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经济学分析

合集下载

从经济学角度解读婚姻

从经济学角度解读婚姻

从经济学角度解读婚姻爱情在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赞颂为人间最美好、最崇高的东西。

然而,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问题,总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在文学家眼里,爱情是两颗心灵碰撞出的激烈火花;在哲学家眼里,婚姻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在社会学家眼里,家庭是社会的一部分,婚姻是一种社会形式;在政治学家眼里,付出与利益是对等的,而婚姻是一种政治行为;在生物学家眼里爱情婚姻与植物授粉、动物交媾大致相同,都是为了繁衍后代。

如果用经济学的眼光看,那么爱情婚姻又是什么样的呢?婚姻是一种社会现象,但更多的时候却是一项经济行为。

上帝创造出了男人和女人,男女之间在生理上存在需求关系。

男人和女人分别是对方最大宗的消费品和客户;男女双方都拥有自身的完全产权,在婚姻中是单个的经济自由体。

婚姻也是一种买卖,只不过交易的内容是对方的性别差异、物质金钱、权力名声、容貌才气等。

所以,爱不会平白无故地产生。

人们在选择结婚对象的时候是有一个参照系数的,其实主要有三个方面:外在条件、社会条件和物质条件。

这就是婚姻需要的成本。

年龄、身高、容貌、健康等都属于主要外在条件,学历、地位、家庭背景等都属于主要社会条件,收人、财产、职业等因素都属于主要物质条件,这些都是我们在婚姻生活里的投资。

这些资产有的属于增长型,比如金钱财富、品质,有的则属于减少型,比如容貌、身材,而一个男人或个女人拥有的社会条件和物质条件的增减是可以凭经验进行预测的。

男人对女方的选择较为看重容貌、才情,一般来说,容貌能够给男人带来视觉上的满足感,才情能给男人带来身心上的愉悦感。

女人因其先天的生理构造,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经济上处于弱势,所以比较重视婚后的物质支撑,更看重男方的社会条件和物质条件。

当然,这些成本的关系可变性很强。

有的人很有钱,可能会把对方的社会地位、年龄、美貌等当成重要的参数,而对对方的物质条件则不那么在乎,富翁找年轻美貌的女子就是这样的现象。

一些年轻帅哥为何选择年龄较大的富婆做老婆呢,其实这就证明了人要是缺钱,就会把钱看得很重要,可谓各得其所。

《爱情婚姻经济学》课件

《爱情婚姻经济学》课件
婚姻的经济价值在于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助和支持,以及通过家庭经济活动实现社会 经济地位的提升。
婚姻关系中的经济价值可以通过家庭收入、财产分配、家庭负担等因素来衡量,这 些因素对于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婚姻的经济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人在选择伴侣时会考虑对方 的经济条件和职业前景。
《爱情婚姻经济学》ppt课件
• 爱情与经济学的关系 • 婚姻与经济 • 爱情与婚姻的经济学理论 • 爱情与婚姻的经济影响 • 爱情与婚姻经济学的未来研究
01
爱情与经济学的关系
爱情与经济学的交织
爱情与经济学在某些方面存在 交织,例如在恋爱关系中,人 们会考虑对方的收入、家庭背 景等经济因素。
婚姻关系中,经济状况和经济 决策也会对夫妻关系产生影响 。
经济环境的变化也会对恋爱和 婚姻关系产生影响,例如经济 危机可能导致夫妻关系紧张。
经济学的角度看待爱情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爱情可以 被视为一种资源分配和交换的过
程。
在恋爱关系中,人们会根据自己 的需求和偏好来选择伴侣,并在
这个过程中进行资源交换。
经济学中的供需法则、成本效益 分析等概念也可以用来分析恋爱
而产生的争吵和矛盾。
经济条件对婚姻稳定性的影响
03
经济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婚姻的稳定性,例如经济状况的
变化可能引发婚姻危机。
爱情对经济的影响
爱情对消费的影响
爱情对投资的影响
恋爱和婚姻关系中的情感因素可能会 影响个人的消费行为,例如为了取悦 伴侣而过度消费。
恋爱和婚姻关系中的情感因素可能会 影响个人的投资决策,例如因为情感 原因而做出不理性的投资决定。
婚姻中的经济决策包括家庭收入和支 出的规划、财产分配、家庭负担的承 担等方面。

用经济学来分析婚姻与家庭

用经济学来分析婚姻与家庭

用经济学来分析婚姻与家庭社会学家说家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婚姻学家说家是离别时的不舍,是远行时爱人的牵挂,是归来时爱人彻夜的等待与守候,是风雨相依的两人世界;思想家说家是生命的起点和终点,是一个孤独灵魂的结束和两个相吸的希望的开端。

家也是孩子眼里的布满星辰的童话世界,是孕育生命的摇篮。

在众说纷纭之中,让我们来看一看经济学家是如何来解释的。

浪漫、虚幻的感情故事一结束,现实的世界就开始了。

婚姻生活进入了我们所说的“过日子“阶段,养家糊口成为了生活的主题——真正的婚姻经济生活来临了。

首创于美国诺贝尔奖经济学家贝克尔(Becker),他把经济学方法引入对婚姻行为的分析,写了《家庭论》(A Treatise on The Family)一书,将微观经济分析的领域扩大到包括非市场行为的人类行为和相互作用的广阔领域,同样,也应用于了婚姻。

婚姻不仅仅是社会学的范畴,也是经济学研究的范畴,是家庭经济学研究的一个范畴。

当然,婚姻不是经济学单独所能诠释的,它是各种元素的集合,其中有经济的、社会的、人文的、宗教的等等,经济因素只是其中之一。

那,为什么人要结婚,是规模经济吗?不是!从经济学角度看,具有不同专业化优势,在能力与收入方面差别很大的男性和女性通过婚姻的形式可以调节双方经济收益,并使其达到最大值,这就是婚姻所存在的真正意义。

贝克尔家庭婚姻经济理论建立在完整的市场假设的基础上,他说:“现代开放式的自由婚姻都是出于自愿的,人们在找另一半的时候,是在信息不对称的的前提下进行的,具有明显的市场特征。

”贝克尔提出婚姻经济学是在1981年,那时候我们国内还被理想与传统主义婚姻所包围,这种观点一提出,就在一片倒戈之声中,难以有立足之地。

爱情向来被喻为人世间最美好、最崇高的东西,千百年来被人们歌颂赞美,“鹊桥相会”之美,怎么能用如此自私功利的经济学来分析呢?进而,被定为世风日下,金元本质,人们难以接受。

其实仔细思考一下,你不难以发现事实上的门当户对,郎才女貌的抽象本质就是经济关系,也就是婚姻成功的信息对称条件。

婚姻经济学——精选推荐

婚姻经济学——精选推荐

婚姻经济学一个局外人和经济学爱好者的身份对婚姻关系包含的经济规律进行分析。

期望能给被婚姻问题困扰的城中人以启发。

大家都知道,恋爱是感情的结合,而婚姻是利益的结合。

所以对于前者的具体案例会出现违背经济学原理的现象,那进一步证明了恋爱的感性色彩会使当事双方为达到预想的产出会不计成本,这点和冷兵器时代为达到作战的目标以人海战术取得胜利极为相似。

而且促成恋爱的因素较之婚姻无疑少的多,特别是造就婚姻的核心的因素---经济因素。

正因为这种非理性成分使爱情在文学作品里显得轰轰烈烈、荡气回肠,而这点正是我等凡夫俗子在现实生活中幻想和渴望的,仿佛武侠小说里面的生活,让人神往但又遥远不可企及。

这里我们说的还是婚姻,前者后文再予点及。

婚姻在现实生活里是利益的结合,这里面包含的利益因素太多了,无法一一提及,特别是每个具体案例牵扯的利益又有不同。

我们记得前几年的民谣如下:五十年代嫁干部,六十年代嫁军人,七十年代嫁工人,八十年代大学生,九十年代有钱人。

可见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社会的既得利益集团中的成员在婚姻竞争中往往处于优势地位,成为各个适龄青年争向选择的对象。

这充分证明了婚姻是利益结合的产物。

婚姻双方好象两个出资对象成立了一个合资企业,双方出资的标的并不一样,但有一点,必须使双方的出资额基本均衡。

必须指出的是婚姻并不排斥出于感情因素而走向婚姻殿堂,这样的婚姻模式只是合资的成分有区别,因为双方出资均为“无形资产”,这不好评估,也更容易转移。

这里的无形资产就是“感情”,而感情这种资产的产权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很容易被出资方迅速转移而不易被合资对象觉察。

这很容易给合资伙伴带来伤害,特别是合资企业的运转常常因为对方转移产权而导致合资计划破产。

如果任何一方不作出有效让步,就可能造成合资企业破产清算的地步。

根据人类社会的伦理规范和传统的影响,合资企业习惯成立子公司-----繁衍后代。

这种子公司对合资企业的依赖体现在两个方面:感情与物质。

从经济学角度看结婚离婚

从经济学角度看结婚离婚

从经济学角度看结婚离婚论文导读:从经济学角度看,离婚与结婚本质都是一种经济均衡。

1981年,美国经济学家Becker首次把经济学方法引入对婚姻行为的分析,贝克尔认为,结婚的目的在于想从婚姻中得到最大化的收入。

人们选择结婚或离婚,不仅取决于收入因素,还取决于生理、物质和心理等方面的总收益与总成本的比较。

关键词:经济学,结婚,离婚从经济学角度看,离婚与结婚本质都是一种经济均衡。

1981年,美国经济学家Becker首次把经济学方法引入对婚姻行为的分析,贝克尔认为,结婚的目的在于想从婚姻中得到最大化的收入。

人们选择结婚或离婚,不仅取决于收入因素,还取决于生理、物质和心理等方面的总收益与总成本的比较。

婚姻所产生的生理收益主要是获得性满足。

康德认为,婚姻的意义在于“合法使用对方的性器官”。

研究表明,性快感是仅次于毒品提供的生理快感。

婚姻使性伴侣长期化、稳定化,性生活安全化。

特别在艾滋病威胁人类的今天,稳定健康的性伴侣对谁都有好处。

在性满足方面,婚姻使男女双方实现了消费与被消费的有机统一。

婚姻所产生的物质收益主要是:一是生产的分工效益。

具有不同专业化优势的男女,通过婚姻形式可以使双方的收益达到最大,婚姻是一个互补双赢的方案。

二是生产的规模效益。

通过男女互补,促进资源的充分利用,实现规模经济,获取规模经济效益。

三是消费的规模效益。

在家庭耐用消费品方面,婚姻的这种规模效益表现得更为明显。

住房和家具,一人生活用一套,两人一起生活也是用一套。

四是孩子所产生的物质收益。

孩子也可为家庭创造收入,来自孩子的收益主要是一种未来收益。

婚姻所产生的心理收益主要是给人以心理寄托和安全感。

一是婚姻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躲避生产和生活风险的有效形式。

婚姻是一种风险削减机制。

婚后,夫妇之间同舟共济、相互扶持抵抗各种不利的人生变故。

二是婚姻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感情交流的平台。

夫妻间良好的日常交流,可缓解社会造成的压力。

三是孩子带来的精神快乐。

孩子既能为大人带来直接的精神愉悦;同时,大人也得到了对生命延续的寄托感;四是美好婚姻所带给人的社会形象收益。

从经济学原理分析离婚率逐年升高的原因

从经济学原理分析离婚率逐年升高的原因

从经济学原理分析离婚率逐年升高的原因近些年,全世界的离婚率都逐年递增。

包括中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国家,我国这些年的离婚率也居高不下,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么多人选择离婚?会不会有一些解决办法来控制离婚率?接下来我用经济学简单的阐述一下。

第一,我认为是男人花心的问题,出轨所以才导致离婚。

古往今来,从古代的一夫多妻制,到现代的小三,小四,小五什么的,我们不难看出,男人喜欢貌美年轻的。

用经济学的理论,很容易解释这个问题,那就是边际效用递减,什么是边际效用递减呢?就是说一样东西当你拥有得越多的时候,对你的作用就越小。

比方说,你饿了,吃第一个包子特香,第二个很香,第三个还可以,第四个饱了,第五个吃不下,第六个看见都烦!也就是说第六个包子的作用为零甚至为负。

边际效用递减,是经济学的公理,是整个微观经济学的支柱之一。

由于边际效用递减,从现在恋爱的角度看,由于夫妻长时间的亲密接触,没有什么新鲜感和刺激感,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七年之痒”。

第二,第二,“既然边际效用递减是公理,那么为什么花心的女人却比较少?我想说的是,为什么很少听说女人花心而不断去找男人故事?假定边际效用递减成立的话,那么女人也应该不断地在外面找男人养情夫,可是实际上这样的故事比较少!”女子显得有些不太服气,“花心的男人应该和花心的女人一样多,一个花心的男人必定要找一个花心女人。

假定花心的男人没有花心的女人相呼应,那么男人又到哪里去花心?准确地说,应该是结了婚的女人中花心的比较少!但这并不等于说,边际效用递减在结了婚的女人身上不起作用。

结了婚的女人在内心深处未必没有喜欢更英俊更年轻更富有男性的念头?只是一般她们不会采取采花行动,这里的道理可以用经济学的成本效益来分析。

在经济学的假设中,人都是理性的,人们采取一项行动都要在心里盘算值不值。

假如说收益大于成本,这样的才值得考虑去做;假如成本大于收益,那是无论如何不会去做的!从我们的日常观察中可以看到,已婚男人花心,相对于已婚女人其成本是比较低廉的,最多是花几个小钱,很少有妻子因为丈夫花心而坚决要离婚的,外界甚至还会羡慕他的艳遇与能干。

婚姻和生育的经济学

婚姻和生育的经济学

提高。 结婚能够降低男女双方的死亡率。
11
Leabharlann 婚前搜索结婚对象的成本; 自由的丧失; 结婚后的协调和相互容忍; 经济实力强的一方经济付出。
12

结婚的成本和效益还与家庭经济状况有关, 贝克尔的实证研究表明,“贫贱夫妻百事 哀”,贫穷夫妻结婚的净收益要小于富人 和高学历的人,这就造成富人和高学历家 庭的稳定性要强于穷人家庭。
19



1990年,中国有951万对夫妻结婚,80万对 离婚;1995年,这两个数字分别为934万对 和105万对;2000年为848万对和121万对; 2008年为1098.3万对和226.9万对。 经济学认为,人们结婚是为了取得结婚的 收益,离婚是他(她)们发现结婚取得的 净收益小于婚前预期,这就可能使继续保 持婚姻成为得不偿失的行为。 结婚和离婚都是当事人理性选择的结果。
23

边际效用递减。
第一次牵手,特别激动;第二次,激动;第三
次,稍微激动;……;第N次,无动于衷,左手 牵右手。

婚外恋
24

离婚同样需要付出成本。夫妻间离婚的决 定同样取决于离婚成本和收益之间的权衡。 如果重归单身或另行婚配的预期效用大于 离异的效用损失,已婚者将终止他(她) 们的婚姻。
离婚时继承孩子的也是母亲”,“至于以母亲 为中心的家庭,在连续离婚日益增加的现代社 会里,这种家庭难道不正在替代我们现在实行 的一夫一妻制的夫妻家庭吗?”
32

生物本能决定了女性通常比男性更关心和 愿意抚养子女。男性在生育资源上的投入 不如女性,而且男性的生育风险远小于女 性。这种成本的差异决定了女性在基因的 延续上要较男性付出更多,这就使得男性 要远比女性花心,几乎不放过任何可能延 续基因的机会,而女性则精挑细选男性以 保证自己延续的基因的质量,并要求足够 的资源抚养后代。

婚姻幸福的经济学模型

婚姻幸福的经济学模型

男方婚前状态—x女方婚前状态—y婚后为对方的付出—m这里的状态是个很宽泛的词,可以理解为个人的马斯洛三角,包括经济条件、情感满足等等,如下图:接着他们结婚了,两个变量发生了变化:男方x →(x+y+m)/2女方y →(x+y+m)/2婚姻幸福的定义是:俩人都因这段关系得到了自己需要的,都比单身时过得更好。

即,婚后状态= (x+y+m)/2 ,它必须同时大于x 和y。

这里一点不复杂,你看几秒钟就能明白它的含义。

同时m 的数值不宜大,因为经济学不相信爱情,只相信利益。

m 意味着付出,在爱的加持下,付出无所谓。

但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爱是一个更特么复杂的变量。

而经济学视角下,付出一种损耗,自然越低越好。

那什么情况下(x+y+m)/2 同时大于x 和y 会比较容易呢?我想到两种情况。

第一种:x≈y,俗称门当户对。

大家都差不多,这样只要m 是正数,平均后很容易大于原值。

所以电视剧里的爹妈棒打鸳鸯诚不欺我,门当户对很重要,而且更容易识别,毕竟日久才见人心。

第二种:一对x 和y 所匹配的m 值天然就很大,俗称互补。

比如一方经济条件非常好,就想找个颜王满足自己。

如果这种xy 组合遇上了,双方啥也不用付出,m 值贼高,高到可以弥补xy 之间的差值。

现实生活中,男人和女人的价值峰值是错开的。

女生的价值一般在年轻时就彰显出来很多,而同阶段的男生普遍还处于穷小子阶段。

这也是很多爱情故事杯具收场的源头,x 和y 的差异较大,又太年轻,还不太会调整m。

回到幸福的定义——(x+y+m)/2 同时大于x 和y,就是传说中的帕累托最优。

一对相信爱情的xy 想结合在一起,他们之间的差值可能很大,怎么调节m 以确保实现帕累托最优从而获得幸福?这个调整m 的过程叫帕累托改进。

其中的诀窍,就是努力持续提供对方需要的价值,这是经营一段关系时最重要的事。

很多关系破裂都是因为价值跟不上了——身材走样、邋遢没品位、性生活不配合、不做家务、日常起居习惯冲突、不赚钱、对孩子教育不上心、不体恤对方(比如嘴甜)...对方看重你哪方面的价值,那就努力再多提供点儿,当然其它方面也别太糟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质2:家庭是一种“类组织”。 经济独立性 契约性:承诺、责任、义务
(原始契约-夫妻关系,衍生契约-亲子关系)
利他主义性
家庭)
(利他主义的绝对性(面包)与相对封闭性(兄弟分立
The Babylonian Talmud
古巴比伦国王的《汉穆拉比法典》第128条便有 “倘自由民娶妻而未订立契约,则此妇非其妻”。
上海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成果: 美满婚姻仅占3%
满意婚姻
纳什婚姻
Hobson's choice
Hobson's choice is a free choice in which only one option is offered. The choice is therefore between taking the option or not taking it.
研究证明:与单身的人相比,结婚者 的身体和心理更健康,寿命也更长。 幸福函数的经验估计显示,结了婚的 人报告的主观福利或幸福水平,比从 未结婚的或已离婚的、分居的和寡居 的要更高。
第2篇 基本分析-基于幸福的婚姻经 济学分析
性质1:婚姻具有准产权(Quasi-Property) 特征
(排他性:重婚及第三者的不允许;感情的专一性)
144. If a man take a wife and this woman give her husband a maid-servant, and she bear him children, but this man wishes to take another wife, this shall not be permitted to him; he shall not take a second wife. If a man take a wife, and she bear him no children, and he intend to take another wife: if he take this second wife, and bring her into the house, this second wife shall not be allowed equality with his wife.
过早决策-导致锁定(lock-in)、失去未来选择权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过迟决策-导致搜索成本
沉没成本(sunk cost)
结婚-期权(options)理论解释
人有结婚的权利,但没有结婚的义务。
结婚意味着行权。
决策:结婚 / 继续等待与搜寻
期权博弈
信息不对称
所有还没订婚的男人向自己次爱的女人求 婚。下午, 每个女人再看一遍自己收到订婚的情况。如果她 已经订婚了, 但是又有一个她更爱的男人来向她求婚, 那 就把原来那个拒绝掉, 再和这个更爱的男人订婚; 如果还 没订婚, 那就和第一天的下午的处理一样。晚上再检查一遍, 如果还是有人没有订婚, 那第三天再重复。 第三天上午, 所有没有订婚的男人, 包括第一天订了第 二天又被踹出来的, 再向还没有拒绝过他的女人中他最爱 的那个求婚。 ...
inflation rate
痛苦指数
经济学家David Blanch 和Andrew Oswald以 澳大利亚为样本研究了经济增长与国民 幸福感的关系,提出了国内生产总值 (GDP)到国民幸福总值(GNH-Growth National Happiness)的概念。
BrunoS.Frey和AloisStutzer考察了幸福 与结婚的因果关系问题。从理论上讲, 结婚意味着配偶双方达成一种具有强 烈承诺的互利的长期关系,配偶期望 从对方所表达的爱情、感谢、赏识中 以及从安全和物质回报中获得某种益 处。
VS
送人100元的围巾或110元的大衣, 何者更幸福?
如果有两个好消息,你是一次性告诉你 朋友,还是分两次告诉你朋友?
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何者的边际效用最大?
幸福函数
H=f(F,C)
F:家庭
C:事业
政府的决策:
和谐社会
Max 效率
s.t 公平
Max
s.t
economic growth
unemployment rate
幸福的定义
伦理百科辞典 一个悠闲的穷人说:“有钱就是幸福。” State of well-being characterized by emotions ranging from 一个匆忙的富人说:“有闲就是幸福。” contentment to intense joy . 一个工作太忙的说:“不上班就是幸福。” 一个失去光明的说:“能看见就是幸福。” A condition of supreme well-being and good spirits .
142. If a woman quarrel with her husband, and say: "You are not congenial to me," the reasons for her prejudice must be presented. If she is guiltless, and there is no fault on her part, but he leaves and neglects her, then no guilt attaches to this woman, she shall take her dowry and go back to her father's house.
男人征服世界 女人征服男人
择偶决策的理论模型-幸福最大化
Max 幸福 s.t 身高>1.75
学历>=硕士
收入>5000元/月
理性决策 理想决策
梦中解
Max 幸福
s.t
身高>1.60 学历>本科 身材> 相貌> 温柔>
择偶决策的实践模型-搜索决策(search decision) 备选对象的非同时到达性
先动者优势1
一百个男人、一百个女人配对。每个男人给出对每个女 人的偏好排序。 每个女人也同样给每个男人排序。 第一天上午, 所有的男人都向自己最爱的女人求婚。下 午, 每个女人看看自己有没有收到, 收到了多少人的求婚。 如果只收到一个男人的求婚, 那么就和他订婚。 如果收到 多于一个男人的求婚, 那么就和其中她最爱的那个男人订 婚, 同时把其他男人都拒绝掉。如果一个求婚都没有, 则 等待下一次。晚上, 牧师来检查一遍, 如果所有女人都订 婚了, 则举行集体婚礼。如果还有女人没有订婚, 那么第 二天还得重复。
如此周而复始, 直到最后大家都订了婚, 便一起结婚。
先动者优势3
数学证明: 结论1:,这个过程会中止, 也就是说, 总有大家都订了婚的一天,不可能无限循 环。 结论2: 中止后所有的婚姻是稳定婚姻。 所谓不稳定婚姻是说, 比如说有两对 夫妇M1, F1和M2, F2, M1的老婆是F1, 但他更爱F2;而F2的老公虽说是M2,但 她更爱M1。这样的婚姻就是不稳定婚姻,因为M1和F2理应结合, 他们现在各 自的婚姻都是错误。 结论3(先动者优势): 男性能够获得(他自己认为的)尽可能好的伴侣。 结论4:女人可能被最不喜欢的人追上。 推论:主动追的一方能实现最大效用。
拟科斯定理1(家庭存在的合理性):家 庭作为一种具契约特征的组织形式,可以节 约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 家庭存在的理由: (Becker)男女的互补性 劳动分工(labor division)效应 成本节约(cost saving)效应 风险防范效应 其他效应??? 激励效应与成就效应
随遇型搜索、主动型搜索、中介型搜索 (随缘) (扩大备选对象) (信息集散与初始过滤)
择偶是不完全信息下的风险决策(risk decision-making)
满意解
搜索过程是一种随机走动(random walking )。 婚姻具有偶遇性。
满意解与参照效应
横向参照
初始性参照
近位参照 理想点参照
hallo effect
夏娃对亚当说:“你是全心全意爱我吗?” 亚当叹了口气:“当然了。除了你,我还能有什么 选择呢?”
信号示意
买高档礼物
大手笔求婚
蝴蝶效应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每一个成功的男人后面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
先动者优势(first-mover-advantage)
假设1:信息不对称掩盖了先动者 与未动者之间的差异,使先动者 获得优势。 假设2:先动者的行动会导致双方 的沉没成本;造成退出钳制(内 疚;他责)。 假设3:排队效应导致次动者的舆 论劣势。
晕轮效应 A cognitive bias in which the assessment of an individual quality serves to influence and bias the judgment of other qualities 情人眼里出西施
终生伴侣决策的时间经济学
爱情动力学-罗密欧与朱莉叶
• dR/dt = aR + bJ
• dJ/dt = cR + dJ
– R 是Romeo’对 Juliet的爱
– J 是Juliet’对 Romeo 的爱 (如果是负数则表示恨) – a, b, c, d 是常数
分类
dR/dt = aR + bJ • a=0 (对自己缺乏感觉) • b=0 (对他人的感觉冷漠)
• a>0, b>0 (增长型)
• a>0, b<0 (霸道型) • a<0, b>0 (依赖型) • a<0, b<0 (逃避型)
可以证明,当a + d > 0时
第三者插足-非线性方程
混沌(chaos):分形(fractal)与奇怪吸引子(strange attracto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