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中说缠-中枢实战圈第三期讲座
【VIP专享】020教你炒股票20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级别扩张及第三类买卖点1-5~1-8日

教你炒股票20: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级别扩张及第三类买卖点(2007-01-05 15:23:22)其后的走势有两种情况:一、该走势中枢的延伸;二、产生新的同级别走势中枢。
如果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的重叠区间,虽然不和前面的走势中枢有任何重叠,但围绕该中枢产生的波动,触及前面走势中枢延续时的某个瞬间波动区间,这时候,就不能认为该走势类型是趋势,而只是产生一个更大级别的缠中说禅走势中枢。
这里,必须把两种情况严格区分:一、走势中枢以及其延伸:这种情况下匪注:注意!是前后2个次级别走势类型中的波动二、一个走势中枢完成前(匪注:注意,是完成前),其波动触及上一个走势中枢或延伸时的某个瞬间波动区间,由此产生更大级别的走势中枢。
一个简单的例子就能区别以上的情况,例如(匪注:以下举例论述中枢之延伸以及如何产生更大的级别中枢的问题):A、立刻涨停与连续涨停与中枢延伸的关系:①一个股票开盘立刻封涨停,那么,只能算是一分钟级别上出现了走势中枢的延伸,无论这个延伸有多长时间,都不可能产生更大级别的走势中枢。
教你炒股票20: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级别扩张及第三类买卖点 page1 of 25②如果该股票第二天开始继续开盘涨停,那么就形成一个一分钟级别上的趋势,这个趋势可以无限延伸下去,但只要依然只是形成一分钟的走势中枢,无论能连续涨停多少天,都不足以形成即使是五分钟的走势中枢,除非中途有打开涨停的时候。
B、成交次数与成交价位与中枢延伸的关系: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就是所谓的庄股,如果有一个庄家特别有毛病,每天就成交一次,每天的价位都一样,这样也只形成一个一分钟的走势中枢,大级别的中枢都不能形成。
换言之,,在这两种情况下(匪注:1、各个中枢之间相互波动却不重叠不断产生新的中枢;2、中枢延伸),一定不可能形成更大级别的走势中枢。
C、如何才能形成一个更大级别的中枢:也就是说(匪注:本级别的线段被确认破坏前,当前线段将继续延伸)(匪注:级别是逐级扩大的)教你炒股票20: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级别扩张及第三类买卖点 page2 of 25教你炒股股票20:缠中说禅走走势中枢级别扩张及第第三类买卖点page3 of 25教你炒股票20: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级别扩张及第三类买卖点 page4 of 25GG1DD2看看去年指数的走势,就知道该定理的重要(匪注:见上页图)。
中枢震荡,中枢上移

中枢震荡,中枢上移⽤曾有过的理论就是箱体震荡和上升通道的操作模式但曾有的理论都不如缠师的中枢、上移段表达精确且具操作性。
禅师搞出中枢的⽬的,就是四个字,为了看清⾛势。
在看清⾛势的时候随后利⽤多个级别判断⽅向。
那么这个中枢的⽬的就是使投资者⽤来观察看清⾛势演绎发展的。
禅师引进中枢的概念,是对⾛势观察的⼀个最佳的,最直接的⼯具。
但是这个⼯具最难学,为啥最难学?就是⼈,⼈的思想,⼈的⾏为,⼈的贪嗔痴疑慢,本⾝就在⼀个中枢⾥,就是中枢的性质不⽤,但是构造是⼀样的,同构的⾃相似。
所以,禅师说,来到这⾥要洗⼼⾰⾯,只有洗⼼⾰⾯,才能突破⼈的中枢,才能做到旁观者者清,才能和市场的⾛势的贪嗔痴疑慢同呼吸。
也即是佛陀说的,烦恼即菩提。
中枢震荡获利是⽤来做T降低成本⽤的。
中枢上抛,中枢下买,但是你要掌握中枢下的3卖和中枢上的3买精确确定,否则得不偿失;⽐如上⽅你抛了出现3买你有没有买回,你失去了获利的机会,你只有等下个机会了;中枢下⽅你买了,出现3卖你没有卖,结果亏损了。
中枢上移,是在中枢完成后的突破上移,此时的差价是不能做的,满仓才是最正确的仓位。
⽐如按30分钟操作的,在⼀个30分钟第三买点后的中枢上移中,如果中枢这上移是从10元开始,只要不形成新的30分钟中枢,那么就算到了100000元,你还是要拿着,为什么?没有卖点。
⼀旦新中枢成⽴,马上⾛⼈。
但中枢完美点选股,即使是⼀众⾼⼿,对该⽅法也没有⼗分的把握,尽管这是众多散户最梦寐以求的选股⽅法。
缠师也说过,最强的就是不参与中枢震荡,⽽是仅仅参与中枢突破上移。
⽽3买是中枢突破的后知后觉,要是能在当下第⼀时间把握中枢突破,⾃然是效率最⾼的。
效率⾼,对应的选股操作难度⾃然也最⼤,搞不好,中枢向上突破没有赶上,向下突破反⽽是赶上了,也就是缠师常说的多头陷阱。
中枢完美点选股仅适合中枢理论⽔平很好,并且有实战经验的朋友重点参考,⽔平低和没有信⼼的千万要谨慎⾏之。
对于中枢上移中的买点,论坛⾥的hzkk007 在该帖/thread-65413-1-1.html中以两张图进⾏了论述。
缠论第5课:中枢定理(3)

缠论第5课:中枢定理(3)
缠论:中枢定理三:某级别中枢的破坏,当且仅当⼀个次级别⾛势类型离开该中枢后,其后的次级别⾛势类型回抽不重新回到该中枢内。
解答:中枢有可能不断地延伸下去,只有被破坏,才能宣告完结。
破坏的标志就是出现三买(向下就是三卖),三买就是“次级别⾛势类型回抽不重新回到该中枢内”。
再具体⼀点,三买是不回到前⾯中枢的上沿,三卖是不回到前⾯中枢的下沿。
缠论:这定理三中的两个次级别⾛势的组合只有三种:趋势+盘整,趋势+反趋势,盘整+反趋势。
为何不是盘整+盘整呢?因为如果是盘整+盘整,那么只会形成更⼤的中枢或者是该中枢的延伸、扩展。
其中的趋势分为上涨与下跌,分别代表从上⽅突破与下⽅跌破两种情况。
⽽站在实⽤的⾓度,最有⼒的中枢破坏,就是:趋势+盘整。
例如在上涨中,如果⼀个次级别⾛势向上突破后,以⼀个盘整⾛势进⾏整理回抽,那其后的上涨往往⽐较有⼒,特别这种突破是在底部区间。
这种情况太常见了,其理论依据就在这⾥。
此条不建议去深究,相信绝⼤多数⼈看不懂。
当你学缠学到⼀定程度,⽐如说⼩学毕业了,再回头来看,可能容易理解些。
补充说⼀句,所谓的⼩学毕业,是缠师提出来的。
缠师认为学缠先是幼⼉园毕业,然后⼩学毕业、中学毕业、⼤学毕业,研究⽣毕业等等,但是似乎没有⼈能够研究⽣毕业,连⼤学毕业还没到,缠师就去世了,没能给他的学⽣发证书。
缠师说得很明确,如果学缠能够⼩学毕业,那就战胜了90%的⼈,可以在股市⾥顺利赚钱。
我深为赞成这话,我⾃认为就是⼩学毕业的学缠者。
所以我也劝⼤家绕开缠论⾥深奥的部份,先学到⼩学毕业再说。
缠中说禅——中枢理论十大选股方法

中枢理论十大选股方法中枢里的中枢为参与互动选股活动的朋友提供的选股方法,全部源自对缠君中枢理论课程的提炼总结,并无掺杂个人或者借鉴其他任何理论和思想。
1.日底分型构造选股某周期图表当中的上涨或者下跌是否确认结束,顶底分型的形成是几何方面的必要过程。
因此,如果日周期图表能够构造成功,在大盘又是买点时机的时候,其后发展成为向上一笔的概率自然较大,尤其在前面已经经过一笔下跌并且形成小级别背驰或者盘整背驰的时候,具体说明如下:#1在11.00以后挑选出当下已经看到形成日底分型的监控个股。
#2进一步筛选出日底分型(包含分型)左边元素已经有3根以上的下跌k线,并且在日线图中用肉眼能够简单判断出相比之前的下跌,下跌力度明星减弱的个股。
#3留意11.00-14.30时间段分时曲线的回跌低点在9.30-11.00之间形成的分时中枢高点之上的个股,一旦出现,并且大盘也处于买点机会,就可以当下预警。
因为这表明分型至少是当日基本确认构造成功。
#4这种方法的选股,一般针对下跌力度已经减弱的下跌底部区域。
操作上,预警点可以先介入一半,如果介入后,当日收盘价格比介入点价格已经有1%以上的涨幅,尤其是收在5日均线之上,则次日继续上涨概率极大。
因此可以在次日开盘附近回抽5日均线价格附近时追加仓位。
如果收盘价格下跌到当日分时中枢高点以下甚至中枢低点以下,那就次日早盘趁反弹高点出来,然后再等待下次同样机会的出现。
此类方法的买买点依据是在对某一级别的2买或者类2买进行滞后确认后在下午介入的方法。
2.日顶分型中继选股日周期图的某个底部低点开始,如果第1次出现上涨后的顶分型,结合均线和之前上涨力度的判断,可以大致判断出该顶是否为上涨中继性质,说明如下:#1盘后找出日周期图当中从某个低点开始已经连续出现至少3根上涨k线(缠君课程定义的那种上涨k线,包括顶分型那根),并且第1次出现日顶分型的监控个股,如果是当日高点低于上一日高点的那种包含关系的也可以。
缠中说禅第四课中枢

4:中枢初涉前面分型、笔、线段其实都是为现在开始的背驰、中枢服务的。
我想了很久究竟是先讲中枢还是先讲背驰。
决定还是和2、3课形式一样,一起讲了。
为什么一直有人说背了又背的话。
其实问题就在于一点:没有找对比较对象。
所以为什么我先讲线段,强调线段一定要会分。
走势必完美,真正的意义就在于唯一地分解走势。
分解完后的产物,每一段,就是同一地位,同等单位的。
就好比一排树木,中间枝叶交叉。
而分线段就是把每棵树分开。
这样才能比较树的大小,树上苹果的多少。
之前我们做的是分开树的工作,现在我们开始比大小,数苹果。
这就是缠论里的比较力度。
为什么要分线段?不分线段,夹在中间的苹果你算哪棵树?因此这课第一个难点就是选同一单位同等地位的线段来比较力度。
至于具体是哪两段比?要等讲完中枢后再来讲。
PART1:力度比较一:如何直观地表示出线段力度1:均线法2:MACD法1:均线。
力度通过两次交叉之间两线的面积来表示。
但是操作起来很困难。
因为要找到两根均线,交叉两点刚好就是线段端点。
2:MACD。
这个就很好办了。
只需要把该线段内所有红柱子面积加起来(下跌绿面积)。
其实MACD本质也就是均线,我仔细分析过MACD的计算法。
无非是均线的复杂计算二:如何比较力度1:首先比较力度肯定是同单位的东西,也就是说这里都是线段与线段的比较。
绝对不会说是线段和笔在比较。
2:比较力度,其实就是比较面积。
拿MACD举例,只需要一分图上,比较两段所有面积。
3:选取最合适周期。
举个例子,要比较某两段,这两段在1F图上都有7、8个面积,而切换到5F周期各有2个面积。
再换到15分钟图,刚好各只有1个面积。
所以当然比较15分钟图了。
如何选取最佳的?一般需要比较的两段都是长度接近的,这个时候就需要不断切换周期。
最佳状态就是一个红面积,且红面积的两端点就是线段端点。
注意,优先满足红面积的两端点就是线段端点这个条件,其次是个数。
背驰到这里就要戛然而止了,没办法,开始中枢。
中枢理论(完整版上、下)

中枢理论(完整版上、下)缠师结合实战盘面,通过多空纠结,自创有别于西方道氏与江恩两大理论的中枢理论,下面详细讲解中枢理论。
中枢概念:走势中被至少三笔(段)连续重叠的部分,称为中枢。
中枢就是至少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重叠部分所构成。
向上走势考察下上下的次级别,向下走势考察上下上的次级别。
对笔来说就是至少三笔,对线段来说就是至少三段。
例如,在1分钟图上,向上走势中,三段下上下的线段重叠就构成了5分钟的中枢。
中枢的画法:3笔就可以定中枢的上下高度,3笔中有2个高点和2个低点,2个高点取其低,2个低点取其高。
这2个一高一低的点位之间的垂直高度就是中枢的高度,高点是中枢的上轨,低点是中枢的下轨。
按这2点画出一个矩形就是中枢。
中枢的两边宽度一般不受限制,但是为了协调好观察,左边一般取第一笔的重叠部分。
中枢,其实就是买卖双方反复较量的过程,中枢越简单,证明其中一方的力量越强大。
中枢的复杂程度,是考察市场最终动向的一个很重要的依据。
一个超复杂的中枢过后,就算一方赢了,其后的走势也是经常反复不断的。
更大级别中枢产生的三种情况:1、围绕新的同级别走势中枢产生后的波动与围绕前中枢的某个波动区间产生重叠而形成更大级别走势中枢;2、中枢延伸6段自动扩展成更大级别走势中枢;3、至少三个本级别走势类型所重叠的部分构造完成后自动扩展成更大级别中枢,并且在更大级别中枢这一个角度,这是一个盘整的走势类型,而这一个盘整走势类型随时都可以完成。
飞机失事1男7女被困荒岛,为了活下去他们...广告为什么不用笔来构筑中枢呢?因为笔的力度太弱,走势容易出尔反尔。
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其实,这不是一个问题。
为什么?因为实质上,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程序,就是把笔来构成最小中枢的零件,但这样构造出来的系统,其稳定性极差。
众所周知,一笔的基础是顶和底分型,而一些瞬间的交易,就足以影响其结构。
例如,突然有人打错单,或者有人给老鼠仓送货,那么全天走势的分析就大变样了。
缠中说禅中枢应用战法

中枢一、中枢的形态二、中枢的生长1、中枢的扩张2、中枢的延伸3、中枢的扩展三、K线重叠中枢1、20K以上为次级别中枢2、6----15K为二次级别中枢3、3----6K为三次级别中枢4、通过微调周期精度(相当于放大镜精度)二、中枢振荡器1、中枢震荡线及笔中点通过笔中枢中笔的中点与中枢震荡线的多空性提前预判中枢向下还是向上突破,突破的确认点为类2买卖和3买卖,具体见下图案例。
2、中枢的猎犬点按照经验来说,两个图形中的1号点都是不应该在短期内丢失的点,后续比较预判的是会发生中枢逆转,但实际走势是接下来的一笔马上打穿了1号点,按照正常思路,随后应该等待三买或者三卖来确认中枢的破坏,但从经验上来说,由于“巴什克维尔的猎犬”信号的出现,后续大概率会顺着打破的方向出现趋势,所以第一幅图中如果是小周期上,打破1号点的时候可以作为建仓的尝试点;而第二幅图中的2号点通常作为止损点存在。
3、中枢中阴结束点借助井背驰判断及BOLL指标辅助判断,中阴结束介入点的选择:①压缩到极致后,次级别底分型停顿。
举例:比如2日线BOLL轨道压缩到极致后,选择日线底分型停顿作为介入点;120分钟K线BOLL轨道压缩到极致后,选择60分钟K线底分型停顿作为介入点。
这里次级别的选择规律一般是二分之一周期。
②辅助参考:还可以观察压缩到极致后,从BOLL轨道下方再次穿越中轨作为辅助判断方法。
三、中枢三种情况1、底中枢:经过长期下跌后的中枢震荡,构成操作级别(及以上中枢)第一个上涨中枢;2、中继中枢:经过较大幅度上涨,在本级别背驰后形成中枢震荡,构成中继走势;3、顶中枢:经过较大幅度上涨后形成中枢震荡,构成操作级别第一个下跌中枢。
四、中枢处理方案1、只在中枢下轨或向下离开中枢后才考虑买入;2、只有在中枢上方的三买(次级别三买)才考虑买入;3、在中枢内部,只要在缩到地量后才考虑买入。
五、中枢的多空性及不破不立1、多中枢,空中枢及中阴中枢2、多空中枢的不破不立奔走型这个分析,虽然很好用,但不是时时刻刻都会出现奔走型的,奔走型的走势结构,还要注意简单三笔就线段结束的情况,那么这个自然需要第三笔的不背驰,以及第四笔的回抽必须得在0轴上或者下,起码也得粘着0轴来宣扬他的强势来确认真正的奔走型中枢的出现,这就不是简单的形态学了,MACD 0轴就是很好的能量分界线3、中阴中枢的多空转化六、类二买中枢的操作模式㈠类二买个股突破前的元信息总结:(必要条件)1、临近真正突破前,往往都会出现极度缩量的情况,成交量会缩减到所有均量线(5、10、20)的下方,且与之前中枢震荡的下跌笔相比,是那个当下最小的成交量。
中枢理论讲义(上中下)

1. 相邻两k线的包含关系和非包含关系1.1相邻两k线包含关系有以下示意图表示的7种1.2 相邻两k线非包含关系只有以下示意图表示的2种1.3 包含关系k线的合并处理规则:在出现包含关系时,如果当下k线之前的两k线为向上关系,把包含关系两k线中的最大值当作合并后新k线的高点,而把两k线的两个低点中的大值当作合并后新k线的低点;反之,如果当下k线之前的两k线为向下关系,把包含关系两k线中的最小值当作合并后新k线的低点,而把两k线的两个高点中的小值当作合并后新k线的高点;在包含关系k线进行合并处理时,还要遵守逐一合并的顺序原则,就是先用第1、2根K线的包含关系确认新K线,然后用新K线去和第三根比,如果有包含关系,继续用包含关系的法则结合成新的K线,如果没有,就按正常K线去处理。
本人补充规则:对于例如新上市的股票,如果头两个交易日就出现包含关系怎么办。
本人定义,如果上市首日收阳线,就按照向上关系规则处理包含k线,反之如果收阴线,就按照向下关系处理包含k线。
如果上市第3日的k线与头两个交易日进行包含处理后的新k线例如还是包含关系,那就看上市第2日的收盘价相对上市首日的开盘价来区分阳线和阴线,然后再按照前述规则处理。
并以此类推这种出现概率极少的情况,彻底解决包含关系k线合并处理的源头问题。
1.4 k线合并处理后的k线组合分类按照1.3规则逐一进行合并后的k线,相邻两k线只有向上关系和向下关系两种分类,连续三根k线只有以下4种完全分类:1.5 k线合并处理图解示例2. 分型定义经过合并后的k线,像1.4中的图2,第二K线高点是相邻三K线高点中最高的,而低点也是相邻三K线低点中最高的,缠中说禅定义为顶分型;像1.4中的图4,第二K线低点是相邻三K线低点中最低的,而高点也是相邻三K线高点中最低的,缠中说禅定义为底分型;顶分型的最高点叫该分型的顶,底分型的最低点叫该分型的底,我们以后说顶和底时,就分别是说顶分型的顶和底分型的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枢实战圈第三期讲座:搞定中枢扩展和同级别分解
8 中枢扩展和同级别分解的关系
有了前面对同级别分解和非同级别分解方式的辨析和图解,大家对同级别分解应该有了形象的认识。
那么中枢扩展在同级别分解当中有什么应用呢。
中枢扩展概念本身其实不难理解,任何级别的中枢和走势都是由最小级别的走势和中枢逐渐生长或者说发育出来的。
但是中枢级别是如何逐步发育到那个符合中枢扩展临界条件的定义要求的,有些人就可能搞不太清楚了,其原因一是走势千奇百怪,二是对之前介绍的走势连接和分解的两种方式也还不很清楚。
其实从中枢的基础定义和走势分解定理就不难把扩展问题理解个八九不离十,下面就结合本人的实际理解和处理方式把中枢扩展的确认方法完全破解给大家看。
理解中枢扩展的关键要点本人归纳如下:
1)本级中枢扩展到高一级中枢至少需要9段连续的本级的次级别走势构成
先回顾一下相关概念:
中枢定义:某级别走势类型中,被至少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所重叠的部分,称为缠中说禅走势中枢。
缠中说禅走势分解定理二: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类型,都至少由三段以上次级别走势类型构成。
推理过程:
以最简单的1f中枢扩展成为5f中枢为例,一个5f中枢,按照中枢定义至少是由三个连续的1f级别走势类型组成,按照走势分解定理二,一个1f级别的走势又至少由3段线段构成,三三得九,所以9段就是任何中枢扩展的临界条件,因此以后不管什么走势,不到9段,就别提什么扩展。
否则......
2)本级中枢扩展到高一级中枢是通过本级中枢不断延伸或者相邻两个本级中枢的波动区间重叠的方式形成
这个要求也是很明显的,不是任何连续的9段都是中枢扩展,连续的9段也可以是一个本级趋势。
因此,只有9段和9段以上的连续的本级别的次级别走势能够分解组合成至少3段连续本级走势,并且该三段连续本级走势有重叠部分,才能满足中枢扩展要求。
显然,要满足这个要求,本级中枢只能通过本级中枢不断延伸或者相邻两个本级中枢的波动区间重叠的方式之一形成。
这个要求如何推理,有儿子和女儿的就让他们在纸上画一画就明白了。
没有的就只能自己涂鸦了。
3)原点开始的中枢扩展从原点开始计算已经走出的段数。
这个也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原点(就是历史起点处)处形成的中枢对应的走势完全可以还没有走出方向来,因此计算所谓9段的数量够不够就要从原点开始数。
4)非原点开始的中枢扩展的起算段的确定
如果当下走势为向下走势,那中枢扩展的起算段一定是向上的线段或者某次级别向上走势段。
如果当下走势为向上走势,那中枢扩展的起算段一定是向下的线段或者某次级别向下走势段。
5)闭合扩展方式和非闭合扩展方式
根据中枢扩展后的形态,本人把中枢扩展方式区分为闭合扩展方式和非闭合扩展方式两种,释义如下:
以最简单的1f向下走势的中枢扩展为例(更大级别的中枢扩展把下面描述中的线段换成次级别走势段就可以了,向上走势则反过来定义就行了)。
1f向下走势的中枢扩展起算线段为向上线段。
把这个向上起算线段的低点价格称为扩展判断的预设出发点(扩展条件成立就是扩展出发点)。
如果从预设出发点开始,经过9段或者9段以上的线段重新回到出发点的价格或以上,并且该预设出发点后面找不到另外一个类似的出发点,那么该1f走势的最后一个中枢扩展为5f中枢,本人称这种扩展为闭合扩展。
显然,通过中枢不断延伸的方式来实现9段扩展的都属于闭合扩展方式。
如果从预设出发点开始,第9段向上线段的结束点不能重新回到出发点的价格或以上,就掉头向下创出新低,但是满足相邻两中枢波动区间重叠和最低9段的要求,那么该1f走势的最后一个中枢扩展为5f中枢,本人称这种中枢扩展方式为非闭合扩展。
对于非闭合扩展,如果是向下走势中出现的非闭合扩展,就表明这种扩展很弱,往往意味后面可能继续大幅下跌。
反之,如果是向上走势中出现非闭合扩展,就表明这是强势扩展,往往意味后面可能继续大幅上涨。
由于非闭合扩展往往代表某个方向的走势很强,因此与一般的闭合扩展例如1f 扩展为5f后,通常可以分解成一个已经完成的1f走势和一个没有确认完成的1f 走势不同,非闭合的中枢扩展进行同级别分解,通常是分解为两个已经完成的1f走势,和一个当下没有完成的1f走势。
也就是说,当下没有完成的1f走势延续原来包含出发点的1f走势的向上或者向下方向走势。
6)中枢扩展后的中枢区间划分
不管是闭合扩展方式还是非闭合扩展方式,扩展后必然可以划分为3段有重叠的次级别走势。
例如,1f中枢扩展为5f中枢后,该5f中枢必然可以分解出3段1f级别的走势,那么这3段1f级别走势的重叠区间就是扩展后的5f中枢区间。
注意,分解出的3段次级别走势中的当下走势段由于可能还没有结束,因此扩展后的中枢区间很多情况下是动态变化的。
另外上述方法得出的扩展中枢区间是5f类型的中枢区间,如果其后的走势发展成为5F类型中枢(有关5f/5F及其以上级别中枢的区分请参见中枢实战圈第四期讲座:走势级别与走势几何类型),就以5F类型的中枢区间当作扩展中枢区间来分析当下走势。
7)中枢扩展在同级别分解中的应用
某级别走势的最后一个中枢扩展后,就可以按照走势的自然高低点原则把扩展后的走势分解成2个或者3个同级别走势。
通常,大多数的中枢闭合扩展方式都是分解成2个同级别走势,即一个原来级别的已经完成的走势和一个当下不能确认完成的同级别走势。
而非闭合扩展方式按照走势的自然高低点一般都是分解为3个同级别走势,即2个原来级别的已经完成的走势和一个当下不能确认完成的同级别走势。
同理,当下这个被分解出来的不能确认完成的同级别走势如果其最后一个中枢也再次扩展了,那就再次按照同样的方法把它分解成一个原来级别的已经完成的走势和一个当下不能确认完成的同级别走势。
这样,所有走势都被分解成一段一段方向交替的同级别走势,你当下面对的永远是一个没有完成的同级别走势。
注意,这里必须区分中枢扩展后把扩展中枢分解为三段次级别走势来确定中枢区间的这种分解,与按照走势当中几何形态的自然高低点原则把全部走势都进行某个级别的同级分解后使得你当下永远面对的是一个没有完成的同级别走势的分解区分开来。
这种区分,因为本人还没有想出特别好的比喻或者说法,就不细述了。
大家自己根据随后的示意图慢慢悟吧。
8)闭合扩展方式和非闭合扩展方式的图例
以下两个图分别图示了闭合扩展方式和非闭合扩展方式,其中每段即可以看作是线段,也可以看作是任意级别的走势,如果你理解不了,就把每段看成是线段,看看1f中枢是如何扩展成为5f中枢的。
图中虚线的分隔点就是进行同级别分解后的连接点。
中枢闭合扩展方式图解实例
(下图中的上图的闭合扩展区间是11-12,下图的闭合扩展区间是3-4(注意在10后面没走出来之前是3-10))
中枢非闭合扩展方式图解实例
(下图中,上图的非闭合扩展区间是5-10,下图的非闭合扩展区间是3-8)
必须强调的是,同级别分解后的两个相邻连接点之间完全可以只有一段,因为同级别分解连接点就是按照走势的最高最低来划分的,但是这并不意味扩展中枢的某个次级,例如5f中枢的次级1f走势只有一根线段,因为这根看似级别不够的
1f走势,总是能与左边或者右边的线段组合成至少3段。
打个比喻,例如规定三次考试的平均成绩大于60分的属于合格学生,假设学生甲第1次80分,第2次40分,第3次70分,那么甲学生肯定是合格学生,其后该学生第4、第5、第6次的成绩都逐步提高,如果要画一个该学生的成绩进步曲线,当然一般是要从40分作为一个低点起算。
但是不能因为40分少于60分,就说学生甲最初是一个不合格学生。
以上就把中枢扩展当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奇怪问题都一网打尽了,可以说,不能再找到比本人如此贴近中枢理论的通俗表述了。
因此,讲座当中的内容,如果大家还理解不了,本人只能表示遗憾,而无能为力了,尽管本人毕竟不是缠君,不能确保讲解的内容完全正确的符合中枢课程的原意或者应有之意。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