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向日葵》看梵高油画之美
梵高《向日葵》读后感

哎呀,说起梵高的《向日葵》,我可真是有话要说。
这画儿,我头一次看到的时候,是在一本破旧的艺术杂志上,那会儿我还在上大学,宿舍里堆满了书和零食袋,乱糟糟的。
我随手翻到那一页,那画面,就像一束光,直接照进了我那乱糟糟的小世界。
《向日葵》啊,那画儿,真是让人眼前一亮。
梵高那家伙,用色大胆,黄色、橙色、绿色,各种颜色交织在一起,就像是一团燃烧的火焰。
你看那花瓣,每一片都像是在跳舞,充满活力。
我还记得,那会儿我看着看着,就忍不住伸手去摸,结果当然是摸了个空,但那种冲动,就像是被画里的生命力给感染了一样。
说到细节,梵高这哥们儿真是个细节控。
你看那花瓣上的纹理,那花蕊的细腻,每一笔都透露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执着。
我特别喜欢他画的那几朵向日葵,它们不是那种规规矩矩的,而是歪歪扭扭的,就像是在风中摇曳,有种生命力在里头。
而且,你不觉得吗?《向日葵》不仅仅是一幅画,它更像是梵高的一种宣言。
他那时候生活挺艰难的,但你看他的画,一点儿也不丧,反而充满了希望和热情。
每次我看着这幅画,就感觉像是在和一个老朋友聊天,虽然他不在了,但他的画还在,他的精神还在。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起来,有一次我去美术馆,亲眼看到了《向日葵》的真迹。
那感觉,跟看杂志上的图片完全不一样。
站在画前,我感觉自己好像能听到梵高的声音,他在告诉我,不管生活多艰难,都要保持热情,要像向日葵一样,永远向着阳光。
最后,我想说,梵高的《向日葵》不仅仅是一幅画,它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
每次我感到低落或者迷茫的时候,我就会想起这幅画,想起梵高,然后告诉自己,不管怎么样,都要像向日葵一样,永远向着阳光,永远充满希望。
哎呀,说多了,不过《向日葵》这画儿,真是让我感触良多啊。
为什么梵高最著名的作品是《向日葵》?

为什么梵·高最著名的作品是《向日葵》?
梵·高(Vincent van Gogh)凭借其革新性的作品在世界艺术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便是《向日葵》。
下面是梵·高之所以最著名的缘由:
一、技术性惊艳:梵·高《向日葵》画面若隐若现,无比神秘,而且十分考验画家画技,只有画家实力非凡才能够创作出来,所以受到众多艺术家的追捧与瞩目。
二、历史意义:梵·高是印象派画家之一,他将日常生活中的景物及心境精彩地呈现出来,彰显了实验性和开放性,这是他激励人们去追求自我和寻求快乐的宣言,受到艺术新生代的喜爱和推崇。
三、吸引力无穷:梵·高《向日葵》重返印象派,从原始的艺术情感中获取灵感,其中的浓郁的色彩给人以温暖、快乐的感受,将人们带入梵·高想要描绘的“快乐之境”,令人着迷。
四、精神力量:梵·高《向日葵》这样一幅画,不仅有着梵·高对艺术的强烈渴望,更有着他热衷于用艺术去饰化苦难的勇气,是一种有着自由精神的表达形式,激励无数艺术家以及热爱艺术的人继续走下去。
五、文化民间:梵·高《向日葵》这一作品不仅凝聚着历史,文化,艺术的精华,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流传于民间的一种美学传统,
人们用它表达对艺术的热爱和赞美,也是一种具有时代感的记录
总之,梵·高用他独树一帜的艺术方式,留下了《向日葵》这样一幅经典作品,从历史、艺术、文化等多方面来看,梵·高《向日葵》的辉煌成就,令人钦佩。
从《向日葵》看梵高油画的艺术风格

030《名家名作》·评论在西方美术史上,梵高是一名对艺术狂热的偏执人士,作为后印象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不仅有着非常传奇的人生,而且他的艺术风格和思想观念也影响了19世纪以后的西方艺术。
梵高的作品通常都带着非常浓厚的讽刺意味,这是由他所经历的童年坎坷与他一生的孤独所导致的,而他的作品也让我们缓缓地拉开了西方现代艺术的帷幕,向我们指明了后现代艺术的终极方向,其独特的表达能力更是将西方绘画艺术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一、梵高生平梵高出生于荷兰南部的一个普通家庭中,在欧洲他与塞尚和高更称为后印象派的三大巨匠,同时梵高也是欧洲表现主义的先遣人物。
梵高第一次接触到艺术,应该就是他早年在花店当店员的经历,这次短暂的工作经历激发了梵高对艺术的向往,因为其自身对艺术有着狂烈的热爱,而且也非常勤奋好学,对于艺术的好奇心让他结识了高更等一系列印象派的画家,在与这些人交流和学习的过程中,梵高在色彩方面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他在后来也树立了属于自己的绘画风格,但是在当时的欧洲,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梵高绘画作品的珍贵,在梵高死后欧洲人将其绘画作品称之为后印象派主义。
而在梵高的早期绘画经历中,所采用的色彩和风格都是更加偏向于悲壮低沉的,他曾经在巴黎的咖啡馆和饭馆做过基层工作,并且在其中展示过自己的作品。
但是后来他为了寻找创作灵感,独自一人离开了巴黎,来到法国南部潜心磨炼自己的绘画表现力,与此同时欧洲开启了一场革新文艺思潮运动,受到这场运动的启发,他开始对自由进行探索,利用绘画来抒发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并且用线条和色彩来表现自身的思想张力,利用一系列技巧以及其他装饰性的物件来表现画面的和谐统一性。
后来,梵高的作品由以往低沉的格调逐渐转变为明朗的格调,作品的热烈性好像是在用歌声来安慰人们所经历的苦难,用绘画作品来表达他对未来强烈的希望和理想。
在当时有一位评论家说过,梵高一生的精力都投入追求世界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上,这个东西就是太阳。
梵高向日葵 赏析

梵高《向日葵》赏析
梵高的《向日葵》是他在1888年创作的一幅油画,也是他最为人所知的作品之一。
这幅画以其鲜艳的色彩、独特的构图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梵高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从色彩上看,梵高运用了大胆、鲜明的色彩,使画面充满了生命力。
黄色的向日葵在蓝色的背景上显得格外醒目,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也象征着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
梵高通过色彩的运用,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烈情感和对美的追求。
从构图上看,梵高采用了大胆的平面化处理,使画面具有了强烈的装饰性。
他将向日葵排列成一排,形成了一种动态的视觉效果。
这种构图方式既体现了梵高对形式的探索,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他通过对向日葵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从内涵上看,梵高的《向日葵》蕴含着深厚的哲理。
他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到画中,使画面具有了丰富的象征意义。
向日葵象征着希望和生命,蓝色背景则象征着孤独和痛苦。
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生活的矛盾和冲突,也表达了梵高对生活的深深思考。
梵高的《向日葵》还体现了他的艺术风格。
他的画风独特,线条粗犷,色彩浓烈,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他的画风虽然
在当时并未被广泛接受,但却对后世的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梵高的《向日葵》是一幅充满生命力和哲理的画作。
它以其独特的色彩、构图和内涵,展现了梵高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这幅画不仅是梵高的代表作,也是西方艺术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
它以其深远的影响力,成为了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赏析——梵高《向日葵》

赏析——梵高《向日葵》
《向日葵》是著名的法国印象派画家梵高的代表作之一,其画面简洁脱俗,笔触优美张扬,将绘画演绎得极其优美,被称为印象派绘画中的完美之作。
画面中一朵色彩斑斓的向日葵伴随着一片冷色系渐变蓝色,给人以一种梦幻。
这片蓝色显然代表着天空,极富韵律,画面成熟而优美,给人带来初夏的空气感染。
向日葵的表现,体现出画家深厚画技,它散发着一种乐观的、自信的、勇敢的氛围,画中花开,明媚而明朗,画中背景展现出画家特有的刻画手法,光线settings也特别出色,衬出向日葵的强烈丰富性,花瓣犹如细腻的钻石,可爱动人,如果放大,画中光影和色彩犹如一幅精致的迷人风景。
《向日葵》极富诗意,传达出作品中的一种隐私情感。
它抛弃了绘画传统的枯燥,以精致而浪漫的笔触勾勒出人生的相遇,现实的纷乱和残破,抛弃了现实的繁复,把对文化的渴望融入到绘画中,反映出画家对生活的坚持和热爱的一面。
梵高的《向日葵》画面丰富、明亮,可以表达出画家心中细微的情感,给人以一种悠然、舒畅的感觉。
其中所表达出来的友善、坚毅、勇敢、乐观等理念激发了观者对美好人生的追求,反映出画家心中对爱、对生活的坚守和赞叹。
艺术家用梦幻般的笔触,把人们心中最真挚的情感表达出来,向日葵橙黄色的花瓣,冲击着人们的灵魂,让人感觉到大自然带来的美好,尝试了最新的艺术表达方式,使视觉的感受更加的迷人。
梵高的《向日葵》赏析

梵高的《向日葵》赏析
以《梵高的《向日葵》赏析》为标题,写一篇3000字的中文文章
梵高(1853-1890)是法国印象派画家,他以其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而闻名,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向日葵》。
《向日葵》画出了一朵向日葵,背景用暗色调展现出一片清晰的天空,配上淡淡的花香和缤纷的色彩,渲染出一幅安静而美丽的画面。
该作品出自梵高的主要作品之一,即被称为“星期五”的艺术家组合,该组合是他最擅长绘画的阶段。
《向日葵》的文艺复兴元素十分明显,它的光线效果、平衡的构图、以及清晰的线条和色彩,都是表达艺术家对绘画艺术的理解和追求。
梵高一直坚持把感情放在画中,在《向日葵》中,他用来把情感融入绘画,并让画面变得生动而唯美。
从花朵的构图、颜色和光线上可以看出,梵高很好地表达了人的情感,这也是他的作品最具吸引力的地方。
《向日葵》也象征着对自然的热爱,它的色彩、细节和光线等,都表现出了自然的亲近和宁静,这让人们能够从中感受到大自然无穷的魅力。
画中的细节也表现出梵高对自然的探索,画面中出现的微小花瓣、蚊子和蝴蝶,都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
此外,《向日葵》也被视为印象派艺术的代表作,梵高凭借《向日葵》,将实际世界的细节放大,以描绘形象,他聚焦于向日葵的色彩、旋转的形状和花瓣,使它们重叠在一起,为观众带来不同的感觉,
这也是印象派艺术最为出色的地方。
梵高的《向日葵》是一幅画作,它既展示了安静而美丽的景象,又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这是梵高为完成的一幅极具象征意义的作品,让人们从中体会到无限的魅力。
它不仅体现了梵高对自然的观察和探索,也是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堪称绘画的艺术杰作。
凡高《向日葵》赏析

凡高《向日葵》赏析摘要:凡高的代表作《向日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色彩与和谐的类型,它推动了色彩方面的大胆创新,增强了综合形体的表现,具有强烈的现代油画笔触的表现力,对二十世纪初期的立体主义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传统油画技法中的某方面因素往往作为艺术观念的形式体现被强化,甚至被推向极端,油画形式语言受到高度重视,凡高的向日葵是他最成功的作品,是他艺术和热情的高度的集中。
”这幅画的成就依赖于黄色(从柠檬黄到橙黄)与蓝色的对比关系。
使得这幅美妙的图画成为一件真正的艺术作品,也对当代油画的笔触表现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凡高《向日葵》绘画笔触一、创作背景在凡高的作品中, 《向日葵》占有特殊地位, 具有重要意义。
《向日葵》使凡高世界扬名,在西方也家喻户晓, 妇孺皆知. 向日葵几乎成了凡高的“代名词‘ .像拉斐尔一样,只活了37 岁的凡高(18 5 3—18 9 0) , 是出生于荷兰的后印象派画家, 他27 岁开始学画, 作为一个画家, 其艺术生涯才不过十年。
凡高从18 8 8 年到188 9 年,在法国南部的阿尔小城渡过了14 个月.这个阿尔时期, 一向被认为是凡高十年艺术活动的黄金时代, 是他的绘画创作的高峰期. 在这个时期, 他画了约20 0 幅油画,10 0 余幅素描和水彩画,而且还写了许多的书信(现存约20 封)。
他的一些像火焰一般充满激情的传世名作, 大部分都是在阿尔时期创作的. 尤其是他的著名的一系列不同变体的瓶花《向日葵》油画(共7 幅), 就是在阿尔的称为“黄色之家’的画室里, 前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完成的,是凡高生前最后完成的一幅, 是他作品中最完美的杰作. 这件作品于数年前被日本安田火灾海上保险株式会社重金购买, 私家收藏, 现存安田火灾东乡青儿美术馆, 视为镇馆之宝, 并公开展出, 以饱观众眼福.二、作品概况《向日葵》这幅大作, 充分显示出色彩运用的大胆与笔触的自由奔放, 而且在花朵部分进行了厚涂, 使画面上产生了向日葵花如按压上去的浮脸一样的效果, 使其质感、量感同时并具. 真是美妙已极,整幅画为黄色调子. 但变化多样, 色彩丰富, 井无单调乏味之感. 背片以冷i周柠檬芡和绿色的枝叶作衬托. 冷暖对比, 十分谐调, 使葵花更加明亮突出, 棍眼夺目。
梵高《向日葵》赏析

梵高《向日葵》赏析
1、《向日葵》仅由绚丽的黄色色系组合,花瓣富有张力,线条不羁,大胆肆意、坚实有力的笔触,在明亮而灿烂的底色上构成不同的色调与气势,把朵朵向日葵表现的动人心弦。
2、在这幅作品中,再也看不到自画像里那种短促而笔触,梵高的笔触坚实有力,把向日葵绚丽的光泽、饱满的轮廓描绘得淋漓尽致。
他大胆地使用最强烈的色彩,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岁月将使它们变得暗淡,甚至过于暗淡。
3、梵高喜欢用纯色点画的绘画技术。
它去掉了轮廓线,把每个形状都分解成彩色小点构成的区域,不仅使色彩化整为零,而且传达了他追求光线和色彩的情绪。
4、从某种程度上讲,《向日葵》是对时代变幻莫测的礼赞,它充满活力的色彩孑然一改17世纪以来荷兰花卉绘画的悠久传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向日葵》看梵高油画之美
摘要:倘若用浩瀚银河来形容西方美术历史,那么出生于荷兰的伟大画家文森特·梵高是当之无愧的一颗闪耀的巨星。
他画风鲜明浓烈,富有激情,即使在他坎坷曲折充满磨难的生活中,也从未放弃过。
梵高在色彩上的运用成为了他的绘画标志之一,受无数后人膜拜,并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到了无数行走在艺术道路上追求美的艺术家。
未能在生前获得至高荣耀的他,作为西方近代艺术大师中后印象主义杰出代表的他,终于在死后被世人所承认,得到了应得的尊重与认同。
关键词:野兽派后印象派色彩艺术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199-01
文森特·梵高出生于一个牧师家庭,1880年学习绘画,并一直坚持到生命结束。
他早年受到印象主义影响,作品关注现实,主要是用阴郁的色彩来刻画底层人民。
后在革新文艺思潮的推动中受到日本绘画的启发[1]。
生命的最后几年通过绘画自由展现内心感受。
其代表作良多:《吃土豆的人》《向日葵》《自画像》《星月》等。
梵高一生坎坷波折,在感情和事业上的长期失败使其换上了精神病,于1890年10月27日开枪自杀。
如今,梵高已经成为了被无数人膜拜的艺术家。
梵高是表现主义的先驱使者,深刻的影响了20世纪的艺术发展,特别是在其死后所发展形成的野兽派和德国表现主义。
1 创作背景概述
《向日葵》这流芳百世影响无数人的大作就是在拥有明媚阳光的法国南部所作。
明亮刺眼的黄和近乎变态的蓝交替相织,粗犷不羁的笔触线条,造就了其巅峰之作之向日葵系列。
时年35岁的梵高,创作达到生命中的高潮,甚至到了物我两忘的地步。
他迷恋上向日葵——一种表达太阳的植物,并曾多次描绘以向日葵为主题的油画。
他曾说过:“在这位伟大的画家趋向成熟稳定的日子里,梵高用生命全部的热情和灵魂来创作。
”从这时开始,几乎他每一幅画都在犹豫中迸发出热烈,在阴暗中透射出阳光。
“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这就是太阳。
”梵高用厚厚的颜料堆积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永远的挽留下了独属于他的那抹最灿烂的阳光。
2 《向日葵》作品色彩的艺术体现
荷兰画家梵高在绘画上取得的艺术成就是方方面面的,尤其是对色彩的体现。
在梵高短暂的生命中,以熊熊烈焰的情感和对艺术执着坚实的追求,创造出了一个绚丽多姿、熠熠生辉的色彩世界[2]。
“未来的画家就是尚未有过的色彩家”,这出自梵高对色彩的感悟。
古典主义的固有色和印象主义的条件色在梵高创作的后期已经被逐渐忽略,色彩在梵高的艺术世界中完美是升华成为了一种精神现象。
在绘画中将色彩的运用作为表达画家创作激情的印象派画家们,仅将其作为一种肤浅的表层自然再现,对艺术精神内涵的体现和创作艺术的感染严重匮乏。
梵高对于色彩的认识和创新并非凭借着过人的艺术天赋凭空出现,而是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
在梵高早期的绘画作品中,这种运用到极致的色彩表现并没有体现出来,直到他受印象派画家的启示,奔放大胆的情感抒发和饱满富丽的色彩表现的创作方法深刻的影响到梵高。
自此,梵高画板上的色彩越来越纯净而明亮,不再拘泥于具体实物上的描述,而是转向用画笔直接抒发自己丰富的内心和复杂的情感。
在梵高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结识了高更等具有强烈创作精神的画家以后,认识到创新才是当代艺术家最高的艺术追求。
3 作品的表达
在梵高作画的时候,他往往怀着极其狂热的冲动,抓住一闪而逝的灵感痴狂的挥笔而作。
向日葵金灿灿的花瓣,带给他温暖的感受。
梵高喷薄而出的情感挥洒在默默无闻的油画布上,色彩艳丽华美,痕迹粗犷不羁,整体却又优雅和谐,给人感觉细腻单纯又对比鲜明,强烈的冲击了每一个观众的视觉神经。
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震颤了无数后人的心灵,刺激他们融入作者的主观感情世界中。
《向日葵》已经不仅仅是一副呆板的油画,而是化身为带有自然原始冲动和热情洋溢的有机生命体。
他曾经说过:“我想试着画上半打的《向日葵》来装饰我的画室,能够让纯净的或调和的铬黄,在各种不同的背景上,在各种程度的蓝色底子上,直到从最淡的维罗内塞的蓝色到最高级的蓝色,熠熠发光;我想要给这些作品配上最为精致的涂成橙黄色的画框,可以说就像是哥特式教堂里的彩绘玻璃一样”。
作为一个拥有强烈性格和坎坷人生经历的画家,梵高的艺术语言不仅有热烈奔放的狂躁情绪,还充满着抑郁和孤单的悲剧意识。
他不单单是对线条和色彩的的运用上有极高的造诣,同时还强调着在绘画中人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
梵高通过自然物象来承载他主观情感,借助描绘物体而抒发情感,在绘画上做到了寓情于景。
向日葵是光明与美好的象征,是热爱生命的表现,承载了梵高苦难的一生。
4 艺术特征和内涵
梵高用色彩来体现人的生命,承载人的精神。
如《向日葵》这被世人所熟知的画作就具有这种鲜明的艺术特征。
向阳葵花豪放的表达出画家对积极乐观现实生活的无比向往,流露出对于美好生活的无比憧憬。
干净而鲜亮的明黄色调,毫无疑问的展现出作家内心世界中那仿佛永远不会枯竭的艺术热情和活力。
透过这明快和炙热,又会感受到那种特有的令人始终琢磨不定而又异常着迷的若隐若现
的情感。
梵高写给弟弟的信中多次论及《向日葵》,说明12株和14株的不同寓意。
梵高用12来代表基督12门徒,14是梵高本人和弟弟再加南方画室12个成员。
关于向日葵的寓意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个是梵高将自己比作向日葵,用不同的花姿来表达自我。
因为生活的不如意,所以他创作出一副跟境遇完全相反的作品。
用代表阳光的向日葵作为主体,画面体现着活力与激情。
5 结语
梵高只活了37岁,他生命中最后面的一段日子是无比黑暗的,他
的身躯遭受着病痛的折磨,苟延在不得志不被认可的现实世界里,而他的精神却始终翱翔在常人所无法企及的艺术高空中。
不可否认梵高的伟大,即使在穷苦潦倒饥寒交迫的悲惨境地,也从未丢弃掉那维系他精神世界的画笔。
梵高所创作的向日葵,已经远远不止是自然的写照,而是他灵魂的展现和生命的延伸。
从历史上来讲,梵高是以为非常超前的画家,作品处于现代艺术前沿。
他当时在艺术的探索中具有开创性。
但其作品中所包含的悲剧含义和独特的个性追求,难以被当时人们所理解。
在他政治创作高峰之时,恰恰是群众对他误解最深的时候。
直到19世纪末,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梵高的作品才逐渐被世人所接受认可。
梵高影响到了无数后人,促成了表现主义,尤其是对于野兽派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辐射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画家。
参考文献
[1]邵大箴.西方现代美术思潮[m].四川美术出版社,1990.
[2](英)约翰弗莱明.世界美术史[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