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在中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中的应用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近年来研究表明 , 血管 壁内 中膜增 厚是动 脉粥样 硬化 的早 期 指征’ 。 目前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 测的研究 重点多 为评估 高
血 压 患 者 的 颈 动 脉 粥样 硬 化情 况 。其 可 为 高 血 压 患 者 预 防心 恼
管结构 、 形态 、 有无 硬化斑 块形 成。彩色 多普勒 ( C D F I ) 观察血
[ 2 ] 徐
彰, 牛
欢, 徐
辉, 等. 小儿纤维结肠镜检查 2 4 3 例[ J ] . 实用
儿科I 临床杂志 , 2 0 0 6, 2 1 ( 7 ) : 4 2 2
[ 3 ] 陈村龙 , 方 国存 , 张月彩. 幼年性息 肉癌变 3例[ J ] . 实用医学杂志 ,
2 0 0 1 , 1 7 ( 6) : 5 2 0
流 充 盈 情 况 。频 谱 多 普 勒 检 测 血 管 阻 力 指 数 ( R I ) 。 1 . 3 指 标 测 量 及判 定 标 准 C C A 内径 ( D) 及 内 中膜 厚 度 ( I n t i —
血管意外 的发生及病情 的评 估提供 参考依据 。本研究采用高频 彩 色多普勒超 声对 9 0例原发性 高血 压病患者 的颈动脉进行 观
患者颈动脉的 内径 、 【 M _ r 及斑块检 出率 明显高于对照组 , 两者比较有统计 学意义(P < 0 . 0 5) ( 结论
颈动 脉 痛 变 。
超声检查可 以早期 发现高血压 患者
[ 关键词 ] 彩 色 多普 勒 超 声 高血 压
颈 动 脉 粥 样硬 化
[ 中图分类号 ] l t 4 4 5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2 0 9 5—2 6 9 4 ( 2 0 1 4 ) O 1—0 6 4— 0 2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对436例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体检人员的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彩超在颈动脉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应用彩超对436例体检人员进行颈动脉检查,了解颈动脉硬化的有无及程度的轻重,并于检查过程中综合各体检人员的性别、年龄、吸烟及基础疾病的状况,分别研究各因素与颈动脉硬化程度的关系。
结果体检人员中颈动脉硬化发生率及硬化程度随年龄增高而增高,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吸烟人群大于不吸烟人群,有基础性疾病者明显高于无基础性疾病者。
结论颈动脉彩超可作为40岁以上人群的体检项目,尤其是男性并存在危险因素(吸烟、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基础性疾病)者。
【关键词】彩超体检颈动脉硬化硬化斑块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以下简称彩超)的不断发展,超声应用越来越广,颈动脉超声检测是近年无创性诊断和评估血管壁病变的有效方法。
现将本院颈动脉体检结果进行分析,进而了解颈动脉彩超在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436例均为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来我院的体检人员,其中男284例,女,152例,年龄30-60岁,平均 49.5岁。
1.2 仪器采用飞利浦iu2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型号为频率L12-5。
1.3 探测方法患者仰卧位,充分暴露颈前部,头后仰,并偏向检查侧对侧,探头置于颈根部。
依次检查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及椎动脉[1]。
观察血管的解剖结构,测量动脉内中膜厚度、有无斑块及其斑块大小,并测量各血管血流速及血流频谱。
根据血管壁的改变及血流频谱将颈动脉硬化程度分为四级,1.无硬化:血管壁光滑,血流频谱一峰大于二峰;2.弹性减退:血管壁略毛糙,内中膜不厚,颈总动脉<1.0mm,分叉处<1.2mm, 血流频谱一峰小于二峰; 3.轻度硬化:血管壁毛糙,内中膜增厚,颈总动脉>1.0mm,分叉处>1.2mm<1.5mm,无斑块形成,血流频谱一峰小于二峰;4.硬化斑块形成:血管壁毛糙,内中膜不均匀增厚,厚度>1.5mm,判定为斑块形成,血流频谱一峰小于二峰。
浅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部血管检查中的价值

浅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部血管检查中的价值【摘要】目的:针对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于颈部血管检查当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针对本医院最近30个月内收治的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共计17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检查双侧颈部血管以及中膜的硬化斑块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分析管腔狭窄情况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趋势;与此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122例作为对照,针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患者当中,颈动脉分叉处者最多,共计86例,而颈内动脉起始段者次之,为16例,另有两例处于椎动脉部位;对高血糖组当中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血流速度以及管腔狭窄程度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在斑块不大时,血流速度变化不明显,如斑块较大,会挤占管腔空间,加速血流。
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设备可以有效地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以及病情的发展情况,可以及时发现血管病变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基础依据。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颈部血管检查;诊断价值在社会发展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的背景之下,我国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严重威胁着患者个人生命安全,并且已经成为了我国中老年患者的主要疾病。
与此同时动脉粥样硬化也是诱发脑卒中的重要病理成因,而高血压以及高血糖也是动脉硬化的重要成因。
在颈部血管检查过程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设备,可以及时检出疾病发展情况,进而及时地提出有效的治疗措施。
本文针对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分析,并对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效果进行总结。
一、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选取最近30个月来到本院诊治的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170例,作为高血糖组,其中男108例、女62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53.2岁;选择同一时期的健康体检者122例为对照组,其中男82例、女40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51.8岁。
两组受试者的年龄、性别情况具有均衡性。
(二)方法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检查前嘱受试者平卧休息5~10min,头部向检查侧反向偏转,使颈部的检查面充分暴露,适当调节探头角度。
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检查高血压中的运用价值

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检查高血压中的运用价值作者:张智琳来源:《中外医疗》 2012年第7期张智琳(广东东莞东坑人民医院广东东莞 523451)【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检查高血压中的运用价值。
方法对于本院临床确诊的115例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脉压差将病例分为2组,40~55mmHg组54例,>55mmHg组61例,对比2组病例的检查结果和斑块检出率。
结果>55mmHg组患者的最大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平均颈总动脉内径等数据均>40~55mmHg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
同时,在2组病例的斑块检出率方面,>55mmHg组患者检出斑块43例(70.5%),40~55mmHg组患者检出斑块17例(31.5%),2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在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检查中,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运用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高血压检查【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2)03(a)-0177-01在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检查中,及早确定患者的病症是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的重要依据。
目前,国内外在高血压患者的诊断中,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一种新型的检查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2]。
本院于2009年引入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方法,在临床运用中发挥了重要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0年12月至2011年6月临床确诊的高血压患者115例,本组病例均为初发,未接受系统的降压治疗。
115例患者中,男性69例,女性46例;年龄24~81岁,平均(62.3±2.5)岁;病程1~24年,平均(12.5±1.8)年。
根据脉压差将病例分为2组,40~55mmHg组54例,>55mmHg组61例。
2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
彩色多普勒对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诊断分析

彩色多普勒对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诊断分析目的分析针对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症采用彩色多普勒进行疾病诊断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24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查方法进行诊断,主要对患者的动静脉血液流动通常程度、硬化斑的位置与大小进行检查。
结果所有患者中,超过45%出现了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诊断准确率为99.3%,其中初生阶段患者占70.6%。
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病症容易出现在高血压患者群体中,越早发现越有利于疾病治疗。
彩色多普勒检查方法相比较其它检查方法而言具有明显优势,可以准确、及时发现高血压患者是否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具有显著地临床应用价值。
标签:彩色多普勒;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查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心脑血管疾病成为老年人身体健康的杀手,尤其是高血压疾病,一般性高血压疾病对常人生存状况并没有重大影响,但隐藏在高血压之中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症状是一种致命性疾病,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心脑血管闭塞问题,而引发脑溢血、心梗等状况。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相关研究发现硬化斑前,动脉内膜厚度会有所增加,该特点是帮助人们及早发现高血压疾病出现病变的关键要素之一,针对此,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技术可以准确的定位颈动脉内膜厚度变化情况与硬化斑的具体位置,对该种疾病的治愈具有显著性帮助。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被临床诊断为患有高血压疾病;均符合国际卫生组织制定的诊断认证标准,即患者收缩压≥145 mmHg,舒张压/>85 mmHg。
1.2方法1.2.1检查方法患者保持仰卧体位,颈部应保持裸露状态。
仪器对准患者的近心脏侧颈部位置,从上至下、从前至后进行排查,排查次序的顺序应该保持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
分析颈部血管检查中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价值

分析颈部血管检查中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部血管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2018年2月—2019年6月,将120例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血压伴糖尿病患者60例(观察组),另60例为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对比两组颈部血管检查结果。
结果:对照组斑块形成、内膜增厚的检出率,明显低于观察组,且脑血管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中血流增快组的重度狭窄比例明显高于血流正常组(P<0.05)。
结论:在对颈部血管检查中,通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有效检出颈动脉硬化斑块,预测颈部血管病变速度,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临床应用价值及临床推广极高。
关键词: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硬化斑块近些年,伴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在持续增长,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1]。
临床上动脉硬化性血管病是引发脑卒中的重要病理基础,同时高血压和高血糖也是引起动脉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
据郭军等[2]学者研究表明,通过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部血管检查,能够充分了解疾病情况,从而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本文以我院近年来收治的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60例以及健康体检者60例为研究对象,对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探索,以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8年2月—2019年6月,将120例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血压伴糖尿病患者60例(观察组),另60例为健康体检者(对照组)。
观察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41—72岁,平均(56.5±5.2)岁;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43—72岁,平均(57.5±5.8)岁。
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两组一般资料基本均衡(P>0.05)。
1.2方法仪器设备:彩色多普勒超声(企晟(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HRQ-F2000)。
在对全部受试者检查前,应告知受试者平卧10分钟,并使头部向检查方向反向偏转,从而充分暴露颈部的检查面,同时对探头角度进行调节。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颈动脉病变的应用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颈动脉病变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颈动脉超声在诊断高危人群无症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采用高频彩超对高危人群颈动脉进行检查,观察颈动脉结构及功能,评价粥样硬化程度,并做年龄、性别及高危因素情况对比分析。
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年龄、性别、高危因素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结论超声直接显示颈动脉内管壁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非侵入性评价临床及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检测手段,对防治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估和预防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颈动脉超声;颈动脉粥样硬化;内膜-中膜厚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部分,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近年来,高频彩超对颈动脉探查的应用,使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得以广泛研究,本文通过对无症状高危人群颈动脉结构及功能情况的观察,讨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年龄、性别等高危因素的相关性,旨在通过此研究,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诊断依据,以达到早期预防、治疗及预后评估之目的。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12月在我院住院患者及临床正常体检者300例,年龄均为45岁以上,其中观察组100例均为男性,且经临床证实有各种单独高危因素存在:血压、血糖、血脂异常住院患者及有长期吸烟史者,诊断符合第四界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同时筛选对照组200例,均为正常健康体检者,其中男性、女性各100例。
1.2 方法仪器和检查方法用ge730、东芝nemio17彩超诊断仪,探头频率:7.5-12mhz,先对受检者颈动脉进行二维超声图像检测:取平卧位,充分暴露颈部,探头依次显示颈总动脉膨大部、分叉部、颈内外动脉起始部颅外段4。
测量指标及诊断标准:①内径;②内膜-中膜厚度;③观察斑块形态、大小、数目;④动脉狭窄判断:存在imt增厚、斑块形成或狭窄中的1项或大于1项者,为检查结果阳性。
2 结果2.1 女性绝经期前后与同年龄男女对比具有非常显著差异,即p0.05。
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中老年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

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中老年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老年医院收治的46例糖尿病患者,并将其设为研究组。
选取同一时期接受体检的健康人员46例作为对照组。
所选人员均接受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分析该检查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研究组的颈动脉球部、颈内动脉,以及颈总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均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结论:在中老年糖尿病临床诊断中应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助于充分了解患者的颈动脉病变情况,并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关键词】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中老年;糖尿病;应用价值【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06-0109-02在中老年群体中,糖尿病属于一种常见型的代谢性疾病。
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糖尿病患者通常会出现大量的临床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神经障碍等[1]。
为了给予患者有效治疗,提升预后质量,临床诊断在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越加广泛,不仅能尽早发现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还能详细显示斑块位置,进而为临床诊治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2]。
基于此,本组课题通过分析对照组与研究组的诊断结果,旨在判断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此次选取2017年2月—2019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老年医院收治的46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组,其中,男性27例,女性19例,年龄52~85岁,平均(67.84±7.52)岁;选取同一时间段来我院体检的46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9例,女性17例,年龄54~86岁,平均(67.72±7.48)岁。
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其年龄、性别方面的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DFI检查的150例中老年EH患者,并纳入高血压组,按1∶1比例筛选同期在医院行健康体检,且将有CDFI影像学资料
的150名中老年健康志愿者纳入健康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CDFI检查结果,比较两组颈动脉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
结果:高血压组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的内径(D)、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以及阻力指数(RI)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t=5.706,t=2.658,t=5.944,t=15.620,t=8.394,t=17.559;P<0.05);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的收缩期 峰值流速(PSV)和最大剪切率(SR)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9,t=13.325,t=18.060,t=10352; P<0.05);且不同EH分级患者颈动脉形态及血流动力学的D、IMT、RI,PSV和S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902, F=112.127,F=21.968,F=87.232,F=49.280;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D、IMT及RI均与EH分级显著正相 关(r=0.311,r=0.742,r=0.731;P<0.01),PSV及SR与EH分级显著负相关(r=-0.466,r=-0.642;P<0.01)。结论: EH患者CDFI所示颈动脉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均与病情显著相关,或可成为筛查此类患者动脉血管粥样病变的首选影
像学检查手段,值得临床重视。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中老年;高血压;颈动脉;血流动力学
DOI: 10.3969/J.ISSN.1672-8270.2019.10.020 Application of 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in the detection of carotid hemodynamic for middle and old aged patients with EH/WEI Qi-long, LIN Jian-yi, HU Chen-xi, et al//China Medical Equipment,2019,16(10):70-74.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CDFI) in the detection of carotid hemodynamic for middle and older aged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EH). Methods: 150 middle and old aged patients with EH who underwent CDFI examination in the hospital were enrolled in the EH group. As 1:1 ratio, another 150 middle and old aged healthy volunteers with CDFI imaging data who underwent physical examinations in this hospital during the same period were enrolled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CDFI results of two group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the indexes of carotid morphology and hemodynamic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internal diameters (D) of common carotid artery and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 and resistance index (RI) in EH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t=5.706, t=2.658, t=5.944, t=15.620, t=8.394, t=17.559, P<0.05). The peak systolic velocity (PSV) and maximum shear rate (SR) of common carotid artery and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f EH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healthy control group (t=3.389, t=13.325, t=18.060, t=10.352, P<0.05). The differences of D, IMT, RT, PSV and SR of carotid morphology and hemodynamic among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EH grades were significant (F=8.902, F=112.127, F=21.968, F=87.232, F=49.280, P<0.05). Spearman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D, IMT and RI had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EH grading (r=0.311, r=0.742, r=0.731, P<0.01), respectively, while PSV and SR had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EH grading (r=-0.466, r=-0.642, P<0.01),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EH, all of the parameters of carotid morphology and hemodynamic that are indicated by CDFI a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ive with illness condition. They might be the preferred imaging examination way for screening arterial atherosclerotic lesions of such patients. [Key words] 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Middle and older aged; Essential hypertension (EH); Carotid artery; Hemodynamic [First-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Function, The Sixth People's Hospital of Huizhou, Huizhou 516211, China.
学术论著
中国医学装备2019年10月第16卷第10期 China Medical Equipment 2019 October Vol.16 No.10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在中老年高血压患者 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中的应用
魏奇龙① 林健谊① 胡晨曦① 叶永明①
[文章编号] 1672-8270(2019)10-0070-05 [中图分类号] R445.1 [文献标识码]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