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上科学水的浮力复习总结
(完整版)浙教版八上科学水的浮力复习总结,推荐文档

教师备课记录表水的浮力*教学目标:1、理解浮力的概念,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与浮力有关的现象。
2、知道水及其他液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浮力的作用,知道空气也有浮力。
3、知道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4、理解并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公式、单位转换,能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
5、能用力和运动的关系推导出物体在液体中浮沉的条件。
6、理解密度计的使用原理。
*教学重点1、影响浮力大小的相关因素。
2、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1、通过受力分析判断物体的沉浮。
2、浮力的计算。
教学模式设置:*导入呈现(考点研究):一、 浮力1、定义: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其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说明:(1)浸入包括全部浸入和部分浸入液体中两种情况。
(2)施力物体:液体或气体。
固体不能产生浮力受力物体: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
2、产生原因:液体(气体)对浸入的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就是物体受到的浮力。
即F 浮 = F 上 ‒ F 下思考:沉入液体底部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若物体下表面完全与容器底部贴合,则物体不受浮力,如图 B ) 3、方向:竖直向上——与重力方向相反4、大小: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
3、用测力计测浮力的原理: F 浮= G ‒ F拉(视重法计算浮力:弹簧测力计的两次读数之差)A B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1、体积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有关。
在同一种液体中,物体所排开液体体积越大,则该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如图②和③2、液体密度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
当物体排开液体体积一样情况下,液体密度越大,则该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如图③和⑤3、深度当物体全部浸入液体中后,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和物体所在的深度无关。
如图③和④*例题讲解:【例1】:以下情景中没有受到浮力的物体是( A )A.遨游的“天宫一号”B. 上升的热气球C.航行的“辽宁号”D.下潜的“蛟龙”号【例 2】:如图所示,当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体,从底部接触水面开始缓慢到完全没入水中到底部A 的过程中,以下能表示圆柱体所受浮力F 浮与浸入水中深度h 关系的图象是( D )C. D.A.B.【例3】:2012 年5 月9 日,中国首座深水钻机平台“海洋石油981”在南海首钻成功,最大作业水深3000 米.巨大的金属钻头从没入海水到接触海底的过程中,受到海水的( C )A.浮力变小,压强变大 B.浮力更大,压强不变C.浮力不变,压强变大 D.浮力变小,压强变小*课堂巩固:练 1、如图所示,A、B 是能自由移动的物体,C、D 是容器自身凸起的一部分,现往容器里注入一些水,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A 物体一定受浮力的作用B.B 物体一定受浮力的作用C.C 物体一定受浮力的作用D.D 物体一定受浮力的作用练2、关于浮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B.物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C.物体没入水中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D.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可能不受浮力练 4、小杰同学在游玩“海底世界”时,观察到鱼嘴里吐出的气泡上升时的情况如右图所示,对气泡上升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和气泡内气体压强分析正确的是( C )A.浮力不变,压强不变 B.浮力变小,压强变小C.浮力变大,压强变小 D.浮力变大,压强变大练 5、某地在江面上修建一座大桥,如图中甲是使用吊车向江底投放长方形石料的示意图.在整个投放过程中,石料以恒定速度下降.乙是钢绳的拉力 F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象(从开始投放到石料刚好接触湖底前).t=0 时刻吊车开始下放石料,忽略水的摩擦阻力.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石料在 t=20s 时开始浸入水中B.石料的重力是1400NC.石料受到的浮力始终是 500ND.石料完全浸没水后钢绳的拉力为 900N练8、如图所示是认识浮力的探究实验.(1)将物体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如(a)实验所示,物重G=5N.(2)当用手向上托物体时,如(b)实验所示,手对物体向上的托力 F=3N.(3)当物体浸入水后,如(c)实验所示.将(c)实验与(a)、(b)实验对照,说明水对物体也有向上的托力,即浮力.水对物体的浮力 F 浮=2N.(4)该实验是通过等效替换物理方法,建立起浮力概念的.【知识点 2】:阿基米德原理一、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
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复习知识点归纳 (新版)浙教版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第1节地球上的水知识点1 水的分布1.海洋是地球上的水的最主要组成部分,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淡水资源占地球总水量的2.53%.2.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各种可以被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储量仅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说明:自然界中的水是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式存在的.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液态形式存在;在寒冷的极地和高山上,水常常以固态形式存在;在空气中,水则主要以气态形式存在.知识点2 水的循环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周而复始连续运动的过程.2.水循环的过程:蒸发(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3.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物理属性,即水随着温度的不同会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式存在.形成水循环的外因是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4.地球上水循环的途径可分为三类:①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称为海陆间水循环;②陆上内循环;③海上内循环.这三类循环可概括为各种水体蒸发为大气水,在适当的条件下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又回到海洋,如此周而复始地循环.知识点3 水与生命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人体、动植物都需要水,生物体内缺水到一定程度时,生命就会终止.各种生物体内都含有大量的水.第2节水的组成知识点1 水的电解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知识点2 水分子的构成1.水由水分子构成,氢气由氢分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2.水分子中含有更小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分子中含有更小的氢原子;氧分子中含有更小的氧原子.3.水的电解实验可以说明水分子中含有两种不同的、更小的粒子,这种粒子就是原子.科学实验证明,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第3节水的浮力知识点1 浮力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竖直向上的托力,物理学中把这个托力叫浮力.注意:①浮力的施力物体为液体或气体,受力物体为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②无论物体的形状如何,怎样运动,只要是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物体下表面不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都会受到液体或气体竖直向上的浮力.知识点2 浮力的测量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G,把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F,则浮力F浮=G-F.知识点3 阿基米德原理1.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到的重力.2.F浮=G排液=ρ液gV排液.说明:由F浮=ρ液gV排液可以看出,浮力的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这两个因素有关,而跟物体本身的体积、密度、形状、在液体中的深度、在液体中是否运动、液体的多少等因素均无关.知识点4 物体浮沉的条件知识点5 浮沉条件在技术上的应用1.轮船.2.潜水艇.3.气球和飞艇.第4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知识点1 溶液1.一种或几种物质溶解在其他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2.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称为溶剂.水是最常见的溶剂,许多物质都能溶解在水中,当不特别指明溶剂时,一般是指把水作为溶剂,这样的溶液称为水溶液.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例如,海水是一种溶液,它的溶质是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的物质,溶剂是水.3.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有水时,水为溶剂;没有水时,两液体相溶,量多者为溶剂;气体与液体或固体与液体相溶,均以液体为溶剂.例如,酒精溶于水,酒精就是溶质;河水中溶解了氧气,氧气是溶质.知识点2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比较期放置第5节物质的溶解知识点1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1.描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时的注意事项:(1)必须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改变温度或溶剂量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以互相转化.(2)必须指明“某一溶质”.例如,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溶解食盐的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蔗糖,此时的溶液对于食盐来说是饱和溶液,对于蔗糖来说是不饱和溶液.因此,必须指明是哪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2.判断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的方法:条件不变时,若溶液中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剩余溶质,则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若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剩余溶质,可向溶液中加入少量该溶质,搅拌,如果加入的溶质不能继续减少,则原溶液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反之,则为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知识点2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 g 溶剂(通常溶剂为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称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溶解度描述的是物质的溶解能力,溶解度数值越大,表明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能力越强.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溶解度.通常把室温(20℃)时溶解度在10 g 以上的物质称为易溶物质;1~1.0 g 的称为可溶物质;0.01~1 g 的称为微溶物质;小于0.01 g 的称为难溶物质.知识点3 溶质质量分数1.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溶质质量分数是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溶质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溶质质量分数越大,溶液越浓.2.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1)溶质质量分数= 100%=⨯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若已知公式中任意两个量,通过变形便可求出第三个量.如: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2)已知溶液的体积时,可分别利用下列公式求溶液、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溶质质量分数知识点4 溶液的配制1.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1)计算:按配制需要求出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固体求质量,液体求体积).(2)称量:用天平称出固体质量,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3)溶解:将固体和液体在烧杯中溶解,用玻璃棒搅拌均匀.2.所需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烧杯.第6节物质的分离知识点结晶1.固体物质既可以溶解于溶剂中变成溶质,又可以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大多数晶体是在溶液中形成的,从液中形成晶体的过程叫结晶.2.结晶方式(1)蒸发结晶.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可以通过蒸发溶剂析出晶体,这样的结晶方式叫蒸发结晶法.海水晒盐的原理就是利用蒸发结晶法.(2)降温结晶,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如硝酸钾,可以通过降低温度的方法使晶体析出,这种结晶方式叫降温结晶法.说明:结晶也是分离混合物的一种方法,人们从水溶液中提取物质时,通常是将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结合起来使用,也就是先通过加热使溶液浓缩(减少溶剂)变成饱和溶液,再将溶液冷却(降低温度),从而使溶液中的物质结晶析出.第7节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知识点1 水资源的利用和开发1.丰富的水资源地球是一个充满水的行星,表面的71%被水覆盖,因此叫“水球”更为合适.地球水体中,占大部分(约96.53%)的是海洋水,这部分水不能被人们直接利用.2.有限的淡水资源淡水资源仅占地球总水量的2.53%,而且大部分是不能被直接利用的,现在能利用的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淡水,这些仅约占淡水总量的0.3%左右.知识点2 水资源的保护1.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节约用水.水的再循环、减少水的浪费及水的回收利用是保护和节约用水的三种主要方法.2.防止水污染水资源保护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防止水污染.。
浙教版 8年级上册 第一章 第3节 浮力(知识点梳理+典题训练)

浮力一、浮力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体或气体3、浮力产生的根本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上下表面都有压力,浮力是上下表面的压力差(F下—F上)4、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1)液体(或气体)的密度(2)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的体积有关题型一【浮力产生的原因】1.以下情景中没有受到浮力的物体是()2.物体在水中向下沉时()A.不受到水的浮力作用B.在水中受到的重力比在地面上受到的重力少些C.在水中受到的重力比在地面上受到的重力大些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3.把一个正方体,保持侧面竖直地浸没在液体里的不同深度处,则()A.正方体顶面所受的压力大小不变B.正方体底面所受的压力大小不变C.正方体每个侧面所受的压力大小不变D.正方体上、下两面受的压力差不变4.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如果受到浮力作用,那么施力物体是()A.地球B.物体本身C.盛液体的容器D.液体二、阿基米德原理1、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2、表达式:F浮= G排液=ρ液gV排液★备注:(1)公式中的ρ液是,而不是物体的密度。
(2)公式中的V排液是物体浸入液体时,即排开液体体积。
当物体完全浸入(即浸没)液体中时,V排液恰好等于物体本身的体积V物;当物体只部分浸入液体中时,V排液<V物。
小结——浮力的求解方法:①称重法:F浮= G物- F ②阿基米德原理法:F浮 = G排液③压力差法:F浮= F下 - F上④沉浮条件结合受力分析题型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1. 为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小明将电子秤放在水平桌面上并调零,然后将溢水杯放到电子秤上,按实验操作规范将溢水杯中装满水,再用细线系住铝块并将其缓慢浸入溢水杯的水中,如图 6 所示,铝块始终不与溢水杯接触。
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A.铝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与铝块未浸入水中时相比,水对溢水杯底的压力变小B.铝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与铝块未浸入水中时相比,水对溢水杯底的压强变大D.铝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与铝块未浸入水中时相比,若电子秤示数不变,则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2. 小芳同学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阿基米德原理)”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四步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F3、F4之间的大小关系是()A.F2﹣F3=F4﹣F1 B.F1=F4,F2=F3 C.F1=F2=F3=F4D.上述结论都不正确3.小华做“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用图(a)所示的溢杯和小桶收集石块排开的水,他的实验过程分别如图(b)、(c)、(d)、(e)所示。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浮力知识点

浮力知识点详解知识点一理解浮力及产生原因1.定义:浸在液体 (或气体 )里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这个托力叫做浮力。
2.方向:竖直向上。
3.施力物体: 液体 (或气体 )。
4.产生原因: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差。
知识点二阿基米德原理1.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2.表达式:F浮= G排 = ρ液V排g 。
【注意】浮力的大小决定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 ,与物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无直接关系3.适用范围:浮力的计算公式也适用于气体。
知识点三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1.物体的浮沉条件(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物体的浮沉条件①当F浮>G物(或ρ液>ρ物)时,物体在上浮。
在物体未露出液面以前,由于排开液体的体积没有变化,所以受到的浮力不变。
当物体露出液面处于静止状态时,物体漂浮,此时F浮=G物。
②当F浮=G物(或ρ液=ρ液)时,物体悬浮。
③当F浮<G物(或ρ液<ρ液)时,物体沉底。
【规律】A、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B、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所受浮力相同C、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D、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其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E、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加的浮力2.浮沉条件的应用(1)密度计:根据漂浮时F浮=G物的原理制成的。
密度计在各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等。
(2)轮船:轮船在不同的水中处于漂浮状态,但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
(3)潜水艇:靠改变自身重力达到上浮和下沉的目的。
(4)热气球:使气球内的气体体积(即排开空气的体积)变化从而改变浮力大小达到上升和下降的目的。
考点四有关浮力的分析与计算1.计算浮力方法:(公式表示)(1)称量法:F浮=G -F拉 (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每章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八上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第一节水在哪里1. 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2. 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儿童身上4/5是水分5.水的循环: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l)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d地表径流 e下渗 (地下径流)(2)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a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b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第二节水的组成1. 水的电解实验结论: 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2.、水的重要性质第三节.水的密度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l)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
(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2)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2. 密度的公式:m =ρ/ v(公式变形: m=ρv v=m / ρ)ρ表示密度, 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米3或厘米3)水银的密度为×103千克/米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米3的水银的质量是×103千克,3、.密度的单位:(1)密度的单位:千克/米3或克/厘米3,(2)两者的关系: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1kg/m3=1×10-3g/cm3(3) 水的密度:1×103千克/米3或1克/厘米3(4)单位转化::1毫升 = 1cm 3= 1×10-6m31吨=1000千克=1×106克1毫升= 1×10-3升 1升=10-3m34、密度的测量(1)测量原理:ρ=m/v(2)测量步骤: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③计算5、密度知识的应用:(1) 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第3节《水的浮力》期末复习-题型分类(word版无答案)

水的浮力题型一:浮力大小比较【典例1】如图所示:体积相同的甲、乙、丙、丁4个球,在水中处于静止状态,其中所受浮力最小的是( )A.甲球B.乙球C.丙球D.丁球【练习1-1】如图:水中的大鱼和小鱼在争论,大鱼说:“我的体积大,排开水的体积大,受到的浮力大。
”小鱼说:“我在深处,受到的压强大,受到的浮力大。
”则 ( )A.大鱼说法正确B.小鱼说法正确C.大鱼、小鱼的说法都错误D.无法判断 【练习1-2】在帮妈妈做家务的时候,小明发现两根相同体积的筷子,甲浮在水面上,乙沉在水底,如图所示。
由此可知甲比乙( )A.所受浮力小B.质量大C.所受压强大D.密度大【练习1-3】如图:A 、B 是体积相同的木块和铁块,当同时将绳子剪断后,在木块上浮未露出水面和铁块下沉未到底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所受的浮力增大,铁块所受的浮力减小B.木块所受的浮力减小,铁块所受的浮力增大C.木块所受的浮力增大,铁块所受的浮力不变D.木块所受的浮力不变,铁块所受的浮力也不变【练习1-4】把体积相等的甲、乙两个小球同时放入装有适量水的杯中,两球均浸没沉在杯底。
向水杯中加入适量盐水后,甲球上升未露出水面,乙球仍沉在杯底。
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甲球的密度大于乙球的密度B.加入盐水后,甲、乙两球所受浮力相等C.加入盐水后,乙球对杯底的压力变大D.加入盐水后,甲球所受浮力变大,乙球所受浮力不变【练习1-5】三个实心球甲、乙、丙体积相等,在液体中静止时位置如图,正确的是( )A.三个球所受浮力一样大B.甲、乙两球的重力相等C.乙球的密度小于丙球的密度D.甲球的质量大于丙球的质量 【练习1-6】将一半径为R 的实心金属球,用细线拉着,匀速缓慢地放入水深为2R 的盛水容器中,直至容器底部,水未溢出。
下图能反映金属球从水面刚接触处开始至容器底部过程中,所受浮力的大小F 与金属球浸入水中深度h 的关系的是( )我…浮力大!我…大!【典例2】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球分别悬浮、漂浮在水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球受到的浮力大B.乙球受到的浮力大C.甲球浸在水中的体积大D.两球浸在水中的体积一样大【练习2-1】如下图所示,将一只玩具青蛙放入水中,它能漂浮在水面;把它放入另一种液体中,他却沉入底部,则在这两种情况下这只玩具青蛙受到的浮力大小相比较( )A.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较大B.在另一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C.受到的浮力一样大D.无法比较浮力大小【练习2-2】一重为0.6牛的鸡蛋先后放入甲、乙两液体中,如图所示,鸡蛋在甲中悬浮,在乙中漂浮,则鸡蛋在甲中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牛,甲的密度_______(填“>”“<”或“=”)乙的密度。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浮力专题知识点总结 强化练习 有答案

D.5:8
11.某物体重 0.3 牛,把它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溢出水重 0.2 牛,则它受到的浮力为( )
A.可能为 0.25 牛
B.可能为 0.1 牛
C.一定为 0.3 牛
D.一定为 0.2 牛
12.一物体浮在某液面上,露出液面的体积占液面下体积的 1/3,则该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
之比为( )
A.3:4
B.4:3
C.1:3
D.3:1
13.甲、乙、丙三个不溶于水的固体,其质量和体积如表中所示,把它们分别轻轻放入水中,
表达式: F 浮=G 排液=ρ 液 gV 排液
2、浮力只跟 ρ 液和 V 排液,即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的重力有关,而与物体 浸入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形状、质量、密度、重力等无关。
3、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也就是:浸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 小,等于它排开的气体所受到的重力,即:
F 浮=G 排气=ρ 气 gV 排
强化训练
①选择题 题型一【浮力产生的原因】 1.以下情景中没有受到浮力的物体是( )
2.物体在水中向下沉时( )
A.不受到水的浮力作用
B.在水中受到的重力比在地面上受到的重力少些
C.在水中受到的重力比在地面上受到的重力大些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把一个正方体,保持侧面竖直地浸没在液体里的不同深度处,则( )
F 浮=F-F′ 3、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4、气体也有浮力:气球、热气球,孔明灯。 知识点 2 阿基米德原理 1、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
在空气中测 G 到的重力 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 G"
物体浸入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的示 G´ 测物体
物体所受的 弹簧测力计的示
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学期(浙江版)复习专题十五:期末复习(一) 课前检测+知识点复习(学生版)

八上科学专题十五:期末复习(一)一、基础知识巩固1. 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的力叫浮力。
2. 浮力之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
(2)公式表示:F浮= G排=ρ液V排g 。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和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注意:阿基米德原理表达式中,V排是指物体排开的液体(气体)的体积,即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V浸,但物体排开的液(气)体体积V排不同于物体本身的体积V物。
①当物体部分浸入时,V排__ _ V物;②当物体完全浸没在液(气)体中时,V排__ __V物。
因此,在运用此公式计算时,要写出ρ和V的下标,否则ρ液与ρ物、V排与V物易发生混淆。
3. 密度计①工作原理:漂浮原理即F浮=G。
②刻度特点:上小下大;刻度不均匀,上疏下密。
4. 潜水艇的浮沉原理。
潜水艇的浮沉原理是靠改变__ ____来实现的。
需下沉时,向水舱内充水,到G>F浮;当G=F浮时,能停在任何位置(悬浮);需上浮时,用压缩空气将水排出,到G<F浮。
补充:鱼的浮沉原理:改变体内的鱼鳔的__ ___,来改变浮力大小而实现浮沉的。
5.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定义:在__ ___下,在___ ___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___ ______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_ ________溶液。
相互转化: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和溶剂的量发生改变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其转化关系为:(或)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6. 溶液的配制步骤:(1)(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2)(固体:用天平称取;液体:用量筒量取);(3);(4)装瓶并贴上标签。
7.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稀释问题的特点是:稀释前后溶液中保持不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备课记录表水的浮力*教学目标:1、理解浮力的概念,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与浮力有关的现象。
2、知道水及其他液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浮力的作用,知道空气也有浮力。
3、知道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4、理解并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公式、单位转换,能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
5、能用力和运动的关系推导出物体在液体中浮沉的条件。
6、理解密度计的使用原理。
*教学重点1、影响浮力大小的相关因素。
2、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1、通过受力分析判断物体的沉浮。
2、浮力的计算。
教学模式设置:*导入呈现(考点研究):一、浮力1、定义: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其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说明:(1)浸入包括全部浸入和部分浸入液体中两种情况。
(2)施力物体:液体或气体。
固体不能产生浮力受力物体: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
2、产生原因:液体(气体)对浸入的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就是物体受到的浮力。
即F浮=F上−F下思考:沉入液体底部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若物体下表面完全与容器底部贴合,则物体不受浮力,如图B)3、方向:竖直向上——与重力方向相反4、大小: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
3、用测力计测浮力的原理:F浮=G−F拉(视重法计算浮力:弹簧测力计的两次读数之差)A B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1、体积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有关。
在同一种液体中,物体所排开液体体积越大,则该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如图②和③ 2、液体密度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
当物体排开液体体积一样情况下,液体密度越大,则该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如图③和⑤ 3、深度当物体全部浸入液体中后,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和物体所在的深度无关。
如图③和④*例题讲解:【例1】:以下情景中没有受到浮力的物体是( A )【例2】:如图所示,当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体,从底部接触水面开始缓慢到完全没入水中到底部A 的过程中,以下能表示圆柱体所受浮力F 浮与浸入水中深度h 关系的图象是( D )A .B .C .D .【例3】: 2012年5月9日,中国首座深水钻机平台“海洋石油981”在南海首钻成功,最大作业水深3000米.巨大的金属钻头从没入海水到接触海底的过程中,受到海水的( C ) A .浮力变小,压强变大 B .浮力更大,压强不变 C .浮力不变,压强变大 D .浮力变小,压强变小A .遨游的“天宫一号”B .上升的热气球 C .航行的“辽宁号” D .下潜的“蛟龙”号*课堂巩固:练1、如图所示,A、B是能自由移动的物体,C、D是容器自身凸起的一部分,现往容器里注入一些水,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A物体一定受浮力的作用B.B物体一定受浮力的作用C.C物体一定受浮力的作用D.D物体一定受浮力的作用练2、关于浮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A.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B.物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C.物体没入水中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D.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可能不受浮力练4、小杰同学在游玩“海底世界”时,观察到鱼嘴里吐出的气泡上升时的情况如右图所示,对气泡上升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和气泡内气体压强分析正确的是(C)A.浮力不变,压强不变 B.浮力变小,压强变小C.浮力变大,压强变小 D.浮力变大,压强变大练5、某地在江面上修建一座大桥,如图中甲是使用吊车向江底投放长方形石料的示意图.在整个投放过程中,石料以恒定速度下降.乙是钢绳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从开始投放到石料刚好接触湖底前).t=0时刻吊车开始下放石料,忽略水的摩擦阻力.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石料在t=20s时开始浸入水中B.石料的重力是1400NC.石料受到的浮力始终是500ND.石料完全浸没水后钢绳的拉力为900N练8、如图所示是认识浮力的探究实验.(1)将物体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如(a)实验所示,物重G=5N.(2)当用手向上托物体时,如(b)实验所示,手对物体向上的托力F=3N.(3)当物体浸入水后,如(c)实验所示.将(c)实验与(a)、(b)实验对照,说明水对物体也有向上的托力,即浮力.水对物体的浮力F浮=2N.(4)该实验是通过等效替换物理方法,建立起浮力概念的.【知识点2】:阿基米德原理一、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F浮=G排=ρ液gV排。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说明:(1)在气体中时,F浮=G排=ρ气gV排(2)注意公式中的,当物体部分浸入时,V排<V物,当物体全部浸入时,V排=V物。
【例1】:将重6N的物体浸没在装满水的杯中,溢出了4N的水,物体受到的浮力是(C)A.10N B.6N C.4N D.2N【例2】:三个体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的球A、B、C,分别静止在不同深度的水里,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A.A球所受的浮力最小 B.A球所受的浮力最大C.C球所受的浮力小于B球 D.C球所受的浮力最小【例3】:如图所示,将一重力为18N,体积为2×10-3m3的蜡块用细线系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将它浸没在酒精中,则蜡块受到的浮力为16N,此时测力计的示数是2N(g=10N/kg,ρ酒精=0.8×103kg/m3)【例4】:物块在空气中和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B)A.物块受到的浮力是1牛B.物块的体积是2×10-4米3C.物块的密度是3×103千克∕米3D.物块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练1、将质量为0.5kg 的物体,轻轻放入盛满清水的溢水杯中,溢出0.2kg的水,则此物体受到的浮力是(C)(g取10N/kg )A.5 N B.0.5 N C.2 N D.0.2 N练2、将体积相同的木球A、塑料球B、铜球C都浸没在水中,如图所示,则(A)A.三个球所受的浮力大小相同B.B球受的浮力最大C.C球受的浮力最小D.A球受的浮力最大练3、在抗洪抢险中,某村民自制了一个总体积0.7米3的竹筏,放入河水中时有1/5 体积浸入水中。
(1)此时竹筏受到的浮力有多大?1372N(2)要使水对竹筏产生4500牛的浮力,竹筏应有多大的体积浸入水中?0.46米3练4、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个金属零件,示数是7.4N,当把零件浸没在密度为0.8×103kg/m3的油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6.6N,求:(1)金属零件所受浮力为多少?0.8N(2)金属零件的体积为多少?1X10-4m3(3)金属零件的密度为多少?7.4X103kg/m3练5、如图所示,将重为5N的小球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当小球的一半体积浸在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为2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小球的体积为400cm3B.小球的密度为1.25g/cm3C.缓缓向下移动弹簧测力计,小球对测力计的拉力最小可达到1ND.剪断悬吊小球的细线,小球在水中稳定时受到的浮力为5N二、浮力的计算方法1、压力差:浮力等于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即:F浮=F向上−F向下2、视重法: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减去物体浸在液体中称得的重力:即:F浮=G物−G浸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F浮=G排液=ρ液gV排4、平衡法:根据物体漂浮在液面或悬浮在液体中的条件F浮=G物,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求物体受到的浮力。
三、物体沉浮条件当F浮>G物或ρ液>ρ物,物体上浮当F浮<G物或ρ液<ρ物,物体下沉当F浮=G物或ρ液=ρ物,物体悬浮漂浮在液面上物体的浮沉条件F浮=G物注意: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上浮的物体最终会浮出液面,而处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重力;下沉的物体最终则会沉到液底处于静止状态。
漂浮和悬浮时,物体都是受到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
(沉到水底:F浮+F支持力=G)动态原因静态原因受力密度受力密度漂浮浮力等于重力实心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上浮浮力大于重力实心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悬浮浮力等于重力实心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下沉浮力小于重力实心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沉底浮力小于重力,底部对物体支持力和物体受到的浮力之和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实心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2、根据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列出力的关系式,这是浮力与重力、拉力、压力之间建立起来的桥梁,这也是判断物体状态和解浮力题的关键。
根据上述理论,我们确定解浮力题的基本思路有四步:(1)确定研究物体,并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2)在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列出力的关系式;(3)把阿基米德原理公式或密度、重力的计算公式代入关系式;(4)根据已知条件解除所求量。
【例1】:有一艘轮船从东海缓慢驶入黄浦江中,关于轮船受到的浮力F和露出液面的体积V的说法,正确的是(已知ρ海水>ρ江水)(B)A.F不变,V不变 B.F不变,V变小C.F变小,V变小 D.F变小,V变大【例2】:如图所示,质地均匀的长方体木块,第一次如甲图所示直立浮在水面上,所受浮力为F1,此时水对其底部压强为p1;第二次变为如图乙所示横浮在水面上,所受浮力为F2,此时水对其底部压强为p2;则(A)A.F1=F2,p1>p2 B.F1>F2,p1>p2C.F1<F2,p1<p2 D.F1=F2,p1=p2【例3】:一块马铃薯恰好能悬浮在某一浓度的盐水中,如果将这块马铃薯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仍放到这一盐水中,则 ( D )A. 大的一块下沉,小的一块漂浮B.两块都下沉C.两块都上浮D.两块都悬浮【例4】:一只实心球恰好能悬浮于酒精中(ρ酒精=0.8×103千克/米3),把此球浸没于水中,则( B )A. 一定下沉 D.一定上浮 C.悬浮 D.都有可能【例5】:某潜水艇在海面下隐蔽跟踪某个目标,有时要上浮或下潜,但都未露出水面.若该潜水艇下潜时所受的重力为G1,浮力为F1;上浮时所受的重力为G2,浮力为F2,下列对力之间大小关系的判断,正确的是(A)A.F1=F2,G1>G2 B.F1=F2,G1=G2C.F1<F2,G1=G2 D.F1>G1,F2<G2【例6】:如图所示,苹果漂浮在水面,而梨子却沉到水底,这是因为(D)A.苹果受到的浮力较大 B.苹果的体积较大C.梨子受到的重力较大 D.梨子的密度较大【例7】:如图所示,将苹果放在水中,静止后会漂浮在水面上.若将苹果露出水面的部分切掉,余下部分重新放入水中,则余下苹果将(A)A.漂浮 B.悬浮 C.下沉 D.无法确定【例8】:如图所示,同一只鸡蛋先后放入甲、乙两杯盐水中,鸡蛋在甲杯处于漂浮状态,所受浮力为F甲,在乙杯处于悬浮状态,所受浮力为F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D)A.F甲<F乙B.F甲>F乙C.向甲杯中加入盐,鸡蛋所受浮力会增大D.向乙杯中加入水,鸡蛋所受浮力会减小【例9】:如图所示,体积为V=200cm3的木块在绳子拉力F=0.8N的作用下完全浸没在水中(g=10N/kg,ρ水=1.0×103kg/m3,绳子重力不计).求:(1)木块此时受到浮力.2N(2)木块的重力. 1.2N(3)剪断绳子,木块静止时排开水的体积.1.2×10−4m3练1、两手分别拿着一个小木块和一个大石块浸没在水中,同时松手,小木块上浮,大石块下沉.比较松手时两者所受的浮力(B)A.木块受的浮力大 B.石块受的浮力大C.两者受的浮力一样大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练2、将一个乒乓球按没入水中,放手后,乒乓球从运动到静止的过程中,其浮力大小变化情况是( C)A. 浮力不断变大,并小于重力B. 浮力不变,但浮力大于重力C. 浮力先不变,但始终大于重力直到静止时,浮力才等于重力D. 浮力先大于重力,后小于重力练3、粗细均匀的长蜡烛,底部粘有一小铁片后置于水中,蜡烛可以直立,漂浮在水面上,并有一部分露出水面,如图3所示,若从水面外切掉露出蜡烛部分,剩余在水中的部分将会(B)A. 沉入水中B. 向上浮起,又有部分露出水面C. 悬浮在水中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练4、2013年2月,中国海监在钓鱼岛海域放置浮标以监测我国领海的水文变化,监测发现,从春季至夏季,海水温度上升,体积膨胀导致密度下降.此过程中,若浮标体积保持不变,则(C)A.浮力变大,露出海面体积变小B.浮力变小,露出海面体积变大C.浮力不变,露出海面体积变小D.浮力不变,露出海面体积变大练5、小明将同一个鸡蛋先后放入如图所示的甲、乙两杯盐水中,盐水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鸡蛋所受浮力分别为F甲、F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D)A.ρ甲>ρ乙 F甲>F乙 B.ρ甲<ρ乙 F甲<F乙C.ρ甲>ρ乙 F甲=F乙 D.ρ甲<ρ乙 F甲=F乙练6、如图,A、B体积相同.B、C质量相等,将他们放入水中静止A漂浮、B悬浮、C沉底.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A所受的浮力一定大于B所受的浮力B.B下表面所受的压力一定小于A下表面所受的压力C.C所受的浮力一定小于B所受的浮力D.C所受的浮力一定小于A所受的浮力*教师对课程的评价:*作业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