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历任行长简介---全国金融办联席会议中心

合集下载

易纲

易纲

英文文章著作
易纲在英文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20多篇。其中有 11篇被世界权威索引 《经济学文献期刊》编入其期 刊和电子索引。其中英文专著有:《中国的货币,银行和金融市场》(1994,Westview Press,美国),已被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多次引用。《中国经济改革:回顾与反思》(1991,JAI Press,美国) 也被学术界和政策研究界的学者多次引用。主要学术论文有:“改革期间中国的货币化过程”(中国经济评论, 美国,1991春季号),“中国的货币供给机制”(亚洲经济期刊,美国,1992秋季号),“中国的货币需求” (见计划经济,北荷兰,1993年第一期)等被世界各地研究中国经济的学者多次反复引用。
主要英文著作和论文:
1. Articles:
1.1 Judge, G., G. Yi, T. Yancey, and T. Terasvirta (1987), "The Extended Stein Procedure (ESP) for Simultaneous Model Selection and Parameter Estimation,"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35, pp. 375-391.
1.2 Terasvirta, T., G. Yi, G.
获得荣誉
2018年12月,入选“中国改革开放海归40年40人”榜单。
感谢观看
易纲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 主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
中国金融学会理事会会长
01 人物履历
03 人物成就
目录
02 担任职务 04 获得荣誉
易纲,男,汉族,1958年生于北京,中共党员,经济学博士,教授。先后在北京大学经济系、美国哈姆林大 学工商管理专业、伊利诺大学经济学专业学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中国人民银行历任行长

中国人民银行历任行长

李葆华(1909—2005),男,汉族,曾用名赵
升阳、赵振声,化名杨震;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卓越领 导人李大钊之子;1909年10月2日生于河北省乐亭县 大黑坨村,1925年冬参加革命工作;新中国成立后, 李葆华同志担任过水利部和水利电力部党组书记、副 部长、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兼党委书记等重要职务;李 葆华同志是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十、十 一届中央委员;十二、十三大均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 会委员;中共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特邀代表;是 第二、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1978年1月15日至1982年4月15日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党组书记(1978 年1月起),李葆华同志在担任人民银行行长期间规划金融业发展蓝图,有计 划、有步骤地推进金融业的恢复和改革工作;在他的推动下,确立和推进了 专业银行从人民银行分理出来的改革,成立了国家外汇管管理总局,相继恢 复或成立了一批保险业、信托业金融机构,我国恢复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的合法地位,人民银行开始代表国家参与国际金融 事务,与国际金融界的交往日益增多。
陈希愈1911-2000,山西霍州贾孟村(原霍
县贾孟村)人。1935年参加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次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人民银行中南区行行长, 中共中央中南局财贸委员会副主任,财政部副部长兼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顾问。是 中共八大、十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 全国政协委员。 1973年5月13日,时年62岁的陈希愈被中共中央、 国务院任命为财政部副部长兼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1973年,中国人民银行积极开展了筹措外汇和利 用外资的工作,一年中筹措到10亿美元。除此之外, 受命于危难之际的陈希愈也对文革以来延缓的各项工 作进行了补救,这对于恢复工农业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1978年1月1日,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分开办公。半个月后的1月 15日,中共中央任命李葆华为中国人民银行党组书记、行长,陈希愈为中国 人民银行党组副书记、副行长。

中央银行的体制全解

中央银行的体制全解
第三章 中央银行的体制
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更规范地说,是 为了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制约。
——诺斯
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

外部组织形式 资本结构
容 内部组织结构(权力分配、部门设置
、分支机构)
了解中央银行的主要类型与组织结构,
目 把握中央银行机构设置的一般原则,重

点探索我国中央银行机构设置中的主要 问题及其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与对策。

制 度
中 央 银

发行银行:汇丰银行(票据清算)、渣打
银行、中国银行。
发行制度:美元汇兑本位制(货币局制度) 金融监管:1993年设立香港金融管理局。 政府资金管理(国库):由财政司司长书
面授权民间银行办理。
若干个国家联合组建一家中央银行, 在成员范围内行使全部或中央银行 职能。
没有建立中央银行的数个国家组建一 家联合中央银行。(西非货币 联盟、中非货币联盟和东加勒 比海货币区)
按行政区划设置分支机构
特征: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主机设置分行或
历史传统和业务量。
主要特点:体现中央银行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部
门与一般行政机构的不同;有利于政策的贯彻和集 中统一,少受地方政府的干扰;有利于市场经济的 原则;设置主动权掌握在中央银行。
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分支机构
Copyright©2003 Southwestern/Thomson Learning
特 征
理事会是货币政策、业务方针和规章 制度的制定者和实施及监督者。
典 型
美联储和英格兰银行、菲律宾中央银 行、马来西亚中央银行等。
优 点
决策层次少、权力集中,有利于政策间 的衔接和一致,便于迅速决策和操作。

中国人民银行历史沿革与职能

中国人民银行历史沿革与职能

中国人民银行从成立到2008年的60年中,在履行中央银行职责、发挥中央银行宏观调控职能、维护金融稳定、构建和完善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体系、改进和提高金融服务、代表国家参与国际金融事务与国际金融合作、支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历史沿革]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是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的宏观调控部门。

成立于1948年12月1日,由原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而成,以华北银行为总行,地点设在河北省石家庄市。

1983年9月,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不再兼办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

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至此,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以法律形式被确定下来。

中国人民银行相对于国务院其他部委和地方政府具有明显的独立性。

财政不得向中国人民银行透支;中国人民银行不得直接认购政府债券。

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是总行派出机构,它执行全国统一的货币政策,依法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管,其职责的履行不受地方政府干预。

199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对中国人民银行管理体制实行改革,撤销32个省级分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置9家分行(包括20个金融监管办事处),2个营业管理部,333个中心支行,1660个县(市)支行。

9家分行是:天津分行(管辖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沈阳分行(管辖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分行(管辖上海、浙江、福建);南京分行(管辖江苏、安徽);济南分行(管辖山东、河南);武汉分行(管辖江西、湖北、湖南);广州分行(管辖广东、广西、海南);成都分行(管辖四川、贵州、云南、西藏);西安分行(管辖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撤销北京分行和重庆分行,由总行营业管理部履行所在地中央银行职责。

[主要职能]调整后,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职责有十四项:(一)起草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完善有关金融机构运行规则;发布与履行职责有关的命令和规章。

回首央行金融改革十年

回首央行金融改革十年

回首央行金融改革十年作者:王松奇来源:《中国报道》2013年第04期从2002年12月首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至2013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再获连任,周小川主政中国央行已过十个年头。

中国央行与美联储不同,它在货币决策方面并不具备充分的独立性。

在中国,国务院总理以及主管金融的副总理在金融改革决策方面有更大的权力。

但是,在通常情况下,中国的行业专家主要在各个部委。

因此,部委是真正出政策动议的地方。

一项牵涉广泛的政策通常要由相关部委进行所谓的“部际会签”,只有相关各个部委都签字同意才有可能由国务院下令颁行。

所以,在这样的行政格局下,央行行长的决策主动性会更多地表现在他能够不断提出新思路、组织政策设计研究及对国务院领导和相关部委的说服和行动推动上。

从中国的行政体制上说,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由“一行三会”(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保监会)负责。

在“一行三会”中,唯央行行长可算作“内阁阁员”。

不得不提的成绩周小川主政央行十年间,货币政策无论在决策和执行方式上都出现了新变化。

在2007年至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央行配合中央决策及时将多年前一直强调的稳健货币政策改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使中国银行体系在较松动的政策背景下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在2010年经济企稳后,货币政策又适时恢复为稳健状态。

在货币政策操作实践上,央行在货币供给控制、流动性对冲、货币政策调节方向转换和调节力度的时机把握上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央行通过对销政策,成功遏制了资本流入加剧国内流动性过剩,进而加剧国内通货膨胀的风险。

其次,在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方面,央行的成绩也是可圈可点。

2005年7月,央行宣布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放弃单一盯住美元而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的管理浮动汇率制。

尽管在2008年下半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人民币汇率重新盯住美元,但从2010年6月起,央行又宣布重新启动汇改。

自2005年7月至今,无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还是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升值幅度均超过30%,人民币日均允许波动区间已从5‰变为10‰。

光辉的历程——纪念中国人民银行建行40周年

光辉的历程——纪念中国人民银行建行40周年

,
国 务 院发 出


关于
中 国 银 行 而 重 新 建成

1953年
国 务 院指 定 该

整 顿和 加 强 银 行 工 作 的 几 项 规 定
1 9 7 7年
行为 国 家 特 许 经营 外 汇 业务 的 专 业 银 行 成立
,
n 月28 日
,
国 务 院 重 新 颁布

0 月 中国 人 民 建 设 银 行 一 一 1 9 5 4 年 1 至 1 9 7 0 年 6 月 并入 中 国 人民 银 行
浙江 省金融界 开展多种 活动 隆重 纪 念中国 人 民银行 建行 4 0 周年
( 本 刊讯 )
在 中 国 人 民 银 行建 行 4 0 周 年 纪 念 日到来 之 际
:
, ,
,
浙 江 省金融 界举行 了
,
隆重 而 节 俭 的 纪 念 活 动
曲折的 4 0 年 历程
,
中 国 人 民 银行 浙 江 省分行 举办 了 大型报 告会 省人 民银 行行 长陈 国 强 作 了 报告
, ,
省 级 和 杭州 市 金
,
融 界代 表 近二千 人 隆 重 集会
回 顾 了 人 民银 行光辉 而
展 望 了 金 融 事 业 的 光 明未 来
,
1


关 于 实 行 现 金 管 理 的 决定 》
1 9 8 1年 1 月
,
1972
9 日 2
,
国务院 发 出

关于

.
切 实加 强 信贷 管 理
,
严 格 控 制 货 币发 行 的 八

关 于 信贷 资 金 管 理 试 行 办 法

历届央行长功绩

历届央行长功绩

南汉宸(1949年10月-1954年10月担任人民银行行长,任期5年,从1953年开始建立了集中统一的综合信贷计划管理体制)主要功绩:1、建立新中国国家银行体系把各根据地银行都统一为人民银行,六大区成立区行,各省市成立分行,地区设支行。

另外还建立了各种专业银行,如农民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加上农村信用合作社,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2、接收国民党官僚资本的金融事业在军管会领导下接收国民党的各个省银行,对民族资本家的银行、钱庄则采用接管并加以改造的办法。

3、保持原中国银行的编制和名称,先行改造。

曹菊如(1954年11月-1964年10月,任期10年)主要功绩:1、巩固国家银行建设、完善银行体系在其任期10年正式中国人民银行初步发展阶段,和新银行体系探索完善阶段。

稳定的一行体系新中国建设初期具有重大意义。

2、成功兑换人民币、稳定物价1955年3月,央行的第二任行长曹菊如主持新人民币的发行工作,决定1万元旧人民币兑换1元新人民币,得到全国人民踊跃参与兑换,至此,建国初起物价飞涨的现象才得以解决。

胡立教(1964年10月-1973年5月,任期9年,9年终有7年处在“文革”时期)1964年10月至“文化大革命”初期任中国人民银行代行长、党组代书记。

1965年6月起任国务院财贸党委委员。

1966年至1973年“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

主要业绩:稳定文革时期混乱的金融秩序,保护银行资本。

陈希愈(1973年5月-1978年1月,任期五年)主要功绩:1、补救文革以来延缓的各项工作。

稳定银行体系,对此后回复工农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2、打开利用外资的突破口。

1973年,中国人民银行积极开展了筹措外汇和利用外资的工作,一年中筹措到10亿美元。

3、提出改革银行信贷管理体制因坚持的原则。

1976年10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在沈阳召开全国银行工作碰头会,提出在研究改革银行信贷管理体制时必须坚持三项原则:一是货币发行权集中于中央;二是全国要统一计划、综合平衡;三是要坚持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分口管理。

易纲:成方街32 号新主人的原则与坚守

易纲:成方街32 号新主人的原则与坚守

易纲:成方街32 号新主人的原则与坚守作者:暂无来源:《金融理财》 2018年第4期谁将接棒周小川,成为央行的第12 任行长?这一谜底终于在3 月19 日上午正式揭晓。

3 月19 日,经表决通过,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七次全体会议决定易纲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易纲于1997 年加入央行,2007 年升任央行副行长,2016 年兼任人民银行党委副书记,如今算来已有21 年之久。

作为央行系统内第一个海归官员,易纲过去近十年陪同周小川多次亮相国际舞台,在IMF与世行年会、G20 央行行长与财长会议等场合都能看见他的身影。

熟悉易纲的人都知道,现年60 岁的他与周小川一样,不仅是一位技术派学者型官员,更是一位坚定的改革派,并兼具国际视野。

在正式接棒前,易纲已经负责央行各项工作,主管货币政策、国际业务。

在此之前,易纲以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的身份配合周小川,几乎参与了过去十余年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事件: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到推进并收官利率市场化,再到力促人民币成功加入SDR 货币篮子。

稳步推动汇率市场化改革、审慎推进外汇储备投资多元化等等,易纲的改革思想不仅局限在理论上,他更是一位实干家。

学者型官员的典型代表生于1958 年的易纲,毕业于北京第162 中学,他是1977 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

能够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是他没有想到的事情,这也是他人生之中的重大转折点。

在大学里第三年,易纲被派往美国留学,1980年至1986 年,他分别在美国哈姆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伊利诺大学经济学专业学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即便身在海外,但是易纲一直研究的是中国的经济问题,包括运用1953 年-1988 年的数据研究中国的通货膨胀和价格波动的关系,并撰写了多篇文章研究中国的货币需求问题。

他一直希望博士毕业后,能够回国。

但当时的北大校长张龙翔希望易纲能够先在美国任教,只有那样才能了解美国的大学和教育。

于是易纲申请了印第安纳大学的助理教授职位,于1992 年获得了美国的终身教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民银行历任行长简介---全国金融办联席会议中心南汉宸(1949.10——1954.10)南汉宸:(1895-1967),山西洪洞人。

1911年入太原师范学校。

辛亥革命期间,参加太原起义。

1913年被选为山西征蒙军的队长。

1914年考入北平政法学校,不久回乡,当过两年的小学教员。

1918年参加倒阎(锡山)活动,遭阎通缉,逃亡在外。

1920年后经营过煤炭、纺纱、轧棉等实业。

1923年到天津,从事反对北洋军阀的活动。

1924年入冯玉祥部,任国民第三军军需官、参议,次年任干部训练处处长。

1926年冯玉祥五原誓师后组织国民联军,他任第三军政治部主任。

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后长期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和统战工作,曾利用他在国民党地方政府中的合法地位,多次帮助、营救和掩护过党的一些同志。

1927年他在冯玉祥属下任河南省政府秘书主任兼第一科科长。

同年冬受党的派遣赴皖北组织特委,搞武装暴动。

1928年春暴动失败后回河南,到鹿钟麟部,曾被委为信阳县县长。

1929年调回省政府任秘书主任。

1930年代理省民政厅厅长,后随杨虎城部入陕,任陕西省政府秘书长。

1932年遭南京政府通缉逃亡日本,第二年回国。

1933年曾为孙殿英部的高等顾问。

1934年到天津,和吉鸿昌等组织反法西斯大同盟,不久调往上海,从事党的秘密工作。

1935年秋再至天津,与王世英等继续从事党的统战工作。

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到西安做团结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的工作。

1937年秋随八路军到山西,任第二战区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组织部长。

为组织山西人民抗日武装、壮大山西新军,推动山西的抗日救亡运动,做出了贡献。

1939年第二战区战地总动员委员会被阎锡山解散后,回到延安。

1940年春到晋西北帮助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同年秋返延安,任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副部长。

1941年调任陕甘宁边区政府财政厅长兼参议会秘书长。

为整理边区的财政、克服面临的经济困难,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发展边区的生产和保障边区人民的生活,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1945年冬到张家口任晋察冀边区政府财政处长。

1948年任华北财经办事处副主任兼华北银行总经理。

从1949年至1954年一直担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是中国人民金融事业的创建人之一。

1950年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任副主任委员。

1953年任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主席,后又任党组书记。

1954年起连续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受到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诬陷和迫害,1967年1月逝世。

1979年得到平反昭雪。

曹菊如(1954.11——1964.10)曹菊如:(1901~1981),福建省龙岩市红坊镇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生于清贫店员之家,青年时期在龙岩、江西等地当店员,与邓子恢关系亲密,经常互相借阅革命书刊,后来是《岩声》报的积极撰稿人之一。

1923年去南洋印度尼西亚谋生,在当地参加“反帝大同盟”。

1930年,经济萧条遍及全球,南洋各地工商界陷入困境,菊如回国返乡,投身革命洪流,加入中国共产党。

9月,闽西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他被推举为闽西工农银行委员。

会后,他在闽西苏维埃政府领导下,大力发动县、区、乡各级苏维埃政府,闽西红军各部队,工、青、妇各群众团体,广大商家,认购银行股票,筹集到20万元资金,随即印制钞票。

11月,闽西工农银行正式开业(为后来中央苏区的最早的工农银行)他担任银行会计科长,负责收支记账业务。

开始时,全行人员缺乏现代金融业务知识,只好建立中式账簿,用传统方法记账和做收付款单据,后来从土豪家中缴获《银行簿记讲义》,毛泽民又送来在广东买到的《银行簿记实践》,菊如经过认真钻研,掌握了现代银行记账和管理的知识,于是,改用现代账簿记账做单据。

同时,向社会上收购金银首饰,禁止劣质银币侵入苏区流通,又向贸易部门、粮食部门、生产单位和商家,发放低息贷款,扶持他们开展对苏区外部的贸易,沟通物资交流,稳定粮食价格,发展苏区内的土纸、铸铁等生产,为繁荣闽西苏区经济,安定人民生活做了许多工作。

1932年,他到瑞金协助毛泽民筹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后来又协助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财政部长邓子恢,在全中央苏区内全面推行机关企业财政会计制度,建立金库制度,举办财政金融人员训练班,并亲自登台讲课,认真培养财经人才。

抗日战争期间,菊如担任陕甘宁边区银行行长,他一手抓发行边区纸币,一后抓促进贸易,使边区虽长期处于日伪和国民党军队的围困中而财政金融不致枯竭。

1945年4月,他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解放战争中,他担任东北银行总经理,东北财经委员会秘书长。

在中共中央东北局领导下,他宏筹细划,使东北解放区的财政经济得到较快恢复和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菊如先后担任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行长、党组书记。

建国之初,国家财政经济极其困难,他认真贯彻执行政务院《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通过银行监督,节约政府开支,抑制通货膨胀,稳定金融物价。

1955年3月,他主持了新人民币的发行工作,全国人民踊跃地以1万元旧人民币兑换1元新人民币。

新币发行之后,全国物价进一步稳定,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金融体系日益巩固和发展。

次年9月,他在北京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以后又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1981年1月,病逝于北京。

胡立教(代,1964.10——文革初期)胡立教:(1914- ),江西吉安人,1930年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曾任中央军委第2局室主任科长、副局长。

参加长征。

1938年调到新四军工作,任军部参谋处第3科科长,新四军后方政治部副主任,新四军司令部调研室主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司令部情报处处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华中局调研室主任,华东军区司令部情报处处长,中共中央华东局社会部副部长,华东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人事部部长,中共中央华东局组织部副部长、部长,国家财政部副部长兼财政学院院长,中共牡丹江地委第1书记,中国人民银行代理行长、党组书记,中共河南省委副书记、第2书记,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中共上海市委第2书记,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土任。

是中共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

陈希愈(1973.05——1978.01)陈希愈:(1911--2000),山西霍州(今霍县)人。

1935年参加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

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体育系。

曾任冀南银行副行长、八路军野战卫生部副部长、中州农民银行总经理。

建国后,历任中国人民银行中南区行行长,中共中央中南局财贸委员会副主任,财政部副部长兼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顾问。

是中共八大、十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李葆华(1978.05——1982.05)李葆华:(1909-2005),又名赵振声,化名扬震。

1909年10月2日生于河北乐亭县大黑坨村。

1921年入北京孔德学校学习。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

1927年4月其父李大钊被杀害后他到日本,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

1931年在日本东京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东京特别支部书记。

九一八事变后回国到上海,参加上海留日学生会、民众反日救国会、反帝大同盟等进步组织开展的反日爱国斗争。

后到北平等地从事党的秘密工作,曾任中共北平门头沟区支部书记,中共冀东特委宣传部部长、特委书记。

1935年4月起任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部长,河北省委驻冀东地区代表,中共北平市委书记。

1937年春任中共山西省工委组织部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晋察冀省委书记、晋察冀区党委组织部部长。

参加了创建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1940年到延安,曾参加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资格审查工作。

1942年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曾任中央党校第三支部书记。

1944年春回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任中共晋察冀中央分局组织部部长兼分局党校校长。

1945年6月被选为中共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中共晋察冀中央局组织部部长。

1948年起任北岳区党委书记兼北岳军区政委和晋察冀军区第一纵队政委,中共中央华北局党校副校长。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任中共北平市委第二副书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政务院水利部党组书记、副部长。

1956年9月被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

1958年起任水利电力部党组书记,副部长。

1961年任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三书记,后兼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安徽省政协主席,南京军区政委兼安徽省军区第一政委。

1973年起任中共贵州省委第二书记。

1978年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党组书记。

是中共第十、十一届中央委员。

1982年9月、1987年11月均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是第二、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委。

2005年2月19日18时5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吕培俭(1982.05——1985.03)吕培俭:江苏洪泽人。

1944年参加新四军。

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华中军区、华东军区供给部会计。

建国后,历任财政部处长、办公厅副主任、工交财务司副司长、副部长,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中国人民银行理事会理事长,审计署审计长。

是中共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

陈慕华(女,1985.03——1988.04)陈慕华(女):(1921.6- ),女。

浙江青田人。

高中文化。

中学毕业后,曾在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工作。

1938年到延安参加革命,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1945年先在延安抗大学习,后任抗大三分校训练部军事佐理员,延安留守兵团警备五团参谋、司令部教育科参谋、兵团军事研究室研究员,延安联防司令部后勤部家属招待所指导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后勤部经济建设处秘书。

1942年整风运动时曾遭不公正待遇。

1945年-1950年任热河军区司令部一科参谋,东北铁路总局机关政治协理员,穆棱煤矿工会特派员,东北铁路保育院院长,中长铁路中央医院副院长。

1950年-1971年任东北铁路政治部宣传组(处)组长,铁道部政治部宣传部宣传组(处)副组长,国家计委交通局副处长、处长,对外经济联络总局成套设备局副局长,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三局副局长。

“文革”中被打成“走资派”,并株连到其在黑龙江工作的弟弟惨遭迫害致死。

1971年-1988年任对外经济联络部副部长、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部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主委,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对外经济贸易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务委员,中共中央经济领导小组成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党组书记、中国银行董事会名誉董事长,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会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