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中国人口转变过程

合集下载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政策与人口转变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政策与人口转变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政策与人口转变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本文旨在全面回顾和深入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政策及其所引发的人口转变。

我们将从政策背景、政策演变、实施效果和社会影响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探讨,以期理解这一过程中我国人口发展的历史脉络和未来趋势。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人口政策随着国家发展的不同阶段而不断调整和优化,这些政策对于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也经历了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转变,这种转变既是我国人口政策实施的结果,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

本文将对这一过程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深入的研究,以期为我国未来的人口政策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This article aims to comprehensively review and analyze in depth the population policies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demographic changes it has led to. We will conduct in-depth discussions from multiple dimensions such as policy background, policy evolution,implementation effectiveness, and social impac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historical context and future trends of China's population development in this process.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hina's population policy has been continuously adjusted and optimized at different stages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These policies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controlling population size, improving population quality, and optimizing population structur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population has also undergone a transformation from high birth rate, high mortality rate, and low growth rate to low birth rate, low mortality rate, and low growth rate. This transformation is not only the result of China's population policy implementation, but also an inevitable resul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will systematically sort out and conduct in-depth research on this process, in order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for future population policy formulation in China.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人口政策(1949-1960年代)Population Policy in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1949-1960s)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社会经济问题,其中人口问题尤为突出。

中国人口政策的改变和人口现状

中国人口政策的改变和人口现状

2016/7/8
Part 4
进程
放开二胎政策?
“双独二胎”政策实现全国“全覆盖”。 其中湖北、甘肃、内蒙古率先在2002年 实行此政策,2011年河南成为全国最后一个实行此政策的省份。 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对外发布,其中提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 政策“,这标志着“单独二胎”政策将正式实施。 2013年6月,山东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 案》,备受关注的合法二胎生育间隔正式取消,何时生育二胎由自己决定。 山东单独二胎政策还在计划中。
2016/7/8
Part 4
社会的担忧:
放开二胎政策?
放开二胎政策后,人口会不会出现快速反弹? 放开二胎政策后,会不会加大对环境的压力和资源的消耗? 放开二胎政策后,会不会加大就业压力,降低人均GDP,从 而降低人均生活水平?
2016/7/8
Part 4
放开二胎政策?
任重而道远
2016/7/8
2016/7/8
Part 2
20世纪70年代“只生两个孩子”
2016/7/8
Part 2
计划生育政策初步成型
20世纪70年代“只生两个孩子”
1978年,10月26日,中共中央批转《关于国务院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 的报告》时提出:提倡一对夫妇生育子女最好1个,最多2个,生育间隔3年以上。 1979年,马寅初的人口理论得到平反。 同一年的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要“鼓励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9年 背景:战乱结束 人口数:1949年:5.4亿人 1959年:6.7亿人 人口增长率:1949年:16‰ 50年代:23‰~24‰

1949-2003年中国大陆历年人口数据LJ

1949-2003年中国大陆历年人口数据LJ

1949-2003年中国大陆历年人口数据(1949年以来)年份年末总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总和生育率(万人)(‰)(‰)(‰) (个)1949 54167 36.00 20.00 16.00 6.141950 55196 37.00 18.00 19.00 5.811951 56300 37.80 17.80 20.00 5.701952 57482 37.99 17.00 20.99 6.471953 58796 37.00 14.00 23.00 6.051954 60266 38.19 13.18 25.00 6.281955 61465 32.18 12.28 19.90 6.261956 62780 33.67 11.40 21.39 5.851957 64238 34.03 10.80 23.23 6.411958 65346 29.22 11.98 17.24 5.681959 66012 24.78 14.59 10.19 4.301960 66207 20.86 17.91 2.95 4.021961 66457 18.02 14.24 3.78 3.291962 67295 22.63 10.02 12.61 6.021963 69172 40.00 12.11 27.89 7.501964 70499 30.68 11.50 19.18 6.181965 72538 38.42 9.50 28.92 6.081966 74206 31.82 8.83 22.99 6.261967 76032 33.04 8.43 24.61 5.311968 78198 36.70 8.21 28.49 6.451969 80335 35.35 8.03 27.32 5.721970 82542 35.07 7.60 27.47 5.811971 84779 34.42 7.32 27.10 5.441972 86727 30.59 7.61 22.98 4.981973 88761 30.49 7.04 23.45 4.541974 90409 25.91 7.34 18.57 4.171975 91970 24.59 7.32 17.27 3.571976 93267 21.35. 7.25 14.10 3.241977 94774 23.03 6.87 16.16 2.841978 96159 20.86 6.25 14.61 2.721979 97542 20.59 6.21 14.38 2.75198****0518.266.3411.922.241981 100072 20.21 6.36 13.85 2.631982 101654 22.28 6.60 15.68 2.871983 103008 20.19 6.90 13.29 2.421984 104357 19.90 6.82 13.08 2.351985 105851 21.04 6.78 14.26 2.201986 107507 22.43 6.86 15.57 2.421987 109300 23.33 6.72 16.61 2.591988 111026 22.37 6.64 15.73 2.311989 112704 21.58 6.54 15.04 2.251990 114333 21.06 6.67 14.39 2.171991 115823 19.68 6.70 12.98 2.011992 117171 18.24 6.64 11.601993 118517 18.09 6.64 11.451994 119850 17.70 6.49 11.211995 121121 17.12 6.57 10.551996 122389 16.98 6.56 10.421997 123626 16.57 6.51 10.061998 124761 15.64 6.50 9.141999 125786 14.64 6.46 8.182000 126743 14.03 6.45 7.58 1.22*2001 127627 13.38 6.43 6.952002 128453 12.86 6.41 6.452003 129227 12.41 6.40 6.012004 130000注:*为五普数;1990年以后数据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进行了调整。

中国人口转变的特点及原因

中国人口转变的特点及原因

中国人口转变的特点及原因中国人口转变的过程首先是由建国前的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转变为建国后的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计划生育人口政策的有效实行,中国的人口转变进而再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发展。

在此其间,社会自觉控制因素表现尤为明显。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对加速中国人口转变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生育政策所显示的控制能力是影响生育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中国的人口转变呈现出社会自觉控制特点。

从而中国的人口转变呈现出以下的特点:1.转变的时间短。

首先从人口死亡率来看,建国以后,下降较快,1949年人口死亡率还高达20.0‰,到1965年已降至9.5‰(1960年因三年自然灾害曾回升到25.43‰)。

此后,便在此数值下平稳下降,到1997年,已降至6.51‰再次,就出生率的下降来说,从世界各国人口转变的具体情况来看,总是滞后于死亡率的下降,中国也不例外。

学术界一般以出生率显著下降并达到30‰以下为人口转变开始的基本标志,按此标准,中国出生率开始转变的时间应为1972年,该年出生率降至29.77‰。

此后,便迅速下降,到1997年已降至16.57‰。

再有,从生育水平来看,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在70年代以前一直徘徊在6.0左右,70年代以后才开始迅速下降,从1970年到1982年的12年间,总和生育率就由5.8降至2.2,到1992年又进一步降至2.0。

以后便稳定在2.0以下。

与之相适应,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在1970年还高达25.83‰,到1980年就已降至11.87‰。

虽然由于年龄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略有回升,但总趋势是趋于下降,到1998年已降至9.53‰。

而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变都需至少百年的时间,其中,以丹麦为例,其人口转变开始于1870年,到1930年,历经150年,人口才达到“三低”阶段。

2.地区发展不平衡。

人口转变同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其转变过程必然会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也有学者把它们分为两种类型:自发性转变和诱导性转变。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人口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人口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人口问题建国以来,人口政策不断调整,分别经历了鼓励生育阶段、政策转变酝酿阶段、限制生育阶段。

到21世纪,严格的计划生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也导致了一些问题,于是社会上出现了不少关于人口政策是否需要调整的讨论。

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为,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

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年均1.07%的增长率下降了0.5个百分点。

这充分说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发挥出有效地作用,人口增长率得到了有效地控制。

但同时,人口增长率的降低也显现出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导致目前计划生育政策有望变动的原因。

1、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1)老年人口规模较大。

目前国际上通常的老龄化标准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处于老龄化社会。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

按国际上通用的标准,我国已明显进入老龄化时期,而且我国老龄人口绝对值为世界之冠,占世界老龄人口总数的1/5。

到2050 年,我国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 亿,届时我国老年人口数量比发达国家老年人口总和还多3700 余万人,这在世界人口大国史上前所未有。

(2)人口老龄化增速较快。

我国1999 年进入老龄社会,从此也步入了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阶段,老龄化水平从1999 年的10%将增长到2020 年的17%,之后进入人口老龄化的高速发展阶段;老龄化水平从2020 年的17%将快速提升到2048 年的30%以上,进入重度老龄化的平台期。

老龄化水平从10%提高到30%,我国仅用不到50 年的时间,而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却要用100 年左右。

中国人口迁移

中国人口迁移
会的经济 到东南沿海的城市 (5)简述这种人口流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地区 (2)珠江三角洲、安徽 湖南、山东、科技、 (2)主要流入的地区是、湖南、山东、科技、思想和文 (1)由农村到城市、由内地省——、——地区,其原因 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 简述这种人口流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主要流入的地区是——、 自治区)到东南沿海的城市 由农村到城市、 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 简述这种人口流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珠江三角洲 主要流入的地区是 由农村到城市 由内地省(自治区 、 其原因是——。 、 (4)发达地区有技术是——等,其原因是 、办企业 这是 (1)20世纪广西、安徽、 等 自治区 发达地区有技术、资金者到内地经商 地区, 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流动方向有什么特点 发达地区有技术、 世纪 年代以来我国人口流动方向有什么特点 (4)图中的人口流动也有与主流主向相反的流动, (3)四川、广西 区)是 资金者到内地经商、 。 图中的人口流动也有与主流主向相反的流动, 四川、 年代以来我国人口流动方向有什么特点? 图中的人口流动也有与主流主向相反的流动 四川 (3)主要流出省 长江三角洲 京津唐 贵州 主要流出省(区 主要流出省 就迁出地而言: 经济发展慢, ——。 经济发展快, 是就迁出地而言: ,经济发展慢,收入少 和工矿区 经济发展快 就业机会多, 化等的联系, ,就业机会多,大专院校多 化等的联系 有利于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为什么? 农村剩余劳力多, 为什么 。 ,有利于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对人 农村剩余劳力多 口压力大的农村,可缓和当地的人地矛盾。 就迁入地而言: 口压力大的农村:可缓和当地的人地矛盾。 就迁入地而言, 推动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推动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同时也给城市环境 造成巨大压力。 造成巨大压力。

中国人口增长与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

中国人口增长与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

中国人口增长与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翟振武从1711年到1840年,仅仅130年,中国人口就从1.1亿一跃而增长到4.1亿,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1949年共和国成立以后,随着死亡率的快速下降,人口增长速度又大幅度飙升。

庞大的规模和过快的增长速度,不仅构成了中国人口最显著和最重要的特征,而且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然而,自20世纪70年以来,中国人口增长与人口再生产类型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巨大变化。

过去的30多年,成为中国人口发展史上最重要、最伟大的转折时期。

一、中国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年,中国大陆的人口总规模就已经达到了5.5亿之多。

由于卫生事业的迅速进步,危害人民群众的许多流行病,如天花、疟疾、痢疾、血吸虫等,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人口死亡率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幅度下降,从1949年的20‰直线跌落到1958年的11%,几乎下降一半。

而人口的出生率却没有下降,基本维持在解放前37‰左右的高水平上。

正是由于出生率“不变”和死亡率的“快变”同时发生,50年代中国人口增长率不断攀升,从1949年的16‰快速增加到50年代中期的23-24‰。

年平均增加人数也从1949年的1000万人增加到1957年的1479万人。

人口总规模也从1950年的5.5亿迅速增加到1959年的6.7亿,人口增长呈现一种加速的态势。

1959年至1961年间,由于严重自然灾害的侵袭,出生率不正常地猛然下跌,死亡率陡然增高,暂时打断了建国后人口快速增长的进程。

但1962年,随着经济状况的好转,出生率迅速恢复到37‰以上,1963年更是陡增到建国以来的最高水平43.37‰。

,1962年以后每年出生人数高达2700万左右,最高时甚至达到2954万(1963年),年净增人口数也平均高达2000万以上。

20世纪60年代成为建国后人口增长最迅猛的时期。

沿着快速增长的轨道,中国人口总量在1973年已经达到8.9亿的巨大规模。

新中国人口发展历程

新中国人口发展历程

新中国人口发展历程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的人口发展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人口数量的增长到人口结构的转变,都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中国人口发展的历程。

一、新中国人口数量的增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国的总人口约为5.3亿。

在建国初期,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人口控制政策,如晚婚晚育、计划生育等,以控制人口增长速度。

然而,在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的人口增长速度仍然较快。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中国的人口增长率才逐渐趋于稳定。

目前,中国的总人口已经超过14亿。

二、人口结构的转变1. 城乡人口比例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城市人口相对较少。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人口逐渐增加。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城乡人口比例发生了重大变化。

现在,中国的城市人口数量已经超过8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60%。

2. 年龄结构的演变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过去,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呈现出庞大的年轻人口和相对较少的老年人口的特点。

然而,近年来,随着生育率下降和老龄化问题的凸显,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逐渐趋于平衡。

目前,中国的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对社会养老保障和医疗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人口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1. 劳动力资源的变化人口数量的增长和结构的转变,对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产生了重要影响。

过去,中国的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劳动力供给逐渐减少,给中国的经济增长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中国政府正在积极推动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开辟,以应对劳动力短缺的挑战。

2. 社会保障和医疗服务的需求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凸显,社会养老保障和医疗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推动医疗体制改革等,以满足老年人口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