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中国农业人口分布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依据 1978 - 2008 年间的农业人口统计资料,结合 1: 100 万中国土地利用分布图,在 ArcGIS9. 2 软件支持下,运用空间统计分析
方法,以中国 31 个省级行政区为分析单元,分析和探讨了近 30 年来中国农业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变化和驱动因素。结果表明: 中国农
业人口空间分布不连续,地区之间差异显著。自然条件、国家政策和社会经济水平与中国农业人口空间格局时空变化紧密相关。良
·188·
部分省区生态系统的综合农业生产资源条件组配较差,气 候条件相对恶劣,海拔高度引起热量条件的垂直变化,土 壤条件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布局的影响,使得西部生态环境 资源综合生 产 力 低,农 业 人 口 数 量 少,密 度 低。 西 藏、新 疆、内蒙古、青海的农业人口密度低于 12 人 / km2 ,四省农 业人口占全国农业总人口的 4. 1% ,面积却占全国总面积 的 49. 5% 。东部省区良好的气候条件,丰富的资源优势 和相对较好的地理环境,使得东部地区生态环境资源综合 生产力高,经济较为发达,农业人口集中且密度大。高密 度和较高密度地区,农业人口密度大于 200 人 / km2 ,占全 国农业总人口的 39. 6% ,面积只占 11% 左右。所以自然 条件的空间格局是影响农业人口空间分布的最基本因素。 3. 2 社会经济的影响
( 3) 中等密度聚集区,包括四川省、湖北省、贵州省、湖 南省、江西 省、重 庆 市、福 建 省 和 广 西 省,农 业 人 口 密 度 101 - 200 人 / km2 范围内,据 2008 年统计数据来看,人口 超过 1. 4 亿,占 全 国 农 业 总 人 口 的 19. 4% ,面 积 仅 占 17. 33% ,主要集中在我国中南部地区。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年 第 20 卷 第 5 期 专刊 CHINA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Vol. 20 No. 5 2010
中国农业人口分布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
戴 蓉1 郭 泺1,2 薛达元1,2 孙发明1
( 1. 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北京 100081; 2. 中国民族地区环境资源保护研究所,北京 100081)
·187·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年 第 5 期 专刊
图 2 各省区 1985 年( a) 、1995 年( b) 、2008 年( c) 农业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变化
3 中国农业人口时空变化的因素分析
3. 1 自然条件的因素 一个国家农业人口的分布格局、密度大小及其随时空
间的变化受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和控制[9 - 13]。中国地域 辽阔,地形地貌复杂、自然环境类型多种多样,造成农业布 局的自然条件和农业发展的资源条件千差万别。西部大
( 4) 较低密度聚集区,主要集中在云南省、甘肃省、山 西省、陕西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宁夏自治区,农业人口 密度 13 - 100 人 / km2 范围内,据 2008 年统计数据来看,人 口超过 1. 2 亿,占全国农业总人口的 16. 9 % ,占 31 个省 区总面积的 20. 1% 。
( 5) 低密度聚集区,主要集中在西藏自治区、新疆自 治区、内 蒙 古 自 治 区、青 海 省 农 业 人 口 密 度 低 于 12 人 / km2 。据 2008 年统计数据来看,人口为 0. 03 亿,占全国农 业总人口的 4. 1% ,面积却占 31 个省区总面积的 49. 5% , 主要是分布在西部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等自然 条件恶劣的地区。
( 2) 较高密度聚集区,主要集中在江苏省、山东省、河 北省、北京市、天津市、河南省、安徽省、浙江省和广东省, 农业人口密度在 201 - 400 人 / km2 范围内,据 2008 年统计 数据来看,农 业 人 口 超 过 2. 8 亿,占 全 国 农 业 总 人 口 的 39. 3% ,占 31 个省区总面积的 11% ,主要分布在我国沿海 地区及经济相对较发达地区。
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具有重要性的影响[14]。中 国不仅在各省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经济差距,即使是同 在一个省区内部也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距[15]。通过计算 各省区农业总产值对 GDP 的贡献率,对比耕地面积减少 量及农业人口变化量综合分析得出: 1985 - 1995 年间,大 部分省区表现为农业人口增加,农业总产值对 GDP 的贡 献率呈增加趋势,贡献率较大的是新疆自治区、西藏自治 区、甘肃省,其中甘肃省达到了 29% ,说明这些地区农业 生产是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此阶段中,广东 省、浙江省及福建省的农业总产值对 GDP 的贡献率为负 增长,浙江省达到了 7% 左右,说明了这些地区产业化水 平比较高,当地经济发展与农业生产贡献的相关性不高, 其它产业是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1995 - 2008 年 间,大部分省区表现为农业人口降低,农业总产值对 GDP 的贡献率呈下降趋势,西藏自治区下降率达到了 41. 7% , 上海和北京市下降率最低,不超过 9% 。耕地面积总体呈 下降趋势,进一步导致农业劳动力人均耕地占有量下降, 导致环境承载力超负荷。 3. 3 人口政策的影响
统计聚类分级和制图分析,探讨中国农业人口空间分布特
征。本文研究对象为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 不包括台湾、
香港、澳门) 。由于海南省 1988 年设省,重庆市 1997 年设
市,因此,在对这两个省的数据处理中,考虑海南省位置较
为特殊,对 1988 年前各省区数据资料处理时,海南省不予
考虑。对 1997 年前各省区数据资料处理时,利用 ArcGIS
口数,Aij 为第 i 个研究区域第 j 类居住类型的区域面积。
本文对于所获数据处理,主要运用 GIS 特有空间数据
分析和属性数据管理能力,将相关数据资料与行政区划进
行关联、匹配、叠加等一系列处理,并且应用 ArcMap 自动
生成面积,计算获取中国农业人口密度图,最后通过空间
数据分析模块,对中国农业人口密度空间分布进行分区域
好的自然条件是农业人口分布的基础条件,地区经济水平发展是促进农业人口空间格局分布的主要因素,国家人口政策调控与农业
人口变化直接相关。
关键词 农业人口; 空间分布格局; 时空特征; GIS
中图分类号 DF413. 1; F323. 6
文献标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
文章编号 1002 - 2104( 2010) 05 专 - 0186 - 04
近 30 年来,各省区农业人口密度随时间变动较大,大 致有以下 3 个特点:
( 1) 1978 - 2008 年间,新疆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青海 省的农业人口密度一直处于缓慢增长阶段; 上海市一直处 于下降阶段; 其余省区的农业人口密度都经历了增长阶段 和下降阶段。
( 2) 1985 - 1995 年间,大部分省区农业人口密度随着
空间合并技术,将重庆市并入四川省进行相关处理分析。
2 中国农业人口变化的时空特征
2. 1 中国农业人口数量变化时空特征 2. 1. 1 中国农业总人口数量变化趋势
如图 1 所示,1978 - 2008 年间中国农业总人口变动趋
收稿日期: 2010-05-20 作者简介: 戴蓉,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规划。 通讯简介: 薛达元,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保护。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No. 07BAC03A08) ,中央民族大学 958 研究计划。
·186·
戴 蓉等: 中国农业人口分布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
势主要 经 历 了 稳 定 增 长 和 急 速 下 降 两 个 阶 段。1978 - 1995 年为增长阶段,从 79 014 万人增加到 85 947 万人,增 长率为 8. 8% ,年增长量为 407 万人。1995 - 2008 年为下 降阶段,从 85 947 万 人 减 少 到 72 135 万 人,减 少 率 为 16% ,减少量为 1 062 万人 / 年。
( 2) 1995 - 2008 年,大部分省区的农业人口数量迅速 降低,上海农业人口下降最快,下降率为 45% ,其它农业 人口下降较快的省区如广东省、浙江省、山东省,下降率超 过 35% 。此阶段,在地广人稀的新疆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和青海省农业人口在增加,其中,新疆自治区增长率较高 超过 45% ,其它两地区的农业人口增长率低于 10% 。 2. 2 中国农业人口密度变化的时空特征 2. 2. 1 各省区农业人口密度时间维的变化
图 1 1978 - 2008 年中国农业人口随时间变化图
2. 1. 2 各省区农业人口数量变化时空特征 通过计算 1985 - 2008 年间各省区农业人口数量的变
化率,可以看出近 30 年各省区农业人口数量随时间变化 的特征。
( 1) 1985 - 1995 年,大部分省区的农业人口数量迅速 增加,人口 增 长 最 快 的 省 为 山 东 省 和 山 西 省,增 长 率 为 114% 和 98. 5% 。人口增长最慢的省为西藏自治区和新疆 自治区,增长率低于 15% 。上海市城市化进程较快,此阶 段农业人口数量在下降,下降率为 16. 1%
( 3) 1995 - 2008 年间,大部分省地的农业人口密度呈下 降阶段,下降最快的是上海市,下降量为 279. 6 人/ km2,其它 下降较快的省为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和天津市,下 降量依次为 177. 1 人/ km2、176. 6 人/ km2、139. 2 人/ km2、118. 3 人/ km2、113. 5 人/ km2。在这 13 年间,青海省、西藏自治区、 新疆自治区的农业人口进入缓慢的增长阶段,增长量依次为 0. 1 人/ km2、0. 2 人/ km2、2. 5 人/ km2。 2. 2. 2 各省区农业人口密度的空间变化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农业人口包括实际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和由从事农 业生产的人口抚养的人口[2],中国农业人口主要居住在乡 村。因此,本文采用统计年鉴资料对总人口划分为城镇人 口和乡村人口的方法,使用乡村人口指代农业人口。本研 究所用的中国农业总人口及各省区农业总人口数据均来 源于 1978 - 2008 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农业统计 年鉴》和各省市区统计年鉴。
本文对所获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考虑到不同用地类 型上人口分布的不均匀的特点,即不同的行政区域对人口
密度的影响,我们不能选用传统的人口密度计算方法,顾
及到不适宜居住地区对人口密度的影响,我们所选用的计 算人口密度的计算公式如下[9]:
m
pi
=
Ni
/
∑A
j=1
ij
pi 为第 i 个研究区域的人口密度,Ni 为该区域的总人
时间的变化呈增加趋势,增长较快的是山东省、天津市和 浙江省,每 平 方 公 里 依 次 增 加 了 261. 7 人、135. 6 人 和 107. 3 人,增长速度较慢的是西藏自治区、新疆自治区、青 海省、内蒙古自治区,10 年中增长量依次为 0. 2 人 / km2 、 0. 5 人 / km2 、0. 7 人 / km2 、2. 4 人 / km2 。此阶段中,上海农 业人口密度呈下降趋势,10 年间下降量为 119. 4 人 / km2 。
中国的农业人口是指依靠农业生产维持生活的全部 人口 [1 - 2]。农业人口在中国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最大, 它受自然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及政策的影响,是区域社会 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3]。对中国农业人口的空 间分布格局 研 究,需 要 从 多 角 度、多 维 水 平 上 进 行 分 析。 而人口分布的传统统计分析方法很难将一个区域单元上 的某种地 理 现 象 或 某 一 属 性 值 与 空 间 数 据 进 行 连 接 分 析[4 - 6]。近年来地理信息系统迅猛发展,将大量的空间分 析方法引入到人口的时空格局研究中[7 - 8]。本研究利用 GIS 的空间分析功能,将人口数据和地球表面的地理因子 关联起来,对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农业人口时空变化和 驱动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
如图 2 所示,总体上看,近 30 年来中国农业人口密度 较高的地区分布在东南地区,而西北地区人口密度较低。 同时依据各省区农业人口密度不同时期的变化程度,在地 理上可将其分为 5 类。
( 1) 高密度聚集区,主要集中在上海市,1985 - 2008 期间农业人口密度一直在急剧降低,从 738. 1 人 / km2 下 降到 339. 1 人 / km2 ,下降率为 54%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