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内静脉穿刺术

合集下载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颈内静脉解剖简介:颈内静脉位于颈动脉的外侧,切稍靠前;行至甲状软骨水平,颈内静脉正好在胸锁乳突肌后面。

若将锁骨作为底边、胸锁乳突肌胸骨端的外侧缘和锁骨段的内侧缘,共同围城一个三角形,颈内静脉到达此三角形顶部时位置较浅,向下至锁骨后方汇入锁骨下静脉。

在汇入锁骨下静脉之前,颈内静脉在三角形内,由稍靠外逐渐移向靠内(即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内侧缘,向三角形中间靠拢)。

此时,颈总动脉伴气管而行,位置偏向深部;臂丛神经下行到这里,与锁骨下静脉之间,为前斜角肌所分隔;而膈神经又在前斜角肌的前侧。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目的1.迅速开通大静脉通道,便于输液、输血等抢救治疗。

2.监测中心静脉压,指导补液3.静脉输液低渗、高渗及刺激性溶液(高能营养,化疗药物等)4.需长期补液及外周静脉条件差的患者5.静脉造影或颈静脉治疗:如进行血液透析或血浆置换、静脉支架植入、介入手术等。

颈内静脉穿刺路径的选择●前侧径路:用左手食指和中指在胸锁乳突肌中点前缘触及到颈动脉搏动,并将其向内侧推开,在颈总动脉外侧0.5cm处进针2-3cm穿入颈内静脉。

此径路易误入颈总动脉。

●中央径路:锁骨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和胸骨头所形成的三角形的顶点。

颈内静脉正好位于三角形的中心位置,约锁骨上3-5cm,针尖指向同侧乳头,针轴与皮肤呈30-45°。

一般选择中路,此点可直接触及颈总动脉,不易误入颈动脉也不易伤及胸膜腔。

方法方便可靠。

●后侧径路:在胸锁乳突肌外侧缘的中下⅓交点,约锁骨上5cm处进针。

针尖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深部指向胸骨上切迹。

针尖不宜过度向内侧深入,以免损伤颈总动脉,甚至传入气管内。

如果患者血管条件允许,通常都会选择右侧颈内静脉:○1距上腔静脉较劲○2可以避免误伤胸导管○3右侧胸膜顶较左侧胸膜顶低○4右侧颈内静脉走形较直,而左侧较迂曲。

操作步骤:1.摆体位:操作者站在患者头前。

患者去枕仰卧,头转向左侧,轻度后仰,置病人于Trendelenburg位(垂头仰卧位),但病人有颅内高压、严重肺动脉高压、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呼吸困难不应取此体位。

颈内静脉穿刺术

颈内静脉穿刺术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穿刺入路: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有3种入路:前路、中路、后路。 (1)前路:将左手示指和中指放在胸锁乳突肌中
点、颈总动脉外侧,右手持针,针尖指向同侧乳 头,针轴与冠状面呈30°~40°角,常于胸锁乳突 肌的中点前缘入颈内静脉。
实用文档
穿刺入路:
(2)中路: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锁骨头 与锁骨上缘构成颈动脉三角,在此三角形 顶点穿刺(图6-78)。针轴与皮肤呈30角, 针尖指向同侧乳头(也可指向骶尾),一 般刺入2~3cm即入颈内静脉。
实用文档
穿刺入路:
(3)后路:在胸锁乳突肌外侧缘的中下1/3交 点,约锁骨上5cm处进针,针轴一般保持水平位, 针尖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深部指向胸骨上切迹。
一般选择中路:不易误入颈动脉,也不易伤及胸 膜腔。方法简便、可靠。多选择右侧颈内静脉:
①距上腔静脉较近。②避免误伤胸导管。 ③右侧 胸膜顶稍低于左侧。 ④右侧颈内静脉较直;而左 侧较迂曲。
2. 有临时导管,但不能满足内瘘成熟获无 法建立内瘘。
3. 内瘘手术多次失败,已经无法在肢体制 作各种内瘘。
实用文档
【长期导管的适应证】
4. 部分因为心功能较差而不能耐受内瘘的 患者。
5. 部分腹膜透析病人,因各种原因需要 暂时停止一段时间的腹透,用血液透析 过 渡一段时间,可以选择长期导管作为血管 通路。
实用文档
4、在搏动的外侧进针局部麻醉,先用6号 针接5ml注射器穿刺,穿刺方向朝向同侧乳 头方向,成扇形从外向内扫描。边回吸注 射器边进针,可见到回血(一般进针深度 2-3cm左右)。如针已深入3~5cm,仍未 见到回血,可带负压边回退,如仍然无回 血,须将针回拔至皮下,改变穿刺方向。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记录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记录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记录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这名字听起来就有点儿高大上,对吧?别担心,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高大上”的过程,让你轻松搞懂这门医学“黑科技”。

想象一下,我们在医院,医生穿着白大褂,脸上挂着微笑,准备进行一项“神秘”的操作。

这时候,病人往往有点儿紧张,心里想:“哎呀,这到底是什么鬼啊?”颈内静脉穿刺就是给病人放一根管子,方便以后给药或者抽血,简单又实用。

先来聊聊准备工作。

医生需要提前准备好工具,像是针头、导管、消毒液这些,真是应有尽有,像开箱新玩具一样。

不过可别小看这一步,准备的过程可是决定成败的关键,细致入微,万无一失,才能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医生在准备的时候,嘴里还可能念叨:“安全第一,咱们一定要小心。

”哎,听着这话,就像老妈在叮嘱,心里暖暖的。

然后,进入“战斗”阶段。

医生会让病人躺好,找到合适的位置,接着用消毒液把要插针的地方擦干净,像是给小姑娘扎花一样小心翼翼。

再来就是麻醉了,别担心,医生会给你注射点局麻药,稍微有点儿刺刺的感觉,但没事,片刻就过去了。

这时候,你可能会想:“哎,真没想到,打针也可以这么轻松。

”哈哈,这就是现代医学的魅力啊!医生要找到颈内静脉的位置,咦,这可不是随便摸摸就能找到的。

这就像是探险家寻找宝藏,得靠着技巧和经验。

医生会用手轻轻按压,感觉静脉的脉动,哇,真是一门艺术!找到目标后,医生就会小心翼翼地插入针头,像是给小鸟喂食一样,细腻又温柔。

这个时候,病人可能心跳加速,紧张得有点儿冒汗,但别担心,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治疗。

等到针头成功进入静脉,接下来就是放管子了。

医生会把导管慢慢插入,简直就像在给花园里种花,轻轻松松。

这时候,医生可能还会跟你聊聊天,问问你最近的趣事,像老朋友一样,让你放松下来。

你会发现,紧张的气氛逐渐消散,变得轻松愉快。

插管完成后,医生会用胶带把管子固定住,像是给它穿上小衣服,呵护得可真周到。

然后就是清理现场,收拾工具。

这时候,你可能会松一口气,心里想着:“嘿,这也没那么可怕嘛!”医生也会松一口气,暗自庆幸这一切都顺利进行。

经皮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操作规范

经皮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操作规范

经皮颈内静脉置管术标准操作规程一、适应证1、有透析指征的急性肾损伤(急性肾衰竭)。

2、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需要急诊进行血液净化医治的患者。

3、有可逆因素的慢性肾衰竭基础上的急性加重。

4、内瘘成熟前需要透析的患者。

5、内瘘栓塞或感染需临时通途经渡。

6、腹膜透析、肾移植患者因病情需要的临时血液透析。

7、其它原因需临时血液净化医治。

二、相对禁忌症:有明显充血性心力衰竭、不能平卧、呼吸困难、各类原因所致头颈部不能充分后仰者、颈部较大肿瘤者。

三、长处1)颈部易于保护,不易感染,使历时间相对较长。

2)颈内静脉压力较低,容易压迫止血。

3)血栓形成和血管狭小发生的机缘少。

四、缺点1 穿刺时对体位要求较高。

2 不够美观、影响头部活动。

3穿刺部位前路:胸锁乳突肌前缘向内推开颈总动脉,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点(即喉结/甲状软骨上缘水平)。

触及颈总动脉,旁开~1.0cm。

中路:胸锁乳突肌三角(以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胸骨头和锁骨形成的三角区)的顶端作为穿刺点,约距锁骨上缘3~5cm。

颈总动脉前外侧。

后路:胸锁乳突肌外侧缘中、下1/3交点作为进针点(锁骨上缘3~5cm)。

五、操作方式1、器材准备,20~40mg/dl肝素生理盐水、双腔留置导管全套、局麻药、注射器、消毒用物、无菌手套。

2 、体位:以右颈内静脉穿刺为例,患者去枕平卧,头转向左侧,肩背部垫一薄枕,取头低位10°~15°。

3 、穿刺点选择选择中路法进针部位。

4、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用~1%利多卡因作穿刺点局麻。

5、用含必然量生理盐水注射器连接穿刺针,穿刺针与皮肤冠状面呈30°~45°,针尖指向同侧乳头,进针进程中边进边回抽。

有冲破感后如见暗红色回血,说明针尖已进入静脉内。

6、进针深度一般~3cm,肥胖者2~4cm,置管长度男性13~15cm,女性12~14cm,小儿5~8cm。

7、维持穿刺针固定,由导丝口送入导丝。

8、导丝进入15~20cm后拔出穿刺针,将导丝留在血管内。

颈内静脉穿刺术模板

颈内静脉穿刺术模板


6.空气栓塞: 穿刺前未使病人头低位, 如病人处于低血 容量状态, 当穿中静脉后一旦撤掉注射器 与大气相通, 由于心脏的舒张而将空气吸入心脏。对后天性心脏病(无 心内分流)的病人进入少量空气不致引起严重后果, 但 对有心内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病人 (尤其是右向左分流 的 紫绀病人)可能引起严重后果。穿刺时应注意观察, 发现去掉注射器后血液不向外流而是向 体内流的时候, 应该立即用手指堵住穿刺针末端,并尽快放入导引钢丝。 空气栓塞一旦发生,应立即让病人左侧卧位,并做好机械 通气的准备,必要时请外 科处理。
பைடு நூலகம்

6、将导管套在导引钢丝外面,钢丝必须 伸出导管尾部,用左手拿住,右手将导管 与钢丝一起部分插入。待导管进颈内静脉 后,边插导管边退出钢丝。一般成人从穿 刺点到上腔静脉右心房开口处约10cm左右。
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1.猝死 颈内静脉置管时穿刺成功、在置 入导丝时,导丝置入过深、引起严重心律 失常、心跳骤停可导致猝死。 在置入导丝过程中应询问患者有无心悸、 观察患者有无抽搐、意思丧失等,避免导 丝置入过深,

7.折管: 由于导管质量差, 术中病人躁动 或作颈内静脉置管时扩张不充分而造成。 预防方法: ⑴ 劣质导管一律不用,尤其是 颈内静脉置管。⑵ 扩张充分,不光扩张皮 肤,应扩张到颈内 静脉。

8.心肌穿孔: 由于导管太硬且送管太深直至右心 房, 由于心脏的收缩而穿破心房壁 (也有穿破右 室壁的报道) ,在心脏直视手术切开心包即能发 现,给予适当处理即可。但在非心脏手术或 是抢 救危重病人时常常引起心包填塞,如不能及时发 现作出正确诊断,后果十分严重,死亡 率很高。 预防方法:送管不宜过深,右侧颈内静脉导管长 度一般为12-14cm。左侧颈内静脉 导管长度一般 为14-16cm。一定要正确选择规格合适的导管, 并在插管后立即行胸片检查, 如果发现插管过深, 可向外适当拔出一部分导管并固定。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考核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考核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考核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用于在颈内静脉中插入导管,以便输液、输血或进行其他治疗。

这项考核内容涵盖有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相关知识和技术操作。

一、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定义和适应症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是一项将导管插入颈内静脉进行静脉内置管的技术。

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需要长期静脉内输液、需要频繁采血检查、需要持续监测中心静脉压等。

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解剖和生理学知识颈内静脉位于颈部,与头脑血管供应有关。

了解颈部血管解剖,特别是颈内静脉的位置和走向,对于成功进行穿刺置管非常重要。

此外,还需了解静脉内压力的变化和静脉瓣膜的功能,这些知识对于选择置管的合适位置和防止并发症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先决条件和术前准备在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之前,需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评估时需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和病史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置管器材。

同时,还需准备好必需的消毒液、导管、引导针、注射器等器械和物品。

四、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操作步骤具体的操作步骤包括:1. 患者的准备,包括让患者保持平卧位,并清洗颈部。

2. 患者外周静脉置管,用来输液预防感染和维持补液。

3. 皮肤消毒,用无菌酒精覆盖穿刺部位并使用交叉清理方法清洁。

4. 穿刺,使用穿刺针穿刺颈内静脉,以保证正常血流进入针腔。

5. 第一次排气,即打开上方的三通,让空气排进,冲洗静脉。

6. 导管插入,将导管沿着穿刺针缓慢插入静脉,并在适当时间内停止导管前移。

7. 补液,将注射器与导管相连,并根据医嘱给予患者合适的液体。

8. 保护导管,使用透明敷料和固定带将导管固定。

五、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并发症和处理方法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虽然已经成为常规操作,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穿刺部位感染、动脉穿孔、心律失常等。

在操作中,要特别注意避免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并做好处理和护理工作。

六、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操作要点和技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是需要丰富经验和技巧的操作。

颈内静脉穿刺术详解

颈内静脉穿刺术详解

颈内静脉中段穿刺的三条路径
颈内静脉中段穿刺的三条路径
2、穿刺点定位: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中点,或胸锁乳突肌前缘的中 点,或颈静脉三角的顶端。 3、消毒麻醉:穿刺前应严格消毒防止感染。穿刺点周围旁开10~15 cm范围消毒,铺无菌洞巾。1%利多卡因或1%普鲁卡因,穿刺点局 部浸润麻醉。
颈内静脉中段穿刺的三条路径
颈内静脉穿刺并发症的防治
2、血胸:颈内静脉意外穿刺损伤颈动脉,在多数情况下只要局部 压迫10分钟即可止血。主要问题是要根据针尾回血的情况及时意识 到可能穿破颈动脉。
颈内静脉穿刺并发症的防治
3、气栓:患者在低血容量情况下,穿刺时或穿刺后若穿刺针或导 管意外与大气相通。心脏舒张期导致的负压可将空气吸入心脏。少 量空气,无心内分流不致引起严重并发症;但若有先天性心内分流 (右向左分流)可能引起严重的后果。拔管或发生脱管时空气可经 隧道进入血液,此时应使用湿纱布压迫情况下拔除。
颈内静脉穿刺并发症的防治
6、感染:主要的原因是导管滞留过久容易引起皮肤感染或菌血症。 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将近35%,尽量短期的置放导管,或及时更换 导管对防止感染非常重要。
颈内静脉穿刺并发症的防治
7、颈动脉损伤:主要是颈总动脉损伤,发生率1.9%~4.0%,和学习曲 线相关。主要是发现穿刺针回血的速度和颜色不一样时应该及时意 识到动脉意外穿刺,拔除针,甚至导管压迫5~10 min即可防止血肿 的形成。
颈静脉解剖
internal carotid artery——颈内动脉 internal jugular vein——颈内静脉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胸锁 乳突肌肌肉 brachiocephalic vein——头臂静脉 subclavian vein——锁骨下静脉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进针过程中边进边回抽。有突破感后如见暗红色回血,说明针尖已进入静脉内。
助手视角
术者视角
大家可以参看一下下图右侧颈内静脉解剖变异度,在颈动脉右上方的比例为82%。
其实最佳的确定方法是在找到颈三角位置后,用超声来确定。非常的安全和准确,直观, 会极大的增加术者的穿刺信心和成功率。
超声探头的定位标志指向甲状腺,这样比邻关系显示会更加明了,皮肤穿刺点的位置,也可以在B超显示下,用棉签的 尾端来进行点压确定,同时观察颈内静脉受压以及按压的角度。初学者可以根据棉签的尾端对皮肤的压迹,赶紧用记号
二、右颈内静脉解剖
以乳突尖和下颌角连线中点至右胸锁关节的连线作为颈内静脉的体表投影。
选择右颈内静脉穿刺原因:
1、右颈内静脉解剖位置较固定,体表解剖标志较为明显,包括胸骨上凹、锁骨、 胸锁乳突肌以及在多数病人可以触摸到的颈动脉搏动。
2、右颈内静脉进入上腔静脉的行程短而直,也便于行右心腔内的置管术,无穿 破胸导管致胸导管淋巴液漏的危险。

穿刺时注意:
(1)穿刺角度和深度:
建议穿刺角度为45°,如图,穿刺进针深度为等腰直 角三角形的斜边,颈内静脉的深度为直角边,根据初 中数学知识,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比例1:1:1.414, 正常人体颈内静脉的深度约为1-2cm,可以推算出进 针深度约为1.5-3cm,进针深度一般1.5~3cm,肥胖 者2~4cm。
3、血胸:颈内静脉穿刺尤其易损伤动脉,只要及时退针局部压迫3~5分钟可 止血。若同时穿破胸膜势必会引起血胸。应提示外科医生及时打开胸膜探 查,必要时从胸腔内缝合止血。改换穿刺点或经锁骨上路穿刺锁骨下静脉。
4、液胸:在送管时将穿透静脉而送入胸腔内,此时液体都输入胸腔内。此路 输液通畅但抽不出回血。
4、空气栓塞:穿刺前未使病人头低位,如病人处于低血容量状态,当穿 中静脉后一旦撤掉注射器与大气相通,由于心脏的舒张而将空气吸入心 脏。穿刺时应注意避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内静脉穿刺术
【颈内静脉穿刺术】
精品学习网搜集了颈内静脉穿刺术的图片详解,仅供参考。

颈内静脉穿刺术图(一)
解剖:
颈内静脉位于颈动脉的外侧,且稍靠前;行至甲状软骨水平,颈内静脉正好在胸锁乳突肌后面。

若将锁骨作为底边、胸锁乳突肌胸骨端的外侧缘和锁骨缘的内侧缘,共同围成一个三角形,颈内静脉到达此三角形顶部时位置转浅,向下至锁骨后方,汇入锁骨下静脉。

在其汇入锁骨下静脉之前,颈内静脉在三角形内,由稍靠外渐移向靠内(亦即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内侧缘,向三角形中间靠拢)。


时,颈总动脉伴气管而行,位置偏向深部;臂丛神经下行到这里,与锁骨下静脉之间,为前斜角肌所分隔;而膈神经又在前斜角肌的前侧。

穿刺入路: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有3种入路:中路、后路及前路。

1)前路:将左手示指和中指放在胸锁乳突肌中点、颈总动脉外侧,右手持针,针尖指向同侧乳头,针轴与冠状面呈30°~40°角,常于胸锁乳突肌的中点前缘入颈内静脉。

2)中路: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锁骨头与锁骨上缘构成颈动脉三角,在此三角形顶点穿刺(图6-78)。

针轴与皮肤呈30°角,针尖指向同侧乳头(也可指向骶尾),一般刺入2~3cm即入颈内静脉。

3)后路:在胸锁乳突肌外侧缘的中下1/3交点,约锁骨上5cm处进针,针轴一般保持水平位,针尖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深部指向胸骨上切迹。

一般选择中路:不易误入颈动脉,也不易伤及胸膜腔。

方法简便、可靠。

多选择右侧颈内静脉:①距上腔静脉较近。

②避免误伤胸导管。

③右侧胸膜顶稍低于左侧。

④右侧颈内静脉较直;而左侧较迂曲。

操作步骤:
1、病人仰卧、去枕。

肩下垫薄枕。

头尽量转向对侧。

操作者站在病人头前。

2、头低位,15°~30°,使颈内静脉充盈,以便穿刺成功,且可避免并发气栓。

3、消毒铺单后,找到胸锁乳突肌的锁骨端内侧缘及胸骨端外缘,用作定出穿刺点的界标。

再触颈总动脉搏动点,一般采用“3”指法,即用稍稍分开的左手第二、三、四指,触摸到颈总动脉搏动点,在搏动点的外侧缘画点,连成一线,即相当于颈内静脉的走向。

4、在搏动的外侧进针,先用6号针接5ml注射器穿刺,穿刺方向朝向同侧乳头方向,成扇形从外向内扫描。

边回吸注射器边进针,可见到回血(一般进针深度2-3cm左右)。

如针已深入3~5cm,仍未见到回血,可带负压边回退,如仍然无回血,须将针回拔至皮下,改变穿刺方向。

5、试穿成功后,沿相同穿刺点和穿刺方向用穿刺针穿刺,当回抽到静脉血时,表明针尖位于颈内静脉,然后减小穿刺针与额平面角度。

当回抽血十分通畅时,固定针头不动。

插入导引钢丝,注意插导引钢丝时不能有阻力。

有阻力要重新调整位置,无阻力则插入导引钢丝过针头约5cm,退出穿刺针。

6、将导管套在导引钢丝外面,钢丝必须伸出导管尾部,
用左手拿住,右手将导管与钢丝一起部分插入。

待导管进颈内静脉后,边插导管边退出钢丝。

一般成人从穿刺点到上腔静脉右心房开口处约10cm左右。

颈内静毗邻解剖:
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1.气胸无论是颈内静脉或是锁骨下静脉穿刺时有穿破胸膜和肺尖的可能,其原因主要是穿刺时针干的角度和针尖的方向不当所致。

如用锁骨下进路时,针干
与皮肤角度太大使针尖离开锁骨下缘,很易穿破胸膜和肺。

又如作颈内静脉穿刺时,为避开颈总动脉而针尖指向过于偏外,往往会穿破胸膜顶和肺尖。

如果仅为一针眼产生少量气胸不需特殊处理,可自行吸收。

如果针尖在深部改变方向使破口扩大再加上正压机械通气,气胸会急剧加重甚至形成张力性气胸,这时应提醒外科医生在劈开胸骨后打开胸膜,并处理肺部破口。

2.血胸在行锁骨下进路穿刺时,如果进针过深易误伤锁骨下动脉,这时应立即撤针并从锁骨上压迫止血,若同时穿破胸膜势必会引起血胸。

应提示外科医生及时打开胸膜探查,必要时从胸腔内缝合止血。

颈内静脉穿刺尤其易损伤动脉,只要及时退针局部压迫3~5分钟可止血。

改换穿刺点或经锁骨上路穿刺锁骨下静脉。

3.液胸无论是颈内静脉还是锁骨下静脉穿刺时,在送管时将穿透静脉而送入胸腔内,此时液体都输入胸腔内。

其表现有以下几点:
⑴ 从此路给药(麻醉药,肌松药等)均无效。

⑵ 测量中心静脉压时出现负压(体外循环前不应出现负压)。

⑶ 此路输液通畅但抽不出回血。

若出现上述现象应确诊导管在胸腔内,不应再使用此通路,应另行穿刺置管。

原导管不宜当时拔出,应开胸后在外科医生监视下拔除原导管,必要时从胸腔内缝合止血。

4.空气栓塞穿刺前未使病人头低位,如病人处于低血容量状态,当穿中静脉后一旦撤掉注射器与大气相通,由于心脏的舒张而将空气吸入心脏。

对后天性心脏病(无心内分流)的病人进入少量空气不致引起严重后果,但对有心内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病人(尤其是右向左分流的紫绀病人)可能引起严重后果。

穿刺时应注意避免。

5.折管由于导管质量差,术后病人躁动或作颈内静脉置管时术后颈部活动频繁而造成,并多由导管根部折断。

预防方法:⑴ 劣质导管一律不用,尤其是颈内静脉置管。

⑵ 锁骨下静脉置管并妥善固定,针体应在皮外保持2~3cm并用胶布加固。

6.心肌穿孔由于导管太硬且送管太深直至右房,由于心脏的收缩而穿破心房壁(也有穿破右室壁的报道),在心脏直视手术切开心包即能发现,给予适当处理即可。

但在非心脏手术或是抢救危重病人时常常引起心包填塞,如不能及时发现作出正确诊断,后果十分严重,死亡率很高。

预防方法:不用劣质导管,送管不宜过深,一般送入8~10cm。

7.感染引起感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⑴导管消毒不彻底,
⑵穿刺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格
⑶术后护理不当
⑷导管留置过久。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留置时间越短越好,若病情需要最长7~10天应该拔除或重新穿刺置管。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