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语文模拟考试题

合集下载

初中初三中考语文-2016年二模课外文言文(模考试题)

初中初三中考语文-2016年二模课外文言文(模考试题)

2016年二模课外文言文宰相气量正至和间,仁宗不豫,一日少间,思见宰执。

执政闻召亟往。

吕文靖为相,使者相望于路,促其行,公按辔益缓。

至禁中,诸执政已见上,上体未平,待公久,稍倦,不乐曰:“病中思见卿,何缓也?”文靖曰:“陛下不豫,久不视朝,外议颇异。

臣待罪宰相,正昼自通衢驰马入内未便。

”帝闻其言,咨叹久之,诸公始有愧色。

【注释】①不豫:病重的委婉说法。

②宰执:指宰相等执掌国家政事的重臣。

③衢:大路。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公按辔益.缓()诸执政已见.上()2.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仁宗听了他的话,咨询了很久,别的大臣觉得很羞耻。

B. 仁宗听了他的话,赞叹了很久,别的大臣觉得很羞耻。

C. 仁宗听了他的话,咨询了很久,别的大臣开始显惭愧。

D. 仁宗听了他的话,赞叹了很久,别的大臣开始显惭愧。

3.下列词中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文靖曰:“陛下不豫,久不视朝,外议颇异。

……”A.急B.怒C.徐D.叹4.从文中课看出吕文靖是一个的宰相。

(2分)11、(1)拜见谒见(2)更,更加(每格2分,共4分)12、D(3分)13、C(3分)14、(处理事情)考虑周全(2分)刘子玄①,名知几,以玄宗讳嫌,故以字行。

年十二,其父为授《古文尚书》,业不进,父怒,楚②督之。

及闻为诸兄讲《春秋左氏》,冒往听,退辄辨析所疑,叹曰:“书如是,儿何怠!”父奇其意,许授《左氏》。

逾年,遂通览群史。

以善文词知名。

擢③进士第。

【注】①刘子玄:唐朝史学家。

②楚:古代拷打责罚人的小杖。

③擢:提拔,提升。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4分)业.不进()及.闻为诸兄讲《春秋左氏》()许.授《左氏》()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及闻为诸兄讲《春秋左氏》。

3.文中刘子玄的父亲“怒”的是,“奇”的是(2分)。

4.下列概括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讲的是刘子玄在父亲指导下认真读书的故事。

B.写出了刘子玄小时候读书从慵懒到勤奋的变化。

2016年中考语文经典模拟试题

2016年中考语文经典模拟试题

西安中学2016年中考语文第六次模拟测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50分钟,全卷总分120分,其中卷面与书写共4分。

2.请将所有答案全部答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一、积累(共36分)1.默写。

(16分,每空1分)⑴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⑵,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⑶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⑷,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⑸半卷红旗临易水,。

(李贺《雁门太守行》)⑹,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⑺自经丧乱少睡眠,!(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⑻,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⑼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⑽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 (《鱼我所欲也》)⑾春冬之时,,。

(郦道元《三峡》)⑿潭中鱼可百许头,。

(柳宗元《小石潭记》)⒀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何哉?(范仲淹《岳阳楼记》)⒁所以动心忍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⒂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邹忌讽齐王纳谏》)2.阅读名著能陶冶情操,开阔视野。

读苏联作家①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我们感受到保尔·柯察金的青春活力和勇敢顽强;读施耐庵的《水浒传》,许多充满智慧的故事让我们赞叹叫绝。

②的故事,就写了晁盖、吴用等人与杨志斗智斗勇的过程。

(2分)3.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字。

(4分)全神( )注中西合()郑重其()好()恶劳4.根据所给材料,将对联补充完整。

(2分)又到一年毕业季,毕业生们纷纷换上各式礼服、摆出各种造型,用微笑留下最珍贵的记忆,以此纪念在校园里度过的青春岁月,告别母校、开启新的人生征程。

上联:留下记忆下联:开启人生新征程5.将备选的四句话分别填在下面语段中的括号里,使表达连贯完整。

(只填序号)(2分)作为普通人,如何读经典?我的经验是,无论是《论语》还是《圣经》,无论是柏拉图还是康德的著作,不妨就当作闲书来读。

也就是说,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

事实上,许多心智活泼的人正是把这当作最好的消遣的。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附带答案)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附带答案)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附带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运用(共20分)1.下列句中空缺处的关联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____疫情影响多么严重,还是世界环境动荡不安,都无法阻挡中国前进的步伐。

②我不觉感到悲凉,这种不可的凄凉之感,使我无论作何设想也提不起任何兴致。

A. 不是驱除更正更正C. 不是祛除更改D. 不管驱除更改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中国作家曹文轩获得2016年度国际安徒生奖,他的获奖充分证明:一个作家只有立足于自己的民族、自己的生活,写出生活的真实与美好,才能获得世界的认可。

B.对于机器人是否比人类聪明,未来是否可能替代人类,假如机器人产业完全替代人类生产,人还能做些什么等问题,来合肥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的回答是肯定的。

C.把研究方向聚焦在威胁人类生命乃至健康的重大传染病防治上,把目标定位在提高药物的临床疗效上,加上大团队合作,这些为青蒿素的发现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D.国家林业局着手编订《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计划在2016年至2050年间,完成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黄淮海、西南、京津冀及东北地区六大储备林建设基地。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为了堵住汩汩往外喷涌的缺口,消防队员前仆后继....,终于形成一道人墙,封住了洪水,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B. 水质污染,水位急速下降,空气能见度降低,我们不能再竭泽而渔....,要停止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做法。

C.三娘这刺绣的手艺可是一绝,绣的那花仿佛就要开在眼前,绣的那鸟仿佛就要展翅高飞,这手艺精彩..绝伦..。

D.话剧《屈原》上演之后,观众口碑不错,都说人物形象性格鲜明,表演到位,引人入胜....。

5.填空。

(5分)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中表明作者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要振奋精神,重新投入新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5-2016语文中考二模试题【市北】

2015-2016语文中考二模试题【市北】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九年级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欢迎你参加本次考试,祝你答题成功!本试题共三道大题,含23道小题。

其中,第1—7小题为“语言积累及运用”;第8—22小题为“阅读”;第23小题为“写作”。

所有题目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其中,选择题要求用2B铅笔正确涂写在“客观题答题区”。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本题满分27分】(一)诗文默写与理解【本题满分13分】1.根据提示默写。

(10分)①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水调歌头》苏轼)②因思杜陵梦,。

(《商山早行》温庭筠)③,野渡无人在舟自横。

(《滁州西涧》韦应物)④晴川历历汉阳树,。

(《黄鹤楼》崔颢)⑤,风多杂鼓声。

(《从军行》杨炯)⑥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

(《三峡》郦道元)⑦,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李商隐)⑧了却君王天下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⑨,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⑩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爱这土地》艾青)2.下列选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西北边塞,秋风萧瑟,长烟落日,词人范仲淹面对此景写下了“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的诗句,既有怀念家乡亲人的愁思,又有深沉的忧国爱国之情。

B.《归园田居》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两句诗,写出了诗人的感慨:衣服沾湿了并不可惜,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

表达了诗人坚持人生理想的坚定信念。

C.《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写诗人兵败被俘,面对强敌,他舍生取义。

同时又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南宋朝廷的不满和壮志未酬的感叹。

D.唐朝诗人白居易看到西湖早春的生机勃勃景象,喜悦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写下了《钱塘湖春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语言运用与名著阅读【本题满分14分】3.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美观地填写汉字。

初中初三中考语文-2016年一模课外文言文(模考试题)

初中初三中考语文-2016年一模课外文言文(模考试题)

曹冲救库吏太祖①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

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②,犹惧不免。

冲谓吏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

”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

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

”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

”俄而库吏以啮鞍闻③。

太祖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④固柱乎?”一无所问。

【注释】①太祖:曹操。

②首罪:自首请罪。

下文的“自归”也有自首的意思。

③闻:报告。

让……听到。

④县:通“悬”。

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语。

(4分)(1)其主不吉 ( ) (2)今单衣见啮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注意加点词语的含义。

(2分)冲于是以刀穿单衣13.4分)14.联系上下文,“”中填入合适的词语,应该是。

(2分)A.惊B.怒C.问D.笑11、(1)它的⑵被12、(2分,关键词“以”、“穿”)曹冲于是拿着刀戳穿(自己的)单衣13、(4分)单衣见啮(迷惑太祖)为库吏解围做准备14、(2分)D孙泰孙泰,山阳人也,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

泰妻即姨妹○1也。

先是姨老矣,以二子○2为托,曰:“其长损一目,汝可取其女弟○3。

”姨卒,泰娶其姊。

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

”众皆服泰之义。

尝于都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

【注释】○1姨妹:姨母的女儿○2二子:两个女儿○3女弟:妹妹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1)少.师皇甫颖少()(2)泰亟往还.之还()12、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那人身体有残疾,不嫁我孙泰就能出嫁了。

B.那人身体有残疾,不嫁我孙泰就不能嫁了。

C.其中一人身体有残疾,不嫁我孙泰就不能嫁了。

D.其中一人身体有残疾,不嫁我孙泰就能出嫁了。

13、孙泰“操守颇有古贤之风”的具体表现:○1;○2。

(4分)14、文中与“古贤之风”相照应的一个词是。

(2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11、(1)小时候(2)归还(每格2分,共4分)12、B(2 分)13、①没听从劝告,娶了身体有残疾的姐姐②归还了银灯台(每格2分,共4分)14、义〔2分)孙期传孙期字仲彧,济阴成武人也。

2015-2016莆田市中山中学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试卷(附答案)

2015-2016莆田市中山中学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试卷(附答案)

九年级语文模拟卷共6页(第1页)2015—2016学年莆田中山中学语文 中考模拟卷一.积累与运用1.名句默写(选填10处)(10分)(1)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 。

(《论语十二章》) (4)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 。

(王安石《登飞来峰》) (5)________________ ,白露未晞。

(《诗经》) (6)________________ ,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 (7)________________ ,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扬州处逢席上见赠》) (8)________________ ,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葛亮《出师表》)(9)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景写冬景,以花喻雪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境相反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8分)绶溪是大自然给莆田人民的kuì zèng。

绶溪公园被认为是莆田市区步行道最长的公园之一,这里环境清新优雅,有古朴的延寿桥,有倍受青睐的国家一级名木古树——“荔枝红”。

公园周边的绿化环境维护得较好,常有游人来到公园内散步、钓鱼、赏花、拍婚纱等,与大街上 ________(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一样)不同,这里多了一份静谧与惬意。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1分)kuì zèng ( )(2)文中横线处应填入的恰当的词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年上海市静安、青浦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6年上海市静安、青浦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6年静安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第一部分阅读(90分)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衣沾不足惜,_________________。

(《归园田居》)2._________________,闻郎江上唱歌声。

(《竹枝词》)3.此生谁料,心在天山,__________。

(《诉衷情》)4._____________,不逾矩。

(《孔孟论学》)5.问今是何世,__________,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二)阅读下面这首作品,完成6-7题(4分)丑奴儿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口口而今识尽愁滋味,口口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6.以下内容中与辛弃疾无关的一项是()(2分)A.南宋 B.豪放派代表词人B.班超投笔从戎 D.与陈亮志同道合7.根据作品内容,以下关联词语填入空格后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2分)A.因为……所以……B.虽然……但是……C.只有……才…… D.即使……也……(三)阅读下文,完成8-9题(8分)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清】郑燮①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②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

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③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

即如<</span>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

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

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8.本文所反对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针对其弊端作者直接论述了两点,依次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点请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9.以下语句和本文第③段中作者所主张的读书之法最接近的一项是()(2分)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C.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D.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四)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2分)有曹太守其人,新屋落成欲图其楹庑,搜罗画家。

2016年中考语文专题模拟练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016年中考语文专题模拟练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016年中考语文专题模拟练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中考中考语文中考语文模拟题2016年中考语文专题模拟练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编辑:sx_jixia2016-02-14中考备考,除了要有信心外,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才能事半功倍。

语文是考试的第一科,考好语文无疑是好的开始,也对后面的科目也增强的信心。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2016年中考语文专题模拟练习的相关内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兽有猱①,小而善缘,利爪。

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

不休,成穴,虎殊快②不觉也。

猱徐取其脑啖之,而汰其余③以奉虎曰: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

虎曰:忠哉,猱也!爱我而忘其口腹。

啖已又弗觉也。

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猱则已走避高木,虎跳踉大吼乃死。

刘元卿《猱》【注释】①猱n o:古书上说的一种猴。

②殊快:很舒服。

③汰其余:要扔掉的余渣。

汰,扔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①必先苦其心志苦②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迹③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辄④猱则已走避高木则2.翻译下面的语句。

(2分)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

3.甲文中的舜等人成就大业和乙文中的老虎被啖脑而死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4.两文阐述同一道理所运用的写各不相同,试作简要说明。

(2分)1.答案:①使痛苦;②就;③追寻踪迹;④却。

评分:每小题0.5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2.答案:我偶尔得到一点食物,像生肉这类美食(或美食)不敢私自享用,把它献给您。

评分:大意及关键词语翻译正确得2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3.答案:甲文中的舜等人历经磨难而变得内心警觉、性格坚强、才能增强;乙文中的老虎沉湎于瘙痒及美言美食的享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卷类型:A2016年陕西中考模拟试题语文试题(均为原创)一、积累和运用(共6 小题,计17 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2分)A.沮.丧篡.夺(cuàn)含辛如.苦锲.而不舍(qì)B.包罗.博识.(shí)凛然生畏.衣衫褴.褛(lán)C.荒.诞愤懑.(mèn)纷至踏.来拈.轻怕重(zhān)D.气.派剽.悍(biāo)见风始.舵脍.炙人口(kuài)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 为了参加下届冬奥会,队员们都在拼命地训练,几乎到了忘乎所以....的地步。

B.素有“新加坡之父”的李光耀走完了他不平凡的一生,但他的丰功伟绩....会永远被世界人民铭记。

C. 令人气愤的是,近20年来,荷兰不仅没有对“章公祖师”肉身像的来源进行彻查,反而在大庭广众....展出。

D.谈到正在紧张建设的西成高铁,方玮峰说,只要进展顺利。

可以畅想,两年后,陕西人早上西安吃泡馍,中午成都吃肥肠粉,将不再是可望不可即.....的事。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在2014年北京APEC会议上,“清静和雅”系列钧瓷茶壶作为官方礼品馈赠给参会的外国元首及政要。

;。

事实上,大宋官窑的陶瓷作品,近年来多次被国家领导人选为国礼赠予外国元首及政要。

①另一半是天青色的瓷壶,象征高贵②钧瓷始于唐、盛于宋,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五大名瓷”之一③此次APEC会议定制的茶壶中有一半是中国红,寓意吉祥④钧瓷过去是以大件居多,要烧制像茶壶这样的精密小件,对技术工艺要求很高⑤“清静和雅”系列茶壶是借鉴大宋官窑传统壶型,应用于钧瓷上创新而来A.⑤④②③①B.②⑤④③①C.⑤②④③①D.②③①④⑤4.经典诗文默写(第(1)—(7)题,任选五题....)。

(6分)....。

第(8)—(10)题,任选一题(1),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其五)》)(2)夜来南风起,。

(白居易《观刈麦》)(3),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4)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5),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6)子曰:“,可以为师矣。

”(《论语》)(7)其间千二百里,,不以疾也。

(郦道元《三峡》)(8)牛背上牧童的短笛,。

(朱自清《春》)(9)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毛泽东《沁园春·雪》)(10)后来啊/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余光中《乡愁》)5.按照要求,完成下列的题目。

(3分)①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②面对自然资源日益减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③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④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寻找环境与经济的平衡点,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

(1)第①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分)(2)第②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分)(3)请在第④句的横线处填写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

(1分)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填空。

(2分)我没法解决这个难题,只得修一道围栏把庄稼圈起来。

我大费手脚,好不劳累,才完成这份活儿,尤其是因为我需要赶速度。

然而,尽管我那片庄稼地挺小,我把它全部围好也花了约莫三个礼拜光景。

(1)上面这段文字中的“我”是谁?(1分)(2)“我”为什么要将庄稼圈起来?(1分)二、综合性学习(7分)7.请参加以“思热土,品乡愁”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7分)【活动一:思热土】“几十年来,他时时刻刻思念着家乡的热土。

”此句中的“热土”为的意思。

(横线处填写序号)(1分)A.指长期居住过的,有深厚感情的地方。

B.指经晒过之后,摸起来温暖的土地。

【活动二:赞家乡】“谁不说俺家乡好……”虽是一句歌词,但饱含着作者对家乡的情感。

请你也写一段话,赞一赞你的家乡。

(2分)【活动三:品乡愁】余光中说“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席慕容说“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你认为乡愁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2分)【活动四:抒真情】在本次活动中,班委组织了一个歌唱比赛。

你们小组参赛曲目是《故乡》,请根据歌词说说你们选择这首歌曲的理由。

故乡(歌词)忽然间一片云飘来,我怎会潸然泪下,那泪珠掉落花间,花儿告诉我你想家啦,突然看见肩上行囊,行囊问我家在哪啊,家在风起的地方,离开她已多少年啦……三、阅读(共15个题,计46分)【现代文阅读】(共9小题,计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12分)“养命之源”五门堰①素有“养命之源”之称的陕西省城固县“五门堰”,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是陕西保存最完整、年代最久远、至今仍发挥灌溉作用的唯一一座古代水利工程,素有“陕南都江堰”之称。

②此堰系截湑水河流而建成的低坝拦河灌溉工程。

五门堰由堰口、堰坝、堰渠三部分组成。

工程规模宏大,建筑雄伟,拦河坝长374米,坝高1.2米,坝顶平台宽2.5米,坝坡宽15米。

渠首五洞下500米处,设有进水龙门2孔,退水龙门4孔,可控制水量,设计科学合理,颇有四川都江堰建筑之风。

干渠长8.9公里,引水量2.5立方米每秒,现灌溉农田7300余亩。

③据《城固县志》记载,五门堰最早修筑时间是新汉王莽时代。

堰口先是土筑,遇大水崩溃,元朝至元年间(1335—1340年),城固县令蒲庸对已崩溃的土坝重新修建,在土坝的原址,用块石垒砌,建起一座拦河石坝。

在石坝底端,开五个放水涵洞,可以启闭。

在每个涵洞出口,砌一条引水石渠,坝东两条引水石渠,坝西三条引水石渠,故名“五门堰”。

④明代弘治、万历年间,三次大规模的整修扩建,使五门堰效益巨增。

据《五门堰碑记》记载:明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城固县令郝晟主持重开斗山石渠,“深两丈,广倍之”,水量巨增。

明万历三年至七年(1575年-1579年),县令乔起凤扩建五门堰,“创修各洞湃水口,计田均水”,即现在控制水量的斗、升门,这个比较科学的均衡用水管理办法一直延用至今。

明万历二十三年至二十六年(公元1595年-1598年),县令高登明“私捐俸金,更木易石”,又主持修建五门堰,至此,五门堰水利工程才大抵告成,“共有分水洞湃三十六处,浇田五万余亩”,居城固群堰之首。

⑤解放后,五门堰又经多次整修、扩建,灌溉面积进一步扩大,成为城固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

现在的五门堰五洞中东南边的两个进水口仍在使用,西北边的三个洞已被封死。

原因是进水太多,用不了,由此可以联想到历史上五门堰的农业发展该是多么得天独厚,时至今日,还在发挥灌溉功能,而且水量充沛。

⑥1992年,陕西省建立了五门堰博物馆,将其列为陕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五门堰水利博物馆的成立,既填补了陕西省迄今无水利博物馆的空白,又有利于对五门堰水利文物的保护和利用。

馆内藏有53通水利修建碑、水利纠纷碑、水利保护碑、歌功碑、堰产碑等历代碑石,号称“小碑林”。

这些碑石从不同角度全面系统地记载了五门堰的创修、管理等历史。

碑文语言流畅,字体娟秀,雕刻精湛,不仅为研究我国古代农田水利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还有极高的鉴赏价值。

⑦博物馆成立之后陕西省又出资300多万元对五门堰的明清古建殿宇、楼阁、碑廊等进行修葺和重建,使得古堰面貌焕然一新。

随着水土保持规划工作的开展,两岸的植被已被完全保护起来,与附近的万亩橘园遥相辉映,迅速成为旅游观光的胜地。

8.请概况第③段至第⑤段的主要内容。

(3分)9.文章第②段列举一系列数字,有什么作用?(3分)10.“(五门堰)是陕西保存最.完整、年代最.久远、至今仍发挥灌溉作用的唯一..一座古代水利”,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 分)11.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3 分)A.据史料记载,五门堰是新汉王莽时修建,是保存最完整、时间最久远,至今仍在使用的古代水利工程。

B.在明代,五门堰经过了三次大规模的整修扩建,到明万历二十六年五门堰水利工程才大抵告成。

C.五门堰博物馆内的石碑,都从不同角度全面系统地地记载了五门堰的相关历史,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D.经过修葺和重建,五门堰焕然一新,和周边自然景观相辅相成,已经成为了陕西城固旅游胜地。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

(18分)少年阿拉的麦收季节符利群马上要收麦了,可阿妈的腿还没好,阿爸呢,细胳膊细腿的能割麦吗?再说还得照顾阿妈呢。

阿爸阿妈很头疼,十四岁的少年阿拉这时挺起小小的胸膛,承担起了收麦这重要的任务。

四点钟,阿拉就醒了,他睡不着,他的眼皮兴奋地跳动,脑子里幻想着收麦的情景。

可是,小小少年,你能顺利完成这项任务吗?A五月早晨的天空十分明净,淡蓝的天空衬着几缕细长白嫩的流云。

草花被一夜露水一浸,浸出青涩清香的气息。

阿拉蹲下身,目光从齐茬茬的麦芒间隙望去。

眼前的麦穗饱满结实,麦秆美丽整齐,像一片金色的森林。

现在,这片金色森林即将消失在他手中。

他轻轻地用掌心碰触麦芒,感觉这奇妙幽微的疼痛与刺痒。

“阿拉快割麦啊。

”有人从麦田经过朝他喊。

阿拉应了声,跳进麦田,戴上手套,握紧镰刀。

阿拉握紧左边的麦秆割下去,新镰刀的蓝光一泛,麦秆立刻倾倒在阿拉手中。

阿拉举起麦秆看新收获的第一镰,内心喜悦无比。

阿拉开始了第二镰、第三镰……很快他发现左边割麦非常别扭。

阿拉试了试从右边开镰,这一试,阿拉发现左边开镰的方式奇蠢无比。

当他挺直腰背歇气时,发现身后衍生着一条金黄色的弯弯曲曲的麦龙,一直一直追随他的脚后跟。

阿拉跑到高高的田埂,看到原本完整无缺的麦田,在他双手的改变下,出现了一个如月牙又如狗噬的豁口,豁口后拖着一条弯弯的麦龙,静静摊开在大地上。

“阿拉快点割麦啦。

”田埂上响过啪啪啪的光脚板声。

阿拉跳下田埂继续割麦。

汗水不断地从十四岁少年的额头淌下。

阿拉突然感觉脸颊痒得难受,然后是手,胳膊,胸前,到后来背脊处像是有几百只蚂蚁在啃噬,然后自下而上延向脖子,自上而下延向腰背……抓不胜抓,挠不胜挠。

阿拉脱下衣衫,只剩下长裤。

他用衣服拼命拍打全身,又抓又挠,甚至用嘴去咬手臂的红疙瘩。

一阵风吹过来,阿拉打了个大激灵。

身上的痒一下子止住,像是一阵来势汹汹的急浪,瞬间无影无踪。

阿拉疲惫不堪地倒在地上,像一匹中箭的小兽,嘴里发出微弱的哀叹。

他把草帽盖在脸上,又撩起几绺稻草盖在身上。

几只小虫子爬上阿拉的耳朵,阿拉捅捅耳朵,嘟哝了声“去”,用食指将小虫子轻轻碾成一抹绿绿的汁液。

阿拉闻了闻手指,指头有青草腥气。

五月温暖的阳光照在阿拉身上。

阳光的气味,青草的气味,泥土的气味,稻草的气味,麦子的气味。

阿拉一时迷失于明媚灿烂的麦收季节……一阵凉风把阿拉唤醒。

B阿拉一抬头,太阳已挂在村口西边的树梢,像个通红的蛋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