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人口问题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浅析中国“人口红利”问题

浅析中国“人口红利”问题
发展 , 高科技人才引领经济。 到 ( ) 农 民 工 进 行 培 训 , 高其 技 能 , 是 要 特 别 注 意 对 先 二 对 提 但
进 技 术 的教 授
备 一 个 成 熟 劳 动 力 所 拥 有 的技 能 ,便 可 以 对 经 济 的发 展 有定 的 贡 献 。 在 退 休 之 后 , 于 身 体 机 能 的下 降 , 不 具 备 一 个 正 常 劳 由 则 动 力 所 具 备 的 条 件 , 就 不 能 给 经 济 发 展 带 来 动力 。 因 此 , 一 也 若
是 一 个 长 期 的 过 程 。 这 一 过程 中 , 何 有 效 利 用 劳 动 力 是极 为 在 如
比重 上 升 , 在 老 年 人 口 比例 达 到较 高水 平 之 前 , 形成 一 劳 而 将 一个 动 力 资 源 相 对 较 丰 富 , 经 济 发 展 十分 有 利 的 黄 金 时 期 。 ” 为 对 因 从 人 口对 于 经 济 的作 用 来 看 ,人 在 成 年 之 前 是 需 要 投 资 物 资 来
首 先 , 做 好 技 能 培 训 , 别 是 对 高 中后 没 有 继 续 进 行 高 等 要 特
素 质 教 育 的人 要 进行 一 定 的技 能 培 训 ,因 为 他 们 已 经 是 成 熟 的
经 济发 展 的 二元 经 济 结 构 是 分 不 开 的 。 因 为 在 二 元 经 济 的第 一 阶段 , 由于 传 统 部 门可 以 向工 业 部 门 提 供 几 乎 无 限 的劳 动力 , 这
理 ,0 9() 20 , . 2
[ ] 同 贵. 国人 1红 利 和 人 口 负债 的 特 色 与 应 对 策 略 2梁 中 2 南京人 1 2管理 干部 学 院 学报 ,09() 20, . 4

浅析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对策

浅析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对策

浅析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对策20 世纪下半叶,人类社会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为迅速的人口老龄化进程,尤其是发达国家。

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

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 10或 7,即可看作是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65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15%则为超老年型。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我国从80年代开始广泛实行计划生育。

而此时的医疗水平也在逐步发展,老年人的数量和比例迅速增长,青少年比例开始下降。

1995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为9.49%,达到1.14亿;1998年为9.97%,达到1.24亿;1999年为10%,达到1.25亿。

到第五次人口普查时(200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2988万人,占总人口的10.33%,65岁以上为8827万,占总人口的6.96%,而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17764万,占总人口13.26%,高于五普2.93个百分点,65岁以上人口为11883万,占总人口的8.87%,高于五普1.91个百分点。

到今年(2013年)年底,我国的老年人口将达到2.02亿。

根据现在的增长速度,预计我国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近2.5个亿,老龄化程度将达到17.7%。

老龄化不仅时间缩短,而且程度更加严重。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征(一)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快,数量大。

1、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起步较晚。

法国1865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就超过了7%,是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国家,现在已达到15%,属于超老年型国家;瑞典于19世纪初第二个进入了老龄化国家,1890年其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到7%。

随后西方发达国家也先后步入老龄化国家行列,英国、德国在1930年,美国在1945年。

还有就是日本,其情况比较特殊,受到二战的影响,直到197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才达到7%,但06年9月就占到人口总数的20.7%,成为老龄化速度最快、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国家。

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浅析

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浅析
央 提 出的“ 党 为 公 、 政 为 民 ”进 一 步 立 执 , 加强党性修养 , 积极树立“ 科学行政、 民主 行政、 依法 行 政 ” 理念 , 的 不断 提 高行 政 执 法 能力 。 ( 强化 监 督机 制 , 强 对 一线 执 法 二) 加 人 员实 行权 利 制 约和 监 督 。近 年 来 , 着 随 环境 监 察 队伍 标 准化 建 设 的实 施 , 一 线 对

期 , 口出生率最 高达 到 4 . o平均水 人 3 %, 6 平 在 3. o 68 ;人 口死亡 率 重 新下 降到 % 1% 以下 , 0o 并逐年稳步下 降,9 0年降到 17 7 % 。出生率 的上升和死亡率的下降, . o 6 使 这一阶段 的人 口年平均 自然增长率达 到 2 . , 平 均 出 生人 口达 到 2 8 万 人 , 75 年 ‰ 68 8 净 增 人 口 1 7亿 , 是 建 国 以后 出现 年 . 5 这 的也是最大的“ 第二次人 口生育高峰” 。 第 三个 发展期:从七十年代初到现 在 , 着 我 国人 口 问题 的严 重化 , 国实 随 我 行 了计 划 生育 政 策 ,特 别 是 改革 开 放后 , 我 国把计划生育政策作为基本 国策, 加强 控 制 力 度 , 口开 始 有 计 划 的增 长 , 人 人 使 口高 出 生 、高 增长 的势 头得 到 迅速 控 制 , 在 此 期 间“ 二 次 人 口生 育 高 峰 ” 出 生 第 中 的人 口陆 续 进入 生 育 年龄 ,加 之 2 纪 O世 8 O年代初婚姻法 的修改造成许多不到晚 婚年龄 的人 口提前进入婚育行列, 使得人 口出生率出现 回升。八十年代后期 , 我国 出珊l 三 次 人 口生 育 高峰 ” ‘ ‘ 第 。 中 国在 高 速度 的 人 口增 长 期过 后 , 在

浅析我国人口迁移与城市化

浅析我国人口迁移与城市化
阶段 内年 数 。
放松 的户 籍 管理 制 度 会带 来 城市 化 的 加速 发 展 。 随着 市 场经 济 体 制的 逐步建立和完善 , 划分 “ 农业户 口”和 “ 非农业户口” 实行城 乡分割的户 、 籍管理 二 元 结构 , 阻碍 了 人力 资 源的 优 化配 置和 地 区 间的 合理 流动 , 不利 于 城 市 化 建 设和 农 村 经济 的发 展 , 阻碍 着 城 市化 的发展 。 ( )流动 人 口与 农 民工 问题 2 我国存在着一股规模庞 大的流动人 口: 农民工 , 它是指从农村进入城 市, 依靠替雇主工作为谋生手段 , 但不具备非农业户 口的社会群体, 学者们 将 其划 为边 缘 人 、 势群 体 之 中 。 弱 农 民大量 转 为 产业 工 人 是 任何 一 个 工业 化 国 家所 必 然 经历 的 阶段 , 是 城 市化 所 必 经 的 阶段 。 据有 关 方 面 测算 , 0 5 农 民工 数 量估 计 i5 20年 . 亿人 , 他们主要分布于城市的建筑业、 采矿业 、 第三产业和其他产业链低端或劳动 力密集型产业。 一直以来 , 民工离开农村 , 农 迁入城市 , 生活在城市 , 由 但 于户籍制度造成的就业 、 福利歧视 、 社会歧视等原因, 民工生活在我 国城 农 市最 底层 , 多人 处于 非 常艰 难 的生 活 和 工作状 况之 中 , 许 尽管 我 国 以城市 化 率 表现 的 城镇 人 口比例 超 过4%, 我 国 城市 化 水平 还 依 旧低 下 , 实质 意 0 但 离 义上 的城 市化 水平 要求 尚有 差距 。 民工 问题 在一 定 程度上 阻碍着我 国城市 农
浅 析 我 国 人 口迁 移 与 城 市 化
梁 青 兰州商 学院 经贸 学院 甘肃 兰 州 7 0 2 300

21中国人口问题浅析

21中国人口问题浅析

21世纪中国人口问题浅析人类发展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世界经济秩序和政治格局急剧变化,人口与发展进一步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相对不足,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2002年3月10日,江泽民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本世纪中叶以前,我国人口还将继续增加,就业人口高峰、老龄人口高峰、人口总量高峰将接踵而至,流动和迁移人口不断增加、人口素质不高的状况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人口问题成了制约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和首要问题,能否解决好人口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改善、全民素质提高和中华民族兴衰,关系到世界和平与发展。

一、人口总量与分布问题我国于2000年11月1日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这次人口普查,全国总人口为12:9533亿人。

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零4个月增加了13215万人增长11.66%,年平均增加127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0.7%,比上世纪80年代末下降了4个千分点。

这一结果证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不仅平稳度过了第三次生育高峰期,有效地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而且开始进入低生育水平的发展阶段。

但是,巨大的人口总量仍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人口数量将在较长时期内继续增加,预计未来十几年每年平均净增1000万人以上,这给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压力。

除2050年总人口有小幅下降外,从2000年到2040年.总人口是稳中增加的,相应地,人口密度也呈增长趋势。

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看到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巩固和发展人口控制的成果。

二、人口素质问题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的粗文盲率(15岁及以上文盲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72%,比1990年普查的15.88%下降了9.16个百分点同时与1990年普查相比,平均每10万人中具有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变化较大:具有大学以上程度的山1422万人上升为3611万人,增长了15.4%;具有高中程度的由8039万人上升为11146万人,增长了45%;具有小学程度的由37057万人下降为35701万人,下降了4%0这一变化趋势反映了10年来我国落实扫除青壮年文盲,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等措施所取得的成果但我国人口素质还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另外,从横向比较的角度看,即在世界体系中,中国的国民素质更不容乐观。

浅析我国人口红利

浅析我国人口红利

浅析我国人口红利我国人口红利是指人口结构的优势,使得劳动力资源充足,劳动力总量大,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巨大的机遇和优势。

人口红利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就我国人口红利的现状、优势和挑战进行浅析。

我国人口红利的现状是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劳动力人口。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总人口为14.4亿,其中劳动年龄人口约9亿。

这一规模庞大的劳动力人口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和支持。

我国人口红利的优势是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

由于我国劳动力资源充足,劳动力总量大,劳动力的成本相对较低,这使得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具有竞争优势。

许多国际企业选择在中国投资生产,以利用我国的人口红利。

我国人口红利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我国劳动力人口将逐渐减少。

根据国家卫健委2019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5亿,占总人口的近18%,这意味着我国的劳动力人口将持续下降,劳动力供给将受到限制。

劳动力结构不合理导致劳动力质量参差不齐。

即便是劳动力总量大,但由于教育水平、技能水平的不平衡,我国劳动力结构不合理,部分地区乃至行业的劳动力素质不高,影响了整体劳动力的竞争力。

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巨大,即便是单纯从数量上看,我国的劳动力总量并不一定能全面发挥作用。

面对这些挑战,我国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优化利用人口红利。

应该加大对劳动力的教育培训投入,提升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水平,使得劳动力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应该加大对老年人的养老保障和医疗服务,推动老龄化进程。

应该促进人口政策的调整,以缓解我国老龄化的压力。

应该鼓励生育,促进人口的稳定增长,同时加速推动人口结构的调整。

应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升级,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竞争力。

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劳动力的生产效率和附加值,从而更好地利用人口红利。

我国人口红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优势,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浅析我国人口发展现状及趋势

浅析我国人口发展现状及趋势

浅析我国人口发展现状及趋势摘要: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快速上升,高龄老人持续增长;劳动年龄人口逐步老化;失能半失能、空巢、独居等高风险老年家庭迅速增加。

未来人口老龄化加剧趋势不可逆转。

因此,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

客观、准确地把握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是做到及时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对的基本前提。

下面将结合最新相关数据,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发展趋势,并提出应对建议。

关键词: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1、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1.1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快速上升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202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大陆总人口为14.12亿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7%,比2010年“六普”时上升5.44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上升0.5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亿人,占总人口的13.5%,比2010年“六普”时上升4.6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上升0.45个百分点。

过去30多年来,我国老年人口抚养比持续上升。

1982年老年人口抚养比为8.0%,到1999年上升至10.2%,上升了2.2个百分点,年均上升0.13个百分点;到2010年上升至11.9%,比1999年上升了1.7个百分点,年均上升0.15个百分点;到2016年上升至15.0%,比2010年上升了3.1个百分点,年均上升0.52个百分点。

1.2 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持续增长2020年80岁及以上人口为3580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54%,较2010年增加1485万人,比重提高了0.98个百分点。

就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年龄构成来看,2020年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口占老年人口总数的55.83%;70—79岁老年人口占30.61%;80岁及以上的占13.56%。

与2010年相比,2020年60—69岁老年人口的比例下降了0.35个百分点,而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上升了1.74个百分点。

浅析中国人口的可持续发展

浅析中国人口的可持续发展
盾 会 更加 突 出 。
压 力 是 我 国经 济 社 会 发 展 将 长 期 面 l 的 重 大 问 题 , 并 且 资 源 短缺 、 环 境 恶 劣 等 矛盾 日益
4 .各 种人 口 问题 的联 动 钳 制 目前 ,我 国 人 口 问题 处 在 相 互 作 用 、 相 互 制 约 的 关 系 中 。 因为 人 口过 度 增 长 , 所 以人 口控 制 难 以 实 现 , 人 口控 制 难 以 实 现 ,所 以
达国家。2 叭2年国家环境保护和发 改委 能源 组织统计,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 、人均水 资源 、 人均森林面积 、人均草场面积 是、分别是世 界 平均 水 平 的 1 / 3 、 1 / 4 、1 / 6 、1 / 3 。并 且随 着 我 国人 口 的继 续 增 长 ,“ 人 多 资 源 少 ”这 种 矛
口的 6 %左 右 。
人均资源不足 ,经济发展迟 缓,要想增加未 来劳动力 资源就必须提 高人 口出生率 ,提 高 人 口出生率就会 引起人 日过度增 长, 这是一个 “ 愈穷愈生, 愈 生 愈穷 ”恶 性 循 环 。
四 、解决我 国人 口问题的策略
1 .坚 持 计 划 生育 这 一基 本 国策 面对新 形势 ,中 国政府 已把促进 人 口长
三、现阶段我国 人口存 在的主要 问

1 .人 口规模 巨大是我国人 口问题 的核心 我 国是 世 界 . 人 口最 多 的 国 家 ,2 0 0 0年 的人 口达 到 1 3亿 , 多 ,预 计 到 2 1世纪 中期 , 我 国 的人 口将 达 到 1 6亿 。从 上 世纪 七 十 年 代 末我国就 开始实施 了计划 生育 政策 ,在随后 : = 十 几 年 的 时 间 里 这 项 基 本 国 策 发 挥 了举 世 瞩 目的作用 ,人 口的数量得到了 一定的控 制, 但是 由于我 国人 [ 】 基数大 ,每年的人 口净增 1 4 0 0 万 。 数量 庞 大 的人 口需 求 将对 我 国 的 自 然 资 源 、 生态 环 境 、社 会 发 展 和 经 济 增 长 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人口问题发展历程
众所周知,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岁月中,创造了诸多的文明。

人口,就就是聊以自傲的成果之一。

中国人口的历史发展,源远流长。

正就是古往今来栖息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而说起经济的发展情况,我们更不能忽视人口的发展历程。

人口的发展历程可以从时间与空间两方面来说。

首先,从时间上来瞧,纵观数千年来中国人口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人口总量的增长就是中国人口发展中最明显的特征。

体现在数据上,大体可以分为四个增长阶段:第一阶段,从夏至西汉末年(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初),大约2000多年时间,人口沿着一条缓升的总量线波动,直至接近6000万。

第二阶段,从东汉至明末(公元初到17世纪初)大约1600多年时间,人口围绕着一条水平的总量线(6000万至7000万)上下波动。

对于宋时期与明时期的人口总量,有学者认为已经达到或突破了1亿。

第三阶段,从明末至清后期(17世纪初到1850年),大约200年时间,人口沿着一条向上倾斜的总量线波动,历经1亿、2亿、3亿,最终达到4亿3千万左右。

特别就是清代的康雍乾时期,人口急剧增长,竞在不到200年的时间内人口总量从不足1亿人增加到了4亿多人。

相对于中国人口发展史的前两个阶段来说,这个阶段的人口增长实在就是太快太猛了。

第四阶段,从清后期至新中国建立(1850年到1949年),大约100年时间,人口总量在动荡中继续增长。

到新中国建立之初,人口已超过5亿4千万。

我国人口的增长模式体现在图象上,即波浪式变化,在整体上,形成了中国人口发展的轨迹。

也就就是说,中国人口在某个时期增长很快,在另个时期却增长很慢,甚至减少。

一般来说,社会安定与经济发展时期,人口总量就会大幅度增长。

如西汉前期、盛唐时期、清时期等。

而在社会动荡时期,人口总量就会减少,乃至出现人口负增长。

如两汉之交、三国时期、明末清初等。

这种波浪型的变化,在整体上,形成了中国人口历史发展的波浪型轨迹;在局部上,则形成了大部分朝代期间人口发展的“单驼峰”或“双驼峰”型轨迹。

而从空间上来瞧,中国人口的发展历程还有人口分布格局上的变化。

伴随着人口的增长与急剧增长,中国人口分布也发生着变化。

这就就是最终形成的南重北轻与东南密西北疏的人口分布格局。

远古时期,人们抗御自然的能力很低,只能
聚群而居,傍水为生。

所以黄河流域孕育了大小部落,也孕育了最早的国家—夏商周。

其后的诸多国家政权,无不将黄河流域作为发展经济与政治的重要地区。

三国时期(公元3世纪)起,政局不稳,战争纷起,中原地区民不聊生,促使北方人口向南迁徙。

两晋时期(4世纪),北方少数民族政权轮番入主中原,民族矛盾激化,再次推动北人南移。

进入隋唐时期(7、8世纪)以后,南方仍然就是北人迁移的首选目标。

历经这样多次自北而南的人口大迁徙,公元754年安史之乱后,南重北轻的人口分布格局最终形成。

北宋初年(公元980—989年),南北户口之比大约为6比4。

明朝初年(公元14世纪后期),南北户口之比大约为7比3。

与南重北轻人口分布格局同时形成的还有东南密西北疏的人口格局。

虽然19世纪以后,曾出现北人回归北方与中原人口向周边省份迁移的浪潮,但南重北轻与东南密西北疏的人口分布格局始终未有根本性的变化。

此外,影响中国人口发展的因素还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一般来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低,人口发展受到客观环境的制约作用就越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口发展受到客观环境的制约作用就越小。

综上所述,影响中国人口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经济因素与社会因素三方面。

而战争与政治因素也会对人口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人口数量的历史变动受多种因素制约,随着历史发展的进程,各个历史阶段物质生产方式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政治经济状况、人口政策等都不尽相同,这些都深刻地影响着人口数量发展过程。

远古到春秋末期,人口数量增长十分缓慢;战国到清代初期,人口增长呈波浪式发展;清代初期到嘉、道年间,人口急速膨胀;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一期间,人口发展缓、停滞、呈畸形发展。

研究、认识我国人口的历史发展,就是了解并解决现代人口问题的基础,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而说到当今中国人口存在的问题,首先给我们最深印象的莫过于人口多基数大,增长速度过快,国民素质普遍不高,人口趋于老龄化及人口分布不均匀,流动人口过多等问题。

其实人口问题一直就是制约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许多矛盾与问题都与人口问题分不开,人口问题成了制约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与首要问题。

能否解决好人口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全民
族素质提高与中华民族的兴衰。

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坚持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增长。

其次,普及教育,尤其就是解决农村教育问题,提高国民素质。

再次,建立合理机制,如户籍制度,管理流动人口;再如,建立老年医疗健康保险制度,逐步实现健康老龄化。

最后,全面统筹经济发展,促使人口分布均匀化。

无论就是中国历史上,还就是中国现有国情之下,人口问题始终就是关乎国家命运的大问题,只有解决好人口问题,才能保证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尤其就是在现在的中国,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始终就是中国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我们欣喜的瞧到中国在解决人口问题上取得的一定成绩。

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要认识到,人口问题的解决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面对复杂的人口问题,中国政府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与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不断完善人口政策与方案,用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同时,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最终全面统筹人口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