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渎职罪)模拟试卷1

合集下载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20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20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20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部题型 3. 单项选择题4. 多项选择题5. 简答题7. 法条分析题8. 案例分析题单项选择题1.《刑法修正案(九)》属于( )A.狭义刑法B.单行刑法C.附属刑法D.司法解释正确答案:A解析:刑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刑法包含刑法典、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狭义刑法特指刑法典。

刑法典是指全面、系统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典,刑法修正案是对刑法典部分内容的修正,属于刑法典的组成部分,因此属于狭义刑法。

本题选A。

单行刑法,是规定某一类犯罪及其后果或者刑法某一事项的法律,在1997年刑法典之后我国只颁行过一部单行刑法,即1998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

附属刑法,是指在经济、行政等非专门刑事法中附带规定的一些关于犯罪与刑罚或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款。

司法解释,是指最高人民法院对于法院在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刑法问题所作的解释、最高人民检察院对于检察院在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刑法问题所作的解释。

知识模块:刑法学2.下列关于特殊人群的从宽处罚规定,说法正确的有( )A.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减轻、免除处罚C.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处罚D.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正确答案:D解析:《刑法》第17条第3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这一规定中的“应当”应理解为“必须”,即不允许有例外,凡是未成年人犯罪都必须予以从宽处罚。

A选项错误。

限制刑事责任的精神障碍人,是介于无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与完全刑事责任的精神障碍人中间状态的精神障碍人。

《刑法》第18条第3款规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罪数形态)模拟试卷1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罪数形态)模拟试卷1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罪数形态)模拟试卷1(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刑法学(总题数:34,分数:60.00)1.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下列犯罪形态中,适用“从一重处断”原则予以论处的是( )。

A.结果加重犯B.继续犯C.想象竞合犯√D.吸收犯在四种犯罪形态中,只有想象竞合犯适用“从一重处断”,因此本题应选择C。

4.行为人基于一个犯罪意图所支配的数个不同的罪过,实施一个危害行为,而触犯两个以上异种罪名的犯罪形态叫( )。

A.牵连犯B.吸收犯C.想象竞合犯√D.异种数罪此题考查几种特殊犯罪形态问题。

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而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形态。

吸收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数个犯罪行为,因其所符合的犯罪构成之间具有特定的依附和被依附关系,从而导致其中一个不具有独立性的犯罪,被另一个具有独立性的犯罪所吸收,对行为人仅以吸收之罪论处,而对被吸收之罪置之不论的犯罪形态。

想象竞合犯是指行为人基于一个犯罪故意所支配的数个不同的罪过,实施一个危害行为,而触犯两个以上异种罪名的犯罪形态。

因此选C。

5.我国刑法上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是( )。

A.犯罪对象的个数B.犯罪行为的个数C.犯罪构成的个数√D.行为人犯罪意思的个数对于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通常采取犯罪构成说。

即行为符合一个犯罪构成的就是一罪,行为符合数个犯罪构成的就是数罪。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刑法学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75分。

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狭义的刑法是指( )。

A.单行刑法B.刑法典C.附属刑法D.刑法修正案正确答案:B解析:刑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刑法是指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刑法典、刑法修正案、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狭义的刑法仅指刑法典。

知识模块:刑法学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刑法渊源的是( )。

A.刑法修正案B.《企业破产法》中有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C.《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有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D.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的决定》正确答案:C解析:刑法的渊源包括刑法典,刑法修正案属于刑法典的组成部分。

《企业破产法》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企业破产法》中有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属于附属刑法的范畴。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的决定》属于单行刑法。

可见,A、B、D项表述属于我国刑法的渊源。

附属刑法仅限于在非专门法律中有关犯罪与刑罚或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款,但行政法规、部委规章中有关犯罪与刑罚或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款不属于附属刑法,当然不能成为刑法的渊源。

可见,选C项。

知识模块:刑法学3.下列关于刑法解释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刑法规定的“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这里的“审判的时候”是指从羁押到执行的整个诉讼过程。

该解释属于文理解释B.将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中的“妇女”解释为包括男性在内的人。

该解释属于扩大解释C.将“奸淫被拐卖的妇女”中的“妇女”解释为包括不满14周岁的幼女在内的所有女性。

该解释属于当然解释D.抢劫罪加重构成中“持枪抢劫”中的“枪”指的是“真枪”。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20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20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20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3. 单项选择题4. 多项选择题5. 简答题单项选择题1.关于刑法的溯及力,我国采取的原则是( )A.从旧原则B.从旧兼从轻原则C.从新原则D.从新兼从轻原则正确答案:B解析:刑法的溯及力问题,是指刑法对于生效以前的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我国《刑法》第12条对刑法的溯及力采取从旧兼从轻原则。

即对于现行刑法生效以前的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的行为,适用行为当时有效的法律。

故答案为B。

知识模块:刑法学2.下列选项中属于狭义的危害结果的是( )A.甲诈骗个体经营户乙的大量钱财,乙因而自杀身亡B.甲违章作业导致设备损坏停产停工,损失利润15万元C.甲与女友乙分手,乙投河自尽D.甲故意伤害乙,不慎致乙死亡正确答案:D解析:危害结果分为广义的危害结果和狭义的危害结果,广义的危害结果指犯罪行为所造成的一切损害事实,包括属于构成要件的结果和不属于构成要件的结果。

狭义的危害结果,特指刑法规定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结果,包括标准犯罪构成的结果和派生犯罪构成的结果。

知识模块:刑法学3.以下关于危害行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见危不救行为一定不构成犯罪B.实施同样的行为必须以同样的罪名定罪处罚C.刑法中的不作为就是身体处于静止状态的行为方式D.无行为即无犯罪正确答案:D解析:见危不救行为属于不作为,该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关键看是否存在救助的作为义务。

救助义务来源于四个方面:(1)法律上的明文规定;(2)行为人职务上、业务上的要求;(3)行为人的法律地位或法律行为所产生的义务;(4)行为人自己先前行为具有发生一定危害结果的危险的,负有防止其发生的义务。

如果见危不救行为违背了作为的义务,就可以构成不作为的犯罪。

如果行为人没有作为义务,见危不救行为不构成犯罪。

所以A项认为见危不救行为“一定”不构成犯罪是错误的。

B项,认定某一犯罪行为构成何种罪名需要同时从主客观两方面进行考察,具体要从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进行考察,行为只是犯罪客观方面的部分的内容,还要通过对其他构成要件的认定才能确定其罪名,因此有可能出现同行为不同罪名的情况。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渎职罪)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渎职罪)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渎职罪)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不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某甲是国务院证券管理委员会的_工作人员,违反有关上市申请的审批规定,擅自批准不符合上市资格的公司通过申请,这个疏忽导致使许多股民遭受重大损失,甲没有从中谋取任何个人利益。

甲的行为构成:( ) A.滥用职权罪B.玩忽职守罪C.滥用证券职权罪D.未谋取个人利益,不构成犯罪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渎职罪2.刘某是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其表哥孙某是某企业老总,每次纳税时都找到刘某要求其帮忙少征甚至不征税金,数额巨大。

孙某每次给好处时都遭到刘某拒绝,于是将价值不菲的礼物送给刘某的妻子,刘某对此全不知情。

刘某的行为:( )A.构成逃税罪(帮助犯)B.构成受贿罪C.构成玩忽职守罪D.未谋取个人利益,不构成犯罪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渎职罪3.贾某系负责食品监管的工作人员,在检验一批婴幼儿奶粉时,由于疏忽大意,没有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检查,导致多名婴幼儿身体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有的被认定为重伤害,贾某的行为构成:( )A.玩忽职守罪B.过失致人重伤罪C.食品监管渎职罪D.不是犯罪,只需受到行政程序上的惩罚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渎职罪4.下列情形中,可以构成玩忽职守罪的是:( )A.某国有企业的总经理在经营活动中严重不负责任,造成该公司严重亏损B.某高校校长对财务管理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巨额资金无法收回C.某法院执行庭庭长在执行民事判决中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法定执行职责,致使当事人利益遭受重大损失D.某外汇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在外汇管理工作中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大量逃汇,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玩忽职守罪的具体适用。

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单项选择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1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单项选择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1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单项选择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1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下列选项中,属于渎职罪的是( )A.脱逃罪B.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C.重大责任事故罪D.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正确答案:D解析:脱逃罪、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重大责任事故罪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属于渎职罪,D项正确。

知识模块:刑法学2.下列选项中,属于渎职罪的是( )A.脱逃罪B.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C.重大责任事故罪D.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正确答案:D解析:脱逃罪、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重大责任事故罪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属于渎职罪,D项正确。

知识模块:刑法学3.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 )A.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正确答案:B解析:《刑法》第17条第3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项正确。

知识模块:刑法学4.甲乙经常一起赌博,甲欠乙赌债5000元。

乙多次催要,甲都以各种借口不还。

一怒之下,乙伙同他人将甲绑至某郊区仓库,限制其人身自由,要求甲还钱。

乙的行为( )A.成立绑架罪B.不构成犯罪C.成立非法拘禁罪D.成立抢劫罪正确答案:C解析:根据《刑法》第238条的规定,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以非法拘禁罪定罪处罚。

本题中,乙为了索取债务限制甲的人身自由,成立非法拘禁罪,而不是成立绑架罪,C项正确。

知识模块:刑法学5.甲、乙、丙三人系某厂工人,由于赌博被厂长开除。

三人遂预谋确定某日杀害共同仇人厂长。

甲提供菜刀、砍刀各一把,届时甲因腹痛未去,由乙、丙用甲提供的凶器将厂长杀死。

在此案中,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A.杀人预备B.杀人中止C.杀人既遂D.杀人未遂正确答案:C解析:甲虽是故意杀人罪实行行为的预备犯,但其又是共同杀人罪的帮助犯,对其应以共同犯罪的犯罪结果发生与否来确定既遂还是未遂,本案中共同犯罪结果发生,因此甲的行为也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C正确。

渎职罪试题及答案

渎职罪试题及答案

渎职罪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以下哪项行为不构成渎职罪?A. 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B. 国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C.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D. 国家工作人员泄露国家秘密答案:C2. 下列哪个选项是渎职罪的构成要件之一?A. 主观故意B. 客观行为C. 犯罪动机D. 犯罪结果答案:B二、多选题1.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些行为可以被认定为渎职罪?A. 国家工作人员因玩忽职守导致公共财产遭受重大损失B. 国家工作人员因滥用职权导致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C. 国家工作人员因徇私舞弊导致他人利益遭受重大损失D. 国家工作人员因泄露国家秘密导致国家安全受到威胁答案:A、B、C、D2. 渎职罪的法律后果可能包括以下哪些?A. 刑事责任B. 行政责任C. 民事责任D. 党纪处分答案:A、B、D三、判断题1. 渎职罪的主体只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答案:错误2. 渎职罪的客观方面必须是行为人实施了违反职责的行为。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 简述渎职罪的构成要件。

答案:渎职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主观方面是故意;客观方面是行为人实施了违反职责的行为,导致国家利益、公共财产、公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2. 渎职罪与一般职务犯罪有何区别?答案:渎职罪与一般职务犯罪的主要区别在于渎职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其行为违反了职责,导致了国家利益、公共财产、公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而一般职务犯罪则可能涉及其他类型的职务行为,不一定导致重大损失。

五、案例分析题1. 某市环保局局长张某,在审批一项化工项目时,明知该项目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但因为收受了项目负责人的巨额贿赂,便违规批准了该项目。

后因该项目导致当地发生严重环境污染事件,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损失。

请问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渎职罪?请说明理由。

答案:张某的行为构成渎职罪。

理由是张某作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明知其审批的项目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却因收受贿赂而违规批准,其行为违反了职责,导致了国家利益和公共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符合渎职罪的构成要件。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绪论)模拟试卷1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绪论)模拟试卷1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绪论)模拟试卷1(总分:5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刑法学(总题数:31,分数:52.00)1.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不属于我国刑法存在形式的有(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B.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C.公司法中有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款D.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刑法条文的立法解释√我国刑法存在形式有三种:刑法典、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

刑法修正案属于刑法典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刑法的存在形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是单行刑法;公司法中有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款是附属刑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刑法条文的立法解释本身不是独立的刑法存在形式,而是对上述三种存在形式相关规定的解释,仍然可以归结在上述三种存在形式之中。

掌握本题应该结合法理学的相关知识。

4.下列不属于刑法特征的是( )。

A.调整范围的特定性√B.调整对象的专门性C.刑法制裁的严厉性D.刑法发动的补充性和保障性刑法保护的利益与调整的对象比较广泛,一切对社会生活至关重要的利益,从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秩序到公民个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都在刑法的调整范围内。

其他法律如民法、经济法、行政法可能仅涉及社会生活的某一方面或某一层面的利益与关系,严重违反其他法律的行为(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就有可能进入刑法的调整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渎职罪)模拟试卷1(总分:4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刑法学(总题数:26,分数:48.00)1.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的主体是( )。

A.法院工作人员B.司法工作人员√C.国家工作人员D.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是特殊的犯罪主体,限于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负有审判职责的人员,即司法工作人员。

4.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又受贿的,对其行为应当( )。

A.以徇私枉法罪论处B.以受贿罪论处C.以徇私枉法罪和受贿罪数罪并罚D.以徇私枉法罪和受贿罪中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根据《刑法修正案(四)》的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又受贿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不实行数罪并罚。

5.下列犯罪中,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的是( )。

A.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B.徇私枉法罪C.玩忽职守罪√D.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徇私枉法罪,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的主观方面都是故意,而只有玩忽职守罪是过失犯罪。

6.徇私枉法罪发生的领域是( )。

A.刑事诉讼√B.行政审判C.行政执法D.民事审判徇私枉法罪只限于发生在刑事诉讼中,其不同于发生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的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注意两者发生领域的区别。

7.1999年4月4日,冯某因持刀抢劫被公安局依法逮捕。

冯某的父亲冯某某为使其儿子逃避法律制裁,找到派出所的民警李某,请李某帮忙想办法如何处理。

李某就在笔记本上写了“1985.5.12(公历)”的字样。

冯某某将李某写的这张纸条交给了公安局户籍科的郭某。

郭某按照纸条上写的时间,重新填写了冯某的户口底卡,把冯某的出生时间由1983年2月7日改为1985年5月12日。

1999年4月15日,李某利用其职务之便到公安局看守所会见了冯某,把改小年龄之事告诉了冯某,以便统一口径。

对于李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 )A.构成包庇罪√B.构成私放在押人员罪C.构成帮助伪造证据罪D.构成徇私枉法罪B项私放在押人员罪的主体是司法工作人员,主要是负有监管职责的司法工作人员。

李某并非负有监管职责的司法工作人员,不能构成该罪。

D项徇私枉法罪的主体是司法工作人员。

根据《刑法》第94条,司法工作人员是指有侦查、检察、审判、监管职责的人员,本题中李某并非负有侦查职责的司法工作人员,其只是利用了公安干警的身份条件,向犯罪嫌疑人透露有关伪造证据的情况,不构成徇私枉法罪。

李某在修改身份证底卡的过程中,仅仅提供了修改建议,并未亲自实施修改行为,而且只是对冯某通风报信,故构成包庇罪。

8.关于利用职权使无罪的人受到追诉的徇私枉法罪与诬告陷害罪的区别,表述错误的是( )。

A.犯罪的主体不同。

前者的主体一般是司法工作人员;而诬告陷害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B.犯罪的客体不同。

前者所侵犯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而诬告陷害罪虽然也妨害司法机关的正常工作,但主要侵犯的是他人的人身权利C.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同。

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利用职权使无罪的人受追诉,行为一定与职务活动有关;而犯诬告陷害罪的行为人在客观上主要表现为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加以告发,与行为人是否担任职务或担任何种职务无关D.犯罪的主观方面不同。

前者是想使他人受到刑事追诉;诬告陷害罪则不限于使他人受刑事追诉,受行政处罚也可以√使无罪人受追诉的徇私枉法罪与诬告陷害罪主观上都是出于陷他人于罪的目的意图使他人受到行政处罚、民事处罚,则不是其犯罪目的。

9.关于玩忽职守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区别,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前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后罪的主体是厂矿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B.前罪发生于国家机关的公务活动中,后罪发生在生产、作业中,以及直接指挥、管理生产、作业的过程中C.前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后罪侵犯的客体是企业、事业单位的生产安全D.前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后罪的主观方面是过失√玩忽职守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在主观方面表现均为过失。

10.甲系某公安局刑事侦查科科员,在侦查过程中接受当事人乙家属的贿赂5 000元,利用职权将乙的年龄由19岁改为16岁,从而使乙被减轻处罚,则甲的行为构成( )。

A.受贿罪B.帮助毁灭证据罪C.伪证罪D.徇私枉法罪√徇私枉法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在刑事诉讼中,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其受到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使其不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

徇私枉法罪与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主要区别是: (1)客观方面表现不同。

徇私枉法罪必须利用司法职权;而后者无此限制。

(2)犯罪主体不同。

徇私枉法罪是特殊主体,限于司法工作人员;而后者主体无此限制。

徇私枉法罪与伪证罪的主要区别是:(1)客观方面不同。

本罪限于利用司法职务之便;而后罪的实施者中的证人、翻译人并无利用司法职务之便的行为特征。

(2)犯罪主体不同。

本罪的主体限于司法工作人员;而后罪的主体则为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和记录人。

根据《刑法修正案(四)》的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因受贿而枉法追诉、裁判的,应择一重罪处断,不实行数罪并罚。

因此,甲的行为满足徇私枉法罪构成要件,又由于甲收受贿赂的数额较小,相比徇私枉法罪要轻,因此,甲的行为构成徇私枉法罪。

11.下列情形中,构成徇私枉法罪的是( )。

A.某看守所警察甲利用值班之机,徇私情故意放跑因受贿罪被关押的犯罪嫌疑人刘某B.某法院法官乙在行政案件审判中故意曲解法律,偏袒原告,作出违背事实与法律的判决,情节严重C.警察丙在对陈某的抢夺行为进行侦查过程中,因接受陈某家属的吃请而隐匿陈某犯罪的证据√D.警察丁为使其仇人王某受刑事追究,捏造王某犯罪的事实,向人民检察院举报,致使王某被无辜羁押100天本题考查徇私枉法罪的认定。

徇私枉法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在刑事诉讼中,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其受到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使其不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

徇私枉法罪在客观方面的表现主要是利用司法职务上的便利,违背事实和法律,在追诉或者刑事审判活动中实施了上述行为,这是它与司法工作中其他司法工作人员有关犯罪的主要区别。

A选项甲的行为构成私放在押人员罪。

B选项某法院法官乙构成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

C选项符合徇私枉法罪的构成要件,因而构成徇私枉法罪。

D选项构成诬告陷害罪。

本题所考几个罪名都与司法工作人员有关,要注意从主体和客体两方面进行区分。

12.2007年12月7日,甲身为某市畜牧局动物卫生监督所执法人员,进行执法检查时,在发现乙非法携带“瘦肉精”(学名盐酸克仑特罗)的情况下,不正确履行职责,既未将乙所携带的“瘦肉精"全部查扣,亦未将乙携带“瘦肉精”的情况移交职能部门进行处理,当场收取乙3 800元罚款后(以检疫费名义入账),放任乙将一件“瘦肉精”带走。

2008年6月至11月期间,乙将未被查扣的一件“瘦肉精”非法销售给饲料加工者丙,丙将已添加“瘦肉精”的饲料卖于生猪饲养户丁,丁将使用该饲料喂养的生猪全部卖给屠宰加工个体户戊。

2008年10月,丁喂养的生猪在戊处屠宰时,被国家农业部检测出猪体内“瘦肉精”成分严重超标,给国家食品卫生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戊始知猪肉中含有所谓“瘦肉精”。

则甲、乙、丙、丁、戊的行为分别构成( )。

A.甲构成玩忽职守罪,乙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丙、丁、戊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B.甲构成食品监管渎职罪,乙、丙、丁、戊均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C.甲构成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乙、丙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丁构成生产伪劣产品罪,戊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D.甲构成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乙、丙构成非法经营罪,丁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戊不构成犯罪√甲作为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负有监管责任的国家机关正式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活动时,发现违禁药品“瘦肉精”后,既未予以全部查扣,亦未移送职能部门进行处理,没有尽到法律规定的追究之责,导致未被查扣的“瘦肉精”流人社会,给国家食品卫生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侵犯了国家行政执法机关打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活动和正常的工作管理秩序,符合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的犯罪构成。

由于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属于特殊的玩忽职守行为,故构成此罪后不再构成玩忽职守罪。

食品监管渎职罪与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犯罪主体相同,即均为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但两者的犯罪领域不同,前者为食品安全领域,后者为所有商品领域。

本题中“瘦肉精”并不属于食品,因此甲的行为不构成食品监管渎职罪。

根据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未取得药品生产、经营许可证件和批准文号,非法生产、销售盐酸克仑特罗等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品,或者在生产、销售的饲料中添加盐酸克仑特罗等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品,或者销售明知是添加有该类药品的饲料,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225条第4项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追究刑事责任。

故乙、丙构成非法经营罪。

使用盐酸克仑特罗等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品或者含有该类药品的饲料养殖供人食用的动物,或者销售明知是使用该类药品或者含有该类药品的饲料养殖的供人食用的动物的,或者明知是使用盐酸克仑特罗等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品或者含有该类药品的饲料养殖的供人食用的动物,而提供屠宰等加工服务,或者销售其制品的,依照《刑法》第144条的规定,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追究刑事责任。

因此,在生产食品的过程中添加“瘦肉精”,情节严重的即构成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罪;但加工服务者或销售者必须是明知食品中已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的,才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故丁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戊不构成犯罪。

综上,D选项正确。

13.多项选择题第21-25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下列关于渎职罪的说法,错误的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