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中常见化学元素及作用

合集下载

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及其作用

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及其作用

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及其作用存在于生物体(植物和动物)内的元素大致可分为:(1)必需元素,按其在体内的含量不同,又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2)非必需元素;(3)有毒(有害)元素。

人体内大约含 30 多种元素,其中有 11 种为常量元素,如 C , H ,O , N , S , P , Cl , Ca , Mg , Na , K 等,约占 99.95 %,其余的 0.05 %为微量元素或超微量元素。

必需元素是指下列几类元素:(1)生命过程的某一环节(一个或一组反应)需要该元素的参与,即该元素存在于所有健康的组织中;(2)生物体具有主动摄入并调节其体内分布和水平的元素;(3)存在于体内的生物活性化合物的有关元素;(4)缺乏该元素时会引起生化生理变化,当补充后即能恢复。

哪些是构成人体的必需元素?19世纪初,化学家开始分析有机化合物,清楚地认识到活组织主要由C,H,O 和 N四种元素组成。

仅这四种元素就约占人体体重的96%。

此外,体内还有少量P。

将人体内这五种元素的化合物挥发后就会留下一些白灰,大部分是骨骼的残留物,这灰乃是无机盐的集合,在灰里可找到普通的食盐(NaCl)。

食盐并不仅仅是增进食物味道的调味品,而是人体组织中的一种基本成分。

食草动物有时甚至达到要舔吃盐渍地,以便弥补食物中所缺乏的盐。

在实际研究中,确定某元素是否为必需元素,既与该元素在体内的浓度有关,也与它的存在状态和生物活性密切相关。

人体中的每一元素呈现不同的生物效应,而效应的强弱依赖于特定器官或体液中该元素的浓度及其存在的形态。

对于每种必需元素,都有一段其相应的最佳健康浓度,有的具有较大的体内恒定值,有的在最佳浓度和中毒浓度之间只有一个狭窄的安全限度。

元素浓度和生物功能的相关性可用图表示。

有 20 ~ 30 种普遍存在于组织中的元素,它们的浓度是变化的,而它们的生物效应和作用还未被人们认识,有待于研究,所以称它们为非必需元素。

另外一些则是能显著毒害机体的元素。

高级高中生物重要知识点大总结归纳

高级高中生物重要知识点大总结归纳

高级高中生物重要知识点大总结归纳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高三生物复习知识点分类汇编一、生物学中常见化学元素及作用:1、Ca:人体缺之会患骨软化病,血液中Ca2+含量低会引起抽搐,过高则会引起肌无力。

血液中的Ca2+具有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如果用柠檬酸钠或草酸钠除掉血液中的Ca2+,血液就不会发生凝固。

属于植物中不能再得用元素,一旦缺乏,幼嫩的组织会受到伤害。

2、Fe: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缺乏会患缺铁性贫血。

血红蛋白中的Fe是二价铁,三价铁是不能利用的。

属于植物中不能再得用元素,一旦缺乏,幼嫩的组织会受到伤害。

3、Mg:叶绿体的组成元素。

很多酶的激活剂。

植物缺镁时老叶易出现叶脉失绿。

4、B: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缺乏植物会出现花而不实。

5、I:甲状腺激素的成分,缺乏幼儿会患呆小症,成人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6、K:血钾含量过低时,会出现心肌的自动节律异常,并导致心律失常。

7、N:N是构成叶绿素、ATP、蛋白质和核酸的必需元素。

N在植物体内形成的化合物都是不稳定的或易溶于水的,故N在植物体内可以自由移动,缺N时,幼叶可向老叶吸收N而导致老叶先黄。

N是一种容易造成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一种化学元素,在水域生态系统中,过多的N与P配合会造成富营养化,在淡水生态系统......中的富营养化称为“水华”,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富营养化称为“赤潮”。

动物体内缺N,实际就是缺少氨基酸,就会影响到动物体的生长发育。

8、P:P是构成磷脂、核酸和ATP的必需元素。

植物体内缺P,会影响到DNA的复制和RNA的转录,从而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发育。

P还参与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能量传递过程,因为ATP和ADP中都含有磷酸。

P也是容易造成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一种元素。

植物缺P时老叶易出现茎叶暗绿或呈紫红色,生育期延迟。

9、Zn:是某些酶的组成成分,也是酶的活化中心。

常见元素用途

常见元素用途

常见元素用途常见元素在不同领域有着不同的用途,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元素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1. 氢(H):氢是最轻的元素,广泛应用于化学反应、能源领域和核能领域。

在化学反应中,氢可以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水,被广泛用于制取氨、氢氧化钠等。

氢还是燃料电池中的燃料,通过与氧气反应产生水和电能。

在核能领域,氢用于核聚变反应中用来提供能量。

2. 氧(O):氧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医疗行业和生物领域。

氧气可以作为氧化剂参与各种化学反应,例如氧化金属、燃烧等。

在医疗行业中,氧气用于给予呼吸困难的患者供氧。

在生物体内,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参与细胞呼吸反应。

3. 碳(C):碳是生命的基础,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材料科学和能源领域。

碳可以构建无数种有机物,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等。

在材料科学中,碳可以形成纳米管、石墨烯等新材料,具有很高的强度和导电性。

在能源领域,碳还用于燃料,例如煤炭和木材。

4. 氮(N):氮是大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广泛应用于农业、化学工业和医药领域。

氮是植物生长所需的主要营养元素,可以通过合成肥料等方式提供给植物。

在化学工业中,氮广泛应用于合成氨、硝酸等化工产品。

在医药领域中,氮气用于制冷、灭菌和保护药物。

5. 硫(S):硫主要应用于化学工业、冶金行业和农业领域。

硫在化学工业中被广泛用于制取硫酸、硫化物等化工产品。

在冶金行业中,硫可以与金属反应形成硫化物,用于提取金属或改善金属性能。

在农业领域中,硫可以作为农药、杀菌剂使用,用于防治病虫害。

6. 铁(Fe):铁是重要的金属元素,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电子和医药领域。

铁是建筑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制作钢材用于建筑结构、桥梁等。

在机械和电子领域,铁是制作机器、电器设备以及电磁材料的重要原料。

在医药领域中,铁被用于合成药物或作为营养补充剂。

7. 锌(Zn):锌是重要的金属元素,广泛应用于电子、冶金和化工领域。

锌被用于制作电池、电子元件等电子产品。

常见化学元素及其性质

常见化学元素及其性质

常见化学元素及其性质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大量的化学元素。

这些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每个元素都有其独特的性质和特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化学元素及其性质。

1. 氢(Hydrogen)氢是宇宙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它的原子编号为1,化学符号为H。

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具有非常高的燃烧能力。

氢气还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在工业中广泛应用于气体焊接和气体放电等领域。

2. 氧(Oxygen)氧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元素,化学符号为O,原子编号为8。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它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

氧气在呼吸过程中与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应,产生能量。

此外,氧气还能促进物质的燃烧,是火焰存在的必要条件之一。

3. 碳(Carbon)碳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化学元素之一,化学符号为C,原子编号为6。

碳具有非常丰富的化学性质和组合能力,是所有有机物的基本组成部分。

碳还能形成多种不同的晶体结构,如金刚石和石墨,它们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4. 氮(Nitrogen)氮是大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化学符号为N,原子编号为7。

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占据了大气中78%的体积比例。

氮气对大多数生物来说是不可利用的,但对于一些特定的微生物和植物来说,它是必要的营养源。

5. 铁(Iron)铁是地球上最常见的金属元素之一,化学符号为Fe,原子编号为26。

铁是一种具有良好的导热和导电性能的金属。

它还具有较高的熔点和强度,因此被广泛用于制造工具、建筑材料和机械设备等方面。

6. 铜(Copper)铜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化学符号为Cu,原子编号为29。

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还具有较高的延展性和耐腐蚀性。

它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建筑和制造业等领域。

7. 锌(Zinc)锌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化学符号为Zn,原子编号为30。

锌具有良好的防腐蚀性和导电性,常用于镀锌工艺、电池制造和合金制备等方面。

此外,锌还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十种常见元素

十种常见元素

十种常见元素常见元素及其应用1. 氢元素氢是最简单的元素,原子序数为1。

它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之一,也是生物体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

氢元素在化学工业中广泛应用,例如用于氨的制取、石油加氢、激光器的冷却等。

此外,氢还被用作火箭燃料、气球的充气剂、氢能源的储存等领域。

2. 碳元素碳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在地壳中的含量很高。

碳元素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作为燃料的煤、石油和天然气,作为建筑材料的石墨和金刚石,作为材料的纤维素和塑料等。

此外,碳还是有机化合物的基础,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等。

3. 氧元素氧是生命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它占地壳中的大部分。

氧主要应用于呼吸、燃烧和氧化等过程中。

此外,氧还广泛用于制取氧化物、水处理、医疗卫生、冶金和化学工业等领域。

4. 氮元素氮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它广泛应用于农业、化工、制冷、生物科技等方面。

氮元素在植物生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用于合成肥料和农药。

此外,氮还可用于制取氨、硝酸等化学品,用于制冷剂和气体保护等。

5. 钠元素钠是地壳中的常见元素之一,广泛存在于海水和地下水中。

钠元素在食品加工、冶金、制取钠化合物等方面有重要应用。

此外,钠还是生物体内维持水平衡、神经传导等必需元素。

6. 铁元素铁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之一,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制造、电力、交通运输等领域。

铁元素的合金,如钢,具有高强度和耐腐蚀性,被广泛用于建筑结构、汽车制造、船舶制造等。

7. 铜元素铜是一种重要的导电金属,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力、通信、建筑等领域。

铜元素的导电性能和导热性能优良,被用于制造电线、电缆、电子器件等。

此外,铜还应用于制作艺术品、餐具和硬币等。

8. 锌元素锌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广泛应用于电子、冶金、化工、轻工、建筑等领域。

锌元素的防腐性能优良,被用于镀锌钢板、锌合金制品等。

此外,锌还是生命体内一些重要酶的组成部分。

9. 铝元素铝是地壳中含量较丰富的金属元素之一,广泛应用于建筑、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领域。

高中生物组成元素总结归纳

高中生物组成元素总结归纳

高中生物组成元素总结归纳生物是由各种元素构成的,这些元素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高中生物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生物组成元素的知识。

本文将对常见的生物组成元素进行总结归纳,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一、碳(C)碳是生物体中最丰富的元素,也是有机物的基础。

无论是生物体内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还是核酸,都含有大量的碳元素。

碳元素在生物体内通过形成共价键与其他元素结合,构成了许多重要的有机分子,如葡萄糖、氨基酸等。

碳元素的存在使得生物体具备了多样性和复杂性。

二、氢(H)氢是生物体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也是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氢元素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有机物中,如葡萄糖、脂肪、蛋白质等。

氢元素通过与碳元素形成共价键,参与了许多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进行。

无机化合物中,氢元素也以水的形式存在于细胞内外。

三、氧(O)氧元素在生物体内也是非常丰富的,它是组成生物体内许多有机分子的必需元素。

氧元素存在于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生物体内的其他有机物中。

氧元素参与了呼吸过程中的氧气与有机物的反应,产生能量并释放二氧化碳等物质。

四、氮(N)氮元素是合成蛋白质和核酸的重要元素,在细胞内起着重要的作用。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而氨基酸中都含有氮元素。

氮元素也存在于核酸中,如DNA和RNA。

氮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循环中,通过微生物或者植物的氮固定作用,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有机物中的氮元素。

五、磷(P)磷元素在生物体内主要以磷酸盐的形式存在。

磷酸盐在生物体内参与了细胞的物质代谢以及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磷元素还是核酸的组成部分,参与了DNA和RNA的合成。

六、钾(K)钾元素在生物体内起着维持细胞内外电位差的重要作用。

钾离子(K+)可以通过细胞膜上的离子泵,维持细胞内外的钾离子浓度差,从而产生静止电位和动作电位,参与神经传导和肌肉收缩等生理过程。

七、钙(Ca)钙元素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是维持骨骼结构和强度的重要成分。

此外,钙元素还参与了神经传导、肌肉收缩、血液凝固等生理过程。

化学元素的生物学意义与作用

化学元素的生物学意义与作用

化学元素的生物学意义与作用化学元素是组成生命的基础。

大多数生物体内都含有多种化学元素,这些元素不仅构成了生命的物质基础,还承担了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和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化学元素的生物学意义与作用。

一、碳的生物学意义与作用碳是所有有机化合物的基础元素。

在生物体内,碳的最重要作用是构成生命的物质基础,如蛋白质、核酸、脂肪、糖类等,这些物质都是由多个碳原子组成的。

碳还是生物体内的能量媒介,通过能量体系中碳循环的过程,将阳光能转化为有机物质。

碳的生物学意义还表现在独特的结构上。

碳原子有4个电子可以供共价键连接,这种连接的能力使得碳元素能够构成非常复杂的结构,例如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等。

此外,由于碳元素的大量存在,使得生物界可以拥有数以千种不同的有机化合物,满足不同的生物体内需要。

二、氧的生物学意义与作用氧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且在生物体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氧是生物体内最常见的元素之一,参与构成生物体内的许多有机物质。

其次,氧是许多生命过程中的必需元素,包括呼吸过程中产生的能量需要氧气来进行分解。

最后,氧还参与了免疫反应,通过白细胞释放的氧分子,消灭入侵生物对生命的威胁。

三、硫的生物学意义与作用在不少生物体内,硫是必需元素之一。

硫的最常见存在形式是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它们是合成许多蛋白质所必需的建筑模块之一,包括许多体内酶的构成。

另外,硫还参与了胃液和肠液的产生,起到帮助消化和吸收的作用。

四、磷的生物学意义与作用生物体内的磷主要存在于核酸和脂类中,是许多生命过程以及生物结构的必需元素。

核酸分子中的磷,是核酸链连接的基础,也是细胞分裂和遗传传递的关键元素。

脂类中的磷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构成了膜的双层结构,膜的通透性以及细胞对外部环境的互动都与磷有关。

五、钙的生物学意义与作用钙是生物体内最常见的无机元素之一,它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有机体内也存在着钙离子。

钙在生命过程中担任了各种生物学作用,包括肌肉收缩、细胞膜透性的调节、神经元信号传导等。

生物体中的四种大量元素

生物体中的四种大量元素

组成生命体的四种主要大量元素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常见的主要有20多种,C、H、O、N四种元素占组成元素总量的90%左右。

扩展资料(一)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1、生物体内的常见元素。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常见的主要有20多种,各种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含量差别很大,有些元素含量很多,如C、H、O、N等,有些元素含量很少。

比较不同生物体内的元素,发现元素的组成大致相同,但各种元素的含量相差很大。

由上述图表可知,组成生物体的元素有以下规律:(1)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是C。

(2)C、H、O、N四种元素占组成元素总量的90%左右。

(3)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大体相同。

(4)在不同的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相差很大。

2、组成细胞的元素及其相对含量。

3、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是指含占生物体总重量的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

如:C、H、O、N、P、S、K、Ca、Mg等。

微量元素是指生物生活所必需的,但是需求量却很少的一些元素。

如:Fe、Mn、Zn、Cu、B、Mo等。

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虽然很少,但对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是不可缺少的。

(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1、C是最基本的元素,C、H、O、N、P、S 6种元素组成原生质的主要元素,约占97%。

蛋白质主要是由C、H、O、N、S等元素组成,核酸是由C、H、O、N、P等元素组成。

2、由生物体内的元素组成的各种化合物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础,如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肪等。

3、化学元素能够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如B能够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缺B植物会出现“花而不实”的现象。

(三)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组成生物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均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差异性。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如C、H、N 3种元素在组成人体的干物质重量中,质量分数约占73%,而这3种元素在组成岩石圈的化学成分中,质量分数还不到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生物学中常见化学元素及作用:1、Ca:人体缺之会患骨软化病,血液中Ca2+含量低会引起抽搐,过高则会引起肌无力。

血液中的Ca2+具有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如果用柠檬酸钠或草酸钠除掉血液中的Ca2+,血液就不会发生凝固。

属于植物中不能再得用元素,一旦缺乏,幼嫩的组织会受到伤害。

2、Fe: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缺乏会患缺铁性贫血。

血红蛋白中的Fe是二价铁,三价铁是不能利用的。

属于植物中不能再得用元素,一旦缺乏,幼嫩的组织会受到伤害。

3、Mg:叶绿体的组成元素。

很多酶的激活剂。

植物缺镁时老叶易出现叶脉失绿。

4、B: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缺乏植物会出现花而不实。

5、I:甲状腺激素的成分,缺乏幼儿会患呆小症,成人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6、K:血钾含量过低时,会出现心肌的自动节律异常,并导致心律失常。

7、N:N是构成叶绿素、蛋白质和核酸的必需元素。

N在植物体内形成的化合物都是不稳定的或易溶于水的,故N在植物体内可以自由移动,缺N时,幼叶可向老叶吸收N而导致老叶先黄。

N是一种容易造成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一种化学元素,在水域生态系统中,过多的N与P配合会造成富营养化,在淡水生态系统中的富营养化称为“水华”,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富营养化称为“赤潮”。

动物体内缺N,实际就是缺少氨基酸,就会影响到动物体的生长发育。

8、P:P是构成磷脂、核酸和ATP的必需元素。

植物体内缺P,会影响到DNA的复制和RNA的转录,从而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发育。

P还参与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能量传递过程,因为ATP和ADP中都含有磷酸。

P也是容易造成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一种元素。

植物缺P时老叶易出现茎叶暗绿或呈紫红色,生育期延迟。

9、Zn:是某些酶的组成成分,也是酶的活化中心。

如催化吲哚和丝氨酸合成色氨酸的酶中含有Zn,没有Zn就不能合成吲哚乙酸。

所以缺Zn引起苹果、桃等植物的小叶症和丛叶症,叶子变小,节间缩短。

二、生物学中常用的试剂:1、斐林试剂:成分:0.1g/ml NaOH(甲液)和0.05g/ml CuSO4(乙液)。

用法: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体积混合,再将混合后的斐林试剂倒入待测液,水浴加热或直接加热,如待测液中存在还原糖,则呈砖红色。

2、班氏糖定性试剂:为蓝色溶液。

和葡萄糖混合后沸水浴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用于尿糖的测定。

3、双缩脲试剂:成分:0.1g/ml NaOH(甲液)和0.01g/ml CuSO4(乙液)。

用法:向待测液中先加入2ml甲液,摇匀,再向其中加入3~4滴乙液,摇匀。

如待测中存在蛋白质,则呈现紫色。

4、苏丹Ⅲ:用法:取苏丹Ⅲ颗粒溶于95%的酒精中,摇匀。

用于检测脂肪。

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5、二苯胺:用于鉴定DNA。

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被染成蓝色。

6、甲基绿:用于鉴定DNA。

DNA遇甲基绿(常温)会被染成蓝绿色。

7、50%的酒精溶液8、75%的酒精溶液9、95%的酒精溶液:冷却的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可用于凝集DNA10、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溶液等体积混合可用于解离根尖。

11、龙胆紫溶液:(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用于染色体着色,可将染色体染成紫色,通常染色3~5分钟。

(也可以用醋酸洋红染色)12、20%的肝脏、3%的过氧化氢、3.5%的氯化铁:用于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13、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3%的蔗糖溶液、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用于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

14、碘液:用于鉴定淀粉的存在。

遇淀粉变蓝。

15、丙酮:用于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16、层析液:(成分:20份石油醚、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也可用93号汽油)可用于色素的层析,即将色素在滤纸上分离开。

17、二氧化硅:在色素的提取的分离实验中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使研磨充分。

18、碳酸钙: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中和有机酸,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破坏。

19、0.3g/mL的蔗糖溶液:相当于30%的蔗糖溶液,比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大,可用于质壁分离实验。

20、0.1g/mL的柠檬酸钠溶液:与鸡血混合,防凝血21、氯化钠溶液:①可用于溶解DNA。

当氯化钠浓度为2mol/L、0.015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高,在氯化钠浓度为0.14 mol/L时,DNA溶解度最高。

②浓度为0.9%时可作为生理盐水。

22、胰蛋白酶:①可用来分解蛋白质。

②可用于动物细胞培养时分解组织使组织细胞分散于。

23、秋水仙素:人工诱导多倍体试剂。

用于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可使染色体组加倍,原理是可抑制正在分裂的细胞纺缍体的形成。

24、氯化钙:三、生物学中常见的物理、化学、生物方法及用途:1、致癌因子:物理因子:电离辐射、X射线、紫外线等。

化学因子:砷、苯、煤焦油病毒因子:肿瘤病毒或致癌病毒,已发现150多种病毒致癌。

2、基因诱变:物理因素:Χ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化学因素:亚硝酸、硫酸二乙脂3、细胞融合:物理方法:离心、振动、电刺激化学方法:PEG(聚乙二醇)生物方法:灭活病毒(可用于动物细胞融合)四、生物学中常见英文缩写名称及作用1.DNA、RNA: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

遗传物质2.AIDS:艾滋病3.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4.HLA:人类白细胞抗原←酶ADP+Pi+能量5.ATP:三磷酸腺苷,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ATP−→6.NADP+:辅酶Ⅱ。

NADPH:还原型辅酶Ⅱ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可把电能转化为活跃的化能,NADPH 具有强的还原性和活跃的化学能两个特性。

反应式如下:−酶NADPHNADP++2e+H+−→−C47.PE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CO2+PEP−→8.C3植物:小麦、水稻、大麦、大豆、马铃薯、菜豆和菠菜C4植物:玉米、甘蔗、高粱、苋菜9.PEG:聚乙二醇,用于原生质体融合五、人体正常生理指标:1、血液PH值:7.35~7.452、血糖含量:80~120mg/dl。

高血糖:130mg/dl,肾糖阈:160~180mg/dl,早期低血糖:50~60mg/dl,晚期低血糖:<45mg/dl。

3、体温:370C左右。

直肠(36.90C~37.90C,平均37.50C);口腔(36.70C~37.70C,平均37.20C);腋窝(36.00C~37.40C,平均36.80C)4、总胆固醇:110~230 mg/dl血清5、胆固醇脂:90~130 mg/dl血清(占总胆固醇量的60%~80%)6、甘油三脂:20~110 mg/dl血清六、高中生物常见化学反应方程式: 1、 ATP 合成反应方程式:ATP −→←酶ADP +Pi +能量 2、 光合反应:总反应方程式:6CO 2+12H 2O −−−→−光、叶绿体C 6H 12O 6+6H 2O +6O 2 分步反应:①光反应:2H 2O −→−4[H]+O2ADP +Pi +能量−→−酶ATP NADP ++2e +H +−→−酶NADPH ②暗反应:CO 2+C 5−→−酶2C 3 C 3−−−−→−、酶、ATP H][C 6H 12O 6+C 5 3、 呼吸反应:(1)有氧呼吸总反应方程式:C 6H 12O 6+6H 2O +6O 2 −→−酶6CO 2+12H 2O +能量 分步反应:①C 6H 12O 6−→−酶2 C 3H 4O 3+4[H]+2ATP (场所:细胞质基质) ②2 C 3H 4O 3+6H 2O −→−酶6CO 2+20[H]+2ATP (场所:线粒体) ③24[H]+6 O 2−→−酶12H 2O +34ATP (场所:线粒体) (2)无氧呼吸反应方程式:(场所:细胞质基质)①C 6H 12O 6−→−酶2 C 2H 5OH +2CO 2+2ATP ②C 6H 12O 6 −→−酶2C 3H 6O 3+2ATP 4、 AA 缩合反应:n AA −→−酶n 肽+(n-1)H 2O 5、 固氮反应:N 2+e +H ++ATP −−→−固氮酶NH 3+ADP +Pi 七、生物学中出现的人体常见疾病:1、 非遗传病:① 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自身免疫病。

免疫机制过高)② 艾滋病(免疫缺陷病)胸腺素可促进T 细胞的分化、成熟,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功低下患者(如艾滋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2、 遗传病:(见下)八、 人类几种遗传病及显隐性关系:九、高中生物学中涉及到的微生物:1、 病毒类:无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包括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① 动物病毒:RNA 类(脊髓灰质炎病毒、狂犬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口蹄疫病毒、脑膜炎病毒、SARS 病毒)DNA 类(痘病毒、腺病毒、疱疹病毒、虹彩病毒、乙肝病毒)② 植物病毒:RNA 类(烟草花叶病毒、马铃薯X 病毒、黄瓜花叶病毒、大麦黄化病毒等) ③ 微生物病毒:噬菌体2、 原核类:具细胞结构,但细胞内无核膜和核仁的分化,也无复杂的细胞器,包括:细菌(杆状、球状、螺旋状)、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

① 细菌:三册书中所涉及的所有细菌的种类:乳酸菌、硝化细菌(代谢类型);肺炎双球菌S 型、R 型(遗传的物质基础); 结核杆菌和麻风杆菌(胞内寄生菌); 根瘤菌、圆褐固氮菌(固氮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为基因工程提供运载体,也可作为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 苏云金芽孢杆菌(为抗虫棉提供抗虫基因); 假单孢杆菌(分解石油的超级细菌);甲基营养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微生物的代谢); 链球菌(一般厌氧型);产甲烷杆菌(严格厌氧型)等② 放线菌:是主要的抗生素产生菌。

它们产生链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环丝氨酸、多氧霉素、环已酰胺、氯霉素和磷霉素等种类繁多的抗生素(85%)。

繁殖方式为分生孢子繁殖。

③ 衣原体:砂眼衣原体。

3、 灭菌:是指杀死一定环境中所有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

实验室最常用的是高压蒸汽灭菌法。

4、 真核类:具有复杂的细胞器和成形的细胞核,包括:酵母菌、霉菌(丝状真菌)、蕈菌(大型真菌)等真菌及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大草履虫、小草履虫、变形虫、间日疟原虫等)等真核微生物。

① 霉菌:可用于发酵上工业,广泛的用于生产酒精、柠檬酸、甘油、酶制剂(如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等)、固醇、维生素等。

在农业上可用于饲料发酵、生产植物生长素(如赤酶霉素)、杀虫农药(如白僵菌剂)、除草剂等。

危害如可使食物霉变、产生毒素(如黄曲霉毒素具致癌作用、镰孢菌毒素可能与克山病有关)。

常见霉菌主要有毛霉、根霉、曲霉、青霉、赤霉菌、白僵菌、脉胞菌、木霉等。

5、 微生物代谢类型:① 光能自养:光合细菌、蓝细菌(水作为氢供体)紫硫细菌、绿硫细菌(H 2S 作为氢供体,严格厌氧)2H 2S +CO 2−−−→−光、菌绿素[CH 2O]+H 2O +2S ↓② 光能异养:以光为能源,以有机物(甲酸、乙酸、丁酸、甲醇、异丙醇、丙酮酸、和乳酸)为碳源与氢供体营光合生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