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水环境问题诊断和识别

合集下载

六塘河泗阳段水环境状况探讨

六塘河泗阳段水环境状况探讨

ECOLOGY区域治理六塘河泗阳段水环境状况探讨宿迁市泗阳环境监测站 朱长江六塘河泗阳段属于总六塘河的一部分,总六塘河西起骆马湖,东接淮沭河,向东经连云港入海[1],总长35km,是泗阳县城北部几个乡镇的灌溉、排涝重要河流,也是泗阳城区生活污水的主要污水受纳河流。

也是下游部分县市的饮用水源地,六塘河泗阳段水环境质量对区域水环境质量影响深远。

泗阳县政府高度重视区域水环境治理工作,近年来实施了河道生态清淤、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建设、畜禽废弃物处理、秸秆综合利用、垃圾收运体系建设等工程,取得一定成效。

但总体看,六塘河泗阳段流域水质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善。

一、六塘河泗阳段现状分析(一)水文水质现状根据有关资料,六塘河泗阳段葛庄、石渡水质监测点断面的水质类别为Ⅲ~劣Ⅴ类,超标的水质因子主要为COD、TP。

TP的超标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部分藻类大面积繁殖,降低了水体的透明度,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导致沉水植物逐渐消亡,减少水体大型脊椎动物的生活繁殖场所,使鱼类减少[2]。

(二)河流资源状况六塘河沿岸资源的不规范和过度开发,严重破坏了六塘河的生态,养殖专业户的无序发展,影响河流水质,水环境承载力度过大,已超出河道环境的承载能力,污染较重,同时由于河堤内种植情况长期存在,使河道浅滩湿地资源逐渐消失,生态退化。

(三)植被情况上述区域内河道岸边普遍植被面积小,种群结构单一,被带狭窄,部分河段由于缺少维护,植被损毁严重,杂草丛生,与周边景观形成巨大反差,既影响河道生境质量,也大大降低水环境品位。

二、主要水环境问题的诊断和识别(一)工业污染仍未得到全面有效控制由于产业结构、监管能力、污水处理能力和管网覆盖范围等一系列问题,目前六塘河沿线工业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工业废水偷排北门大沟、泗塘河和葛东河等支流河道,最后流入六塘河主河道。

1.工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不尽合理六塘河泗阳段沿线工业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难以进行有效的环境管理和污染控制。

水环境治理项目风险识别

水环境治理项目风险识别

水环境治理项目风险识别声明:本文内容信息来源于公开渠道,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一、外部风险识别外部风险识别是指对水环境治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外部风险进行认知和评估的过程。

通过对外部环境的全面分析和评估,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制定治理策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从而提高水环境治理的效果和可持续性。

外部风险主要包括政策风险、自然风险、社会风险和市场风险等方面。

(一)政策风险1、政策法规的变化:政策法规的变化可能导致水环境治理目标、标准和方法的调整,从而影响治理项目的实施和效果。

对政策法规的变化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调整治理策略,可以有效应对政策风险。

2、政府投资政策的变化:政府在水环境治理方面的投资政策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到项目的资金来源和投资回报率。

及时了解政府投资政策的变化,可以帮助项目方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决策。

3、政府管理部门的能力和作风:政府管理部门的能力和作风直接关系到水环境治理的效果。

对政府管理部门的能力和作风进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降低治理过程中的政策风险。

(二)自然风险1、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可能导致降雨量和水位的变化,从而对水环境治理产生影响。

通过对气候变化的分析和预测,可以合理规划和设计治理方案,提高抗洪能力和适应能力。

2、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如洪水、干旱、地震等可能对水环境治理造成严重影响。

对潜在自然灾害的风险进行评估,可以采取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保障治理项目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3、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可能导致水生态系统的破坏和水污染的加剧。

通过对生物多样性的监测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生态问题,提高水环境治理的效果。

(三)社会风险1、公众参与和舆情管理:公众参与和舆情管理是水环境治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对公众的需求和意见进行及时收集和分析,可以提高治理项目的合理性和可接受性,降低社会风险。

水环境检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水环境检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水环境检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云南碧选环境检测有限公司云南省昆明市 650500摘要:近年来,由于水污染问题的持续加剧,我国的国民健康受到极大的威胁,并且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保护水资源已成为当前政府的首要任务。

而水环境检测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它不仅可以有效地收集、整理、分析水质数据,还可以准确地评估水污染的程度,从而有效地防止和控制水污染,从而有效地维护我们的生态系统。

通过制定具体的水资源管控政策,加强水污染控制,实现全方位、有效的水环境管控。

关键词:水环境监测;存在问题;对策引言水环境检测是当前我国环境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资源,而且还能够有效地减少工业废水的排放,提高废气的排放控制效率,从而为我们的环境建设提供更多的支持。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水环境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成为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水资源和水环境对于我国的发展至关重要,一旦受到污染或破坏,将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也会阻碍工业化的发展。

因此,当前,我国正在加大力度,积极推进水环境建设和水资源保护,其中,水环境检测工作尤为重要,它的有效实施将为今后的水资源保护提供坚实的基础。

1水环境检测存在的问题1.1缺乏健全的管理体系目前,我国的水资源管理工作由多个部门共同负责,其中包括水利、环保、国土检测和城市规划建设部门。

然而,在实施多部门管理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职能交叉和权责划分不清晰的问题,这些部门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复杂,存在着许多交叉和重叠的情况。

由于各地区设立的检测机构职责相近,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了资源的有效利用,降低了水环境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严重影响了水环境监测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1.2缺乏科学的水质检测指标随着工业化的迅猛发展,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急剧增加,水环境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有机物污染的情况也日益突出。

然而,在水质检测指标的确定和选择上,仍然缺乏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缺乏全面的综合分析,仅仅依据已经确定的指标进行例行检测,或者仅仅针对特定地区进行污染检测,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水质的可持续性,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嘉陵江流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识别及建议

嘉陵江流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识别及建议

嘉陵江流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识别及建议
郭丹;蒋进元;李莹杰;谭伟;宋浩洋;李虹
【期刊名称】《环境保护》
【年(卷),期】2022(50)17
【摘要】嘉陵江作为长江上游重要支流之一,是川渝两地千万余人的重要饮用水源。

近年来,嘉陵江干流水环境质量整体稳中趋好,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效果明显,但仍然存在如下问题:小流域面临发展与环境保护双重压力、干流汛期及部分支流水质稳
定达标压力较大、水资源利用率低、水生态系统退化、上游采矿次生环境存在风险、流域水污染防治联动机制不完善等。

针对嘉陵江流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建议推进
小流域水环境治理,完善生态流量保障机制及实施水系连通工程,科学开展生态系统
修复及环境风险源治理,高效推进流域协调治理体制建设,加快构建“三水”统筹治
理的生态监测评价体系,兼顾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探索嘉陵江绿色发展新
模式。

【总页数】4页(P33-36)
【作者】郭丹;蒋进元;李莹杰;谭伟;宋浩洋;李虹
【作者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运管部);四川省绵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技术
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2
【相关文献】
1.青海湖流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与发展对策研究
2.青海湖流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3.嘉陵江上游流域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4.漓江流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研究
5.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汉江上游流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京市玄武湖水环境问题浅析

南京市玄武湖水环境问题浅析

105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DOI:10.16661/ki.1672-3791.2018.32.105南京市玄武湖水环境问题浅析①程涵 金哲(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江苏南京 210013)摘 要:近年来,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水污染治理措施,玄武湖水环境质量得到较大提升,但根据南京市2017年市考断面水环境质量考核结果,玄武湖西北湖及东南湖断面水质仍达不到水功能区的水质要求。

根据近年来玄武湖水质状况,通过污染源现状调查,识别南京市玄武湖水环境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水质提升重点任务,从而持续改善水体水质,提升城市水环境质量。

关键词:南京市 玄武湖 水环境问题中图分类号:X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11(b)-0105-03①作者简介:程涵(1983—),男,汉族,江苏南京人,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污染减排技术和环境管理研究。

要进一步提升改善湖区水环境质量,满足城市居民日益提高的水环境质量要求刻不容缓。

本文以玄武湖水环境问题为着眼点,通过对其进行污染现状调查、水质状况分析,识别水环境问题,提出针对玄武湖水质提升的实施路径及水环境整治重点任务。

1 湖区水质状况根据2003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复的《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2],玄武区仅涉及1个水功能区:玄武湖景观娱乐用水区,考核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达到地表水湖泊Ⅳ类水标准。

玄武湖共设4个湖心点位:东北湖、西北湖、西南湖、东南湖。

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表3中监测指标进行每月一次的监测[3]。

根据2015—2017年监测数据玄武湖东北湖、西北湖、西南湖、东南湖各湖区以及全湖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浓度年均值均可达到Ⅱ类水标准。

而总磷浓度年均值超过Ⅳ类水标准,其中东南湖超标最为严重,西南湖最轻。

总体而言,玄武湖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总磷。

河流、湖泊污染源识别与控制措施

河流、湖泊污染源识别与控制措施

综合治理实践案例
某河流综合治理工程
采用机械清淤、化学沉淀、人工湿地等多种技术对某河流进行综 合治理,有效改善了河流水质。
某湖泊富营养化治理项目
通过控制外源污染、实施生物治理技术等措施,成功降低了某湖泊 的富营养化水平。
某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案例
综合运用物理、化学、生物治理技术,对城市黑臭水体进行治理, 恢复了水体的生态功能。
多元共治模式
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等多方力量将共同参与河流、湖泊污染治理,形成多元共治模式,推动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技术创新方向
新型监测技术
研发高灵敏度、高稳定性的新型监测技术,实现对微量污染物的快 速识别和定量检测,提高污染源识别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智能化控制技术
发展智能化控制技术,如自适应控制、优化控制等,实现对污染源 的精准控制和治理,提高治理效率和效果。
消毒处理
采用氯气、臭氧等消毒剂对水体进行消毒 处理,杀灭水中的病原微生物。
生物治理技术
人工湿地
构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 利用植物、微生物的吸附 、降解作用净化水体。
生物膜法
在载体上培养生物膜,利 用生物膜对污染物的吸附 、降解作用净化水体。
水生植物修复
种植具有净化功能的水生 植物,吸收、降解水体中 的污染物。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国际标准对接
推动国内河流、湖泊污染治理标准与国际标准对接,提高 我国在国际水环境治理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 污染源复杂性: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河流、湖泊污染源日 益复杂多样,对污染源识别和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 技术创新需求:当前河流、湖泊污染治理技术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和不足 ,需要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力度,推动技术升级和更新换代。

水环境调查报告

水环境调查报告

水环境调查报告概述本调查报告旨在分析现有水环境的状况,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保护和改善水资源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调查范围涵盖了城市的河流、湖泊和水库等水域,以及相关的水源和排水系统。

背景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环境污染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水是生命之源,但长期以来,水资源受到了人类活动的严重污染。

为了有效保护水环境、提高水质,我们进行了一次综合性的水环境调查。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以下几个方法和步骤:1.数据收集:收集了城市各地的水质监测数据,包括水样采集点、水质监测指标、监测时间等信息。

2.实地考察:我们对重点水域进行了实地考察,并结合现场情况对水质进行了直观观察和取样分析。

3.数据分析:通过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评估。

4.问题识别:通过数据分析和专家评估,识别出水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影响因素。

5.解决方案: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改善措施。

调查结果根据我们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了以下问题:1.水质污染: 部分水域受到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严重污染。

水中的化学物质、重金属和细菌等超标情况较为普遍。

2.水资源浪费:城市的水资源管理存在许多问题,例如供水管网老化、供水设施破损等,导致了大量的水资源浪费。

3.生态环境破坏:部分湖泊和河流周边的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水生物种类减少、水生态系统失衡。

解决方案为了改善水环境质量,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1.强化污水处理:对城市的污水进行全面处理,包括改善污水处理厂的设施和工艺,加强对工业废水的监管和治理措施。

2.水资源管理:加强供水管网的改善和维护,推广节水设备和用水节约措施,提升城市用水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

3.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河流和湖泊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禁止乱倒垃圾、违规填埋等破坏性行为,推动湖泊和河流的生态恢复工程。

结论本次水环境调查报告对城市的水环境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评估,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水质监测与分析范文

水质监测与分析范文

水质监测与分析范文水质监测与分析是指通过对水体中的各种化学物质、微生物和其他污染物的检测和分析来评估水质的状况。

水质监测与分析是水环境保护和管理的重要手段,能够及时发现水体污染问题并制定相应的保护策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水安全。

水质监测与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

定性分析是通过检测水样中是否存在一些特定物质来判断水质的好坏,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试剂盒检测、光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等。

定量分析是通过测量水样中特定物质的浓度来定量评估水质,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色谱法、质谱法等。

水质监测与分析需要参照一系列的标准和指标来评估水体的状况。

例如,对于饮用水源水,常见的指标包括总大肠菌群、总氮、总磷、溶解氧、浑浊度等;对于工业废水,常见的指标包括氨氮、化学需氧量、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等。

水质监测与分析需要广泛采集水样,并对水样进行合适的处理和保存。

采样时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取样点,避免采样点受外部污染的影响。

采样容器和仪器需要进行适当的清洗和消毒,以防止样品污染。

采样后需要对水样进行适当的处理,例如过滤、酸化、碱化等,以使样品更适合进行分析。

水质监测与分析的结果需要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评估。

结果的解释需要参考相应的水质标准和指标,判断水体是否达到预期的水质要求。

对于不符合水质要求的样品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以减少水体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

总之,水质监测与分析是评估水质状况的关键方法,对保护水环境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水安全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加强水质监测与分析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提高水环境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主要水环境问题诊断和识别1、工业企业污染问题合水县工业生产不发达,重点监控排污企业主要为古象奶业股份有限公司及长庆油田分公司十二采油厂两家,石油开采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等对地下水和土壤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2、农村农业污染问题突出,污染负荷削减任务重根据污染负荷核算结果,农村农业面源污染物COD入河量主要来源于农村畜禽养殖,TN、TP入河量主要来源于农村畜禽养殖和农田化肥流失为主;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物产生量较大,此部分污染负荷的削减任务重,且治污工程的环境效益在短期内难以体现,削减难度较大,成为制约水质改善提高的主要因素。

合水县本次设置的3个断面涉及的人口较多,农村生活污水和生产生活垃圾产生的污染负荷较大,流域范围内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展较少,无污水收集管网,无处理设施,生活污水通过现有渠系进入河道,对河道水质造成污染影响;大部分农村村落垃圾乱扔现象明显,淤积污水沟渠,阻塞污水通道(照片4-1至4-4)。

3、城镇生活污染收集处理系统不健全据调查,合水县除了县城建有1座县级污水处理厂外,其余乡镇生活污水、垃圾收集和处理系统设施尚缺乏,绝大部分乡镇产生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由于得不到有效的收集和处置,其产生污染物随区域渠道水沟进入河道,将加大河道污染负荷;个别在建垃圾填埋场设置垃圾渗沥液收集池等。

4、河流水开发,影响河流水生态环境本达标方案涉及的河流县域范围内共设置水库2座,水库的建设使河道径流的天然属性改变,自然径流分配受到人为干扰,导致河流流态变化,流量流速降低,水体自净能力降低,河流的水生态环境受到影响。

15、监管体系机制不完善,流域综合管理能力仍需加强合水县各河流目前监测监控能力建设还不能满足流域综合管理需求,尚未形成完善的水质水量监测网络体系,导致水环境监管难失去抓手和依据,监管效能无法发挥。

针对沿河工业企业环境监管能力不足,统一的监控、预警、调度平台有待建立。

此外,环境监管体制机制尚不完善健全,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相关政策法规仍不完善。

现有政策体系中缺乏相应的鼓励、扶持开展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的政策和机制,难以促进地方从源头上开展污染减排工作;缺乏应有的补偿政策和机制,难以处理好受益者与资源提供者之间的关系;缺乏相应的责任追究、问责、考核制度,难以有效提高水环境保护与管理水平。

对于跨区域河流污染应采取联合治理机制或生态补偿机制进行解决。

第五章污染排放与水质响应关系建立第一节污染控制分区及控制单元划分1、汇水区及控制单元划分原则根据国务院颁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的“问题导向、突出重点、精准治污”的指导思想,基于《水体达标方案技术指南》(试行)提出的控制单元划分的要求,对达标断面流域开展污染控制区划,为分区分级污染防治方案设计,提出重点突出、针对性强的工程提供技术依据。

污染控制区划将遵照如下原则:①水陆统筹原则;②以乡镇为最小行政单位原则;③完整性与唯一性原则;④与规划功能区划及国家优先控制单元划分衔接原则;2、汇水区及控制单元划分结果根据流域地形地貌特征,污染源分布特征,基于GIS平台和DEM数据提取水文响应单元,通过与乡镇级行政边界的结合,合水县3断面汇水区共划分为12个控制单元,具体划分结果见表5-1。

表5-1 合水县各断面污染控制分区及控制单元划分情况表所属流域控制断面位置断面考核类别控制单元马莲河铁李川大桥出境市考蒿咀铺、老城镇、板桥、太莪、店子、西华池、何家畔、吉岘,及店子坪大桥断面控制单元(马莲河入境)合水川董家沟董家沟入马莲河蒿咀铺、老城镇、板桥马莲河固城河米家川出境国考固城、段家集、肖咀葫芦河葫芦河太白镇出境出境太白镇3第二节 污染物排放与水质响应模型建立1、河流水资源量模拟模型--SWAT 模型(1)SWAT 模型原理SWAT 模拟的水文过程分为水循环的陆面部分(即产流和坡面汇流部分)和水循环的水面部分(即河道汇流部分)。

前者控制着每个子流域内主河道的水、沙、营养物质和化学物质等的输入量;后者决定水、沙等物质从河网向流域出口的输移运动。

整个水分循环系统最重要的基础是水量平衡,其水量平衡表达式如下:01()t t day surf a seep gw i sw sw R Q E w Q ==+----∑ (5-1)式中: swt(mm)是土壤最终含水量, sw0(mm)土壤初始含水量,t 为时间(day),Rday(mm)为第i 天总降水量,Qsurf(mm)是第i 天地表径流总量,Ea (mm)是第i 天蒸散总量,Wseep(mm)第i 天土壤侧流总量,Qgw(mm)第i 天地下径流总量。

(1)地表径流SWAT 模型中采用SCS 曲线数法模拟降水径流,SCS 模型主要可用于计算直接地表径流。

SCS 模型的降雨-径流的表达式如下:a F Q S P I =- (5-2)式中:P 为一次性降雨总量,(mm);Q 为地表径流量,(mm);Ia 为初损,(mm);即产生地表径流之前的降雨损失;F 为后损,(mm),即产生地表径流之后的降雨损失;S 为流域的可能最大滞留量,(mm),是后损F 的上限。

为了更好的计算流域当时的最大可能滞留量S ,SCS 模型引入反映降水前流域特征的无量纲综合参数CN ,它是前期土壤湿度AMC 、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类型等因素的综合。

计算公式如下:25400254S CN =- (5-3)引入CN 值以后,得到的SCS 模型的产流计算公式为:2(0.2)(0.8)day surf day R S Q R S -=+ (5-4)式中,只有当Rday>Ia 时才会产生径流。

流域空间存在差异性,为了反映其差异性,SWAT 模型中引入了SCS 模型的CN 值的土壤水分和坡度校正。

为了反映流域土壤水分对CN 值的影响,SCS 模型根据前期降水量的大小将前期水分条件划分为干旱、正常和湿润三个等级,不同前期土壤水分取不同的CN 值,干旱和湿润的CN 值由下式计算:100CN 2122220(-)100-+exp[2.5330.0636(100)]CN CN CN CN ⨯=--⨯- (5-5)式中:CN1、CN2和CN3分别是干旱、正常和湿润等级的CN 值。

SCS 模型中提供了坡度大约为5%的CN 值,可用下式对CN 进行坡度订正:322e x p 0.0636(100)C N C N C N =⋅⨯- (5-6)3222()[12exp(13.86)]3S CN CN CN SLP CN -=--⨯-⋅+ (5-7)式中:CN2S 为经过坡度订正后的正常土壤水分条件下的CN2值;SLP 为子流域平均坡度,m/m 。

(2)蒸散发量这里所指的蒸散发量即为地表水转化为水蒸气的过程,主要包含5类蒸发,分别是潜在蒸散发、实际蒸散发、层截留蒸散发、植物蒸腾和土壤水分蒸发等。

模型提供了penman-Monteith 、priestley-Taylor 和Hargreaves 等三种方法来计算潜在蒸散发。

(3)土壤水SWAT 模型采用动力贮水的模型计算得到壤中流,模型最终计算壤中流的公式如下:,20.024ly excess sat lat hill SW K slpQ L φ⨯⋅⋅=⨯⋅ (5-8)式中:SWly,excess 为土壤饱和区内可流出的水量,mm ;Ksat 为土壤饱和导水率mm/h ;slp 为流域坡度;Ф为土壤可出流孔隙率;Lhill 为坡长。

(4)地下水SWAT 模型中所用到的计算地下水的表达式为:()(),,1exp 1exp gw i gw i gw rchrg gw Q Q t w t αα-⎡⎤=⋅-⋅+⋅--⋅⎣⎦ (5-9)式中: Qgw,i 为第i 天进入河道的地下水补给量,mm ; Qgw,i-1为第(i-1)天进入河道的地下水补给量,mm ;t 为时间步长,d ;wychrg 为第i 天蓄水层的补给流量,mm ;αgw 为基流的退水系数。

其中补给流量由下式计算:()(),,11exp 1/exp 1/rchrg i gw seep gw rchrg i W W W δδ-⎡⎤=--⋅+-⋅⎣⎦ (5-10)式中:Wrchrg,i 为第i 天蓄水层补给量,mm ;δgw 为补给滞后时间,d ; Wseep为第i 天通过土壤剖面底部进入地下含水层的水分通量,mm/d ; Wrchrg,i-1为第(i-1)天蓄水层补给量,mm 。

(5)主河道(或河段)汇流河道水流演算多采用变动存储系数模型或Muskingum 方法。

(2) SWAT 模型构建(1)空间数据库所采用的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 )数据来自国际服务平台网站,数据的分辨率为30m ,投影坐标为D_WGS_1984,地理坐标为WGS_1984_UTM_Zone_47N ,利用ARCGIS 裁剪出研究区域的DEM ,进行网格重分得到流域范围内的数字高程模型图。

DEM 数据是SWAT 模型中首先输入的空间数据文件,也是最重要的数据,是建模的基础,对流域的DEM 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提取出水流流向、流域边界、自动生成的河网、子流域、以及河道和子流域的编码、面积、河网结构和拓扑关系等。

(2)非空间数据库1)气象资料数据库模型需要输入的气象数据主要包括气温、降雨、相对湿度、太阳辐射和风速等。

在具有实测数据的情况下,要求以.dbf 的格式将以上气象数据输入模型的数据库中,而且时间尺度上每一种实测数据要求是逐日的,在没有实测数据时或者为了填补缺失的部分数据模型可以通过自带的“天气发生器”(Weather Generator )生成逐日气象数据,本报告中采用的气象数据部分为实测值,部分由“天气发生器”生成数据。

要能够生成这些模拟值,天气发生器需要输入的气象参数较多,大约有160个气象参数,主要有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最高气温标准偏差、月平均降雨量、降雨量标准偏差、月内干日日数、露点温度、月平均太阳辐射量等。

本报告采用了合水县气象站的实测数据作为输入。

2 )土壤物理属性数据库每一种土壤类型具有其特有的土壤物理属性,SWAT模型需要输入的土壤物理属性参数主要包括土壤层厚度、根系深度、土壤水文学分组、土壤中的黏土、壤土、沙土和砾石所占百分比、土壤湿容重、水力传导率、有效含水量、有机碳含量、土壤可侵蚀K因子、反照率和电导率等。

详情见表5-2。

表5-2 SWAT模型土壤物理属性输入参数参数名称模型定义TITLE/TEXT 位于.sol文件的第一行,说明文件SNAM 土壤名称(在HRU总表中打印)HYDGRP 土壤水文学分组(A、B、C、D)SOL_ZMX 土壤剖面最大根系深度ANION_EXCL 阴离子交换空隙度SOL_CRK 土壤最大可压缩量,以所占总土壤体积的分数表示TEXTURE 土壤层结构SOL_Z (layer #) 土壤表层到土壤底层的深度(mm)SOL_BD (layer #) 土壤湿密度(mg/m3或g/cm3)SOL_AWC (layer #) 土层可利用的有效水(mm/mm)SOL_K (layer #) 饱和水利传导系数(mm/h)SOL_CBN (layer #) 有机碳含量CLAY (layer #) 黏土(%),直径<0.002mm的土壤颗粒组成SILT (layer #) 壤土(%),直径在0.002~0.05mm之间的土壤颗粒组成SAND (layer #) 沙土(%),直径在0.05~2.0 mm之间的土壤颗粒组成ROCK (layer #) 砾石(%),直径>2.0 mm之间的土壤颗粒组成SOL_ALB (layer #) 地表反射率(湿)USLE_K (layer #) USLE方程中土壤侵蚀力因子SOL_EC(layer #) 电导率(dS/m)SWAT模型中的SCS模型,按土壤完全湿润条件下的最小下渗率值将土壤分为A、B、C、D四种土壤水文学分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