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2016)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人教部编版(2016)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其中,提高了课堂氛围。但我也注意到,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熟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下次活动中,提前为学生提供一些与讨论主题相关的背景资料,帮助他们更好地展开讨论。
此外,学生在成果分享环节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但部分小组的展示效果并不理想。我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学生展示能力的培养,教他们如何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较好的掌握,但仍有个别学生存在疑问。我计划在课后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最后,我深感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非常重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我也会继续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为学生们提供更优质的教学资源。
-课文叙述顺序和详略的把握:学生需要通过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为何如此安排叙述顺序和详略,这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历史背景与课文内容的联系:要求学生将课文与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相结合,理解新闻事件的历史意义。
举例:新闻中的导语“在伟大的渡江战役中,我英勇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以坚强的意志、英勇的斗志,横渡长江,把胜利的旗帜插到了江南大地。”,学生需要理解导语的概括性和引导作用,以及如何从导语中提炼出新闻的核心内容。
2.增强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学习课文叙述顺序和详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3.拓展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感悟新闻作品中蕴含的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创作热情。
4.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了解课文历史背景,传承革命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5.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认识到新闻报道对于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八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精选

八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精选

八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精选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第二章第一节《新闻两则》。

教材内容覆盖新闻的基础概念、特性以及阅读新闻的有效策略。

通过学习,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新闻的基础知识,提升阅读新闻的技巧,进而增强他们的新闻意识。

教学目标1. 掌握新闻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学会阅读新闻的有效方法。

3. 培养学生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关注和思考。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新闻的基本概念、特性和阅读技巧。

难点:新闻语言的特色和深度阅读策略。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学习笔记、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播放新闻视频,激发学生对时事的兴趣,引出新闻学习的主题。

2. 自主学习:学生独立阅读教材,对新闻的定义和特点进行初步理解。

3. 课堂讲解: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和实际案例,详细解读新闻的五个要素,并分析新闻的语言特色和阅读方法。

4. 实例分析:教师展示新闻案例,指导学生如何分析新闻的各个部分,以掌握新闻的核心内容。

5. 互动练习:学生分组讨论,应用所学阅读新闻,并分享彼此的阅读心得。

6. 课堂小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对新闻知识的掌握。

7. 课后作业: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相关的新闻阅读和评论作业。

板书设计新闻的五个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

新闻语言特色:简洁、客观、公正。

新闻阅读方法:、、主体、背景的层次理解。

作业设计新闻阅读:选取并阅读一篇新闻,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提供进一步的辅导。

同时,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新闻媒体,扩大他们的新闻视野,并鼓励学生参与新闻相关的课外活动,如新闻写作竞赛或时事讨论会,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通过这些教学优化措施,本节课旨在使学生不仅学习到新闻的基础知识,而且能够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深入理解新闻内容,培养出作为一名现代公民应有的新闻素养。

八年级语文第一课教案(优秀5篇)

八年级语文第一课教案(优秀5篇)

八年级语文第一课教案(优秀5篇)八年级语文一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训练用普通话正确朗读的能力学习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3、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4、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观察父母的生活与情感,主动为父母分忧解难。

教学重点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2、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教学难点课文2、3两段对于表达中心的作用是本文的难点课时安排:2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导入新课,介绍相关文学常识。

2、检查预习情况,初步感知全文。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课前准备〗在上课前,在大屏幕里放事先用FLASH做好的《父亲》这首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师】(激发情感,创设氛围)在我的记忆中有这样几首歌词:“在我心中有一座山,险峰万里它最伟岸,爸爸,亲爱的爸爸,你就是我心中的山”;“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想儿是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

这些饱含深情的话语充满了对父亲的爱戴之情,同时也是父亲最真的写照,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文质兼美的纪实散文,其中也刻画了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这篇散文就是朱自清的《背影》。

〖板书课题〗二、解题1、《背影》是一篇著名的纪实性散文,也可以说是回忆性散文,本文写于1925年,至今已六七十年,一直被广大读者所传诵,多少年来也一直被选入教材,哺育了几代人。

对于这样的名篇,我们应认真阅读、学习。

2、作者简介(看投影片)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

江苏省扬州市人,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真情、洋溢着一股清新气息。

三、朗读训练1、听录音朗读(选一段节奏舒缓情调感伤的音乐)要求:将那些自己读不准的字标出记号;将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框出来2、检查课前预习情况给加点的字注音(出示课件)奔(bēn)丧(sāng) 差(chāi)使(shi) 狼(láng)藉(jí) 簌(sù)簌(sù) 妥(tuǒ)贴(tiē) 踌(chóu)躇(chú) 迂(yū) 蹒(pán)跚(shān) 箸(zhù) 拭(shì) 琐(suǒ)屑(xiè) 晶(jīng)莹(yíng)3、朗读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3段、4-5段,6段,7段分别找不同的小组读。

部编本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本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学设计教案

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消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掌握新闻的特点、结构形式。

3、理清新闻的内容、要素、结构,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情感目标: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2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新闻这一体裁接触的比较少,因此要先把新闻的文体知识向学生介绍清楚,然后理论和文章相结合,更好更深入的理解文本。

3重点难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难点:理解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体会新闻语言的准确性、简洁性。

4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简介消息。

俗话说:足不出户,能知天下事。

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依靠什么知晓天下大事呢生答:“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

是的,我们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途径知道天下大事,了解世界变化。

那第1课属于哪种类型的报刊文章生答:新闻、消息。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则新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明确学习目标二、了解新闻知识,把握结构特点。

(一)新闻的概念新闻是满足人们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的一种实用性文体,是新闻作者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及时迅速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二)新闻的结构新闻的结构由五部分构成,即标题(分为:正标题、副标题、引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

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一般包括主标题、副标题、引标题。

主标题:概括和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标题:提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副标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导语:是新闻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八年级语文《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

八年级语文《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

八年级语文《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八年级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和特点。

2、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3、帮助学生明确本学期语文学习的目标和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学生对八年级语文学习有清晰的认识和定位。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念。

(2)如何让学生掌握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1)同学们,经过了一个暑假的休整,我们迎来了八年级的学习生活。

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将一起探索更加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

(2)提问:大家在暑假里有没有读一些有趣的书或者遇到一些与语文相关的有趣的事情呢?2、八年级语文学习的重要性(1)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还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2)八年级是初中阶段的重要转折点,语文学习的难度和要求都有所提高。

学好语文将为我们的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3、八年级语文学习的特点(1)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增加。

我们将接触到更多的文学作品、文言文和写作技巧。

(2)阅读和写作的要求提高。

需要我们具备更深入的理解能力和更丰富的表达能力。

(3)更加注重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4、本学期语文学习的目标(1)掌握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包括字词、语法、文学常识等。

(2)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能够独立分析和欣赏文学作品,并写出结构清晰、内容丰富的作文。

(3)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如阅读积累、定期写作、认真书写等。

5、语文学习方法分享(1)多读多写。

广泛阅读各类优秀的书籍和文章,积累好词好句,同时坚持写作练习,提高表达能力。

(2)做好预习和复习。

预习能够帮助我们提前了解知识,复习则可以巩固所学内容。

(3)善于思考和质疑。

在学习过程中要积极思考,对不理解的问题敢于提问。

(4)注重知识的整合和运用。

将所学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语文素养。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4)(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4)(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一)教学目的一、引导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学习革命前辈为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英勇奋斗的精神。

二、掌握消息的特点,学习课文简明生动的语言。

教学设想一、教学重点是学习消息的体裁特点和课文简明生动的语言。

二、按照“理解·分析——揣摩·运用——一积累·联想”的顺序组织安排教学活动,使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统一起来。

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介绍消息这种文体。

理清课文结构,领会课文各部分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步骤一、介绍文体。

二、课内预习。

要求学生根据“预习提示”预习课文。

提出预习要求:①从“预习提示”中了解这篇消息发表的历史背景。

②找出课文的标题、导语和主体,分清主体部分的层次。

③注意读准“预习提示”中提出的一些字的字音。

三、朗读课文。

朗读后教师作必要的指导,并正音正字:获(di2)港获(huo4)得锐不可当(dang1)当(ddng4)真要塞(sai4)阻塞(se4)堵塞(se4)歼(jian1)灭阡(qian1)陌纤(xian1)维溃(kui4)退匾(kui4)乏馈(kui4)赠四、理解·分析。

提问:这篇消息的标题有什么特点?明确:本文的标题只有正题,没有引题、副题。

这个标题明确、简练、突出,传递了全文最主要的信息。

“百万大军”“横渡”的用语,表现了磅礴的气势,充满了胜利的豪情。

提问:找出本文的导语,并具体说说它在文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明确: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到“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是导语部分,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

①本文主体部分分哪几个层次?②这几个层次是怎样紧密衔接在一起的?③这几层意思为什么按现在这样的顺序来安排?为什么不先说西路军、后说中路军?。

讨论后明确:①主体部分分三个层次:从“20日夜起”至“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为第1层,写中路军渡江情况;从“21日下午五时起”至“不起丝毫作用”为第2层,写西路军渡江情况;从“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到最后为第3层,写东路军渡江情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
★设计思路。
学生初次接触“消息”这种文体,应知道消息的最基本要求:一是内容要真实,要用事实说话,来不得半点虚假;二是报道要迅速及时;三是要简明扼要。消息报道主要是用事实说话,但也可以插入简单的议论。文章主体部分的第二层写完战况后,插人了简要的议论,应引导学生反复思考、细细品味它的作用。本文语言极富特色:准确、简明、概括性强;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
②中路军写得简略,是因为新华社在此前已经有关于中路军的详细报道。(教师简略交待《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西路大军写得稍详,是因为渡江正在进行中,有些事情需要交待,如“至发电时
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23日可渡完”。已渡过的“正向南扩展中”,预示了战役的前景。
③评论中对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与敌人拒绝签订和平协议有很大关系。前者略议。是因为这个问题不言而喻;后者详评,是为了把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相区别,以利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同时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正是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的直接原因。此处着重点明这一点,更有力地证明了我军发动渡江战役在政治上是
2、朗读课文,疏通字词。
鄂() 豫() 绥靖() 阻遏()
3、自主、合作探究这篇新闻的结构及语言的准确性、真实性、及时性。
划分层次:
第一层,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
第二层,背景材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第三层,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背景。
课前准备。
学生自读文章,解决生字词及疑难句子,初步把握内容。收集有关渡江战役的资料。

八年级语文第一课教案

八年级语文第一课教案

八年级语文第一课教案八年级语文第一课教案1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基本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2、通过猜谜和了解学习历史的作用,学生能够产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有利于以后教学。

3、学生能够明确历史社会课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包括上课要求、作业要求和评价标准。

教师自我介绍 (拉近师生距离,出自南浦)环节一、浏览课本,了解内容。

1、学生浏览教材,了解教材内容和结构,找出七八年级教学内容的不同和联系。

问题:浏览课本目录,找出七八年级教学内容的不同是什么?有何联系?2、教师对学生进行看书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3、教师引导学生列出教材的基本结构。

第一单元导语第一课第二课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附录环节二、了解作用,产生兴趣1、猜谜游戏通过猜历史类谜语,促使学生对学习历史产生兴趣。

晋室东渡(猜一历史人物)——司马迁秦桧乞和君王意(打一常用词语)——拜金主义太白全集(打一清代人物)------李鸿章湘云笔录(打一史学名著)------史记全是山东兵(打世界古代一国家)------普鲁士诸葛入蜀废旧法(打一世界近代史名词)-----------明治维新勤劳去百病(猜一历史人物)——辛弃疾泰山腾空(猜一历史人物)——岳飞全班考上大学(猜一历史人物)——毕升脱离险境(猜一古地名)——临安刚交十二月(猜一历史人物)——方腊木兰无长兄(猜一字)——歌绝非假冒(猜一历史人物)——(宋)真宗2、香港保钓人士登钓鱼被抓事件解析通过分析时事材料,了解历史古为今用的作用。

八年级语文第一课教案2教学目标:1、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

2、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人身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等。

3、进行预防灾害,防肺结核的教育。

教学过程:一、导入:列举出生活中的安全事例。

二、安全工作的重要性1、公路上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是因为安全意识不强。

2、班级举例学校发生的事故及后果。

3、国家、政府狠抓安全教育工作。

4、目前学校抓的几项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教案
中国有句俗话,叫“十年修得同船渡”,是指缘分的巧妙和难得。

茫茫人海中,有缘才能相识,这份师生之缘非常值得我们去珍惜。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帮助到你。

引导学生热爱语文学科,激发他们的兴趣。

同学们好!以后就由我和大家一起学习语文(自我介绍)。

如果同学们在学习上有什么疑难问题,或者在生活中有什么困惑,我都愿意和同学们交流、探讨,我希望能成为同学们的良师益友。

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课。

我主要是和同学们一起来探讨怎样学习语文。

初二的同学们,已经进入了知识和能力大幅度提升的关键时刻--因为在初中阶段,它的大部分教学内容都是在二年级进行的,我真诚地希望每一名同学都明白这一点,珍惜时间,充分利用。

在初一至初二平稳过渡的基础上,为自己在新学期制定新计划、新目标。

尤其,语文的学习,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想要一蹴而就几乎是不可能的,需要同学们有明确的目标,并锲而不舍地去达成。

1、师:同学们经过从小学到初一的语文学习,对这一学科应该比较了解。

哪些同学对语文学习兴趣浓厚?说说你感兴趣的方面。

哪些同学觉得自己学习语文比较吃力?在哪些方面不够
得心应手?
2、通过师生交流可以把语文学习概括为两大方面:⑴阅读(现代文、古文诗词)⑵写作
3、教师简单讲述二者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从而对学生提出学习要求:
①.广泛而大量的阅读。

②.有所取舍的精读。

③.美文、诗词的背诵。

④.定期整理读书笔记、摘抄。

⑤.通过日记或周记记录生活点滴,作为写作素材。

⑥.与优秀范文进行比较,突破自己的写作瓶颈。

①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正撑伞走过。

这人说:“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观音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

”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观音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

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度我。

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去!”说完便走了。

第二天,这人遇到了难事,便去寺庙里求观音。

走进庙里,才发现观音的像前也有一个人在拜,那个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丝毫不差。

这人问:“你是观音吗?”那人答道:“我正是观音。

”这人又问:“那你为何还拜自己?”观音笑道:“我
也遇到了难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遇到问题,不要总是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记住:成功者自救,我们只能自己救自己。

)
②一位农民朋友曾给我讲述了一段他自己的故事。

那天,我拖着沉甸甸的板车疲惫地来到了山脚下。

望着前面那一段长长的上坡路,我不禁畏而却步。

心想,今天靠自己一个人绝对拉不上去了,肯定得有人帮一把才行正在为难之际,正巧过来了一个热心的路人。

他看出了我的窘境,对我说:“没关系,我来帮你。

”说着,便利落地卷起袖子,拉开一副推车的架势。

于是,我就咬紧牙使劲地拉车。

在热心人“加油,加油”的鼓劲声中,我们终于将车拉到了坡顶。

当我感谢热心人的鼎力相助时,没想到他却说:“你用不着感谢我。

这两天我的腰扭伤了,根本就不能用劲。

我只是喊喊‘加油’而已。

能将这趟车拉上去,全靠的是你自己。


“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

”人生之路并非一马平川,并非无须费劲就能轻松前行。

许多时候,正是由于我们放弃了努力,便白白地错失了成功的良机。

结果便是半途而废,无功而返。

(成功在于坚持,这是一个并不神秘的秘诀。

)
③父子两住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

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

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
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一动不动。

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

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牛应声而动。

(要培养好的习惯来代替坏的习惯,当好的习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一个好的人生。

)
1.你听说过什么办法?你认为哪些比较可行?(自由发言,小组讨论,请另一人发言。

也要先报姓名。

)
2.老师总结:课堂内外须做到“六要四多”
课内①要认真预习、听课、作业、复习
②要积极思考并努力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③要养成记好笔记的习惯
④要把字写得工整美观、笔划清楚,万不可潦草
⑤要把话说得清楚、明白、响亮
⑥要把作文写得新颖、生动、流畅
课外①多阅读文章、报刊、文学作品
②多写日记、周记、心得体会
3.语文学习的具体要求
㈠、做好课文的预习:
①.标好自然段序号后读课文一遍,利用注释或工具书读准字音,在预习本上抄生字词,给生字注音、生词解释一遍,词语抄三遍。

预习本第一行写课题,第二行开始写内容,抄生字词要标序号,预习作业题要写题号、抄好题目,空好
位置作答。

次日老师(小组长)课堂检查或者上交。

②.再读课文,完成预习作业。

试着了解作者写了哪些内容,然后明晰作者的思路是什么,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最后总结出文章的写作技巧是什么,语言运用特点是什么;文章值得借鉴的是什么,读后受到的启发有哪些,文章有什么不足及需要商榷的地方。

如果是名家名篇,还需要查找资料了解作者情况及文章诞生的背景等。

书上留下读过的痕迹。

③.三读课文,试着用有声的语言表达出作品的意境和思想情绪。

特别是抒情性强的作品,如诗歌、抒情散文等,吟诵得好,就学好了一大半。

㈡、有目的的认真听好课,做好笔记。

争取课堂多发言,积极参加讨论,注意要收放自如。

有疑问的地方先做好记号,等合适的时机再问。

禁止一切违反课堂纪律的举动!
㈢、按时的、保质保量完成作业。

及时掌握好字词,每篇课文字词上完后的第二天准备好听写,字词听写不能有错,(古诗文默写也不允许有错),有错误,及时订正,每个写十遍。

不合格的重做重听。

书上课后作业的,做在书上。

练习册或者周报按要求完成,不能有空着不做的,一经发现,将此题抄写20遍。

㈣、其他事项:
1. 随堂作文,45分钟完成。

写在作文本上。

2.做个随笔集、摘抄集,给它取个名字,自己也可以配点画。

老师有安排则按老师要求做,如果没有就每周随笔1篇,思想健康,内容自定,形式不限,字数最少300字。

3.按要求做好名著阅读。

4.每人每天练习一篇钢笔字。

5.背诵默写每个人都要过关,先找组长背,老师抽查,然后默写巩固。

6.关于早读: (自由背诵古诗词/朗读训练) 、检查(古诗词背诵/默写)、订正
孔子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正说明了“好”、“乐”对于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追求,可以说是精神支柱,同学们,你如果你现在暂时对语文,并不感兴趣,没关系,你可以从“0”开始。

培养兴趣,可以去背诵,抄录一些精彩的片断,富有哲理的名人名言,以及课外知识都可以。

这样,慢慢积累,在某一天,你会突然发现,原来当一个才多识广,知识渊博的学者就是如此容易。

但是,每位同学都要坚定学好语文的信念和决心,丝毫不能动摇。

我强调三点。

一是你们都能学好语文,这不是信口开河。

我批改过你们的试卷,有一部分基础很不错,相对差一点的,也很有潜力。

二是你们要充分相信我。

同时,我还要特别提醒和告戒大家,语文学科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
永无止境,要对自己有十分高的要求。

学习语文没有捷径,但绝对是要讲方法的。

《礼记》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就是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可以把它慢慢融入我们的学习之中。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则又给我们敲响“学”“思”结合的警钟。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有许多的名人对学习做出了总结,我们不妨一试方法因人而异,但原则是需遵循的。

古人讲:工夫在诗外,很适合现在语文学习的现状。

综观近几年来的中考,我们不难发现,要从课本中寻找到中考试卷的标准答案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这也就是说,学习语文要灵活,不能死板,要以教材为参照,举一反三,活学活用。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原指写文章的最佳状态,引用到这里就是指学习语文的感觉,只要有了这种感觉,你的语文水平也就真出来了。

学习语文的方法还很多,此处我不多讲,在今后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还有更多的机会一起探讨,就此打住。

中途换了一个老师,讲课风格也换了,同学怎么也要有个适应的过程的。

我虽然谈不上是个优秀老师,但自认是个善解人意认真负责的老师。

准备好了,我热爱的课堂,我回来了!
希望大家都能证明自己是真诚、善良、懂事,并且勤奋学习的人,也希望你们用信心作桨,用坚持作帆,驾驶着知
识的小舟,在老师的引导下到达成功的彼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