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
《燃烧与灭火》教学课件(鲁教版(五四制))

①用CO2气体灭火。 ②木材着火时,用水扑灭。 ③炒菜时油锅中的油着火, 用锅盖盖灭。 ④扑灭森林火灾时,将大火 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⑤用嘴吹灭蜡烛。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几 种 常 用 的 灭 火 器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逃 生 自 救 常 识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二、促进燃烧的方法
第1节 燃烧与灭火
内容提要
1
灭火的原理
2
促进燃烧的方法
3
爆炸是如何产生的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方法分析,学会从 化学反应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2、通过对乙炔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条件的探究, 知道促进燃烧的方法; 3、知道爆炸产生的原因,了解防爆炸的措施。
❖火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伟大进 步
工人师傅进行金属切割或金属焊接时使用氧炔焰, 是乙炔(C2H2) 跟氧气产生氧化反应的火焰。
新知学习 经典例题 知能训练
乙炔的充分燃烧与不充分燃烧
通过调节乙炔和氧气进气阀门,可以改变 两种气体的比例,从而控制氧炔焰的温 度。 当氧气的用量相对于乙炔不足时,乙炔不充分 燃烧,生成炭黑(或一氧化碳)和水;当氧气足 量时,就产生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分析以下的促进可燃物燃烧的原理
1.增大氧气浓度; 2.增大可燃物与 氧气的接触面积。
①工厂烧锅炉用的煤通常要加工成粉末状; ②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汽缸; ③用煤炭烧锅炉时,要用鼓风机不断往锅 炉中鼓入空气; ④家庭用的煤通常要加工成蜂窝煤; ⑤在空气中加热铁丝时,铁丝不会产生燃 烧,如果在纯氧气中加热铁丝,它就会火 星四射,剧烈燃烧 。
小结
灭火的原理
1.要有可燃物。 2.要有氧气(或空气)。 3.温度要到达可燃物的 着火点。
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灭火(1)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隔绝氧气(或空气) 2.堆放杂物旳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扑灭;
把温度降到着火点下列,同步也可隔绝空气。 3.扑灭森林火灾旳有效措施之一,是将大 火蔓延线路前旳一片树木砍掉。
清除可燃物
Na2CO3+2HCl=2NaCl+H2O+CO2
吸滤瓶
浓盐酸
碳酸钠 浓溶液
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燃烧旳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到达燃烧所需要旳 最低温度(着火点) 根据燃烧旳条件推论灭火旳原理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 物品隔离(灭火隔离带)
2、隔绝氧气(或空气)(灭火器)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下列 (人工降雨灭火)
想想议议:
下列是某些灭火旳实例,试分析其灭火旳原理
燃烧
灭火 原理
1.燃烧旳定义:可燃物与氧气发生旳 一种发光、放热旳剧烈旳氧化反应。
2.燃烧旳 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到达燃烧所需要旳 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下列
易燃物和易爆物旳安全知识
一.填空 1.燃烧是__可__燃__物___跟_空__气__中__O_2发生旳 一种_发__光__、__放__热___旳剧烈旳氧化反应.
二.判断(可否举出反例) 1.温度到达可燃物旳着火点,就一定能 燃烧 ( )
2.水能够降低可燃物旳着火点,所以可 燃物燃烧都能够用水来灭火.( )
3.但凡发光放热旳现象都叫燃烧.( )
4. 木 炭 放 入 氧 气 中 就 可 生 成 二 氧 化 碳.( )
三.选择
初中三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7.1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课件

浓盐酸
碳酸钠 浓溶液 切勿让侧管对着别人或自己!
注意:
三、灭火与防火
(二)、常用灭火材料
水既能降低燃烧物
的温度,受热蒸发 的水蒸气还可以把 空气隔离。
三、灭火与防火
(二)、常用灭火材料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
烧,本身不燃烧,密 度比空气大。不少灭 火器中的灭火材料就 用二氧化碳.
泡沫灭火器
可用来扑灭木材.棉 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化学变化
注意:并非所有的爆炸都是化学变化:如气球爆 炸、自行车轮胎爆炸等,都属于物理变化。
另外,除火药外,可燃性的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 浓度,遇火也会发生爆炸。如:H2、CO、CH4等。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的燃烧, 所释放的能量使产生的气体迅速膨胀而 引起了爆炸。 爆炸的条件: 1.有较大,或 氧气浓度较高
干粉灭火器
扑灭一般的火灾外, 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 燃烧引起的失火
液态二氧化碳 灭火器
可用来扑灭图书. 档案.贵重设备.精密 仪器等处的失火.
三、灭火与防火
(三)、逃生常识
请告知:
详细地址
着火部位
火源种类 燃烧状况
房 屋 灭 火 时 的 注 意 事 项
你理解了爆炸吗?
爆炸:在有限的空间 里发生剧烈地燃烧, 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 大量的热,使气体的 体积膨胀而引起爆炸。
灭火 原理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实验7-1 铜片上白磷燃烧了, 铜片的红磷和热水中 的白磷不燃烧
实验7-1 热水中的白磷在 通入氧气后燃烧 了
讨论:
1.实验一: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而红磷不能 燃烧,,这一实验事实说明了燃烧需要什么 条件? 2.在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 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 3.将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通入氧气后,白 磷燃烧了,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4.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

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认识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方法c⑴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生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了解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三、教具酒精灯,纸条,木块,烧杯,坩埚钳,石块四、教学内容燃烧着的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是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是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条件吗?氧气确实是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但是只有氧气,燃烧能发生吗?装在集气瓶里的氧气并不燃烧,可见氧气并不是燃烧的唯一条件,那么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呢?一、认识燃烧的条件1、认识燃烧需要可燃物根据你的经验和想法谈一谈燃烧除了需要氧气外还需要什么条件?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一些物体的图片,判断哪些能燃烧,哪些不能?可以燃烧的物体叫做可燃物,可燃物是燃烧的首要条件。
2、认识燃烧需要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有了可燃物和氧气,燃烧是不是就能发生?例如空气中有氧气,放在空气中的火柴能燃烧吗?怎样才能使火柴点燃?摩擦起什么作用?以上事实说明了什么?我们把可燃物开始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着火点。
探究实验,学生观察实验:1、实验中坩埚钳上的纸条燃烧而坩埚钳上的石块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学生回答: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必须是可燃物。
2、坩埚钳上的纸条很快燃烧而坩埚钳上的木块要时间长点才能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学生回答:说明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3、露在空气中的蜡烛继续燃烧,盖上玻片密封的蜡烛熄灭了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学生回答:说明燃烧需要氧气4、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那些条件?学生回答:需要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1、燃烧的定义2、燃烧的条件?1、如果不往煤炉里添煤,炉火还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2、炉门关得严严的,一点气也不通3、炉火还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4、如果把炉里正在燃烧的煤夹出来,煤能继续燃烧吗?燃烧的火会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是有时也会带来灾难。
最新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讲义ppt

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2.学案导学,温故知新 3.实验探究,探索新知 4.内化提高,实际应用 5.学以致用 ,关注社会 6.归纳小结,深化目标 7.布置作业,巩固升华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魔术表演:
“烧不坏的手帕”
【设计意图】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我特意以 魔术表演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化学知 识的神奇之处。
教学过程 3. 实验探究,探索新知
探究2:教师演示实验7-1
图2
【设计意图】教师改进实验可以使操作简单,实验时 间短,实验效果好。安全性能好,有效防止环境污染;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3. 实验探究,探索新知
探究3:请学生展示课前准备的有关燃烧对人类 有利和有害图片、资料或视频。
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3、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 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教材分析 教学重
点、难点
教学重点: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 燃烧条件的初步探究;应用燃烧条
件和灭火原理说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 题。
学情分析
知识状况
教学过程
4.内化提高、实际应用
生活应用
(3)下列现象应该如何灭火、解释(选做两个) ①熄灭酒精灯:
②油锅着火:
③酒精灯失火:
④电路着火:
⑤ 魔术“烧不坏的手帕”中手帕烧不坏的原因:
【设计意图】这样的反馈练习能够突出重难 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直击中 考,使学生认识到燃烧条件和灭火方法的重 要性,也解决了情境创设中的问题。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7.1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 教案(表格式)

小组讨论:实验分析探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烧发生的条件是什么?
小组讨论::熄灭蜡烛火焰的方法?
实验准备
提前上网预约实验!
教师实验准备:白磷、红磷、热水、烧杯、铜片、试管
教学过程
授课人
教师活动:
影片片段
设疑:为什么用烧掉一片草地的方法逃生?
回忆:镁条燃烧、铁丝燃烧、红磷燃烧、木炭燃烧的现象
总结:燃烧的共同特征?
(学生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分组实验)
1.实验一: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现象,能得到什么结论?
2.实验二:分别加热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片刻,比较点燃的难易能得到什么结论?
3.实验三:在铜片两边分别放置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加热铜片观察现象能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总结):燃烧发生的条件:
教学案
学科:化学 年级:初三
课题: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
学习
目标
1.掌握燃烧发生的条件。
2.掌握灭火的原理,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说出合适的常见火灾的灭火的原理。
3.能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学习
重点
掌握燃烧发生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
学习
难点
灭火的原理
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3.为什么薄铜片上白磷燃烧了?
4.怎样让热水里的白磷燃烧?
5.燃烧需要哪些条件?缺少一个行吗?
(思考讨论)
1.熄灭蜡烛火焰的方法及原理?最简单的方法?原理?
实验用品:沙土、剪刀、烧杯、水、抹布,使用这些用品你能用几种方法将蜡烛的火焰熄灭呢?原理?
学生活动:
学生小结:燃烧的共同特征,发光、放热、氧化反应。
《燃烧与灭火》教案

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教师演示让学生探究燃烧的条件;2、通过学生设计实验得出灭火的原理,并应用于分析一些实例;3、通过火灾图片,让学生思考在火灾发生时自救的方法;[教学内容]1、探究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2、了解消防安全知识[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实验事实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2、学习运用主动探究的方法,设计实验。
3、学习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化学课所学的基础知识解释生活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增强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教材分析]燃烧是生活现象,本课题从几幅利用燃烧的图画引入,通过教师演示让学生研究燃烧的条件,以及让学生设计实验得出灭火的原理。
通过一些实例的分析,学生思考如何在火灾发生自救,从而启发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注意消防安全。
[教学手段]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现象,得出结论;联系生活实际,利用课件帮助学生分析。
[教学准备]白磷、红磷、碳酸钠、稀盐酸、热水、蜡烛、烧杯、薄铜片、制氧装置、剪刀、湿布、水等[教学过程]新课引入:燃烧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其实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可能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了。
(展示图片)在古代人们利用燃烧取暖、烘烤食物、驱赶野兽、冶炼金属等;现在我们可以利用燃烧加工各种美食,火箭的发射等航天航空领域更离不开燃烧,可见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以及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那么燃烧需要哪些条件才能发生呢?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又有哪些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究这些问题。
(板书课题)回忆: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曾经做过蜡烛、硫磺、铁丝、木炭等燃烧的实验,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前面的学习和生活经验,通过相互讨论来总结一下燃烧现象具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一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燃烧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一种化学变化。
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如烧水、煮饭、取暖、火力发电、冶炼金属、发射火箭等都与燃烧有关,燃烧为人类带来光明,为我们提供生产、生活所必需的能量。
但燃烧失控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火灾、森林大火、爆炸等事例不胜枚举,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损失。
因此,人类必须了解物质为什么会燃烧?燃烧的条件是什么?怎样使不合理的燃烧很快熄灭?我们要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控制燃烧,使其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本课题从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日常生活和实际生产出发,让学生分析常见的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及方法,归纳出燃烧的条件,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又可体验化学科学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重大作用。
二、【学情分析】所施教的班级,平时课堂纪律良好,大多数学生对化学课感兴趣,学习基础扎实。
在前几次的探究课上,学生的探究欲望强烈,思维活跃,讨论热烈,虽然他们的想法和讨论的内容略显幼稚,但都是学生真实想法的流露,充满了好奇心,也体现了良好的探究意识。
本课题是在学习了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之后,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对生活中燃料的燃烧又非常熟悉,灭火方法也略知一二。
但严谨地设计实验,准确地筛选出条件,难度仍很大。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燃烧条件。
2、知道灭火的原理和简单的方法。
3、了解一些必要的火场逃生知识。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体验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2、通过讨论和交流,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燃烧的认识,培养学生辨证的观点认识客观世界。
2、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通过火场逃生常识的介绍,树立安全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方法的分析,从化学反应角度认识燃烧、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乙炔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生成物的差别,促进物质燃烧的常用方法。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安全用火的意识,学习简单的灭火技能。
【学习重点】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课前展示】
写出铁丝、硫、木炭、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学习过程】
知识点一、燃烧的定义及条件
合作交流
通过课前展示四种物质燃烧,总结其共同点并归纳燃烧的定义。
燃烧的共同点:
燃烧是指可燃物跟 发生的 的 。
实验探究
【实验一】分别尝试点燃浸过酒精和水的木条
现象:蘸有水的小木条没有燃烧,蘸有酒精的小木条发生了燃烧 结论:燃烧的物质必须具有 。
【实验二】“纸船烧水”
现象:实验(1)从开始加热到燃烧需要的时间短,实验(2)从开始加热到燃烧需要的时间长。
结论:燃烧必须要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的 。
(着火点:指可燃物燃烧时所需要的 )
【实验三】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点燃钢丝棉
现象:钢丝棉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结论:燃烧需要可燃物与充足 接触。
<思考> ⑴ 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⑵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属于燃烧吗?
⑶ 发光发热的现象一定是燃烧吗?
【总结】:燃烧的条件:
(1) ; (2) ; (3) 。
着火点:使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 。
[反馈练习]
1.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下列情况能发生燃烧的是( )
A.白磷置于80℃的水中 B.白磷置于10℃的水中并通入氧气 C.白磷置于80℃的水中并通入氧气 D.白磷置于10℃的室内 2.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宜继续燃烧,原因是( )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梗着火点高 C.火柴梗湿,不宜继续燃烧 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能力提升】可燃物在什么条件下才能燃烧起来? 实验一:
实验现象是: 。
【思考】:
1、由上述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由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
3、怎样操作才能够使水中的白磷燃烧?
在500ml 的烧杯中注入400ml 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
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片
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堆
用滤纸吸过表面上水的白磷,
观察现象。
知识点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自学课本122——123)
【思考】:根据燃烧的条件推论灭火的原理.
你能用一句话归纳出灭火与燃烧条件之间的关系吗?
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就能灭火。
【总结】:灭火的方法:
(1);
(2);
(3)。
【小提醒】: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就能灭火。
[反馈练习]
1、1992年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起火燃烧,我国救援人员在灭火工作中作出了贡献,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是()
A.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B.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
C.设法阻止原油喷射
D.设法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
2、填写相应的灭火原理(序号)
①降低温度②隔绝氧气③移走可燃物
⑴油锅着火时盖锅盖;⑵油锅着火时放生蔬菜;⑶釜底抽薪;
⑷工厂着火时转移走油罐;⑸酒精灯着火时用湿抹布扑盖;
⑹森林着火时用人工降雨灭火;⑺图书档案等重要资料着火用液态CO
2
灭火。
知识点三、促进燃烧的方法:
1、自学课本124页“活动天地6-2”,乙炔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燃烧所发生的现象有何不同?生成物相同吗?
2、结合活动天地6-4,试总结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哪些?【当堂测试】:
1.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可燃物燃烧时,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或与氧气接触
B.所有的燃烧都有发光、放热、冒烟的现象
C.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
D.在空气里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里也不能燃烧
2.用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盛有70%酒精的溶液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
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用火点燃,。
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缺,对于这一现象,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A) 这是魔术,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假象
B)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C) 手帕上的水汽化、酒精挥发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D) 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
3.现有木炭、红磷、硫磺、铁丝、石蜡、镁条等六种物质。
常用于冬季取暖的是;燃烧产生大量的烟,军事上用来制作烟幕弹的是;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军事上用于信号弹的是;用以制作鞭炮并在燃烧时产生大量空气污染物的是;在纯氧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的是;常用于停电时照明的是。
4、实验室自制的简易灭火器中的原料是浓盐酸和浓碳酸钠,在灭火过程中,他们发生反
应后产生了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二氧化碳的主要作用是,水的主要作用是。
5. 小东发现野营篝火的火焰很小,于是将木柴架空了一些,他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B.升高木柴的温度
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D.方便添加木柴
(选做)
6、某地的一个屯全是连片式木制房屋,去年发生特大火灾。
请回答下列问题①火势很大
有蔓延的可能应马上打的报警电话是②如果你是救火现场的指挥者,从灭
火的角度考虑,应将救火人员至少分成两支队伍开展工作,布置第一支队伍
做,第二支队伍做③如果你是灾后重建的设计者为防止再
次发生特大火灾应注意的问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