購行為做了深入地調研,其中包括用戶在采購、部署時首要考慮的因素、企業級繫統升級換代的周期、企業級用戶繫統中存在的問題和挑戰、以及企業級繫統采購的決策流程和周期等。IDC發現,隨著高清趨勢的發展,電視臺內節目制作流程和臺外數據傳輸都面臨著網絡帶寬瓶頸的限制;在新媒體應用中,隨著媒體內容的不斷豐富以及用戶線數的快速提升,網絡帶寬也造成帶寬占用率高、IPTV客戶端的響應速度慢等諸多問題。同時,繫統的穩定性、安全性對媒體行業用戶也至關重要。 IDC認為,2008年中國媒體行業的發展面臨以下機遇: 隨著Web2.0以及交互式媒體趨勢的快速發展,媒體行業所產生數據正呈現出爆炸式增長、針對非結構性數據以及多媒體流並發等諸多新特點,用戶對企業級存儲設備的存儲裝機容

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趋势及思考教学总结

制造业是指对原材料(采掘业的产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或再加工,以及对零部件装配的工业的总称。制造业一般有消费品制造业和资本品制造业、轻型制造业和重型制造业、民用制造业和军工制造业、传统制造业和现代制造业之分,其中装备制造业越来越重要。装备制造业是指资本品的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投资类产品的企业的总称。制造业和制造技术的形成,只有两百年的历史。18世纪后期,以蒸汽机和工具机发明为特征的产业革命,开始了以机器为主导地位的制造业新纪元,促成了制造企业雏形――工场式生产的出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内燃机的发明引发了制造业的革命;由福特、斯隆开创了流水式、大批量生产模式,泰勒创立了科学管理理论,导致了制造技术的过细分工和制造系统的功能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推动了制造技术向高质量生产和柔性生产的方向发展。从70年代开始,大量生产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市场特点,于是相继出现了计算机集成制造、丰田生产模式(精益生产)。也就是说,受市场多样化、个性化的牵引及商业竞争加剧的影响,制造技术进入了面向市场、柔性生产的新阶段,引发了生产模式和管理技术的革命。在90年代, 相继出现了智能制造、敏捷制造、下一代制造等新的制造理念。 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制造技术与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相结合,形成了先进制造技术(AMT――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两百多年的历史充分揭示了市场牵引与技术推动两种力量对制造技术发展所起的作用。改革开放前,我们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取得了重大成就,提供了12000吨自由锻造水压机、以30000吨模锻水压机、辊宽2800毫米热轧和冷轧铝板轧机、辊宽700毫米二十辊极薄带钢轧机等为代表的9大成套设备以及锻轧火车车轮和轮箍成套设备、攀枝花钢铁公司成套设备、葛洲坝工程转浆式水轮发电机组等重大民用装备;以“两弹一星”、核动力潜艇、歼击机、主战坦克等为代表的众多武器装备。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等制造业的水平得到了新的提高,如在激光照排机、秦山300兆瓦核电站、300兆瓦和600兆瓦亚临火电发电机组、宝钢三期工程成套设备,500千伏输变电成套设备、石油加氢裂化和精制成套设备、大露天矿成套设备、大秦重载铁路设备、港口大型设备、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年产1~2千万

石油行业信息化的现状与展望

石油行业信息化的现状与展望 石油行业是一个跨学科、多专业相互配合的高度技术密集型行业。石油行业的信息化一直伴随着石油行业的发展,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0世纪中期,计算机技术已经在石油勘探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并收到了显著的效果;稍后,在油气田生产及其它石油工业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也逐步得到应用。时至今日,随着“数字油田”、“数字石化”、“数字石油”等新的石油行业信息化理念被普遍接受,全球石油石化企业信息新一轮的信息化竞赛已经进入了实力较量阶段。石油石化企业已经发展到了离开信息系统就无法生存的地步,全面数字化已经成为各石油企业逐鹿中原的重要战略。 目前,数字油田建设已成为众多石油企业,特别是上游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数字油田本身也成为各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对于下游企业,与数字油田对应的“数字石化”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已经成为各石化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热点。数字油田和数字石化作为数字石油最重要的两方面内容,引领着新时期石油行业的信息化。 石油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 根据诺兰等学者提出的信息化发展阶段理论模型,一个企业或组织的信息化进程可分为6个渐进的阶段:初始期、普及期、控制期、整合期、数据管理期和成熟期。每个阶段都是在前一阶段基础上的提高,具有不可跨越性。其中控制期和整合期是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一时期,企业主动的调整十分必要的,这项工作的缺失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未来信息化的发展,进而影响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目前,大部分国际大型石油公司已经基本完成了调整任务,进入了数据管理期,而国内大多数石油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尚未进入这个阶段。我国有些石油企业的较大规模信息化建设起步不久,大多数处于控制期,少数企业正在步入整合期。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尽管我国少数石油企业信息化建设程度相对较高,但各企业发展不平衡,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好、做实,否则不能顺利渡过控制期和整合期,从而严重影响整个石油行业的信息化进程。因此可以说,我国石油企业信息化建设正处于一个十分关键的阶段。 纵观我国石油行业整体信息化建设的历史与未来,基本上可以用“两个里程碑”和“一个新阶段”来加以总结。两个里程碑基本上与初始期和普及期对应,新阶段的任务对应控制期和整合期,而其目标亦与上述模型一致。 第一个里程碑是IT技术的初步应用。自从上个世纪中期计算机技术应用到油田勘探开发及石油加工领域以来,IT技术在提高油气开发和加工水平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地震勘探、油田测井、工程设计、油藏建模、数值模拟、产能建设以及油气加工处理自动化等各方面的专业应用系统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这一阶段的信息化建设是局部的,各系统是独立的。 第二个里程碑是企业网的建成。90年代中期以来,因特网技术推动了国内外石油行业以网络建设为

2019电厂信息化行业的分析报告

2019年电厂信息化行业 分析报告

一、行业管理体制和行业政策 (3) (1)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监管体制 (3) (2)行业法律法规及政策 (3) 二、 ........................................... “4 三、行业竞争情况 (6) 1、电厂信息化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化程度 (6) 2、进入电厂信息化行业的主要障碍 (7) 四、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8) 1、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8) (1)产业故策软件产业属于国家大力鼓励发展的行业 (8) (2)电厂的爲求 (8) 2、影响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9) (1)技术人才瓶颈 (9) (2)国外知名企业产品的冲击 (9) 五、行业技术水平与技术特点 (9) 六、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 (10) 七、上下游行业与本行业的关联性及其影响 (10) 一、行业管理体制和行业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监管体制 电厂信息化软件行业,主管部门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全国软件产业实行行业管理和监督,组织协调并管理全国软件企业认定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同时负责全国软件产品的管理, 其主要职责包括制定并发布软件 产品测试标准和规范;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登记的国产软件产品备案;指 导并监督、检查全国各地的软件产品管理工作;授权软件产品检测机构,按照 我国软件产品的标准规范和软件产品的测试标准及规范,进行符合性检测;制 定全国统一的软件产品登记号码体系,制作软件产品登记证书;发布软件产品登记通告。 (2)行业法律法规及政策 1)2000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发【2000】18号),在投融资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技术政策、软件出口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人才政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对软件行业进行 大力科远股份扶持。 2)2000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发布《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 [2000] 25号),制定了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若干税收政策。 3)2002年,国务院发布《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2002年至2005年)》,将软件产业的定位提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的高度上,明确指出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我国的这一产业政策,为软件产业赋予了新 的历史使命,将在较长时期内对软件业的发展带来促进作用。 4)2006年2月,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

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

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中小企业或各类学校或政府机构等信息化建设或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的调研报告 指导教师:马永涛 龚香位 摘要:随着近年来对企业信息化知识的推广与普及,各行业的众多中小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开展信息化对节约企业成本和达到有效管理的重要性,积极增加投入加快信息化建设的速度。由于中小企业的服务范围广泛,使得信息化的程度不尽相同。然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巨大,地区分布广泛,行业分布跨度大,在IT应用方面水平相对较低,且应用层次差异比较大。我国中小企业只有10%左右实施了ERP和CRM方案,6%左右实施了SCM方案,进入了信息化的高级阶段,绝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仍停留在文字处理、财务管理等办公自动化及劳动人事管理阶段,局域网的应用也主要处在信息共享层面上,生产控制方面的应用较少。市场成熟度是市场主体的成熟度和市场培育。建设、发展和管理成熟度的总称。目前,我国中小企业PC普及程度不仅远低于美国、日本、韩国、德国等,也低于亚太其他一些国家,包括泰国、菲律宾。当信息化已经成为大中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时候,企业的信息化却才刚刚起步。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核心现状发展 1.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 1.1调查对象和内容 以示范区中小企业为实践地点,展开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调查,从企业信息化建设核心、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前景等多个方面研究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多,地区分布广泛,行业分布跨度大,中小企业在IT应用方面水平相对较低,且应用层次差异比较大。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总体处于起步阶段。已有IT应用的中小企业数量几百多万家,其中有20万家左右的中小企业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IT应用系统,是中小企业IT市场中最活跃的一个群体。随着IT技术和市场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从以前的被动式接受短期零散IT应用,转变为主动式规划中长期IT应用。中小企业对企业信息化目的的认识更加成熟,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也逐步加深。预测:未来几年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将逐步走向成熟,这一市场将显示巨大潜

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的作用与意义(精)

1.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的作用与意义 答: 制造业信息化是制造企业信息化的简称。 制造业信息化是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改善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产品开发和生产等各个环节,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企业的创新能力,降低消耗,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设计工具的创新、管理模式的创新、制造技术的创新,从而实现产品技术制造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的智能化、制造装备的数控化,全面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 制造业信息化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可以改善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产品开发和生产等各个环节,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企业的创新能力,降低消耗,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设计工具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制造技术的创新以及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从而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的智能化、制造装备的数控化以及咨询服务的网络化,全面提升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2.产品生命周期主要分成哪几个阶段,其意义是什么?答:典型的产品生命周期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即介绍期(或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1.介绍(投入期。新产品投入市场,便进入介绍期。此时,顾客对产品还不了解,只有少数追求新奇的顾客可能购买,销售 量很低。为了扩展销路,需要大量的促销费用,对产品进行宣传。在这一阶段,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产品不能大批量生产,因而成本高,销售额增长缓慢,企业不但得不到利润,反而可能亏损。产品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2.成长期。这时顾客对产品已经熟悉,大量的新顾客开始购买,市场逐步扩大。产品大批量生产,生产成本相对降低,企业的销售额迅速上升,利润也迅速增长。竞争者看到有利可图,将纷纷进入市场参与竞争,使同类产品供给量增加,价格随之下降,企业利润增长速度逐步减慢,最后达到生命周期利润的最高点。

中石化信息化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讲课稿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石化)是我国石化企业的老大,其信息化水平在国内首屈一指,从全球范围看也是领先的。从上游油田的勘探、开采,到原油的加工及石油和石化产品的生产、运输、销售,从生产装置、油罐、原料和油品的检测到企业的生产管理,再到总部的管理和分析、决策,无论是信息化的广度还是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中石化的信息化工作已经步入到从点到面、从单项到系统、从单机到网络、从局域网到广域网再到因特网、从分散的单个企业到整个中石化的系统集成、从生产到经营、从提高管理效能到提高经济效益的阶段,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日前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发布的2008年度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名单中,中石化继续名列前茅。美国《财富》杂志2008年世界500强中石化名列第16位。 一、信息化建设现状 (一)中石化ERP 2000年以来,中石化以ERP为主线信息化建设获得快速发展,到2008年底ERP在81家企业,以ERP为带动电子商务系统、供应链系统、生产指挥系统、集中管理系统,一些先进控制生产集成系统,等多种使用系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信息技术应用解决中石化生产管理多个领域,中石化ERP开始于2000年,在4企业成功试点多个展开,包括油田,炼油化工销售,企业全部覆盖,企业从业大规模ERP建设,2007年底基本完成,ERP系统推进资金改革提高管理水平,规范信息管理行为,强化控制方面效果明显。 2008年,中石化以ERP为核心的经营管理平台基本建成,主价值链各环节的资源优化取得显著效果。油田勘探开发、生产经营管理等信息系统已成为提升油田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支撑; 炼化企业生产层面和生产执行层面的信息系统在生产及运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加油卡成效显著,目前已建成IC卡联网加油站17000多户,发卡网点5000多,持卡消费33%以上。销售企业ERP、成品油二次物流、加油卡三大系统集成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提升销售管理水平提供了有效的信息化手段。 2009年是中石化ERP深化应用的第二年,经营管理和生产营运调度指挥两大平台应用深化、层次提升。在2008年已有60%的企业ERP应用达标的基础上,上市部分ERP应用大力推进,非上市部分ERP建设力度和信息化工作的整体提升力度加大。 2009年还是中石化的ERP总部应用年,总部ERP应用全面展开,通过狠抓总部应用,有效带动企业ERP的全面深化应用。在ERP已上线运行的80余家企业中,80%以上的企业实现应用达标。ERP已有效融入企业发展战略、管理体系和日常经营活动之中,总部的管理习惯和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 (二)生产营运调度指挥系统 2008年,总部为集团管控和集中指挥服务的信息系统建设应用效果开始显现。中石化生产营运调度指挥系统在总部新办公大楼的20层投入使用,从原油运输、存储到送达炼厂,从炼油的生产过程到成品油油库储罐的液位,都能够通过图形化的显示实时监控。集中管控的实时信息让总部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动态、高效决策,实施调度指挥。 生产营运调度指挥平台在2009年的深化应用也取得突破性成果,在统一技术平台、统一数据库、统一信息源的基础上,实现了总部与各企业主要生产信息系统的纵向集成。在中石化总部的生产经营调度中心,20多米长的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中石化产业链上中下游各大板块的生产、营运情况。生产营运调度指挥平台不仅可以实现实时的生产营运指挥,其高层次应用还可以实现全集团的油气资源配置优化和上中下游的产供销资源的集中管理与优化。 (三)物资采购电子商务系统 中石化的物资采购电子商务系统也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截至2008年5月,物资采购

2015年制造业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制造业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6月

目录 一、行业概况 (4) 1、行业简介 (4) 2、行业上下游关系 (5) 3、行业发展背景 (6) 二、行业壁垒 (9) 1、行业经验和专家队伍壁垒 (9) 2、技术壁垒 (10) 3、客户资源壁垒 (10) 三、行业周期性、区域性、季节性特征 (11) 1、周期性 (11) 2、区域性 (11) 3、季节性 (11) 四、行业监管体制及产业政策 (11) 1、行业主管部门 (11) 2、行业自律组织 (12) 3、行业产业政策 (13) 五、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4) 1、有利因素 (14) (1)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 (14) (2)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 (15) (3)技术创新和进步 (15) 2、不利因素 (15) (1)国内工业企业设备管理理念尚未成型 (15) (2)技术的替代 (15) 六、行业市场规模 (16) 1、市场容量 (16)

(1)软件行业总体市场 (16) (2)工业软件应用终端市场 (17) 3、市场前景 (21) (1)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发展空间大 (21) (2)“互联网+”大潮:互联网为软件业开拓需求 (22) 七、行业竞争情况 (24) 1、行业竞争格局 (24) 2、行业主要企业 (24) (1)PSIPENTA (24) (2)东软集团 (25) (3)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5) 八、行业风险特征 (26) 1、与国外企业相比国内企业的自主创新和技术研发能力相对较弱 (26) 2、国内企业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 (26) 3、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27) 4、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风险 (27)

政府行业解决方案

政府行业解决方案 行业方案概述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变革的速度之快,可谓令人目不暇接。高新信息技术不断涌现,极大地加快了信息化的进程,同时也推动了经济全球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不仅冲破了国界,缩小了各国和各地的距离,而且由此引发的信息技术革命也推动了全球信息化的进程,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动力,使世界经济越来越融为一体。在此大背景下,政府机关部门办公及电子政务网络化,政府办公内网可谓是整个国家的机密网络,网络传输的各类数据中涉及到很多关系国计民生的绝密数据,决不允许外泄,需要严格保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3]27号,以下简称"27号文件")明确要求我国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实行等级保护制度,提出"抓紧建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制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管理办法和技术指南"。2004年9月发布的《关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公通字[2004]66号,以下简称"66号文件")进一步强调了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规定了实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原则、内容、职责分工、基本要求和实施计划,部署了实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操作办法。这些文件以意见的形式给我们提出了很多关于内网安全方面的各类要求。 功能需求分析 ?要求对内,外网网络严格隔离,尤其是涉密的机器必须禁止上互联网。 ?要求对软硬件资产进行统计及管理,对于变更做到及时审计。 ?要求使用固定合法的内部IP,杜绝IP冲突。 ?要求对网络行为进行实时控制,实时记录并保存相关各类日志。 ?要求对网络中潜在的威胁做到事前预防,事中记录,事后追踪。 ?要求对各厂家、多品种的网络设备统一监控管理。 ?要求对网络中所出故障、非法违规行为及时报警。 ?要求对局域网、城域网内的PC有强大的管控能力。 ?要求合理利用各类网络资源为机关直至国家创造最大产值。

浅析卫生医疗行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浅析卫生医疗行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AMT《前沿论丛》2011年3月7日作者:钱文晓 卫生主管部门常常面临这样的困惑: “由于未知病毒(如:SARS、H1N1等)的快速传播,突发性的疫情常常让领导和医疗诊治部门难以应对,每天加班加点工作,对疫情控制的效果也未必好。” “最近一段时间,各大医院的用血量急速上升,血库的储备已明显不能应对需求了,部分医院为了保住病患资源,虚报病人就诊数量,大量囤积血小板或血袋。” “我们已经开展建设了医院的互联互通,但三级甲等医院的病人数依然有增无减,而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却少有病人光顾。” “目前的住院医师培训工作推进缓慢,专业医师在医院能得到锻炼的机会少,经验仍显不足。” …… 鉴于以上诸多问题,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明确,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将成为未来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重点。推进社区诊所的建设、加大医药卫生信息化投入、实现农村合作医疗等工作成为重中之重,在构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联动服务的同时,要统一规划实现区域卫生协同,惠及民生。 卫生医疗行业在未来的发展方向,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以服务于民为最终目标。结合国内外卫生行业的发展历程和成果,我们认为卫生行业的工作不单以“事”为主,在核心业务处置上还应该实现以“人”为主,无论是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医疗机构、还是制药机构,核心主旨应该定位为帮助实现居民健康服务、居民健康管理和健康监测。“人”“事”合一是卫生工作的特点,就卫生服务而言,其基本框架可梳理为公共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临床诊治服务、院前急救服务四大服务体系。 公共卫生服务 公共卫生服务包含疾病控制服务(含精神病管理、传染病管理、慢性病管理、五大卫生管理、实验室管理、中毒和伤害管理、免疫规划等)、卫生监督服务(含许可、监督、处罚等)、重点人员服务(妇幼保健等)、重点资源管理(血液管理等)。公共卫生的主要特点是针对人群服务,核心是了解人群健康和干预人群健康、保护人群健康。卫生监督部分还含有部分行业内部管理职责。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有助于全方位了解人群基本健康、及时干预人群存在的健康问题,整体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社区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以六位一体为核心的服务体系将提供居民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全方位的服务,从而形成社区居民基本卫生服务包。社区基本卫生服务从另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