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61

合集下载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20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20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20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部题型 3. 单项选择题4. 多项选择题5. 简答题7. 法条分析题8. 案例分析题单项选择题1.《刑法修正案(九)》属于( )A.狭义刑法B.单行刑法C.附属刑法D.司法解释正确答案:A解析:刑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刑法包含刑法典、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狭义刑法特指刑法典。

刑法典是指全面、系统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典,刑法修正案是对刑法典部分内容的修正,属于刑法典的组成部分,因此属于狭义刑法。

本题选A。

单行刑法,是规定某一类犯罪及其后果或者刑法某一事项的法律,在1997年刑法典之后我国只颁行过一部单行刑法,即1998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

附属刑法,是指在经济、行政等非专门刑事法中附带规定的一些关于犯罪与刑罚或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款。

司法解释,是指最高人民法院对于法院在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刑法问题所作的解释、最高人民检察院对于检察院在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刑法问题所作的解释。

知识模块:刑法学2.下列关于特殊人群的从宽处罚规定,说法正确的有( )A.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减轻、免除处罚C.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处罚D.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正确答案:D解析:《刑法》第17条第3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这一规定中的“应当”应理解为“必须”,即不允许有例外,凡是未成年人犯罪都必须予以从宽处罚。

A选项错误。

限制刑事责任的精神障碍人,是介于无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与完全刑事责任的精神障碍人中间状态的精神障碍人。

《刑法》第18条第3款规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法律硕士《专业综合民法学、刑法学》命题预测试题(十六)

法律硕士《专业综合民法学、刑法学》命题预测试题(十六)

法律硕士《专业综合民法学、刑法学》命题预测试题(十六)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正确的选项的字母涂黑。

每题1分,共40分)第1题下列行为构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的有( A )。

A. 某国家工作机关人员在不了解对方资信的情况下,为其提供经济担保,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B. 某国有企业负责人未经调查,盲目同无资金来源的另一方进行购销活动而被诈骗,单位损失严重C. 某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供方提供的质次价高的产品,未经检查而自行同意接受货物,给国家带来重大损失D. 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与对方签订购销合同,但由于意外事件的发生,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第2题甲因盗窃罪被捕,在侦查人员对其审讯期间,他又交代了自己与李某合伙诈骗4万元的犯罪事实,并提供了李某可能隐匿的地点,根据这一线索,侦查机关顺利将李某追捕归案。

对甲盗窃罪的处罚,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C )A. 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B. 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 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 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第3题甲因为丈夫乙与别的女人有染而产生了怨恨,决定杀乙。

某日,甲将一瓶安眠药(50片)掺入茶水中让乙喝下。

乙喝下茶水后,逐渐昏迷过去。

甲看到乙昏迷在地,逐渐产生了悔恨之意,于是找来邻居将乙送往医院抢救,结果乙通过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

对甲应当如何处理?( D )A. 按既遂犯处罚B. 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 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 应当免除处罚第4题娄某年满17周岁,接受爷爷赠与20万元,靠此笔款项丰衣足食并支付自己的学费。

娄某( C )。

A. 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B. 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C. 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D. 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第5题甲公司欠乙公司货款50万元,后甲公司因管理不善被乙公司兼并,甲公司欠乙公司的债务随之消灭,这种债的消灭被称为( A )。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多项选择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1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多项选择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1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多项选择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1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下列行为可以适用我国刑法的是( )。

A.外国公民甲在我国境内故意重伤第三国公民乙B.我国公民丙在外国境内故意重伤该国公民丁C.外国公民布劳恩在其本国国内杀害我国公民徐某D.外国公民易卜拉欣将一枚炸弹邮寄到我国某市,致使3人被炸死正确答案:A,B,C,D解析:A、D项表述的情形都属于在我国领域内犯罪,我国可依据属地管辖行使刑事管辖权,故选A、D项。

B项表述的情形属于属于我国公民在域外犯罪,我国可依据属人原则行使刑事管辖权,故选B项。

C项表述的情形属于外国人在域外针对我国公民的犯罪行为,我国可依据保护原则行使刑事管辖权,故选C 项。

知识模块:刑法学2.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甲盗走铁路上钢轨10米,因铁路巡道员发现钢轨被盗,采取紧急措施,才避免了火车颠覆事故的发生。

对甲按照破坏交通设施罪的既遂适用法律B.乙为一15周岁的未成年人,绑架他人作为人质后,因勒索财物未成而杀害被绑架人,应当追究乙的刑事责任C.丙是某国有仓库保管员,利用职务之便,盗窃其保管的物资价值2万元。

后听说单位要来盘点物资,担心事发,遂将所盗物资送回仓库,丙的行为成立犯罪中止D.丁设立一家公司,专门用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谋取非法利益。

对此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应当按照自然人犯罪处理正确答案:A,B,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犯罪既遂的标准。

对于如何认定犯罪既遂,我国刑法采用构成要件说,即只要犯罪人的行为完整地实现了刑法分则条文所规定的全部犯罪构成要件的就是犯罪既遂。

因此,从刑法的规定来看,既遂的类型有结果犯型、危险犯型、行为犯型。

A选项甲的盗窃铁轨行为虽未发生现实后果,但已对公共安全造成危险,故已是犯罪既遂,即行为人的行为已完整地实现了破坏交通设施罪所规定的全部犯罪构成要件,因而成立既遂。

绑架罪的刑事责任年龄起点为16周岁,乙不构成绑架罪,但其杀害人质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6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6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6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下列哪些案件不构成过失犯罪?A.老师因学生不守课堂纪律,将其赶出教室,学生跳楼自杀B.汽车修理工恶作剧,将高压气泵塞入同事肛门充气,致其肠道、内脏严重破损C.路人见义勇为追赶小偷,小偷跳河游往对岸,路人见状离去,小偷突然抽筋溺毙D.邻居看见6楼儿童马上要从阳台摔下,遂伸手去接,因未能接牢,儿童摔成重伤正确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点为犯罪过失。

犯罪过失,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

对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对过失行为,只有造成严重后果的才负刑事责任。

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既不具有希望的态度也不具有放任的态度。

过失犯罪的法定刑明显轻于故意犯罪。

A选项属于意外事件,老师根本无法预见学生跳楼自杀,跳楼是自主行为。

B选项中,汽车修理工的行为属于间接故意。

C选项路人不构成犯罪,小偷抽筋溺毙只能是由他自己负责。

D选项中,邻居并未有法定的救助义务,不构成犯罪,反而社会应当对这种救助行为大加褒奖。

故本题全选。

知识模块:犯罪构成2.下列选项中,属于特别刑法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B.《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毒品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C.《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D.环境保护法中关于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正确答案:C,D解析:刑法的形式又称刑法的存在形式,或者表现形式、形式渊源。

刑法分为广义刑法和狭义刑法。

广义刑法是指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它既包括刑法典,还包括单行刑法以及附属刑法。

狭义刑法即指系统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刑法典。

与广义刑法、狭义刑法相联系的一对概念是普通刑法和特别刑法。

普通刑法就是指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属于刑法典的组成部分,是狭义刑法、普通刑法,因此A错误。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模拟试卷16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模拟试卷16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模拟试卷16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刑法学 2. 民法学3. 单项选择题 4. 多项选择题 5. 简答题 6. 辨析题7. 法条分析题8. 案例分析题9. 论述题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75分。

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下列关于有期徒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期徒刑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B.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如果其剩余刑期在2年以下的,由看守所代为执行C.凡是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都应当参加劳动,接受教育改造D.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数罪并罚不超过20年正确答案:A解析: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如果其剩余刑期在1年以下的,可南看守所代为执行。

故应当排除13项。

没有劳动能力的罪犯可以不参加劳动。

故应当排除C项。

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有期徒刑数罪并罚的,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35年的,最高不能超过20年,总和刑期在35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25年。

故应当排除D项。

知识模块:刑法学2.刑法规定,适用“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法定情节有( )。

A.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B.有重大立功表现C.被胁迫参加犯罪D.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正确答案:B解析:选项A属于“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情节;选项C、D属于“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情节。

3.我国《刑法》第280条规定,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本条属于( )。

A.简单罪状B.叙明罪状C.引证罪状D.空白罪状正确答案:B解析:叙明罪状是在刑法分则条文中详尽描述具体犯罪的基本特征。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62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62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62(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刑法学(总题数:33,分数:60.00)1.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关于《刑法》第13条“但书”的理解错误的是( )A.“但书”表明认定犯罪不仅仅需要正确“定性”,还需要合理确定危害的“程度”或“量”B.“但书”赋予司法机构排除犯罪的权力,与罪刑法定原则不相容√C.“但书”是区分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宏观标准D.“但书”可以缩小犯罪或刑事处罚的范围《刑法》第13条规定的犯罪定义既含定性要求又含定量要求,对于合理认定犯罪及处罚犯罪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犯罪定义不仅从性质上明确了犯罪具有危害性和违法性,而且还设置了定量要求。

表明认定犯罪不仅仅需要正确定性,还需要符合量的要求,赋予司法机关酌情排除犯罪的权力,避免过分拘泥于法律形式而作出刻板教条的判决,并不违背罪刑法定原则。

B选项错误。

“但书”是区分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宏观标准。

“但书”也是为适应我国法律结构需要而产生的。

我国对危害行为的惩罚体制由两个层次的法律构成:第一层次是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及工商、海关、税务等行政、经济法规中的处罚规定,违反这些规定的属于“违法行为”;第二层次才是刑法,违反刑法的属于“犯罪”。

“但书”的刑事政策意义在于:可以缩小犯罪或刑事处罚的范围;避免给一些轻微的危害行为(或违法行为)打上犯罪的标记,有利于行为人改过自新;还可以合理配置司法资源,集中力量惩罚严重的违法行为——犯罪。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66_真题-无答案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66_真题-无答案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66(总分60,考试时间90分钟)1. 刑法学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

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 甲唆使没有达到刑事责仟年龄的乙某故意伤害他人,甲某属于( )A. 共同犯罪中的从犯B. 共同犯罪中的主犯C. 共同犯罪中的教唆犯D. 间接正犯2. 狱警甲虐待被监管人员致被害人轻伤,该行为同时符合虐待被监管人员和故意伤害罪的犯罪构成。

按照我国刑法理论,该情形( )A. 应数罪并罚B. 属于法条竞合犯C. 属于想象竞合犯D. 属于结果加重犯3. 关于刑法中法条竞合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 )A. 法条竞合关系的表现形式之一是一些条文之间在内容上存在交叉关系B. 对法条竞合关系的处理原则是,在一般情况下依照特别法条优于普通法条的原则,适用特别法条C. 诈骗罪与信用卡诈骗罪之间存在法条竞合关系D. 行贿罪与受贿罪之间存在法条竞合关系4. 关于结果加重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强奸罪和强制猥亵、侮辱罪的犯罪客体相同,强奸和强制猥亵、侮辱行为致妇女重伤的,均成立结果加重犯B. 故意杀人包含了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罪实际上是故意伤害罪的结果加重犯C. 甲抢劫乙后,为了灭口杀死乙。

甲在抢劫过程中杀害他人,甲成立抢劫致人死亡的结果加重犯D. 甲将乙拘禁在宾馆,声称只要乙还债就放人。

乙无力还债,跳楼身亡。

甲的行为不成立非法拘禁罪的结果加重犯5. 依法被关押的罪犯在脱逃过程中使用暴力致人死亡的,属于( )A. 牵连犯B. 吸收犯C. 数罪并罚D. 想象竞合犯6. 对下列情形应当实行数罪并罚的是( )A. 在走私普通货物过程中,暴力抗拒缉私B. 武装掩护走私C. 贩卖毒品过程中,暴力抗拒检查D. 运送他人偷越国境过程中,暴力抗拒检查7. 关于罪数的说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为杀人而盗窃枪支,构成牵连犯,择一重罪处罚B. 乙杀死马某一家5口人后,出门时遇到小区保安巡逻,为灭口将保安杀害,构成连续犯C. 丙伪造增值税发票,同时又伪造发票印章,构成吸收犯D. 丁生产、销售假药,销售金额达到5万元。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6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6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6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刑法学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75分。

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根据刑法规定,对于连续犯或继续犯追诉期限的起算,是从( )。

A.实施犯罪预备行为时起算B.着手实行犯罪时起算C.着手实行犯罪时算起D.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算正确答案:D解析:根据《刑法》第89条第1款规定,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追诉期限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知识模块:刑法学2.下列哪种情形应当受到追诉期限的限制?( )A.在人民法院受理了齐某自诉汤某故意伤害案件以后,汤某离家杳无音信B.丛某因出国而未在法定期限内对钟某侮辱案提出控告C.薛某向公安机关报案,声称自己被抢劫,因薛某说话颠三倒四,接案人员对其报案有怀疑而未立案D.秦某得知与其共同诈骗的李某被公安机关抓获逃离居住地藏匿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追诉时效延长的情况。

根据《刑法》第88条规定,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A选项中汤某的行为属于逃避审判,因此不受追诉时效的限制;C选项属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情况,因此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D选项中秦某的行为属于逃避侦查,因此也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B项中“丛某因出国而未在法定期限内对钟某侮辱案提出控告”,并没有可以延长追诉时效的理由,因此要受追诉时效的限制,故本题选B项。

知识模块:刑法学3.1980年年初,张某强奸某妇女并将其杀害。

1996年年末,张某因酒后驾车致人重伤。

两案在2007年年初被发现。

关于张某的犯罪行为,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应当以强奸罪、故意杀人罪和交通肇事罪追究其刑事责任,数罪并罚B.应当以强奸罪追究其刑事责任C.应当以故意杀人罪追究其刑事责任D.不应当追究任何刑事责任正确答案:C解析:张某强奸某妇女并将其杀害,构成强奸罪与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61(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刑法学(总题数:35,分数:60.00)1.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关于刑法的溯及力,我国采取的原则是( )A.从旧原则B.从旧兼从轻原则√C.从新原则D.从新兼从轻原则刑法的溯及力问题,是指刑法对于生效以前的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我国《刑法》第12条对刑法的溯及力采取从旧兼从轻原则。

即对于现行刑法生效以前的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的行为,适用行为当时有效的法律。

故答案为B。

4.刑法有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之分。

广义的刑法包括( )A.刑法典、单行刑法、司法解释B.刑法典、附属刑法、司法解释C.刑法典、刑诉法典、司法解释D.刑法典、单行刑法、附属刑法√刑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刑法包含刑法典、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狭义刑法特指刑法典。

本题答案为D,司法解释是指最高人民法院对于法院在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刑法问题所做的解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对于检察院在检查工作中具体应用刑法问题所做的解释,司法解释不属于刑法。

5.《刑法修正案(九)》属于( )A.狭义刑法√B.单行刑法C.附属刑法D.司法解释刑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刑法包含刑法典、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狭义刑法特指刑法典。

刑法典是指全面、系统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典,刑法修正案是对刑法典部分内容的修正,属于刑法典的组成部分,因此属于狭义刑法。

本题选A选项?单行刑法,是规定某一类犯罪及其后果或者刑法某一事项的法律,在1997年刑法典之后我国只颁行过一部单行刑法,即1998年1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的《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

附属刑法,是指在经济、行政等非专门刑事法中附带规定的一些关于犯罪与刑罚或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款。

司法解释,是指最高人民法院对于法院在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刑法问题所作的解释、最高人民检察院对于检察院住榆察工作中具体应用刑法问题所作的解释6.下列关于刑法的特征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刑法是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律规范,其调整范围较小,仅限于犯罪√B.刑法的调整对象具有专门性,主要规定犯罪,以及运用刑罚的方法同犯罪作斗争、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C.刑法的特点集中体现在其对犯罪行为的法律后果上,制裁方法具有严厉性D.刑法需要遵循明确性和谦抑性原则,尽量限制刑罚的适用刑法同其他法律如民法、行政法相比具有以下特征:(1)调整范围的广泛性。

刑法在保护的利益与调整的对象上,比较广泛,刑法保护一切对我们社会生活至关重要的利益,从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秩序到公民个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而其他法律如民法、经济法、行政法可能仅涉及社会生活的某一方面或某一层面的利益与关系。

严重违反其他法律的行为,就可能进入刑法的调整范围。

A选项说刑法调整范围较小,是错误的。

(2)调整对象的专门性。

刑法的任务以及实现任务的方法不同于其他法律部门。

刑法主要规定犯罪,以及运用刑罚的方法同犯罪作斗争、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而其他法律则各有自己的任务和实现的方法。

(3)刑罚制裁的严厉性。

刑法的强制力度较其他法律的强制力度严厉得多。

刑法的特点集中体现在其对犯罪行为设定的法律后果上,这种法律后果的严厉性是其他法律如民法、行政法所不能比拟的。

违反刑法的后果是刑罚制裁,刑罚制裁的方法包括剥夺生命、自由、财产、资格等重要的权益。

(4)刑法发动的补充性和保障性。

刑罚制裁的严厉性,决定了刑法需要遵循明确性和谦抑性原则、罪刑法定原则,要求适用刑罚的构成要件具体化、明确化,尽量限制刑罚的适用。

作为保护社会的“最后手段”,只有当其他部门法不能充分保护某种社会关系时,才由刑法调整。

所以,刑法是其他法律的保障法。

7.下列属于刑法的任务的是( )A.对人的行为进行规制或者约束B.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C.向国民展示法律所不允许的行为D.保障公民不受国家刑罚权的非法侵害我国刑法的任务包含两方面内容:(1)惩罚任务,即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

(2)保护人民、社会和国家,也就是: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B选项所说的是刑法的惩罚任务,应当选。

注意区别于刑法的机能,即刑法能产生的积极作用。

刑法具有三种机能:(1)规制机能,是对人的行为进行规制或者约束的机能。

其方式是对犯罪规定刑罚,向国民展示该行为为法律所不容许;或者要求国民不要实施类似行为,从而避免犯罪;(2)保护机能,即保护国家、社会和个人法益的机能;(3)保障机能,即保障公民不受国家刑罚权的非法侵害并保障犯罪人不受刑法规定之外的刑罚处罚的功能。

8.我国刑法分则第四章中明确规定了破坏选举罪,体现了对宪法规定的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切实保护。

这体现了刑法的( )A.保障机能B.规制机能C.保护机能√D.威慑机能刑法的机能,是指刑法的积极作用。

A选项中的保障机能是指刑法在惩罚犯罪的同时,也应保障人权,即要求对犯罪的人要准确定罪量刑,又要确保无罪的人不受刑罚权的非法侵害。

B选项中的规制机能,是指通过明确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处以何种刑罚,来宣告国家禁止的行为,实现对人的行为的规制或者约束,这是指刑法作为一种行为规范的作用。

C选项中的保护机能,是指刑法通过打击犯罪来保护国家、社会和个人法益的机能。

通过立法设置的每一个罪名都是为了保护特定的法益,设置破坏选举罪就是为了保障公民政治权利这种法益,因此C选项正确。

D选项的威慑机能,不属于刑法的机能。

9.刑法禁止杀人的行为,并对故意杀人行为制订了严厉的刑罚。

这体现出的刑法的机能是( )A.规制机能√B.保护机能C.保障机能D.打击犯罪机能规制机能,是对人的行为进行规制或者约束的机能。

其方式是将一定的行为当作犯罪,对其规定刑罚,向国民显示该行为为法律所不容许;或者要求国民不要实施特定的犯罪行为。

刑法通过规定故意杀人罪来明确故意杀人行为是犯罪以及处以何种刑罚,来宣告国家禁止的行为,来实现对人的行为的规制或者约束,这是指刑法作为一种行为规范的作用。

A选项正确。

保护机能,即保护国家、社会和个人法益的机能。

题目中给出的信息并没有体现保护法益的意思,B选项错误。

保障机能,即保障公民不受国家刑罚权的非法侵害并保障犯罪人不受刑法规定之外的刑罚处罚的功能。

题干中的信息没有说明刑法对公民的保障,因此C选项错误。

打击犯罪不是刑法的机能,而是刑法的任务。

D选项错误。

10.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在编写的学术著作中,对新刑诉法进行了全文解释,该解释属于( )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C.学理解释√D.论理解释在我国,立法解释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刑法条文的解释。

A选项错误。

司法解释是指最高人民法院对于法院在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刑法问题所作的解释、最高人民检察院对于检察院在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刑法问题所作的解释。

司法解释必须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官方文件所作出的解释,而不是其中的某个人的解释。

B选项错误。

学理解释,是指有权对刑法进行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的机构之外的机关、团体和个人对刑法条文含义的阐释。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在个人著作中对法律的解释,不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是无权解释、学理解释。

C选项正确。

根据解释的方法,刑法解释可分为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文理解释是根据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说明,论理解释是根据立法的精神与目的对条文进行说明,论理解释包括目的解释、扩大解释、缩小解释、当然解释、比较解释和历史解释等,根据题目现有信息无法确定是否是论理解释。

D选项不选。

11.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孟某在审理一起劫持火车案件过程中,将劫持汽车罪中的“汽车”解释为包含火车。

孟某的解释属于( )A.扩大解释B.司法解释C.类推解释√D.立法解释扩大解释,是指刑法条文的字面通常含义比刑法的真实含义窄,于是将其字面含义加以扩张,使其符合刑法真实含义。

类推解释,是指需要判断的具体事实与法律规定的构成要件基本相似时,将后者的法律效果适用于前者。

火车与汽车属于并列关系,完全不在汽车词义所包含范围之内,不属于扩大解释,而是类推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所作的解释是司法解释,但具体至某一法官的解释则为学理解释。

立法解释即刑法的立法机关对刑法条文的解释,我国立法解释的主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12.下列做法中不违背罪刑法定原则要求的是( )A.重法效力溯及既往B.法律规定不确定的刑罚C.适用行为后的轻法√D.适用类推解释罪刑法定原则,是指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事后法,即禁止事后重法溯及既往,A选项说法错误。

罪刑法定原则要求确定犯罪与刑罚的规范必须明确,排斥绝对不确定刑,B选项说法错误。

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事后重法溯及既往,但有利于被告人的事后轻法可以溯及既往,C选项说法正确。

罪刑法定原则,排斥习惯法,禁止类推解释,D选项说法错误。

13.某省高院下文称,为了本地经济发展,对高学历经济犯罪的罪犯适用减刑、假释,可以从宽掌握,给予优待。

这违反了( )A.罪刑法定原则B.刑法适用平等原则√C.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明确性原则《刑法》第4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它意味着刑法适用平等原则要求,对所有的人,不论其社会地位高低、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财产状况如何,在定罪量刑以及行刑的标准上都平等地依照刑法规定处理,不允许有任何歧视或者优待。

本题中对高学历犯罪人适用刑罚进行优待,属于不合理的归罪方式,违反了刑法适用平等原则,B选项最符合题意。

罪刑法定原则,是指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的,依照法律定罪处罚,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罚,A选项不符合题意。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是指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本题没有说明刑罚与犯罪适应问题,C选项不符合题意。

明确性原则是罪刑法定原则巾的一方面,D选项小符合题意。

14.下列选项中,根据属人管辖原则应当适用我国刑法的是( )A.中国公民甲在行驶于公海的中国船舶上失手致另一中国公民落水身亡B.外国公民乙在行驶于公海的中国船舶L向中国船员兜售毒品C.外国公民丙在其本国境内实施爆炸致两名中国公民身亡D.中国公民丁被某国有公司派往国外工作,因严重失职给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在确立刑法空间效力方面,我国刑法采取以属地原则为基础、其他原则为补充的综合性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