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中西医护理

合集下载

老年人带状疱疹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老年人带状疱疹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想 时 也 可 联 合使 用 双 氯芬 酸钠 栓 5 m 0 g塞 肛 , 日 3次 , 是 配 每 或 合 元 通 合 剂 口服 ( 院 制 剂 , 方 龙 胆 泻 肝 汤 化 裁 而 来 ) 每 次 本 主 ,
5 mL 每 日 2次 , 利 肝 胆 湿 热 , 肝 理气 止痛 。 0 , 清 疏
布 裁剪 成 6 8 稍 大 于皮 损 的湿 敷垫 . — 层 然后 将 其 浸湿 轻 轻 拧 干 以
耐 心讲解 本 病 的病 因及 特点 . 其对 该病 有 正确 的认 识 , 使 消除 紧 张 心理 , 积极 配 合 治疗 , 因 焦虑 或 情志 所 伤 致 夜寐 不 宁 的患 者 , 对 我
2 护 理
红 斑量 紫外 线 有 良好 的抗 炎 、 痛 作用 , 镇 能有 效 缓 解 症 状 并 进 而
缩 短病 程 。4 药 物治 疗 : 时有 效 的 控 制神 经 痛 , () 及 可选 用 非 甾体
类 抗 炎 止痛 剂 。 哚 美辛 片 2 m , 日 3次 , 独 使用 效 果 不 理 吲 5 g每 单
带 状 疱 疹 老 年患 者 病 程 较 长 , 发 生 并 发症 临 床工 作 中 , 易 笔 者针 对其 特 点 , 取 了有 效 的 中 西 医结 合 护 理 措 施 . 得 明显 采 取
效 果 。现 报 告 如 下 。 1 临 床 资 料
量 , 作 过 程 中应 注 意 勿 烫 伤 或 灼 伤皮 肤 。 法 是依 据 中 医 的经 操 本
天数次 , 以平 肝 胆 之火 有 助 通 便 , 饮 茅 根 竹 蔗 汁 以清 肠 胃积 5例
辅 料 固定 , 其贴 壁 , 免再 次 形 成 大疱 . 于 少 数 贴壁 情 况 不 好 使 避 对 的 大疱 , 可重 复抽 取 疱液 ; 已破 溃创 面 , 在 常 规 消毒 后 以莫 匹 罗 则

中西医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的护理

中西医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的护理

老年人机体 免疫力 功 能低 下 ,病情 严重 ,加 之带状 疱疹 引 起皮肤 的损 害和明显 的神 经痛 ,只要病 人及 早进 行合 理有
效的综合治疗及精 心护 理 ,可 以缩短 病程 ,提 高生活质量 ,
减 少 后 遗 神 经 痛 ,基 本 上 可 以取 得 满 意 的效 果 。
( 收稿 日期:2 0 . 1 1 ) 09 1. o
扶 助 正 气 ,祛 除病 邪 。
瘀通络 ,活络止 痛为 主 ,可涂 加扶助 正气 滋补 药 ,以扶正 祛邪。 ( )根据 患者临床 疼痛 的明显表现 ,加 上老 年患者 3 易出现后 遗神经痛 ,所 以 选用 针刺 止 痛 ,配合维 生 素 B 、 l 维生素 B 2类 营养神 经药物 穴位 封闭 ,根 据部 位选 穴 ,上 1 肢选用 合谷 、内关 、曲池 、阿是 穴等穴 ,下肢选用 足三里 、 血海 、阳陵泉 等穴 ,胸 部 、腰部 选用 阿是 穴沿 着疱 疹周 围 针刺 ,也可多 选穴 ,配合 电针。根 据 以上 临 床治 疗 ,疼 痛
现 为 患 者 局 部 皮 肤 常 有 烧 灼 和 刺 痛 感 ,1~3天 后 在 疼 痛 的 皮 肤处 出现 片 状 排 列 的 红 斑 ,继 而 出 现 丘 疹 ,迅 速 发 展 成
处 ,每 日4—6 ,经试 用 3天控制 局部 的发 展 ,并恢复 放 次 疗 。对水疱成簇 者在无 菌条 件下 用消毒 注射 器抽 去疱疹 液 体 ,保 留疱壁起 保护 作用 。然后用 氧化 锌软 膏 ;开始 用 药
部 7例 ,头面部 1例。全组 病例 均 出现皮 肤 6例伴 有 发热 ,不同程度 的食欲下降 、乏力等 ,疼痛持续 时间超过 1
个 月 6例 ,半 个 月 l 5例 。

中医护理护理查房-严重带状疱疹查(蛇串疮)

中医护理护理查房-严重带状疱疹查(蛇串疮)

口服中药
根据病情需要,遵医嘱给予患者中药汤剂或中成药,注意观察服药后的反应。
外用药护理
对患处进行中药外敷或涂擦,保持患处皮肤清洁干燥,观察皮肤变化情况。
针灸护理
针灸治疗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 针灸治疗,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
针灸后护理
针灸后注意保暖,避免受风,观察患 者有无不适症状。
拔罐护理
拔罐治疗
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拔罐治疗,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
拔罐后护理
拔罐后注意保暖,避免受风,观察患者有无不适症状。
推拿护理
推拿治疗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推拿治疗,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刺激。
推拿后护理
推拿后注意保暖,避免受风,观察患者有无不适症状。
04
日常护理建议
生活起居建议
01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 免直接吹风,防止感冒 。
对于已经出现并发症的患者,给予相 应的护理和指导,如药物治疗、物理 治疗等。
指导患者采取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如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过度劳累等 。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问诊评估
询问病情
询问患者发病时间、症状表现、治疗经过等,了解病情发展 情况。
询问病史
询问患者是否有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以便 更好地制定护理方案。
切诊评估
脉象
脉象弦数、滑数,提示热毒内蕴或湿热内蕴。
皮肤触诊
皮肤触诊可感知疼痛程度、温度变化等,有助于判断病情轻重。
03
护理措施
药物治疗护理
02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 换内衣裤,床单、被褥 应平整、柔软。
03
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 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

中西医结合护理带状疱疹27例

中西医结合护理带状疱疹27例

[] us nl, 19 ,7 4 :3 — J .A e h A a t g 98 8 ()96
9 0 4 .
[6 1 ]Mie B m A Og 2 9 9 cue l rS, o . r 5 6 ass l
s lc i e r v r a f Ne r mu c lr B o k ee t e e lo uo s ua l v s c i d c d by t r i a NM B i t e n u e se o d l s n h mo s ue
[ 1 r dn B S t R i ,e a A 1 ]G o i S , o ,L nc t 1 [ 3 o r D W,Mi k u u e o e . 1 ]L wy l h rR K.Mc atyG ’ a Cr h
rn o zd,d s — n ig,p s l td a d mie o ef dn i hae I u y s
[5 ScnO,Wht PF,T fn gl r B t 1 ] aa i e uaoul i ,e a
中西 医 结 合 护 理 带 状 疱 疹 2 7例
吴运 莲
带状疱 疹是 由病 毒引起 的急性 炎症 对 照组 常规 使用炉 甘石洗 剂外搽 ,继 发 杆 菌 、金 黄 色葡 萄 球 菌 等 均 有抗 菌作 性皮肤病 , 俗称“ 串疮 ” 蛇 。其特点是簇集 皮肤感 染者加用新霉素软膏外 搽。 用 _。 7 上述几种药物合用于带状疱疹皮患 _
维普资讯
塞 医学杂志 20 08年第 2 卷第 6 4
()5358 3 :6 — 6 .
2 0 1 4( ): 8 —5 4 0 7, 0 3 5 2 8 .
a . S g mma e e e s l o o u o i m 1 ua d x r v r a f r c r n u i du e n u o s u a b o k d n cd e r mu c lr l c a e: a

带状疱疹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体会

带状疱疹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体会

浅谈带状疱疹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患者的护理方法。

方法:对10例住院的带状疱疹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包括心理、饮食及用药护理。

结果:患者经过合理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获得满意的效果,治愈出院。

结论: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能有效治疗带状疱疹并减轻痛苦、缩短疗程。

【关键词】带状疱疹;中西医结合;护理带状疱疹是由水豆——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

因皮损状如蛇故中医称为“蛇串疮”。

其临床特点:皮肤出现集蔟状小水疱,沿一侧神经走行呈带状分布,伴有局部刺痛。

特点多为起疱急,治疗不及时往往遗留神经痛,疼痛数月,数年不等,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1临床资料患者为我科于2008年至2009年收治带状疱疹患者20例,其中11名女性,9名男性,年龄23-65岁。

皮损的部位有胸部、背部、腹部、腰部及臀部,面积较大,水疱成蔟,彼此融合,部分水疱破溃,渗液,患部皮肤伴有强烈的灼热刺痛,尤以夜间明显。

入院后给予除抗病毒,抗感染,营养神经的常规治疗外,并予梅花针叩刺、拔罐治疗、中药内服及经精心护理。

2护理体会2.1入院介绍病人新入院,由于环境陌生和生活习惯不同,心情紧张,护士应主动热情诚恳接诊,消除病人的恐惧感,介绍病区环境及规章制度,主管医生等,以取得病人的合作和信任,及时为病人打水,打饭。

2.2心理护理带状疱患者多数平素身体健康,急性发病,患者皮肤灼热刺痛,使患者寝食难安,生活质量降低,表现为情绪焦虑。

(1)多和患者接触,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以予相应的心理安慰、支持。

(2)耐心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原因,治疗方法,愈后,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3)嘱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并给予心理安慰、支持,通过分散注意力的方法以缓解疼痛。

夜间影响患者的睡眠时,可遵医嘱给予适量的止痛剂,以保证充足睡眠。

经过多方面的心理疏导,使患者情绪稳定,睡眠质量提高,能积极主动配合医疗、护理,减轻患者痛苦。

带状疱疹护理ppt[带状疱疹的中医护理]

带状疱疹护理ppt[带状疱疹的中医护理]

带状疱疹护理ppt[带状疱疹的中医护理]情志护理:本病常痛如火燎,夜不能寐,患者性情急躁,易于动火发怒。

此时医护人员,要想患者之所想,帮帮患者之所需,把患者的痛苦当作自己的切肤之痛,除采取必要的治疗护理措施以减轻疼痛外,应做好思想安抚工作,讲清疼痛是本病的特点,使患者解除思想忧虑,平息怒火,心情舒畅,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和甜腻食品。

局部换药护理: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定时换药,及时清除血疱,坏死结痂及残留的外用药。

辩证施护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可辨证分为以下3型:①毒热证:症候特点:在焮红的皮肤上可见丘疹、丘疹疱或疱壁紧张的小水疱,皮损常见于胸肋腰背部,呈单侧性沿神经走向分布,自觉灼热刺痛,常伴有全身症状,如口苦咽干,烦躁纳减,小便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施护方法:保持情绪稳定,清除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

饮食上,取用清热解毒,平肝泻火,养阴润肠通便的食物,如多食萝卜、苦瓜等绿色蔬菜及绿豆粥、百合枸杞粥、菊花、钩藤茶等。

则有助于药效。

并要保持大便通畅和足够的睡眠。

皮损局部:用龙胆草24g(中药配方颗粒,所列剂量相当于饮片剂量)、黄芩20g,乳香30g,没药30g,陈醋调膏外涂,2次/日。

②湿盛症:症候特点:在红晕的皮损处可见密集成簇的水疱,状如绿豆或黄豆大小,排列呈带状,各群疱疹之间夹有正常皮肤,颜面较淡,疱壁松弛,4~6天后,疱液混浊溃破,并出现糜烂浸淫现象,自觉痒痛相煎。

口不渴,胃脘胀闷,不思饮食。

舌淡体胖,苔薄白或白腻,脉濡数或滑数。

施护方法:病室保持阳光充足,干燥通风。

饮食宜消化、清淡为主,多服健脾利湿之食物和果蔬,如赤小豆、白扁豆、冬瓜、白菜、芹菜等及山药芡实粥、薏苡仁粥。

可饮荠根、车前草等以增健脾利湿之力。

患处用苦参20g,黄柏18g,泽泻、猪苓各20g,干姜9g,桂枝12g,凉开水调涂患处,2次/日,若糜烂、渗液者可用上药开水化开后湿敷,每次半斤,3次/日。

带状疱疹中西医护理

带状疱疹中西医护理

处理:
1.病室温度宜偏暖,避免直接吹风,防止感受风邪, 保证患者睡眠充足,注意休息。
2、可遵医嘱理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 ,达到消炎、解痉、镇痛目的,注意操作安全,避免 烫伤。疼痛剧烈,根据医嘱予止痛药或配合针刺,理 气止痛。
疼痛护理
• 1、穿宽松外治法
• 艾灸疗法 • 耳穴贴敷 • 物理疗法
患处加神灯或频谱仪照射治疗,每次15-30分钟,每天1-2次。
护理诊断
• 疼痛 • 皮肤完整性受损 • 焦虑 • 知识缺乏 • 潜在并发症: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 定义:带状疱疹在发疹前、发疹时以及皮损 痊愈后均可伴有神经痛,称为带状疱疹相关 性疼痛。皮损消退后(通常4周后)神经痛持 续存在者,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皮肤护理
• 多休息,适当运动。 • 水疱期对破溃的水疱尽量保持其完整性,水疱过大时,
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液体,切勿弄破水疱,避免感染。 • 外用炉甘石洗剂或阿昔洛韦软膏,达到止痒、收敛、消
炎目的。 • 水疱破溃有渗液者,通过湿敷减少创面渗出,预防细菌
感染。
饮食指导
1.饮食宜清淡,宜消化,要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少吃油炸食 物,忌鱼虾蟹、鸡肉、羊肉等发物,忌辛辣、刺激食物、应 禁烟酒。
2.对于肝经郁热证者,宜进清热解毒之品,如:菠萝、苦瓜、西 瓜、黄瓜等。
3.对于脾虚湿蕴证者,宜进键脾利湿之品,如:冬瓜、扁豆、绿 豆汤、薏米等。
4.对于气滞血瘀证者,宜食清解余毒,行气通络之品,如:丝瓜 汤、陈皮、洋白菜等。
健康教育
◆疾病相关知识 ◆饮食指导 ◆安全防护:生活指导
用药指导 红光照射指导
• 本病多因情志内伤、饮食不节、感染毒邪或年老体 虚等而发病。

带状疱疹中西医护理研究进展

带状疱疹中西医护理研究进展

带状疱疹中西医护理研究进展摘要:带状疱疹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皮肤疾病,给患者身心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的康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本文综述围绕带状疱疹中西医护理进展,为带状疱疹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关键词:带状疱疹;中西医护理;研究进展带状疱疹是一种以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及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1],临床以剧烈的皮肤烧灼感、神经疼痛为主要症状。

因此在积极采取有效治疗的同时应该结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1.皮肤疱疹的护理干预措施1.1四肢皮肤疱疹常规护理躯干四肢带状疱疹是临床上比较多见的症状,对于疱疹未破溃的患者,给予患者涂抹喷昔洛韦软膏,具有良好的镇痛、抗炎作用;如果皮肤出现过大的水疱,常规消毒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疱液,注意保持皮损处干燥,防止出现感染现象;如果水疱破裂后,首先使用生理盐水认真清洗患处,并给予患者使用抗生素软膏进行涂抹,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脑膜刺激征等颅内感染情况;如果患者的皮肤处出现疱疹现象,首先应该把头发剔除,将患处完全暴露出来,注意保持患处皮肤干燥清洁,防止出现感染现象[2]。

1.2四肢皮肤疱疹中医护理有学者提出[3],在治疗带状疱疹的过程中采用新鲜崩大碗加生糯米搅拌涂抹患处,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可以有效缩短止疱、痊愈、结痂的时间,并且取材比较容易,操作更加简单方便,无毒副作用。

对于带状疱疹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可以达到消炎、皮损收敛的目的,对于疱疹早期,患者皮疹周围炎性红肿、皮肤水疱渗液比较多,采取中药熏蒸疗法,可以有效减少渗液、具有良好的消炎、止痛功效;采取中药外敷,可以促进药物吸收,进一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保护创面;部分患者头皮出现皮损现象,在湿敷之前首先将局部的头发去除,在施工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标准执行。

2.头面部疱疹护理干预措施2.1眼部护理措施在发生带状疱疹后,对患者的三叉神经眼支区域造成很大的影响,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疼痛,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将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如:结膜炎、溃疡性角膜炎等,甚至会导致患者失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文档
护理诊断
• 疼痛 • 皮肤完整性受损 • 焦虑 • 知识缺乏 • 潜在并发症: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实用文档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 定义:带状疱疹在发疹前、发疹时以及皮损 痊愈后均可伴有神经痛,称为带状疱疹相关 性疼痛。皮损消退后(通常4周后)神经痛持 续存在者,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实用文档
• 针刺疗法 对带状疱疹的疼痛症状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尤使用于本病后期或后遗神经痛 者。针刺方法一般是依照皮疹所在部位循经取穴,常用穴位有内关、合谷、 曲池、阴凌泉、足三里、三阴交等
实用文档
中医外治法
• 艾灸疗法 • 耳穴贴敷 • 物理疗法
患处加神灯或频谱仪照射治疗,每次15-30分钟,每天1-2次。
实用文档
治疗
全身治疗: 应用抗病毒、止痛、营养神经等药物,重者(疼痛 剧烈、皮疹在头面部、老年患者)可应用糖皮质 激素类药物和增强免疫力的药物。
实用文档
治疗
局部治疗:干燥、消炎 1.水疱未破—外用炉甘石洗剂、阿昔洛韦乳膏 2.破溃后—3%硼酸溶液湿敷,或中药溶液湿敷 3.合并眼部损害—外用阿昔洛韦眼膏、阿昔洛韦滴眼液
• 湿敷 中期水疱溃破糜烂明显适用。选用大黄30,枯矾20,苦参30, 地榆30,金银花30,荆芥20,五倍子30,煎水微湿敷患处
实用文档
中医外治法
• 外搽 初中期水疱无破溃,无糜烂渗液用三黄洗剂或黄酒外搽每天三次;溃破糜烂渗 液者湿敷期间可间歇外搽青黛油、紫草油 后期水疱已干敛结痂仍有疼痛者用金粟兰酊外搽。
肤正常。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 在身体一侧,不超过正中线。 3. 好发部位:三叉神经、颈神经、肋间神经和腰骶
神经的支配区域内。
实用文档
肋间神经
实用文档
颈神经
临床表现
特殊表现 1眼带状疱疹 2耳带状疱疹 3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实用文档
治疗
治疗原则:抗病毒、止痛、消炎、防止并发症 ➢ 全身治疗 ➢ 局部治疗 ➢ 物理治疗
2、脾虚湿蕴证 主症为皮损颜色较淡,疱壁松弛,破后糜烂、渗出,疼痛轻 ;口不渴,纳差或食后腹胀。大便时溏;舌淡,苔白或白腻 ,脉沉缓或滑。
3、气滞血瘀证 主症为患者皮损大部分消退,但疼痛不止或隐痛绵绵;伴心烦 ,夜寐不宁,或咳嗽动则加重;舌质暗紫,苔白,脉细涩。
实用文档
发病机制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呼吸血道液 → 水痘 / 呈隐
实用文档
中医内治法
1.肝胆湿热证 • 治法:清肝利湿解毒 • 代表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2.脾虚湿蕴证 • 治法:清肝泻火,解毒止痛。 • 代表方:清肝泻火解毒汤。 3.气滞血瘀证 • 治法:养阴清热,通络止痛。 • 代表方:桃红四物汤加减。
实用文档
中医外治法
• 外洗 初中期水疱不明显,用紫草30克,野菊花30克,公英20,地榆 30,苦参30,赤芍20,大黄30,每天一剂煎水微温外洗患处。 后期水疱已干敛结痂,但疼痛不减,可选用:郁金20,鸡血藤30 ,赤芍20,大黄20,荆芥20,乳香15,没药15煎水外洗。
实用文档
治疗
物理治疗: 可选用红外线治疗仪(频谱)照射,以缓解其疼 痛,促进皮损干涸和结痂。
实用文档
湿敷
将湿敷液倒入治疗碗内至1/3处,戴手套,折纱布68层浸没于湿敷液中,取出,双手稍用力将其拧至 不滴水为宜,展开紧贴皮损部位放置,面积略超 过皮损1-2厘米,每15-20分钟更换纱布一次,总 湿敷时间1-2小时。 注意事项:皮损范围大可分批做湿敷,面积不超 过全身面积的1/3,胸部一般不做湿敷,面部、 会阴的湿敷液与用具要分开使用。
• 2、评估疼痛的程度。 • 3、分散注意力,心理支持及家人陪伴。 • 4、协助病人采用保护性体位以减轻疼痛。 • 5、遵医嘱应用止痛药及营养神经药。
实用文档
疼痛护理
• 6、耳穴埋豆法,神门为镇痛要穴,皮质下可以调节大脑皮
层的兴奋与抑制,内分泌可调节植物神经及血管的舒缩功能, 因此可取肝、胆、内分泌、皮质下、神门及相应病变部位所 对应的耳穴2~4个,两耳交替贴穴,每日按压4~6次,每次 1分钟,使耳廓有酸、麻胀痛感,按压力度不宜过大,以免压 破皮肤。
带状疱疹的中西医护理
实用文档
概念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沿单侧周 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的皮肤病,常 伴有或遗留明显的神经痛。
实用文档
水疱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中医概念
• 蛇串疮是因肝脾内蕴湿热火毒,兼受邪毒蕴蒸肌肤 所致,是以成簇水疮沿身体一侧呈带状分布,排列 宛如蛇行,且疼痛剧烈为特征的皮肤病。因每多缠 腰而发,故又称缠腰火丹;本病又称之为火带疮、 蛇丹、蜘蛛疮等。相当于西医的“带状疱疹”。
处理: 1.病室温度宜偏暖,避免直接吹风,防止感受风邪,
保证患者睡眠充足,注意休息。 2、可遵医嘱理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
,达到消炎、解痉、镇痛目的,注意操作安全,避免 烫伤。疼痛剧烈,根据医嘱予止痛药或配合针刺,理 气止痛。
实用文档
疼痛护理
• 1、穿宽松棉质衣物,防止衣服过小、过紧磨擦患处 增加疼痛。
• 本病多因情志内伤、饮食不节、感染毒邪或年老体 虚等而发病。
实用文档
中医症型
中医通常按辨证分型将蛇串疮分为三种类型: • 1、肝胆湿热证 • 2、脾虚湿蕴证 • 3、气滞血瘀证
实用文档
1、肝胆湿热证 主症为皮肤潮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伴口苦咽干,急躁易 怒,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薄黄或黄腻,脉弦数。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红外线治疗仪的使用
接通电源,选择工作状态:每个部位照射30分钟, 将仪器头部直பைடு நூலகம்面对患处,照射距离10-20厘米, 以患处感觉温和舒适为宜;涉及眼部照射时嘱患者 闭眼或遮挡眼部,照射完毕,关闭电源开关,拔下 电源插头。 注意事项:告知患者照射期间不得私自调节仪器, 防止灼伤、烫伤、电击、砸伤等不良事件发生。
性感染 → 病毒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的
感觉神经节内;
机体受到某种刺激或抵抗力下降 → 潜伏病毒被激 活→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 → 神经支配区域 → 水 疱 / 神经痛
实用文档
临床表现
典型表现 1. 前驱症状:发疹前部分病人可有轻度乏力、低热、
纳差等症状,皮肤自觉灼热感或神经痛。 2. 皮损特点:潮红斑,丘疹,水疱,各簇水疱群间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